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曾这样评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电影应该永远不下映,我还要再看至少十遍。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导演萨尔曼·汗是阿米尔·汗的好友,正是看到米叔的电影在中国受欢迎,才决定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带到中国。
豆瓣8.6分,好于96%的喜剧片,好于92%的剧情片。
电影讲述的印度男人帕万帮助巴基斯坦哑女沙希达与父母重聚的故事。这一路是历经坎坷,千辛万苦,但是帕万至始至终也没有放弃让沙希达与家人团聚的心愿。
萝莉和大叔是电影里常见的搭配,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孤胆特工》《怒火救援》《大地惊雷》等等。
萝莉的稚嫩、大叔的成熟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强烈的戏剧性。
稚嫩会创造趣味,成熟会带来温暖,因此这类电影通常是又有趣又温暖。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趣味十足,有萝莉的地方就有乐趣。
电影中有两次“报地名”和“报站名”的桥段,一次是大巴乘客为了猜测沙希达的家乡,把自己知道的地名报出来;一次是巴基斯坦司机不断报站名,看有没有沙希达的家乡。
报地名和报站名的做法看似傻乎乎的,但就是这么傻乎乎的做法帮助沙希达找到了家乡。
这两个片段,第一次看只是觉得有趣,第二次看非常治愈。
帕万也是“傻乎乎”的,他“傻”到不会撒谎,他“傻”到试图用真诚打动世俗之人。
在这个说假话能骗取同情,发假新闻能获得流量的时代,诚实更显得难能可贵。
帕万懂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帕万这种傻傻的信念,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因为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帕万拥有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执念,也使无数观众落泪。
其次,本片也非常温暖。
帕万身为印度人,亲自把身为巴基斯坦人的沙希达送回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感动的事情。
当帕万把他送沙希达回家的故事告诉大巴售票员的时候,我们本以为售票员会报警,结果帕万得到了褒赞:我希望我们两国都能有更多像你这样的人。
就像电影中的记者说的:警察最多帮沙希达找一两天,然后他们就会把她送去孤儿院,只有你会倾尽全力地为沙希达找到家。
帕万送沙希达回家的做法,表面上不太现实,其实完全符合逻辑。
他把沙希达送到警察局,警察局不收留她;他去巴基斯坦大使馆求助,却遭到拒绝;他让旅行社送沙希达回家,旅行社把沙希达卖了……
他屡屡碰壁,经历重重困难,遭受万千磨难。
于是,亲自送沙希达回家,成了必然的选择。
即便是做了这样的决定,但这仍然是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好在帕万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疆的大爱。
跨越国境之后,帕万没有偷偷离开,而是征求边防军的同意。
他遭到拒绝,之后又遭到毒打,甚至边防军扬言要击毙他,帕万始终没有屈服。
正是他的诚实、真心、对沙希达的爱,感化了边防军。
无独有偶,记者与帕万化敌为友,大巴售票员说“希望有更多帕万这样的人”,清真寺阿訇(相当于神父)帮助帕万躲过警方追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善良,是他们爱沙希达;另一方面是他们被帕万对沙希达的爱所感动。
换言之,原本帕万是没有丝毫可能将沙希达送回家的,是帕万对沙希达的爱,以及人们对沙希达的爱,克服了一切困难,排除了一切障碍。
当帕万要再次穿越国境、回到印度的时候,遭到巴基斯坦的百般阻挠。
在万千百姓的支持下,边防军大开国门,放帕万回家。
帕万能得到百姓和边防军的支持,是因为他得到了民心。
