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家人之名》开播以来,有人评论说:该剧有严重的仇女倾向。刷完六集之后再看这个观点,实在觉得不可思议。毕竟一个“仇”字可要比歧视女性来得更加有攻击性,问题是,真的是这样吗?
凌霄的母亲陈婷直接选择和丈夫凌和平离婚,而后远走他乡,儿子也毫不犹豫留给了凌和平,头也不回离开,倒是十分狠辣。贺子秋的母亲贺梅更是直接,和李海潮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将孩子丢给人家照顾,自己一个人跑到深圳去打工,自此音讯全无。
是什么给了两位不负责任的勇气?用一走了之的决定剥夺孩子本该拥有的母爱?如果断章取义,很容易误以为这是编剧对女性的黑化,然而从角色刻画来说,并没有这么简单粗暴。
分析两位母亲背后的行为动机不难发现,陈婷的离开其实大有原因。年幼女儿的过世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她始终没有能力走出这个坎儿,每当看到丈夫时总忍不住大吵一架,这次打击对她来说几乎是深入灵魂的。
她的痛苦很大来源是自责和悔恨,而对凌霄说“都怪你”也是无处安放情绪的发泄,但她本身还是非常心疼儿子的,没有真的责怪他。这个时候的陈婷明显已经丧失成年人该有的理智,而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悔恨情绪当中,留下,必然导致更多无穷无尽的痛苦,离开,反而是对亲人的保护。
贺子秋的情况是一样的道理,可能还要更惨一些。母亲一声不吭丢下他,不久被二姨接回乡下,父亲也不管,奶奶也不疼,小小年纪只能忙农活,如果不是李海潮心地善良,他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贺梅离开的动机也能看出来,出身农村,家境贫寒,丈夫也不负责,自己生下孩子也不闻不问,离婚后参加相亲遇见李海潮,只是截至目前关于贺梅的情况交待得并不多,到第六集也还没有出现,但预告明显暗示了贺梅和李海潮的婚姻线,所以还是非常期待贺梅的全部剧情浮出水面,看她是如何和李海潮重组家庭的。
诚然,孩子们因为母亲离开有了很大的童年阴影,但是母亲的离开必然都是有一定的合理行为动机和苦衷的,这就是剧中人存在的核心矛盾。
剧本这么写,不是编剧仇女,母亲们也值得被刻画,母亲们也不应该被“神化”,现实生活中的不完美妈妈们不是个例,她们是带着共情和共鸣的角色,真实不悬浮;“恶毒”妈妈们间接导致了这个特殊家庭的存在 也间接塑造了两个孩子后面的性格和发展,这也为后面母子的再遇见和再冲突埋下了伏笔。
再看男性角色,李海潮是个善良的好爸爸这点无可否认,但在成年人里也只有他是个正面的形象。而凌和平一直忙于工作,无论孩子还是妻子,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他几乎都不在身边,陈婷说他拿家当作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并非是空穴来风。至于赵华光,更是令人气不打一处来,从来没有履行过父亲的责任,在子秋丧失母爱的同时也丧失父爱,讽刺的是子秋高中时他又出现,说自己现在有能力供他念最名牌的大学,问题是,他丝毫不不顾子秋的心理感受,可以看出赵光华这个男人对父爱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
如果说凌和平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赵光华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他生而不养,岂不是枉为人父吗?对比李海潮的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他选择逃之夭夭, 听到怀孕的时果断建议贺梅把孩子打掉,所以贺子秋生下来跟母亲姓,原因就在于这个不负责任的爹。他的存在,无疑是对“仇女言论”的有力回击。
女主角李尖尖呢,又是大哥罩着她,又有小哥给她洗袜子,还有李海潮这个老爹烧得一手好菜,更是骂都舍不得骂一下,简直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女孩子,不要太幸福,从她身上更是一点看不出编剧有仇女倾向啊。
其实追一部剧,与其因此小题大做进行片面的攻击,不如从角色塑造和剧情脉络出发,分析起来才更为全面客观。因为个人感性判断而错失理性分析,结果可能会误解一部好剧,也不利于观剧之后的人生思考和成长。
综上所述,编剧仇女一说实在经不起细致入微的推敲,必须反驳。
刚播两集,为了不失公允,三星观望。
顺便再解释一下题目,我不是反对国产剧有爱情,只是反感国产剧里的爱情俗套狗血毁了原本很好的剧情。还有很多人在评论里给我例举不演爱情的国产剧,妈呀真没见过这么能杠的,这个题目只是一种反讽你们看不出来吗?算了懒得解释了🥱
以下内容仅代表不要买菜女士个人观点!
