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看完,除了感叹导演是天才还能说什么呢。每件事看起来都那么荒诞可笑,但又是真实发生的,你不会哈哈大笑但一定会撇着嘴嗤笑,竟然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打倒自由,已经是最大的自由了。其实这部电影可以一直延伸下去,一直拍下去,但是这世上再也没有布鲁埃尔了。。
老布无敌的想象力把超现实把玩的无比高明,公开与隐秘颠倒的世界,由逆向思维推进的悖论情节却是如此合乎情理,这个梦幻串烧琐碎古怪却无比好玩,资产阶级都快被摒击得无地自容了吧!
1、本篇推荐的欧洲电影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之外的欧洲电影,共计19个欧洲国家。
2、法意德之外的欧洲电影大国,首推英国。但英国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地缘上属于欧洲,艺术层面却接近于美国。英国是莎士比亚的故乡,所以英国有着良好的戏剧传统,英国电影也有着更多的戏剧化倾向。换言之,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使得英剧有了品质的保证(是英剧,不是英国电影)。除了风格相近以外,在导演和演员层面,英国与美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希区柯克,原是英国人,但主要在美国拍片。因为我按照国籍分类,所以将其列在了英国单元里,特此注明。
3、丹麦、瑞典等北欧电影有着德国电影一样的深刻冷静,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电影则有拉美电影一样的奔放热情,这些都和民族性格有关。
4、前苏联、捷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爱沙尼亚等东欧国家,是艺术电影的另一大阵营,人才辈出,高手云集。艺术水准,不输法国。
5、按惯例,选片子,先选导演,我最喜欢的法意德之外的欧洲导演有:布努埃尔;史云梅耶;哈内克;帕恩;基耶斯洛夫斯基;塔科夫斯基;塔尔;马卡维耶夫;多梅尔和冯提尔。
6、本片单推荐的欧洲电影,始于1957年的《雁南飞》,止于2014年的《星际穿越》,时间跨度57年,入选导演55位,电影佳片100部。
英国19位,26部
1、克里斯托弗·诺兰3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尾随
2、彼得·格林纳威2部:情欲色香味;枕边书
3、盖·里奇2部:两杆大烟枪;偷拐抢骗
4、迈克·李2部:赤裸裸;秘密与谎言
5、特瑞·琼斯2部:万世魔星;人生七部曲
6、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2部:惊魂记;迷魂记
7、大卫·里恩1部:日瓦戈医生
8、埃德加·赖特1部:热血警探
9、特瑞·吉列姆1部:十二猴子
10、乔治·杜宁1部:黄色潜水艇
11、德里克·贾曼1部:蓝
12、戴夫·马卡基1部:镜子面具
13、丹尼·博伊尔1部:猜火车
14、安东尼·明格拉1部:英国病人
15、阿德里安·莱恩1部:一树梨花压海棠
16、雷德利·斯科特1部:末路狂花
17、史蒂芬·戴德利1部:时时刻刻
18、安德鲁·伯金1部:水泥花园
19、菲尔·马洛伊1部:菲尔·马洛伊短片集
捷克4位,8部
20、杨·史云梅耶4部:极乐同盟;浮士德;爱丽丝;杨·史云梅耶短片集
21、扬·斯维拉克2部:布拉格练习曲;给我一个爸
22、奥德里奇·利普斯基1部:快乐的结局
23、扬·内梅克1部:变形记
波兰4位,10部
24、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5部:十诫;机遇之歌;红;蓝;白
25、罗曼·波兰斯基2部:钢琴家;唐人街
26、莱彻·玛祖斯基2部:磨坊与十字架;天使
27、瓦莱利安·博罗夫奇克1部:不道德的故事
西班牙4位,10部
28、路易斯·布努埃尔5部:自由的魅影;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维莉蒂安娜;朦胧的欲望
29、佩德罗·阿尔莫多瓦2部:对她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30、比格斯·鲁纳2部:乳房与月亮;火腿,火腿
31、费尔南多·阿拉巴尔1部:我像疯马般行走
前苏联3位,8部
32、安德烈·塔科夫斯基4部:潜行者;乡愁;镜子;牺牲
33、尼基塔·米哈尔科夫2部:烈日灼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34、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2部:我是古巴;雁南飞
匈牙利3位,5部
35、贝拉·塔尔3部:都灵之马;撒旦的探戈;鲸鱼马戏团
36、乔治·巴勒菲1部:人体雕像
37、安德拉斯·杰莱斯1部:天使报喜
奥地利2位,6部
38、迈克尔·哈内克5部:趣味游戏;白丝带;爱;第七大陆;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
39、米歇尔·格拉沃格1部:妓女的荣耀
瑞典2位,5部
40、英格玛·伯格曼3部:假面;芬妮与亚历山大;野草莓
41、罗伊·安德森2部:你还活着;二楼传来的歌声
前南斯拉夫2位,3部
42、杜尚·马卡维耶夫2部:有机体的秘密;电话接线生的悲剧
43、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部:地下
比利时2位,3部
44、雅克·范·多梅尔2部:无姓之人;小英雄托托
45、达内兄弟1部:罗塞塔
罗马尼亚2位,3部
46、克里丝蒂安·蒙吉2部:山之外;四月三周两日
47、柯内流·波蓝波宇1部: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丹麦1位,4部
48、拉斯·冯·提尔4部:反基督者;白痴;狗镇;黑暗中的舞者
