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大侠

HD中字

主演:徐俊,郑惜月,彭运铝,钱门超,杜江山,周懿菡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剧照

大侠 剧照 NO.1大侠 剧照 NO.2大侠 剧照 NO.3大侠 剧照 NO.4大侠 剧照 NO.5大侠 剧照 NO.6大侠 剧照 NO.13大侠 剧照 NO.14大侠 剧照 NO.15大侠 剧照 NO.16大侠 剧照 NO.17大侠 剧照 NO.18大侠 剧照 NO.19大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徐小俊梦想成为大侠,偶遇卖药商人向昊卖其一把名震江湖的宝剑“”,并赠予一瓶阿里布达”诱骗徐小俊去百乐门找个姑娘翻云覆雨便能成为大侠,徐小俊信以为真,熟不知百乐门其实是江湖悬赏工会,徐小俊误把悬赏工会的头牌当做百乐门头牌,经过一些列啼笑皆非的闹剧后,徐小俊爱上了头牌木兮月,木兮月却利用徐小俊救出自己的爹爹天下第一恶人木惊天,引出“霸姬”剑真正的主人向昊,工会得知木惊天被救出,集结江湖侠士准备与恶人拼死一战,可不会武功的徐小俊因为手中的“宝剑却坐实了天下第一大侠,恶人与侠士的大战即将爆发,徐小俊的命运又何去何从……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反恐特警组第四季绝望写手 第二季锦衣之下之血滴子热烈乌托邦七日利欲两心武媚娘传奇激情年代龙咁威变鬼之魂飘东京谁说我不在乎重案组第四季幸福2014好莱坞诈骗女王老师嫁老大我是大哥大险欲爱国家地理自然力量破晓时分2019水面之下的真相追缉:炸弹客第一季红蝎子之带泪梨花未来全明星王牌校草胜利之光第四季老板娘危险人物1999我的杀意恋爱了傲慢与偏见与僵尸

 长篇影评

 1 ) 笔记

吴宇森:“我的电影的话,除了张彻以外,最受影响的还是胡金铨导演” 许鞍华:“把这个剪接跟动作混合地天衣无缝的,变成一种飘逸的,应该是胡导演第一个做出来的” 回忆起60年代看胡金铨电影时的感想:“每个人的出场造型都不一样,都很好看很新颖” 胡导为了把各种搭景做旧/做出质感做出了各种努力 谈到《侠女》竹林戏那段的一些剪辑:“只要是一个移动的动作的时候,他(胡金铨)都用差不多半秒或者是三分之一秒去完成。因为我们的视觉没法跟那么快,每个镜头只有三分之一秒时你已经不会去注意它动作连不连贯了。而是一个姿态。那个姿态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会变成,你抽掉什么,然后它动作不连续,但是因为它有一个韵律在那个地方。就是一个感觉。他是在剪一个「味道」的东西,而不是在剪招式。” ——徐克补充:“胡导的电影我是学了很多...他的动作里面缺镜头...因为他中间有些东西是靠我们去联想...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联想,我们直白的把这种画面放进去的话,也许,胡导那个片段里面,就失去了他的特点” 萨特亚吉特.雷伊看完《空山灵雨》后说开头走路的那段戏处理地是对的,不能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剪短。 胡导喜欢在电影的画面里放烟/雾,他认为这样画面上能增加中国国画/水墨画的感觉。他后来还补充说中国画有很多空白部分,但空白在片场制造不了,所以就用喷烟了,因为烟是没有颜色的。 胡导对服装/造型/美术的设计很有那个年代的气质,而且不乏大胆的配色。 胡金铨喜欢指导演员们具体怎么去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石隽说他第一次演电影(即《龙门客栈》)时基本是靠模仿胡金铨的指导来完成拍摄的。 胡金铨家里一堆书,平时也涉猎很广,甚至连五一六通知和毛仄冬语录之类的都有了解 胡金铨认为电影是独立艺术,并非任何其它艺术的副产品 胡金铨晚年因为不想妥协于商业而事业落魄生活拮据,最终死时账上只有一两千美金。 ——胡晚年想拍《西游记》《利玛窦传》,想拍史蒂芬.霍金。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和笔记,但最终因为资金不了了之 他准备了二十几年想拍《华工血泪史》,筹备期间经历了各种困窘,好不容易终于找好投资准备开拍却意外去世了

