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剧,制作精良,人物性格饱满,叙事张弛有度,故事也牵动人心。挪威人的电影电视剧制作水平原来如此之高。
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片永远都是反战的,战争之下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只是被遗忘了。北野武2011年在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说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战争的冷酷和人性的真实在《重水战争》这部剧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影片在人物刻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是那些在一线奋斗的军人或科学家,还是普普通通的佣人家庭,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经历和鲜明的个性。他们赋予了整个故事真实性与感染力,他们将战争的核心转回到了“人类”自身。
总感觉,人类不是在战争中,就是在为战争准备的路上。或是为了侵犯他们,或是为了保护自己。战争起因千千万万,但战争的结果却永远只是唯一。
影片结束后,空气中仍充斥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窒息感。昨夜的梦里,我依稀望见了那架燃烧的钢琴......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方方
二战对每一个人的迫害都是巨大的,影片结尾为了阻止德国重水的运输,英国选择炸毁满载无辜乘客的轮船。最终英国截获39桶重水,却只有8名无辜的人民幸运存活,其他人都丧命于此。看似英国以牺牲最少人数获得重水行动的胜利,但这也暴露了战争的残酷性。
影片结尾海森堡在战争废墟中弹奏燃烧着的钢琴,可以说是这部电视剧最唯美的一幕。回想起在第一集海森堡和自己的妻子在家幸福四手联弹,而如今却早已物是人非。海森堡在说出因为前期计算错误导致原子弹研发关键步骤错误后的一抹微笑,究竟是无奈还是有意而为之,我们不得而知。看完整部影片后我更倾向于这个错误是这位科学狂魔有意而为之。当海森堡亲眼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纳粹对人民的迫害,无数无辜人民失去生命,尤其是在一次轰炸中,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险些丧命,所以他选择放弃对原子弹的追求、对于崇高科学的追求。
纵观二战,虽然重水战争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但在阻止纳粹疯狂计划方面却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些为这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15年轰动挪威的电视迷你剧《重水之战》创挪威电视收视的历史最高记录.有170万人口看过.占64%的市场份额.评分5和6(最大为六星级评级最大的报纸).
编剧:彼得·S·罗森隆德
导演:佩尔-奥拉夫 索伦森
主演:
伊斯潘 克劳曼-豪纳.... 雷夫 特隆斯塔
克里斯托夫 巴赫....维尔纳·海森堡
安娜 弗莱尔....朱莉·史密斯(虚构的)
皮普 托伦斯....约翰·斯金纳·威尔森
丹尼斯 斯托赫伊....埃里克·亨里克森厂长 (虚构)
玛莉蓓 瑟伦斯....埃里克·亨里克森厂长的妻子 (虚构)
大卫 齐默希德....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茨泽克
瑟伦 普利马克....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
斯坦因 威恩格....阿克塞·奥贝尔
埃斯彭·雷博利·比约克....乔马 布朗
安德烈亚斯 得勒....库尔特 迪布纳
其他演员:
/罗伯特 洪格尔-比勒/马克 本杰明-普奇
作曲家:克里斯蒂安 艾德尼斯 / 安徒生
IMDB评分:8.3
类型:剧情/历史/战争
国家:挪威 丹麦
语言: 挪威/丹麦/德国/英语
上映日期: 2015年1月4日(挪威)
时长:每集45 分钟 总计267 分钟
剧情介绍:
根据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二战期间,在德国占领中的挪威尤坎,纳粹德国准备用维莫克化工厂生产的重水制造原子弹。为了阻止纳粹拥有核武器,英国间谍机构训派遣一支挪威突击队前往尤坎,不惜一切代价实施破坏重水工厂的特别行动,阻止重水运抵德国。列夫 特龙斯塔在本片起决定作用。
