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其实是被网上比较出名的几个片段如鞠广大你*死了,老邢吃火锅,父子吃完猪头肉大打出手之类吸引来的,然而这些片段其实和这片的基调是非常不搭的。这种不搭不只是喜剧和悲剧的不搭,而是你很容易以为这部电视剧讲的是这几个片段描述的,也是片名所暗示的,当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看着“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城市人,控诉社会的不公和描写这个特殊的群体的贡献与心酸的故事。
然而从父子双双进城之后此片急转直下变成了感情片,而且大部分剧情都转移到农村了。从小就对感情片毫无兴趣的我也发出了和不少弹幕一样的感慨,这片三集之后就是个跑题的烂片了。直到剧情一步步展开,鞠家父子的感情双双出现巨大裂痕,双元妈在失足的悔恨中溘然长逝,父子二人失魂落魄回到歇马山庄时,村里的白事乐队奏响了一个只有一个乐句听得清的片段,“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我豁然开朗。一百年过去了,同样是在山西,黄土高原上的两代人面临着一样的困惑,苦恼,和悲酸。生计迫使着这里的男人前往梦想的彼岸 在清代叫口外 在现代叫城里 寻找生活的希望,然而那里不属于这些男人,女人更和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差了半拍,没有了女人的陪伴,男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牢固地驻留在这片向日葵花盛开的田野上,可是留在家乡的小妹妹和远在天边的哥哥,并没有可以传书的鸿雁,这就是属于民工的情感悲剧的温床。
当然,双元和广大的悲剧其实发生在他发生的背景被彻底荡涤的前夜,与它几乎同时的一部电影(当然后来还有一部改编的电视剧,其中范明也出演了)叫做《手机》,不过手机的普及在乡下要慢个五到十年。有了现代通讯手段,广大大概就不会舍不得那几毛钱的电话费而让双元妈的感情期许彻底失望,也许这个悲剧的发生概率会小点。不过,手机时代也有手机时代的悲剧,而只能苦涩地在片尾安慰自己“好日子还在后头”的鞠广大,他的属于那个城乡分裂的年代的悲剧,今后的人们,咀嚼的时候,大概会充满了陌生与不解吧。
一代人在一个快速变化社会的缩影。在城乡二元社会的冲突与困境。上一辈人在固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新生代的人在经历过城市最底层的生活之后渴望融入城市,可这座城市又是那么难以让最底层的人融入其中。没有谁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谁是绝对的坏人。在社会中人都是有灰度的。我们根据现有的道德评价剧中角色的作为。多多少少都会夹杂出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认为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错的。可对错对当事人来说是感性战胜了理性。人都好凭一时冲动做出决定。事后往往后悔不已。这其实也是遗传下来的生存策略,并无好坏之分。
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是从一个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变化的过程。熟人社会建立信任,靠的是多次博弈后的结果。大家最重视的是人情关系。直接的后果就是背叛成本特别高所以也会特别重视,而城市合作是建立在陌生人和陌生人的基础之上靠的是契约关系。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博弈的次数相对较少背叛成本比较低。所以需要建立契约与合同与公权力的介入。
剧中最有意思的两个女人,对比非常明显。桃和李平都出生农村,桃没有在城市生活过,只有农村的生活经验,但她非常向往城里人的生活所以她穿衣打扮都在学城市女人的样子看似非常时髦,其实骨子里还是农村人的生活习性,但他的家庭条件决定了,她只能和农村人结婚。根据她自己的描述。她也是一个心气特高的人,但就是胆子特别小。她他说有一次镇上有有一个活动招主持人她为这个事准备了两个月,但在最后一刻他因为心里害怕打了退堂鼓所以放弃了。她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她特别希望别人对他的喜爱和关注是用金钱或物质的形式来表达的,而并不仅仅是语言。这又反映出她比较虚荣的一面。胆小虚荣,又好胜心强。她和李平从互相排斥到互相靠近成为闺蜜。只是因为两个人都处在相同的环境里压抑痛苦无人诉说。从而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其实他们俩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李平的同理心是远远高于潘桃的。她对李平说出他的早年人生经历的痛苦完全不能感受到。以至于到最后她会把李平的隐私泄露出去。
