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日本千叶世界锦标赛,由韩国和朝鲜两个国家组成的史上第一支乒乓球联队在乒乓球团体项目打破了中国在考比伦杯长达十六年的垄断,打败了由邓亚萍、乔红领衔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电影《朝韩梦之队》(AS one Korea)以此事件为背景,讲述了朝韩两国在放下成见后团结拼搏,合力拿下女团冠军的故事。
电影由文贤盛执导,两大影后河智苑和裴斗娜亲自挂帅。故事以韩国第一传奇乒乓女星玄静和为视角,影片伊始,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韩国玄静和和朝鲜李粉姬的半决赛争夺,在火药味十足的半决赛后,玄静和战胜了李粉姬,却在一次输给了中国的邓亚萍。因此,当得知朝鲜和韩国很大一部分是政治意义的联队组建时,无论是玄静和和李粉姬都不能接受,上到高层韩国教练对朝鲜教练的暗自吐槽,下到基层朝鲜和韩国代表队在会师后由于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而几次大打出手,联队面临解散的危机。
冲突中也有温暖,活泼开朗的韩国女队员方允贞爱上了朝鲜队员崔京燮,因为她大胆的示爱,在崔京燮的不知所措下,矛盾对立的联队大家庭也逐渐有了人情味。
另一方面,朝鲜选手俞顺福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失误频频,在自己的愧疚之下强烈要求教练安排玄静和李粉姬组成女子双打组合,二人心中的坚冰逐渐融化。李粉姬因为父亲在她十岁时赠送的乒乓球拍,从此爱上了这项事业。同样玄静和也是在作为前乒乓球选手的父亲影响下,为圆父亲冠军梦而不断拼搏,同样的拼命训练,同样对于胜利的追求,让两人对彼此的好感进一步加深。
然而,朝鲜和韩国毕竟是两个世界,韩朝队员在感情日渐升温之际,朝鲜的保安队对于朝鲜队员的政治信仰开始担忧,在保安队长的监视下,朝鲜政府以队员违反运动员守则之名要求朝鲜乒乓球运动员立刻放弃任何比赛,回国接受政治处分。朝韩联队再一次因为政治因素而陷入危机。缺少一半精英的朝韩联队立刻陷入困境,磕磕绊绊总算进入决赛,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失去朝鲜队员的支持,战胜中国队一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玄静和在雨中放下了自尊,跪着苦苦祈求朝鲜总教练能够暂时放下对于伟大领袖的效忠,为了朝鲜,更为朝韩共同体成就伟大的历史,赢得荣誉。朝鲜总教练在内心不断地挣扎中(了解朝鲜的朋友们都知道反抗领袖的后果)站了出来,他对保安队长说:我对党忠诚及拥护领袖已经是深入骨髓的人,但是,唯有这次,我要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张队长同志,求你的帮助,所有的责任我来承担,不论什么样的惩罚,都由我来背负。
感动于韩国教练的一段话:三八停战线,也同样是乒乓球桌线,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分裂的国土上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乒坛上也要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那么多人想要逾越这条线共同生活,我们要是齐心协力,我们变成一个人,我们的力量多么强大就会公之于众,即便是这种灿烂的时光不再轮回,我们都要无怨无悔做出的全部努力,希望你们此刻铭记,再也不会有比刺客更伟大的选手,我们是共同体,我们加油!加油!加油!