而他之所以得到民心,也是因为他真诚、博爱、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没有把沙希达当成巴基斯坦人,或者仇人,而是当做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看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并非意淫,心诚则灵。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帕万心中的无疆大爱,和他的身体力行、不懈努力帮助他成功送沙希达回家。
就像记者说的:帕万来到这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我们两国的孩子,要在爱的滋润下长大,而不是仇恨。
爱能让军人违抗命令,能让阿訇、记者、售票员与巴基斯坦为敌……爱能战胜一切。
故事的最后,沙希达看着帕万的背影,终于开口喊出来“叔叔”,也是出于爱。
没错,妈妈带沙希达去了一次神殿,沙希达没能开口说话;帕万带沙希达第二次去神殿,沙希达也没能开口说话。
让沙希达开口说话的,不是神殿,不是神灵,而是爱。
听起来很假,但事实就是如此。
“用爱发电”的剧情看似老套,但你完整看完电影就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毕竟电影是剧本、表演、剪辑、摄影等众多元素构成的,绝不是“用爱发电”四个字能概括的。
就像《泰坦尼克号》也绝不是“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爱情”所能概括的。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像一个童话故事,同时也有黑暗的桥段。
比如旅行社卖了沙希达,比如巴基斯坦将帕万关起来毒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坏。
岳父第一次看见帕万,本以为岳父会反对这门亲事,但他给帕万提供了机会。
帕万越过边境的时候,本以为边防军会枪毙他,边防军却放走了他;
本以为大巴售票员会报警,他却帮助帕万等人躲避搜查。
本以为军人会执行命令,他却打开了国门……
本以为清真寺阿訇会拒绝帕万进入,阿訇却说:这里欢迎所有人,所以我从不锁门。
我们总是看到一两件黑暗的事情,就以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
其实,这个世界没你想得那么好,也没你想得那么坏。
这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情理之中的转折,非常治愈,给观众带来了美好和希望。
帕万坚持不撒谎,因为他觉得撒谎会让事情变得更坏。但正是他教记者撒谎,说他们正启程去戈杰拉,才给他们送沙希达回家提供了充足时间。
这个世界不一定是对的,撒谎不一定是对的,凡事都不一定是对的,只有“爱”永远都是对的。
我们被萝莉沙希达的可爱、机灵、乖巧、稚嫩所打动,又被大叔帕万的信念、毅力、勇气、坚持所折服。
萝莉的柔,可以把人萌哭;大叔的刚,让人感到无比贴心。刚柔并济,恰到好处。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充满趣味和幽默,又非常温暖和治愈,可以说是感人肺腑,笑中带泪。
看完电影,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了。
依旧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温暖佳作,虽然影片也有不合理之处,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嗯,怎么说呢?就是把一个印度男人送巴基斯坦6岁小姑娘送回国的简单故事,拍出了“神一般的奇迹”。猴叔就是个跟阿甘一样的人物,用片中的话来说:这个人不是有病,就是有胆。在常人眼里,就是“彻底疯了”。但看完影片,我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相信这个设定。尽管与现实相比,几乎是编导童话般的“一厢情愿”。
才发现竟然是部15年的印度电影现在在中国上映,故事主要就讲印度猴神叔叔帮助巴基斯坦一个不会说话的6岁小女孩回到自己国家的故事。
其实电影前面铺垫很久,小萝莉的背景描述,猴神的情感故事,加上电影的歌舞形式娓娓道来。印度电影真的表现力特别强烈,真挚,慢放的动作,人物的表情内心的感情都被更浓烈得传达出来。萝莉是那么漂亮可爱,猴神是那么善良又傻傻的执着,是不是遇到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友好和宗教信仰冲突,小萝莉的萌萌哒就让人跟着一起化解了,不自觉得想保护这个可爱的萝莉,不受国家文化宗教的影响,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的爱!