第一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海森堡,被纳粹政府说服制造第一颗原子弹。但这需要重水,重水仅产于挪威的尤坎, 英国情报机构获悉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破坏重水工厂。
第二集:
纳粹在着手制造第一颗原子弹时,英国特种作战执行部队(SOE)开始实施代号為“松鸡”的任务,炸毁重水工厂。此时海森堡与玻尔的友谊也走到了尽头。
第三集:
英国制定了代号“燕子”的破袭计划,但这次行动失败,所有突击队员被打死或被俘。列夫 特龙斯塔说服盟军进行第二次尝试,启用“冈塞赛德”行动破坏生产设施。
第四集:
英军重组突击队再次踏上征程。挪威地下组织接伦敦指示对尤坎镇附近的摩斯湖水坝展开袭扰活动,以引开守厂德军兵力,德国人果真中计,厂内仅留几十名德军看守。突击小组摸进了重水工厂的厂区,将炸药安装在设备上面,随着一阵爆炸声,突击队员炸毁了工厂。
第五集:
德军在这次袭击后3个月内又恢复生产,此后盟军对该工厂又进行了多次空袭,可是维莫克化工厂在四周群山环抱,轰炸困难。效果并不理想,还白白牺牲了许多飞行员和挪威平民。最后英国人停止了轰炸行动,转而准备破坏该厂的运输线
第六集
反抗组织获悉,整座工厂和15吨部分纯化的重水,都将被移往德国。克努特他们,在“海德罗”号渡船的底部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将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炸沉于400米深的湖底,随船还有14名当地人溺死在冰冷的湖水中
==========================================================
附小资料:
參與SOE挪威反抗軍特工列表
第1位厂內特工
Einar Skinnarland 艾纳 欣纳兰达(//en.wikipedia.org/wiki/Einar_Skinnarland)
代号「松鸡燕子特工团队」
Jens Anton Poulsson 延斯 安东 波尔森(//en.wikipedia.org/wiki/Jens-Anton_Poulsson)
Arne Kjelstrup 阿恩 谢尔特鲁(//en.wikipedia.org/wiki/Arne_Kjelstrup)
Knut Haugland 克努特·豪格兰(//en.wikipedia.org/wiki/Knut_Haugland)
Claus Helberg 克劳斯 赫尔伯格(//en.wikipedia.org/wiki/Claus_Helberg)
突击队
Joachim R 0 3nneberg
Knut Haukelid
Fredrik Kayser
Kasper Idland
Hans Storhaug
Birger Str 0 3msheim
(Leif Tronstad) 雷夫 特龙斯塔(//en.wikipedia.org/wiki/Leif_Tronstad)(谋略者,人于英国遥控指挥)
Tinnsj 0 3湖厂特工团队
Knut Haukelid, alias "Bonzo" (//en.wikipedia.org/wiki/Knut_Haukelid)
Rolf S 0 3rlie (地方反抗軍)
Einar Skinnarland 艾纳 欣纳兰达(基层无线电发报员)
Gunnar Syverstad (厂区实验研究员)
Kjell Nielsen (厂区运输经理 )
(「Larsen」) (厂区主工程师)
(NN) (汽車調度及駕駛員)
============================
尤坎(留坎)镇是个工业型小镇,最初建于1905年至1916年间尤坎地处地势崎岖的泰勒马克郡深深的峡谷里,其初衷为挪威海德鲁公司(Norsk Hydro ASA)在此发展硝酸钾工业。挪威海德鲁选此为厂址的主要原因是尤坎有著名的尤坎瀑布(其落差为104米)可用于水力发电,以获取生产所需的大量电能。每年9月至次年3月间,太阳高度较低,小镇因照不到直射阳光,有七个月时间都被埋在一片阴郁里。为了晒太阳,当地人在100年前就架起了缆车,以便人们上到山顶去晒太阳。
1
刚开始看就来一个重磅:伟大的物理学家海森堡,居然是个同性恋。这难道不是一种个人的链式反应吗? 如果和奥本海默的美国实验区相比,海森堡就显得势单力薄 单打独斗。奥本海默那里有几千名优秀的科学家。而海森堡身边,连玻尔都争取不到。此外,千万不要相信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能成事儿。如果奥本海默周围没有优秀的实验人才和工程人才,原子弹计划也将推迟好多年。