本来前两集刷完兴致勃勃,结果不小心看到片尾曲的吻戏,顿时萎了🙂
片子立意很好,两个爸爸的家庭也有看点,但是为什么非要搞兄妹恋呢?我觉得伪骨科不是很合逻辑(大概是我的问题🙃)
顺便说,看到了微博的一个评论说“以家人之名,行不轨之事”。真的绝了
所有的家庭剧最后都会沦为恋爱剧......(主创团队好像和《下一站是幸福》是同一个,这部剧后期会崩成什么样子不敢想象)
补充几句:评论里有很多人没必要教育我让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只是我个人不能接受,你们能接受那就接受好了......还有提1988的,我觉得这不一样,1988的主角在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兄弟姐妹。顺便反驳一下有人认为这是青梅竹马,我见过的青梅竹马很少以兄妹相称,也没有妹妹当着哥哥的面说来了大姨妈,哥哥给妹妹买bra的剧情,这怕不是童养媳???《此处童养媳为夸张说法》(如果这段剧情只是兄妹剧情我认为是合理的,但是变成爱情再想这段剧情,我认为不合理)
8.12更新
第五集太好哭了😭李海潮就是最好的爸爸
回到题目,还是讨论那个问题,亲情还是青梅竹马?从第五集海潮爸爸哭看来,我觉得还是亲情更多吧(再说一遍,仅代表个人观点)他们一家人生活这么久,青梅竹马虽然亲近但是不会这么亲近。
子秋真的线真的太好哭了😭第五集泪就没停过,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子秋。
最后再吐槽一下男主的演技,也太木了吧……一家人演技都好的情况下,他就更显得木...
追上了更新...我一直幻想齐明月和小哥一对儿,这样这部剧还有能看的点,乌鱼子乌鱼子……
我看我的题目要改成《你永远不要相信国产剧的编剧》🙄当然国产剧还是有好编剧的,比如王倦大大,小吉祥天我永远respect(就算他现在好像也不写了),匪我思存旗下的编剧应该也不错,陈芊芊就很nice。
顺便再补充一下不以爱情为主基调的国产剧,《灵魂摆渡》永远滴神,悬疑类型的话就很多了,《白夜追凶》,《时空来电》(这里面红衣小男孩的案子太阔怕了),《民国奇探》也可以,一集一个案子节奏快,就是有的案子太草率(男女主莫名其妙的在一起更草率),近期迷雾剧场的《隐秘的角落》等等。盗墓主题的话,还是推荐鬼吹灯系列吧(除了《黄皮子坟》)。电竞主题《全职高手》还不错,除了女一戏份加的有点奇怪,《穿越火线》也可以,但是18的那条线的女主的戏份都可以跳过。战争主题就不多说了。对了,喜欢张新成的,可以看看《大宋少年志》,入坑神作👍🏻
真的害怕这部剧亲情转强制爱的戏码被大众接受了,看到评分降了松了口气,太可怕了,编剧有毒吗????
国产剧能不能少点这种扭曲的爱情观???不尊重人,控制,霸道,这就是爱???醒醒吧,编剧还活在油腻霸道总裁的梦里吗???
真想讲家庭、亲情就好好讲,别搞这些有的没的的,令人恶心。
还有,国产剧能不能不要固定在女主学渣男主学霸的模式,还有各种女配角,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还不够吗?还要在影视剧里宣传?
