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很多疑惑之处,跑来豆瓣寻答案,发现大家也是如此。那么我只好说说我的见解吧~
整个影片说是通灵,其实是催眠,姐姐利用妹妹的催眠技术到处讨生活表演,妹妹性格内敛,姐姐擅长言辞。遇到一个波兰的新法国人富豪并对通灵感兴趣,这里为何他会如此执迷?我猜想他的潜意识有对亲人的思念,对过去执念……
我是体会过催眠的,其实就是人大脑皮层的潜意识里的疼痛或不安被催眠师翻出来,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法国富豪因为对电影的了解,渴望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整个通灵现场,而其他影片制作人觉得实拍并没有特效有效果,并且对富豪这样砸钱拍的方式不以为然,所有当事人的感觉并不能通过纪实的方式表达清楚,包括灵魂现身等
富豪的法国身份被剥夺后变得一无所有,而擅长催眠的妹妹也因为白血病不治而亡。生活还得继续,姐姐必须生存,于是接拍的电影的小角色~
这部电影之所以吸引人去看,只因众所周知的“通灵”的魔幻力量,豆瓣评分却只有5.1分,真的是一部烂片吗?或许只是期望值太高,以为可以通过一部电影而进入灵异的世界并解开灵异之谜,却发现电影越看越谜,于是,失望在所难免。
谜之星空
片名叫《天文馆》,片头是姐姐回忆中的璀璨星空,引出夜车上远望星空出神的姐姐,片尾是二战期间电影摄影棚中的星空布景,依旧是姐姐一脸幸福陶醉仰望星空的特写。除此之外,星空、天文馆与电影的关系便无从交代了。
我想起来王安忆有一本书并不广为人知,却是她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剑桥的星空》。王安忆的小说很少让我感动,人物、故事只是为作者自己的思想而存在,但是《剑桥的星空》中的王安忆真实得让我感动,这是一篇读书随笔,王安忆介绍了一本触动了她灵魂的书《猎魂者》。我迅速找到了这本书,毫无悬念的,我的魂也被这本书猎走了,至今还在书里游荡。
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王安忆以《剑桥的星空》命名这篇《猎魂者》的读书随笔,将19至20世纪西方学界的灵学研究用“星空”来形容,恰如其分。
在《猎魂者》这本记录西方灵学研究的非虚构作品中,详细记录了自19世纪以来,诸多具有通灵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靠此谋生,混迹于江湖,或被捧为明星,成为传奇,或谎话连篇,被世人唾弃,或成为科学家仪器中的实验品,他们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存在。像片中巴洛姐妹这样的人,是有历史参照的,为什么通灵者多为年轻的女性?这也曾经是当年科学家在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之一。
由此可见,片头片尾的星空,代表着宇宙中未得到科学解释的未知领域,对未知的世界永远保持好奇、敬畏和探索,这或许是“天文馆”的意义,也是编导要表达的态度。
谜之催眠
片中三位主要角色是三个不同的象征。妹妹是具有通灵天赋的人,是可以跨越两个世界为彼此传递信息的“通灵者”或“灵媒”,电影中为她的超能力作出的解释是,她将不久于人世,临界于生死的边缘。这样的“通灵者”人世间罕见,却真实存在。人类世界从古自今从未停止过通过这些人来解开宇宙奥秘的梦想,她们是这谜底的钥匙,同时,她们自身也是无解之谜。
姐姐是不可知论者,虽然她靠妹妹的天赋谋生,世故而精明,但实际上是一个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她对灵异世界半信半疑,她并不理解妹妹的世界,也反对安德烈过度沉溺于灵异,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只乐意享受当下的物质和爱情,拒绝让灵异世界影响到安稳的日子。姐姐是我们普通人的写照,或许有过或跌宕或辉煌的瞬间,最终无一例外只能拥有平淡又漫长的人生。
安德烈是一个热衷于催眠和被催眠的战争受害者,他代表了我们人类的困境。安德烈对催眠术的狂热,来自于自身的心灵创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兄弟,留下了战争的阴影,童年失去父亲造成亲情的缺失。中年男人安德烈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他脸上的疤,暗示着他心灵的伤。他的创伤是在遇到这对通灵姐妹接受了催眠术后才获得治愈。安德烈痴迷于催眠无法自拔,根本的原因是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
