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喜欢片头第一句话,“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流淌过许许多多朝代,每个朝代的开始与结束都是历史最震撼的时刻”。这句话让我一下子想起张养浩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了一下评论区,很多人都同情明朝、同情崇祯,可有多少人同情当时的百姓啊?剧里有句话说的好,“大明朝不爱民,民众也不会爱这个大明朝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军为何能以“迎闯王,不纳粮”就让百姓追随其后?“饥民是逆之源泉,人无饭吃,必然造反”不是逼到民不聊生的绝境,朱明王朝治下的百姓又怎会选择造反啊?
“饥民是逆之源泉,人无饭吃,必然造反”,正如洪承畴此言,如果不是逼到民不聊生的绝境,朱明王朝治下的百姓又怎会选择造反啊?剧中有个情节从侧面说明了朱明王朝最重要的覆亡原因——失了民心。皇太极兵临城下之时,朱由检原先答应过给护城百姓每人20两银子,结果事后反悔,还说“赏百姓根本不必花那么多银子,朝廷要用银子的事情还很多,银子要花在更重要的地方,朕要重整军备。朕只不过是用另一种方式犒赏百姓,这几年来,京城百姓共拖欠朝廷的税银400万辆,朕决定将这笔税银全部免了,不就等于少了百姓400多万两吗?他们比该得到的还多了几十万两。”当初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而晚明朱由检则舍不得银钱诓骗于民。还有第8集的时候朱由检宁愿把自己的皇银内帑留着也不给缺饷数月的将士以平息哗变,还言之凿凿要这笔银子不能轻易动用。😅
朱由检说他自己“朕并非亡国之君哪,百官们都是亡国之臣”,真是可笑之言!多少忠臣良将被其罢免甚至处斩。朱由检此人“龙驭深宫”、刚愎自用、生性多疑,总是把自己的面子放在第一位,犯错也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至于某些人说他怀有中兴大志,倒不如说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剧中冤杀袁崇焕是朱由检这个无道昏君自毁长城的愚蠢行为,在他看来,皇帝的脸面、朝廷的尊严比将帅的性命、国家的安危重要得多,历史上的他也是如此。在治国理政和抚民驭臣方面,他差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还很远啊。🤣🤣🤣
再说说剧中的王承恩,虽然不为百官和敌人所容,但他却是唯一一个做到了既忠于朱明王朝,又忠于朱由检这个皇帝的人。他看人准到让人惊叹、料事神到让人惊讶、处事也独有自己一套风格。我相信,只要他愿意,只要他肯,只要他稍微没有那么忠,没有忠过了头,他一定也可以在新朝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正因为没有那么多“只要”,才成就了最好的王承恩。
范仁宽(原型人物是范文程),至今不少人还对他有很多误解,骂他没有气节、两头不是人的走狗。可我却觉得,他只不过是早生了数百年。他所追求的不是一家一姓的大汉族主义,而是满汉蒙回藏五族平等相处,让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民族平等团结的土地上。他也深知历史发展规律,“首先,任何城关都永远保护不了王朝,秦开筑万里长城却二世而亡;汉唐宋元,无不深沟高垒,却既不能阻挡强敌的铁蹄弯刀,也不能阻止内部的腐败瓦解。王朝之兴衰,在于天下大事,在于人心向背,在于君王的贤愚。”所以,他说“望皇上以天下苍生平安康乐为己任,力排万难,一统天下,早成大业”。面对皇太极这个异族皇帝,他也敢犯颜直说“您现在是个圣君,可不敢说得天下之后仍然是圣君”。皇太极听后反而加其官进其爵,也足见皇太极远胜朱由检太多太多太多。皇太极任人唯贤唯才唯德,而朱由检则是任人唯亲唯顺唯庸,所以朱明王朝的朝廷是“满朝能言鸟,一片赞扬声”。“你们抬起头来瞧瞧,这里是朝廷,是天下中枢,不是菜市场,能在这儿立足的,个个都应该是国家栋梁。可你们哪,谁是弄臣,谁是草包,谁早年是弄臣而如今是草包,谁早年是草包,而如今是寡廉前耻的弄臣,你们自个儿心里有数吗?”明清对比,清胜明太多太多太多。正因如此,范仁宽才是最贤的范仁宽,皇太极才是最英的皇太极。