其实最终猴神也是经历了各种不顺又想更好得保护好小萝莉才会一定要亲自把她送回,即使被当成间谍不停被追,但也遇到很多热心的人,宗教不是同一个大家却都互相处的很友善,猴神后来被折磨让人特别心痛,而民众的呼声和力量在最后一刻让一切变得美好,小萝莉也终于克服了不会说话,大声呼喊了叔叔,最后一幕定格太美好了,就让国家之间更友善些吧,让宗教之间也和平共处吧。
在电影里,大叔+萝莉真的是绝配哦。《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让•雷诺和娜塔莉•波特曼、《孤胆特工》里的元斌和金赛纶、《白兔糖》里的松山健一和芦田爱菜,在帅气威武的大叔保护下,萌化心的萝莉才能继续甜美可人。 一开始看到片名《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我是有点点“嫌弃”的,不过想想《三傻》也是三俗的名字,但一样是神作,于是就花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部电影。真觉得看好电影不是浪费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以再多点时间,每天就能看到更多好电影了。 电影中反应的宗教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实际上有历史原因可寻,印度83%的人为印度教徒,13%则为穆斯林。印、穆不和,其源出于英国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逐步演变蔓延的后果。1947年,印、巴分治,触发两大宗教的流血冲突。几十年间暴乱冲突不断,宗教冲突的残暴性和非人道性实在使人难以理解,原本引人向善的宗教却让“恨”的种子生根发芽。宗教对立冲突是由于相互憎恨、抱怨和怀疑的情绪意识已深深埋根于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中,对立宗教间的偏执顽固性和骄傲自大,自以为本身的宗教比另一种宗教更为优越,从而使教徒之间嫌隙隔阂非常深。 小萝莉被隔壁穆斯林邻居家煮肉的香味吸引过去大快朵颐的时候,大叔还在安慰自己,她不是婆罗门一定是刹帝利(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地位依次降低,种姓制度在现今依旧盛行,人的高低贵贱就以种姓区分)。当大叔怀着忐忑的心进入清真寺看到小萝莉虔诚的打坐念经的时候肯定差点晕过去,万万没想到萝莉根本不是印度教徒而是穆斯林。唉呀妈呀,脑补一下你捡了个日本小孩子回家,你家里的长辈和周遭的人会怎么看待你? 由于警察和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不作为、印度到巴基斯坦的签证又办不到,在经历过被人贩子骗的经历后,大叔决定亲自送萝莉回巴基斯坦。当然是偷偷潜入,这件事情就上升为国家安全行为,大叔被当成印度间谍通缉,幸而遇见了有人情味又热心的记者,一路过关斩将才让萝莉平安回家。 当神猴大叔被巴基斯坦军方认为是间谍而被捕,在监狱里他受到严刑逼供,官方的嘴脸让人发指,不管他是不是,只要打到他承认为止。但热心记者在互联网公开的视频却让更多人知道了神猴大叔的故事,大多数人们被他的善良义举打动,愿意相信他,并且支持他。爱是无所不能的,一路过关斩将保护萝莉回家的憨直的大叔用他执着的信念感动了印、巴两国人民,人性的闪光点战胜了国家、宗教、政治、种姓的隔阂,正所谓大爱无疆。 因为爱,在异国走失的孩子可以平安回家;因为爱,大家可以抛下仇恨、团结起来,送“勇士”回家;因为爱,有失语症的小萝莉也克服了心理障碍发出了声音。我想如果真有神,哈奴曼神一定会听得到这个声音。 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力量,它给人们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们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愿、行动的根基。巴基斯坦清真寺里面的老智者说:我们欢迎任何人,无论是什么教派。所以我们的清真寺从来不锁门。这就是一种大爱,每种宗教都提倡的爱,不拘泥于特定的规则和条条框框限制,相信善良,相信有爱的存在。 P.s.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感觉宗教信仰会让人变得虔诚可敬,也会让信教的信徒们更加团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然后,作为一个新疆姑娘,感觉巴基斯坦自然风光和新疆还是有些相似的,若隐若现的雪山,大草原上放牧的牧民,还有蓝天白云。此时深深感觉到我大天朝地大物博,真是有不同的地貌。
印度电影除了歌舞,一直以其“敢拍”而享誉于世。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批判填鸭式公利式教育,《我滴个神啊》反思宗教信仰问题,《脑残粉》抨击“脑残粉”的粉丝狂热现象,最近大火的强调女权的《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政治正确似乎成了印度电影的标签,但如果政治正确成为印度电影的代名词,那无疑是相当可悲的。
17年大热的《摔跤吧!爸爸》,虽然我认为它撇开社会意义只看影片本身真的配不上9.1的高分和豆瓣top66的荣誉,但它的剧情好歹也是中规中矩的三段式,情节安排也都合理有序,冲突高潮也都能抓住人心。相比之下,同样是以社会敏感话题为题材的,这部五年前就在印度上映并横扫影坛,成为当年票房冠军的《小萝莉的神猴大叔》可能真的把观众当傻子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的是印巴分裂后,一位印度大叔因为仁爱之心冒着生命危险、民族冲突,把在印巴边境意外走失的巴基斯坦哑女送回巴基斯坦,并用爱让小女孩发声的故事。愿意是谴责了印巴双方的民族分裂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导致国家分裂,宣扬了宗教间的相互包容,信仰自由。男主的外号“猴神”无疑是代表印度神猴同时也是男主虔诚的信仰“哈努曼”,即“哈努曼”作为男主的神指引了男主成为正直善良的人,“男主”即“猴神”作为小女孩的“神”也帮她回家让她发声(怎么有点像宗教宣传片XD)。主题是很好,也很政治正确。然而内容呢?三观清奇,bug多到让我怀疑导演就是用这部片子质疑观众智商的!
