蓝色代表着忧郁,神秘和不可言喻的悲伤。
这部电影被柏林电影节所提名,却遗憾没有荣获奖项,也许是由于东西方家庭文化的差异使这部电影在西方人的眼中看来如此的荒诞不羁,但是在东方人的家庭里,尤其是20世纪以前,不会像西方人所认为的-父子如同亲兄弟般融洽,几乎父亲是绝对的威严,如同电影里的叙述,几乎是我童年时代的噩梦,虽然自己没有像主人公Tam一样偷父母的钱财,但是彼此的心中却是极度的共鸣,至今尤使我心有余悸,衔着无法释怀的恨,你永远都无法知道他喝酒后的打骂,甚至扬言将母亲从十五楼推下时的愤恨;你永远都无法体会到他发作时扯着母亲的头发,站在旁边的我无时无刻的颤抖与无助,你永远无法感受到对压迫的逃离,对自由和被爱的渴望,这些点点滴滴时刻滴着血,结痂,凝固在我千疮百孔的内心。 很多人都在讨论主人公Tam的恋人Phum是否真的存在,我是真的希望能有一个人爱着,呵护着Tam,但是对比自己,现实时时刻刻提醒着我,我也曾臆想过被爱的冲动,也曾希冀能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也曾期待,执着,等候,但梦成不了现实。我更认同其中一种说法-Tam和Phum只有两次交集,第一次的约会,第二次的买凶。 心如刀绞,也许结局太过残酷,声泪俱下,我为Tam而心痛。电影里的音乐效果和画面效果都符合那份抑郁的蓝色,记忆尤深的一处是,Tam的哥哥敲Tam的房门,导演扩大声音的手法真是使我身临其境,能深深的感受到敲门者是有多么的凶残。除此之外,泰国的恐怖片从来没有使我失望过,内心的那种恐惧几乎完全被导演激发出来,恐惧,忧伤,凶残,无法忘怀的蓝色天空。 这些年以来,我永远无法忘记童年的噩梦,永远对他的行为无法释怀,永远渴望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永远期盼着逃离,也许我无法像主人公那样从此与世界了断,但是那抹蓝色永远是我最刻骨铭心的回忆与渴望。
最近在补滚宝出演的电影《蓝色时分》,不得不说导演阿努查很会拍,滚宝演技真的赞!我个人看完对电影的解读如下:
1、家庭教育
宝演的角色Tam是不被父母兄长认可的孩子,可以说家人对Tam是有些暴力在身上的,不仅有语言的冷、热暴力,还有身体上的暴力,情感上的冷暴力。所以他的显性性格是敏感胆小同时又缺爱的,但他又渴望被爱、被理解、渴望勇敢,所以Phum出现了,我更偏向Phum从始至终是Tam为了逃避现实臆想出的人。
从他们约会在脏乱的废屋,以及垃圾场,Phum穿蓝色系衣服等,蓝色代表忧郁,其实这些都是Tam支离破碎内心世界的表现。
2、性向不被理解
可以说家人对Tam的排挤,很大程度是因为得知Tam的性向开始的,比如妈妈说:“你知道你爸爸不喜欢你这样。”以及家人殴打Tam,都是在指责Tam的性向不正确,换言之家人觉得Tam喜欢同性是叛逆、不听话的原罪。这种认知以至家人对Tam的管控很严,总是处在责备、指责的状态,但凡有什么坏事都会第一时间觉得是Tam干的。所以在Tam幻想出的恋人Phum想留宿时,Tam拒绝了,他不想被家人看到(不想被指责),但是Phum非常勇敢的说:”见了又怎么样,看见就看见了呗。“所以其实在Tam内心深处他是渴望自己性向被认同的,不希望有束缚。
3、Phum是真实存在的还是Tam幻想出来的
我个人偏向Phum是Tam幻想出来的,也可以说Phum是Tam自救的最后一束光,但这个幻想出的恋人Phum又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比如Tam生病时想让Phum给自己擦身子时他拒绝了。电影中给滚宝的眼部特写其实可以看出Tam的疑惑,他为什么会疑惑呢?我个人理解是他没想到如此理解并能给自己宽慰的Phum其实并没有完全百分百的给到自己所需要的爱以及安全感,影射出Tam内心深处真的很缺爱以及安全感,连这个臆想出的完美恋人都无法拯救的地步。
就怎么说呢,我无法评判Tam这个少年究竟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看完整体来说有种悲凉感,心绞痛。