希腊1位,2部
49、西奥·安哲罗普洛斯2部:雾中风景;永恒和一日
土耳其1位,2部
50、努里·比格·锡兰2部:三只猴子;适合分手的季节
爱沙尼亚1位,1部
51、皮特·帕恩1部:皮特·帕恩短片集
葡萄牙1位,1部
52、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1部:安吉里卡奇遇
芬兰1位,1部
53、阿基·考里斯马基1部:没有过去的男人
荷兰1位,1部
54、亚历斯·冯·华麦丹1部:北方小镇奇谈
爱尔兰1位,1部
55、约翰·卡尼1部:曾经
看过5000部,推荐100部——百里挑二看过5000部,再推100部——华语电影篇看过5000部,三推100部——日本电影篇看过5000部,四推100部——法意德电影篇看过5000部,六推100部——美国电影篇看过5000部,最后100部——小国电影篇布努埃尔“法国时期”的佳作。风格节制,没有过度的摄影机运动与蒙太奇运用,仅仅依靠简单的场面调度,长镜头,跟随演员的横摇镜头和适度的变焦,就实现了对整部电影完美的把握。人物如走马灯似的走个过场,但又是紧密相连,推延了电影的发展。电影实际上没有明确的故事,而是由一段段含“超现实”的片段连接起来的。如警校老师所叙述的习俗,排泄与进食的关系被颠倒错置,人们坐在马桶上放松地聊天,却对“食物”避之不谈。饿了只能偷偷去用餐处大快朵颐。还有猎枪,这是贯穿着布努埃尔多部电影的元素。一个刚被警察罚款的男人在现代高楼上对着人群开枪,毫无目的地,也是毫无缘由。如同《黄金时代》里那个枪杀孩童的男人般。布努埃尔运用这种荒诞离奇的表现手法对资产阶级的虚伪价值观进行猛烈的进攻。影片的开头结尾形成完美的闭环,结尾部分的背景音正是开头行刑场面的声音,隐喻当今资产阶级社会一如法国大革命时,暴力无能。“打倒自由”又何不是一种妄想?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堆人文风景搞得神神秘秘以为是见不得人的照片,受够对称的父亲
和神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的护士
吸引人观看的特殊喜好cp
夜里乱七八糟的送信,鸵鸟
路上开着坦克找狐狸的军队
乱伦的姑妈和外甥,姑妈的前后反应?
给警察教书的老师一直上不成课
坐在马桶上看报纸,在厕所桌台吃饭
检测抽烟得了肝癌,医生叫患者来一根?
回家后发现女儿不见了,明明一直就在跟前却一直说找不到
胡乱报复社会乱狙击人的杀手被直接投票,甚至有人找他要签名?
警察署长遇到一个和她死去四年外貌一模一样的
姐姐,裸体弹钢琴后几天去世,遇见她的当天收到说是死去姐姐的电话,死因是肠道堵塞????
被安排在墓地见面,被守卫报警抓走不认识这个署长???署长被抓回去后安排镇压游行,那只神秘的鸵鸟又出现了
天啊,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
这种疏散惺忪的叙事结构我也是从这个导演之后才得知的,后现代主义风,我真的不懂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布努埃尔用一贯讽刺喜剧式的白日梦构想剧情,营造了一出对中产阶级、宗教、掌权者、权力机构等的戏讽意味,让被缚的现实蒙上一层骚乱的反动气息。布努埃尔在戏谑资本、权力、性与暴力的同时,也指出了这就是一种所谓“官方自由”的说法其实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它剔除了主体群众的参与,他们是被欺骗、被强杀的无辜者。当群众的愤怒之火逐渐燃起,布努埃尔用这样的“炮火”结尾呼应1968年的“五月风暴”,预示着自由之火的燎原时刻。
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是无意识和自由书写,因此本片中诸多超现实因素本身并无任何象征意义,重要的是观众自己潜意识下迸发的各种联想。本片的主题在于对中产阶级的讽刺,顺带调侃宗教,警察,社会体制,法国的自由精神。接驳式的叙事结构能更好的表现中产阶级的全景概括,但水浒,儒林外史,蜀山等文学作品
9。布努埃尔最后的3部作品,评论讲的全是废话。此类片,不解释啊。
评论说了一堆废话,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布努艾尔的荒诞剧很好玩
开头和结尾的衔接也是画圆并圈住了世界。
布努埃尔倒数第二作,不如[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那般自由灵动,但讽刺力度足够。1.逆转常识、制度与习俗,将颠倒逻辑推演到了极致,一如石像打人,尸身不腐,风光名胜照片被看作淫秽图像,混乱梦境呈现为定时醒来所见的现实场景,集体坐便聚会vs单人厕所用餐,健康=癌症,孩子至终在场却被追查探问失踪案,无差别射杀者得到无罪释放的死刑判决,还有对动物的镇·压行动(坦克搜猎狐狸,动物园枪炮与鸵鸟)。2.旅店乱性&隐秘欲望与裸女妹妹弹琴+墓地探访同质于[白日美人],不断被打断、永远完不成的上课与读信似[泯灭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变奏。3.由每段末尾登场或偶入的次要人物转换视角,引出下一故事,串联接力,结构精妙。4.多次以擦鞋作为转场,既有老布标签式的“恋足”风味,又扣合“肮脏-洁净”的二项对立式。(8.5/10)
事实证明看布努埃尔的片子之前读一遍剧情简介是很有帮助的…不然你根本不知道你在看什么。几个小段子依然是布努埃尔式结构叙事,依然黑的高端大气。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说不重要的事、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大费周章、在极端自由上的现象上面做啼笑皆非的怪癖幽默。
荒诞主义的集大成者,未知的进程,串联的小故事,奇妙荒诞,无人知晓。各种超现实,毁了原本对一个故事、一部电影的理解。莫名其妙的照片、突兀行走的鸟类、受虐狂、畸恋、赌博的神父、马桶上的闲聊、失踪的女儿、被释放和尊敬的无理由杀人狂、死去妹妹的来电、被取代的局长位置...各种赞!!!
