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粉。其实是三星半。
从第三季开始看衰,第四季糊穿地心,所以第五季就真情实感地觉得其实真的还好,真的没有比想象中糟。 为什么说第四季糊穿地心呢,有一部分原因真的是何炅、张泉灵、罗振宇真的真的真的与节目不同频,并且这种不同频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式的,马东、蔡康都永救不过来。
举一个很妙的现象,身边很多原本从不看《奇葩说》的人,都是从第四季开始看了,而且说觉得不错。 所以到底什么使观众群发生了变化呢,因为节目变了,节目定位变了。 刚才去搜了一下发现现在已经没了,但因为2017年交过一个课堂小作业,还是比较有印象,作业显示,当时搜到的百度百科《奇葩说》第四季的slogan是“青年人的先锋集会”,同时,第一季的slogan是“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
现在搜,统一是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这就是第四季为什么糊,因为转型失败,从“奇葩”到“先锋”,从小众、草根、亚文化到试图引领干预大众、精英文化的转型。节目导师张泉灵和罗振宇,都显示了明确的精英感。(再看第五季有明显的“哭穷”来平衡掉这些精英感,甚至是读耶鲁的学生上来说的都是很清贫、钱很重要) 所以第五季没那么难看,主要是“回归初心”的这再一次转型,从“先锋”退守到“会说话”,算是与“奇葩”再找一个折中点。导师选择上薛兆丰还是精英,用李诞平衡掉。
所以外观/形式上选择了同样是小众崛起的《中国有嘻哈》,看着第五季赛制每每脑中想起胖虎的声音“1V1 battle战”、“车轮战”。 其实感觉上是宏大了、有气势多了,感觉以前是关起门来文斗,现在是有阵容的文武斗了。 但还是觉得蛮遗憾吧,毕竟是用了人家的形式,原本“奇葩说”是开创者引领者,但现在却落得个“套用别人的”,唏嘘不? 当然因为剪辑的风格也更像是与《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中国音乐公告牌》并行的一组爱奇艺大综。米未的风格消减,爱奇艺风格明显。比如优酷的“这!就是”系列,《奇葩说》第五季从赛制+制作风格上更像是爱奇艺的“中国”系列。
马薇薇是第二季的功臣,第三季鼎盛,第四季看腻。大家说不愿意再看老奇葩,其实是新奇葩有更多戏剧张力、未知性,不知道谁在“扮猪吃老虎”,不知道哪个时刻就“逆天改命”“逆风翻盘”,这个时刻的惊喜就远大于一个非常有道理的老奇葩“讲课”。 当然从一个阴谋论的角度出发,让老奇葩既不是离场也不是上场也有着进可攻退可守的考量,新奇葩不行,还有老奇葩来救场,新奇葩行,那下一步老奇葩也大可不必再居功自傲,铁打的擂台流水的人才。
最后说一下节目所谓“初心”吧,那肯定不是“最会说话”! “会说话”是技巧,但最起初的“奇葩说”其实正是“反技巧”的。 把《奇葩说》放回到它产生的年份,我想最令人反感的就是各个台满屏乐嘉、陈鲁豫等人的各种形式的演说家节目演讲家比赛,所以我想那个时候应该是马东东等人在一起一唠,咱办一个“说人话”的节目呗,哪怕话题琐碎俗气,但它说的是人话啊,最后再自我调侃一个哎呀可不就是“奇葩”呗,这个鸡汤演说大环境之下的小小奇葩。
其实《奇葩说》自肇始在打的两个点并不是,“讲段子”与“上价值”,也不是综艺感/娱乐性和高知的化学反应,而是,是“真诚”还是“技巧”。 技巧作局(维持了形式——大专辩论赛的形式),然后真诚打败技巧。 我觉得到这里才是《奇葩说》的初心就是上文提到的“说人话”就是说真话就是真诚,所以打动我们的是范湉湉的咆哮“看啊,为什么要压抑天性”,是肖骁,是那些没有技巧但是很真诚的人,是那些本来的脑回路就跟正常人不一样而他们自己不知道或者他们不以此为耻(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或者他们根本不想成为一个正常人的人,而不是那些找角度有技巧的人。
所以到了这一次,让我有点感动的是那个在第二期淘汰了的公务员,他笨拙然后赤诚,所以可爱。 (所以就想起第一季海选淘汰的清华的梁植,为什么觉得当时淘汰梁植是应该的,但现在淘汰公务员就觉得很惋惜呢,是不是节目的环境变了呢,还是对节目的期许变了呢)