李平这个角色其实我觉得象征了一大群农村底层往上奋斗的女孩子。只是选择有所不同罢了。有的女孩子。就像李平的理想一样,嫁给了城里人,过上了城市里的生活。还有的女孩子在城市里独自奋斗最终找了和自己。同样出生的男孩。留在城市生活,还有的女孩迫于家庭的压力回了农村相亲结婚。回到原来的状态。
一个人越是缺什么,越是急于让别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人越是缺什么,越是会表现什么。李平正是因为自己缺少文化,所以她找的都是有文化的并不惜一切的付出,千方百计的对男的好可男的最后都抛弃了他。这是因为可能他们的需求不在一个层面上面。男的之所以找他是因为。他体贴,能照顾人漂亮身材好。而他之所以找。这些男的。并不是真的有多么多么的喜欢他们,而是他们所代表的的身份地位。他喜欢的是有文化的男人。以及这种文化所代表的阶层及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这种虚假的社会阶层上升的感觉是让她任劳任怨不顾一切付出的原始动力。
初次接触这部剧是因为一个名场面,一个人拿着喇叭高喊:“鞠广大,你妈s了”,乍看有点搞笑的台词勾起了观看这部剧的兴趣。这部电视剧是由两部小说改编而成,《民工》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故事也是由这两部分主要组成,电视剧里刻画的民工生活和农村生活极其真实,我们可以看到世纪初民工进城打工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那个时代民工的生活情况,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其匮乏,面对漂亮的女人经过工地他们会吹口哨来引起注意。在城市里,他们像是一群勤劳的蜜蜂虽然为这个城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始终没有被这个城市所接纳,甚至连暂住证都证明着城市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只是暂住的人罢了。对于民工来说,家里的孩子如果能够考上大学,这将是他一生的荣耀,因为他清楚社会的底层生活的辛苦,不想在这样循环往复下去了,所以在剧中双元的辍学给鞠广大造成了巨大的伤感,生活中的希望破灭了,让鞠广大也没了什么心思再继续奋斗。 故事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这两个女人我自认为可以理解为双元妈和振东妈,也可以理解为李平和潘桃,其实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双元妈和李平代表的是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而振东妈和潘桃则代表了农村妇女丑恶的一面。电视据也从振东妈和潘桃来反映农村存在的嚼舌头,贪小便宜,婆媳之间的争斗,与人攀比严重等恶习,剧情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振东妈对于自己婚姻的态度,振东爸常年在外打工也不愿意回家面对,这段婚姻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了,在振东结婚后提出离婚,振东妈通过大肆宣扬离婚和威胁振东爸的做法来保留住这段关系,这一段是最典型的农村家庭关系了,男人无法忍受农村女人的性格,常年在外打工,面对离婚,女人很多是采取威胁的方式,上上下下都充满了悲剧。两代人的性格在这两对婆媳之间得到了传承,也验证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道理。这部剧看到最后其实还是绝望,对农村生活的绝望和无穷无尽的苦难的绝望。
删减版,有点遗憾
广大,一辈子在外打工,回家两次,一次老妈欺骗,第二次妻子死了,这人太犟,和儿子的关系一直不好,两个人活成了个仇人,和妻子,没有情感沟通,不懂得表达自己的爱,不懂得去疼爱自己的妻子,悲剧是自己酿成的。
双元,一个钢铁直男,继承老爹的犟脾气,一点情商不懂,做事莽撞,不分青红皂白,和妻子吵了n次,自己不够爱,或者爱的方式不对,爱一个人应该明白他的过去,她的难处,理解为何这样做,这样想,万事都是有事由,妻子不想提往事,是因为我想让你包容往事,在闺蜜面前暴露往事,是因为想让闺蜜分担往事。这错妻子身上也有一部分,双元本可以和李平好好的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却活成这种悲剧。
李平,被三个男的伤透了心,被闺蜜脱下了水,她命不好,这归根于她的性格,太容易相信别人,爱的太深,爱的过程中控制欲占有欲很强,时间长了,男的也不知怎么去爱她了,爱是相互的而不是自己拼命的去爱,不管怎么说李平真的是理想中的对象。却把自己,活成这样是命不公,且自己也错了很多。
艳梅,艳梅真是一个最完美的妻子,跟着广大也是受了很多委屈,最后,死也是因为自己的一次思想出轨或是对自己对当时现状的落差冲击。这中心魔也是很正常的事,难受,很可惜,很难受。爷爷真是一个活宝,句句语录精辟,也是我追剧的很大部分动力,活的明白啊!