如果说影片到此为止,友情、梦想、爱情、这部电影的表达虽不说引人入胜,倒也可圈可点。大赛最后拿下冠军后朝韩两队依依不舍的告别更是触痛无数人的内心。此刻,没有政治对立,没有国籍冲突,有的只是朋友们令人难忘的送别。
演员的出色演技是本片的又一突出特点,从头到尾眼花缭乱的乒乓对垒让人完全看不出这是演员的表演,河智苑和裴斗娜滴下的汗水,奋力的呐喊,和扣杀的动作,仿佛职业运动员那般真实。据韩媒采访,河智苑为了演好角色,反复观看玄静和的比赛影像资料,从动作、眼神,甚至呐喊方式全方位分析学习,并接受专业乒乓训练,后期更为了角色的更加专业,专门请来了玄静和本人担任自己的技术指导,每天苦练乒乓球三到四个小时;裴斗娜接拍该片虽得益于她的乒乓球发烧友少年爱好,但她为诠释好李粉姬,裴斗娜特别花时间适应左手握拍,和与之相关的所有训练,她还接受每周两次的朝鲜方言特训,努力纠正自己的语气语调和用词,尽量还原当时人物的语言风格,敬业的演员永远值得尊敬。
但这部电影一般看来是毁誉参半的,在小编看来大赛的段落可谓整部电影的烂尾,尤其是为突出朝韩联队有意贬低中国队的对比表现手法。电影将邓亚萍领衔的中国队刻画的自负,恶毒、不可一世。上到教练、解说、下到每一个队员俨然一副黑社会的派头。诸如满脸横肉,笑容猥琐的教练组....... 诸如电影中的中国乒乓球解说.....轻狂之心溢于言表,
至于邓亚萍和中国女队更像是流氓女队,从开始的踩坏乒乓球示威,到电视采访的恶意中伤,比赛时更是一言不合就l冷笑、骂街,翻白眼。技不如人更是德不如人,不由得让小编有些毛骨悚然。
因为导演对于中国队的处理不当使得这部电影的格调过于偏激,缺少了对中国乒乓球队应有的尊重,有网友笑称此片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大赛共有五场比赛,赢赢得干净利索,输却都是因为身体原因,技术实力的弱势被有意掩盖。玄静和直落两盘战胜高军、李粉姬因为肝炎发作遗憾落败邓亚萍,方允贞半决赛左脚受伤带伤出战仍能以微小的差距惜败,片中刻画毫无大赛经验的俞顺福在全场人的呐喊声中能够以刁钻角度的上网球绝杀,高度失真的比赛模拟使得该部影片为人诟病。
如果说这部电影只是为了达到影片效果故意描绘中国女队的负面形象,那么中国尚且不论,就连朝韩联队内部,也有着此消彼长的突出与对比,电影中俞顺福年轻,毫无大赛经验,经历了成长与蜕变,但依然被玄静和的光芒所掩盖,而实际上俞顺福早在之前的北京亚运会就拿到通牌,也是朝韩联队发挥最为稳定,在团体赛中唯一战胜邓亚萍的功臣。削弱朝鲜功臣的作用,丑化中国参赛选手,突出韩国在朝韩梦之队的主导地位,是本片最大的遗憾。
最后小编想还原一下这部电影的真相。首先,电影开头北京亚运会女单颁奖邓亚萍与玄静和、李粉姬分或前三名,实际上90年亚运会女单前三名是邓亚萍、高军和陈子荷、乔红(并列),而女双前三名是玄静和+洪次玉、邓亚萍+乔红、陈子荷+高军·李粉姬+俞顺福(并列),女团前三是中国队、韩国队和香港队。
关于大赛经过:1991年千叶世乒赛决赛中国队抽到了主队的位置,邓亚萍作为头号主力第1,4场,高军二号主力打2,5场,朝鲜联队本着南北双方均衡的原则由玄打一单,俞打二单,玄立配合双打。然而邓亚萍与俞顺福从来没有遭遇过,对对方的拉球旋转质量一无所知,邓毕竟是第一次代表中国打世界锦标赛团体决赛,赛前自然也有些紧张,上场前还在问陈俞顺福拉球质量如何。比赛开始之后邓的两个发球被判违例,结果邓不再敢用正手发球,也就失去了发球抢攻的战术,第一局稀里哗啦输了个7:21(被《朝鲜梦之队》用到了李粉姬旋转球违例的情节上),虽然扳回一局,但是俞顺福越打越兴奋,越打越敢打,邓因为一直忌惮被判发球违例而始终打的别扭,最后17:21输掉了决胜局,中国0:1先失一阵。邓的输球让一直生活在邓的阴影中的高军没有了主心骨,在玄静和水银泻地般的进攻面前反手推不住,正手更是出现致命空档,很快便11:21和15:21惨败下来。邓高双打出场对李玄组合,首局16:21再度告负之后邓如梦方醒,和高军配合拿下了这盘双打又在第四场战胜了玄静和,把比赛拖入了决胜场,但是高军仍然没有摆脱心理困扰,两个19:21输给了生龙活虎的俞顺福,中国女队遭遇重创,而朝鲜联队在1973年李艾莉莎和郑贤淑为韩国带回考比伦杯之后又一次把考比伦杯带回了朝鲜半岛。(以上新闻摘自百度贴吧乒乓球吧)