还记得吗,以前马东很爱讲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大家会笑,因为知道这是一句调侃。 之后这句话变成,“你可能确实是一个奇葩,但可能不太适合/会辩论”。
所以可能我会觉得在《奇葩说》的这一次转型上,它依然选错了,在“真诚”与“技巧”上选择了(“会说话”的)“技巧”。 (但又如何去判定一个最真诚的人呢,所以希望这个“会说话”是在声东击西吧。)
怎么理解《奇葩说》想要的人呢,其实是保罗·福塞尔《格调》一书最后一章“冲破常规的另类”,他整本书都在谈阶级阶层,然后,最后他说,另类是打穿所有阶级阶层的人,“另类构成了一个‘无阶层’的阶层……另类身上所有的傲慢无礼的态度、聪慧的头脑、冷嘲热讽的说话方式和昂扬的斗志……”是不是真的很像早先的肖骁? 然后他去学辩论技巧去学为人处事,然后从一个真的另类变成了一个伪另类,所以还记得第一季海选高晓松立刻给肖骁的晋级评价吗?这是真奇葩。
看了《求生欲》看了导演第五季的KPI就是要有第六季。 理解。 但怎么说呢。做节目的人都想成为《奇葩说》,然后眼看着《奇葩说》成为了别人。
终于日思夜想的奇葩说第五季来了,我是老粉,非常喜欢奇葩说,一开始的它就打破了当时的娱乐综艺怪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也广受好评。现如今五季走来,奇葩说变了很多,听到有人说走样了,变味了,不再是原来的感觉,我却觉得我依然享受,因为我在跟随它改变。
这一季有一些不同,一上来的残酷赛制让人喘不过气,但是这其中我看到了陈铭二号熊浩,看到了有逻辑有幽默感的赵英男,我觉得值了,看一个节目从来不是只看旧面孔,老奇葩是为了笼络老粉,但发觉新奇葩才是正事。我们要改变要接受要适应,我觉得这依然是我爱的奇葩说。
来自奇葩说老粉深更半夜的repo: 奇葩说到现在这个地步真的可以结束了。从第一季开始,马东一直试图平衡辩论的严肃性和奇葩的娱乐性。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讲逻辑,讲话术的地方。马薇薇,黄执中,邱晨,如晶,陈铭,这些人的插科打诨都是基于强大的观点,严密的思维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最终都是为了辩题服务。没有人想听那些真真假假的故事,没有人想看夸张的肢体语言和声嘶力竭咆哮。夸张的装扮和无聊的段子只能说明你是个奇葩,是个浮于表面说不出什么的奇葩。奇葩说终究是落脚于说,奇葩的也不是人而是那些突破上限、下限、广度、深度的观点。然而,从第四季开始,奇葩说慢慢向娱乐化的角度倾斜,要不是罗振宇,张泉灵的挽尊,奇葩说大概真的会变成戏精的诞生。第四季的巅峰之战在最后一集,所有人安安静静地坐着讨论着脑洞突破天际的话题,高手们全力应战,观点交锋的火花甚至点亮了老罗那光秃秃的脑袋,马东东同志也帅的惊为天人。这才是奇葩说该有的样子,辩论场的废墟和硝烟中开出思想的玫瑰。我不想生活在菜市场中,满耳喧嚣,一地鸡毛。 看预告片的时候还感动了一下下,以为节目还是可以救一救。看完第一期,我想说你还是去死吧! PS:现在凌晨一点半,我真的不该那么真情实感。
看到微博还有弹幕都在攻击如晶
说她被内定了bbking
我想知道如果下周bbk不是如晶,那些骂过她的人会道歉吗?
一想到自己和这些人喜欢的是同一个鼓励思考的节目,就觉得悲从中来……
——————对我是更新线——略略略——
昨天看完第一期,自己笑出猪叫。想去微博搜搜评论
哇啊,这下可真是打开了新的认知领域了
“报团,撕逼,乌烟瘴气……”当然,结论很统一,就是,不会再看了……
???你们脑补一下我的黑人问号脸,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为什么我有一种,电视剧角色演员的扮演者,生活中也被追着打了的同步错觉产生???
一档综艺节目,集齐了八方神人,他们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最可怕的是,他们都还有思想。嘴巴牙齿还打架,他们天天在一起,能没点摩擦吗?
不行,不能有,在某些人的眼里,他们简直代言了“包容,多元,团结,友爱……”
请问谁给他们代言费了?你吗?