电影对于介绍物理原理毫无兴趣,反倒是讲了不少作战计划。但我们也能看到德国的军方,对于科学家是有各种限制,而美国军方的大开绿灯,让人放手一搏。
第二集第三集里面的林海雪原的感觉特别好。大风吹来地上的雪片就像钻石一样零零发光。
实验室大火以后,海森堡基本就没有什么进展了。大火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反应堆产生的链式反应,导致无法控制温度。这已经是最佳的结果了,如果当时出现了可怕蓝光,海森堡的命就保不住了。
2
这种就像是兄弟连特别行动队的电影,却没有进行人物塑造,使所有的战士混在一块儿,脸盲根本就无法分辨。
反过来想,很多电影每一个人物都有特殊的性格和特点,其实也蛮奇怪的,完全是为了电影的塑造。但这样却使得观众能够有更好的体验?在单位数量的观影时间当中,我们只有一定数量的注意力,如果没有被很好地引导,我们会感到浪费了这些时间。
但其实人物塑造并不复杂,就是创造一些对话和说话行为的习惯,让我们对一个人产生记忆。片中是通过让上司对士兵产生评论,让我们知道他们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但电影中几乎没有体现,这是巨大的浪费
福克纳是对于每一个人物不同的语言方式,作到了差异化生存。有的人是大段大段的,有的人是吐一个一个的单词,他们的节奏和习惯明显不同。《血染雪山堡》是我小时候看的,但我到现在还能记得其中三四个主要队员的性格。这就是有意识的塑造。而本片的导演没有这个意识
3
第三集快要结束的时候,海森堡的一场演讲,简直是太搞笑。他告诉所有德国军方的将领:弄一个菠萝大小的铀弹,就能把伦敦全部炸掉。
道理肯定是没有错,但是这样一来,这场晚宴就变成了一个链式反应,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这个计划。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很多观众评论说这个片儿信息量很大,其实一点都不大,里面都是很简单的,就是摧毁一个挪威的重水工厂尤坎。里面几乎没有出现知识点的内容,也没有出现过多的干货内容,甚至是没有历史解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从未停歇过。我们该如何定义战争呢?智慧,勇气,冷血,果决,牺牲,别离,运气还是感情?
《重水战争》是一部成功的战争题材作品。它围绕二战期间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史展开:纳粹德国意图研制原子弹,而为了阻止德国的企图,英国情报部门在挪威人的配合下苦心积虑摧毁重水设备的行动最终成功,终结了德国原子弹的梦想。
这出战争大戏里的小戏码也是全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Leif那场挪威版《最后一课》的演讲。
这部影片中我最感兴趣的人是德国科学家海森堡,为了更好理解影片,我还特地查阅他的详细资料。他整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扑朔迷离”。在二战中,许多德国的科学家因为反对纳粹政府纷纷前往他国,而海森堡却选择继续留在德国,并被政府委以重任,研发原子弹。
对于海森堡,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有两点:
1. 他见玻尔时究竟说了些什么?
2. 他是不是“有意”出现了错误,推延了德国原子弹的研发进程?
剧中对这两处都进行了精彩的演义
第二集中海森堡去见玻尔的一幕十分引人思考。海森堡劝玻尔采取合作的态度,加入他一起研发原子弹,他觉得可以让战争服务科学,玻尔拒绝了,并说这是很愚蠢和天真的。但我总觉得此处海森堡话外有话。“you don't understand what i am talking about”让我不禁想,玻尔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海森堡的意图?
第五集中海森堡和助理在做计算时,助理信誓旦旦说没有问题,海森堡却熟练地计算出了正确的数据,只需要十千克,而不是几吨的铀就能造原子弹,助理惊奇不已,问之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但海森堡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黑板不说话。
在战争面前,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面对战争,似乎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但实则不然,正如Leif演讲中所说,valget er ditt.
