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玻璃之城

第1集

主演:波瑠,木村佳乃,满岛真之介,高岛政伸,莲佛美沙子,川岛海荷,内野谦太,野吕佳代,仁村纱和,丸山智己,塚本高史,武田真治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4

 剧照

玻璃之城 剧照 NO.1玻璃之城 剧照 NO.2玻璃之城 剧照 NO.3玻璃之城 剧照 NO.4玻璃之城 剧照 NO.5玻璃之城 剧照 NO.6玻璃之城 剧照 NO.13玻璃之城 剧照 NO.14玻璃之城 剧照 NO.15玻璃之城 剧照 NO.16玻璃之城 剧照 NO.17玻璃之城 剧照 NO.18玻璃之城 剧照 NO.19玻璃之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玻璃之城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国内屈指可数的大型商社实友商事的员工旅行中,杀人事件意外发生。以部长被杀害为契机,该公司隐瞒至今的内部积弊无意间被公之于众。波瑠饰演的是主人公的场郁子,性格朴素阴郁但工作能力强。郁子对事件产生兴趣开始独自调查,但不久却反被警察盯上。木村佳乃饰演在旅行中目击了部长的不伦现场,在SNS的私密日记中独自进行案件推理的课长三上田鹤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都铎王朝 第四季东之伊甸剧场版1:伊甸之王中国新疆反恐前沿爱在湘西辛亥革命2011蜜蜂总动员地球上的土地春之森林今天的吉良同学行尸走肉第三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防弹2逃亡医F姐妹联谊会惊魂漂亮主妇红色之子·单刀赴会搞错人孤高2023神探驾到 浮華宴消失的劫机客迷案追凶凯瑟琳·科恩:颜值即正义萨维奇八月:奥色治郡TOKYOMER~移动的急救室~电影版失眠宝贝神探:大闹伦敦城

 长篇影评

 1 ) 遗憾的结局成就美丽故事

虽然影片的爱情,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三观难正的,但那种明明刻骨铭心却又犹如玻璃般脆弱的爱情,在黎明与舒淇尤为精湛的演技下,在那“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的誓言中,却又变得如此真挚,使一场本自悲剧的车祸却俨然为这段纯美的爱画上了一个最好的句号。

郎情妾意终不成的感伤,串联起时局变幻社会变迁。动荡迷惘的青春时激情相遇,你婚我嫁的现实后沧桑重逢,时代洪流之下,爱情理想不过微末一角。追到世俗边缘重温鸳梦,却又焚尽现世恩情。遗憾的结局成就美丽故事,以子女视角交叉回忆,自有一番年代的情怀。

 2 ) 香港电影资料馆,重温玻璃之城,导演现场谈电影(有剧透)

2015年在香港念研究生时候我看过这部片子,很喜欢,今天在香港电影资料馆20周年系列电影放映的活动中又重温了这部电影,感触更深刻了,因为在香港足足七年,从当时一个非常热爱香港电影在读研究生时候,看了无数香港电影的学生,到经历了工作恋爱分手成长,我的很多个人的情感感受和这座城市在时代的变化,交结在一起了,感情越发复杂。

香港有一大批在九七年前后创作的电影,其实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了香港人的一个集体回忆,在九七回归前的集体焦虑,他们从经历过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的极度自由和开放的教育环境之后,不知道回归之后会变成怎样,有着对新时代的一种期待也有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所以大批人出国移民,年轻人出国留学打工,是那个时代很鲜明的特点。而电影爱情故事的背景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上下两代人,完成了这次跨越。对我来说,爱情故事只是辅线,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从电影里看到香港这座城市如玻璃般,反射着时代很多面向,也闪闪发光,也敏感易碎。两人落下的子女,就暗喻了被父母留下的孤儿,一开始互相看不顺眼,身份焦虑,之后深入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又互生情愫产生微妙的关系。

节录一些现场导演和不是还有现场观众的互动:

1、为什么想到拍这样一部影片?

