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不少了,我给大家换一个全新的角度。
下文是笔者参加公司工会活动(组织本片观影)后上交的观后感,一本正经的吐槽。
大家看看,图个乐吧。
6月8日下午,资产公司组织大家参加《幸福马上来》集团观影活动。度过忙碌的一周,能在周五跟同事们一起轻松愉快地看场电影,是件非常快乐的事,大家也都提前安排了手里的工作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
喜剧电影《幸福马上来》是著名小品演员冯巩老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不过看完之后真的由衷地担心冯巩老师晚节不保。电影的卡司阵容星光熠熠,冯巩/毛俊杰/刘昊然/牛莉/贾玲/张小斐/岳云鹏/姜宏波/白凯南/潘斌龙/涂松岩/宋宁/梁天/夏凡/梁超,春晚级别的熟悉面孔扎堆,不乏时下正火的流量鲜肉参演,甚至连跑龙套的角色也能请来小品界的大咖助阵……不得不佩服老艺术家的人缘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影片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想打造的一部正能量生活喜剧,最终却变成一场食之无味的无厘头闹剧。
作为一名热爱电影普通观众,想从剧情、表演、内核三个层面来煎蛋点评一下这部令人尴尬的电影。
众所周知,电影的剧本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好的剧本能让观众看得有味道、看完后有感悟有深思;而粗制滥造的剧本则让人摸不着头脑,看完后直呼浪费时间。《幸福马上来》的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名热心肠且经验丰富的矛盾调解员——马尚来同志退休之后不忘初心、燃烧自己、继续干着调解员的事业,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同时也讲述了马尚来同志与自己家庭和解的故事。题材可以说非常有意义,一名基层干部坚守岗位那么多年,到了退休的年龄依然“春蚕到死丝方尽”地为社会做贡献,老有所为,十分正面向上。不过由于剧情设计上的严重缺智、严重脱离生活、严重违背日常经验,甚至有拿观众当弱智的嫌疑,看下来只觉得所有情节都是为结果服务的——就是为了告诉你老马同志是一个三观正直勇于担当坐怀不乱聪明伶俐的人,你看到这里就相信了吧!可一部毫无情节逻辑混乱的电影甚至不如小品串烧,如脱缰野马般崩溃的剧情只会让大众吐槽辣眼睛。
表演更加是这部电影的重灾区:重庆方言能很好地表现出重庆人民地生活风貌,也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反之,蹩脚的重庆方言不仅会让观众严重出戏,还会产生“这些演员有没有好好练台词啊?说的这个塑料普通话是在逗我么?”这样的负面感受。重庆人民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娱乐的需求也很旺盛,冯巩老师这样的明星看到这里的市场,这是一件好事;不过如此粗糙却又矫揉做作地一边借用重庆名片、一边讨好重庆市场,真的值得提倡么?其次,在电影中生硬地加入各种各样类型片的元素,真的是非常考验导演水平的。然而,片中停车场大战娘娘腔粉红恶霸、公路上演生死时速搏命扒车的桥段,要么低俗缺乏尊重、要么离奇又多余,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最后说说电影的内核:基层干部的奉献与自我实现,平衡事业和关怀家人以及重庆市的旅游名片。第三条可以算是实现了,片中重庆各种地标频频露脸,各种航拍的大景别镜头美感爆棚,让人难以忘怀。不过第一条和第二条却只能在四不像的剧情推进中沦为不伦不类的线索,到最后甚至只能靠“喊口号”“打嘴炮”的低级形式,强行加给观众:尤其是结尾处老马同志袒露心声,自己继续干调解事业的一大原因竟然是为了让老婆可以永远安安心心地跳广场舞……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老马同志在从事调解工作时所采用的诸多不宜借鉴的手段,如尬聊、恐吓、说教、倚老卖老等等,以及过于戏剧化的调解结果,这份本该令人拍手叫绝的和谐事业,也变得不可置信。
由衷地希望今后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电影能够更加完善,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真正让大家信服。也希望在资本市场的诱惑下,各位老艺术家能守住节操,不忘初心,继续奉献优质的作品,而不是头脑发热似的拙劣跨界,神搓搓跑去一个新领域掀起腥风血雨~
冯老师的作品一直很不错,像《站直喽别趴下》、《埋伏》、《没事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埋伏》、《那五》、《狂吻俄罗斯》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这部是2018年的作品了,在这之前已很久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了! 个人觉得相较于他以前的作品,这个剧本的创作灵感是硬撑起来的笑料,用不太正宗的四川话讲述的《闲人马大姐》的故事(也许是如今的影视作品,大家都要赶一赶四川话的时髦吧)。
剧情太散不连贯,像超长的小品剧,可有不是! 而且剧情中也会透露出冯氏以前作品的一些语言以及桥段,有吃老本的嫌疑。 以前的作品注重接地气,靠近生活,这部作品游离于生活之外,比如岳云鹏角色的人设,可有可无的,硬撑笑料。诸如此类的荒诞人设与剧情,和生活太远了。 也不能说这部作品太差,只是冯老师多年形成的冯氏风格~无奈而又坚强的固执的生活着的小人物,在这部作品里面已看不出来了。 期待,冯老师回归本色!