诶,从你们自己给自己捏造的理想国出来吧巨婴们,没人应该为了成全你的想象而活着!奇葩说就是一档综艺节目,你用了杀时间也好,你用来长见识也好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但是背后团队为此的付出,不该因为没有成全你的理想而被全篇否定。请像个成人一样,明白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吧!
五年,依然只有“它”能掌控我的情绪,所以想为“它”说些什么
人生海海,好茶也需经得起三起三落
加油,奇葩说!
————————人造分割线——————
啊啊啊啊啊~~~第八期怎么那么好看!
人生真的随时都不能放松警惕啊
但是,什么结果都要接受啊,往前继续走吧。哪儿是前呢?
你往哪儿走,哪儿就是前啊,笨蛋!
前几周我看那些对第五季的差评,都说什么赛制很烂、新人很差,但是我依旧觉得第五季很好看,一是因为有李诞和薛教授,而是因为我特别喜欢李思恒。
但是今晚这一期,我因为一个说“李思恒走了真的可惜”的弹幕直接跳到最后去看,发现李思恒真的被淘汰了,我果断弃掉,并且来这里写差评。奇葩说,你的赛制是拿来选出辩论强手的,为什么在新赛制下,野红梅马剑越这种弱逼还在,李思恒这种有看点的、令人期待的新人被淘汰了?还有就是辩题越来越差。上一期我就有这种感觉,没想到这一期辩题还是那么水。奇葩说,你的粉丝都觉得你不仅是综艺节目,你拿这么low的辩题,来糊弄谁?
不会再看了。我也很失望😔。
我为什么喜欢《奇葩说》?
因为看见了成长。
第五季,新的赛制,新的成长,期待看见奇葩们的成长,希望在见证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成长。就从写一篇会成长的文章开始!
第一期触动我最深的是高嘉程和熊浩的对比。
高嘉程对阵赵英男,与熊浩对阵王苹果。
高嘉程给我一种不够谦逊的感觉,他膨胀了,他于辩论上其实并没有优势,他是情感博主,公众号很厉害,米未人,在自我介绍时让赵英男先说的理由是「大家不认识你先来」。
熊浩在绝对优势下,马东开玩笑的问他「还要结辨没?」,他说依旧温柔而坚定地说「当然要」。黄执中说熊浩是打四辩的,总结陈词是熊浩的优势,真·狮子搏兔,全力以赴。
高嘉程,在他身上有一种看到了自己的感觉,害怕与傲慢的矛盾混合体,一方面自己不擅长辩论,却准备的还不充足,跑题,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大V。他的公众号还叫《用心骂人》时我就关注了他,到《送你一程》,后来渐渐不看,然后取关了,因为戾气太重。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华,只是觉得他戾气太重。
其实很喜欢王苹果,对阵熊浩看得出她的挣扎,很棒!就是打不过,但依然打出了自己的风采。好喜欢她那句「这种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第二期触动我最深的是「气场的重要性」,一定要展开自己,对拼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气势放出来。
这是从肖骁评马剑越开场时「场子没有热起来」时想到的,一个舞台,一个演播厅就是一个场,有些人的气场就能撑开,甚至你在屏幕前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气场。
先说杨奇函,他的气质其实是猥琐的。我是粉他的,从他的公众号还更新的时候,还叫负负禅师的时候。
杨奇函对阵庞颖,你能感觉到庞颖那种「她说话我能听进去」的气质,而杨奇函明明讲的内容是那么的有内涵,却就像马东在《奇葩大会》时对他说的「我怎么就是不信呢!」
在最后30秒生存战的时候,你可以看见杨奇函展开了自己的气场,江湖气息浓厚的他像一个流氓一样迅速洞悉了这个赛制的要点,就是要有气势!而且也确实让人知道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忠孝仁义,克己复礼,打的对面直接没脾气了。
而明显的是逼到绝路的臧鸿飞,都不结巴了!
而与之对比的是贾开元、王雪、沈清等。
贾开元对阵未来星,看到贾开元的身体姿势,我总会想,如果他展开自己会怎样?
王雪在生存战的时候直接心态崩了,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在那个场合很可能都和王雪一样。
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实力、底蕴,但是杨奇函、臧鸿飞、马剑越前后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身体姿势的重要性,一定要去展开自己。
还有几点碎碎念。
想说下沈清,杨奇函说沈清给了他信心,沈清是第一个告诉他「杨老师,我挺喜欢你的」,那种欣赏让他重新有了信心,然后他流氓的都不让沈清说话,以致于急得人家动手打他。肖骁的笑谈「我们奇葩说第五季终于动手了」,却在看到「傅首尔打董婧」的消息时感觉异样。
马剑越开始前我还蛮期待看到她这一年的成长的。只是詹青云太强了,小马心态也有些崩。
康永哥真的是力挺小马,人生的贵人啊。
看到如晶打之前的无良剪辑,真的在想究竟是什么?看到是野红梅的时候,就在想究竟是怎么打的,竟然可能打败了如晶?
