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虎墩大英雄》真是一个很应景的虎年观影选择!透过这个小故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经历过痛苦会使自己成长。
中国的动漫是越来越好了,《小虎墩大英雄》作为一个全新原创动画IP衍生出的大电影,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里,它的优势除了最应景之外,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也让它有了更足的底气;值得一说的是,国风动漫的场景画风很惊艳~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这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会有着很强的价值共鸣,是一部非常值得春节档全家人去影院观看的有深度电影!!国漫加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爬虫(film5252)
春节档是全年票房大盘最高、各大片方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档期,今年的春节档也不例外。
共有8部新片在大年初一上映。
毕竟,在疫情不稳定的当下,出门旅游的日子遥遥无期,吃饭逛街看电影几乎成了节假日里一家大小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
与以往所有春节档一样,喜剧类型、合家欢影片几乎是大众观影首选。
所以,要在这个虎年春节档脱颖而出,成为家庭聚会首选,除了要有大卡司大制作,还要有老少咸宜、契合节庆的巧妙心思。
毕竟,春节作为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传统节日,该有的年俗、年味一点也不能少,而虎年应运而生的动画影片《小虎墩大英雄》,则恰恰应景合时。
影片主角小虎墩是个马上要满12岁的小男孩,圆头圆脑戴着虎头帽,长相可爱憨萌,是二舅二姨三婶大嫂都会围着转忍不住要揉揉小脸蛋、再往他兜里塞个大额红包的讨喜小朋友。
有虎年寓意、有浓厚年味,还有一个可爱小主角,这部电影就很有合家欢调性,大人小孩都中意。
实不相瞒,作为一枚大龄单身青年,过年回家时,为了避免被全家围绕着催婚,本人曾经选择了帮亲戚带娃,还长辈们一个畅快八卦的客厅。
那么,什么娱乐消遣既能阻止熊孩子破坏我房间的海报手办游戏机,又能让小朋友安静呆坐不劳累呢?自然是看电影了。带他们往电影院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看完电影就到饭点了,亲戚们也八卦完了,我也解放了,真不愧是天才(樱木花道战术叉腰)!
下面,电影院带娃小课堂开课啦,敲重点:1、选好影片很重要,既要小朋友看得进去,又要大人不感到无聊;2、既要画面好看,也要故事好看;3、看完后最好还能领悟到一些思考启发,感受到一点熏陶,让我觉得这两个小时没有浪费人生。
今年的片单里,《小虎墩大英雄》就很符合以上三点要求,虽然我今年不回家带娃,但也诚挚推荐给各位带娃的朋友。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主线很清晰,小虎墩为了梦想、团圆,和师父杨镖头踏上了一趟充满奇遇的护镖冒险旅程,一路上跋山涉水、打怪升级,最终不负所托、完成使命,实现了个人成长。
虎墩这个小男孩,宛如中国传统年画上的娃娃,头上戴着一顶虎头帽。
他不仅长相可爱喜庆,性格也很讨人喜欢,一张圆脸写满了憨厚真诚,可萌可甜;身上带着冒险家精神,不畏困难、不畏强敌;心中怀揣着热爱,敢于追求梦想,勇往直前。
