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俄罗斯的《寻找幸福的起点》,让我很是感动。他,一个即将被意大利夫妇收养的小孩,不期望未来美丽的富裕的生活,反而一直担心自己的母亲来寻找他,他等不起了,终于开始了自己寻找的历程.....电影的海报就相当让我震撼,一个小孩,独自走在寻找的路上。电影中的一幕,竟让我忍不住流下泪来:他被追到一个死胡同的时候,拿起地上的一个酒瓶,砸碎向自己的手上刺去,并请求追他的人让自己去找妈妈.......我总在想,我幸福的起点在哪里?我又是否有勇气去寻找呢。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更是让我感觉到那种得来不易幸福后的感觉,当他缓慢地走上街头,使劲地拍着双手,一副即将哭泣的脸庞,我想,这就是喜极而泣吧。
又或许,我们已经找到,或者拥有幸福。高中的一篇课文,好像是写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时期母子三人,每年都会头碰头地来一家面馆吃上一碗阳春面,从最初的怯生生到最后孩子都长大成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可他们依旧忘不了大年夜的阳春面。我知道,幸福,有时只是一碗面条。
寒冬的一个下午,几个哥们饶有兴趣地唱了一下午歌,场面确实有点尴尬,但都已经不重要了。记得只是肚子饿得一直叫,一路走到北门一简陋的小巷子,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顶着寒风。我终于感觉到这碗面条的幸福。
或许就是这样,我也找到了幸福......
这部影片向我展现了一个6岁孩子内心的强大。为了寻找妈妈,他毅然地逃走了。这个小小的孩子,脱下从孤儿院中穿出的蓝灰色夹克,穿上红色外套的时候,那一脸的明媚,我切实地感受到了。
影片没有落入俗套,让小孩遇到很危险的事,很凶猛的团体,而博取观众的同情。伴随孩子一路的有困难,也有一些愿意帮些小忙的善良的大人。
结局也是我欣赏的。画外音“孩子,是你找我吗?”孩子脏脏的脸,再一次明媚地笑了。这个表情保持了很久,那么的灿烂。同样是画外音,孩子给孤儿院的小伙伴写了信,说“我和妈妈……”。妈妈的形象始终没有出现,然而这样苦尽甘来的相认远比母子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来得深入人心。
另外,这个小演员的演技真是厉害啊,我赞叹了好几次。
最后俗套一句,看完片子,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很重要。
итальянец,从俄语直译过来就是意大利人,源于片中小男孩要被一对意大利夫妇收养,孤儿院的同伴们一见他就喊:嗨,意大利人。一个简单的谑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文译名“寻找幸福的起点”,似乎揭示了电影的主旨,其实不然。
有人说电影带有很浓郁的狄更斯风格,细细看来,狄更斯的笔调却置于整个俄罗斯的大背景下,透过那对意大利夫妇之口,“看看这真正的俄国大地”,镜头里是白雪雾濛的平原,泥泞的一条弯路,感叹19世纪油画里的景象犹存,不由想到“回归”里清晨的湖畔,一般的孤寂与清冷,只不过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罢了。近年来获奖的俄罗斯导演都有些风格相似,连音乐也是,看似寥寥几笔,却直击人心。
如果仔细解读,这或许不能称为一部简单的“找妈妈”的儿童电影,不过但凡俄国电影都带有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让人不禁思考,俄罗斯--这个没有定则的国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把秤,所以偷钱是允许的,但偷朋友的钱却要挨揍。所以每个人都嫉恶如仇,每个人都尊严却又卑微。所以每个人都是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每个人却又都一贫如洗。
每一个俄国人生来都是哲学家,就像每一个法国人生来都是诗人,每一个中国人生来都是阴谋家。永远都不可能像他们那样,穿着破旧的灰大衣,在迟缓的火车上一醉方休,用砸碎的玻璃瓶那样肆虐得扎自己,六岁的孩子眼中可以有那样鲜红的仇恨,可以因为一个理由轻易的制造或是结束一个生命,永远都不可能如他们般潇洒,也永远都不可能进去他们的世界。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35958771.htmlИтальянец(寻找幸福的起点)2005
