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讲什么很深刻得道理,可是,寻求恐怖片刺激的我,真的被丑陋的巨人感动了。即使看了电锯系列,死神系列,那血腥得场面我已司空见惯,即使是巧妙得构思,也觉得不足为奇。可是这部打着恐怖片的旗子的电影,竟然把我感动了。
巨人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凶暴,残忍,一开始看他躲在那户人家的猪圈里,跟着他们学习说话,学friend,学family,帮助她们度过饥荒。。。他是偷偷的助人为乐,多么可爱的一个人。但是他始终未敢露面,生怕破坏了这短暂的幸福,同时又强烈的渴望亲情和家人。当他帮助老人,打倒收房租的恶霸的时候,他终于敢走进别人的世界,可是即便他是这样的小心翼翼,还是被人狠狠伤害。他跑回空荡荡的小屋,看着他悲伤的眼神,我已经不忍心看下去了。。。。。他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为什么人们要这样对他。。只是因为他相貌丑陋么。。。。我问自己如果自己见到他会怎样。。我想,我还是会对他友好。。。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是人类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于后者,我们差不多有答案,但是对于前者,一直是亘在人类心头的力。百多年前,作者写下了这本书,直到今天,读来都是一样的迷惘和震撼。对于电影的喜爱,其实更多地来源于对原著的尊重。对于过往的迷惘是影片的一个主题。另一个则是对技术的诘问。科技这把双刃剑让人类在自我中膨胀,用科技造人,在过去是幻想,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则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将是多么可怕的未来。寻找人类的过去,就是在寻找人类的本在,更是在寻找人类的未来。
看了小时候看过的《弗兰肯斯坦之再生情狂》,其实原版英文名是叫“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估计翻译的时候嫌这个名字太“不知所云”了,加个再生情狂什么似乎就很有看头,但也正是这四个字,让此片光听名字像个B级片。
看到科学怪人被农家误会后,趴在野地里哭的那一段,真是伤心死我了。人只会可怜完全无能的弱者,当时的弗兰肯斯坦虽然力大无穷,但在心灵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弱者。他渴望融入到人类的世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和同伴。但是丑陋的外表让世人都认为他是怪物。丑陋如科学怪人,依然心中有巨大的爱,也因为这爱,他有巨大的愤怒,不知道这是他的可悲了还是他的幸运。
他杀了自己的“发明者”弗兰肯斯坦的亲人和爱人,让他从幸福的生活坠入痛苦、自责和悔恨的深渊。但当弗兰肯斯坦终于积郁而死,怪人却留下了诚挚的热泪。因为他虽然恨着弗兰肯斯坦,这个只给他生命,给他生命的冲动与感情,却抛弃他,不教他如何运用的人,但也把弗兰肯斯坦视作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有的联系。弗兰肯斯坦是他的朋友、是父亲,即使这个父亲连正眼看一看他亲手制造的孩子的勇气都没有,即使这个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怪人一个名字,但这却是他与这个本不欢迎他的世界的相遇的开端,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结点和源头。
怪人说他心中有巨大的愤怒和爱。其实并不矛盾,一面是羡慕,羡慕人世的美丽和弗兰肯斯坦的幸福,一面是嫉妒和自卑,因为自身的可憎和丑陋和被遗弃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但是当他最后毅然游向浮冰,怀抱弗兰肯斯坦的遗体一起在烈焰中燃烧时,被遗弃的是这个他受够了的世界和这群他受够了的人类。
弗兰肯斯坦死的时候有一段悼词:上帝将惩罚所有的实验,因为这违背主的意志,不管它是好还是坏。在对科学的质疑和保守态度中是不是没有丝毫值得认真对待的东西?这本小说写于19世纪。这正是一个科学代替宗教成为新的信仰和意识形态的时期。对科学的阻碍和保留意见是“落后”“愚昧”和“顽固”的象征。人们认为在充满唯心色彩的宗教和形而上的哲学之后,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完全中立的解决世间事物,定力社会法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
在电影中,弗兰肯斯坦的老师极力否认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系。但科学确实涉及到哲学和伦理问题。当我们怀着“改变未来”的野心,挑战神之领域的时候,我们是否有意识自己究竟在创造什么?我们是否知道今天的雄心勃勃也许就是明天的无限悔恨。
我们就像故事最后倾家荡产前往北极的冒险家,一路北上,一意孤行,寻求的是功成名就,流芳百世,但却离“家”越来越远。船长看着怪人和弗兰肯斯坦一起燃烧在北冰洋上的奇异景色。他打消了北上的念头,决定回家。在现实的历史进程中,北上进军的欲望无比强大,虽困难重重,教训惨重,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这是人类的伟大,但我们已付出太多代价,而且还要付出更多。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看完了这部电影。披着恐怖片的外衣,却是浪漫主义内核。