这些性格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懵萌猛梦”,嘿,还挺押韵。
影片充满了年味年俗,一方面在于虎墩以及“虎”这个元素,另一方面在于服化道、画面场景对于东方传统美学的尊重与传承,在画风上彰显了国风之美。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明代末期,主角的服饰严格遵守当时的设计,小虎墩穿着一身轻便的短打衣衫,其他无需上阵押镖的角色则在衣物上有所区别,细节用心。
虎墩生活的平杨镇,原型为山西平遥古城和碛口古镇,镇上的屋宅人家,处处可见斗拱飞檐的传统晋派建筑特征,古代的平遥,因为发达的钱庄曾经催生了不少镖局,主角成长的四海镖局就参考了当地的传统镖局风格设计。
不仅如此,虎墩在冒险旅程中,一路的风光充分展现了西北风情,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神秘莫测的辽阔大漠,原汁原味的古城风光,折射出国风江湖意境,视觉效果奇佳,使得影片的可看性更上一层楼。
可爱的小主角,精致的画风、优美的风光,以及适合全年龄段的好看故事,这部影片堪称虎年春节带娃首选。
其实,一开始我对于《小虎墩大英雄》的期待并没有特别高,春节档动画片嘛,大家都懂,能让小朋友不吵不闹、高高兴兴笑一笑就好。
没想到,《小虎墩大英雄》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结尾还戳中了我的泪点,甚至激发出我久违的母性自觉。
少年成长冒险故事,市面上层出不穷,为了顾及小朋友的观影感受,故事里大多数的打怪升级场面都比较儿戏,拿着激光剑流星锤和反派一顿乱斗,主角就完成了成长,得到了升华。
而《小虎墩大英雄》区别于以往这些故事就在于其动作场面一点不含糊,在沙漠飙船、在客栈混战,好几场动作戏都非常扎实较劲,合家欢动画片,很多时候就是缺少了这么一点“较劲”,有了这点劲,一切都不一样了。
其中,最让人惊艳的是最后一场决斗戏份,激烈紧张,让观众肾上腺素激飙。
杨镖头为了心无旁骛地与反派决斗,救下虎墩让他先走。
此时,虎墩内心天人交战,他一个手无寸铁、毫无杀伤力的肉乎乎小圆墩,简直是最好的人质了吧?如果他留下来,会不会成为杨镖头的累赘?但若是虎墩一个人跑了,万一杨镖头出事,他会一辈子活在愧疚之中。
一番内心斗争过后,小虎墩最后沿路返回,决定与杨镖头同生共死,“要回家,一起回。”
虎墩的决定,表现出了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绝不会贪生怕死,抛弃伙伴,无论沿路上再多危险,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在决斗之中,杨镖头本来居于下风,但是,虎墩归来,两人齐心协力,用脑力战胜了蛮斗,赢下战斗。这场决斗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主角必胜,而在于主角的智慧合作,三番四次在危急存亡之际扭转乾坤,最终反败为胜,令人热血沸腾。
一场决斗,既有文本扎实的文戏,也有精彩纷呈的武戏,可谓“文武双全”。
主角虎墩身上,有着对正义的捍卫、对生命的尊重、对团圆的渴望、对回家的执着,当然,他也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会捣蛋、会对着大人闹别扭,还会捅篓子。影片中,还呈现了虎墩捣蛋过后进行反思、进而成长的心路轨迹。
江湖冒险困难重重,虎墩在这之中学会了担当,拥有了使命感。从零到整,这才是一个丰满、真实的主角形象。
很难得在一部合家欢影片里,从一名12岁的小主角身上看到这种多面立体的性格,从中折射出人性的弧光,感受到他起伏不断的成长曲线,正是这种复杂变化,使得影片不落俗套,情感动人,成为一部具有启发意义的合家欢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主创看到了医护人员、抗疫勇士逆流直上的故事很感动,这些“最美逆行者”给了他们灵感,才创作出虎墩这个真诚善良的主角,以及这个充满希望的故事。
