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2》和《泄密者》都看了。
类型,前者好莱坞怪兽片,后者香港犯罪片。
口碑,前者豆瓣7.0分、7.9万人评分,后者豆瓣5.8分,0.36万人评分。
票房,前者10亿,后者0.51亿,目前都是上映6天。
大恐龙碾压啊。
但是,论及共情和观影后思考性,我pick《泄密者》。
现年57岁的导演邱礼涛非常高产,他的作品列表在豆瓣能列出13页,而且非常全能,当过电影摄影(《法内情》《蜀山传》《永久居留》),当过编剧(《老夫子2001》《这个阿爸真爆炸》)、当过演员(《新不了情》《笨小孩》),还组过乐队出过书。
导演作品光2017年就有《常在你左右》(古天乐)、《失眠》(黄秋生)、《原谅他77次》(蔡卓妍)、《拆弹专家》(刘德华)。
明年他的待上映作品还有《拆弹专家2》、《扫毒2》、《死亡通知单:暗黑者》。
依据明星效应,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邱导作品可能是,让黄秋生成为香港第一个凭三级片拿金像奖影帝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1993),让刘美君荣膺台湾金马奖影后的《性工作者2:我不卖身,我卖子宫》(2008) ,让蔡卓妍获得澳门电影节影后的《雏妓》(2014),让刘德华提名香港金像奖影帝的《拆弹专家》(2017)。
其实邱导的作品题材非常丰富,拍过喜剧片(《山鸡变凤凰》(1994)、《神探驾到》(2015)),拍过爱情片(《爱情梦幻号》(1999)、《半醉人间》(2006)),拍过动作片(《终极忍者》(2006)、《竞雄女侠秋瑾》(2011))、拍过功夫片(《叶问前传》(2010)、《叶问:终极一战》(2013)),拍过惊悚片(“阴阳路”系列、《伊波拉病毒》(1996)、《青魇》(2012)),拍过政治片(《公仆2》(1995)、《廉政行动》(2016)),还拍过纪实片(《性工作者十日谈》(2007) )。
但最多的还是犯罪片,从他早年的《的士判官》(1993)、《惊变》(1996)、《夜叉》(1999),到后来的《等候董建华发落》(2001)、《同门》(2009),到近年的《凶手还未睡》(2016),再到今天我们要谈的这部《泄密者》。
邱导很多片子里有警察,要不直接就是警匪片,要不就是男主是警察。
《泄密者》也是两个警察男主,港片惯用的“双雄”设定,吴镇宇的眼,张智霖的颜,都很能打,但更能打动我的还是影片里的记者形象。
李灿森和佘诗曼在影片中都饰演有专业精神、维护正义、不怕死的记者,李灿森很快领了盒饭,佘诗曼有女主光环护体,所以连续三年都获颁香港最杰出记者奖、在工作中有死忠跟班、染病毒是虚惊一场、在枪战中有英雄救美。
血统纯正的香港电影必然要有经典港星班底,有悬疑、枪战、爆破、追车等元素,最好再来首粤语金曲。客观地说,《泄密者》就是这样一部中规中矩的套路港片,剧情主体走向都能提前猜中。
但由于角色统一的港片气质(虽然为规避敏感而设置了一些马来西亚国籍)、对香港地域文化的表现(港式云吞面、咸柠七、外冷内热的港人情感),看下来还是舒服的。女主佘诗曼和周秀娜、卫诗雅等女配都是香港女星,不像以往合拍港片里夹杂一个大陆女星当花瓶女主很违和,双男主负责性格反差,女演员的气质就很关键了,完成角色功能之外另有重要作用就是加强或与影片整体风格保持一致。
《泄密者》讲述《香港日报》女记者阮嘉岚(佘诗曼),面对变种寨卡病毒肆虐传染展开调查,因为同行发生命案和两个警察男主联系在一起,挖掘出“泄密者”神秘爆料组织并与之携手,最后扳倒奸商。影片最叫绝的设定是,治病之药实际是导致社会之病的药。药业财阀利用蚊子散播病毒,同时制造对抗病毒的解药,既发大财又赚取好名声。“孤儿药”(罕见病药物)三个字的意义颇可玩味。“泄密者”像是一个真相联盟,为揭开病毒传播的背后黑幕而斗争,这个组织挑战了公检法,但到最后警察男主、记者女主都愿意加入,可能体现了导演邱礼涛推崇的“执生精神”(意思是自开生路)。
影片中阮嘉岚的妆发着装利落洒脱,行事果断硬朗,面对男记者示好、男同伴追随既从容又矜持,内心深情不露,得知对方死讯才会伤心流泪,外冷内热、欲说还休不就是港女特质之一么。
曾几何时,我也多么想做一个专业精而尖、感情不渲染的社会记者啊。
可能学新闻出身的人都有过一个记者梦吧,我也曾经幻想自己拿着笔和话筒,上山下海寻找新闻线索,慷慨激昂为公众代言,“你们可能没见过我的长相,但一定见过我的工作。你们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无时无刻都感受着我的宣传。”