 2 ) 简单写写

这算第四部关于胡导演的纪录长片吧。 头一部西德ZDF1981-1982年间制作的电视片「金铨特辑」,据说还录有「女记者」(后易名「无冕皇后」,未完成大概得归咎在失利的「终身大事」)试拍花絮,未见踪迹。 第二部产地也是在欧洲,后来收录进MOC「侠女」花絮里,那时岳华、华慧英还在,添个潘耀明,片子不足五十分钟,过短。 第三部「时不我与:从台湾看胡金铨」,大约是为着应老胡诞辰八十周年。从网上一长一短预告看,该有不少珍稀资料,但绝少见放映,购买途径亦无从摸起。 本片是不过六年,台湾又要拍起,导筒交付林靖杰。猜想林靖杰这代台湾影人绝大多都不会对胡导作品有怎样了解,他同代的大陆导演里反倒有些是亲近、琢磨过老胡电影的。 一两年交差了事罢。 言中一半,林靖杰拍摄前确对胡导片子没什么知道,可一钻研就是近四年工夫,也实在难有。这种片子,回报不会高,资源难得,跟着流离主人公一道流离世界,因题材能挣个影节提名,倒难得奖项,面对的净是故人,就也得置些新人、新演旧情,逼新世代进影院“接受灌顶”才算师出有名。没人看的是故人,能动人的也是这些老家伙,「时不我与」再十年光景,许多故人成就终身,许多故人随胡也去。 西本正(贺兰山)久辞人世,胡金铨电影初始的特色技法本于何所?他该是比较清楚的。王正方的说法凭他同老胡的关系也能信几分,受黑泽明影响多大就不好说了,只靠焦雄屏一张嘴不够。那么多导演,你们只认个黑泽明!

沙荣峰沙老板康健,颇多勋劳,过了百岁寿,让人也说不得不是。他同小胡的恩怨,现在似还不是能揭的时候。“等芒草长出来”,有没有这回事?当时聊斋片爱用的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跟老怪「笑傲江湖」的是非也不好讲,多想主创也能找叶倩文、张复建、李志希他们问个究竟,顺带探出舞台剧「蝴蝶梦」什么样子,电影之外天地广阔,老胡做电影对白务精简,涉舞台、文学又另番面貌,只是这节都不在影片所述要点。我知道王正方是对徐克见怨诸多的,想必这遭受访时他也有发作,为着团和气就给剪没了,李龙、孙树培的话保留些,所指含混。许鞍华倒能看开:性格、方法的问题,只是没法子的事,不好怨谁。张艾嘉也该是这般思想。老怪这边的林纪陶在文隽节目里透露胡导的部分剪出来有二十六分钟,用到成片则是六个镜头,「大侠胡金铨」单取现「沧海一声笑」的段落,未追索老胡那寥寥画面散落何处,逃不脱媚俗投机之嫌。刘曲冲灵合奏绝非胡导手笔,老胡不合时宜出古琴声的二十六分钟怕已再难觅得。陈俊杰也同老怪合不来,退出「黄飞鸿’92:龙行天下」,新旧交叠,多是中费事,莫可奈何也。不过新旧之态绝非水火,有个猜想:徐克九十年代初的些创作似有间接表达胡金铨所念,如「笑傲江湖」之后的「倩女幽魂2:人间道」、「新龙门客栈」。「人间道」类张国立改自胡金铨电影的小说「画皮」,胡金铨称张曼玉金镶玉一角源出他剧本「悍漠风云」。何为徐克趣味?何为胡金铨趣味?因胡金铨大半抱负无处申示,难作界限。