首先,有病不去医院去神庙祈愿,逃亡路上也要冒死去神庙祈愿这两点先不论,毕竟我们无宗教信仰的国家无法理解那些有虔诚信仰的人民。小女孩自己能打开火车阀门的事也因为我们不清楚印度火车构造而择到一边。但男主带着小女孩偷渡这种事,就算是有一个正确理由,但总的来说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啊,现实生活中男主少说在入境前的沙漠上就被击毙五回了吧。然后结尾处边防战士给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放水”,让他们帮男主打开边防大门,这种扯到没边儿的事儿竟然能在电影中出现!
同时影片前后矛盾不要太多!男主是文武都不行的“零鸭蛋”却能指挥武馆馆长的摔跤动作还能徒手打赢一票儿大汉;从小在民族冲突甚至是仇恨中长大的小萝莉竟然敢在“敌国”公然暴露自己的国籍,生怕别人不知道那种;巴基斯坦长官轻易被违反法律的偷渡者的“爱”感动而帮他们知法犯法……exo me?明明影片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处理帮小女孩回家的问题,却非要走违反法律、煽动民众的路子,真不怕现实中出现效仿者酿成悲剧?要知道电影可是最好的宣传工具!
最令我无语的是!毫无意外,因为爱,最后哑了六年的小女孩竟然奇迹般的会说话了(翻白眼)!一开口就发音无比清晰标准!不禁让我感慨,自“邪教教母”Ayawawa声称能根治糖尿病之后,印度又一次攻克了医学难关!医学院的学生们你们还学什么!反正医学难题最终又不靠你们来解决(手动微笑)!
内容之外,影片注水严重,节奏拖沓,一个小时能讲完的故事生生被毫无意义毫无必要的大段歌舞(真的是大段!)和一遍遍的回放、慢放镜头(也是大段!)拖到了两个半。哦,对了,拖沓剧情的还有给男主的“哈努曼忠实信徒”人设的一份儿。光是他所谓的忠于信仰、绝不撒谎的“虔诚”从而耽误的事儿就得有半小时。编剧给我一种,好像男主带着正常的脑子整个剧情就发展不下去的感觉。
当然,这部影片能获得票房冠军绝非是一无是处。影片的构图和色调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拍摄得让人心驰神往;像镯子、手铐这些细节,也前后呼应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最后,在因为宗教信仰问题而印巴分治的印度次大陆,影片的主题真的是很“敢讲”,也很感动!