吴三桂,相信他初见陈圆圆的第一眼一定是如少年郎见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其内心的感情一定是纯粹的、干净的。正如他一开始追随袁崇焕也是出于对袁崇焕的欣赏、敬重,当袁崇焕把“以战促和”方略对他和盘托出并希望他能在自己不在人世时接过来继续完成下去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是激动和欣喜的,他一开始也一定是把王承恩当做一个见多识广、智谋超群又宽厚忠善的老人家来相敬相重的,他一开始对朱明王朝也一定是赤胆忠心的,他应该也想过对其尽忠到马革裹尸还。可后来,他经受不住权欲的诱惑,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不惜亲手逮捕自己的恩公和伯乐良师袁崇焕并设计让其被处以1200刀的千刀万剐的凌迟之刑,最后甚至不顾父亲性命而打着“国仇家恨”之名顺清并把过错全部归到陈圆圆一个无辜女子身上。在用朱慈良换取豪格的信任之后还打骂侮辱陈圆圆,像一条猎犬一样,毫无政治人品,叛了一次又一次。曾经的恩、爱、忠、义都是真的,可后来的伤害、阴谋、叛变、出卖更是真的。在他身上,我再一次读懂了“权力和欲望是最可怕的两头怪兽,任何一个靠近它们的人都会被咬得面目全非”这句话的含义。每当离权欲靠近一步,他就离成为最猾的平西王更进一步。
陈圆圆,身世浮沉,生在宫变之夜、自幼丧母、沦落风尘,十八年后几经转折又回到出生地,却始终如一的保持善良的心地、单纯的心思、活泼的性格,她对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地做到最好,她只想他们都能好好的活着。(本剧编剧朱苏进说,由陈圆圆一个弱女子来送朱由检最后一程,更能显本剧的悲剧性。)她以一片赤子之心真诚相待每一个真心实意对她好的人——王承恩、乐安公主、朱慈良。对于吴三桂,她爱他的孤胆赤忠、顶天立地、英雄气概。在吴三桂牺牲袁崇焕换取和自己的婚姻时她有过疑虑,在吴三桂选择顺清手刃刘宗敏时她有过疑问,但这些都没有阻止她继续选择和吴三桂相依相伴,因为她是真的深爱着他,哪怕此时的她已经感觉到吴三桂变了,她也累了,希望吴三桂可以放下一切和自己一起远离是非之地去过自己的小日子,因为她认为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打心里在乎她。可当吴三桂向豪格交出她的小三儿并对她进行打骂侮辱的时候她的心就彻底凉了,不,应该是彻底死了。所以,她摔了那只琵琶选择只身离去。正因为她最后的离开,才谱写了最美的陈圆圆。
导演陈家林说,“《江山风雨情》是一个历史的大悲剧,看了心里会很难过,会被历史激荡起心中的情感。 ” 这部剧配合的最好的就是它的背景配色和背景音乐阴沉昏暗,给人一种压抑的亡国末世之感。
“臣等生在崇祯年间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幸福啊!”
“君昏臣庸,犬儒当道,关山破碎,壮士含冤,三桂呀,我看,我们这个大明王朝快完了!”
“如今要想做一点实事,就要从说真话开始。”
“公公这辈子从来就不相信什么海誓山盟。看人要看心,别光听他嘴上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汉家数千年所说的王道,当然,王道中包含霸道,但是王道绝不仅仅是霸道。”
“我看见好些兄弟进京城之后,很快的就变了,生死考验经得起,却经不起荣华富贵。”
“自古以来,种地的人才是天地的真正主人,他们重回大地,但总有一天他们还会翻天覆地的。”
虽然该剧戏说的成分比较多,很多地方不符合史实,但却还是在讲历史,依然可以被定位成历史剧!并不是通过历史背景来扯闲淡!就像三国演义一样,虽然是小说,但大家依然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历史。仿佛是升华了历史一样。此剧仿佛是把观众带进了历史,使观众身处明末目睹当时中国的风云变幻。虽然你知道这段历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但你依然会为时局的一次次变化而揪心、而高兴。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视剧不止是在拍历史,也是在讲人物。只要是在剧里出现过的人物,不管重要与否、出场时间长短,都各个有血有肉,人物性格饱满。农民起义军阵营里的几个人物,虽然出场时间都不多,但是依然可以看出这几个人物各自的特点。里面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无意间就把观众带进了角色。这不禁让人想到高希希导演的楚汉传奇等历史电视剧,总共80多集也没演绎出几个人物,感觉一帮人除了人名不一样也看不出什么区别,高下立判啊。
