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北欧剧。罪犯诈死、整容、准备了三年,布了个大局,开篇也让人震惊——跨国大桥上放女尸,还是两具尸体拼接而成。接着,制造毒杀流浪者、劫持小学生、诱导精神疾病患者杀人等群体事件,又杀死可能认出他的目击者,绑架警察并枪杀,简直无往不利。最后两集,突然弱掉了,罪犯不过是报复,因为妻子出轨同是警察的朋友,妻子和儿子死于桥上的车祸,所以最后杀死同行的儿子,这同行正是这案子的主要负责警官。
剧情不流畅,有种收不回的感觉。主线之外,支线太多,要器官移植的富豪和妻子这条线有什么用?因为不连贯,所以我放弃对剧情的研究。
瑞典女警察和丹麦男警察搭档,女的情商很低的样子,简单直接,不会和人交流,不会撒谎;男的一副世情练达的样子,主动要引导女的,让她学会和人打交道,撒点小慌之类的。开始觉得这种引导挺好的,并不是,女主到最后关头都不肯撒谎,金子一般的人品。而男主,却因为出轨同事妻子,造成严重后果,又出轨案件的女事主,给现任妻子带来痛苦。所谓世情练达,不是什么优点。
男女警察都不专业,讨论案情,不避开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种低级错误,不可原谅。
片子色调灰暗,北欧建筑线条感强,内景也是简洁素净,现代派的范儿,可是,也受不了,压抑得很。办公室全是大开间,似乎没有会议室,大家在房间的一角讨论案情,资料图片贴在玻璃上,让我十分怀恋美剧罪案剧里必有的大黑板。相比之下,美剧的节奏、剧情的铺陈和发展,都有逻辑,脉络清晰,对受众观影心理的把控到位。所以,以后还是看美剧,而且,语言也熟悉,听瑞典语丹麦语极不习惯。
我给了“还行”的评价,不能再高了。
真的精彩!环环相扣,细细入微。你以为是悬疑剧,原来她是社会剧。男主一个谎言,一次出轨,换来一个宏大的杀人计划!死,只是解脱;杀人,只是我的一个手段。你知道我有多少次机会直接把你杀死?!你太天真了,三年半的筹谋,我非要看着你被慢慢揭开的真相折磨得粉身碎骨!
很是喜欢独具北欧特色的冷色调,女主看似冷静冷酷,冷酷无情,实则出世,堪破凡尘!非常值得细细琢磨的好剧!
我想说,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但还谈不上是一部杰作。但是就一部悬疑剧而言,它确实诚意满满,极大的满足了观众们跟着解谜的胃口。
优点:
1. 令人拍手叫绝的悬疑感
惊艳!是我看到最初的剧情设置的第一感。
横跨两国的跨海大桥,在几秒内被熄了灯,当灯光再度亮起的时候,一具女尸横躺在桥上,而她的身子正好横跨了国境线,最为诡异的是,她的身子还被拦腰斩断。
接着便是反转再反转:
上下两截的尸体不属于同一个人。
下半截的尸体已经被冰冻了一年之久,难道这个凶手再一年前就策划了这起谋杀案吗?
之后凶手公布的语音声明,一个配音演员承认了是他录的,更为诡异的是,这个音频是三年前录的,案件再次反转,原来三年前凶手已经开始布局。
接下来便是五个社会声明,关于社会公平、关于特殊人群(妓女、流浪汉、精神病、移民和童工),
法律面前并不人人平等。
如果按照这样的剧情走下去,主旨无疑是很高的,堪比《七宗罪》。
2. 男女主角的角色设定也很巧妙
女主,瑞典警察,工作狂,情商低但智商极高,做事专注,但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不会撒谎,也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样的话。有一个乐意罩着她并且保护她免收这些人情世故困扰的上司。
男主,处事富有人情味,作为警察还是很有责任感的。有一个希望他能够帮着收拾丹麦警察的烂摊子的上司。
就是这两人的搭档,让事情变得更加的好玩起来,两人的聊天也经常是本剧的幽默点所在:
“都是你的错,你把钱包送来才让我老婆知道我出轨了。”
“所以你的困扰点不在于你出轨了,而是在于你老婆知道你出轨了,是吗?”