安德烈不仅热衷于被催眠,更热衷于催眠世人,这就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艺术——电影。当姐姐作为一名素人一脚踏进摄影棚,为戏中的角色和自我的角色所困惑纠结的时候,导演教是这样教导她的:“你需要的是抛弃,放弃,放弃理解。你认为要理解了感情才能表演,你不需要有这些经历,这才是你表演的原因,我们希望更加充分的经历一些事情,但往往做不到,所以我们会自责,我们会拍电影。”而后,安德列经历的催眠状态,复现在姐姐的身上,导演催眠师上身后,姐姐成功进入被催眠状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往后仰,放下自我,放松警惕,消失。”电影就是不折不扣的催眠术,电影作为一种制造满足人类自我需要的幻觉的工具,它唤醒你的过去与现在、未来相连接,它治愈你内心的创伤,它让你沉迷并信以为真,它让你流下幸福的眼泪。
影片最后,姐姐望着虚假的星空布景出神,露出了被催眠者的表情,不用怀疑,那正是你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时候的样子。
谜之科学
电影开头,璀璨星空之下,一群年轻的电话接线员小姐姐在工作,画面很美,很超现实。电话再一次出现在片中,是姐姐第一次和妹妹打电话尴聊了几句,提到第一次使用电话的不真实感和姐妹之间的牵挂。电话作为一种跨越空间的现代通讯工具,它的出现是科学进步的体现,同时也出自于人类期待无限沟通的渴望。电话的两端,连接着的是姐姐和妹妹两个不同的、隔绝的世界,就如同我们和星空之间,人类和未知世界之间,似乎存在科学的解决方案,又似乎什么也未曾解决,我们依旧是两个绝缘的世界,遥远,割裂,难以企及,我们就像脆弱的安德烈,如此渴望行走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妹妹。
安德烈的野心是试图寻找灵魂的科学证据,寻找联结另一个世界的路径,他求助于心理学。20世纪初期西方心理学正经历着蓬勃的发展期,心理学作为一门挖掘和剖析人类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科学,在当时似乎无所不能。《猎魂者》书中记录了自19世纪末开始,诸如威廉· 詹姆斯等早期心理学家以科学实证精神,前赴后继地研究探索灵异现象,并大量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化学等研究技术,来寻找对通灵者的解释。就像电影中一样,这些由科学家主导并发生在哈佛和剑桥通灵研究所里的离奇实验,最终的结果就是什么也没有被发现。电影力求真实的再现了这些实验的状态。
对科学的失望和质疑,也是这部电影的态度,安德烈的巨资全打了水漂,只换来世人的耻笑,就像电话一样,它只传递了声音,却无法让灵魂相遇。
总之,《天文馆》谈不上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却很有趣,它埋下一个个无解之谜,而不是去揭示他们,看完电影之后,会有更多的疑问和不解,激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而如果期待在电影中找到答案那你就必然会失望,可以迅速从观影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仅仅是画面和颜值。
推荐书:
又译《通灵姐妹》。一个小姑娘具有通灵的能力,于是姐姐带着她到处表演“降灵”,通过这种方式来谋生。一个影业大亨,偶然接受了一次降灵,真切地感受到其中奥妙。于是就决定把姐妹俩推送到电影上。姐姐长得很有气质,所以让她扮演具有通灵能力的角色,拍了一部关于丈夫为了见到死去的妻子,然后与通灵的神媒产生爱情纠葛的故事。都是,影业大亨的真正目的却不在于此,他野心勃勃地想创造奇迹,不惜血本,组成了一支科学团队,设计了一些专门的机械,想要拍一个纪录片,想要捕捉到“灵魂”。都是,结果什么也没有拍到,钱却被花个精光,影业大亨自己也陷入了牢狱。而会通灵的小姑娘则突然患绝症(她自以为是鬼魂有约)而去世,姐姐则继续自己的演艺生涯。
电影似乎不着力于制造精彩情节,而是平铺直叙来展示故事的真实性。的确,即便是真正存在幽灵,存在通灵的能力,估计要用科学的“视觉”捕捉到它们的存在也相当困难。所以一次错误的投资,雄心勃勃的影业大亨从此堕入谷底。姐妹的人生也似乎因此而在爬上高处后突然跌下。2018/1/27