邓亚萍的中国队虽然男团和女团双双失利,遭遇滑铁卢,但随后邓亚萍战胜李粉姬夺得女单冠军,中国女双混双也包揽金银牌。就连玄静和也承认:虽然我在运动员时期也充满了自信,但一旦遇到邓亚萍,就会萌生“真的打不过她,对被人从来没有产生那种感觉,邓在对面瞪着我不自觉地就感到心虚,她具备了能够压制对方的特殊能力”。事实上,玄静和在大赛上从来没有真正在决赛中真正战胜过邓亚萍,影片末尾讲述的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上玄静和虽获得了女单冠军,但也并非战胜邓亚萍(邓亚萍和乔红意外32强被淘汰),邓亚萍虽然有过失败,但无人如神一般无可挑剔,不经历失败怎么能体验成功的艰辛。正是由于失败过后的不断反省邓才能不断缔造传奇,从这一点上来说,邓亚萍依然是乒乓女皇,中国乒乓依然是我们的骄傲,向伟大的国乒致敬。
韩国YY兵乓球,对中国刻意丑化,相信没多少人生气,因为我们强大,强大的对手在励志片里不充当反派谁来担当大梁?要是国足被丑化,那就是满屏调侃了,国人心有戚戚焉。如果国足被韩国人美化,那我肯定得生气,这才叫讽刺呢,就那B样是把广告打到韩国了吗?韩国人是多昧良心才能对中国足球说好话?所以,有的事你得分开看,在兵乓球这个领域,中国就是大魔王,其他国家拍片,我们就得是BOSS,BOSS是啥?是经验,是金币,是肉体凡胎都无法抵挡的猎杀热情!
乒乓球题材电影能拍出如此水准也不错了,故事比较流畅,几个配角设计的趣味性十足,为略显平淡的情节增添了几分搞笑色彩,影片最后的煽情部分有些过多了。。。
虽然中国体育界有很多黑幕,但让别人国家的电影来指指点点,还是多少有些难以接受的,尤其那几个搞笑的中文发音,这一点上面制作人员有点不太用心啊。。。
对KOREA产生观看的想法很突然,其实是想看硕妹子呆蠢的样子,但是看到海报上,主角是河智苑和裴斗娜两位,自然而然地就觉得这绝对不会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想表达”好电影不该被立场影响“这样的内容,但是在豆瓣上大致阅读了一下其他影评,突然觉得有些失望。我从不认为KOREA的立足点是在宣扬韩国的“大国实力”,开坏中国和中国国球。虽然说只将它作为一部单纯的电影、撇去政治因素来评判确实有些理想化,但是KOREA的目的,我相信是对于南北韩紧张关系和命中对于同胞兄弟姊妹融合一体,此种诉求的表达。所以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很伤感,很动容。
韩国的大国思想想来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特别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以此为荣,在中国人看来自然是愚昧无知,甚至可笑的,由于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扎根在韩国人的脑海里,所以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表达、艺术作品中自然而然会携带着,并表现出来。请问这和我国日益泛滥的抗日题材影片有什么不同么?不同点在于最终单打依旧输给了邓亚玲,可在中国抗日的过程中,八路军简直可以手撕日本鬼子。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神话。可是,却偏偏有很多观众,将邓亚玲的人物设置全然等同于我们的邓亚萍。邓亚玲只是一个改编的人物,即便韩国真的把邓亚萍想象成这样傲慢无礼的也很正常,我们是两个国家,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敌对地位,通俗来说,就是相互看不顺眼的两个国家,让韩国像我们一样把邓亚萍当做典范一样膜拜根本就是强人所难,更加体现不了朝韩联队团结一心所要达到的战胜乒乓强国中国的目的和效果了。
买通裁判、踢开围板、傲慢无礼、踩瘪乒乓球,并不是一式一样的情况,而是类似的,等同的,甚至是更加过分的情况,难道以为在中国的影视作品里没有发生过吗?岂止是发生。是层出不穷。只是对象变成了日本鬼子,八国联军,甚至是国民党。