除此以外,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更浓郁的年味,《小虎墩大英雄》还呈现了包饺子、贴窗花、压岁钱、年夜饭等等年俗,这是中国人对过年的重视与仪式感,聚在一起,好好过年。
在后疫情时代,《小虎墩大英雄》在春节档上映,让观众在影片中嗅到年味、与主角一起冒险成长,在小虎墩身上领悟到“使命感”,以及再次意识到“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齐整整”的重要意义,无论逆境困境,只要我们在一起,最后一定都是顺境。
新的一年,愿所有漂泊都终有归途,所有团圆都如约而至,所有梦想都得以实现。
半个月前,我就被小朋友吵着要在大年初一看《小虎墩大英雄》。他说,妈妈,忠义护镖,使命必达。仔细一问才知道,他在央视少儿频道看了预告片,所以才一定要看,还要在大年初一看。
他问我,妈妈什么是使命必达?我解释是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的任务,一定要把东西送到。他又问他的责任是什么?我说他的责任是送镖。他又问什么是送镖……
好吧,进电影院前,先来一拨十万个为什么。
什么是镖局?是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古代镖局的运镖,也是运货,经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不过古代镖局运的镖只是贵重物品(如奇珍异宝),不运普通物品,因此必须要有懂功夫的人保护才能完成。
小虎墩的爸妈都是镖师,他是个正宗镖二代,也是妥妥的“彪”二代。勇敢到有点鲁莽,坦率到有点中二,坚信的事情一定会执行到底,遇到坏人不会迂回而选择直面喊出“快把我们的钱还回来”。他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好镖师,不仅仅挂镖牌,还要成为“杨镖师”那样勇猛的大英雄——杨镖师乃江湖传说,而小虎墩就想成为这样的英雄。殊不知杨镖师就在身边,就是小虎墩在集市上偶遇的酒醉鬼。
歪打正着,小彪虎遇上酒蒙子,小虎墩和杨镖师机缘巧合之下要一起送镖了。一路艰险,数道关卡,两人都闯了过来,小虎墩也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更切身演绎了什么是使命必达:杨镖师说镖师不是为了护镖去死,而是为了护镖而活。护镖不是简单地以命换命,而是人有信念,方能成仁。
小虎墩的人设有很多地方都很符合小朋友的特点,首先是那份执着,他们认定的事谁说不可以都没用。小虎墩心里一直想着只要当上镖师爸妈就能回来,但其实不知道爸妈究竟发生了什么。长大成人后,我们很少会有没理由的坚持,一定会搞清楚前路后路才会去做,而小朋友则不同,他们可以只为了一个想法,一个信念而坚持,这是孩童时期最宝贵的品质。
整部片子有几处特别好笑的点,我本以为小朋友看电影和大人的笑点不同,但观察下来,来观影的大多是带孩子的一家人,但大家笑点出奇的一致,比如小虎墩错把新娘子当成了红山猪,再比如天煞会黑大王对阵小虎墩“灭世神童”一段的假招式,在这里不多剧透,但咱就是说小虎墩演戏有一套。
小虎墩不仅勇敢,还很聪明,他和杨镖师配合作战,用细线缠住恶人脚踝,扭转局势,还会“拖后腿”拉着杨镖师在最后关头送到了镖。
这是一部合家欢,happyending的电影,最后那个场景给这个春节档完美点了题:小虎墩在跟杨镖师赶在大年夜平安归来后拿到属于自己的那块镖牌,接着就是吃年夜饭,放鞭炮,拿压岁钱,年味满满。
电影不仅充满了久违的年味,还靠电影情节言传身教:小虎墩是不是很坚守信念?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当然是!就像我答应了小朋友大年初一来看电影,就一定来看!