当然这部电视剧也有坑爹的地方……海报上写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其实里面个别演员在剧里就是“一闪而过”,没什么戏码…
本剧拍的其实挺不错的,权力斗争,军事战争,王朝将覆历史氛围都有所表现。特别本剧大量优秀演员的合作,李强老师的崇祯,勤政爱民,富有政治手腕,但又刚愎自用,多疑猜忌,以及在大政军事方针上的失误均有深刻表现,只可惜崇祯皇帝生在了末世的帝王之家。而王刚老师的太监总管王承恩,陈圆圆,吴三桂,洪承畴,皇太极等,都把角色表现的各有所特点。
另外本剧那种场景下时的昏暗灯光,表明明王朝江河日下的背景,也着实较好。
当然本片也有所瑕疵,比如很多重要人物如毛文龙只是一笔带过,还有很多没登场,当然还有本片的编造戏说程度有点多,应该尽量按照史实来拍或许会更好。
很多奇怪的设定根本没必要吧,突如其来就是的四年后,接下来一年里袁崇焕进京+己巳之变不够精彩吗?充分展现崇祯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愚昧短浅,爱猜忌,冷酷少恩等等缺点。反而让崇祯满口大义不知所谓,甚至让观众以为他干得挺好。
没一会十三四岁陈圆圆都进京了,合着大明灭亡就是因为天灾人祸太不讲道理呗。
看了8集,还是放弃了。刚看完《朱元璋》过来的,相比之下,此剧情节拖沓,两小时憋不出一个屁来,边看边感叹“磨叽”。演员缺乏表现力,不是那个味道。另外,情节逻辑有些荒唐,为演而演,为拍而拍痕迹明显。比如,第8集吴三桂平息兵勇闹事,他妈最后把巡抚给砍了,这事就没后续了?他妈怎么想的。接着砍杀兵勇事,还来个决斗比赛,你耍猴呢,待死的兵勇还能这么配合吗?如此,看不下去了,时间浪费不起啊。
简直是心理学和谈判技巧的培训课程。值得手动点赞。
可以用神作来形容。
评价过了..氛围好.
看的我流眼泪,不知道为啥,或许是因为那么多仁人志士,也拯救不了大厦之将倾。袁崇焕、洪承畴、王承恩、杨嗣昌、孙传庭、吴三桂。
全剧都在王朝末日的倒计时中,每次都是南北交困,财政拮据。看崇祯没有一刻松懈,没有一次退缩,又交织着多疑刚愎自用。深夜独自一人在山洞中痛哭让人感慨万千,真的讨厌是失败,也厌倦了力挽狂澜。当洪承畴把农民军聚歼在滁州那一刻的意气风发,那一刻真希望就此走出困境……
断断续续看完了,作为一部云集了这么多大腕儿的剧,却没什么名气,还是剧本身有不少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视点太多太散,观众很难移情到一个角色身上,而缺少观众的移情,就很难沉浸在叙事之中。比如皇太极围困北京城那段,观众在情感上明明更倾向于崇祯或者袁崇焕,但编剧却偏偏花大量篇幅去讲范仁宽,以至于本来是浓墨重彩的一章,却看得观众乏味不已。最后,整个剧果然是魔法少女小圆(陈圆圆)的故事,琵琶是陈圆圆的灵魂宝石,最后琵琶碎了,陈圆圆也魔女化了……
原来一星 为了惊艳的天启帝加2颗
选角,演技都值得肯定,行事动机看似可以自冾,但不能深究,厚黑的精彩程度还差一大截火候。不知道《大明王朝1566》是不是踩在本剧肩上完成了功德圆满。2集弃
阵容很强大。各角色表现的都传神,比较符合我对这些人物的想象。陈道明做木匠,陈宝国在一旁拍马屁的戏看得很好笑。很早以前看的,补注。
千古江山 风雨多情 我多灾的汉民族啊
可惜 不发行OST
突然看到有文章提起这部剧来才想起自己看过这个,历史剧爱好者想起来打个分,客观2星,结合现状1星。评论里有谁说的?中二是种病,得治。
令人扼腕的明朝晚期历史:勤奋但刻薄的皇帝,懒惰且善变的大臣,聪明投机的太监,各色人等,淋漓尽致。
道明哪怕一闪而过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为剧名而差点忽略掉的佳作。这部剧看着真让人心痛。王承恩这个角色也是绝了,王刚和这个角色是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王刚奉献出,他这一生,我认为除了"和珅",演出的最精彩的角色!
看了半集就不行了
喜欢那种色调,很有历史真实感,赞李强的表演
大明天下无敌呀!!!!!!!
历史情节改过头了,陈圆圆是败笔。但至少强过现在的商业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