(看着男主在耿直的女主直戳问题核心的问话下吃瘪,真的令人忍俊不禁)
这之后,一方面,女主在男主的影响下开始渐渐有人情味,另一方面,男主也适应女主那一套一板一眼的处事规则。
缺点:
1. 是什么最终没有让这部剧走向《七宗罪》的高度?我想应该是收尾,当前面五个案件拔高了整部剧的主题,将一部悬疑剧定位为展示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剧时,观众往往会很期待凶手到底是怎样的成长经历,或者遭遇了怎样的社会不公,我们已经预设了一个立场,必然是社会的大问题,对他造成了影响,才让他产生了这样的扭曲的心理,才会不断地杀人,企图向社会揭露这些问题。
最终,谜题揭晓,妻子跟自己的好友也就是男主出轨,带儿子出走的时候在桥上遇到了车祸,车毁人亡,他自己也丢了工作。我当时内心的想法是:就这?就这落入俗套的原因?那你为啥要曲曲折折的杀这么多人啊?那十几个流浪汉又做错了啥?你要杀了他们?精神病人又招你惹你了?你老婆出轨,你就直接奔着奸夫去报仇不好吗?为啥做个这么大的局啊?大哥?
注意到问题在哪里了吗?凶手杀人动机的出发点太轻了,这个出发点可以解释他后面一系列绑架男主妻子、弄死男主儿子的行为,但是真的很难有逻辑的解释他为什么要做一个大局指出五个社会问题。发生在他身上的惨案,很大程度上是(妻子出轨的)偶然性造成的,而不是社会问题导致的必然性,那你剧的大半部分在讲社会问题就好像讲了个寂寞,让观众有一种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这也是我只能给四星的原因,结尾真的落入俗套了。
2. 最初看剧的时候会有一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大抵是因为人物多,名字难记,各条故事线还巨多。个人认为那些服务于主线(破案)的辅线们太多了,又讲的过于详细,就削弱了刚开始几集主线的存在感,还会给人以混乱的感觉。有些辅线完全可以以更加紧凑的节奏,简单的剧情进行交代,不需要面面俱到的展示出来,主要有五条:社工、流浪女(后来与社工线混为一条),父母抛弃的女孩,富豪女,男主的因为执法误杀移民的同事。
我明白编剧在一开始面面俱到讲述他们的故事的原因,一是编剧想要让每个人物都塑造的有血有肉,哪怕只是配角;二是因为作为一部悬疑剧,用更多的辅线和配角去混淆观众的视线,也是一个不错方法,在B站看的时候,看到弹幕几乎把凶手猜了个遍,这大概也是编剧塑造那么多角色还写了这么多辅线的原因。
但是,过多的着笔在辅线上真的会减弱主线的存在感,尤其在辅线后来还莫名其妙没有交代的结束的情况下,观众会更加的摸不着头脑。比如那个富豪女,在她身上着墨实在太多,从一开始在医院的挣扎,到她戴假发,后来和男主的感情线更是莫名其妙,最后还莫名其妙没有交代的不出现了。连她最初利用规则夺了一颗心脏,也没交代后续,实在是一处败笔。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优秀的悬疑作品。作为阅悬疑片量大,对各种剧情设置都很了解的人,我自认为对于能够刺激我的high点的悬疑阈值已经很高了,但是这部作品还是很成功的惊艳到了我,即使最后的结尾不是很棒,还是很值得一看!
凶手时间线
凶手X曾经是丹麦特警,2001年某一天妻子外遇了跟X吵架要离婚,凌晨两点妻子带着7岁的儿子开车去闺蜜家借宿,结果在桥上发生车祸,肇事司机D是借用别人的车,当时法庭上一个记者R给醉酒的司机D做了伪证。女议员W是此案的检察官,因为没有证据就撤销了这个案子,母子两人死了却没有人因此受到法律制裁。(醉酒司机D的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板)
伤心的X卖掉别墅的时候发现了妻子的日记,才发现绿了自己的是同事老罗。不久X又被同事C举报,心理医生P给X做心理测评,导致X失去了警察的工作,失去工作之后X从警察沦落为搬运工,后来又被解雇而变成流浪汉,在流浪途中帮助斯特凡的妹妹出头,被流浪汉L打,然后黑化开始策划复仇
假装自杀,在自己车里放了一具打爆自己头的尸体,并留了遗书
头部全方位整形
杀了整形医生,伪造成医生自杀
2018年找人录制cd音频
2010年杀掉丹麦妓女莫妮卡
2011年杀掉瑞典女议员W
偷开瑞典记者R的车将两截尸体扔在桥上并将车还回去
(瑞典警察小撒、丹麦警察老罗到现场查案)
在记者车上装假炸弹,留下cd的录音,说要指出五个关于社会的真相
在网上发布桥上两截尸体案的细节 用化名乔根给电视台打电话说自己是凶手 用妓女死和议员死待遇不同引发社会舆论 吸引民众注意