这部电影是从以前同事的电脑里拷贝过来的。他的电影品味比较独特,喜欢看一些欧洲的艺术电影,再加上他是学俄语专业的,所以有这么一部俄罗斯电影也很正常,按照我的习惯,我是不会下这种电影的。这部电影存在电脑里也一年多了,删又不舍得删,看还没兴趣看,就是一个鸡肋。昨天在我看够了好莱坞电影与日韩片之后,那就拿这部俄罗斯电影换换口味吧。
影片的情节如同电影的名字一样,讲述一个孤儿寻找母亲的故事。在一个孤儿院里,有很多没有父母的孩子,其中的一个小男孩被一对意大利人看中,打算领养走。其实这是一个女人在贩卖儿童。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的小男孩并不开心,因为最近有一个想找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被买走而自杀了,这件事情促使小男孩想要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于是,小男孩在善良的同伴帮助下,学习识字,寻找自己的档案。在档案里他找到了他最开始待过的收容所,它在另外一个城市。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收容所找到了母亲的住址。可是贩卖儿童的女人和她的手下,在不停地寻找他。一边躲避着追捕者,一边在寻找着母亲,这样一个六岁的小男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整部影片的大半部分都是在描述小男孩如何寻找母亲的过程,可以看到这个男孩有着非常一般的勇气与决心。他为了看档案而识字;为了学识字,宁可冒着挨打的风险,把自己赚的钱私藏起来不交公;自己独自一人做火车;即使遇到小流氓,也不惧怕;还可以单挑大人的抓捕,总之寻找母亲的信念,让他勇敢的向前,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挡他。除了坚定的决心之外,小小年纪的他还有着机智的头脑,在火车上他会给自己寻找保护,等公交车他会寻求帮助,小流氓的围攻也能机智的逃脱,即使大人在后面追赶他也能编出逃脱的理由,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影片塑造的这个孩子,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实在让人惊讶。驱动这些的原动力,只是想找寻幸福,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亲情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本片的结尾并没有直接给出母亲的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点做得不错。片尾也没有解释她抛弃孩子的原因,这也是正确的。毕竟,这是寻找母亲的故事,重点在过程,而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说教片,没有必要讲述得非常全面。
当然本片还有一些缺点,对于次要人物的故事最后没有交待完全。比如红头发女孩究竟有没有出狱?意大利人有没有收养别的孩子?小男孩的好朋友有没有代替他去意大利?丢了钱的小混混们有什么行动?以及,贩卖孩子的女人下场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编导不能只想着小男孩的情节,把这些故事给忘了。难道它们只是为了引出情节的,用完就不管了?
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灰蒙蒙的天空,浓重的雾气,就如影片中的天气一样,阴冷而沉静,难道俄罗斯的天气都是如此?天气与影片的画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冰冷、死气沉沉的感觉。在电影中无论是孤儿院,还是火车上,还是城市中,都是一样的感觉。这种冰冷的感觉非常符合故事的氛围——一个孤单的小孩子独自寻找母亲的过程。观看的过程中非常压抑,没有任何愉悦的感觉。