张婉婷:当时就是在70年代最开放的环境中,考入香港大学,知道香港大学的东楼就要拆了,因此想用电影把它记录下来。包括香港,当时还有很多城市的样子,包括市区的机场,机场边上的私人小飞机机场,这些想把它记录下来。

当时香港大学是很难考的,因为后面有大把的人在等着他们的毕业好有学位空出来,英国政府又奉行自由教育觉得能考进去的都是精英,精英是可以自己学习的,所以教育的环境非常宽松,考进去之后的所有的人都疯了一样玩,忙着跳舞拍拖打球。所以当时电影里面欢迎新生的仪式,打球,世界上最长的脏话诗,这些都是导演本人在读大学时候发生的真实事情,甚至更疯,他们也请了当时真的大学生来客串群众演员。甚至在最后跟东楼告别的时候那一次晚会,导演请回了他们的同学,从世界各地回来,都已经是意气风发的成功人士,这也是真实的人物。

当时也没有想到说,要去表现出这么宏大的一个时代主题,当时只是想记录下来,一些可能再不去记录就要消失掉的关于香港的记忆,但现在回过头来去看这部电影,没想到产生了很多更大的历史意义。

2、爱情和时代背景哪一个是更突出的?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3、现场观众问:选择演员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你觉得选择演员这是天分还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

当时选择黎明是因为黎明已经很火了,而且他是一个在表演,上面非常自然,你不觉得他在演戏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当时舒淇还没有名气,而且还在拍三级片,所有大众的声音都觉得让舒淇来扮演一个大学生,不太适合。是导演觉得舒淇天生有一种非常纯情的气质,不管他演什么片子,其实都让你感觉到纯情,而且非常有气质。证明这个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吴彦祖还没有什么作品,他来试镜的时候,都讲不好中文,非常坦诚老实,这正好是这个角色想要的样子。而有人问道为什么会用陈奕迅演苏琪的老公,是因为导演想要找一个nice的人,陈奕迅来试镜,也没什么名气也没任何作品,他非常长气滔滔不绝讲了三个小时,导演就用了他,甚至他非常自信的想要唱主题曲,但当时黎明是男主角,还是让黎明唱了。陈奕迅的自信给导演留下了印象。

4、当时他们也经历过大红大紫,然后再到书拍一部电影,还要去找电影基金,大起大落他们都经历过,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保持只做自己想做的电影?

做人想要的不要那么多就好了,他们的生活非常简单,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任何人都是会经历高低起伏的,特别是在电影行业,所以他们在电影拍摄的时候也会告诉那些演员,你拍完这部电影一定会火,但是如果你火了也不要骄傲,保持谦虚,因为你会被捧得很高,下一秒也有可能会摔下来。而你能发展的怎么样,是看你在摔下来之后还能不能再站起来。

5、怎么会设置这个情节,让男女主角最后意外车祸一起离开?

因为他们这样子的感情,也想不到有什么用更好的方式去结束,因为你知道这样的感情太美好了,就应该让他停留在最美好的那一瞬间。不然的话,你知道再往下走就会变得不好了。

好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看烟花,烟花也是在最美的那一瞬间,然后化成一道烟。

6、在拍摄回归当天,在维港上方的烟花场景,也是出动了几组拍摄人员,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当时一共出动了五组拍摄人员,已经对他们的剧组来说是非常大手笔了。现在回过头来想也非常庆幸,他们当时记录下来这些历史的画面。

7、当时他们的学生时代是非常开放自由的一个学习环境,但是现在的学生好像有很多的限制。他们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样的寄语?

像现在的学生专业都要考虑以后做什么工作好不好找工作,他们那个年代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只想着自己喜欢什么就读什么,喜欢英国文学就读英国文学,不会像现在想着自己要读商科金融。

像现在这几年很多在报纸上出现的事情都是想都想不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都在发生着。想说的就是,一定要追随自己的所爱,忠于自己的内心,你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一秒钟之后都太迟了,想做就去做。

