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片的讨论已经很多,想说说那些容易被错过却不容忽视的细节。。
影片一开始,被奶奶唠叨的男主走出屋外,一面坍塌的围墙,对应他残缺的人生。
跟牛的对话,显示出男主约翰尼内心深处温柔的一面。
断然拒绝了p友的邀请,倒不是他真的那么无情,只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去处理亲密的关系。连眼神都在回避。
一盏孤灯。。漂流于异国他乡,又备受歧视,有没有人想到格奥尔基有多么不容易!但是他没有自怜自怨,反而把他满腔的爱给了同样孤独的人。
男主遇到之前的同窗,女孩的话里透露出一个讯息:男主之前也是个活泼风趣的人,直到生活将他压垮!
同龄人可以想去哪玩去哪玩,他与他们的距离似乎只有一窗之隔,却又是那么遥远。
格奥尔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约翰尼的?我觉得一开始就有好感。约翰尼酒醉回来,直接地上躺倒了。第二天醒来时他身上盖了个编织袋还是啥玩意。。谁给盖的?奶奶和爸爸早就睡了,何况爸爸腿脚还不好,所以是谁盖的?
格奥尔基望着窗外争执的父子,凭借敏感细腻的心灵,他马上就了解了约翰尼的全部处境,并深感怜惜,这也注定了两个人的关系中他要付出更多。
笼中鸟,被困在此处的约翰尼,二者皆注定无处可逃。
第一天一起放羊,约翰尼开始偷瞄。这是喜欢的开始?
经过了看裸体,被扑倒,约翰尼向下看的镜头,看什么?硬了?欲望到达临界点。
两个人的第一次。约翰尼吐了口唾沫在手上,然后被格奥尔基制止了。有人据此认为二人都是攻,格奥尔基力气大,所以约翰尼由攻转受了。。由攻转受容易吗?有没有同志给解释一下?我觉得这个还是值得商榷吧。不让继续也可以有其他理由,比如:你连个亲亲抱抱都没有,提枪就上?接下来就是约翰尼屈服,俯身给格奥尔基不可描述,然后就没有了。导演你坏坏,其他导演都把这个拍得明明白白的,你怎么这么含糊呢?这样可能更符合导演审美,所以观众继续猜吧。
这段第一次没看懂,毕竟给羊扒皮还是有点令人不适。后来明白了,这个小羊是早产儿,它妈妈不要它,也不给它喂奶,一直是格奥尔基喂它。这个时候死了一只小羊羔,于是格奥尔基把死羊羔的皮剥下来给它套上,一方面可以保暖,另一方面羊妈妈闻到味道,以为它是健康的孩子,就重新接纳了他,而约翰尼也是被妈妈抛弃的孩子。
当约翰尼看到羊妈妈重新接受了小羊,露出了由衷的。。。傻笑。你就像小羊一样,获得了重新被接纳的机会呀!
约翰尼不擅交谈,也不懂怎么处理亲密关系,他的一切感情都通过行动去传递。
我想格奥尔基是有恋爱经验的,而约翰尼,说来惭愧,他初恋甚至初吻都还在吧?所以他在亲吻前才这么激动。不管身体的亲密关系还是心灵的亲密关系,他都是一片空白。罗马尼亚小哥你有没有觉得赚到了?
人们通常对周围的景色熟视无睹,但是通过爱人的眼睛,我们可以重新发现它的美。
布满伤痕的手。《断背山》里的恩尼斯也有一双这样满是伤痕的手。欧美演员真敬业,确实看出来演员干了农活。
跟你在一起,我笑得如此之多。
两个人修好了那面坍塌的围墙。
面对滥交的爱人,格奥尔基先想抱以老拳,没舍得,继而想给他一巴掌,还是没舍得,最终只是啐了一口。当格奥尔基遭受歧视和辱骂的时候,爱人没有和他站在一起,而是在和别人在happy,这太让人伤心啦!
打开冰箱,这是曾和爱人共饮的酒,赶紧放回去,失恋的人看不得这个。
这个光影很绝,可惜我看的这个版本不够高清。
美就一个字!
他不擅交谈,但是他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甚至是脏话。。记得说过的每一句话,这还不够吗?
去时的满面愁容与归途的一脸安然。i don’t want to be a fuck up anymore。要记得自己说过的话呀。
这是个圆满的结局,可它还是让人感到流泪的冲动,也许因为真正的爱都带着疼痛,而我们跟着电影感受到了这种爱,并深感痛惜!