喜欢如晶,但如晶确实没有黄执中马薇薇庞颖詹青云那种展开后极具攻击力的气势。而野红梅,打着打着真的放开了,那种气场展开了的感觉,很棒。
野红梅的准备是十分充分的。
最喜欢最后如晶对她说:“拌猪吃虎啊你,一直跟我说你很紧张。”
贾开元说「每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人,都是有他一定道理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厉害之处,内练底蕴,也得注意外在的姿势、形式,气场一定要展开!
最后野红梅说,希望我最爱的《奇葩说》可以回到它开始的样子,后来来了一些已经很厉害的人,他们不像我们这样,甚至有点草根,就从头再来。
看见成长。
9.21-9.22期。这两期让我们看到了《奇葩说》第五季的赛制变化,也看到了节目组的求生欲。
二分之一生存战,斗兽场般的场地,我又看到了我喜欢的《奇葩说》。
《三声》公众号《求生欲支配<奇葩说>》上说到第五季的辩题重回第一季般的接地气,然后说「辩论的本质依然是形而上,探讨的本源终归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混的normal该不该去同学会,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自我接纳的问题。」
我忽然惊觉,原来「接地气」「深入浅出」其实是道理在此时此刻的展现,结合「时」「位」的具体展现,真正的「中庸」。
又尝试去分析其他辩题,去想这道题本质上是讲什么?“男朋友氪金打赏女主播,该不该分手?”,想到爱情,想到金钱,却想不到如「自我接纳」那么到位的核心点。
看到自己和这些人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要前行的方向。这就是我喜欢的《奇葩说》啊!
9.28期,最触动的是最后对于爸爸们和孩子们的采访。
小孩回答为什么的时候,一句「因为他是我的爸爸呀~」,触动人心。
这一期杨奇函+庞颖+熊浩的组合反而打的很无趣。《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并不是一个严肃的辩论,偏于严肃和逻辑的三人组反而没有打过对面依靠搞笑、打情感牌的沈玉琳+傅首尔,当然如晶是兼具综艺和辩论的如晶宝贝。
我想起《奇葩说》总导演李楠楠在接受采访时说,有粉丝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让节目组「很感动也有点担忧」。我迟疑了一下,做笔记的这种说的不就是我吗?囧~
只是我还是喜欢看《奇葩说》的时候做笔记,像《超人1978》里说的,有的人能通过阅读口香糖包装纸上的成分表来解开宇宙的奥秘,而有的人从《战争与和平》里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冒险故事。
每个人有每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9.29期,说实话我觉得新奇葩打的很无聊,而且没有说到点上。
当然想看到他们成长,就得先有他们现在的低水平。
这期的辩题我有在尝试分析「辩题的底核」是什么?婚姻,经济,财产?
忽觉和「男友氪金打赏女主播,我该不该分手」这个题的底核有些像。尝试去分析这个标题的「情境」是什么。但懒惰上来了,没有深入往下思考。
本想着偷懒,看他们的辩论会有启发没,却看到他们几个人打的,除了董婧,没有触碰到足够深入的底核,也没有放到情境中去表达。而且,也不怎么好笑,还是蛮失望的。
我对于婚姻的认识,是认同《亲密关系》里的观点,婚姻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只要你不是想借着婚姻重生啊,想借着婚姻怎样怎样,婚姻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事情。
婚姻不怕两个都想成长的人一起创造幸福,婚姻也不怕两个「害怕结不了婚,害怕嫁不出去」而「到了年龄」就结婚的人将就,婚姻就怕一个想要成长,一个只想将就。
却是忽然觉得,可能《奇葩说》已经不是拍给我看的了。虽然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傲慢」,就是可能我已经成长到超越大部分辩手的水平了。
我还看了9.23期的《奇葩说不停》,1v1时没有播出的一些内容,里面李逗逗的晋级真的超级好笑。
还有同样米未的曹富贵,和高嘉程类似的样子,太紧张了。
康永老师给他的评论我却不认同。现场的发挥,演讲的技巧这些都是需要磨练的,可以想象,我们大多数人上台比曹富贵他们还要差很远的。