 3 ) 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最爱你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有些人,在你若干年后想起,还有微微疼痛的感觉,那一定是你爱过的。
活到现在的岁月,我慢慢开始接受人生,慢慢修正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就像导演张婉婷所说:我感到爱情,包含人生,在最美的时候定格是最好的,由于最美的只有一格,就像《玻璃之城》,两个人最美的时候,逝世掉了,嗯,这样最好。
年少的爱情总是纯净浪漫的,从第一眼的注定,到他单枪匹马冲进全是女生的餐厅偷偷给她送花,在她被学姐欺负时用单车载她去买冰激凌,告诉她玫瑰花每天放一片阿司匹林它就会开得久一点,还有他离开时,送给她的手模,上面全是细细密密她的名字: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是你。
但是爱情的浪漫终究敌不过生活的现实。存够钱才可以打三分钟的电话给他。她在那端无奈地说,你别不说话啊。你不说话是浪费钱啊。
再后来他们各自有家室。舒淇问同学:他爱他太太吗?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同时喜欢上两个人?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了,第一次感动的片段是因为黎明送给舒淇的写满她名字的手模,第二次感动的是他们决定分开的时候,舒淇对黎明说:你离开的那些时间,才是我最爱你的时候,第三次感动的是黎明对舒淇说:“An aspirin a day, while he is away”,之后用阿司匹林成为她生活中的一些习惯。
影片中细腻的刻画着他们永恒的爱,那种彼此之间难以忘记的默契——很多时候默契来自平常时间的相处积累,很多话也只有当事两人才懂。就如每一次黎明见到舒淇,两个人都会举起大拇指:We are the best。多年以后,各有家室,各自珍存岁月里爱情飘逝的碎片,在幽暗的酒吧里,依然是:We are the best。只是多了一种情绪。
黎明在楼下迟疑着要不要打通电话,这种情绪拿捏非常到位。一个听来的故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一日记挂起分手多年的恋人,就掏出短信:“天气冷了,注意身体。想你。”想了一会,去掉了“想你。”又想了一会,去掉了“注意身体。”最后只剩下“冷了”,再想想索性不发——有时候联系是想念一个人,不联系不代表没有思念。
两人吵架欲分开,黎明说希望她记住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是那么爱她。舒淇说:你不在身边的日子,我才更爱你。这几乎是感情的境界。用心感悟过爱情,才会说出如此真性情的话。张婉婷的细腻深情,看似不经意,却会击中心底柔软的角落。
有些爱情不容于道德,但容于心,舒淇痛苦地问黎明,我们该怎么办。黎明说,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故事的句号是一场车祸,他们相拥着死去。对与错,已经不重要了;好或坏,谁又说的清。只有那象征着生命与爱情的石膏手依旧放在钢琴上,那旋转着缤纷而化在水中的阿司匹林,还有那《try to remember》的歌声中将青春岁月重新拾回……也许能打动人的不是伤痕和苦难,而是幸福,失之交臂的,或者不可企及的。

 4 ) 玻璃之城

音乐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响起,那些远去的日子不能忘记却再也不能回来。

港生和韵文的爱终究是伤害了,彼此以及家庭,却依然义无反顾。没有人有错,只是在逝去的时光我们看见自己已经苍老的容颜,什么都是虚无,不能皈依,没有救赎。开始的开始,是谁唱歌,最后的最后,是谁的离开……影片的最后,年少的港生拉着韵文的手去参加舞会,寂静的走廊里留下音符般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那些青春如花笑语如珠的日子就这样离开,没有办法回头,因为我们都没有退路,再也回不去,回不去了……不禁让我想起“我希望你不会忘记,我们在一起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我都是那么爱你;我也希望你记得,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这段浪漫得令人心碎的台词。

感觉玻璃之城倒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段悲伤爱情的残影,港生与韵文终于可以再也不分开,相拥着死去也是对他们错过爱情最好的结局了吧……

当片头与片尾的影像重合,港生与韵文的爱情与生命也就此定格,那些被时间冲散在岁月里无可奈何融入电影感伤的基调里,就像是一声叹息轻轻浅浅的划过心房,带起一连串回忆的涟漪,余味悠长。