8.23
我前面对编剧的言论有些过激,改了点。
国内烂编剧一大把,三观不正,逻辑崩坏,思想浅薄,比之更甚的不在少数,我想跟他们本身的水平有关,但也不完全是他们写不出好的剧本,而是影视剧产业链本身就存在的问题导致编剧质量普遍较低,大家也不必针对这一个编剧喷,敦促大陆编剧进步,改变国产剧现状才是正道。
五个普通家庭的悲剧讲述着原生家庭和重组家庭的爱、怨、恨
首先我要为剧中的妈妈道声屈,看似全剧这些家庭悲剧绝大部分原因是由几个妈妈造成的,其实真正核心原因是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或错位。
子不教父之过是中国传统思想,也就意味着父亲在教育子(女)中应承担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本剧中没有一个家庭的父亲起到了应承担的责任。而那些大呼女权当道不过是男人将教育子女这个重担甩给了母亲这个角色的遮羞布,这真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权象,这才是这部剧悲凉的底色。而所有人对这样的悲凉视而不见是多么的悲哀,是对所有母亲角色多么不公的悲叹。
1、 李海潮全剧最负责任的父亲,可所有人都说他是李妈,三个孩子都与他亲近。母亲的怀抱是港湾,他好像真的是一个母亲,其实这就是角色错位。贺子秋人设最明显的表现出了这一点,他最让人喜爱的一点是处处为李爸着想,不想让他累、不想让他烦、想成为他和李尖尖的依靠,固然有他是养子的原因,其实核心是他在下意识里填补父亲这个角色。代入为个角色后,他的行为分析就显得非常合理,当然被庄北忽悠不算:
(1)他不想李尖尖结婚,也不放心李尖尖结婚,要照顾李尖尖一辈子,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想留给她,不管是金钱还是情感,这不是一个哥哥的心态,而是独生女父亲的心态。
(2)李尖尖生气他,他也只舔着脸说不能不要他,第二天依然象个惹女儿生气的父亲关心她的三餐。所以他在医院李尖尖照顾他时他用了“孝顺”这个词。所以他回国后三个月不回家,回去后也不是陪李爸(他的救赎)而是要去陪李尖尖
(3)回国三个月一人承担咖啡承所有开业准备却不告诉李爸,是他不想依靠李爸,而且将自已放在与李爸有处理同等事件(面馆装修)能力的层面上来。正常人即使不愿意父亲劳累,也愿意听取亲密长辈的经验或是意见的,他直接忽视了长辈经验。
(4)在处理赵华光的问题时他也没有寻求李爸的帮助而是自已处理也是基于这个核心角色找补。
(5)他自知能力有限想拉凌霄一起陪李尖尖(与庄北话),他负责宠的部分,凌霄负责处理烂摊子。反而李尖尖由李妈、贺爸、凌霄爸、凌爸关爱下心理十分健康,除了缺少一些女性性别意识。
贺子秋一直在努力的长大,长大后变成——“我是你爸爸”
2、 不负责任的父亲:凌和平,佛系父亲,前期角色缺失,永远是知道问题但不解决问题。后期在努力着补,效果还不错,最后凌霄内心与他和解。凌霄悲剧般的前半生,凌和平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凌霄前期对这个父亲是失望的,但他选择理解父亲。因为他强大到完全当了自已的爸爸(除了赚钱!)