事到如今,再用立场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真的是可笑至极。KOREA并不是一部多么有深度有内涵多么了不起的电影,但是它所想要表达的情怀,我相信所有人都能轻而易举的感受到、获取到,就是对于割裂的南北韩,迫切想再度统一融合的梦想。同根同源的兄弟姊妹,却硬生生分割两地,良师益友、战友、朋友、还有互通心意的恋人,都因为国家的原因,此生再难相见,这和当时的西德东德的分裂情况几乎一直,重点正应该凝聚在这点上。可为什么在中国观众的眼里,我们的大国形象却变得那么重要,一点点的轻弹都要崛起反击?我们是天朝大国,瞎折腾什么。
要说真有隐含的“诋毁”,不如说是韩国对朝鲜的态度。“他们的脑子和我们不一样”,这样的台词都出现了,虽然我个人以为这只是一个很纯粹的笑点。然后京燮因为“伟大领袖”日成的名字,而跟韩国队成员大打出手,那种迂腐封建的表现,不才是含沙射影的“侮辱”?一张口就一个个同志往外蹦,真的很好笑,有想过朝鲜人民的心情吗?啊对,这样的电影,估计朝鲜人民这辈子都看不见吧。
但即便这样,为什么我笑过之后,依然觉得悲伤,依然觉得感动呢。
“美国更好,比韩国的生活水平更好,但是你怎么没有去美国生活?就算韩国再怎么好,我依然要留在祖国生活。”就是这种老套的话,这种话是其他国家的人民随随便便就能出口的话吗?对于其他人来说这辈子几乎不会了解到这样的句子需要在什么样的心情下才能说出来。
还有京燮说的,“我并不是不喜欢妍贞同志,只是比赛之后我们将各奔东西无法见面,留下情义的话,留下情义之后今生又将如何度过呢?”
为什么会这样?我实在不能理解怎么人能活成这样,连人与人之间都不能自由的陪伴左右,朋友也好,恋人也好,那相比之下,因为其他原因(父母阻碍,异地恋爱什么的)到底算是个什么难题呢?横在面前的难题是国家,是你根本不用想去突破的难题。
赢得了金牌(虽然乒乓是我们的国球,但是因为别人赢得了一次金牌就看不过去的人们,我是没办法理解了),朝韩联队就要解体,各回各国,那时候玄静合对李粉姬哭道:“写信也不可以,电话也不可以,以后我们无法联系,要怎么跟你问好呢?”李粉姬说:“傻瓜,多吃饭,多睡觉,只要健康就行了,干嘛还要相互联系互相问好呢?”那刻,心很酸好吗。还有没有开始就宣告结束的朝韩之恋,最终的告别只能以“祝你身体健康”作结,这样的痛心,难道是除了朝韩两地以外,还能有其他国家,其他人民能感觉到的?
我相信拍摄影片的原因,就是这样。为了表达南北韩分类的残酷现状,而选择了孕育这部影片,而不是以黑化其他国家,达到政治目的来拍摄的。
所以目前为止,在我个人感情上来说,KOREA是一部好电影。
一部反映朝鲜跟韩国联手参加世乒赛的故事,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伤痛国家之间的利益争逐。裴斗娜,河智苑也很好的诠释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拼搏的精神,但是但是但是韩国的电影对中国一向不是很友好,当开头中国运动员一露面,心里就很不爽,果然还是不论是韩国还是国外对中国的一贯印象,女演员几乎是统一的标准,丹凤眼,吊眉,尖下巴,然后莫名其妙,里面所有的中国人都说一口蹩脚的普通话,而且当中国队输球的时候,你看中国队的表情不是正常的运动员的表情,而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带着一种仇恨,中国教练员甚至跟裁判也起了一种默契,这真的让我笑了一下,电影也一贯的,把韩国朝鲜也是区分开来,虽然说这个题材一样反映了韩国盼望统一的心情,但是其实暗底下把朝鲜也是黑的够呛,虽然不知道当时朝鲜究竟是怎么样的,可其实跟黑中国一样,朝鲜依然是那个冷漠无情的国度,这个我不是很了解,暂且就当他说是这样子吧,可是还是那句话,你黑中国就过分了,最起码你了解一下行不行?再然后就是看了一些评论,居然在为这个片子洗白,说我们应该大度点,当然可以,可是像这样没有去做到事实,真正的还原的情况是不可以原谅的,你们觉得把中国人描写成这个样子可以原谅?你们觉得中国教练跟裁判勾结可以原谅?你们觉得写中国人傲慢可以原谅?你们觉得韩国人看了以后会对中国产生这样的印象可以原谅?说一说那些脑残粉吗长点脑子吧,裴斗娜和河智苑其实我也很喜欢,在影片里的表现也是不错的,最后的分别也确实很感人,但是韩国电影的这中国的这种偏见什么时候能改变?现在都2021年了,这个影片拍摄于2012年,可实际上对中国人的看法到现在还没有变
为了调戏某矮子把加颗星
福南的老公啊,你就不能演一些讨人喜欢的角色吗?