 5 ) 看见爱情的背影

这是一部很老的影片,因为在快节奏的今日,不断有新事物迅速出现,我们常常会这样形容不久以前的时间,在很早以前。
《玻璃之城》,即使不是因为以上的原因,确实也是一部很老的影片了。
黎明,总是处在一种红与不红的中间状态中,他的表情与眼神也就有一种掩饰不住的清冷,出演这样一部有些文艺色彩的影片再合适不过了。也是从看这部影片开始,觉得舒淇是一个值得去爱的女孩,有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单纯和明媚。
  一个跨度很大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成长的经历被巧妙地抹掉,于是只剩下了学生时代的绚烂与中年时的无奈。学生时候一切都是美的,自从夕阳里韵文灿烂如花的笑靥第一次扑进他的眼帘,他们相爱了。每一桩简单的细节都拼凑得如此完美,青春的印记刻在心灵深处,仿佛可以从此天长地久,有不变的永远。然而时移世变,后来,去国的港生远离了香港;后来,他们各自为人夫、为人妇。一直到多年以后,以这样的姿态,他们再度重逢。
重逢是影片里最动人的一幕。已经多年未见的港生和韵文共同参加了一个普通话培训班。当港生的普通话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时,其中也有她那爽朗的笑,直到他回头,以眼神向每个同学致以问候。目光的交错和断裂时空的瞬间对接。她的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无法接受现实的错愕,喜悦、惶恐、震惊交织:什么样的力量决定了我们这样的相遇!比梦更奇幻,比想象更不可思议。他在酒吧里为她唱起老歌,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的歌;他们一起去学习驾飞机,实现多年以前的梦想;他们瞒着自己的亲人相会,又理智地说分开,这样不用为了不能陪对方而编造借口,在新年、情人节、仲秋节、圣诞节这一个一个的节日里。断裂的时空究竟没那么容易衔接得上。如果相爱已经不可能,想要去爱只会成为一种深刻的折磨。总有滂沱的雨酣畅淋漓地下着,好象从世界开始时就一直在下,没有终结。植物绿得鲜翠分明,在茫茫雨雾里怔怔承受着雨水的冲洗,有不堪重负的疲惫。他们分手了,在伦敦街头,当他用望远镜的镜头意外捕捉到她孤单立在桥头的身影,世界空空荡荡,只有他们的存在,在爱中共蹈死亡的路,于新年前夕以一场车祸为生命写下句号。
如果我们分开了,为什么会再相逢?港生和韵文也许心里都会这样问自己。以飞蛾扑火的姿态相会了,终于注定了象吻火一样的结束。结束时还有两个叫康桥的年青人成了一对情侣,象是命里注定的爱情,又象是爱情的背影。
看《玻璃之城》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想起黎明演的另一部影片,女主角一袭白衣在那幢充满了玻璃结构的房子里赤脚走着,心里满溢着不可思议的激动感觉。清晨,洁白,透明,无所凭依,一切都是寂寞且沉默的。
玻璃冰冷而脆弱,晶莹剔透,不坚强也不柔软,有一种决绝的悲剧的因子蕴含其间。透明清洁的空气在透明清洁的玻璃之间游游荡荡,无形的阻隔永远存在,令我们无法到达梦里想去的终点,向往与思念的渴望是藏在黑夜里的幽灵,冷冷睥睨着我们。
坐在世界的角落,看见爱情的背影从窗前走过,有一些落寞。如果这时候正好起风了,我就打开窗,感受风的速度;如果下雨了,我不要伞,去走在雨中,雨丝淋湿我。总而言之,那时爱情的背影走过,我正好看到。可是没有爱情,在玻璃之城,有一缕明亮刺伤眼神,刺痛心房。

 6 ) 只是挠到一块疤

看《玻璃之城》是很久以前的事。
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

其实我很少想这些事,甚至很少想起。而这个夜晚,夏天刚刚藏起尾巴,秋风还不能够吹乱头发。舍友刚洗好的衣服挂在阳台滴水,滴在塑料桶上发出笨重的声响。不能说是寂寥,寂寥是雨滴敲打防盗网上方铁皮发出的声响。那这叫什么呢,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我躺在床上,想到《玻璃之城》,想到这些事。我只是恰好在这个时刻恰好把二者联系到一起。
然后我就爬下床,开了刚关掉的电脑。我比划一下抽烟的姿势,我从没抽过烟,只是某些时候这个姿势确实暗含所有难以述说的话语。

那时我似乎是读高一,是冬天,晚上总不去教室自修,躲去教学楼前的一盏路灯下坐。至于我坐在那路灯下都在干什么,已不记得。那时我喜欢一个人,时至今日,我仍清晰干脆地讲出这说话。至于他是不是喜欢我,我就支支吾吾起来了。虽然他说过,但我还是支支吾吾。
第一次打电话给他,我走到学校门口一间专宰学生的店用30元买了一张面值50元的200卡。卡号的后三位是他的生日,纯属巧合。这张200卡现在在我房间的抽屉里,抽屉上锁,房间常年空着,我不在家。我用一个晚上就把50元说完,那时,打长途电话还是很昂贵的事。
后来我一共打了多少200卡,如果卖给我的那个老板也不记得,已没有人再记得了。我早餐吃五毛钱二个的馒头和一杯白开水,午餐和晚餐各一元。省下的钱都砸在店老板的钱柜里和笑容里。而他不打电话给我的原因很简单,我宿舍没装电话,他找不到我。那么多和我一样的人,她们在电话亭前排着长长的队。焦急地看着手表,埋怨前面那张迟迟不肯放下电话的笑脸。很多时候,轮到我时,手脚都冻地发麻,只有电话手柄滚烫着,那是前面的人留下的温度。北方吹,木棉树叶哗啦啦响,有个念头在我心里哗啦啦折腾着。