「笑傲江湖」筹备时(1987-1988年)正是徐克、程小东「倩女幽魂」大放异彩,胡金铨在访谈中对「倩」语露褒扬,自己该也少不了份跟年轻人拼比的心气儿。度量「画皮之阴阳法王」开场夜宴,没多少特别的意思,就是要跟老怪「笑傲江湖」较劲,想给自己正名,不然韩熙载夜宴图多个弹琴的干嘛。也可能拍着拍着,弃了初衷,丢了这场戏里角力的意味,戏里把琴轸放桌上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琴轸在内未必是错),有人奏三弦但似没出来声儿,乐器常有改良,谁知古代究竟都发什么音,电影不修复,听不清也看不清,这场戏究竟是要表现风雅,还是表现“附庸风雅”?说王顺生怎样一个人?有请秋官现身说法—— 「画皮」结尾大战恓惶,塑料膜捉鬼王,一个群演都没有!同年在港上映的「青蛇」更坏在乏钱收尾。「画皮」本就是半成品,又让砍去四分之一,倘使廖庆松来剪能否回春有术?拿它个金熊!「悲情城市」没拍完凑合剪剪不也拿金狮了麽!国际影坛已是新秀天下,「画皮」这片子旧时「侠女」那样拍到三个钟头才好看,「侠女」果真只三个钟头?怎会未现乳妪一角?现在能看到的「侠女」是几时做出的版本?白鹰曾说喜欢欧洲版的「侠女」,不喜台版的上下集,徐枫则在报章里提过初始的「侠女」时长近三个半钟头,不记得是山田宏一还是宇田川幸洋又说戛纳版「侠女」只有两小时出头、足本即是约三小时......当事人几句话就好言明的事,却要不相干的人浩瀚讯息里揪出几行真假难辨的字来去再三猜出个不着边的。总之,乳妪这个角色消失了,该有个什么说道! 韩版「空山灵雨」又是怎样面貌?「山中传奇」因是老长未遭韩方补拍填空,抽走一半即好,「空山灵雨」却让塞进三十多分钟韩方制造。那剧照所见实在粗陋,明明两个东西嘛,可怎么合成「死门的僧客」(韩版「空山灵雨」名)的。「大醉侠」、「龙门客栈」曾带起韩国武侠片风潮,影响不仅在港台东南亚,如今韩国拿六十年代新派武侠作茶叙的还有几人呢?当年看「死门的僧客」怎样观感?认其同一般动作片无异麽?甚或还要再矮一截?李小龙、成龙的年代,韩国本土动作明星能占几席?元振的蝎子功真好看,生得晚,韩、港都已无他发展空间。

汤尼·雷恩参与「山中传奇」发行,未同舒琪在片中来个对簿公堂,意料之外。老华语片重修发碟,总见他,普天下只他一个西方老头爱谈胡金铨!罗赫尔·加西亚亦对胡金铨颇有研究,曾编「King Hu : In His Own Words」,有出镜「昆汀:港片门徒」,费些工夫也该能请到受访。海外胡金铨作品受众不少的,“国际导演”没“国际追捧”,权当资金所限吧!网传1987年「时代周刊」评奖予胡金铨国际导演二十七座次,未见确证。这样看得起老胡?不敢信,二「山」时候,老胡电影技巧似已无更大突破,尤其「山中传奇」许多技法还停在六十年代的老派处理,如女主角吃一跤镜头甩出去、撞碑寻死的剪辑、人近人远遮镜头转场......虽有些别的实验手法,也颇多重复,「空山灵雨」则是老练圆熟,像对老胡前作来个归拢。二「山」之后,手段施展的地方更无。

又不知片中二「山」侧拍源出,能找来直截省却了剧组再一趟旧地重行。吴明才大号毗卢帽改自灯罩属头次听,胡导作风贯如此。陈俊杰手持不易,不知他偿愿用到移动台车是做哪部戏中。 二「山」没给老胡得来个什么实在的国际声名,「山中传奇」威风金马也乏人再问,赶上戛纳竞逐应也不复「侠女」荣光(「现代启示录」剪都没剪完也能混上金棕榈!),「终身大事」更是十几年十几年的没露面的机会,原先好些人鸡蛋里来抢着挑骨头,往后是睬都没个睬的。如今几年推崇老胡片子的似乎又多起来,看不上的当然还大有人在,各据各理。锣鼓点适配在戏曲舞台时空,电影这样偏写实的怎好生搬硬照?有的赞他真个是有文化,有的骂他食古不化。晚明前又怎有玉米、辣椒?英宗怎会用景帝年号?帽正丑且多余、“博多津”当成人名笑煞人 ......吹捧多少,反噬也得多少。 老实讲,口味各有差异,可好些人对老胡电影的推崇只是人云亦云,揪老胡小辫子当全副的则还没怎么做过事、吃过钉子,不知旁人做事的艰辛,幻想得完美,未识自己局限,就只盯着人家实干出的残缺。老胡拍片之不如意,十常八九,谁还不是个肉体凡胎,藉着天分、勤谨不懈能做出些真成绩的始终只是牛里一毛,不必造神、粉饰,凡人已值上你我一辈子模效学习,模效不得,老实赞叹声厉害。自大的人认真看过这部片,该更能收敛起傲慢。 台湾本土题材电影复苏后,胡金铨片子渐渐让遗忘,似乎在大陆讨论、见地更多,片中并无涉及。两岸、乃至南北方、东西部晚近年代的信息差甚大,彼此看事可能很不同,观点碰撞应有看头。郎云身兼亲属、影人、老舍迷三重身份,对胡金铨认识当更特别,不清楚他十多年前对「华工血泪史」、「张羽煮海」夸下的口能否兑现,这回单有胡坦出镜也算片子制作心诚,陈墨、孙劲松团队录「无尽追思」采访胡金铨家眷记述内容较本片更详,其中误将「小榆」讹写「小余」属常事,12年陆内好见到的胡导资料本不多。