因为我们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这个世界上没有天赋的,我信奉《刻意练习》的观点,差距只是真正有效的刻意练习。
演讲、辩论、表演这些技能,是我们个体想要更好的发展所必备的技能。我不能同意康永老师说只要做好这件工作就好的观点。我们应该做有效的刻意练习。
你还看得到董婧、欧阳超的成长,当然还有傅首尔、臧鸿飞等等,你看得见成长,可是总觉得这份成长是「应该的」。可能是因为姜思达的那种「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蜕变」的成长珠玉在前吧。
希望看到更多的成长吧~
10.5期
我觉得这场该淘汰欧阳超。我第一次看《奇葩说》开始快进。
陈铭老师其实也是在成长的。
薛兆丰老师说的两个点。一是公平的问题,鸡蛋和石头,永远站在鸡蛋的这一边,可是谁才是鸡蛋,谁有评定的权力?二是侠在于有没有付出代价。
10.6期
马东老师说:「这个现场,不是靠耍宝,不是靠讲两个笑话就能撑下去的。」
真的又快进了。
马剑越并没有多少成长,不是要保持本色,而是去不断成长。
而肖骁真的又成长了,而且努力。最后肖骁选择了小马,有感情的成分。如果小马成长的不够,这大概已经是小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十分认同康永老师的话,问题是在你们之中,外界只是让你们看见问题。
晓松老师,好的感情,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纯良的自己。
李诞真的能接场。成熟与在发育,而不是自由与被阉割。
10.13期
马老师说:"所有时间艺术的作品,都要有节奏感。"
两方一辩,刘云奇和陈萝莉的念稿行为,给我们示范了这种方式之于「当众说话」的危害。
这期开始,我决定不再偷懒,先尝试剖析一下辩题,而不是等节目告诉自己。
喜欢但低薪,不喜欢但高薪,毫无疑问我会选择「让自己更好的成长」的工作,于我而言就是「喜欢但低薪」。薪资会长啊,能力会长啊,因为喜欢所以努力,所以专业。同理,不喜欢但高薪也是会成长的,当然,这个成长方向就因人而异了。
詹青云对于「有选择,是能力已经被证明」的观点,不是我不能高薪,只是我不喜欢那个工作的表达,听起来对,但总觉得这是种「固定型思维」,要去证明自己的思维。
对于李思恒扫地的这点,我只想说:「扫地的不是最厉害的吗?」六祖慧能,说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就是做的舂米、扫地这些工作。
把辩题还原到真实情境中的能力。
晓松老师说李思恒,因为只有他是工作过的,有真实的生活。
「为什么不喜欢还能有高薪?往往意味着风险。」或者,自己在这个方面够专业。
「而为什么会低薪呢?」除了康永老师说的产业或老板的问题,还有能力还不足够的问题,还不够专业,所以不值高薪。
「你以为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是你喜欢的」。只有确确实实的了解了,知道它的好,也知道了它的坏,系统化的了解之后,才能说是真正的喜欢。
喜欢那句「对于钱的卑微或傲慢,只有和他相处过之后,我才能心安理得的说它对我是什么意思。」
10.14期
肖骁终于打出了我喜欢的《奇葩说》的样子。
我不喜欢马薇薇和黄执中的傲慢。
喜欢全力以赴的去努力,因为这才是我全力以赴喜欢的《奇葩说》。
看到辩题,我依然继续我的思路,是会成长的,关系是会成长的,而辩手们不论正反方都打出了这点,都在讲成长和不可预料。
到了邱晨,她不仅打出了这点,甚至打出了我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
邱晨十分擅长用答题的思路来辩论,「语文题+数学题=哲学题」,「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达到满分的主观题」。邱晨又让我看到了我喜欢《奇葩说》时的感受,「哇,这个点我没想到,棒!」的感觉。
接邱晨的情绪,黄执中没有采取办法把场面一下收回来。不管是马薇薇傲慢也好,没有准备好也好,她打的和shi一样是事实,黄执中在马薇薇辩论时紧张的手能紧握着,自己竟然也拿着稿上场了。
到了肖骁,真的,打出了我喜欢的《奇葩说》的样子,甚至比姜思达「每一次发言都是一次蜕变」的感觉还要强烈。
「不是因为分高,还是分低,是想走还是想留。」
肖骁说马剑越是最像他的人,但他发现,只是马剑越的话,他赢不了,所以他学习成为马薇薇。
认真去做,拼命去做,说肖骁拿出了打决赛的状态打这场,这不是应该的吗?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样认真去做,然后继续往前走,继续成长啊!