后来我看了《玻璃之城》。那是比后来更后面的事了。
要说什么呢。黎明舒淇都不是我喜爱的演员,情节似曾相识,烟花也美不过那年元宵。但我还是被雷到。韵文在电话那端无奈地说:“港生,你别不说话啊。你不说话是浪费钱啊。”我按了暂停。我抓起旁边的书胡乱翻了几页又放下,我站起来走几步但我不知走去哪,我倒一杯开水要喝可是太烫。最后在衣柜里找了件刚洗过的衣服泡在水里,搓呀搓的,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喜欢重复一个动作。折腾到最后我还是重新按播放,看完电影。睡觉。第二天照常上课。阳台上那件无辜的衣服干净得像一张耀眼的纸片,在风中转过来转过去,总是和我正面相迎,我无处可逃。
电影的结尾,少年的港生拉着韵文的手去参加学校的舞会。韵文清脆的笑声在黑暗空寂的走廊中遥远。后来,他回学校看我,离去时我想开口叫他名字,终是没有喊出,他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
我终于还是不再去排队打电话。
下着漫天飞雪的巴黎街头电话亭里,终于空荡荡。只留下雪花的声音。

我再一次回去学校时想拍下那电话亭,晚到了一步。它们刚被卸下,躺在地上,上面有灰尘。学校扩建需要用到电话亭那一平方土地。宿舍里早都安装电话,学生们都有手机,没有人再去电话亭打电话。很多施工工人在我身边走过,我站了一会儿,什么也没有拍下。
《玻璃之城》并不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但这不影响我一直把它保存在我那只有20G的硬盘里。每个人心里都有大大小小的疤,我那块疤恰好在这电影里被挠到。但不会流血,它已在时光里,情愿或者不情愿地自动痊愈。若不提起,无人知晓。而我来说这些,平静如同这浓稠的夜。

 7 ) 我用半生遇见你

        所有的人生、所有的故事,结局都只有一种,所有的过程都是相遇和告别。

        而我,用了半生,遇见你。

        当我要融入这个世界时,遇见你——港大的校园,你在恣意欢乐的漫天水花中抢到我的铜锣,在你回眸对我凝固的笑容里,我也不知该如何对你微笑;何东楼前那条你载我行路的长坡,有温暖昏黄的灯光;高桌晚餐时你调皮送我定情的玫瑰花,带着周遭同学善良美好的支持;周末舞会后依依不舍拥吻,是你单纯执着的许诺。

        日子就是这样青涩、简单、激情又毫无顾忌,你在烦躁的夜里对着夜空用你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思念;我在寂静的夜里和朋友用忐忑的心情暗示对你的情谊;你在游行被捕后还牵挂着我的安危;我在终于能探望你时却只有欲言又止的笑容和沉默。

        你一定记得,临去法国前我们有心还似无心的誓言构想,那故作坚强的笑容和无奈的拒绝,其实那未能实现的付出,更是我的担忧和承诺。虽然你在给我的礼物上,说你的生命线、事业线和爱情线全都由我的名字拼成。可是怎么能不担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如此脆弱和贫瘠,距离把时空无限扩大,你的辛苦我无法分担,我的忧愁你无从体会,不是不再默契、不是不再牵挂、不是不再思念,但生活就是这样无奈而凄楚的把我们分隔,千言万语的倾诉找不到出口,我们只能沉默,那个你总给我打电话的电话亭,终在一层层的落雪中归于萧瑟和寂寞。

        而当我足以掌控我的世界时,又遇见你——

        普通话培训教室里你笨拙的口音,所有的笑容在你回过头看到我的一刹停止;故作轻松的叙旧晚餐,泪光隐约的双眼,只有在那首你原来一再为我而唱的老歌里,看到我们以为深藏很好的秘密;白日里轻松的一起学习驾驶飞机;夜晚时却惶惶无法成眠;我给你的电话拨了又挂,我无法奢望你真是这样在我的窗台下静静等待。

        如果没有这次遇见、没有给你的电话、也没能让你看到我珍藏的你的礼物,那么还会有不顾狂风暴雨的亲吻么?还会有我们联名购买的房产么?还会有这几年的欢乐时光么?还会有欲走还留的分手么?还会有深深爱恋下痛彻心扉的拥抱么?你说要我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你是那么爱我。但你可知道,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最爱你。