(1) 小时候凌和平欠凌霄一句:“这不是你的错!”做为人民警察,他应该很清楚云云的离世不是凌霄的错,但他总是想用新生活掩盖这件悲惨事件,甚至主动替别人代班,没有将时间留给当时最需要他的家人,陈婷当他的面甩锅给了凌霄,他知道有这根刺在,却任由它在凌霄心中生要发芽。陈婷有错,但凌和平不无辜。
(2) 在新组建的家庭里,想当爸爸的是贺子秋,但解决问题、管束孩子的责任是由凌霄承担的。他一直在给尖尖和子秋擦屁股,甚至细节到让尖尖不要在高考前带子秋去网吧,但这不是家长应该做的吗?凌霄默认了父亲缺失的细节,老师要求写关于父亲的作文,即使他写的是凌爸但带回家的却是另一篇的李爸。
(3) 凌霄选择出国照顾出车祸的陈婷最根本的原因是救赎内心无法和解的自己,照顾给了自己一小块蛋糕的小橙子(云云的替代)。不是为了陈婷,不然问不出“凭什么?”也不会是在小橙子给了她一块生日蛋糕后才改了志愿。事后凌和平对陈大舅发火,有人觉得这解气,可有用吗?甚至连个替代方案也没有,真正的父亲应该阻止,即使阻止不了也会和陈家人谈判,为儿子争取一个喘息的时间。但最终是凌霄一个人担下了所有。
(4) 九年时间因工作原因不能出国,完全明白陈婷为人的凌爸丝毫没有作为,任由凌霄一个人在泥沼中挣扎。凌霄休学、毕业不回国这些异常信号他完全无视。“肯定是陈婷不让他回来呗!”他当警察的敏锐让他善于发现问题,但他终于是什么都没有做。剧中有个细节:被剪照片后、丢鞋、楼梯间失声痛哭后,凌霄是先告诉凌爸他不回国的,而不是第一时间打给李尖尖想视频通话的,说明那时他对父亲还是抱有希望的,是他发出的求救信号,被父亲无视后才给尖尖打电话寻求坚持下去的动力。应该也是那时起他完全对父亲失去了指望,最后自导自演了一场逃离计划。细节:陈婷打电话给凌和平催凌霄回去,先是问的是他的身体还提到了胃出血,这应该是凌霄给陈婷他要回国的理由。凌爸有这么好的天然条件,甚至发生过摔伤事件也没有好好利用,实在不该。所以凌霄内心最后的救赎变成了唯一,不是与血缘最近的凌爸,而是无偿给过他温暖的李尖尖。
(5) 内心的和解发生在凌和平带他去看医生,所以他靠在门外笑了,放松的去取药。下车后那个凌爸没有看到的回望,离父亲越来越远,终是回头了,哪怕你没看见。后期的凌爸为他和陈婷谈判过,找补了父亲角色的缺失,慢慢的他才会和凌爸说一些心里话,包括写作文,包括最后两个疑问似的肯定。
凌霄强悍的洞察力、说服力、执行力源于他的聪慧、敏感、细致也源于他原生家庭的血缘和不完美。全剧他失算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看走眼的齐明月,不知道她是爱玩爱喝酒的那一个,就像他不知道齐明月暗恋他一样其实都是相处时间太短。一个是齐明月暗恋他离他出国的时间太短,一个是回来还没有足够的相处。这不是他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另一个失算就是九年的时间空白和天生血缘相系,他没有看清陈婷对他而言是多么可怕的存在。不过好在最后他与自己、凌爸和解了,将陈婷放逐于内心之外了(你怎么想我都不在乎,只要别动我的心尖尖。),让时间和距离保护自己和心爱的家人了。子秋的求婚不是他的失算,只是有一些出乎他的意料。(太喜欢凌霄了,忍不住说了一些他。)
3、 完全不负责的齐爸,缺失的父亲,除了赚钱什么都不是父亲,生活中的沉默、逃避放任妻子成为强势不二的母亲并承担着父亲角色。女儿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找你求救,因为有你没你一样。先是心理角色缺失,后期更是心理、生理角色都抛弃的不负责的父亲,也是全剧中最不负责的一个父亲。齐明月你本身就是强大的存在,不管你在哪里,会和月光一样皎洁,迷人。
4、 不完全负责的唐爸,除了不能让妻女衣食无忧,还任由唐妈这个文化水平有限的母亲决策了唐灿人生中所有关键时刻,一错再错。货车司机社会面很广,可你放弃了去了解、去关注,导致唐灿辉煌的人生如流星一般,灿烂一时就堕落了。唐灿小可爱只要不放弃梦想,梦想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的。