1,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给记者R打电话,提供线索关键词流浪汉
(老罗找到妓女的日记本 显示妓女曾和乔根恋爱过。小撒通过尸体上的压痕找到藏尸的屠宰场,找到女议员A下半身尸体)
用毒酒毒死十几个流浪汉。社工斯特凡及时将中毒的妹妹送到医院
杀死一个老警察,用老警察的电击枪电晕流浪汉L,网络直播流浪汉L排干血液的过程,说只要指定的四个富豪提供2000万美金就可以放了流浪汉
2,那些社会中被忽视的人在受到不公时,是否有人愿意为他们争取权益
在网上冒充老罗大儿子的前女友,了解案情进展
(老萨根据流浪汉L提供的线索找到发电厂,但是赶到时流浪汉L因为失血过多死了)
打倒前来的老罗,没有杀他而是踢爆了老罗的蛋蛋逃走了
引导四个精神病患者杀人后再自杀,有一个精神病M自杀未遂
3,批评政府对精神病医疗费用的削减
(老罗睡了过世富豪的遗孀)
枪杀精神病M的室友短发妹后逃走
(短发妹临死前画了酷似斯特凡的眼睛,警方在斯特凡家中找到了和毒酒同品牌的酒和放血工具,但是证据证明斯特凡不是杀害短发妹的凶手)
绑架前同事警官C并将C藏在一个对C有仇的家庭的地下室里,这个家庭发现了后放走了C
枪杀警官C
打晕某校车司机,绑架5名儿童,网络直播要求烧掉五个雇佣童工的公司才能解救五个孩子。(其中包括醉酒司机D母亲的公司)
4,非法童工现象
在群众烧了五个工厂后,放了五个小孩
设置陷阱毒杀了记者R
(警方通过神智不清的斯特凡妹妹指认,找到了一个络腮胡警官,根据审问发现络腮胡警官经营一个sm拍摄基地,斯特凡妹妹就是被虐待变得神智不清的,但是络腮胡警官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警方查到整形医生,找到整形后x的脸,发现正是此前来过老罗家里的推销员)
假扮推销员骗老罗妻子和孩子去偏僻小木屋,留下炸弹(后被老罗救下)
(老罗大儿子本来打算应约女友,结果路上遇到女友,才发现网上的女友是有人假扮的)
打死几个警察,打伤警官小萨,绑架了老罗的大儿子 藏到母亲家的墙壁里
(警方在X母亲家里找到了妓女莫妮卡的上半身
身上绑满炸弹,约老罗在火车上见面,然后带着老罗和一个乘客下车,在事先准备好直播的地方,用老罗他儿子的下落威胁老罗枪杀无辜乘客
5,警察徇私射杀无辜百姓
(老罗打伤无辜乘客)x告诉老罗他儿子已经死了,做这一切都是报复,(老罗举枪对准X)
(小萨在X母亲家里的墙壁夹层找到了已经死去的老罗大儿子)
(小萨赶到,射伤老罗和凶手X)
凶手X伏法end
开始看似凶手X都是着眼社会问题的,但到结尾发现凶手X只是徇私报复,整个剧迷惑项很多,从头算起来X一共直接杀了30个人。
1非常好奇两国沟通问题,被科普“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三国语言可以做到无障碍交流,彼此的民众都能听懂对方说话”,好神奇
2本剧2013被老美翻拍 //movie.douban.com/subject/19976111/
2018被新加坡翻拍 //movie.douban.com/subject/19976111/
(还是很好奇语言问题)
脑洞中泰翻拍会是个啥样,(g g)?
看完全剧还有几个问题想不明白
1凶手X掳走老罗大儿子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对小萨一枪毙命,而是避开了她的要害
2如果说X杀的都是得罪过自己的人,那妓女莫妮卡和老警察(电击枪持有人)是怎么被选中的
3X是如何让四个精神病同时杀人的,X为什么要杀短发妹子,短发妹子临死前为什么会画斯特凡的眼睛
4女主怎么发现老罗大儿子被封水泥墙里面了
5X有没有杀了撞死自己妻子的醉酒司机?是不是伪造自杀现场的爆头尸体就是司机D的,这段没看到剧里有讲。
加个彩蛋
脸盲症患者觉得两人一摸一样
前段时间搜罗来的一部瑞典悬疑剧/桥bron/,看了一季觉得相当荒唐,一季弃。编剧仿佛洒下一个很大的局,犯案动机涉及反财富分配不公反移民孩子福利保障反流浪汉社会福利等等等等,最后两集峰回路转交待原来是隔壁老王出轨自家老婆间接导致自家家破人亡来复仇老王的故事,撒网太大最后收不回来。豆瓣评分8.5,在欧洲剧里算高的了,所以才入的坑,谁知今天被推荐又一部网飞的芬兰剧Karppi,豆瓣无评分,所以溜到imbd,评论竟然表示不像桥!?...外国观众这是把桥bron这部放到多高的位置...一搜评分...这是更是吓人的8.7(还是4万人评...imbd上了八分的剧就real高了).......