        所以无论你是否能兑现诺言,无论你是否总是对我失约,无论我是否真的决心离开你,有些事情都不会改变,否则我们各自的孩子,不会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康桥。

       所以我知道自己还会遇见你,哪怕是我告别世界时——

        阴霾的泰晤士河畔,我庆幸自己的转头的一刹那见到的依然是你,这淡淡的笑容是我的失落和思念,也是你的焦虑和牵挂;虽然我们永远无法亲耳听见1997年伦敦的新年钟声,但在故乡维多利亚港上空化做烟花的20秒里,我们从此不再告别,我也知道在那最后的一秒钟里,你挣扎地抱住我,给了我最后的温暖。

        不是所有爱都可以重来;

        不是任何人都值得等待;

        我已经用了半生来遇见你;

        终于不需再用半生去忘记你。

 8 ) 遗憾才令你,珍惜得彻底

这篇影评,欠了太久。第一次观影至今,一晃两年半过去,而每一次观看的情形却依然历历在目,支撑着我心底的香港回忆。

第一次看是在何东的宿舍里,高高的12楼,推开窗是一大片港岛西环的老式建筑,还看得到一小片海。若是一天不出门,就能够静下来观察海水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海的颜色每个小时都会有微妙的变化。深蓝、蓝绿、蓝灰,到了夜里便成了黑色的海平线。我一个人坐在床上抱着电脑看完这电影,在光影记录中想象着,我住的这栋楼曾经有过多少欢声笑语,又有过多少女孩在被子里呜咽叹息。

第二次看,是在港大百年校庆系列活动中,导演张婉婷回母校来做讲座,于是又有了一次公映。阶梯教室里坐了很多住在何东的女生,很多都穿着明黄的堂衫表明自己是何东人,还有很多住在利玛窦的男生。放到抢铜锣的那一幕,大家默契地笑起来。

九十年代末,当知道何东宿舍楼要以新易旧时,张婉婷赶回了母校用很短的时间拍了这部电影,初衷只是为了留下何东旧楼的样子。讲座结束后,我走到讲台边去问张婉婷《玻璃之城》片名的由来,她说“City of Glass”就是香港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灿烂美丽,却又易碎善变。

这部电影称不上经典,情节设置也不够自然流畅,最后让男女主角的后代结为连理显得牵强吃力,尤其结尾处庆祝香港回归的烟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可我还是一直把它存在电脑里,刚离开香港的那几个月更是时不时翻出来看几个片段。

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得多了,很多场景都融成了自己的回忆。比如直到现在何东高桌晚宴的着装要求依然是绿袍,我也有一套,现在还收在衣柜里;比如他们去找医生的水街,我也曾经走下斜坡去找一家有名的糖水店;比如他们在沧海桑田之后回到的薄扶林,夜里路灯照出满世界的昏黄,亦是我港大回忆的底色。

何东是港大唯一的女宿,对面利玛窦是唯一的男宿。再加上每年传统的铜锣之战,让这两个舍堂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桌晚宴送来的无刺蔷薇,偷溜出舞会来到主楼黑暗的走廊,都是美好甜蜜的恋情开端。

可是他们那时候太年轻,只恨自己手臂不够长,不能拥抱整个世界。可是他们尚未锻炼出浩瀚的胸襟,预见不到人生的歧路会有多么坎坷,更加不知道年轻时的错过就是一生的错过。

他怀着满腔热血去游行随即入狱,被推上警车时依然频频回头找她。她带了糖水去警局探望,他跟她说自己在监狱里也很混得开,把吃过的苦当成笑话来说。她不知道他在牢里屡次被打,也没法想象生活残酷丑陋的另一面。

他觉得香港待不下去,便去了法国,看似潇洒的留学,其实只是走投无路的逃亡。初到法国,他一次次在电话亭打电话回香港。而她在那个从不下雪的热带城市,听不到电话线这边雪花飘落的声音,更体会不到握着话筒手指冻僵的滋味。

她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他每天回家下饭的就是小小一碗咸菜。面对距离和金钱,年轻的恋人总是捉襟见肘,败下阵来。情感与现实之间的断崖导致最后的情淡意驰,似乎是一对对年轻恋人殊途同归的结局。当沉默多过倾诉,坦诚败给误解,他们终于由无话不谈变成了无话可说,她也只能心急地催促,你抓紧时间说话呀,电话费很贵的。