它让我想到了《剪刀手爱德华》、《美女与野兽》,还有《西部世界》、《银翼杀手》。
18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带来发明浪潮,医学已有进步但人民还是会遭受霍乱折磨,传教士让中国文化逐渐流传到欧洲,一个混乱无序却又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
男主角Victor Frankenstein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富有家庭,自幼被父母疼爱,聪慧过人,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妹妹。 长成青年之后,他热爱鼓捣各种科学仪器,发明带给他惊险刺激和极大的满足。成长的环境使得他无论做什么都自信心爆棚,过人的天资也注定让他产生非同常人的想法并得以实施,但显然在成长过程中的安逸富足也让他仿佛一个温室中的花朵。他明白并且习惯幸福的滋味,所以他不愿失去。
母亲的突然过世给他的埋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产生了想要将人起死回生的信念。他带着这种信念去了大学,并在那遇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导师。导师显然看出他是个人才,所以带他做实验,给他传授中西结合的知识,也看出他内心真正的渴望,但是没有纵容他。为什么呢?后面我们就会知道,因为制作出来的人长得太恐怖。我觉得如果导师没有突然挂掉的话,也许两个人可以一起制造出品相完美的再生人。然而导师挂了,因为强行要给流浪汉打疫苗,被惊慌的流浪汉捅死了。(想到猫咪在极度害怕的时候也会出于本能去袭击那个让它觉得威胁的人)导师的暴毙给了Victor又一重击,他开始正式偏离正常人的轨道,开始疯狂的执迷于“起死回生”这件事儿。戏剧的一点是,Victor在制作再生人的时候,同时选择了已故导师和杀死导师的凶手做原材料。
于是他废寝忘食,即使外面发生霍乱,即使女朋友跑来吵架,他依然没有放弃(是不是像极了痴迷于打游戏的男同胞们)。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但是结果却出乎他意料,因为他赋予了生命的这个人长得太丑。(看到这我不禁想冲到男主面前骂他,你丫在看导师论文的时候不是看见人家说做出来的人会长的丑了么?你不是觉得自己技高一等吗?缝合的时候不能走点儿心吗???这脸缝的还不如我扦的裤边呢。。)由于丑人不仅丑还力大无穷,男主就被吓坏了,并且放任他逃走,然后给自己洗脑说这个试验品已经死了,生活要回到正轨了。(像是有妇之夫在外面宿醉一夜情之后发现自己办了错事因而试图一走了之)
逃走的再生人在一系列经历后明白了这个看脸的世界有多么残酷。他与林间小屋一家人的温馨互动很美好也很感人。从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因为外貌而饱受别人唾弃和伤害,这为他的心里撒下了愤怒;而他又幸运的遇到了林间一家人,在这个期间,他内心的善良也在滋长。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组成他的肉体很矛盾,他的心灵也很矛盾。(其实人不都是这样矛盾又复杂的么,我们都有可能释放善良美好或者邪恶愤怒,关键还是看个人经历和环境。)他坎坷的经历让他恨透了那个给他生命的人,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他找到男主复仇,并和他谈条件,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想要安稳、想要陪伴、想要幸福。其实我没太明白男主为什么不同意用自己认识的女生做原材料,毕竟他之前还用过自己的老师哎。男主的拒绝无异于给再生人内心已渐渐弱去的小火苗同时添了柴火和氧气,导致他一怒之下杀死了男主的妻子。男主崩溃了,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母亲、老师、弟弟、朋友、父亲、新婚妻子,全死了,于是本来就激进的男主“复活”了妻子,用的是妻子和另外那个一起长大并且暗恋自己的女孩做原材料(又很戏剧)。缝合技术没有长进并且制作仓促的男主,果不其然又做出了一个丑人,脸上被缝成畸形,头发被剃的七零八落,甚至头皮还掉了很多块。但是男主毫不嫌弃,他一遍又一遍的教女主喊他的名字,他带着她跳曾经一起跳过的舞,他把她搂在怀里视若珍宝,他希望他的Elizabeth能够回到身边。但是显然他太不了解女人,即使没有再生人在旁边争抢,Elizabeth在意识到自己的容貌已经变成这样的时候,也会选择自杀的。从前她是那样年轻貌美生机勃勃,却又是那样没有安全感,男朋友不回信就以为他爱上了别人,她那个时候就很怕失去他,现在这个容貌,即使对方对自己再好,也还是会崩溃吧。
失去一切的Victor和他“儿子”一起你追我赶的去了北极,在那儿遇到了去探险的船长和船员,给船长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就挂了。他的去世也使得他和儿子之前的仇恨全都终结了。再生人失落地坐在他的尸体旁边,捧着那本他的日记,一脸怅然地说: "He was my father" "He never gave me a name" 。最后他选择随着父亲的尸体一同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不然他还能怎么办呢,这本来就不是他能存在的世界啊,毕竟,动物的本能就是和自己的同类一起待着,而他是个异类。