看电影以来,苏联的电影,俄罗斯的电影也看过几部,但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真实而贴近生活的现代俄罗斯电影。本片的故事肯定发生在俄罗斯一个内陆的农村和小城市,大概是莫斯科以东的部分吧。孤儿院的位置应该是在农村,影片后半部分才是城市。看着电影里的俄罗斯建筑,基础设施,以及他们的穿着,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穷。他们真的很穷啊,那些建筑物看起来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样子,风格陈旧,而且外表面都破损得严重。室内的摆设更是简陋的可以,就如同我们七八十年代时候的样子,从房间的门上就可以看出,古老的实木门,非常朴素的那种,就像小时候我们自己家的门一样。电影中的公交车和火车更是残破不堪,公交车与火车上的玻璃都已经不全,座位都是很古老的硬木材质,六十年代的产物吧。片中角色们的衣服更是寒酸的可以,孤儿院里的孩子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成年人的衣服也很老旧。看到这些,我想到去过俄罗斯的同事说过的一些话:“俄罗斯除了东欧部分的大城市之外,都是穷的可以”,跟中国是天壤之别。看看片中的人们,再想想我们生活的环境,真的步入现代化社会了。
最后来说一下演员的表演。本片最棒的当然是小男孩的表演,Kolya Spiridonov扮演的小男孩非常出色。他将小男孩那种渴望母爱,坚强的决心,无畏的勇气,完全展现出来,尤其是最后弄伤自己的那个的场景,实在不敢想象这是儿童的表演,不得不让人佩服。本片其他角色戏份都不多,属于龙套,就不必说了。
总之,这是一部给我惊喜的电影,虽然看得过程很压抑,但给它传达了一种人性的力量。查了一下资料,本片是2005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竟然是获奖影片,失敬失敬。额外说一句,十几年不碰俄语,竟然一句也没听明白,算是白学了。
序列:0390
梦幻天堂龙网Rmvb
2011-06-13
孤儿院的孩子,虽然希望自己被认领,却更渴望自己的父母来把自己接走。血缘之情,是任谁都无法割舍的。凡亚被意大利夫妇办手续领养,在所有孩子都羡慕他的时候,他看到另一个小伙伴的妈妈;他和她聊天,得知跳轨自杀。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妈妈找他的时候找不到自己。其实被丢到孤儿院的孩子,有谁会来找他呢?他认真地学习识字,进档案室查看自己的个人资料,找到了他第一次呆的孤儿院。在一个孤儿院姐姐的帮助下,他逃出了现在的孤儿院,开始寻找自己的妈妈。过程很坎坷,结局他笑了。小孩子的表现太好了,简直不像是在演电影,如真的故事一样。佩服啊。
一个6岁的孤儿院孩子放弃所有同年孩子所羡慕的美好,怀揣着最初最幸福的向往去寻找他的生母。他自己可能都没有料到,这个过程会如此艰辛如此曲折,但是他没有退缩他不惧怕,他连哭泣都不要人帮忙。他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你能看出他看到母亲时,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中扑闪着的幸福希望。
这就是个童话故事啊口胡,太温情四射了
這世界是怎樣讓一個孩子承受殘酷的童年 這世界又是怎樣教會一個孩子如何去尋找幸福。
13MAR
一个孩子,生活经历迫使他早熟,但他却依然执着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这些孤儿院的孩子过早的就要承受成人世界的肮脏与污秽,6岁的小正太凡亚任凭艰难险阻也要找到妈妈,带着这样的执着和向往让他去寻找幸福的起点,纵使被生活磨练的世故圆滑也坚守着单纯执着的童心。我们在他这样的年纪还在和父母撒娇讨要玩具和零食,这不愧是战斗民族的孩子。
没想到还是挺好看的电影,简单,纯真,朴实,男主角小男孩真是可爱。
2010.10.26 22:22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他人的欺负,不能束手无策甚至逆来顺受,要勇敢、要用智慧去反抗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太老实就是懦弱
找寻幸福,一路艰难险阻。
那个男孩MS聪明的有点诡异啊
在家看的,感人,令国产电影汗颜,同样小成本,为什么效果差这么多?
如果有一天,你终于想起来要寻找我,我却已经不在原来的地方……
小蝌蚪找妈妈俄罗斯孤儿院篇
略嫌平淡 韵味不足 俄罗斯电影很多是过于内省 在表达上经常有所欠缺
没想到俄罗斯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本片的中文译名十分贴切,未看时一度引起我的好奇,看后才恍然大悟。可以说题材上与《Jestem》类似,不过一个喜一个悲。
magnet:?xt=urn:btih:D3A64F9CC2E2C972787730FD4BF79E44A45B065F&dn=%D0%98%D1%82%D0%B0%D0%BB%D1%8C%D1%8F%D0%BD%D0%B5%D1%86-2005-%D0%9E-DVDRip-by-riperrr-avi
找妈妈。
打嗝儿
好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