可我工作后是当新闻编辑,一当就好多年,基本都是安身于写字楼,虽然网络带着我紧跟新闻现场,也去参加过媒体采风,但始终不是真正意义上跑新闻、在电头上署名的记者。
而后来,随着商业门户蓬勃、自媒体汹涌而来,记者的身份变水了,“无冕之王”的头衔不吃香了,连“爆料”这个词都变low了。好像人人都可以做记录故事,发表评论的人了。有没有记者证的身份认证,倒也没人那么在乎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用短视频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当下宣扬的是这个。
记者的精神,是不妥协,是锲而不舍,但在社会现实的磕磕碰碰里,我选择了像更多平民百姓那样,“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我不后悔,但也没觉得这值得骄傲。
可能相比享受道德优越感,我更注重“自己执生”吧。
《泄密者》选用的插曲是Beyond乐队《谁伴我闯荡》,听听歌词,“其实你与昨日的我 / 活到今天变化甚多 / 只有顽强 / 明日路纵会更彷徨 / 疲倦惯了再没感觉 / 别再可惜计较什么”,配上女记者在男记者坟前的沉郁深思,很有feel。
话说导演邱礼涛原本也是想当记者的。
据资料介绍,邱礼涛1981年进入香港浸会学院(1994年升格为香港浸会大学)前曾经读过一年的理工科,因为对达斯汀-霍夫曼演的电影《总统班底》(又译作《惊天大阴谋》)里的记者很佩服,特别想成为一名调查记者,后来进入浸会学院传理系时,他本来也是想专攻新闻,不过因为受到香港电影学者和制片人林年同的影响,进入亚视实习成为一个编导助理,又被邀请去当场记而慢慢入了行。与此同时,他还在《年青人周报》、《翡翠周刊》、《星岛日报》和《TOP》等报章杂志发表文章。1998年,邱礼涛还根据一场交通意外事故为香港电台新闻部模拟重演了电视片《拯救行动999——生死之间》,可以说是他梦想当记者的一个变奏。
邱导的作品在豆瓣无一过8分,5点多和6点多的评分占据大半江山,可能作品一多难免良莠不齐、水准飘忽不定,但不可否认的是,邱礼涛是充满理想的社会学者,讽刺时弊,具备社会性,他“起码三分之一电影作品可以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代表着一些香港当代的人心脉络”。
近年来“港片已死”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了,但幸好还有导演在做港片坚守者。
邱礼涛曾经说过:“很多电影一出来时候的口碑,跟十年之后回头看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邱礼涛(的影片)还是值得等待的。
《泄密者》最后,吴镇宇饰演的老警探王大伟与妻子离婚,张智霖饰演的年轻警官李永勤则与未婚妻迈入婚姻殿堂。影片以交叉剪辑的方式向观众交代了这个他们或许早已明了的结局——电影一开始,伏笔不是已经埋下?王大伟的妻子埋怨丈夫整天忙于工作不顾家,要和他离婚;李永勤的未婚妻虽然遭遇到相似情况,但她对婚姻仍然保有美好的期待。
这个既悲又喜(后面我们会发现这个结尾其实悲剧十足)的结局原本可以反转:按照中国人喜好的“大团圆”叙事套路,王大伟与妻子离婚的悲剧就不该发生。 更何况王大伟逾越警察身份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他理应通过这份不为人知的“英雄举动”获得观众感动才是——一种最简单的影像化呈现就是妻子不计前嫌与他重归于好,两人继续一起生活。
邱礼涛(或者说两位编剧)显然不愿如此。或许我们经常看见更显用意的结尾,但很少有比《泄密者》的这个结尾显出更隐晦却又明晰的用意了——王大伟和李永勤像是警察这个身份的两组镜像,合并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由青年到中年的渐变画。李永勤代表年轻时候的王大伟:正义凌然、秉公执法,王大伟则代表着年老后的李永勤:俨然一条在警局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油条,如此他才会在女儿患病这件事的间接驱使下暗中支持“泄密者”(显然与警察身份相悖)。