看有人评价为这剧仇女,塑造了一群恶母,可我想说这剧关注是现实社会中的母亲,批判着当今社会的男人。唯一一个正面的男性还是替代女性(母亲)角色。
我是女人也是母亲,家中的情况与剧中不太一样但也有相似之处,昨天晚上我和女儿聊了一下关于爸爸,她说她映像中爸爸只出场过几次,爸爸完全不在她的社交范围内。而我家是正常的一家三口,她爸爸一年出差不超过五天。
所以我哭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剧播了4集,最受关注的居然是凌霄的妈妈陈婷。据说她已经成功取代了《三十而立》的林有有,成为了观众最新的讨伐对象。
不过陈婷这个人物作为配角,在剧中的人物塑造还挺丰满,角色有矛盾,内心有冲突。虽然第四集她回来想要认回凌霄的种种表现着实令人生厌,也不能否认这背后有剧情冲突的有力推动。
在陈婷那个热搜上我看到很多人说她“坏”,还是想说两句。因为单说陈婷这个人,至少在她没有回来之前,她的角色还是值得一聊的。(回来之后不纳入考量)
你可以指责她不坚强,什么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但至少剧的前两集,陈婷是典型的创伤后的脆弱状态。她说自己状态不好,自顾不暇,的确如此。
首先必须要说,剧里设置的此类组合家庭真是好处多多,虽然看上去并未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实际却并没有让孩子缺失爱,而这显然比维持一个质量不高的婚姻要有价值的多。而为展现这一点,剧中就特意塑造了凌霄,这个非常典型的被家庭创伤过两次的孩子。
如果说张新成饰演的贺子秋所面临的童年阴影更多集中在“被抛弃”的身份上,那么凌霄的阴影则复杂得多。他被母亲抛弃这件事的伤害远没有被自己造成妹妹去世的阴影,以及去世后父母的频繁争吵来得严重。
而他的阴影,很大一部分就是母亲陈婷造成的。
凌霄刚搬家的时候,他的父母——无论是父亲凌和平还是母亲陈婷都没有从妹妹的意外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他的母亲陈婷有明显的抑郁,一点小刺激都会让她崩溃,她根本不能看曾经的全家福,从侧面说明她无法面对失去女儿的事实。
第一集的最开始,凌霄珍藏了一张全家福,被陈婷发现后她直接把照片撕了。她以毁灭的方式粗暴的回避伤害,而面对母亲的痛苦,凌霄只能说“对不起”。这个场景并没有凌霄的父亲,其实也能看出凌和平用工作麻痹自己,母亲的痛苦和负面情绪也只有凌霄才看得到。
但她的痛苦并未被老公注意到,因为凌和平也在忙着处理自己的痛苦。他每天拼命加班,到家吃个饭就要去值夜班。他选择逃避的方式是离开家庭这个环境。
一项针对失独父母的研究显示,71.92%的失独父母为PTSD阳性,其中PTSD的回避、闯入、精神痛苦性唤起、情感麻木、焦虑性唤起因子阳性率依次增高。而在剧中,虽然凌家还有一个凌霄,对于父母来说,伤痛却并未有所减轻。
凌霄的心理问题有多少受妹妹去世影响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他一定受到了许多来自父母争吵的影响。在第一集的片段中,吵完架后陈婷一个人坐在窗前发呆,凌和平则看着凌霄平静的收拾家里。
这也说明了凌家的家庭环境:陈婷已边缘化,凌和平自顾不暇,凌霄的存在维持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在后几集中,借着李海潮的口,编剧试图告诉观众,凌霄的痛苦很多来自于他见证了太多父母的争吵。
不过在这个时候,陈婷尚能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然而两个老阿姨的闲聊将她彻底击溃。她把自己喝的烂醉(显然是麻痹自我),然后把责任推到凌和平身上,认为是他把家里的事说了出去。
而这个时候,凌和平还是想息事宁人的,陈婷显然就想大吵一架的时候,他还是拒绝讨论自己加班工作忙,孩子生病的时候自己不在等等事情。他肯定认为陈婷无理取闹“旧事重提”,并对陈婷表示——你放过我行不行。