而我出了电影院,真是好想吃一碗刀削面啊。(至于为什么,就不剧透了)
这部电影真的是排片又少票价又低,那就讲讲这部在春节档受到“冷落”的电影吧。
首先,画面的渲染上做得是十分精湛,山谷、大漠、孤烟、星空等西北场景的饱和色彩构图都给人以舒适与享受,结合现代技术渲染,回忆融入国画画风,可以算得上是国内优秀的动漫水准。
全片也是很适合全家观影,笑点满满。各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碎碎嘴鲁妹和大舌头高个子的大柱子,还有江湖义气的杨镖师、可爱机灵的虎墩和琢磨不透,不那么正经的黑山反派们,个个角色形象鲜明,也为观众增添了娱乐性与观赏性。
最让我触动的是小虎墩开始听从大当家,为了当上镖师见父母而踏上一趟“大”的押镖之路,而刚开始无知的小虎墩以为凭几句评书、和自己跑得快的本领,舍命就能把镖送到。“忠义护镖,舍命必达”,而不曾想差点把队友的性命给葬送,到逐渐上道,理解了父母与杨镖师之间的情结,关键时刻站的出来、危难关头豁的出去。懂得了保护好自己的性命才能成功护镖的“忠义护镖,使命必达”的认识成长。
当然,小虎墩的成长也离不开杨彪师的陪伴,作为成年人,要忍受孩子的无知,受到委屈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但不抛弃不放弃,守候到了小虎墩成长为大英雄。
整个一路上的故事和最后关头不抛弃、不放弃靠着自己的速度成功押镖也为我们展现了中华优秀美德的“守信重诺”!同时在此之中寄托了家人、亲友团聚,团团圆圆的情感内核。
这一路虎墩慢慢懂得了成为镖师的真正意义,而总镖头也找回了自己的初心。片中,“与家人团圆”的暖心动人,影片中动作打斗场景展现国风江湖武侠气,故事围绕“镖师”这个中国独有的职业,更是凸显了守信重诺的传统美德。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看了之后都会有所感动与收获。或许,“孩子看冒险和历炼,大人看世间百态与救赎”。
春晚上看到《乳虎啸春》也是很惊喜的,里面的人物形象、动作设计、故事剧情灵感均来源于这部电影,也是很不错的了。
这部电影我一直等到了最后工作人员催我们走,特意去听了主题曲,我觉得片尾主题曲《虎啸春来》也很好听,无论是与电影还是与虎年的适配度都很高,可以去听听。😃
该片讲述小虎墩追逐心中镖师梦想的冒险故事。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四海镖局,小虎墩的父母是四海镖局的镖师。在虎墩小时候,父母远行押镖,承诺会很快回来。然而春去秋来,小虎墩在镖局大当家的照顾下渐渐长大,年年守望着父母离开的那条路,却依然没有盼到他们的归期。
大当家说:“等虎墩长大了,成了镖师,爹娘就会回来”,于是小虎墩就立志要成为镖师。
从小在镖局长大的他耳濡目染,听着镖师们的传奇故事长大,其中最让他崇拜的,当属四海镖局“五虎将”的一员,杨总镖头。 折扇往手里一拍,一上场就给大家来了一段“评书”,说得眉飞色舞,整个人都跟着比划了起来,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
小虎墩擅长跑步,速度贼快,咻咻咻就冲出去了。有时,速度快起来自己都控制不住,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比如,不小心自己飞出去了,又或者不小心把别人给撞飞出去了。
没少闯祸,家里也没少为他操心,是个不折不扣的“虎孩子”没错了。
不过,玩闹归玩闹,小虎墩心里对自己的梦想很坚持:想成为一名镖师
一次机缘巧合下,他终于有机会可以真正押镖上路。这大概也是这么多年来,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了,那必须支棱起来。
小虎墩得到了亲自押镖的机会,而在大当家的眼里,他还只是个幼稚莽撞的孩子。出于担忧,给他找了个压阵的
大当家请来了杨总镖头与小虎墩同行。小虎墩一开始还不屑,但一听说是自己的偶像:那个十年前“单枪匹马,大显神威”的杨总镖头,秒变迷弟,期待得不行。 然而,杨镖头一登场,大家都惊了。
当年威风凛凛的杨镖头,现在竟成了手拿绣针纳鞋底,挺着肚腩的醉汉。 虽然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样子,但“保咱这趟镖稳妥送达”的话已经放这儿了。
于是,俩人结伴一起踏上了小虎墩这趟啼笑皆非的梦想新征程,整个氛围轻松、愉快,有不少欢乐。比如:走在马车上,杨镖头炫耀着自己新发明的针法。虎墩儿一听这能提升技能,立马兴致勃勃地学了起来。结果,太上头,一不小心把鞋垫缝到自己身上了。
这一路并不平坦,从一开始就遭遇路匪。