老胡、小榆忘年交情似有更多隐情,不便言说,该比张泽鸣「月满英伦」的男女更具纠葛,大嘴巴卜大中这回偏知收敛唇齿(给掐没当另论),关乎传主私生活、是否检点的事,说少了是造圣人,说多了落个好事。那考据生日算不算做回正经事?至今玫瑰园墓碑所刻日期都是错的,电影直录模样,未特说明,胡金铨不少弟子是清楚他生日“农历四月二十九”的,去年做纪念也在这一天,大概老胡本人连生年出错都不计较,小小生日存差又有什么关系呢!十年前太多事无法结论,难辨真假,如今好多东西让丰富,许多人、许多事也因此而相近,真赖科技功德。 我爱胡金铨在其镜头下人世之不可解、乾坤凌厉而缥缈、贩夫走卒嬉笑怒骂,他却也心心念念卢镕轩、徐光启、利玛窦、霍金......或许他许多片子出来,我不会喜欢吧,但这样覃思专神的人拍一部,是一部。关乎其人其影的纪录片,也得待利害皆息,才能从新厘出个清切的结果。

虽对本片烦言颇多,倒能把它百看不倦,概经年所见不外现成话颠来倒去讲,夸矜溢美恬不足怪,一言百听、重入影像反能再想出些不同。言过其实乎?言副其实乎?一言而有限,听者处境迁易体味则有余,当日不耐烦的话未必明日不耐烦。李安谈「侠女」指事类情,话似高旁人一等,可电影岂是靠几句话就算个好电影的!实对文字、语言计较无多,再者人言本不足全信,录下又筛出来多只算给人察人观色的器具,能在本片见些先头没见的物什、几点真情流露,已然称愿,其中精细处,非胡金铨影迷恐也不知贵希。

 3 ) 人生要活得精彩

这部长达220分钟的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部,推荐先看下部《断肠人在天涯》再看上部《先知曾经来过》,或者只看下部也可以。盖因上部是对胡金铨导演重要作品的艺术评述。对熟悉导演的影迷太浅,对没有看过导演作品的观众,采其访➕论述的形式又不足够有吸引力。

了解导演的最好方式还是得看电影原作,至于导演的创作方法论,不如直接看电影书来的具体深入。简中世界特别推荐《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胡金铨谈电影》这两本。尤其前者,片中字幕也多有摘录。上部《先知曾经来过》较有价值之处是请到了胡金铨的御用男主角石隽,重访当年多部电影拍摄的取景地忆往昔。尽管多是摆拍,但总归是银幕外的一份致意。

下部《断肠人在天涯》通过胡金铨导演的亲友和众多电影的人追忆,概扩式的介绍了导演的生平,当然是有所取舍的。胡金铨晚年的落寞和未能拍出《华工血泪史》的遗憾被放大了。这种落寞和遗憾确是历史的真实,尤其《华工血泪史》堪称华语电影未竟遗憾Top1,超过杨德昌未完成的《追风》。

同样作为影届后辈,单就和胡金铨的交往上,徐克似乎更多是利用和盘剥,吴宇森则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诚心的帮助,两相对比、高低立现。胡金铨是百年来华语电影少有的文人导演,费穆以外再难有人能够比肩。其艺术水准和影史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是观众的认知,也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太多人推崇徐老怪而不知也不觉胡金铨的好。胡金铨的电影是必看的,而且值得一看再看。图示为胡金铨的电影剧本分镜手稿若干。