如果在浑浊的水底睁开眼睛,看到的月亮会远比平日皎洁。但水原本也是干净的,是剥落了岸边的青苔,才使他变得浑浊。
(以下涉及剧透)
在事先看了影评的情况下,我仍然没有完全看懂这个故事。但也无可厚非,Tam自己也不懂。Tam分不清现实和幻象,有人认为Phum完全是Tam臆想出来的、用于寄托自己被爱和被保护的愿望的一个形象,但我认为Phum是部分真实的。带Tam来到泳池鬼宅与他亲密的Phum是真实的,天台上枕着Tam膝盖 问他“这样是不是太不公平了”的Phum是真实的,用Tam偷盗的枪换来的钱缴清了房租的Phum是真实的,拒绝为发烧的Tam擦身的Phum也是真实的。 但大部分镜头中的Phum是虚假的,因为真实的Phum并没有Tam想象中的Phum那么爱他。
简单叙述一下我眼中的这个故事(很多部分是“光彩夺目性冷淡”的影评给我的启发!感谢!):
Tam与父亲和哥哥相处并不融洽,可能是由于他的叛逆和不良习性,也有可能是由于他的性取向(我个人认为是后者),Tam为了报复父亲,偷盗了父亲最爱的佛像,这个行为同时触犯了泰国这个佛教国家的宗教信仰和Tam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父亲愤怒之下痛打了Tam,也缩减了他的零用钱,并且不再信任Tam(所以后来哥哥偷了两万铢并栽赃给Tam)。Tam在经济紧张的情况下经常去找同学借钱,但又还不上,在学校被同学殴打,回家后又要面对脾气暴躁的父亲和哥哥,只有母亲虽然不认同他的性取向,但仍然心疼小儿子,在他发烧时给他擦身,在他晚归时给他留门。 Phum的出现对Tam来说,是他灰暗的世界里照进了一缕阳光,虽然只是在废弃闹鬼泳池的厕所里进行了一次性/爱,但Tam以为这是他憧憬的爱情。为了自己眼中的爱人,Tam偷盗了父亲的枪,但他在父亲卧室偷枪时被父亲发现了,于是Tam在慌乱中开枪误杀了父亲,随后又杀死了母亲和哥哥(杀死母亲和哥哥的时间线我不是特别确定)。Tam逃出去找到了Phum,把枪卖了钱交上了Phum的房租,然后跟着Phum回到了他栖身的小隔间(因为此时Tam自己的家人已经全部被他杀了)。半夜里Tam发烧了,他请求Phum像他母亲曾做的一样为他擦身,但Phum拒绝了。这个举动使Tam明白了,实际上Phum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爱他。醒悟过来的Tam回到了家里,看到了遍地的鲜血和尸体。最后Tam独自来到池塘边,像Phum曾经在凶宅泳池里教他的那样,把自己浸在水中,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真实的故事实际上是非常压抑而晦暗的,剧情中那些美丽和奇幻的画面,其实都是来自于Tam为自己编造的幻像,蓝色的夜晚在废墟里搂着他的Phum、带着他在厕所寻尸的Phum、陪着他去雇人暗杀家人的Phum都是虚假的。在Tam的想象中,他的家人是夺走他和恋人土地的坏人(对应Tam说的父亲要把他的房间挪作他用),Phum是帮他处理哥哥尸体的英雄,最后是雇佣来的杀手杀死了他的父母,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厕所寻尸中Phum的突然消失和鬼遮眼的桥段表现的是Tam终于从幻想中抽离,睁开被不想面对现实的自己捂住的双眼,看清了一切的真相。
(剧透部分结束)
“这就是我解决困难、痛苦和压力的方式。先深呼吸,把头闷到水中...... 当你从水中看向天空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世界都属于你。”