而行走江湖,倒是并非只能用武力说话,这时杨总镖头的阅历便派上了用场。他本打算用钱摆平,小虎墩却自作主张和路匪叫嚣起来,这下就激怒了对方。
所幸杨总镖头武艺不减当年,这才摆平了此番危机。
杨总镖头为了小虎墩的安全,决定让同伴把小虎墩带回镖局,可小虎墩却坚持不懈地跑了回来,说他一定要当镖师。
因为只要他成了镖师,就能和父母团圆了。 在小虎墩坚定的眼神中,杨总镖头看到了那股在自己身上消失已久的倔强。
于是,他下定决心带小虎墩送完这趟镖。这一路万分艰辛,途经沙漠时,遇到乘沙漠帆船而来的坏人,那架势,然而,帅不过三秒,话刚说两个字,就被大风送走了。遭遇各路反派拦路,几次命悬一线,而在这对师徒的相互配合下,闯过一关又一关。
小虎墩也在这个旅程中逐渐变成熟,领悟了“镖师”的使命是责任与担当。他开始去理解“大人的世界”,用自己的温暖与热情治愈杨总镖头,让他走出过去的创伤,有勇气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杨镖师从最开始互相不对付,到后来互相扶持和陪伴,变成师徒,两个人的情谊一点点变得深厚,小虎墩也完成了一次成长。 他明白了什么叫忠义,什么是生命。它是一切的根本,因为“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他也更加懂得了团圆的意义:和爱的人聚在一起。
大年初一,我看电影。电影院里除了我,只有两个大人、两个小孩。看完电影,我突然想问自己:何为“孤”,何为“独”。
《礼记》有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中,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如今,从无家可归到老无所依,从知交零落到知己难求,从物理上的孤身一人、独来独往,到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独行踽踽,“孤独”的概念早已无限扩大、包容一切。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我感觉,这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的孤独的姿态中,有一种专属于我与我的同龄人的时代精神,令我“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这,便是生而为独生子女的寂寞。
11岁的虎墩从小长在镖局,坚信只要成为镖师,浪迹天涯的父母就会回来。可镖局大当家却一直讨厌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殚精竭虑阻止他往外跑。在人生第一次走镖中,虎墩意外发现,自己素来瞧不上的酒鬼师傅,竟是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也是父母当年的战友。原来,虎墩的父母早就因公殉职,而师傅终日酗酒,也正是为了逃避目睹同事阵亡带来的心理阴影。最后,师徒俩合力手刃了当年的仇人,也完成了走镖任务,凯旋而归。
这个名为《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不怎么新颖,倒也没什么毛病;不算啥烂片,却又称不上“神作”。偏儿童向、卡通化的3d建模“画风”,配上上述的剧情,让我出戏到十多年前在同一家电影院看过的《功夫熊猫》;而缺乏独立故事线与完整“人物弧光”的反派角色,甚至还比不上后者。只是相比十多年前,如今坐在电影院中的我,心境早已截然不同。同样活灵活现的动画角色,倒映在我眼中,仿佛也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火影忍者》中,从身为主角的鸣人和佐助,到他们的导师自来也和大蛇丸,再到后期登场的千手柱间与宇智波斑、因陀罗与阿修罗,不论是否血脉相连,都如亲兄弟般相爱相杀、同生共死。究其本源,或许正是岸本齐史与孪生弟弟圣史的关系。即使后者作为漫画家的成就远不及前者,但两人的相处模式透过从小到大的生活烙印在前者心中的某种“印象”或“概念”,无疑被带进了《火影》这部红遍太平洋两岸的“超级IP”。那么,身为计划生育政策造就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亦是冈田斗司夫所形容的“第一代御宅族”即“电视儿童”,如今业已成为国内acg业界中流砥柱的“80后”一代,是否同样从这堪称史上独一无二的生存体验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异变”,继而将其表达为了作品中的“性状”呢?