电影到这就结束了,但它在观众心中却没有结束,回味还在继续,相信那些真挚的情感也都在继续。。。
约翰尼是一个极度丧极度颓废的中二青年。
他和父亲、奶奶一起住在牧场,管理着牧场的牛啊、羊啊,父亲腿脚不好,奶奶又一大把年纪了,可是他对牧场却并不上心。每天晚上跑出去喝酒、鬼混,搞到大半夜才回来,早上又不肯起床。他为了和别人在车厢里打炮,耽误了母牛产仔,害死了小牛。他看到小羊奄奄一息就直接放弃,完全不努力抢救一下。他见到格奥尔基一直冷嘲热讽,完全不懂得尊重人。他请求格奥尔基留下来和他一起经营牧场,格奥尔基只是问了句他未来怎么打算,他就转头又和别人在厕所搞上……他是如此的混蛋!
他才十二多岁,可是他对人生已经缴械投降了。他对生活没有激情,整天不认真过日子,只是喝酒胡搞混日子;他心中没有爱,和路人小哥做爱,坚决不肯接吻,和格奥尔基第一次激情,也不让他碰嘴唇。他已经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整天麻木地生活在这个牧场,牧场像是一个监狱,将他牢牢困住。尽管人生已经如此操蛋,他完全不想法试着改变,反而选择得过且过,一直这么混蛋地过下去,让这一辈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浪费过去。
直到格奥尔基的到来,他的人生才开始慢慢有了起色。
正是因为约翰尼太混蛋,很不靠谱,所以父亲只能再请一个帮手,否则牧场就要毁在约翰尼手里了。因此格奥尔基作为唯一一个愿意来牧场的人,来到了这座牧场。与约翰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奥尔基虽然也只是牧场的帮手,却踏实勤奋。一大早就起床给羊接生,一大早带约翰尼的父亲去山上,而约翰尼则是前天晚上喝的大醉,酒醒时已经快中午了。父亲让约翰尼带格奥尔基去酒吧,格奥尔基立马拒绝,他不愿意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去颓废!而约翰尼看着一直踏实做事的格奥尔基却一直冷嘲热讽。
这似乎就和那些对人生的已经放弃希望的人,看到别人还在努力就各种嘲笑一样。格奥尔基把栅栏绑起来,把奄奄一息的小羊唤醒,搬石头积极修补毁掉的围墙,把死羊的羊皮剥下来给小羊套上防寒,给小羊喂奶,约翰尼却一直在一边什么都不做,或者是拿着一块石头装模作样的敲啊敲,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在田间除草,妈妈埋头把田里的草从这头到那头一排排地除掉,我却拔一根数一根,似乎拔了挺多草的。
就好像他们吃的食物一样,约翰尼已经对人生的没什么期待了,所以食物是什么样的,就破罐子破摔地接受,完全不想着改变。而格奥尔基却不一样,虽然食物可能味道不好,但是他可以添加调味,主动改变人生。一个被动颓废,一个积极主动。格奥尔基像是一道光,照进了约翰尼的人生里,约翰尼在格奥尔基的影响下,也开始积极面对人生,开始给食物添加调味料。
两个人从一开始的约翰尼整天嘲讽格奥尔尼,到后来的两个一起修补牧羊棚,在朝夕相处中,爱情也在悄然滋长。约翰尼手受伤时格奥尔基随口一口吐沫,两人同抽一支烟,一起给食物添加调味料,一次激情的身体碰撞。如果第一次两个人在泥地上激情,还只是生理欲望的迸发,那么第二次身体的坦诚相见,则是爱情的传递。第一次约翰尼不让格奥尔尼和他接吻,而且也只是口,第二次两人就天雷勾地火,毫无顾忌了,摸脸,亲吻,爱抚,甚至到最后我们看不到的做爱。
这样的一个男子,怎么可能会不爱呢。他不抽烟,不泡吧,不颓废,他耐心地将濒死的小羊唤醒,贴心地把死羊的羊皮剥下给小羊套上防寒,给食物添加调味料,跑到山岗上看落霞余晖。而且帅气温柔,调的一手好情,不是只为了高潮那几秒钟欲望的发泄,而是循序渐进地教会约翰尼怎么惬意地享受性爱。我想约翰尼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迷上了格奥尔基吧,毕竟他太迷人了,无法让人拒绝。