而这个态度无疑激怒了陈婷,在以凌霄为背景的场景中,陈婷表示自己“要去找女儿”,这显然是轻生的想法。此时的凌霄虽然在门外,却全身紧绷。显然,他虽然不在那个家庭战场上,却存在于战场之中。
然而,在凌霄的家庭中,无论是敏感的陈婷还是回避的凌和平都无法关注到孩子的需要,甚至不加掩饰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凌霄越来越冷漠,他用冷漠的方式完成自救。
至于陈婷,她最后一次表现崩溃是在和凌和平大吵一架的时候。实际上,借着她对凌和平的质问,观众是可以看到陈婷愤怒的源头的。她就是认为女儿的离世是自己的错,凌和平的反应依旧是“咱能不能不提这事”。
陈婷的反应是“你可以不提,你可以不着家,我就得过这个该死的生活”,显然她已经崩溃了。她没有可以逃的地方,又背负着自己的疏忽导致女儿离世的压力。她对凌和平的愤怒在于,凌和平可以逃走,但她不行。
所以最后她逃离了。
在凌和平看来,他没少安慰陈婷,但陈婷的状况越来越坏,他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还是和李海潮喝酒的时候,李海潮借着自己丧妻的事儿和他说,安慰人的话就和小刀似的会剌人心的。
后面这句,可能也才是陈婷当时的心声。
电视剧为了冲突,在陈婷归来后安排了很多冲突,让她刺伤凌霄和凌和平。这之后我就不评价了,毕竟看到热搜,大家都满意了。但实际上,以陈婷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她没有离开,如果凌和平没有接受组合家庭,那么凌霄大概率要面临两种结果,母亲崩溃或者自己崩溃。
因为实际上在当时凌和平夫妇无论谁都无暇顾及儿子的情绪和生活,他们对凌霄的关注可能都不如李尖尖或者李海潮。
贺子秋的心结就是被妈妈抛弃,所以在看到凌霄和母亲见面后,他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但是和母亲见面后的凌霄,却显得很木然。他的情绪是在提到李海潮之后才有明显变化的。
凌霄在长大后还经常能梦见妹妹意外那个场景,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噩梦永不结束,同时也说明困扰着凌霄的与其说是母亲离去,不如说是这段心结从未解开过。
然而即使如此,他从未和别人说起过。如果没有遇到李尖尖一家,他大概率会一直沉浸在这段痛苦的回忆中,把自己和外部世界隔绝。但因为组合家庭,凌霄的阴暗被中和,可以走出自己的世界。
无意为陈婷洗白,她回来之后的操作的确很诡异,展示出失忆般的自以为是。然而我们看电视剧不是为了和剧中角色生气的,如果身边有经历过类似创伤的朋友,请不要以为“有点神经了”就忽略他们,他们的内心可能比外在表现得要脆弱的多。
本以为是亲情剧,没想到兄妹变情人,虽然不是亲兄妹,但是我总觉得很别扭。而且是以家人之名为剧名,不应该就是亲情为主嘛,为啥还要变味。感觉很难受,很希望中国的电视剧能够多关注除爱情之外的题材,给更多的青少年树立目标,而不是过早的了解什么爱情,虽然这部剧拍的还可以,但是还是有点失望,因为刚开始我以为都是亲情,没想到亲情变爱情,虽然这很符合现在很多人的口味,但是有点对不起这部剧的名字
不能接受亲情变爱情,即便没有血缘关系。
开篇五个人的群戏,“三小无猜”式的相伴成长与温馨的家庭日常都很有趣。而三个主演正式出来后,剧集正式步入正轨,他们的性格各自迥然不同,却要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可以看出来,这部剧并不只是简单地聚焦于家庭温情,有着不少“反套路”的悬念色彩和复杂的讨论面向: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温暖与沉重,被迫分离和重逢后的尴尬与误会,都会交织在后续的情节中。
“我男朋友一开始是我哥哥,后来变成我老公。”张雨剑快本随口嘴瓢没想到悍跳预言家!(毕竟本剧和《下一站幸福》同一个制作班底)
“可这日子还得继续,不是吗,所以啊,得咬着牙,撑住了”,谢谢,敬“莫名其妙的乐观”。