我想,至少对包括《小虎墩大英雄》在内的一部分国产动画而言,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故事最核心的事件与关系,几乎都围绕着虎墩与师傅杨镖师,以及镖局大当家三人展开。在他们的关系中,我竟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我与我的同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由计划生育与传统家族观念共同塑造的、分裂于“旧”与“新”之间的家庭生活的影子。如果说作为“引导者”的杨镖师有幸给予了虎墩失而复得、陪伴成长的“父亲”意象的话,扮演“阻碍者”的大当家——镖局这个“拟似家庭”的大家长——则更像一个越俎代庖、过度保护的“祖父”形象。虽然故事里的虎墩是个孤儿,可故事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被夹在因故缺席的亲生父母与代理监护人的老人之间呢?哪怕是父母双全如我自己,也免不了在奶奶家度过每个寒暑假将近一半的时间。也正因如此,虎墩成为镖师的核心动机——寄人篱下的不安全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父母之怀的强烈渴望,在独生子女的我们身上,也比其他任何世代都表现得强烈而清晰。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虎墩,镖局里的所有人都是成年人。这个年仅11岁的小男孩身边几乎没有“同龄人”,没有能如盖世五侠之于熊猫阿宝那般,在比喻或象征的意义上成为他“兄弟姐妹”的角色。戴锦华说,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更像大人,因为在计划生育与数字革命的双重影响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也不常有竹马之交,为人的一切物质与非物质条件都只能从长辈那里获得。这一点,在曾几何时闻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虎墩和哪吒两个“熊孩子”成长的背景仿佛如出一辙,但不同的是,在表现父母与子女和解的同时,饺子也在哪吒与同龄人(包括敖丙)的关系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故事里,令哪吒与普通孩子们剑拔弩张、水火不容的,是他“魔童”的身份与力量;而现实中,让我们与其他孩子“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的,却是各自父母的爱与焦虑。同理,哪吒和敖丙[1],自身的愿望只是相亲相爱,却被父母的立场逼得不共戴天。相比之下,虎墩与杨镖师面对的反派只是简单的“杀父之仇”,虽然情节逻辑上无伤大雅,却无疑在思想表达上少了几分厚重。
《小虎墩大英雄》的故事来自一个短视频IP,它的主要受众——现在6-12岁的“小学生”们——大多是老一辈独生子女的下一代。我不知道虎墩的背景、性格与经历有多少是无心插柳,又有多少是制作组有意为之,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恰到好处地塑造了一个被“寄养”长大的“独生子”形象,也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每个早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心底的“孤独”印象。一时间,我分不清究竟是我下意识将自己所处的寂寞投射在了影片中的虎墩身上,还是导演将他心底的秘密无意间传达进了银幕外的我心里。如今,周围年轻的父母身边,大多环绕着两到三个膝盖高的小孩子。难以想象,这个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的小镖师的故事,在他们眼里,是否也是像在我心里一样,透着一股与生俱来、深入骨髓的淡淡的忧郁呢?