《东七门》的文章说肖骁不喜欢别人说他成长了。看完这文后我想到我,就是一直在想着成长的时候,你却反而陷入了不成长的怪圈。
我意识到我对于「成长」的理解有些傲慢。我没有继续在辩题情境的基础上,继续去成长与演化,完善到自己能想到的极限,预想各种可能性,然后去碰撞,验证,以及新的成长。
爱是一个动词,不是感觉,是动作。
成长也是一个动词,不是形容词。
晓松老师「科技在消解我们的灵魂」这点不敢苟同,在后面的片花里,正片里被剪去的马老师的发言说到,晓松老师和李诞的表达是「好古非今」的,我认同这点。马老师的这个表达很精彩,没有看过的可以去看一下。
康永老师「要不要按,按钮已经在了,什么时候按」的观点,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定义的能力」。
喜欢马老师说的「为什么世界要按照你想好和设计好的方向去运转呢?」
只是又看到傅首尔和董婧退出《奇葩说》决赛录制的新闻。
怎么说呢?
心疼杨奇函。
而且发现杨奇函、马剑越等很多人的衣服不好看,看预告里面杨奇函换了身黑色的衣服,好多了。
避免过度解读吧。
警惕自己表达的内容,是不是「已经是在臆测了」。
「12月9日完结后补充」
其实我还是「臆测」了。我说不喜欢马薇薇的傲慢,可是在采访里她回复导演说的没有理由,输了就是输了的理由是「比赛当天,马薇薇的抑郁症发作了」。在12月9号第五季完结的时候看到这个消息,我必须回到这个地方补充说一下,我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臆测的时候,已经在臆测了。
10.19期
不想再写出来了。记录自己的成长是好的,但分享出来在读者眼里可能并不好看。
往后只记特别有触动的点。
10.20期
特别喜欢这一期!
因为昨天晚上有事,没有第一时间看更新,却在朋友圈看到了有「胖子」朋友分享这期,强烈推荐。
喜欢如晶把我也想到的点用正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了,让我见识到如何展开观点,如何内容与表达形式相辅相成。这里是说的「自己想去做,听到别人让你这么做,叛逆不去做」这点。
喜欢如晶「自己嘲笑自己」的点,不是为了别人,是自己想。
而庞颖与邱晨表达的点,自己的想是自己真的想,还是别人植入你的价值观,这个点共鸣。
其实如晶的结辨就是不够好的。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这个点恰恰给了庞颖以攻击靶子。
执中老师提到的点很关键,之后呢?我不减肥,之后呢?
最触动我的是最后关于「校园霸凌」的看法,赞同李诞说的,面对校园霸凌,肯定持反方啊,怎么可以教育孩子我可以嘲笑他人?从小教给孩子真善美,这是最基本的教育。
关于「太胖」「废物」的定义,确实是没有标准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什么样的标准,这恰恰是辩论可以发挥的空间所在。
关于独立与联结,其实触动我的是吴谨言回答马老师的问题时,吴谨言说「在他那个点来临的时候,他自己会遇到的」,总觉得这个回答触动到了她的什么点。
吴谨言的回答触动我的点是「困而知之」,我遇到那个点了,我知道了,然后才发现有个规律叫「非请不教」,你如果不想去学习,没有人会教你,也不能够教你;如果你想去学习,去请教,包括无数先哲大德在内的所有老师都在等着你。
喜欢如晶,她醒悟自己想赢是自己的事,她对队友说「你们才是来享受舞台的人,我不应该压榨你们享受舞台的机会,不该让你们有这个压力」,如晶在说话的时候眼里有光!