???是北欧阴沉冷淡风➕灰蓝色调吸引人?女主个人魅力???
看剧比较注重立意,剧看完觉得整体观感足之外还会考虑全剧over了逻辑还在不在线,有达立意否,最后才给出评分。这部一言难尽...
真的匪夷所思国外观众给出高分,是因为看剧连续剧形式一周一集,看完后头忘了前头,爽了每周一发就没考虑这剧的逻辑思路有没有达到五分剧?尤其还最后两集出轨老王现型后整部剧前面的铺垫全垮掉了还给越来越高分!?例如imbd250里面有一部我死也想不明白的bug片the lost room谜之屋(这部在豆瓣上倒是同仇敌忾的齐同鄙视捉虫🙃)
国外剧还是比较相信国人的眼光...imbd的评分多数一言难尽[攤手]
对了,感谢玄字幕组提供字幕,不过第一季每集都缺失字幕,观感又降了几分(什么不,啊,恩,好的这些单音词就不出字幕也太大bug了吧...)
第一次见识北欧的黑色电视剧,还挺有氛围的,特别注重细节和精神内在,人物不会刻板模式化,镜头光影构图很大气,内容尺度也挺大,不管是从感情还是社会讨论来说。
这个案情牵扯了很多社会问题,是个挺大的设定,但其实剧里没有特别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主要倾向于展现社会现实。也没有把凶手塑造成反社会危险分子,用好看的外表和注重计划的性格弱化了人物。
让凶手动机倾向于爱恨纠结,其实在我看来是电视剧的妥协,展现给大众看的东西太过于偏激是在制造恐慌,一个落脚在于婚外情的案件对于观众来说八卦多于社会性,不会让大家觉得自己身处危险之中。
女主角的设定很北欧性冷淡风,不近人情的处事方式,直接坦率的性格,初始会有些无法适应,长久共处或许会令人头疼,但优秀的工作能力和正直的三观让人不禁敬佩与折服。
反观男主角,看似通达人情世故、与人为善,事实上做着伪善的事、说着好听的谎言哄骗爱人,倒不如女主活的自在、更值得交往。
记得维兰德那冷森森的北欧大地所散发的浓浓的绝望和萧索,一种深入骨髓的与世隔绝。那还是英国人拍的伪北欧。这部剧把一个更真实的瑞典和和丹麦展示了出来,果然是更加冰冷隔绝。看得爽!
拖了好久的bron终于开始看鸟~~看完第一集笑喷~~憨直女汉子和刚被结扎的丹麦熊~~拆弹组是来闹场的么~~钻个洞发现表会跳帧就立刻逃跑鸟~~~你们每次看美帝最后一秒剪线片都是怎样的心情啊~~~另,瑞典语丹麦语摆在一起,瑞典语完胜~~丹麦语真的像在恶搞德语orz
saga在办公室脱掉贴身上衣换衣服,去酒吧直接邀请陌生男人去自己家来一炮,中枪后仍坚持办案,杀伐决断,快意果敢,不解风情却也有难得的单纯,有坚定的信仰。而搭档martin,一个屡次因下半身犯错而累及家人陷入险境的油腻中年男人,对朋友爱人事业都不曾坚定过。前者是希望,后者是现实。
瑞典国宝剧!女主角是艾斯伯格综合症患者,人情为零,世故又不合时宜,办公室直接换衣服,前一秒吃着零食躺在地毯上查案,后一秒把手伸向牛仔裤,和炮友连温存都可以省略掉,直接掀开电脑看尸块。当她学会说谎的那一刹那,才发现成年人希望活着是去伪存真,她是反方向的一个人,流泪时眼睛直愣愣。
一部冷门的悬疑佳作。开篇噱头极大,杀人分尸,一个案件牵连到两个国家,随着故事推进,一出出社会议题被逐一呈现,于是警察和凶手玩起了猫鼠游戏,而结尾和真相以两个男人间的私人狗血恩怨收尾,则又显得高开低走又烂尾之嫌。但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情节之外,还有十足个性的两个主角人物以及充满性冷淡风格的场景和环境。3.8
丹麦瑞典警方联合破案的背景本来就很吸引人 整体色调比暗沉浓烈的killing明朗很多 甚至有不少捕捉女主性格特征的幽默 但是故事一如既往的北欧硬朗紧凑走路带风 罪犯动机私人 但是MO却有极强的政治指向性 这种profiling延续到了第二季 两主角之间的可爱关系还变得更可爱了。。
史上最神奇女主!哦~!北欧罪犯都挺有使命感
讲真女主人设刻意的聪明劲和不近人情显得特别不真实,特别演,很多细节让人无语,不如秘密森林的刻画。
当瑞典女神探版的夏洛特,遇上丹麦曲奇版的华生……前三集剧情看得昏昏欲睡,然而过场的北欧都市风景,却如一幅幅冷艳的油画令人瞬间苏醒。直到第七集,开始展现Soga惊人的判断力,第十集高潮更让她颤抖着在厄勒大桥上,说出了全剧最残酷的谎言……假期看本格推理,首选Bron!
