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有感而发,一些琐碎的感想。 首先电影很好看。男主角跟爸爸演的好。 其次电影有各种对细节的表现,哈哈,看的很有意思。 爸爸指导的乐团是个只有十个人的小团体,且没有那种闪亮亮的成员,明显不是很受欢迎。 大哥被问及想法的时候总是很煞有介事的附和别人的意见。开头的男主也有些没心没肺。 订披萨那段很有意思,婚礼的时候爸爸还在不忘用脚打着节拍,片头跟结尾的照应也很有趣,还有熊孩子果然是熊孩子。 整个电影从前到后主角的莫西干从直立变成了软趴趴的,又变为了中分,到最后婚礼的时候倍直,也是他内心的变化。 因为个人经历,看到病重的爸爸还是有些感触。 总结来说电影有趣里带着些荒诞,荒诞中又有些伤感。 另外,前田敦子是不是有些像陈乔恩?片头登岛那段带着眼镜晕船的她好可爱。 这是第一篇长影评。
《颓败与重生》的书封上写着“这个世界很有趣,年轻人颓靡于喧嚣”。老年人渤发于缄默。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体验到更加确切的老年人的生之渴望,老爸的碎碎话语还有指导学生吹奏以及想看到儿子的婚礼前那一夜看到偶像的哭吼,都带着自己不愿离去的生。松田龙平花哨的朋克莫西干头却带着不多的话语,吻合了喧嚣中的颓靡。可能是我个人因为看过《颓败与重生》后的自我强行缝合,但是真的恰到好处的类似。病房结婚里前天墩子的婚纱和旁边领路阿姨的日式穿着成了一个经典的画面结构对比,也带着欧美和东方审美的融合。前面类似的镜头在松田龙平领导吹奏部排练就有,吹奏部本身属于父亲旧时代向往回忆的产物,但是龙平的指挥是独自一体朋克乐队的节奏,新时代的冲击到来融合旧时代的回忆诞生了最后不同双方模式的美妙大融合。看后半段的时候脑海中一直浮现着“生与死的大融合”“生死之间模糊的界限”,明明父亲即将死去可是龙平却淡然让父亲写下想做的事,周围的亲人护工却在一旁抒发自己对向往事情的美妙想法。在濒死之人旁道出的“我想恋爱”“您多少岁了”“五十岁了”,这一幕的喧嚣带给我的喜悦尤为明显。父亲在医院躺着濒死无反应,儿子为了满足父亲愿望举办的婚礼父亲却无法唱诵赞词;外面瓢泼大雨へや里面却是传统日服和西装革履的人一同唱诵耶稣的祝福乐章……美妙和戏谑在这部电影里面都有体现,踏往彼岸之途前对生的美妙喜悦的吼叫真是,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和本文没什么关系的段子: 说,大张伟小时候嘴特贫,经常被学校的混混们按在地上摩擦。每次大老师都是被打到讨饶:疼疼疼,再也不敢啦!然后撒丫子一溜烟儿跑到安全范围,消失在胡同拐角之前探过头,食指呈抛物线状从下巴颏弹出,不忿道:我CNMB!老子还敢! 据说这是大老师“真朋克”名头的由来。 今天介绍的不是北京的朋克大张伟,而是东京朋克永吉。也就是今天这部《莫西干回到故乡》。 故事很简单:在东京难以维持生计的摇滚歌手永吉因为女友怀孕要回乡探亲,期间父亲不幸罹患癌症,感情隔阂多年的父子在懒户内海的小岛上演了一出平实幽默的小品剧。 这故事怎么看都感觉像是《东京物语》的“镜面”版——一部是父母去东京看子女,一部是儿子从东京返乡看父母,期间都是父(母)亲患重病,背后都在探讨架构在城乡文化隔阂下的亲情关系。 不同的是,大师小津的笔触更加细腻平实,除了表现人道价值外,更用坦率和清晰的手法反映出整套的生活哲学。现年还不满40岁的冲田修一显然达不到前辈的高度,但是凭借“再黑暗的故事也要以喜剧的方式来展现”的风格被誉为亚洲的韦斯-安德森,后者代表作《布达佩斯大饭店》堪称悲喜剧的经典。从另外一种角度也可以说,这是冲田修一对从小津安二郎到山田洋次所确立的“庶民喜剧”风格的传承和开拓。 故事的开篇是永吉的乐队在livehouse里面的演出,台上嘶吼台上狂欢,身处东京的年轻人把平日生活和工作的压抑一并宣泄。和台上肆意的重摇滚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乐队成员下了台之后平静地抽着烟各怀心事:贝斯手在担心自己的养老保险金,电吉他手觉得在居酒屋打打工也挺稳定,而主唱永吉被问到有什么打算时依旧一脸茫然……现实的窘境让心怀爱与自由的朋克青年不得不收起反叛的触角,回到故乡似乎成了不得已的后路。 这不是冲田修一第一次在电影中讲述大城市的年轻人追寻理想与接受现实的困境。