他是18世纪的人工智能,制作他的人给了他记忆、思考能力和人的感情,却没给他正常人的外表,也没有教给他人类社会的规则。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质问他爸有没有赋予自己灵魂。让我想到《西部世界》里觉醒的Host,21世纪的AI,有记忆、有思考能力、有正常人的外貌、有感情,也被教授了人类社会的规则,并且坚信自己是有灵魂的。但是,当我看到18世纪AI的时候,我内心毫不怀疑这是个活生生的有灵魂的生命,而看到21世纪AI时却是不确定的,可能本能的觉得加了机械和代码的就不一样吧。
那么这个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 人生中的很多不幸都是因为执念太深,所以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
2. 别总是以貌取人,对待别人多一些善意吧
3. 不要对什么事都盲目自信,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就别瞎搞
4. 做人要有责任心,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身边的人
5. 因为4,所以生了小孩就要用心教育
6. 连自己孩子都管教不好的话,能管教好比自己聪明的AI么???
7. 当你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就要给他信任和自由
8. 不是所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都是坏人(毕竟我们自己不见得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应该对这些人也予以尊重
最后,好好珍惜陪伴在身边的人(和动物)吧~
豆瓣上的第一篇影评竟然bb了这么多我天呐!!!
每一部故事情节相当完美的电影,基本都是改编自小说,这部《科学怪人》也不例外,小说的定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无疑这部电影是最为终于原著的,而每一步都让我惊喜。
关键点一:故事开始的方式
在冰天雪地酷寒的北极,故事以Victor叙述他痛苦的回忆开始(小说中是以船长与妻子的回信开始描述的)。
这种故事开始的方式对于很多电影来说都不怎么常见了,在这种寒冷的天地中进行痛苦的回忆,就已经铺垫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关键点二:对于知识的追求
1793年,Victor来到德国大学学习医学,他质疑每个教授的观点,与他们争吵。物理学教授是完美唯物主义者,他信仰一切以科学为基础的事物,否定一切哲学,而Victor两者兼之,他希望两者能合二为一。他对于知识的渴望如痴如狂,其实是因为他的母亲难产过世,激发了他对生命渴望,他抱着母亲极度痛苦地哀嚎:Please ,Bring her back! 所以他在探索生命的奥秘。离家求学之前,他来到母亲的墓前说了一句话:“Oh,Mother.You should never have died.No one need ever die.I will stop this.I promise!(妈妈,你不应该死的,没人需要死亡,我要终止这一切.我发誓!)”。当医学教授对他说:我警告你,Victor,生即是生,死即是死,是自然真理。他像一头发了疯了公牛,冲教授疯狂咆哮。而这一切都是来自Victor的内心的诉求,他需要奇迹,不相信现实。
关键点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思考
人性善与恶的分水岭
人生来便是群居动物,怪人也是人,虽然他不知道自己为何出生,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他一开始是善良的,就像他饿了要吃东西,冷了要穿衣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尝试与人们接触,渴望得到所谓的友情失败之后,他心灰意冷,像一个孩子一样无比伤心地坐在雪地里哭了起来,他此刻明白,凭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是无法与正常人交朋友的,注定要孤独一生吗?不,他愤怒到顶点,复仇的怒火开始燃烧:“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因为弗兰肯斯坦,我要让你也进入痛苦的深渊”。从此,他的内心已无善良,只留下空虚的罪恶。
关键点四:审美的标准
我们的衣着光鲜,皮肤光滑,举止得当,淡吐得体,各种聚会狂欢,各种运动兴奋……无论如何怪人在我们看来都绝对是丑陋不堪,甚至恐怖恶心的。新娘再生以后,也是和怪人一样丑陋不堪的,而Victor看着再生的新娘,丝毫没有害怕,在他心里伊丽莎白依然是那么美丽,无论外表多么丑陋,内心永远是他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妻子。而当怪人对着新娘说beautiful,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beatuiful???怪人温柔地看着伊丽莎白,这个世界唯一能和他在一起,唯一能让自己不再孤独无助,唯一能让自己快乐幸福的爱人,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庞。当两个男人开始暴力争夺依然“美丽”的伊丽莎白时,她认清了自己的丑陋模样,并被这不可逆转的恐怖面容吓呆了,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这是一出发生在她自己身上多么恐怖的噩梦啊,她既不可能再做VCTOR的妻子,也不可能与同样恐怖面容的怪物生活在一起,她惊叫着想要结束这个噩梦,用油灯爆燃整个身体,跳下了台阶……