“打倒自由”的呼声在影片的结尾再次响起,当然布努艾尔反对的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匪夷所思的,以自由为名的社会条条框框即另一重自觉的,无意识的专制。仍是大量的荒诞象征展现了世界的扭曲、畸形。而一系列相对独立的人物、情节、动机被完美的通过空间上进行过渡、转场,这手法原本属于希区柯克
在人类文明所开创的疆域里,种种约定俗成的塑形僵化彻底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梦想中的自由早已被维系社会存在的框框异化。我们不过是低飞的公鸡和逃避的鸵鸟,充其量能冒出一两句抱怨:我真的受不了对称了!【9↑】
8.0/10。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布努艾尔做不到;幻想空间里一切事物都颠倒是非的意象化(如把黄片化作风景照、警车化作坦克、厕所与餐厅对换等等。);对资产阶级的行径荒诞到不能再捧腹,所以说这其实是一部非常高端的恶搞喜剧。
每个角色都在前一故事落幕时以配角出现又作为下个故事的临时主角,独特的无中心叙事串联成超现实故事集。晚年的布努埃尔已然将超现实主义呈现在现实当中,依旧是对中产阶级社会绝妙的隐喻与讽刺,将公开与隐秘的事实颠倒制造荒诞效果。尤其以寻找眼前的失踪女孩和在餐厅如厕并在厕所就餐两段最为精彩。
每次看布努埃尔都会在兴奋和怨恨之间摇摆。兴奋是因为,他怎么能这么脑洞无边无际,幽默感顶天立地,把所有的人群都讽刺到无话可说呢?怨恨是因为,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觉得自己好笨😔(豆瓣的短评可以写350字了,2018.07.14特此留念,这条就不写满了...)
我称之为伦理幻电影,用禁忌挑战被社会规范化的伦理,但不是来自故事,而是倒错的设定,私癖/公演,吃饭/排泄,失踪/视而不见,死刑(名)/释放(实),死/记忆,诸如此类,而荒诞之处,是让两端直接对立,然后产生倒错者对“童言无忌”的规训(你看这就是福柯的魔力),一切都有关真相/谎言,布努埃尔拍的中产生活已经掏空了伦理的道德内涵(比如同情),徒留虚伪而程式化的礼仪,这让他的电影已经成为某种行为艺术(which我不喜欢),甚至让他自己成为戈雅画中的行刑者,仿佛代替西班牙向法国夺回对自由的命名。
去中心化,链条式推进的叙事,各种超现实的情节和意象即荒诞又意指丰富,历史、宗教、政治、阶层、两性无所不包,文本性极强。布努埃尔的电影里你甚至很难听到一句粗口,可他的愤世嫉俗却令人惊叹。
结构酷似《儒林外史》,讽刺有过之无不及。布努埃尔堪称吴敬梓的异国晚辈知己。
虔诚的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赌徒,烟酒色通通不禁;热情好客的帽商瞬间上演SM戏码;端庄老妇与侄子深夜乱伦;课上频频被打断的教授回忆一场赴宴,大家在马桶上优雅地社交,在厕所般的单间里粗鄙地进食;一个晚期癌症病患的女儿被告知失踪,可她分明就在身边,大家却四处寻找;一名抢手在高楼随意射杀路人,被判死刑后却被释放,大家向其索要签名;警察局长接到死去妹妹电话,前往墓地查看被抓,发现自己位置已被替代。布努埃尔的社会寓言,精准辛辣,有多荒诞,就有多现实。
世界是这样终结的——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空心人》
关于这种无主角,无主题,随人物移动而变化故事的拍摄手法,首先我在Gus Van Sant那里看到觉得精彩无限,然后发现Richard Linklater在这之前就用过了,赞叹一番后,我现在发现布努埃尔居然在几十年前就用过。这到底是不是这种拍摄手法的原创啊?我要疯了。另外,尤其喜欢找寻小女孩和马桶上吃饭的那两个故事,非常有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