哎,典型的刷脸电影,在我记忆里冯巩的电影还是有点意思的,原来的电影虽然不是什么大热的喜剧,但是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种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电影还是挺幽默的,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个电影主要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放弃天津话,emm就是觉得有点尬,其实这种电影没有必要在方言上面作文章,每个人都好好说话就挺好。第二个就是情节不连贯,专注于平凡的故事就挺好,跳车这种情节,下次您可以请郭达老师演,毕竟人家拍过速度与激情…总的来说比猛虫过江好一点…
看着这么多老艺术家参与的份上三分还是要给的,特别是之前还看春晚的时候,每年跟我们说一次“”我想死你们了!”的冯叔,一把年纪了,还玩跳楼,跳车,格斗,跳水,飙车怎么刺激怎么来,看着都觉得心疼啊(虽然知道肯定用了替身的),看在老艺术家这么拼命的份上几个分还是要给的。
但是这个电影,确实野心有点大啊。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小城镇的调节员的故事(或者说是没事闲的爱管闲事的大爷的故事)。本来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的故事好好讲也是不错的,但是编剧偏不!影片里一票的小品相声演员可以 看出来,是想按喜剧片的套路走的。就好像把春晚5分钟的小品拉长到90分钟来给我们看,空出来的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多加几个故事啊,嗯编剧就是这么想然后也这么做了,几个故事间还没有报幕,还都是蹭这社会热点去的,从碰瓷到钉子户到整容要的都有,那都不好好说,擦点边就走。完全是电影大杂烩,什么都往里面放一点,最后味道出来确实是怪怪的。
编剧不走心啊,都不好好讲故事,老艺术家们演技肯定是有的,剧本问题很大啊,其实很期待他们可以合作拍一部好电影啊,这个电影有些刻意,有些浮躁了。
“我想死你们了!”
出人意料的是,这句话带出的是浓浓的重庆话,当时很迷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定?联想到《火锅英雄》、《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多部电影都是以重庆为背景拍摄的,同时《幸福马上来》作为一部喜剧,运用重庆独特的人文和幽默的语言特点,会有包袱方面的设计,呈现出更加巧妙的效果。
但是,并没有。
扫了一眼演员表,北方演员占了多数,那为什么还要以重庆话去演绎这部电影呢?在观看过程中,语言方面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尴尬,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如果把故事背景移到北方,效果会更好,大家还是喜欢那口纯正的天津话。
相比之前那几部作品,这部作品在画面美术方面提升了不少,不再是粗糙的生活画面感,而是一帧帧唯美的画面,尽现重庆特色,更将网红重庆的诸多地标一一再现:重庆解放碑,黄金双子塔,人民大礼堂,朝天门大桥,国泰艺术馆……这也是得益于重庆美丽的自然景色。
看完电影后,不少观众说自己有被感动到,我想这其中的感到应该有一部分是因为冯巩老师的敬业精神吧。1957年出生的冯巩老师如今都是爷爷辈的人了,可是在电影中,动作部分都是自己亲自上阵。打架擒敌、摩托追车等,说实话,看到这么一位老人在电影中大展身手的时候,真替他担心,也很心疼他。这一次亲自上阵,也为圈里圈外、行里行外树立了一个精神典范,值得我们尊敬。
冯巩老师除了敬业之外,就是提携新人。看吧,影片中一众“喜剧之星”纷纷参演,而且给他们极大的发展空间,让大家再次记住这些奋斗努力的人们。这些演员都是国内喜剧综艺节目的大咖,每一个人背后都有厚重的故事,只是没有进行深刻挖掘,反而会显得有些冗杂。这不是这部电影的问题,这是所有明星客串电影的一个通病。