冬梅,还有她妈这两个人真的是典型的恶人,没想到能凑到一起,也是极致。现实并不是这样,恶人活了下来,好人被活活气死,逼走。交友这事,真的如果觉得不是一类人,最好还是断绝任何关系,不要有任何瓜葛。
刘大头典型的村霸,梁教师个渣男,张摄影也是个渣男,朴实的农民小工,厂义败在自己的婚姻,其实振华将是第二个。
写实派的剧一直是我的最爱,这种接地气反映底层接近群众的作品现在几乎已经在当代银幕上销声匿迹了。 刚迈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无数60后和70后南下打工,拿着微薄的工钱,干着时长最久又最累的活,没有社保和公积金,就这样任劳任怨的完成了中国的原始工业积累。 而在那个各种制度还不完善的年代,还出现很多农民工欠薪、辛苦干了一年活却遇到老板跑路,却无处说理、无处讨薪的事件。 故事结局不圆满且很悲哀,主角们也不是那种一贯以来塑造的那种逆袭的励志型人物。在进城打工的时代背景下,剧情更多的展现了关于农村固守的传统观念以及城乡社会的冲突,更把农村人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里面有意思的角色很多,敦厚老实的鞠广大很能吃苦,一门心思只想好好赚钱养家,供儿子复习考大学。每次接到妻子的电话,就只知道让妻子不要浪费电话钱而匆匆挂掉。 心里明明疼爱儿子,但每次和儿子说话都是居高临下的姿态,不阴阳怪气的骂一顿就不舒服。 自己在农村长大却也看不起农村人的女孩潘桃,心比天高,却始终也脱离不了固有的阶级。还有一味付出真心却总是会被背叛的女孩李平。 里面没有一个角色是让人喜欢的,不是过于善良到愚蠢的地步,就是本性有点坏。 矛盾、虚伪、贪婪、嫉妒、忍让、真诚、好强……真如窦唯《高级动物》里唱的“地狱天堂皆在人间”。
鞠广大,鞠广大,nmsl!
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个电视剧。
真的很不错,范民的农民工刻画的真好,陈思成演的也不错。
当一个国家的电视剧取向从普罗大众单一为中产富裕阶层,从形形色色单一为或宫斗内斗玄幻修仙,从剧本演技单一为流量CP,不要把原罪总扣在资本头上,资本上面还有更大的双手
小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 真的很赞 长大之后才知道妈啊是陈思诚。。。。!
捕头和陈思诚的演技太被低估了
李平啊 这么好的姑娘 遇人不淑!
我相信会是个好电视,因为我们的康师傅在,我们的小翻译在~
张译的相亲戏简直太妙了!
心酸,潸然泪下,少见的精品国产剧
这是一群活生生的朴实纯真的人,被“愚民”和“反智”坑害的最突出例子。这里没有歌功颂德,有的只是一黑到底不见天日。不管你有多么纯真,不管你有多么坚强。在窒息一样愚民传统的天空下看不见一丝太阳,都会被活生生扭曲、搅碎、掩埋。只是最终成为了集权高楼上的一块砂石,平淡无奇,不起一丝波澜…
冲着张译看的,没想到陈演技也还蛮不错的,剧情设计得还蛮不错的,不愧是两部小说来改编的,有些虐啦!特别是最后两集,换位思考一下好多事情都可以避免,唉😔总结一下,就怪陈不好好读书
这部剧看的时候特别揪心,拍摄特别真实,民工的工作环境,窑洞的生活状态,细节刻画也到位,演员的表演很朴实。结局是个悲剧,很无奈。当时只认识潘雨辰,不知道还有范明、陈思成和张译。
本来想给四分,电视剧本身没有《生存》好看但是看到康总拍的 我想给个5分。非常好看的电视剧。b站 2017年末
这个真的很好看
小时候看过几眼。
这真的是部好片子,在这些演员还没红的时候,拍出的片子诚意又思考社会问题。结局那个画面很美,很无奈,很想哭。 另外有一句台词记了很久,是鞠双元说的,说这个高楼大厦都是我们建的,但是当别人都住进去以后,这个楼和我们又没什么关系了。 最苦的农民阶级。
为了看小太爷~
有思想的剧,后悔没看完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本来想找的是生存之民工,阴差阳错看了这个民工,发现不错,就看下去了。我是在b站看的,最让我气氛的是很多腐旧的“直男弹幕”,从言论上看,大多数是男性,充斥的低俗的黄色笑话和对女性自由追求的唾弃,老实、不要求任何精神和物质自由的女性他们大家赞美,追求更好的生活=“不踏实”,谈过恋爱=不干净,他们毫不吝啬的批评和鄙视。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样子,这个电视剧很早就探讨了城市与农村的矛盾和差距,旧思想和新观念的冲突,家庭中父与子、婆媳间的矛盾,可以说非常写实也很大胆,这又不得不感叹现在都剧都是拍的像💩一样。范明老师的诠释真的非常绝,把一个农民+民工的辛酸不甘无能为力演绎的入木三分。总之,农民真的苦,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最苦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