我非常喜欢Tam在水底看天空的两个镜头。第一次在闹鬼的泳池,Tam牵着真实存在Phum的手,在水底缓缓睁开眼睛,透过水面看见了挂着粉紫色云霞的湛蓝天空。也许这片水面就是Tam的世界,它原本是透明的,是Tam在悔恨和恐惧中剥落的岸边青苔让它变得浑浊。结束的时候,在漂着浮萍的池塘中,Tam牵着幻想中的Phum的手,透过水面看见了小小的月亮。也许Phum对Tam来说就是这轮月亮,只是Tam在浑浊的水里看他,所以觉得他比真实中更为皎洁。
造成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是父权至上的传统家庭理念、是对性少数群体的反对和打压,还是对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漠视?原因有许多,只是对Tam来说,一切都无法也不必再去深究,只愿他停留在晴空下行走的墙沿、与Phum并肩交谈的屋顶、和恋人温柔亲吻互相依偎的废墟、睁开眼望着晚霞天空和明月的水底,停留在每一个使他快乐、安宁和感受到爱意的 蓝色时分。
(以下为吹塔时间)
看这部电影,其实我是冲着Tam的饰演者Gun Atthaphan来的。首先夸一下,Gun在个人形象上和Tam这个角色的特质非常吻合,Gun纤瘦干净的外形使得这个角色身上的悲剧气质更加鲜明。
其次在这部电影的演技上,Gun应该也称得上可圈可点。我非常喜欢他的三个镜头:
1.在泳池厕所里和Phum亲密时,靠在Phum肩头闭上眼睛这一幕。
Tam一开始是拒绝和Phum接吻的,但这一幕可以看出他放下了一部分心防,在信任和享受这一份温存。
2.Tam在泳池边剥青苔的一幕,完全表现出了他的紧张、恐惧和悔恨。
3.和Phum一起抽烟的一幕。
爱到截了四张图......这个镜头下的他不管是与内敛沉默的Tam还是活泼的Gun本人,都是反差非常大的。发现哥哥尸体后抽烟镇定心神,实际上是表现了他对现实的逃避心理。
这部电影在节奏等方面也许还有许多不足,作为不专业的观影人士无法给出更深入的评价,但这部电影的画面、色调和配乐都很美,压抑又静谧,两位主演Gun和Oab的演技也都很不错,推荐感兴趣的各位观看。
夹带一句私货:我爱阿塔潘😭
本以为是小清新的泰国同志影片,当看到中段出现鬼的镜头时不禁吓了一大跳,这种在同志题材里玩类型融合的作品还真是罕见。其实回想起来,导演从一开头便早早埋下惊悚类型的氛围,废弃的游泳池,破烂的洗澡间,昏暗的垃圾场,这些与常规同志题材影片里格格不入的环境气氛让人生疑,而男主角神经兮兮的性格更进一步暗示着这个故事的不同寻常。
导演似乎受到大卫林奇的影响较深,虚实相间、如幻似真的画面让人沉醉在两位小男生的感情故事,却突然窜出狰狞血腥的死人与鬼魂。在垃圾场一幕的枪击与追杀,透过声音处理陡然提升了惊悚与悬疑感;之后男主角在泳池中邪似的溺水,以及哥哥尸体的出现与消失设计更透过风格化的镜头运动,不断增添这种惊悚程度。或许可以理解为,男主角幻想出一位同性恋人,在杀害自己的哥哥与母亲后,最终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导演更弥足珍贵的是,在这个虚幻的惊悚叙事文本里,仍能透露出不少现实意义来。泰国传统家庭里父辈有着绝对权威,同性恋少年在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无法疏解情绪与性压抑,逐渐走向自我孤立,转而采取激进的反抗,最终遭遇的是更绝望的结果。
很多好的想法圆不上就成了困惑, 当然也要肯定想法本身的确有魅力。摄影是一大看点, 角度和机位都很文艺范, 只是叙事上现实与虚幻的交接并不自然, 而且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并不明显, 氛围太过依靠视觉上的营造。
目前来说是“臆想出来的恋人”类里面最喜欢的一部,看了两次,因为胆小。场景是跟着主角弑亲过程的心理活动剪辑的,虚虚实实,更显残酷。光线和色彩为主角封闭的内心世界营造了压抑、阴郁和恐惧的氛围,小爱人的存在让这个灰蓝色世界里的悲伤流动起来了。