回到牧场后,奶奶熨衣服那里,可以明显的看出,约翰尼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就像是一条死鱼,懒散,无神,可是现在他的身体仿佛注入了一道光,又好像突然有了灵魂一样,开始对生活充满激情,连眼睛都更加有神了,也不再喝酒泡吧赖床不起了,对工作也更加积极。
约翰尼和格奥尔基一起在湖里游泳调情,父亲知道后一时气愤,中风住院,奶奶在医院陪护,这个家全靠他们两个了。约翰尼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突如其来的重担,显然有些惊慌失措,但好在格奥尔基陪着他,将牧场打理地井井有条。他做意面,做奶酪。两个人一起在浴池里洗澡,依偎在床上谈论鸡巴怎么说,俨然已经是一家人的感觉。他们商量着等约翰尼父亲好了,格奥尔基再走。
父亲出院,彻底瘫痪了,约翰尼请求格奥尔基永远留下来,和他一起生活。约翰尼虽然受到格奥尔基的影响,开始热爱生活,开始慢慢成长,却还不够成熟。格奥尔基问他怎么打理牧场,他完全一脸懵逼。格奥尔基只是想和他一起好好把牧场打理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小羊的消毒剂都没有,围墙他也整天不想修,不认真对待牧场。以前还有他父亲可以打理,现在父亲已经彻底站不起来了,一切都要靠他一个人了,他却完全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也正常,但是你可以跟格奥尔基两个人一起商量着,一起规划牧场,看看怎么把它经营好,怎么让它越来越好,而不是混日子,那样牧场迟早会完。可是约翰尼不选择直面这个问题,想办法弄好牧场,转头就和一个男人在厕所里搞了起来。既然两个人要在一起,怎么能没有担当?格奥尔基这边在拒绝这别人的调情,那边约翰尼却在厕所跟别人在激情。格奥尔基还在的啊!你刚才还要请求他跟你过一辈子的啊!
或许父亲的瘫痪没有能让约翰尼彻底成熟起来,但是格奥尔基的离开,却让他不得不成熟起来了。现在他连格奥尔基都无法依赖了,只能自己扛起一切。给羊群喷上消毒剂,亲自给父亲擦身体,牧场有工作立马去做而不是拖延……他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格奥尔基,积极工作,热爱生命。
但是还是忍不住会想他,会穿上他穿过的毛衣,感受他的体温,会看着他穿过的工作服出神,会在他住的房间里大闹,气他怎么留下自己一个人走了。以前他不懂爱,不让别人亲吻他的嘴,到处找男人发泄兽欲,现在格奥尔基教会了他什么是爱,却又离开了。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无意间发现格奥尔基留下的地址和电话,我相信应该是格奥尔基故意留下的吧,因为他也很爱约翰尼啊!
奶奶回家时发现他们做爱后留下的避孕套,拿着他的裤子痛哭;父亲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亲密后,气的中风住院从此瘫痪。但是他们终究还是太爱约翰尼了,选择支持他。其实一开始他请求格奥尔基留下,应该也是奶奶和父亲的意思吧,毕竟只有格奥尔基才能降得住他,能让他踏踏实实干活,让他不再花天酒地。
我相信,经过这一次格奥尔基的离开,约翰尼真的收到了教训,他真的不会再去酒吧买醉,随便碰到一个男人就乱搞,也真的不会不再关心牧场怎么经营,才能越做越好,他真的能担起这一家子的责任。他说的那句,他真的不会在搞砸了,我只能和格奥尔基一样选择相信。最后约翰尼在车上,靠在格奥尔基的肩膀上,随着列车一起驶向幸福的终点,简直不要太幸福了。