最后我想说,“爱”真的不是万能的,为了爱而抛弃秩序那才是悲剧。电影终究是“第七艺术”,有着它本身的艺术性。如果只顾商业性或者社会意义而忽视艺术性,那不如去拍公益广告成本低、收效快。印度电影如果只为了讨巧用社会敏感话题吸引观众,为了政治正确而政治正确,不顾影片质量和剧情本身本身,那真的就走到头了。
印度擅长把一句话故事拍成牵动人心的电影,比如逐梦音乐圈的《神秘巨星》,培养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摔跤吧,爸爸》,还有最近正在上映,带走失小女孩回家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实际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早在2015年就已于印度本土上映了,国内却是等了三年后才引进,大概是看到《摔吧》(票房12.95亿)和《巨星》(票房7.46亿)的成功,也想顺势趁热圈一份钱。
当然也和民众的呼声有关,按道理说,资源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黄瓜菜早凉透了,票房更是没什么希望了。
没想到,《萝莉猴神》的票房表现出乎意料的好,上映第六天,票房突破了8千万,单日成绩排在《唐探2》的后面,位列第四,十分坚挺。
很多影迷明明已经看过资源,上映时又刷了一波,在影院哭完一包纸巾以表敬意。
没错,这又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喜剧片,就算你做足了观影前期的准备工作,猜到了电影所有的桥段,煽情时转移注意力,结果还是一样着道,这就是真·印度神剧。
本片时长159分钟,两个半小时左右,国内剪掉了歌舞片段18分钟,相比国内的其他影片也不短了,但可爱的小萝莉+帅气大叔的搭配,足以让这141分钟流连忘返、过目不忘。
本片由“三汗”之一,国民男神,钻石单身汉萨尔曼·汗,以及《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女主,影后卡琳娜·卡普领衔主演。
要说他的主线简单,细想下来其实内容也不少:宗教冲突、印巴关系、民族仇恨、官僚制度、战争反思、人文关怀一个不少。讨论这部电影之前,需要简单提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他们的宗教历史。
作为印度势力最强盛的两个宗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梁子从八世纪就结下了。“圣地阿约提亚”是02年暴乱的最直接导火索,1528年阿约提亚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印度教徒声称阿约提亚是他们的大神罗摩的出生地,92年,印度教徒将这座清真寺移退平地。
追本溯源,那时候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在内,多个政权并立,最后被英国统一了,泛称英属印度。
英国政府为了巩固自己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地位,更加激化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这边鼓励印度教徒说说安拉的坏话,那边刺激穆斯林骂骂印度教的众神,对待不同的宗教给予的利益分配不均,伎俩不高明却很长效。
在英国的统治下,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出来,趁印度反英联盟没建立起来,从内部先瓦解了他们的力量,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1947年英属印度解体,最终分裂成印度教主导的印度和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也就是“印巴分治”。所以你会发现它们虽然隶属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语言却是互通的。
我是你的声音,而你是我的语言,我能听到你无法言说的话语——《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电影出现有诸多关于电网、墙和山的意象,在这里,不仅充当两个国家边防武装,也意在造成一种“隔离”之感,不同国家和宗教之间的敌对恩怨、“猴神”内心对印度教的虔诚与尊重接受别人信仰之间的挣扎。
宗教的矛盾无法发调和,加上国家之间的新仇旧恨,形势十分敏感,也就是电影说的,想过个关比去美国还难,稍有不慎就会被误以为是间谍。
这给护送女孩的任务增加了难度,更别提大叔还是个不会说谎的“猴神”,任谁问怎么到巴基斯坦的,他都说是“偷渡”过来的。
印度的军事局势和韩国有点像,《辩护人》的导演杨宇硕近日拿出了充斥民族之痛的《铁雨》。
日本投降之后,本是同根生的韩国和朝鲜,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各自成立国家,南北两方长期对峙,互派间谍。
身处分裂国家,百姓之所以这么痛苦,并不是因为分裂本身,而是因为那些把分裂当做政治手段的人,从而饱受更多痛苦。——《铁雨》
相比于《萝莉猴神》,都是英雄相惜,同胞相残,渴望和解的套路,韩国这个片子要沉重地多。
但他们的主题却是一致的,无论多么黑暗的世界,人性之光都会撕开一道道的口子,零星地照进来,希望如影随形,就像那个被民众撬开的边防门。
它们来自于巴基斯坦的军官:我毕生为这个国家的安全和荣耀鞠躬尽瘁,但如果让这个人在巴基斯坦的监狱度过下半生,这将会是我们国家的耻辱。
也来自于朝鲜特工严铁友和韩国外交安全秘书郭哲宇最后的对话:严同志,你一定要活下来,然后增点肥,我呢,减肥,然后我们一起住在盘浦洞吧,偶尔一起喝一杯烧酒。
有人说他们又拍出了一部中国人拍不出的片子,也有人说不用拍这样类型的片子,那是一种幸运。
文丨疯茨
立意之高令人心惊。宗教国家敢于讨论宗教的边界,阶级社会敢于跨越阶级的狭隘。爱,人性,会成为无国界的通行证。这或许还不是现实,但至少在电影里被讨论,被歌颂,被传播。该不该反省,这样的胸怀,我们有没有。
虽说故事距离现实太遥远(印度教与穆斯林的冲突,社会安全状况),但电影拍得真的很好。故事讲得好,很感人,某种意义上很真实(如果不是真的了解印度)。歌舞片段很节制。配乐烘托到位。自然环境的呈现直追BBC。能把主旋律拍成这个效果,堪称神作。
5星拿走!每天活的够现实了,你还要求电影里处处现实干什么呢。预祝拿奖。
宝莱坞了不得啦
瑕不掩瑜,两个半小时喜怒哀乐无尿点,心底无数只尼玛跑过:国产娱乐圈(念第四声)上一边天天几十亿去吧!