2
法国电影《天文馆》发布新剧照,娜塔莉·波特曼与莉莉-罗丝·麦洛蒂·德普亮相,两人在片中饰演一对能够通灵的姐妹,甚至可以和鬼魂对话,影片以1930年代为背景,充满了奇幻色彩。 从曝光的一组剧照来看,内容是展现这对姐妹的日常生活,两姐妹感情融洽,而且还登台给公众表演他们的通灵能力。娜塔莉·波特曼与莉莉-罗丝·德普两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长得确实非常相像,也难怪片方邀请她们俩出演姐妹。 该片是曾经执导《美丽的托伦》《核电站情事》的法国女导演丽贝卡·兹罗托斯基自编自导的第三部作品。
相当有才华和野心的创作,可惜摊子大了力不从心,正如豆瓣peterCat所说“一个线头如此多剧本,抓住任何一个使命拽,配上这般卡司和技术团队,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最后弄得就像个创意脚本初稿,只有想法没有集中。但仍不失为用心之作,所以加一星
只有波特曼和德普女儿的颜值能看,其他一塌糊涂。
TIFF 当时整个场馆里的人都在苦苦坚持 不让自己看起来很想睡觉
一部只感动了自己没感动观众的电影。
全程都在都在苦苦坚持,实在看不懂导演自己在high什么。PS:富豪见到brother就高潮是几个意思?
没搞懂这么无聊的故事有什么好拍出来的。故事本身是砣粑粑,导演叙事表达倒是沉醉其中。自己可high了呢。
简直烂片中的战斗机……这两年付钱看过的最差电影没有之一
想起了La La Land裡的天文館。都是追逐電影夢,LLL和他的女主攜手成功,本片隨她的男主失手墜地。奇怪的是本片除了編導沒人犯錯,而編導(同一人)也不是凱子歌那種人----她是波蘭裔猶太,和男主的角色身世相同。或許她竟是故意的?或者不可自抑的?以失敗憑弔失敗,以自毀比翼自毀,以碎裂反擊碎裂。
中文译名天文馆是硬伤。其他我觉得还好啦,气氛把握不错,演员和布景配乐均美轮美奂。看懂情节的都应该觉得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2.5/5 --- 2016年金馬影展 / 前面靈異氣氛鋪陳引入入勝, 後半段亂無章法. 部份畫面絕美, 假掰風格張狂, Natalie Portman氣場強大無比黑暗模樣既黑天鵝後再現! 可惜電影主軸尋無、毫無重點, 淪落為平庸作品.
整个莫名其妙,以及实在不懂德普家千金好看在哪里…
有些片段拍的很棒的,风格很隽永,配乐我也很喜欢,两主演也是超级美丽,只是想说的也太太太多了,梦境与现实的割裂,女性的生存,法国电影......一团乱麻#2017法国电影展#
一个线头如此多剧本,抓住任何一个使命拽,配上这般卡司和技术团队,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结果,导演每个线头都拎了拎,最后决定还是看颜吧。
能想到的,对上一次看到如此难看、如坐针毡的片子,一定是朱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技术语言脱离了真实存在,科学记录的直白狰狞不如电影工业的廉价特效,电话所产生的距离仿佛第一次听见你的声音。亡者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忘却自己的生人,反犹悲剧不适合法庭的镜头。是有许多过犹不及之处,但整体感觉还成
"Even if the film is itself credulous it also shows how the dreams can just as easily become nightmares with Europe, in the background, sleepwalking towards its destiny, so enwrapped in past trauma it can't see the abyss beneath its feet." - John Bleasdale, CineVue
一个有着华丽外表,又洋溢着欧陆风情的不明生物。
三星半。梦,催眠,心乡,往事,我们在虚幻中乘着梦的翅膀飞翔,飞离不堪的人间,我们都是明日的幽灵。科学、理性、战争、商业,都不捉不到真正的梦,也并不珍惜那些微弱的灵光。卡司们真的美颜盛世,Lily和Portman真的是很像很像,Lily是精灵啊~~~不过的确是一片虚幻的光影,毫无聚焦,散乱如梦。(又是一部四舍五入的桃片隔壁片。)
看預告還覺得挺有趣的 可惜這麼好的卡司和配樂...
它到底想要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