格奥尔基的爱,还有他本人,就像一道光,照进约翰尼暗淡的人生里,教会了约翰尼成长,也教会他怎么会爱,怎么去生活,照亮约翰尼的人生。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故事,不如说是一部格奥尔基用爱教会约翰尼成长的故事,约翰尼从内心到外在的成长,才是主线,而格奥尔基的爱,是让他成长的催化剂。不过不管怎样,这样尺度大,甜份高,结局又是HE的同性爱情故事,简直不要太对我的胃口了。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B站里有个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视频,是zoom在线视频采访导演Francis Lee,Josh和Alec的。因为没有字幕,外加个人英语能力有限,不能全部了解采访内容。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视频,信息量还是蛮大的,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英语好的小伙伴欢迎帮我更正和补充。
Favourite 1:
主持人请三位主创谈谈他们与这部电影的渊源,也就是怎么进入到这部电影的制作的。还有试镜的一些趣事。
好,先看上面Josh这可爱的小表情吧!此时,他在非常小声的说:"Thanks, Alec!"主要是谢谢Alec让他先发言。🤤🤤🤤
Josh说,当年他刚从戏剧学院毕业,啥都不懂的时候。一次他的经纪人问他对今后要演的角色有什么想法。他说,他想演个来着Yorkshire(约克郡)的角色。十年之后,Johnny的角色来了,他觉得他要演(而且剧本非常好,角色与他本人完全不一样——这是来着他其他采访的回答)。他试镜时,还在拍<德雷尔一家>。好像拍的也挺闹心的,所以他录了几段<上帝之国>剧本要求的几段试戏,发给Francis Lee,以为不太可能成功。但后来,还是收到了导演的邀请。在另一个采访中,Josh说当时导演看到他的录影带,以为真的遇到一个来着约克郡的演员,而且觉得他不太好相处。Josh比较爱笑,后来他和导演见面时露出了笑脸,导演才放心了。
Favourite 2:
聊到剧中俩人河里嬉戏那幕时,三人回忆前一天当地下了雪,天气非常冷。但导演说,剧组很负责,实地考察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拍下水这场戏的。导游吐槽,下水之前Alec很紧张,Josh很放松,而下水后俩人表现180度大转变。Alec就像在地中海畅游一样,而Josh就大叫起来,但拍摄没有停止。由于Josh实在受不了水温,上岸后不停发抖说sorry,演不下去了。所以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就是当时只拍了唯一一条的样子,这段导演说只用了大概五十秒的拍摄画面。Josh说他自己一下水就冷的发出这辈子发过的最厉害的尖叫声(哈哈哈😁),而Alec说,原来他以为水会是非常冷的,但实际却没他想的那么严重,所以俩人才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在岸上的表现。
Favourite 3:
导演还吐槽说,Alec的戏,比如接生小羊,给死去的小羊割皮,都是一次过,而且接生小羊成功后,Alec还动情的哭了。Josh的戏,一般需要2到3条能过。
导演说整部电影完全按照剧本顺序拍摄。Josh和Alec正式开拍之前分别在俩个农场工作了俩周,Alec在导演爸爸的农场,Josh在电影里的那个农场(农场主人叫John),他们在剧中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俩人真正的第一次见面(之前应该是Alec与另外俩位罗马尼亚演员来伦敦试镜,与Josh配对看化学反应那次见过)。随着剧中俩人的感情加深,戏外俩人也逐渐熟悉起来,成了好朋友。
影片结尾,由于G被J伤了心,大晚上就离开农场了,戏外导演也把Alec派到伦敦,让戏里的Johnny和戏外的Josh都好生孤独。所以导演对Josh演Johnny一个人抓羊拖羊的力度和表现非常满意,确实孤独到抓狂的感觉出来了。等Johnny去找G,戏外的Josh重新见到Alec,那种情感也是从眼色里看的出来的。
Favourite 4:
主持人代表网友问了一个问题,大概是让俩人分享一下俩人讨论交流角色的幕后细节。其实感觉就是很八卦的想知道幕后俩人的互动。