如果说年轻的李永勤仍然兢兢业业地恪守着一个警察的责任和操守,那么中年的王大伟则懂得了在职业规训之外,仍有一种被称作“良知”的东西存在。这是他在知道Amanah的弥天谎言之后,瞬间做出的决定——除了女儿无辜被感染这件事给予他的打击,作为人(而不是警察)的良知在无形中指使他去帮助“泄密者”揭露Amanah的骗局。王大伟逾越了警察这个身份的限制,显出了作为普遍之人的价值(良知同样引导着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
像是同一个人生命中的两个阶段,从李永勤到王大伟,性情虽然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为工作牺牲了家庭,将本来应该留给家人的时间花在了警务事情上。这是王大伟最后不得不离婚的原因,李永勤身上虽然已经出现这个问题,但未婚妻对婚姻的憧憬与喜悦无疑冲淡了这种“不顾家”可能对夫妻关系暗中造成的伤害。
《泄密者》结尾的交叉剪辑无不在说明此点:李永勤的未来就是王大伟。这个结尾不是已经提前给出了吗?李永勤和王大伟在影片中途坐在车里聊天的时候,一个问另一个结婚了吗,一个说“在办”,另一个回问离婚了吗,这个也说“在办”。相同的回答在此创造的幽默感,到结尾彻底涂抹出了一种悲观色调。两个“在办”最终都落实了:真的结婚,也真的离婚了。
邱礼涛在此不免显露出他的悲观。即便整部电影按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套路制作完成,但这个结尾却反转了套路:王大伟的一系列“英雄壮举”也没能挽救婚姻,这是有悖叙事常理的。观众看到这肯定会感到惋惜,但或许这就是人之实情吧。在结尾结婚与离婚间的强烈对比中,邱礼涛有一种不妥协的姿态。这种不妥协渗透在了电影中,《泄密者》说到底即是作为一种对政商勾结的批判创造出来的。
在快速制作的基础上(我们不知道今年他还能拍出几部电影!),邱礼涛仍然能加进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泄密者》的故事,无非是几个社会事件相互组合的产物:作为中情局职员的斯诺登揭露美国的“棱镜”计划,或许是张日善的儿子反叛父亲和“泄密者”组织的由来;SARS及其他传染疫情的不时发生或许启发了电影中高危变种传染病的设计;记者的普遍“消失”,或许是编剧着力重申记者职业道德的原因;政商勾结,也不算什么多大多新鲜的新闻了。
作为当今香港影坛极少数仍然鲜明保留上个世纪90年代港片风采的导演之一,邱礼涛在每部电影中都保持了自己的风格。固定的创作团队、商业化制作模式、全明星阵容……而且往往是多种电影类型相互混杂,邱礼涛拍起电影似乎顺手拈来,看起来毫不费力。在杜琪峰的电影里,能看到纯正的香港警匪枪战; 在许鞍华的电影里,能看到原汁原味的香港市井生活;但在邱礼涛这儿,目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偶然间发现的一部影片,从他的影片名字中感觉还不错,实际上确实不错,有喜欢的张智霖,他的演技很自然,最后的结局很完美,是我想看到的结局,找到了自己的后半生,当他执行完任务之后,颓废的坐在已经在收拾的桌子前,他的内心是有波澜的。但是我觉得他的这个结局很好。另外的男主是一个非常正直无私的角色,当他发现父亲的所作所为时,向世界的人揭露了父亲的罪行,大义灭亲。
太烂了。没有逻辑剧情普通拍摄技术差动作戏尴尬演员造型太土结尾太仓促新闻播报形式太多影响观看感受。剧情全无激情,看了开头就能想到下一秒就能想到结局的故事,情结一点都不紧凑!!!踩这么高高跟鞋的外勤记者,果然是高人剧情介绍匆忙,很多地方感觉埋下伏笔但是没用上,或者说纯粹是无必要的剧情设定。动机逻辑上有硬伤,正反派都没有很好诠释理念。通篇唯一靠谱是飞车戏,虽然穿帮地方不少。
张智霖主演的电影即使知道要失望还是会去看,这次果然还是失望,一方面是对影片,另一方面也是对张少年的演技。他还是比较适合电视剧,长年来一直没弄清为什么,今天终于有些眉目了,可能他是慢热型的,而电影时间最多不过两个小时,他的人物形象还来不及通过他的表演展开,电影就结束了;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张少年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电影表演经验,电影表演的功力不够。再者,张少年的外形太美形象太正,给到他的电影人物大多中规中矩,缺少一些个性,这种人物在长篇电视剧中容易慢慢展现慢慢出彩,电影中就比较难了。而吴镇宇因为个性特征明星,电影角色也比较乖张,比较容易短时间内通过一些夸张性和爆发性把人物突出并饱和起来。
这个电影里,张少年的角色名字也普通到让人记不住,什么“李永勤”?!