 4 ) 大侠胡金铨|偶像的偶像

说起胡金鍂,其实并不太熟悉,因为虽然我等已经不再年轻,但在胡导面前,真的只是小孩子。在故事里头,提到的几部胡导的电影,其实都没有看过,如果不是通过纪录片,基本对胡导的成就一无所知。
但是,大名鼎鼎的吴宇森,大概是无人不知,在好莱坞闯荡的导演,除了李安,大概就是吴宇森了。《英雄本色》、《纵横四海》、《断剑》、《碟中谍》、《变脸》,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几乎征服了全世界。然而,吴宇森也是被胡导折服的一个。
武侠片,大概徐克也是不得不提的先河人物。徐老怪的片子,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完全突破了“常规”想象。《青蛇》、《倩女幽魂》、《黄飞鸿》、《新龙门客栈》、《长津湖》,每一部都在突破自我。可是,徐老怪谈到胡导,也是毕恭毕敬。看一些网上的传闻,徐老怪是和胡导有过合作的,但因为创作理念的分歧,不欢而散。在自己的作品上,彼此都有彼此的观点,君子和而不同。
擅长文艺片的许鞍华,也是对胡导顶礼膜拜。在颁奖典礼上,甚至能以“自诩是胡导的学生”而感到无比自豪。三个不同类型的导演,三个值得人尊重的偶像,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偶像。胡导的魅力,大概可见一斑。
故事里头,还提供了一张胡导和李小龙的照片,这也是珍贵的历史记载。胡导,其实不是一个动作片导演,他也坦诚,自己从来不懂动作和武术。他拍出来的武侠,蕴含了太多的文学底蕴和拍摄技巧,一个独揽导演、道具、剪辑、剧本的导演,大概现在是看不到了。
当年的洪金宝,感觉好像还没那么胖,能得到胡导的亲自调教,言语之间感觉是与有荣焉。洪金宝啊,那也是响当当的“大哥”呢。
这张照片,不是看陈凯歌,也不是看哥哥,而是看徐枫。

 5 ) 留念的人与时光

最近看的非常好的人物纪录片,充满了对人物的温情,对他工作的认可,对他遭遇的理解与同情。它不是一部空泛的人物传记,创作者同以导演身份对胡导的敬佩,敬佩胡导演的电影技法,对艺术的执着,对细节的极度追求,无不透露着陌陌深情。这是同行对大师的回敬,也是大师在潮流更替中墨守心志而被时代遗忘的挽歌。

 6 ) 深情,乃人生大成的不二法门

明代才子张岱曾在《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中说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从初遇这句话开始,便认为是至理名言。看到这部纪录片上集的后半段,片中的情节又让我想起了这句话,又进而联想到了很多。人无深情,不仅不能做朋友,甚至这个人也很难成就事业。我们年少时都会遇到很多精明之人,那种随机应变的机灵真是令人叹服,甚至我有时都会很羡慕这些人,进而愤恨自己的愚钝。但随着人至中年,涉猎日多,你会发现,曾经认为很精明的人却往往没有做出相应高度的事业。其中的缘由或许曾经想过,却没有想清。看了这部片子我才恍然大悟——因为他们没有深情。有深情之人其情感往往有很切实的投入,而表现于外在,是很难有那般机敏的,正所谓“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而那种精明之人的精明却使其很容易在现世中获得一定的好处,甚至有时候,这种好处还不小。正像《基业长青》和《从优秀走向卓越》两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所说那样:优秀是伟大的敌人。这类人通常就会在这类优秀中形成了思维和行动惯性,也就是所谓的路径依赖。沉迷于优秀,失去了沉潜的心态——因为缺乏深情,他们也很可能从内在就缺乏这种能力,最终从优秀走向优秀,最终沦为平庸。弘一法师曾经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有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我想在某种程度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深情之人因为深情,也便具有了沉潜的能力。而我想,对于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来说,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在这部纪录片的后半段,讲到了胡金铨先生的私生活。又让我深切感觉到,稳定的家庭生活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胡金铨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生活却一直孤单一人,即便有过短暂的婚姻,对他的生活也难言巨大的帮助。从照片上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年轻时是多么英姿飒爽,而到中年之后,明显变得臃肿了,神色以及片中对他身体表现的描述,也让我感觉他一直不是很健康。我觉得这明显是长期饮食、作息,生活不规律造成的外在影响。最终,在一次心脏手术中,67岁的胡金铨骤然离世。我想,如果天假其年,能够让胡金铨拍出其晚年一直心心念念的《华工血泪史》、《利玛窦传》,他的艺术成就又将达到怎样的高度。