Josh觉得这是很私密的事情,不会与他人分享。Josh说自己有个工作习惯,就是在演每一个角色时,会用一个小册子记录下所有他对角色的解读和准备工作。后来发现导演也有类似的习惯,他觉得很有认同感。除了主持人,也有一些别的人,甚至一些熟人朋友,不是在这种采访的状态下,想看他关于角色搜集的这个小册子,他都拒绝了。他认为个人花费了时间很精力与角色建立了纽带,一些内在的东西是非常私密的事情。他最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幕,俩人走进房子,关上房门,之后一片漆黑。他认为电影到此结束,之后是剧中俩人自己的私生活,观众们就不要继续探索了。
最后奉上Alec的帅脸,除了听他说一嘴罗马尼亚口音的英语(跟电影里口音一样),就是满屏他的大眼睛长睫毛。这发型非常符合疫情下居家的状态。Alec说每天花很多时间在他的游戏机mp4上,然后一圈圈在自己的公寓里溜达,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Alec其实是地道的城市男孩,出生在罗马尼亚首都,只是祖父母在乡间有房子,过去玩玩。拍这部电影之前跟农活根本没搭过边。Josh的妈妈是约克郡人,但妈妈没那么重的口音,祖父母都是画家,所以他从小就用画画表达自己,他说自己有书写障碍症。
最后,真的希望两人可以再合作,不一定是<上帝之国2>。就像Josh在一次采访中说I want to work with him in a heart beat. 我也迫不及待想看到俩人再合作。但貌似困难重重。Josh随着演完查尔斯王子的成功,俩次得了艾米奖的最佳男主,事业蒸蒸日上。合作演员也越来越大牌。反观Alec,好像已经回归罗马尼亚国内发展。 无论怎样,祝福俩人,毕竟都是我的爱。
从Josh上大巴开始的最后一段结尾,大概看了快20遍。导演出众的审美在这一段体现得淋漓尽致,Josh走动时的摄影,走和停,人物与背景的融合度,细腻的感情处理,一切的一切,让最后那个HE出现的时候,情感铺垫得恰到好处。
看过太多功力不够的导演,什么都拍了,细节也很完整,但你就是没法代入自己的感情,没有办法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
这个真的要靠导演的天赋,导演说要有hope,于是有了这部超级治愈的God’s own country.
(导演在访谈中提到,他发现同性之间的故事几乎没有正向的结局,而他认为希望非常重要,因此有了这样的结尾)
🌟喜欢的几处细节:
1.最后Gheorghe抚摸Josh的脸,Josh终于迎来久违的触感和温暖,忍不住想哭,然后无比贪恋地靠近Gheorghe的手掌,想感受更多。
2.几段sexy戏的处理恰到好处,是推动故事必不可少的部分,Gheorghe教会了Josh爱和做爱。
尤其是这场在山上的泥地翻滚戏,最抢镜的是远处山下城市彻夜通明的灯火,文明和原始的冲动,克制与释放,人性的欲望都在这一镜里。超级喜欢。
访谈里也说到有自己孩子是同的家长看完了影片,对几段sexy完全不反感,反而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侧面反应出导演出色的掌控力。
3.结尾两人拥抱后,切回夜晚飞驰的大巴内,厚重的The days音乐渐起,第一镜是josh一个人靠着窗,给观众Josh一个人回家的错觉。然后Josh慢慢滑向Gheorghe的颈窝,两人依偎。镜头随即果断地切回小屋前,Josh和Gheorghe目送篷车被拖走,Josh满脸落寞,又因为Gheorghe一个搭肩而感到安慰,嘴角迅速抿出微笑。
ps:因为此部电影情绪处理上佳,后遗症是我在短短5天内,循环了38次The days…
4.山上小屋里,两次Josh的特写,一次是看到Gheorghe出去后侧身出神,嘴边呵出白气,desire(饥渴感)爆棚,一次是Gheorghe刚回来,Josh紧张地抓住稻草,wonder Gheorghe desire him as well or not.
5.喜欢的一句台词,Gheorghe对Josh说,I'm not the answer.