「想怎么玩,想说什么,都无所谓!整理一下我们的心情,整理一下我们的想法,重新出发!」
想起《东七门》昨晚的文章下面有个留言说,「好想知道谁这么幸运可以被如晶宝宝喜欢,祝福如晶哦~」
11.3期
这期真的好看。
只是,我已经不是那个会一点点谈观后感的阶段了。
前几天在中国传媒大学,米未传媒的校招会上听马东说「奇葩说对标的是年轻人」,于现在而言不是已经快三十岁的九零后,而是二十五岁左右的95后,甚至00后。而每一代人纠结的点其实是类似的。
虽然很想要《奇葩说》这个节目和我们一起成长,但终究现实是我们总会从二十岁,变成二十五岁,变成三十岁,继续成长。
9月21日,第五季播出的时候,我还没有这么明确的想法。
人生就是,有人陪你走过一程,也只能陪你走一程。
人生,是独自一人的事情。
记录下,我想到的点吧。
「努力是生活的常态」,这是我特别欣赏的态度。
成长型思维不是「我努力,我就成长」。
其实,努力不是一种态度,努力是一种能力。努力的方法对不对,是否是遵循着「专注——反馈——修正」的刻意练习的规律,这是更重要的事情。
11.16期,与11.17期,特别特别喜欢的两期《奇葩说》。
人生真的很奇妙,我已经决定不再写这个影评了之后,我看到了我喜欢的那个《奇葩说》,我看到了成长。
11.16期,最后马东老师说的「事实还是观点」,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第一次知道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信息的分类,第二次也是开始真正有这个意识是从L先生(公众号《L先生说》)那里。
以下观点究竟是事实还是观点。
人类在进步。
技术中立。
人生而平等。
《奇葩说》还是一个不错的节目。
11.17期,「对话的流动感」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我相信是有灵魂的,灵魂是有「场」的,「场」是信息流动的介质。
高晓松拎出来对方的核心「爱情没有输赢」,马东拎出来对方的核心「爱情与爱情权力关系」。双方都猜到了对方要说什么,真是精彩。
他们之间的开杠确实好玩,喜欢他们的禅机与机锋,我最喜欢事后高晓松说马东的气场太强大了,让他不能不说话。
喜欢马东看着时间说,你时间到了,你不要说了。
我告诉你,我方的观点是,我不说了。
喜欢薛兆丰「在别处的议价能力」。
喜欢梁文道「爱,一旦你有就是冒险」。
喜欢蔡康永「把我最脆弱的部分,放在你最强大的部分」。
看见成长,要看见的不是别人的成长,是自己。
11.23期
这期我在11月20号被抽中作为幸运观众去米未提前看样片,就是米未提前做观众调研,提前几天看了这期。据我的记忆是,当时看的这期和最后播出的样子,一点没变,导演组透露出浓浓的自信感。
我最触动的是邱晨,她问「是一直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我如此艰难。」李楠楠说「只有你如此艰难。」
是邱晨说黄执中马薇薇对她说「你是因为太相信我们的善良,所以才敢在我们面前暴露自己。你是因为内心深处也相信了自己的强大,所以从此也不再隐瞒自己」。
12.7期
这期为了邱晨和黄执中的表演,我专门下载下来,准备多听几遍。
喜欢邱晨说「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你把自己交出去,它们会带着你前行」;
喜欢邱晨说「每一个人都生活的那么那么不容易。是他们抗住了,而且抗的那么好。」
邱晨在我们看来,也是抗住了,而且抗的那么好的那位。
终于见到了黄执中的巅峰发挥。
就像奶茶说的,都已经知道了他的大体要说什么了,依然在现场听的毛骨悚然。
喜欢他先去抱了抱邱晨。
喜欢他从之前就一直在讲的「为什么要有脑洞题,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熟悉的问题」。
喜欢他关于宿命与非宿命的论证,喜欢他说那每一个动心起念而有的变化。
12.8期
第五季《奇葩说》最后一期,在开始看之前我还在想,昨天的倒数第二期已经那么精彩了,这期没有那期精彩怎么办。
喜欢的杨奇函开口前会担心,他没有成长到那么好怎么办。
事实却是,这是精彩的一期,不同于之前的精彩的精彩。
我最开始最想看到的成长,都有。
杨奇函,突破了自己。
奶茶赵帅颠覆级别的发挥,和之前的对比已经不是「成长」可以形容,而是「进化」。
熊浩,right way 与 easy way,说哭了陈铭的情感表达,是那个出场时「微光点亮微光」的熊浩,是那个王苹果说「这种心动的感觉是怎么回事」的熊浩,是又成长了的更好的熊浩。
陈铭与颜如晶也都是有着各自的成长,最后的压力面前两人的表现,都是王。
如晶又一次51比49输掉了比赛,正如康永老师所言,要有输赢,但要输就要是51比49的输。
如晶,无冕之王。
重要的是「冕」还是「王」?