美与丑的标准在此刻以女人敏感的神经,做出了最为解脱的结果。
关键点五:亲情
怪人找到Victor,要求给自己造一个和他一样女人,这样他们因为相同就能在一起,而远离这个世界,前往北极过隐居的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亲情。他责备说:“你给了我生命,却又让我自生自灭。我要你给我一个女伴,我内心有你无法想像的爱以及你无法置信的愤怒,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在最后的北极圈Victor讲完整个故事之后,陷入了困乏的睡眠,离开了这个世界。怪人坐在Victor的旁边悲伤地抽泣,船长问他为什么要哭,他回答说:“He was my father”。此刻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个世界他唯一的亲人也离开了,他为自己的生世感到悲哀,也为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感到悲哀:丑陋的外表不是你遗弃我的理由,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让我来到这个世界,得不到的爱,我便将你毁灭。现在我们都如愿以偿了。他举着火把站在孤岛上,和弗兰肯斯坦一起毁灭……
关键点六:“弗兰肯斯坦”
在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怪人的名字,而看过之后才知道造人主角全名叫Victor Frankenstein ,怪人是他创造的,从来就没有过名字,故事取这个名字也像是在说他们两个,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那是他造的孩子,他是他的父亲,如果取名也叫 XX Frankenstein吧。妙不可言的名字啊
另外Victor其实是一个极为自私的人,说得严重点就是人品有问题:他不顾一切创造出怪人却又嫌丑陋而抛弃他,他拒绝了怪人造女伴的要求,明知怪人会来报复的情况下,依然与伊丽莎白结婚,走向逃亡,使妻子被怪人所杀,最后他极其自私地将伊丽莎白复活,而丑陋的模样又导致她引火自焚。这一切都是Victor自私心理造成的。
关键点七:背景
背景风格:典型英伦风格,贵族大古堡,层叠型蜡烛,圆舞裙,圆舞曲,交响乐,好似歌剧一般。环境有短小植被覆盖的山,冬天变成酷寒的雪山。
背景音乐:各种交响曲,随处可听,不同的剧情配以不同的节奏,相当完美
背景事件:发生大霍乱,也是欧洲历史上的大事件,类似黑死病,曾多次爆发,使人口大量锐减
背景人群:这是一群疯狂的人群,在处死杀死医生的凶手现场,在处死被冤枉的贾丝汀的现场,人群蜂拥而至,振臂高呼,亢奋异常。这是一群需要刺激打发无聊的人们,主角的家是贵族,他们过着优雅高贵的生活,而一般的人民是过着饱暖的日子,他们麻木不已,只需要刺激来使为了能活下去而活下去的日子。
背景法律:关于贾丝汀的死,电影里看不明白,而介绍中说她因为无法证明自己无罪还被判处绞刑,我查阅相关资料,这样的法律在21世纪的今天,叫做“有罪推定”,如果用非常简单语言来定义,那就是如果你无法证明自己无罪,那么你就有罪。相反,“无罪推定”是指,如果无法证明你有罪,那么你无罪。如今大多欧美国家的法系使用“无罪推定”(至少美国和香港是这样),而千万不要问我天朝是哪种,因为天朝的法律,你懂得……
惊喜点八:科幻鼻祖
因为气候反常,阴雨不断,雪莱、拜伦、玛丽和拜伦的私人医生波里多利经常被迫留在屋里。他们四人在闲谈时,决定展开比赛,每人创作一个恐怖故事,但最后交卷的惟有玛丽。在雪莱的鼓励下,玛丽创作出《弗兰肯斯坦》。这部作品既受到《暴风雨》《失乐园》《老水手之歌》等名著的影响,也含有玛丽的自身经历。比如,书中的克勒伐尔仿佛雪莱化身,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也是素食者,正如玛丽和雪莱。当时,波里多利医生的故事只写出开头,几年后创作完成,名为《吸血鬼》,英国恐怖小说家斯托克(1847~1912)的作品《德雷库拉》(1897)曾深受其影响。(以上为摘抄)
相当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近200年前的这部小说中就预言了心脏等器官移植的可能性(见Victor,henry和老教授一起用餐时的对话),甚至创造生命,让他们成为超越我们的人,不会生病衰老,比我们更强壮更聪明更智慧更文明。器官移植已经实现了,不定哪天真的会实现创造超人之类的呢。时至今日,我想到了3D打印机正逐步应用到器官更换中,但若要普及到每个患者也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利益集团是不会放弃垄断任何一个能赚钱的商业机会的。有点说偏了
最后说一下《吸血鬼》这部也是历史上无比经典之作,我还看过一部叫《热夜之梦》的吸血鬼小说,主要是我看的那个版本翻译的文字相当优美,而之后看过几个版本都了无趣味,发现欣赏国外作品全靠翻译啊
CCTV6啊
i am so... very... ugly. u r so .... very ....... beautiful.