❄️不喜欢的两处细节:
1.Josh从父亲住院的医院回来,Gheorghe准备了双人浪漫晚餐想取悦Josh还帮他调味,虽然呼应了在山上方便面调味那一段,但是情感转折非常突兀,不觉得那时候是Josh会享受二人世界的良机,反而显得Gheorghe诸多刻意。
2.结尾那段,Josh在两人言尽、各自回头之后,后悔地抹了一把脸,鼓足勇气回头拉住Gheorghe这里,“演”得有点明显,还是喜欢用facial expression而不是physical movement来表达转折的情绪。
🐑关于演员
去youtube上扒了一些访谈,知道Josh接这个角色是因为人物跟自己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让他很兴奋,属于一见钟情的本子。定下了Josh之后,罗马尼亚小哥去伦敦auction,测试和Josh的化学反应,最后被选上。罗马尼亚小哥完全是city boy,家境很好的那种,在罗马尼亚郊区有自己的度假别墅。
开拍前两个人都被送去不同的农场干了两周的农活,Josh就在影片拍摄的那个农场。
罗马尼亚小哥的英文没有片子里那么好…Josh比剧中人物可爱多了,丧丧的那种可爱…两人都是直的…
🎬导演
这是Francis lee的处女作,编剧和导演都是他自己,背景就设置在导演自己从小长大的约克郡农场。虽然电影台词很少,但剧本很厚,每个眼神、每个细微的动作都在剧本里有详细的描述。
总结:
个人而言,电影的完成度和观影体验好于去年两部LBGT电影cmbyn和bpm。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有借鉴和致敬BBM的部分,尤其是两人打闹,迅速切到远处观察者视角的那一镜。
但整部影片不是简单的模仿之作,导演也没有要超越BBM的野心,而是选择讲好一个格局相对较小的故事,他做到了。
很多人都给上帝之国以断背山的标签,不知道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发生的故事相似吗?那简直不负责任。因为细细想来,相似的不过只是那个让故事发生的介质罢了。
上帝之国和最近很热的cmbyn一样,已经模糊了同性的边界,没有社会阻力没有家庭压力,成为了完完整整的爱情电影,同性不过是作为调味让人们觉得这爱情不易罢了,断背山讲珍惜,讲失去,讲责任与自由的取舍,而上帝之国讲成长,讲磨合,讲爱情。断背山像暴雨,悲伤在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发酵,情感的宣泄找不到豁口,只能在心底瘀积,李安镜头下满溢的东方意韵又为这座断背山平添几多悲凉,而上帝之国更像是乌托邦,是封闭的伊甸园,在这里爱情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阻碍和推动其发展的只有主人公本身。
断背山是悲壮的,俄亥俄州向来冷酷,牛仔,骏马,干柴烈火,转眼数十载,只留得这断背山独守寂寞,而这里是北欧,寒风、雾气、石楠花、矮石墙,情感在意象里得到慰藉,不讲不碰人间大爱,不来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也足够温暖银幕前的观众。
Johnny羞涩和尴尬的被检查伤口,偷看Gheorghe被发现后的闪躲,深夜Gheorghe望着Johnny入睡时温暖的眼神,吃杯饭时Johnny向Gheorghe的所求,在母亲身边偷偷的暧昧,公用浴缸,一起思考人生,事后坐在床上探讨词汇,还有Gheorghe下厨做饭也不忘吃Johnny餐盘中的食物,我爱所有上帝之国的小细节,因为它们让我再一次相信爱情。上帝之国的甜就是和断背山最好的区分。还记得断背山中被狼咬死的羊吗,换做上帝之国,刚出生的小羊被Gheorghe用甘草救活,重生代替死亡,生命在这里得到拯救。
我从来厌恶同性电影落入用性爱做噱头,用悲剧做榔头的窠臼。可以说2018的开年我是幸运的,遇上了cmbyn,遇上了上帝之国,时代发展,同性电影越发无界,爱情渐渐成为电影的主体,而不是用来控诉社会畸形的牺牲品。它们的出现让诸如我们这类的“其他人”也能醉心爱情之美好,人性之善良,而不是作为“受害者”站在历史洪流的边缘用眼泪自我安慰,在电影里找共鸣,宣泄愤怒。
晃眼已过13年,我们早应该走出墨色朦胧的断背山,走出俄亥俄州,乘着大巴来到约克郡,来到上帝之国,在这里邂逅一场爱情,用同性给予深刻,铭记每一次亲吻与抚摸,我即是你,你即是我,让肉体与灵魂融合,待情感在这有几碗杯面,一件毛衣,两盘通心粉的北欧寒风中隽永。
原谅我对上帝之国的偏心,我不愿意它被贴上任何标签,上帝之国绝对不是再续的断背山,上帝之国就是上帝之国。
喜欢这个故事!爱就像一道光照亮他的世界,哪怕这道光离开,他也会努力的把它追回来。一个超级杰克苏的主题被导演加入真实的农牧生活,拍得自然而朴素。你可以说它是英国版的断背山,但比断背山要甜一百倍:毕竟时代不同了,甜,是理所当然~
片尾曲:Patrick Wolf - The Days
有你在什么风景都美一点,离开你什么事都难一点。
最后紧张的我差点想把电脑砸掉!!!还好你们发糖!!!!