放眼当今国内众多动画电影,不仅像《雄狮少年》那样,真正试图主动探讨、大胆表现、如实反映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作品寥寥无几;就连如《魔童降世》那般,做到将真情实感寓于幻想世界,以“童话故事”寄托时代精神的佳作也屈指可数。幸运的是,在《小虎墩大英雄》里,我切身感受到了与后者理念近似、且与自身命运相连的精神内核。于是我由衷地希望,不久之后的中国,能越来越多地拥有这样的动画。
[1] 有意思的是,《魔童降世》的官方衍生漫画《敖丙传》里,敖丙记事起,他的两个哥哥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不免令人想起《我的姐姐》中出现过的、国内常见的另一种家庭状况。
昨天央视春晚看到小虎墩啦,电影更是精彩有趣,孩子很喜欢,中国风。电影院里孩子笑声不断,开心得很。小虎墩今年才12岁,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特别的护镖之旅。他跟着师傅杨总镖头,可是没有想到刚出发没多久,他们就遇到戴着戏曲脸谱面具的神秘拦路人。而我作为一个成年人被打动被治愈的瞬间其实是他和师傅练武的时候,契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感动。真是一部难得的好片。
中午去看了小虎墩,影片品质很高,工业化水平放在整体市场上都属于一流水准,笑点泪点结合得也很巧妙,总体来看是非常适合阖家观看的电影,推荐观看!!
第一,故事主线内容和主角形象饱满,整体笑点泪点都恰到好处,看下来属于是看的时候还蛮开心。如果能有一些强记忆点或者增加一些支线内容,可以快速形成社交裂变的“精彩点”,感觉对后期宣发和口碑营销会更有好处。P.s:BGM有方文山老师参与,诚意满满!
第二,战斗场面很体现制作团队的功底,特效、打击感都不输同类型作品。就是最终Boss走的好突然哈哈,如果前面有一些相应的铺垫,比如虎墩观察到落石所以故意把反派往那个方向引,感觉就更好啦。
第三,最后是一点小的期待,希望反派及配角设定更立体一些,像哪吒中的申公豹,姜子牙中的元始天尊,他们当反派有当反派的理由,自己有理想和追求,在记忆点和人物圆满度上都属上乘。虎墩中的反派、大柱子和鲁妹等看完略有一点脸谱化的坏人/好人/娘炮等等,添加一些细节就更打动人啦!
总之,小虎墩是一部很有温度的动画作品,推荐观影,期待续作!!
少有的亮眼处不在“古”的部分,而是一场现代元素的戏:沙漠飞“船”的设计几乎与现代汽车追逐戏无异,甚至有一种个人趣味一样的露出,尤其作为古代武侠题材动画,比起各种现代的人物塑造方式和抖包袱,这种现代的露出反而是最自然也难以被察觉的。
有点尬的动作戏,但是总算不是什么爹亲娘爱惯宝宝了
中规中矩,还挺可爱~
唯一值得夸的是,树立一个新IP,没有蹭神话。
带小朋友去看的,丁点大的小人说了一句”这个电影不适合我看”笑死
顺顺看的时候,一直在预测剧情,她以为杨镖头要死翘翘,最后却没有,是个大团圆结局。#20221204
这部片可能是春节档里最大的遗珠,排片也太过于低调了。起早8:20档,包场看完。“镖局”“国画”“武侠”“虎年元素”组成的冒险故事,满满的江湖风,有笑有泪又很燃,boss有反转,细节和包袱很足。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这带孩子看挺好,大人也能看,孩子也能看!
虎头虎脑,这在90年代很吃香的小胖墩啊
第一次发现“神奇拖后腿”是个好词,回想就觉得好笑。很值得亲子观看!
用动画来讲一个低武背景的护镖故事还真是浪费资源啊
《骁》
居家隔离陪伴成长,简中幼年动画电影水平。
不是养成系的,不应该叫《小虎墩大英雄》,应该叫《小虎墩立大功》
小虎墩的形象设计很成功,故事则有一点像《功夫熊猫》。因为是非神话原创,所以需要支持一下!
还挺热闹的。
娃被救猪那场戏逗得前仰后合。其他就没啥亮点了。也算用心了吧……但,群众的审美被哪吒拉太高了?
真是过得最没有意义的一次春节档
镖师不是为了护镖去死,而是为了护镖而活
带小孩去看了,孩子非常喜欢。小虎墩太可爱啦。小虎墩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让人感动。虎年第一天看小虎墩大江湖。真是难得的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