他们不是没有为感情努力过,只是天不遂人愿。她打四份工,想攒钱去法国,父亲偏偏在这时去世,而他不拿到学位不肯返港。“怎么连你都不明我?”“你又何曾明白过我呢?”如此埋怨,一来一去,一颗心也成了两颗心。就像多年后韵文的妈妈用半生不熟的广东话说,这种事情有时嫌早,有事嫌迟,哪有个准的,timing,太唔明。

想到港生在异国他乡的风雪之中独行的画面,我也能明白那种落寞又不得不强打精神的心情。世界的节奏从来不会因为所谓乡愁而停留一秒,能做的只有全力推动自己向前进。从回忆中带来的快乐或痛苦,也都遗落在身后的沼泽之中。璀璨星空之下,爱过的人披一身星光渐行渐远,杳无音讯地消失于彼此的世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回最初许下心愿的那颗星。

在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香港,他们重新遇到彼此,但已经只能是对方婚姻的局外人。携着半世人生酿制的苦酒,他们在灯光下沉默相对,当年的感情只是餐桌上的叙旧话题。说起那次改变了两人人生的游行,他淡然一笑,说还是大学的朋友后来联系更多,革命与游行中的同伴都被历史的洪流冲散。他也许觉得愧对自己年轻时的承诺,不论是对世界还是对她。

他们回到薄扶林,回到故事开始的地方。他们住在一起,把当年的信件放回邮筒,想一起开飞机,实现少不更事时的约定。可是他的妻子忽然来访,她一个人发动飞机翱翔天际,俯瞰他与别人成双成对的背影,明白自己此生已经不可能是和他比翼齐飞的那个人。

他们的第一次分手根本没有对白,只是随着电话的闪断而结束。而多年之后下雨的同学聚会上,韵文才郑重地提出分手,游离于道德之外的爱情带来的负罪感,让她无法再承受下去。若说最感动我的台词,不是那句击中大部分观众软肋的“我的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都由你的名字组成”,而是他们分手时的对白:

——“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开心,我都是那样爱你。”
——“我也希望你记得,我们分开的日子,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

不知道他们的重逢是幸运还是不幸。若没有重逢,生活不过是从柴米到油盐如此一生,看似凝滞却又飞逝弹指间;可正是因为重逢,才会重新跌进感情漩涡,一轮轮欲罢不能的纠缠之后,在伦敦街头的新年欢歌中一起踏入死亡深渊。

张婉婷在讲座上说,在何东的那几年,她经历了人生的很多“最”。对韵文和港生来说,应该也是如此吧。这段感情是他们青春的储藏室,那些人生中的极喜极怒极悲,都和对方的名字一同印刻,深入掌纹,朝夕与共。分离之后他们各自踏上生之迷途,在爱与被爱中寻找逻辑,在理想的命题中来回权衡。他们其实都过得很好,幸福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看似拥有了其他人渴求的一切。可是相比有对方一路陪伴的人生,终究还是太不一样。

三年前观影,我感叹现实残酷,光阴无情。而现在,我不愿再把他们的分离推给命运。懦弱和逃避是人性中共同的黑暗之花,把一切推给命运,是最简单省事的回答。年轻相恋时的锋芒,分隔两地时的任性,他们的代价是要花上这许多年,才明白斗转星移,莫不如当年的心意。可惜这迟了数年的回眸,只能让宿缘成为了孽缘。就像黎明唱的:“多得这雨势,将烟花扑毁。才令我体会,凡事会枯萎。”

趁今晚歌声悠扬,我们再来跳一支舞吧,好不好?

 短评

张婉婷细腻的柔软视角。我们先知道结局,然后才被一层层揭开记忆的帘。一个人能同时爱两个人吗?我不知道。聪明的,你说呢?若能答出来,诺贝尔和平奖非你莫属。广生与韵文成全了黎明与舒淇的未实现。一如彭羚的歌:遗憾才会令你,珍惜得彻底。PS “你不在我身边,我才是最爱你的。”

10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我爱你么?想和你在一起么?到最后又有什么干系呢?彼时少年少女们的爱情,浮浮沉沉,放手与不甘心放手,最终在希望降临的时刻如玻璃般碎裂了。还是当下的少年少女更伶俐,爱了,但仍然拾起心动各奔东西。人生海海,几多变故,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爱情与梦想只是微末而被动的一环。

15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爱情片就好好拍爱情片,什么乱七八糟的“97以后大家都是同志了嘛”,黎明还念毛泽东语录,莫名其妙。想起许鞍华的电影,所以那段时间的香港导演,是不是都幻想着,【九七以后】就要被迫学习社会主义,戴红袖章,学唱北京的金山上??再结合2019年的香港大乱,当时电影里那些讨好趋附的细节太讽刺了。两边各自安好,该干嘛干嘛,谁要赤化你们啊,妄想症!还好当时黎明和舒淇都在颜值巅峰,舒淇美到迷离,黎明温文儒雅,还有嫩得出水的吴彦祖。一星给演员的颜值,还有一星给最后一幕。20年爱情,最初最美的一刻。

18分钟前
  • 夏之轻寒
  • 较差

很好看,不过我觉得细腻有余,饱满不足...