电影的主线是围绕着V23疫情的爆发控制、Amanah公司研制的特效药MD5、以及接连发生的几条相关命案开展起来的,报道V23疫情的记者“跳楼”了,Amanah公司的CEO(即董事长的长子)“上吊”了,CEO的妻子仓皇出逃香港,还没被警方抓到就被炸死了,Amanah公司的董事长的次子又被绑票 。。。。。。案情扑朔迷离,但邱导并未故弄玄虚,上帝之眼从影片刚开始就给观众透露了很多内情:带着防毒面具的人把两大卡车的蚊子运到马来西亚,放生;一个蒙面蝙蝠人夜间闯入Amanah公司,盗取了MD5的资料;CEO的弟弟被绑架前,王大伟(吴镇宇扮演的那个中年警察)在他学校看到他们同学一起研制的真假合一的新科技。这样做,无疑是聪明的,香港电影很多都是虎头蛇尾,把盘子铺得很大,最后不知道如何收盘,就一下子结束了。而这部电影上帝之眼一直向观众指引真相,即使结尾弱一点,也不至于太大的失望。
不出所料,正是CEO的弟弟张俊延成立的泄密者组织,参与者有追求真相的各个行业的正义人士,后来也包括记者XX和警察王大伟,矛头指向的是Amanah公司,胁迫他们无偿捐献新药,抑制V23疫情,也就是针对他父亲,揭露父亲张日善欺世盗名的行为。但他的理由实在太牵强,什么活在世人的假象之下,一种没有背景没有过渡没有支撑的高尚。
主线无功无过,一些辅线还是有滋有味,如同香港电影一向以来的情况。年轻的马来西亚警察李永勤,正义凛然,秉公执法,正筹备着结婚;中年的香港警察,每日忙于工作疏于家庭,正面对着妻子的离婚起诉,他的女儿感染了V23病毒,他也因此参与了协助泄密者的行动。他们俩,映射了警察这个职业的两个年龄阶段,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中年窘迫无奈,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换回光鲜和成功,人生到中年都是无奈。所有五十岁就要知天命了。
最后张俊延对其父的传播病毒大发灾难财的指控全不成立,只因为直播录像中企图谋杀儿子那一点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大大地讽刺了一下时局,当然了,前面的指控牵涉到了多少方方面面,一旦调查估计政府都要被牵扯进来,最后只能让其个人罪名成立,最为结局 !
记不起有多久没有去电影院看香港电影了,在美团刷了几遍最新院线电影,没有想看的,看到《泄密者》的主演有喜欢的演员,就买票看了。看完觉得没有惊喜,但也没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平平无奇。
但是里面关于男一男二所处的婚姻状态,倒是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同样是两个忙于工作的警察,李永勤的女朋友就算在婚礼当天新浪因工作最终没能出席,但是依然理解并支持,他们之间的爱情有尊重、理解、懂得在一起的两个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相互支撑又各自独立。而王大伟的老婆却充满埋怨和委屈,连女儿都可以理解爸爸的不容易,而作为妻子却坚持离婚,签字离婚协议书的时候都没有一丝的犹豫。王大伟看了一眼对方,那么的义无反顾和决绝,也就不再挽留。
两段截然不同的感情,其实师现实生活的镜子。仔细想想,或许都不是不能够理解,只是还是因为爱的不够罢了。
看多了港片类型,老面孔,题材一如既往的没新鲜感。电影的剧情努力还原港片辉煌,似乎吃力不讨好
一流的演员和导演手法,二流的剧本,末流的主题。前半很不错,后半部急转直下,故事悬疑性不够,邱礼涛努力用自己的调度来挽救这个故事,让电影颇多的线索有条不紊,但说教的鸡汤毁了一切,冗长的动作戏也冲淡整体连贯性。本片明显是为了内地市场妥协,否则,这个题材+邱礼涛,就是另一部伊波拉病毒,一定非常有料
两星半。许看不许动,咸柠配七喜,基本还是近年港产商业片那类套路,任何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的戏码一定得发生在别国,一般首选都是东南亚。每当港片要挣脱旧的拍片模式桎梏时,邱礼涛都会站出来啪啪啪几巴掌甩在电影人脸上,不过像这种在内地几乎毫无流量可言的全港产班底,大概也只有他还在坚持吧。唉。
实在简陋粗糙了点,政治攻势已经比较直露啦:人为制造的VR-23病毒等于始终未获通过有涉言论自由的香港基本法23条
想喝咸柠七喜!