我觉得《科学怪人》的故事最适合用欧洲油画般的画质来表现,这是我看的第一个版本,剧本的很多细节处理得太粗糙,最慰藉的地方在于它表达了人性本善的美好态度。
不能和小说比;但小说也不能和这部电影相比。弗朗肯斯坦最后在纵身火海、沉入冰海之前说的那些话,至今还没忘记……十多年前看的电影……
想看很久。创造出来的生物对创造者来说不过是试验品,而他们却因为丑陋不为世人所接受。不论怎样,创造出来就要负责。有时候,他们并不会因为重生感谢你,这种样子的重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影片和原著一样,罗嗦冗长,一句话可以说清的道理偏要十句来说,不过这种不够紧凑的风格是年代问题,没办法(这么说肯定有很多小说爱好者想抽我)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Helena Bonham Carter!!!但是电影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当怪人说出“he was my father”,电影最终从一部科幻小说逆转成为结合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卢梭的哲学、基督教的伦理......为一体的莎翁悲剧。。。
肯尼斯把玛丽雪莱的这部哥特科幻之作改编出了莎剧的架势。厚重的色彩,尽可能地历史复原,现实甚至粗鄙地将文字影像化。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坐立不安,很多场景都给人以巨大冲击感。整部作品有一种史诗寓言的感觉。
中学时代最令我震撼的电影,因为对电影名字: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好奇,在加上我从小就喜欢古装戏,所以就看了但是看完被吓得不轻,始终难以忘记HBC被重装后那个表情以及她压碎火油灯自杀的那场戏,还有那时被德尼罗吓尿了
Helena Bonham Carter那时还不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整容医生和医闹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八世纪末期。
很久以前看过,那个房里的大阶梯印象深刻。这片有改编成歌舞片的潜力,想想两个人造物对唱齐舞,多令人战栗。
超级喜欢的电影!这是我第一个加进最爱里的,可见我对他有多大的偏爱,我看的那个名字叫《科学怪人之再生情狂》应该就是这部,超赞的电影,就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看着心跟着里痛苦,我就一自虐狂~
想知道什么叫“毁容”吗?那就看看本片吧!
前后节奏不一,怪人的转变铺垫不够。本想说海伦娜古装扮相依然不好看,结果跟后半段比起来已然大美女。劳勃狄尼洛虽然难认,大鼻子是跑不掉滴。
这决逼是我看海伦娜的第一个电影!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华语卫士在放。爹娘出去打麻将我一个人在家看。海伦娜死了之后脑袋被割下来安到另一个身体上跳舞的样子还真把年幼胆小的我吓坏了啊。。那时候对她一头小卷发印象就特深了
死亡只是顺应自然的一个环节,想要通过乌托邦方式抗拒死亡注定就是一个悲剧啊~
Victor将Elizabeth改造成复活的怪物,这段插曲情理之中也比同类改编电影高深。从头至尾的配乐难道Kenneth Branagh不厌烦?不符自然的光散射随处滥用,画面一派打着光板过于唯美过于精致的造作。KB,你当年砸了多少银子为了展现你的自恋?
最后的那句:他是我爸爸,他从未给过我名字。彻底感动了。
看过的Frankenstein相关电影里在剧情上最接近也最大程度还原原著的一部,也将那种强烈的悲剧感渲染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