比结果更重要的是,一个完全不懂什么是爱的人,在一段关系中成长了,变成了更好的人,懂得了什么是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去爱自己,爱生活。
感觉可以和《断背山》一起放来个小型马拉松,从前者令人感伤的情绪再补获一份能发现简单也没那么多含蓄的乡村夫夫乐趣:篝火边的速食面,有着糙汉子风格的“烛光晚餐”,狭小浴缸中两人的对饮再到用另一种语言讲cock,都是容易产生“Awww”反应的瞬间。父母亲负责飙戏,两男主负责发糖,这设置特合理。
#柏林电影节# 实际上这部电影真的不能说是很棒,能挑剔的地方太多了,可看完就是很感动很感动,需要更多的happy ending的queer电影,需要更多只是很简单讲述同性之间相爱的故事,像所有爱情故事一样。we deserve happy ending.
你知道如何套上羊皮把小羊救活,如何用茶杯布做奶酪和煎蛋,如何说罗马尼亚的农场绵羊和公鸡。在你面前我蠢得像头牛,不知道如何用唾液治愈伤口,如何用杀菌剂照顾羊群,也不知道如何去爱。这山下风景,萧条农场,酗酒人生,我也能活。但是没了愈合伤口的唾液、空心粉上的盐,没了万能的你,我不能活。
在电影院买票,我:能给一张God's own country的票吗?售票小哥:Seul La Terre?我:❓❓❓小哥:俩男人在农场的故事对吧?法语名字叫这个。我:……哦,概括的真好!
看完这部电影,我学会了如何养羊。。。
4 导演肯定把断背山刷了千万遍,荒野间两位牧羊汉子的互动全然照搬断背山的桥段,还不停加戏,发糖发到少女心如烈风中的干草般熊熊燃烧,谁能想到两位农场牛粪黑泥里摸爬滚打的年轻男人之间的爱情竟会如此甜蜜,以至于连断背山上的夙愿最终也在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实现。同志单身狗绝佳续命片。
还你一个《断背山》没能实现的梦,对白的缺失让影片的情感显得更为含蓄细腻,遗憾是讨好观众的玛丽苏少女心和政治观点的表达上显得太刻意。
这个玛丽苏的故事看着简单,但爱情来了之后,导演的镜头调度上花了不少小心思,比如试探阶段的景深镜头和关系镜头,比如相爱之后,就拍很多开阔的大全景,连地上都盛开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不知不觉就用镜头在观众的脑袋里植入爱情来了的美好感觉,最后吉普赛暖男直接用爱情拯救了一只迷途的小狼狗。
腐国男子吸引技术移民振兴传统农业
男二这样的天使去哪里才会有 只可惜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迷茫困惑甚至想要狗带的时候 根本就不会这样的人来拯救你 男一最后哽咽着和男二说的那段话是我听过最动人的表白 没有乱七八糟 没有花里胡哨 有的只是想和你在一起(男二现实生活中是直的 果然这样的天使电影里才会有 心碎一地)
这样外刚内柔做事认真的gypsy麻烦给我来一打
甜出糖尿病的乡村爱情故事,看久了大都市LGBT片真是耳目一新,单身狗感觉自己还能再活两年。制片也提及周末时光的影响,我还问到脱欧有没有让剧情走向产生变化,答曰其实剧本很早就已写好,导演也有亲身体验,脱欧其实只是给敏感的移民话题带来了更明确的语境【英国人喝醉酒都是傻屌的设定太感同身受
如果cmbyn是根植于希腊式古典理想主义基础的现实主义,那么god则是脱胎于自然主义粗犷与细腻交织的理想主义,它就像是一场人人都想拥有的美梦,在这个梦中,有一个近乎完美的他拯救深陷泥潭的你,为你驱散冬日严寒,融化内心孤傲坚冰,并将穷乡僻野化作世外桃源,谁他妈还愿意醒来啊。(80)
剧情比较单薄,而且导演镜头下的英国好像可以是许多其他导演的片里可以看得到的,显得特色不足。更像是一部主角换成了英国农民和罗马尼亚打工仔的致敬断背山的粉丝电影...
我的天甜死了!男一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了老天爷送来了男二!能吃苦会干活能做饭能暖床,沉稳老练+温柔的眼神,男一你是猪油蒙了心的伤了男二!他居然还能给第二次机会!男一应该是被上帝眷顾的臭小子!男二几次亲吻或舔男一手的戏我都要升仙了。。。那眼神我的天呀><分都是给男二,以及演员们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