“本来打算看高中版家有儿女的,结果夏雪和刘星亲嘴了,你说恶心不恶心”
讲家人就讲家人,能不能不要强行搞爱情线,谁会和自己家人谈恋爱啊,受不了
确实是非常新颖有趣甚至是前卫的设定,当出现那句“两个大男人带着三个娃搭伙过日子”的台词后,真是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可千万别误会了,这绝对不是什么腐剧。两年前在看是枝裕和的金棕榈大作《小偷家族》时就在想:国产影视剧什么时候才能出现这样一部探讨新型的邻里和家庭关系的作品呢?这不就来了吗!不过它不会像《小偷家族》中探讨的东西那般沉重,更多的是生活中柴米油盐,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融化在“一家人”围在餐桌前的那顿饭里。非常生动的细节,三位小朋友“不打不相识”,又在饭桌上彼此交心,成为“三小无猜”的好朋友,真的会让人想起儿时的那些伙伴,想起去邻居家蹭过的饭,想起一起玩过的水枪和一起打过的架,满满都是回忆。
题材新颖,演员都不错,两爸仨娃的神奇家庭配置,琐碎日常可以多来点,剧的服化道看着很舒服真实鲜活生动。
这设定放佛我小时候幻想的场景:俩没血缘关系的帅哥跟我住一块,都把我当香饽饽任我差遣蹂躏,并且我还能在第一线嗑他们cp哈哈哈哈
家长里短的细节写得特别好,烟火气,不细碎,不失真,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关系立住了。前两集三个子役的演技功不可没,两个爸爸的邻里CP也莫名好嗑。温馨诙谐的剧情下,探讨的却是是枝裕和式的厚重话题,三小无猜的相伴与母亲角色的缺失,从非原生家庭的羁绊到对原生家庭伤害的反思。
我好像看到一种希望(中国gay家庭幸福美满化)俩男人搭伙过日子,有意思。(ps不要走感情线!!!!!)
四星预定。张晞临、涂松岩、杨童舒等老戏骨演起这种生活剧太有感觉了,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是戏。张晞临、杨童舒对手戏的低气压,“放过我吧”真的让人看到两人的无奈。然后涂松岩和张晞临喝酒的戏也是经典了。难得三个小演员也演得很好,凌霄、贺子秋的性格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三个小孩友谊的开始打架那一场戏太可爱了。小尖尖真是个可人儿呀,我也想有这样的妹妹呀。换成大演员后,张新成和谭松韵都是新生代中我难得喜欢的演员,三个少年人之间的亲密感很不错。这有趣的“一家人”的故事感觉我可以看一百集,哈哈哈哈……
拍的真不咋地
剧情题材挺新颖的,有些人看都没看怎么能轻易下结论,故事背景蛮温馨的,男女主也都是曾大红过的明星,希望这部剧收视率爆火吧,这样的阵容怎么能不爱呢?
神仙剧组,神仙选角!我太爱了
不现实的美好主义电视剧。。。国产剧就是国产剧。。。。永远是这种套路。。
3.5;虽然仍不免高开低走,但整体很喜欢,尤其是富有烟火气的亲情戏部分,日常生活的温暖与残酷呈现得均比较真实,三个孩子与两个父亲的互动幽默灵动,几个“被抛弃”的人组成了一个有爱联盟共同抵抗生活的重锤,虽无血亲关系,却蕴含了人间朴素而通透的光,遇见彼此就是神赐。对相隔九年未见的尴尬描摹得太好了,以及三人如何面对亲情与爱情的确认、转变以及最终的释然,均处理得较为细腻。对于那几个不负责任的父母,后面的洗白其实大可不必,难以拥有父母资格的人还少吗,真实表现其冷酷自私一面更接地气(完全不接受陈婷的突然悔改,这人就是本质上的恶),不过考虑到主流舆论引导,这样处理也在所难免。想不到这剧的分这么低,戴有色眼镜恶意低分毫无必要。
我的妈呀,谭松韵尖叫土拨鼠,怎么那么怼天怼地的可爱啊,来大姨妈拿内衣那一段骚操作把全家惊到落荒而逃。她出场自带bgm的女人,服了。全家非血缘家庭氛围可真正能量。点赞打call。
终于又看到我本哥校服了!!!!!!
剧情太假了 凌霄妈和尖尖爸都塑造得太极端了 也就电视剧敢这么演 女主就算从小没妈也不可能这么神经大条 亳无界线感跟个傻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