23分钟前
  • 新治
  • 力荐

青涩的吴彦祖 黎明和舒淇都嫩的出水来 雨夜隔着车窗的黎明好看的像幅画 里面的桥段各种浪漫 an asprin a day when he is away 连最后和烟花一起飞上天二十秒都想得出 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二十年后依然很经典啊

24分钟前
  • 令我心动的小张
  • 力荐

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还有比这最动人的告白吗?

25分钟前
  • 沉歌
  • 还行

以后还是不要随便乱坐前任的车了,万一出车祸了呢。 但是,其实,如果跟你死在一起,我好像没什么所谓。

29分钟前
  • 裸吻鱼🍭
  • 力荐

风雪中的电话亭、七十年代的香港大学、灯光下骑自行车的小路、伦敦新年的烟火……气氛唯美而怀旧。然而这两个人都不够勇敢,既没有坚定地在一起,又没有全心全意对待身边的人。不知他们能不能分清,念念不忘的到底是真实的彼此,还是自己回不去的青春?满目河山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30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政治氛围太浓厚了,那个年代的青年还有这般热血,所谓家国情怀。所有的节点到97都是个转折,缘分很巧妙的,滑落了就滑落了,一错过就是永远。倒像是最早的《后来的我们》。最后,异地恋真的好辛苦。7.6

3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他: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都是最爱你的。她:不在你身边的每一天,我才是最爱你的。Try to remember.

3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你不在我身边时,我最爱你

39分钟前
  • 赛赛
  • 推荐

居然有吴彦祖陈奕迅 虽然同样是婚外情 但比廊桥遗梦更好接受 电影是靠情感推动的 我完全get 到他俩的情感了 男女主之前就是恋人 后来因为误会分离 再见面是功成名就时 双方都有了家庭和孩子 可依然忍不住在一起了 这就很人之常情 有了事业当然也想有爱情 相对比他们一直偷偷摸摸 无法一起度过生日中秋节圣诞节新年 死在一起这个结局更好吧 黎明这端正的帅让人挪不开眼 舒淇刚一看怪怪的 但后期的冷艳决绝气质实在杀人

40分钟前
  • 第七棵树下
  • 力荐

怡微的影评写得特别好。印象很深的是保钓那一段故事和学说普通话,针脚细密的大时代小细节。身体力行的少年左派革命者真的会让人心动的,黎明在这部里很活泼,不过中年后就又还是沈世钧黎小军。和甜蜜蜜对照着看,“爱情”和“命运”,个人与时代,感慨幽深。头一次赅到吴彦祖的帅点。

44分钟前
  • 曼仔
  • 推荐

1.我家小吴那时候就很帅了。2.港生和韵文后来喝茶那段怎么那么像《18春》,而且男主演都是黎明。3.婚外恋也要给予这么高的赞扬么?真要是心里一直装着对方,那干吗跟另外的人结婚?4.一个人真的可以在心里同时装着2个人?5.儿子和女儿在一起,挑不出可挑的刺,嗯。6.给4星完全因为画面

46分钟前
  • 桃某某Daria
  • 推荐

try to remember……我手指的掌纹全部都是你的名字……请你记得我是那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我一直记得关于这部电影中带给我的种种感动……这不就是爱情最开始的样子吗

50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Try To Remember,舒琪海藻般迷人的黑头发。再次分离,韵文对港生说,你要知道,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

5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Timing,如果能不早不晚地相遇,就没有一个词叫做“命运”。

58分钟前
  • 海绵birdy
  • 力荐

7天,20年的爱情,20年的朝朝暮暮,始终不曾把对方从心头放下。20年的爱情,20秒的烟花,20秒的璀璨...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有些电影只适合年轻的时候看,因为有些事情只适合年轻人来做。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看着樓下新版的gong fight,不知道这样的故事会不会继续在同样的地方上演。

1小时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