 短评

煽情猛夸为主。上集这么多人从各角度推崇,但包括舒琪焦雄屏闻天祥这些影评人在内,没一个真正夸到点上的,还不如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四十年前用法语写的评论介绍含量有价值,可见华语电影圈的理论水平是什么样的。下集最让人感兴趣的人物其实是后半生和胡金铨关系最亲密但却不知为何不在片中露脸的林榆。就这个人物和胡导相识相知的关系都可以写个剧本另拍一部剧情片了。片中最正宗的是生活在香港的胡导侄女的北京口音,活化石一样,这种旧时东城富贵宅院人家小姐的北京话如今已经绝迹了,偶然听到真是心头一震。

8分钟前
  • 九苍
  • 还行

很流水帳的紀錄片拍攝手法,其實感覺講到《華工血淚史》的即將開拍就可以結束了,最後花了不少時間拍受訪者對於胡金銓逝世的回憶,感覺只有煽情,甚至有點不尊重的感覺⋯⋯ 多一星是因為胡金銓,如果華語電影大師只能選兩位,我覺得一位是費穆,一位就是King Hu。 文人風骨,俠客精神。

12分钟前
  • Chloe
  • 推荐

从为人处世角度讲,胡金铨对得起大侠二字,他在拍摄电影时可以完全专注于当下时空的构建,从剧本、角色、构图、剪辑、调度事无巨细的去营造他心中的意境,在影像中入世,但真到了现实中他又不愿意媚俗,不想迎合外界的变化与浪潮,当李小龙以痛感和打击感将武打片引入新境界之时,他仍然在追求古朴的诗意武侠,以至于最后侠气尚存,却已无用武之地。从艺术上,他确实是一代宗师。不去追求武打招式的花哨,而着眼于意与境的营造:以眼神造杀气,锣鼓点做杠杆带动整体场面,边打边造势,将中国山水画的诗意质地完美结合于故事之中,怪石嶙峋,奇山峻岭,烟雨光雾,一切皆为我所用,将孤立的空间元素联系起来形成另一处视觉空间,人、景、观三者合一,这种工笔画一样极致的场景雕刻,没人模仿的了。心心念念的《华工血泪史》终究没拍,怕是今后也没人拍了。

14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上半部讲艺术,下半部讲人生。合在一起就是大师胡金铨的艺术人生。在我心里,他一直是华语导演最顶峰的那三两个,真是喜欢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时长长达三小时可一点也不觉得长,上集是金铨的武侠世界,下集是他的真实世界,最可惜的是《华工血泪史》还没有来得及拍,真的遗憾。

18分钟前
  • kazo
  • 推荐

专注、勤奋、落寞、精气神

20分钟前
  • 小橘灯
  • 推荐

上半部是標準武俠片教科書,從美術、剪接、意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胡導的作品 。下半部催淚,看到胡導是如何從北京逃出文革來到香港奮鬥,而這個命題也一直存在於他的作品裡,看到這是他一生精神的追求。胡導是個非常作者論的導演,本來沒有對他有多大了解,但是看完長達四小時的片子,我只想快點看完胡導的作品。此片的導演很聰明,分了上下兩部,在沒有什麼導演本人畫面跟講話的情況下,把人物展現得非常清晰、到位!

25分钟前
  • 尋找答案的人
  • 力荐

看上部气得要死,(下部哭死)。拍得非常外行,有那么好的资源拍出这么个东西来?搞什么树林敲板鼓这种舌尖上的中国的摆拍?胡金铨又不是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声画证据),片中稀少得可怜。还有类似章国明说把八米厘(milimeter)字幕打成八厘米这种低级错误。被访人只列title不写具体参与的项目,有的口述源头也不清不楚,一个人的叙述缺少其他人的证与伪。最恨让石隽一脚深一脚浅河滩上走的摆拍,我都担心他跌倒。硬拔老胡知识分子的政治觉悟,他曾经明确表述过这些不重要。下半部是追思会,听他打听家中父母仆人,大有苍凉之感,他还是庶出。最后华工戏要拍的欢喜到离世,简直十三郎重遇唐涤生却遭遇变故的痛惜