两位警探性格各有特点,剧情规规矩矩,还算有点燃,港片的辉煌不在了。
前半段惊呼哇哦,后半段想掀桌,其实问题和《赤道》很像,多线叙事看起来风风火火其实没有啥实质信息,悬念不靠设计和暗示而是靠硬生生的反转,好多值得展开的情节点都被编剧给些丢了,太可惜了!
看过《泄密者》:纯正港产片,无论是演员主创还是情节桥段都相当地熟口熟面,各式商业元素也套路满满,警察/媒体/神秘组织/药商等多方角力只求真相,还好影片节奏较快,吴镇宇很港式草根出演有笑点,不断地介绍美食,看的很饿呀哈。。。
很TB剧感,前半的悬念抓得不错,但细部完成度实在很低,最后的揭秘过于套路难免泄气。以社会现实为出发,却很难做到顺畅的自我主题表达。很像是小时候看的港片,可能这也是很多人希望看到的吧。
再国际化,底子仍是香港。听吴妈讲馄饨勾红醋,讲咸柠七,讲那些在这方寸之地无处安放的怅惘与豁达,就感觉,有些东西始终没走远。想想啊,纯港片,如今也算奢侈品了,凑齐这样的演员班底,也是高配了。反正看佘诗曼张智霖吴镇宇表演,很舒服。邱礼涛还是有股狠气的,哪天顺了就厉害了。三星半,加油。
比预期要好,工工整整槽点很少,张智霖和吴镇宇这对警探的性格对比挺有意思。
没人吐槽结局吗?什么鬼?!!
又是邱礼涛的行活作品,看似格局设定很大的伪国际警匪山寨动作大片,但无论是故事的悬念还是角色动机逻辑都存在太多问题,剧本更像是个半成品,各种元素的拼凑,后半段的反转更是没有来由,充其量就是个TVB电视剧水准的敷衍之作……
邱的“社会派类型片”(没错,他就是一粗糙版的奉俊昊)一定要依托于一个足够本土足够简单的类型文本,才能有精力有空间甚至有时间(“快枪手”创作)去添加有效的作者表达,反例便是本片,建议他之后与这位通俗小说家合作时尽可能的做到有选择性。
TVB电视电影既视感,看开头猜结尾,港式警匪千篇一律,除吴镇宇外一票扁平角色,廉价追车碰撞没完没了,看的人哈欠连天,无政府主义故事架空,借机探讨和映射社会现实,但均疲软无力,并且中二狗血,一顿狂轰乱炸,还没张智霖和吴镇宇讨论面食和茶点来的有趣儿好看,纯港制作越挣扎,气数多少越明朗
45/100 是港片的味道,制作也算是大阵势,但这个剧本营造悬疑的能力几乎为零,悬念埋得那么不走心,泄密者其实是编剧本人吧。 邱礼涛高产却无法保证质量。
已经努力想要延续港片辉煌了,但毕竟辉煌已不再,努力也只证明气数已尽。
邱礼涛这次大失水准 全片的剪辑堪称灾难 前大半部分剧情太乱太散容易走神。如果不是吴镇宇和郑则仕演技有特点 根本撑不起自己的角色 其他角色构造也失败 张智霖估计全程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好歹是个查案剧情片 不好好细化案件却花大时间在无谓的汽车追逐上 是不思进取吧 失望。只能给港片勉强多加1星
真的很佩服邱礼涛,这么大年纪还是个愤青啊。
对不起涛哥我迟到十五分钟,不过涛哥这次泄了,勉强算睇得过去,吴妈你最靓啦笑翻全场,妈哒我要吃云吞面加红醋鱼蛋配柠檬腌了几年的咸宁七!粤语加一星。20180610@佛山中影万科见面会见到了佘诗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