3.5被导演的故弄玄虚吓得不轻呀,总体来说还是有相当品质的,特别是摄影都在一直迷幻朦胧的氛围之中,两个时空(幻想的时空和现实的时空)通过梦境和枪等物件来进行对接,看得出剧本还是经过精心构架的,据说还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让人不寒而栗,鬼遮眼的暗喻贯穿影片,对罪恶视而不见
豆瓣评分这么低很惊讶,为了小gun来看,没想到还是电影节参赛作品。gun爷厉害了。全程压抑,建议关掉弹幕专心看,看完每个人都会有个版本的认知。反正我看了影评也没觉得誰说的一定对,酱紫的电影就很厉害啊!太压抑了,看完说不出的难受。
氛围营造和神秘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鲜少见到了,摄影帮了大忙。文艺恐怖类型作者电影,亦真亦幻,虚实结合,相比其他的基片或者恐怖片都优秀不少。[B-]
tam可能产生了大量的幻想,但俩人的感情却也动情,是一种相似心理的共鸣。小gun演了一部很好的电影。
gunatthaphan,记住了这个名字,难得啊,泰国小鲜肉演技那么好。之后还看了他另外几部作品,可傻白甜,可腹黑,虽然长得可爱个子还小,但是居然可以攻气。
冲着惊悚和难懂去看的。事实上也不是很难理解,基本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历程,其中最难以界定可能是男二Phum这个人物,他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不确定。但因为其名字发音与phom(泰语“我”)类似,我个人倾向于男二是男一的副人格。嗯,就是这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Tam在Phum出租屋内哭醒后,Phum转头回去时也流了一滴泪,因为共享意识,Phum很清楚主人格Tam经历了什么,而且本身就是他有意引导主人格Tam去发现事实的真相。
为了男主那柔弱的小身板儿看完的,没觉得多厉害,看个电影还非得整得跟考公务员的智力题一样。导演能忽悠两个小鲜肉搞不懂剧情的情况下演出来也挺牛掰。
画面和风格都有了,小盆友演技也好不容易
剧情按顺序讲其实会很简单但是导演拍摄风格有很浓重的旧日系旧港系青春色调。整部电影太压抑了,而且少年犯罪的缘由其实介绍的也不深刻,可能是主男主戏更多是描述他的孤僻人格,为了小gun的颜看的但其实他演技还是不错的。
带感。第一场亲热戏真的很成功,起到了导演要的带观众入戏的效果,Oab太欲了~赞~ 垃圾场的戏真的看得人眼都要瞎了……感谢影视作品是不能记录和传达气味的……想想都要吐了。花絮里还说到了碎玻璃和废弃针头,工作人员要细细捡干净才让演员上,真的危险。最后,前期安排努力到位的情况下,7天拍完,导演说这证明了是可能的,还是厉害
电影版本果然比电视剧版本好看,画风清新,阿Gun演技又好小表情到位。。。
镜头和演技都好看到不行! ! ! 剪辑也很不错! 除了两个高能点被惊吓到,剧情需要琢磨。总得来说是部好片啊! 被小gun圈粉了,演技太棒了。
影片如其名,蓝调十足
泰国同志电影往往流于做作浮夸,这部反而出人意料的文艺干净,能看得出作者风格。我和我的臆想男友杀了我全家的故事,关键字:鬼遮眼。这种清新的“恐怖片”我想我还是能接受的~
gun太可愛了。。。
剧情不怎么喜欢,但是演员们的演技和拍摄手法在泰国同性片里是数一数二的水平,没有泰国同性题材一贯的浮夸尴尬和假,表演手法比较脚踏实地,而且两位主角都是很自然的帅哥,不惊艳却耐看。要是剧情充实点我会给满分,不过恐怖氛围的表达也还不错,后面我真的害怕了
我们该留在废墟里 别出来
《告别茉莉》→阿努查·本尼雅瓦塔纳→《蓝色时分》,看海报和剧照(但并未看剧情简介),还以为是俩青少年间的清纯爱恋故事,前面两个生活失意的男生相互慰藉的情感也算符合预期,没想到后续竟逐渐转变成惊悚犯罪片,“鬼遮眼”什么的更是直接上演恐怖片桥段,让我意外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