影片最后,看着无辜的人在军事计划中牺牲,看着那架燃烧的钢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Guro
这部电视剧包含的内容很多,需要多花时间消化。海尔伯格在挪威雪林里和德国士兵的生死角逐,仿若在进行冬奥会项目langrenn“越野滑雪”;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德语和挪威语,更是让我感到了这两种语言的相似点,比如“forstå”和“misforstå”的近似发音;表面上男人是事件的核心,实际上女人才是决定事件走向的主导者,她们坚强、果敢、善良、感性、敏锐,鞭策着自己男人的廉耻心和道德感,同时为苍白的战火土壤带来一点温柔的抚慰;大海上轮渡的沉没,是数万个粉碎的家庭的写照,更是战争“用少数人的生命救更多人”的残酷无情;科学家的站队、服从、醒悟、和反叛,也是他们从前至今一直以来同“科学道德尺度”的挣扎······
我收回挪威没有帅哥这句话
7/10
幸好看得早(其实也不早了。。)AB站影视区全部都阵亡了(B站2017/7/12,A站挂得更早),要下载下来看多麻烦,看完发现不好看就更讨厌了。其实并不算好看,节奏慢,沉闷
战地5的剧情啊
平淡无力,叙事枯燥,没有好莱坞的编剧,浪费一个好题材。科学也是有边界的,科学家和军人也有国界,这就是历史使命,人类文明进步的代价有时候就是如此沉重,让人不忍回首。
四星-,真实事件改编。制作精良,画面考究,内容比1948年的电影版本丰满,但是节奏也相应缓慢。
全剧制作精良,尤其是摄影太好了,冰雪之国的风光太美,结尾轮渡被炸沉小女孩一家死亡太让人心痛了
剧本扎实,这段历史泛起的浪花很小,但对于改写二战进程起到很关键的作用。41个因简陋滑翔机遭遇暴雪天气全部遇难的英伦勇士值得被铭记。挪威广阔无垠的雪地风情,太美。
重水,生产原子弹的关键原料。二战期间,它像是摆在神坛上的战利品,充满诱惑又遥不可及。围绕位于挪威的重水工厂,挪威人、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军人、特工、科学家、商人、平民,都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你死我活的战争。硝烟散尽,没有胜者。重水战争为二战做出了完美的注解:起初的信仰是那么光辉而充满希望,但最终是血与火拷问每一个人的心:这一切是否值得?
结尾海德堡走在轰炸过后的柏林街头,弹起了一架燃烧的钢琴。
在一部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剧集里,人物却没有什么亮点。科学家海森伯格是最大的败笔。
就是不够热闹。。。
弹奏燃烧的钢琴
挪威电视剧制作水平让我大吃一惊!绝赞!稀有资源,要的豆油。
莎拉🐰半年前就看过了。
喜欢这种题材!个别小细节有差错但瑕不掩瑜,比如明确写出日期的炸毁重水车间的1943年2月28日,晚8点行动前突击队员还指着圆圆的月亮特别说了今晚是满月,然鹅这一天是农历廿四,月亮只是后半夜才慢慢升起的小月牙。
这个题材比较少见,二战时期盟军与纳粹进行原子弹开发竞争的故事。就是有些袭击场面略显简单了。
如果当年德国先制造出原子弹,历史将被改写。二战中GAY的作用实在是太有戏剧性。
一段牵系着二战结果和数百万生命的历史暗战,以40余名士兵和数十名名平民的生命代价,宣告了“胜利”。在那样一个战争时代,科学和胜利相互牵扯,使命和情感交织缠绕,即便是单程机票,也必须义无反顾!
恐怕也就北欧国家制作的战争作品能够凌驾这种冷峻写实又看似格外平静如水的风格,虽然是战争历史剧,但丝毫没有让观众有扎心和宣泄情绪的地方,剧情也没有为了过于突出战争残忍而故意设计一些感观上的冲突,北欧国家的作品就是那么冷静写实。剧情/战争/历史,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不宜观看,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如需观看须满12岁最低观看年龄门槛,12岁以下儿童禁止观看,满12岁、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剧情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