太好看了!歌也好好听!哭了好几次,太感人了
最后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内心深处,人至善、水至柔、景至美、情至真!再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会为之动容,宝莱坞真的不得了!这几年电影不可小觑,小故事大道理发人深省的题材已经独具匠心别具一格!果然有宗教的民族与金钱至上的国度不同啊!人类最最美好的东西通过这部电影保留了下来!谢谢你们的用心!
颜即是正义!(有话好好说,千万别跳舞)
1.故事开场的设定还是偏向悲剧的,直到小萝莉遇上猴神大叔才开启喜剧模式,……看得我“悲喜交加”;2.再见《三傻》的Pia,只是如今的Rasika变得更加“丰满”了;3.风景摄影太美,沙希达在山坡奔跑的画面瞬间联想到《阿尔卑斯山的少女》;4.结尾的分别戏怒赞(加★),直接将寻亲主题升华到民族矛盾!
近年印度神作频出。三傻,印式英语,偶滴神啊,地球上的星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等等等。每部都让人印象深刻。此剧主题是爱,穿越种族宗教国家争端,三观正都到不行,满满正能量。很美的萝莉,一脸正气的男主,创意鸡肉舞加上令人惊艳的巴基斯坦雪山美景,绝对值得159分目不转睛的观赏。
《猴神老哥》用心推荐,小孩是人生最难的副本,没有攻略,没有外挂,如果运气好可以组团,最难的BOSS是自己,最好的buff是陪伴。
不说了,洗脸去了
后20分钟很精彩,也很有意义。但是前面一个多小时又冗长又有各种瑕疵。瑕不掩瑜吧。一开始以为是男女小孩,后来发现是男男小孩~~
在真正深切的爱意与人性的光芒之下,一切由于偏见和狭隘而被塑造出来的障碍都不再重要。
导演那过度逢迎的姿态——萝莉与大叔、种族问题上的政治正确、真爱永恒善有善报——实在令人呕吐不已。
开啥玩笑,文本上与《PK》不在一个量级好吗,唯一的优点是小女孩萌爆炸。在你们豆瓣,有小萝莉就可以打八分了;如果有个大肥猫,直接九分;要是有个小鲜肉演gay,疯了,9.5分神作,有没有?
小萝莉萌,可惜最后蒙住了漂亮的头发。歌舞好听,歌舞段落拍得也好看。看似简单的寻亲故事,却讲了宗教融合和世界大爱。其实最喜欢阿訇的那一段,清真寺欢迎所有人,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是相通的普世大爱。每次看印度片的时候都恨铁不成钢,人家在拍国家民族宗教的爱与恨,中国电影还在为下三路喜剧买单
推荐!推荐!推荐!理由一,宗教、国家、种群冲突,人性美与规则法律的碰撞。小事件大主题。理由二,有血性,有情怀,有毅力,有原则,有大爱。理由三,男主表现极佳,小萝莉笑容极甜。理由四,片长159分,但看着轻松愉悦。
景美萝莉也美,最后二十分钟里哭得稀里哗啦TAT
印度电影输出价值观厉害,如果电影真是一种意识形态宣传工具,多数印度电影、日本电影、欧洲电影,部分美国电影,是真信自己内心和信仰,是真实输出,我们的价值观自己都不信还想……不说了。86年生的梅·维贾真是母亲专业户,加上《神秘巨星》,可名为“傻妈妈贪睡丢下了我”、“傻妈妈助我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