30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胡金铨导演的几部重要作品,就差《忠烈图》没看,一直等修复。这个纪录片,没去采访张艾嘉,没想到;神秘的小榆没出镜,没想到;焦雄屏这么能说,没想到;徐克自称胡金铨的学生,也没想到……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可能算是比较详实的一部纪录片了。再过几年,不知道这些人还有多少能采访的到了……前半部分做导演的作品介绍,后半部分讲人的生平,结构也很清晰。当大家讲到导演去世和他未完成的心愿是,常说的话就是“不好意思”,然后就掩面哭泣,甚至有人需要离开采访间……回忆起人生,总有许多不甘,之于胡金铨这样的大导演,亦是如此。

34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推荐

这才是艺术人生,但大师远去,大师远去...

39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不只停留在对胡导电影技法的解构,更多的是这段横跨半个世纪时光的回味与追溯,通过他的作品,他的创造,联系起了一段充满着文人雅士气质的“武侠往事”。我一直都认为胡导如果生活在古代一定会是一个同他电影世界里的角色一样豪放的性情之辈,看完本片后更觉如此,他对艺术创作的一丝不苟与对待生活的豁达豪迈,活生生的就是一个“现代侠客”的形象。华语电影史上有过这么一位影像先知、气质非凡的“大侠”导演,是其所幸也。

42分钟前
  • 威威 AI ver.
  • 力荐

作为纪录片还挺没劲的,以为能讲点什么新东西,没想到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大家天花乱坠的夸奖上。

45分钟前
  • 余小岛
  • 还行

友邻中午和我分享了资源,很惊喜,直接网盘在线看了起来,看得中饭也忘记吃了,看完上半部,夜晚再看下半部,泪湿双眼。虽然我看过一些胡金铨导演的作品,但绝对称不上了解,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很好的入口,我希望它再长一些,也翻出大学时出于兴奋而不自量力写下的某篇很水的影评来看了一下,那阵子正是我与胡导作品的初见时期,时间过去有一段路了,要重温,片中提及的书也放入购买清单,我实在是想接触更多胡导的电影与人生啊,他的家庭出身,云游四海的光影经历,晚年的境况,他的学识,他的涵养…我觉得他真的很丰富,又真的像一个古代的人,也是一个忠于自我,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自我的人,这样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唉,可惜的是…唉,蚊子咬我了,赞美的话是说不完的,沉入睡梦,就让我们在别处相见吧。

4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力荐

拍人拍出了那股魂。一位投身「古装动作片」的艺术家的思想矛盾,在风中奔跑,不见来时路。先行者不可或缺,但命定挫败,后人离这境界依然遥远……

5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华人导演谁为首,毫无疑问胡金铨。壮志未酬身先死,纵是大侠也枉然。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胡导心心念念《华工血泪史》(I Go,Oh No)

57分钟前
  • pipboy
  • 推荐

为人不识胡金铨,就称英雄也枉然。。。

1小时前
  • 水水
  • 力荐

上篇记作品,题曰先知来过。以时间为轴巡礼胡导大醉侠至山中传奇的七部作品,解读泛泛都是致意。所访皆门生故旧并不意外,倒是几位影评人水得很。下篇记人,记少年鼎革之际被迫出离故国避乱天涯的心酸,也记人老困顿时依旧漂泊无根、心心念念的一部华工血泪史,奔走十年终于找到投资,未开拍人遽逝的遗憾。所谓断肠人在天涯。徐克笑傲江湖的公案,和晚年与林榆生活的秘辛,都点到为止。未必挖不到话题猛料,只是是非恩怨能有定论的早已盖棺,捕风捉影臧否人物,有意思却失恕道。那些躁厉浮气,到白头时早已不值一提,许多往事注定是要烂在老人肚里的。而本片最打动我的,恰是它纪录了那些胡导电影台前幕后的故人,人生向晚时追忆的怅然姿态。像石隽故地重游,独坐竹林,点一方烟饼,久久不语。或许是摆拍,却委实让人五味杂陈,浮想联翩。

1小时前
  • 奥兰少
  • 力荐

年度最迷人纪录片,胡金铨太棒了,自己表演也好,全方位艺术家,开创了武侠电影,很多名作片段再看草木建筑的做旧和云雾缭绕的氛围,真是梦回古代,有机会重温最好

1小时前
  • 云霄飞车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