就这样,冯巩老师扶老带新再次出发。
时隔十年,冯巩老师从春晚舞台又走到了大荧幕,还是熟悉的“冯氏幽默”,还是熟悉的市民街井生活,他那锃亮的脑奔儿里永远装着小民的大幽默,看着很熟悉,演的就是身边的事情。
冯巩老师扮演小人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和《别拿自己不当干部》,都是饰演小人物的悲情欢喜,对于剧中的人物,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都能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身边任何事,没有什么大道理,讲得就是家长里短,生活还是要继续。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故事受欢迎,除了演技在线外,还有就是反映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英雄救美,更没有侠士争霸的江湖风云,所讲述的很有生活气息。
另外,之前的生活单调,我们沟通不畅,对于我们之外的生活是什么样不清楚,更不知道我们生活之外的那些人怎么生活。当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反映的就是大家想要了解的生活,肯定会去关注,是不是对方生活得很好或者生活得很差。
可是如今的生活,我们躺在床上就能知道地球另一端的生活是什么样了,打开手机,想看什么样的生活都有,对于小民生活已经门清了。所以,当冯巩老师再次携着新作《幸福马上来》与大家见面的时候,大家心里已经有了预判:来还是不来,看心情吧。
冯巩老师这部新作同样是“冯氏幽默”的延续,依然在讲述小人物的生活里短,可是这样的题材大家已经看过太多了,早已经产生了免疫。看名字就是知道是一部合家欢的电影,有谁又愿意花钱去电影院花钱看这样一部电影呢?
尽管,这部电影传递的依然是满满的正能量,提醒大家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可是真的很难再次提起兴趣去看。更何况,越往后看越觉得是一部小品的加长版。
很明显这样的题材已经跟不上大家的需求了,或者说这样的题材没有进行深度的加工和雕琢,故事的整体趣味性和故事性还是弱一点,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很难有吸引力,只是靠一个浮于生活表面的故事去宣讲一种态度,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吸引力还是弱了不少。
时代变了,生活变了,观众也变了,大家喜欢的表达方式也变了当我们在电影院再次看到这样的合家欢的电影,无力感还是存在的。
只能说,这个时代改变了,可是他还没有完全注意到。
『幸福马上来』
冯巩老师自导自演第三作,
参演阵容差不多算占了如今内地喜剧圈半壁江山,
更不乏大量春晚级演员站台,
但也无法掩盖此作剧情上的薄弱和逻辑的凌乱,
更像是由一个个小的舞台剧组合拼凑,
衔接、转折全靠冯巩老师的独白,
说教意味太过浓重缺乏自然过度,
与前两作水平相距甚远。
【4+2情怀分】
我给7.5分 .也弄不明白为何有人特别喜欢黑这个.应该是水军吧.稍微看了一下评论.居然有人离谱到拿牛莉的双眼皮说事 .真的搞不懂这种NC.只关心人家女星的双眼皮,那么你是来看电影的吗?
其实如果在喜剧云集的时候.说他烂就算了.和同期其他影片比...就说小沈阳的猛虫过江吧.居然最后还是斗殴,背景音乐还是古惑仔的时候..这样的烂片3.8的高分,全程无笑点.都是一群东北爷们装傻卖贱,....居然都有3.8分..相比这个电影剧情演员到台词.强过多少倍..
有些时候.还是有取舍.其实应该没有四川的演员.都说四川话可能是因为.1.我想应该是考虑,男主角徒弟说我哥们,然后哥们居然是女的这个梗.因为.打工的时候的确人家四川同事这样说.2.四川方言可以增加喜剧效果.