粗矿 豪放
来不及就在办公室当众换衣服,有欲望了就约炮,没有太多道德束缚也不在乎别人看法感受,更是将自己的感情降到0。但只有单纯如saga,才能心无旁骛拨开重重迷雾般的线索。被北欧的阴郁惊到了,但是这是近期最好看悬疑剧。
男主应该直接阉了而不是只是结扎
敢于设置这样的两个主角,加一星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很多版本,但是这个北欧的原版仍然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女主在办公室公然换衣服这个细节在各个版本中都被保留,真的过于夸张了。女主如果没有那么神经质,整体会更优秀。
草蛇灰线 伏笔千里 首尾呼应 有坑必填 之代表,之杰作。
OP是Hollow Talk by Choir of Young Believers
7/10。缺少带动观众情绪的冲突伏笔在追求画面刺激感的警匪剧中,未免显得平庸,全剧伊始以两国界限、政客遇害等敏感的政治元素为主线索,随后剧作却不交代拼接尸体的理由,结构偏向于隐晦、碎片化的辅助线,到头来富婆赎买流浪汉的命、法律歧视移民、校车绑架案和雇佣童工的厂房被烧,这些错综复杂、引人猜想的背景只是迷惑警方办案方向,警局的内鬼是匪徒的诱饵。一个逻辑缜密的凶手,有着浑身绑上炸药去列车里胁迫警察的强烈牺牲意愿,动机仅是同事与妻子出轨后公报私仇,那么冲突就有刻意夸大、博人眼球的嫌疑,知晓真相的观众难免产生失落。传统的双主角设置在相互对照中提供了不少幽默,女警探不近人情,以保护现场的名义要求急救病人等待,把私人状况当公事吐露,经常性出轨的男警探缺乏担当,因此受到搭档的灵魂拷问,肥皂剧式的拌嘴也挺好看的。
这色调,可以这很北欧。有趣的是剧情线的处理,男女主的查案主线加上多条支线,一条支线跟主线并起来了,就又加进新的支线。结构紧凑而完整。‖看完了,很棒。过度讲理女主+过度用情的男主,两个主角的设定也使得整个故事线合理而且铺垫完整。绝了。“事实证明”一切社会问题控诉究其根源还是个人矛盾申诉。LOL.“他所说的真理和他想做的事有关系吗?”
与The Killing相比,Saga没Lund那么多感情问题和家庭问题,同样冷静沉着也更不合群,也更少出错,桥的破案小分队团队存在感很强,Lund几乎是靠一个人(勉强加上搭档)支撑起整部剧,往往只身涉险,也比Saga更加丰满。马丁原本应该是Saga互补角色,他虽然承认出轨是不对的行为,却没有想完全改变的意思。他怪罪Saga在他妻子面前把落在夏洛特家里的钱包给他导致出轨事件败露,Saga反问:所以你只是因为事情败露了而承认错误,而不是从心底想改变错误。马丁以为自己把自己的工作和感情都很成功,对人情世故很熟稔,甚至在Saga面前有炫耀的意思,但最后他被证明在各方面都是失败的,甚至还教坏saga让她学会了撒谎,得意地认为公布自己出轨好朋友的妻子消息无助于破案,也最终导致了妻子被劫持,儿子惨死的悲剧,后面几集智商下线完全被情绪控制,扣一星。
外景一直是灰色调的呢,真是致郁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