真实故事改编,忽略太刻意的棒口音的中国邓亚萍,在今时今刻敏感时期,一个民族,一条不知何时才能填平的三八线,很好地诠释运动精神下政治应该让道的理念。
不要只看到黑哨这种棒国专利居然用来黑天朝,人家赢天朝国球也是几百年前的事儿了,要看到百合线全程高能!拼命三娘河智苑和国际发展的裴斗娜都是真刀真枪上场打,而李钟硕小白脸却连球拍都没摸到过。
很能理解此片在质量不差的情况下豆瓣评分不高的状态,片中把国乒完全摆在反派角色的位置上,邓亚萍的形象完全就是嚣张跋扈的样子,当然作为一部体育励志电影塑造这样一个强大的反派形象也是必要的,这也侧面说明国乒的强大,作为乒乓世界魔兽的我们完全没必要计较什么。电影主题“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是很明确的表现,乒乓球为背景板讲半岛的恩怨。比赛场面拍的实在一般,因为演员的水平有限只能运用大量的近景和面部镜头,配上特技和假装的现场观众,真实的赛场气氛几乎无法传递,过于刻意制造戏剧冲突(比如裁判判罚)这都使电影可信度在降低。当然玄静和、李粉姬都是伟大的运动员,她们是当时仅有可以给中国队制造麻烦的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对手,才能更好的衬托出国乒的不可思议!
一如既往的韩式YY。
百合戏码是唯一的看点。民族主义沉渣实在恶心,南棒倒打一耙的嘴脸也忒无耻了,喜欢在体育比赛中搞小动作的究竟是谁自己心里没点数么?
表侮辱中国成吗!
挤兑中国也太起劲了。一定要找那么高大的演员来冒充邓亚萍吗?
除了吧中国损的不像样以外,感情还是超真挚超感人的
韩式主旋律大片,美化了所有韩国人,顺带半贬半夸朝鲜人,妖魔化了中国人,邓亚萍看了只能呵呵呵呵呵。演员选的蛮好,河智苑和裴斗娜基本是韩国最man最有坚毅冷峻表情的女演员了。
这部戏充分展现了韩国创作者的局限性,一部表达渴望和平统一的体育励志片,却时不时黑中国、黑裁判、并充满对朝鲜人的刻板印象。这样的电影也就局限于韩国本土自high。真正对世界报以善意,渴望打动朝鲜观众以及全世界观众,应该放下心中的那点芥蒂。描述戏剧冲突,并不一定需要塑造刻板的反面人物。女主真正面临的外在困难和内在困境是什么?两位女主之间真正细腻的情感过渡是什么?很遗憾电影对此描述都过于流于表面了。
运动励志类总要有几个讨厌的对手,关于乒乓球的故事则只能是对决中国,所以中国队员就要傲慢甚至有些卑鄙,戏剧化的处理。除了打球,真正的重心还是韩朝问题,合作一次便永远无法再见,这个有点悲剧。有一个细节很好,一排朝鲜保安听到胜利的欢呼都有些激动,又马上恢复正常,蛮人性的处理。
客观地看的话,这部片子挺好看的,虽然前面的拖沓了点,后面的比较走套路的那种感人片,但主观的说看到中国被黑成这样就……裴斗娜的演技比河智苑好很多~
太催淚了.當然講得那麼美好有多少是真的很難說.不過總是把中國這麼醜/敵化又有點看不過眼.不過不這樣,就不夠煽動人心吧.
我只想知道我们敬爱的邓亚萍阿姨看到这部电影自己成为流氓大姐大是什么感脚。。
好爱看好爱看斗娜
两个正气凛然脸,其实还不是窝儿里斗
本片是讲述韩国女子乒乓球选手玄静和的传奇故事和1991年朝鲜韩国共同组队参加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故事 起初南北朝鲜合并的队伍像两个国家的关系一样紧张 但是体育无国界无政治 在一起打球和训练的日子里 他们获得了一段良好特殊的友情 并历史性的摘取团体金牌 遗憾的由于国家的政治关系未能再相见
没有分裂的国度 是读不懂这种忧伤的 但是 丑化中国队 有这个必要吗 邓亚萍会不会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