第一次看有些地方很牵强.比如说第一次夫妻吵架扔面条,扔冯头上.这个梗几乎是个喜剧都有.一点也笑不起来.当第二次冯总说.我说的是这一次.....我还是笑了..虽然说小品味道严重..但是就像跨人说.就是太漂亮.所以着并不是缺点对吧..
鼠年大年初一的晚上,在CCTV6看到了这部电影。该片“笑星”云集,其中多位相声艺人。可惜,以冯巩为首,这些人操着蹩脚的重庆话,硬挠观众的胳肢窝。
话说,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四门功课: 说、学、逗、唱。学方言,是相声基本功的一项。建议片中的相声艺人去听听侯宝林说的《戏剧与方言》,找找差距,长点心。
尴尬
2星半。冯巩晚节不保之作。1.放cctv6白天播已是极限。2.一群北方人说巴蜀方言太尬,本片超过70%的口型配音对不上,配合3毛特效,low。3.90年代内地笑星大集合。4.牛莉请你和观众解释下你的双眼皮。5.从剪辑逻辑,角色关系到人物动机,颇有《逐梦演艺圈》的风骨,拼凑感极强。6.刘昊然是用来洗眼的。
后1个小时和朋友默契的刷起了微博,没有离场真的都是昊然在支撑着我们。唉,弟弟真的只是客串,现在回头看到海报莫名恐慌,这个分昊然不背_(:з」∠)_
全片不知道要讲个什么,没有大体故事主线,看的好无聊,唯一能让我笑的也就岳云鹏的耍贱脸,刘昊然在里面基本没戏份,太差劲了,20块我感觉血亏……
主演刘昊然,镜头加起来可能不超过五分钟,这么骗我钱的吗!可我也真的舍不得给昊然弟弟的片子打一星,两星全部给昊然弟弟,怎么能这么青春呢
冯巩能生出刘昊然这么帅的儿子?怕不是隔壁老王的吧
朋友们,我几乎是逃出影厅的!
打上我昊然弟弟的名字就是为了骗票房的吧。
一星给冯巩,一星给昊然弟弟。
算了,给冯巩五星吧。
岳云鹏延续了部部皆烂片的规律,而刘昊然打破了自己的选片好眼光。在电影里穿插小品段子如果还不算可怕的话,那小品段子里一句重庆话一句普通话一定可以让你绝望。
提前预定年度十烂。《闲人冯大叔之我是调解侠》,一部集合了冯巩、巩汉林、小岳岳、郭冬临、贾玲、白凯南、潘斌龙、张小斐等众多笑星的春晚级闹剧,全片遍布低级趣味和过时老梗等各种尬笑情节,故事没有基本的逻辑,而且所有演员都说着一口蹩脚且诡异的重庆方言,另外本片可能成为刘昊然职业生涯的污点
给两星,有一星还是给冯巩的情怀和刘昊然的参演。整部电影从故事到表演到搞笑到拍摄都透着一股过时的气息。冯巩是演过《那五》《站直啰,别趴下》的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影视梦,看到最近才发现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龙梦啊!
给一颗星都是因为刘昊然在
两星不能再多了。第一次在电影院玩手机。都是为了刘昊然。
看完特别怀念冯巩当年做演员的两部作品《站直啰,别趴下》和《埋伏》,回家后下载了这两部重看了一遍,还是只能给这部片子一星。
哈哈哈,有昊然 弟弟分还能成这样,心疼一分钟
太难看了,我的天,果然不出我所料。要不是为了支持刘昊然,真的不会选择!三星全给刘昊然,三星全给刘昊然!哦买噶!要不是为了刘昊然打个负分我都嫌多,我的天!
现在真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拍电影了,真让人恶心
看到张小斐,白凯南,小岳岳内心一惊,想起了欢乐喜剧人,还好,比欢乐喜剧人好一点。喜剧人是尴尬地笑不出来,这个片子,我尴尬地笑了。后面冯巩老师的一系列神操作,看的我目瞪口呆。不想打分了,记录一下我看过,因为刘昊然。昊然弟弟客串的电影有魔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