熊浩有提到「无我」,康永老师说「这是失去自我」,我不同意。
「无我」不是「失去自我」,无我是「没有固定的我」,即不局限于我的内含,天地亦可是「我」,也不贪恋于我的外延,包括身体在内的所以的假借只有临时使用权,没有永恒占有权。
「无我」是可以随时随地、因缘和合地定义「我是谁」的境界。
《奇葩说》第五季完结撒花。
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成长,更意识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成长」。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愿《奇葩说》的第六季有第六季独特的精彩。
谁撒泼、谁会表演谁就能赢?也是够奇葩的。
以前是奇葩会说,现在是奇葩和说。
虽然第三期开始还是有在辩论了但是还是不喜欢这种真人秀的调调……各种落泪各种心里状态各种七七八八的真人秀 乏善可陈
高晓松第一期不来是对的。
《中国有辩论》《中国新吵架》
观众也太难伺候了,一个“奇葩”和“说”同样重要的节目,嫌吵闹嫌无脑的,非逼人家真拍成严肃的辩论节目吗?看华辩录像不就好了?好玩儿的不就是这群求同存异的人把道理揉进段子里活给你看吗?要啥自行车啊?
2018.11.3更新的这集,是我看了五季奇葩说最好看的一集。2018.11.16这期那么精彩,居然没涨分。
这一季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前所未有的残酷赛制,但是不变的内核还是辩论和内容,新奇葩里有熊浩庞颖詹青云这样的辩论大神,也有李思恒这样的搞笑奇葩,比上一季的新奇葩要强,而且老奇葩如傅首尔臧鸿飞也稳定发挥,期待明天的花希!!
选题实在是乏善可陈,无趣至极。 翻来覆去的爱情题和这个节目本身一样,成了一块鸡肋。唯一慰藉:新爱豆,薛兆丰!
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这一季依然喜欢。
奇葩说第五季怎么多了那么多有趣的直男!
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奇葩说的重点到底是奇葩还是说?(五季老粉,四星观望)(不观望了,9期结束,三星)
臧鸿飞什么玩意儿?喊什么?有病吗 这么多季了也没个长进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还留在这个节目里的 恶心(11.4更新 加两星 陈铭真的厉害 以前不喜欢他的发言 但是这一季太强了吧 他和董婧的最后开杠一分钟 怎么说都在自己划得的圈子里 厉害!(12.11更新 陈铭BB King!五星支持!
姜思达的出走是聪明的,人不能总停留在原点。
首先这个满星有鼓励成分,毕竟五季老粉。其实每个现象级IP节目从第二季起大多都逃不过逐渐flop的境遇,区别只在于撑几季而已。而奇葩说大概第三季开始就已经出现新鲜感消褪审美疲劳的问题。只是没想到姜思达突然地崛起像是给节目打了一剂强心针又再撑了两季。而到了第五季,一波十八折地拖到现在才播出,目前从第一集看还是蛮不错的有用心,至少大改赛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也竭力地找了很多新选手(虽然一眼扫过去都是熟面孔啦,什么张雪峰杨奇函沈玉琳甚至奶茶所长三棒子都是各种其他类型综艺出现过的话题人物。内地通告艺人时代来临?),而新导师蛋蛋和薛兆丰也是有相当看点。但四季bibiking退出辩手位,姜思达范湉湉也退出第五季,节目的精彩度会不会大打折扣呢?还是放眼期待吧。
五季下来,就这一季我没法给五星。这种思辨类的节目,不可能每一期的出题和辩论都维持高水平,偶尔有起落也正常,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但是,李诞的加盟和新人的本末倒置我忍不了。根本没有在李诞身上看到思想深度和基本礼数,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家教影响大局,不展开批评了,一万个膈应。另一个问题是,新人的注血虽然很必要,但是筛选机制太有问题了。虽然这是一个把辩论赛进行娱乐化的节目,但是老将们发言中的插科打诨仍然是基于立论和逻辑的,但是新人们似乎觉得段子才是制胜法宝,经常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荒谬感,看新人和老将混搭在一组里合作时,这个水平落差上上下下太难受了。
按郝蕾的话来说,马东想赚钱,我不能说“不行啊,你得热爱点艺术”。可是,我不是演员(辩手),我是观众啊!
陈铭真是被人设害的,明明实力与颜值并重,逻辑脑洞和辩论口才起飞,BB king急需要他的加入,拉升水平和深度-)
服了,臧鸿飞和马剑越有什么好留的?因为他俩是老奇葩???剪辑太恶心了,想知道奇葩说对它的受众是个什么定位,把观众当傻子来高高在上指点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爱情题,亲情友情职场生活这些能延伸出很多啊,别告我这些广电都不允许,选题组是有人情路不顺吗???11.16高手和高手的交锋,目前为止本季最好的一期!陈铭老师这季优秀得令人惊艳!
看到肖骁选陈铭的瞬间!好燃!!!太喜欢肖骁了好真实!不油腻!共享知识的那一集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