在今夏Netflix出品的日剧《火花》中,冲田修一就导演了其中的第5、6集。这剧的主人公是一位漫才艺人,同样在大城市艰难讨生活。10集剧情,一集一年的设定,冲田导演的这两集正好是主人公面临转折的时期:比自己晚出道的后辈已经崭露头角,而自己和搭档还在默默无闻。“如果对你想做的事,你拼尽全力的努力仍然要面对失败,你会怎么办”?导演在镜头背后默默发问。 永吉回到阔别6、7年的家乡——濑户内海的小岛。父子之间的嫌隙并没有随着时间缓和,当父亲知道永吉在城市中靠女友养活时大为光火,顺手拿起刚摆上桌的水果就朝永吉砸过去,儿子愣了一秒然后以相同方式回击。父子间第一次冲突相当激烈但并没有朝着尴尬发展,刚刚还追着儿子满屋跑的父亲,下一秒就拿起电话通知邻里:(儿子回来啦)要开宴了,都要来呀!严肃的悲喜剧,生活细节的戏剧化处理,冲田修一用最擅长的方式细细缝合着父子之间的裂痕。 中国20世纪末有部片子叫《洗澡》,导演是同样擅长处理父子关系题材的张扬。两部电影无论从结构还是表达方式都有类似之处。在看重亲族关系与家庭伦理的东亚文化语境中,“家庭”成为人们获得身份认同和情感支持的“轴心场所”,而城市化进程不断冲击着依附于乡土的传统“家庭”观念,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变得更加敏感脆弱。父子间的激烈冲突实际上是城乡隔阂的外在表现,这种带有社会意义冲突是不可完全抚平的,所以无论是小津安二郎还是冲田修一、李杨,都在片中安排了“父亲病重”这样的情节,以节奏线的跳动来过渡到情感线的平稳。 回到本片中,父亲的角色设定是个摇滚迷,甚至儿子“永吉”的名字就是取自偶像“矢泽永吉”,但是父亲在儿子身上种下的希冀并没有结果。父亲在岛上的学校教孩子们交响乐,在重病住院之后坚持跑到楼顶隔空指挥的段落让人想哭又想笑。矢口史靖的《摇摆少女》,三木孝浩的《唇上之歌》,日本战后的国民教育带动乡村教育,而音乐绝对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受此影响成长起来的年轻日本导演对于交响乐似乎有种偏执的爱。 随后儿子代替父亲指挥,用摇滚方式演绎交响乐,病榻的父亲听得老泪纵横,大呼:就是这样!另外一个点睛之笔是,儿子在晚上假扮“矢泽永吉”去见父亲,完成与偶像见面心愿的老父又喊又叫,快乐得像个孩子,音乐成为修复父子关系的隐藏纽带。父亲的饰演者柄本明这两段爆表的演技简直要溢出了屏幕。 故事结尾,完成bucket list的父亲在儿子婚礼上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离去。儿子和儿媳坐着船离开小岛,永吉靠在怀孕妻子的肚子上倾听胎动。朋克青年归乡又离乡,亲情疏近流转,代际和血脉依旧延续着。 无论身在北京还是东京,无论家在乡镇还是小岛,每一个在外漂泊的年轻人都会遇到驻守和回头的犹疑和彷徨。希望冲田导演的这125分钟,能让你在欢笑中有体会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 就像河濑直美曾经说过的那样:电影是风,电影是光,电影是走在我们前面的人。
你企盼明日晴朗,婚礼的病房外偏偏浇下一场大暴雨;你顺颂时祺安康,垂老的身体里偏偏闯进一群癌细胞。愿望清单上有安川的香肠披萨、矢泽的劲力吹奏、偶像的四目相对,原来人生走到尽头还有这么多的放不下,原来临到别离之时还是不知说什么才好。我说你啊,回东京吧。我虽是将死之人,你却是我的骄傲。
日式笑点好可爱。龙平君好可爱。笑着笑着哭出来,哭着哭着笑出来。编剧导演的细节功夫好厉害。
松田龙平演什么样的人我就想嫁什么样的人,当然最想要嫁的还是他本人。
父亲:你靠什么生活?莫西干:靠她(指怀孕的妻子)。父亲飞鞋到脸。
幾場戲:老媽在醫院背著擦眼淚,廣播放著棒球比賽輸了,對應回老媽深夜看電視棒球終於贏了,又哭了一次,可惜贏了老爸也不會回到以前的健康。老爸和樂隊在天台上的演奏,兒子當樂隊的指揮改變了那種老氣橫秋的風格。婚禮上的大雨,推車進醫院像極了《葬禮》的開頭(最後也是)。可惜結尾太刻意
搞摇滚的松田龙平和做农活的千叶雄大这两点本身已经巨好笑了!
日本电影里的穷乡僻壤也是山清水秀的,我国电影里的穷乡僻壤就真的很穷乡僻壤。
病榻上的老父亲,沙发上的老母亲,惊人一致,多次请求儿子儿媳赶紧回东京去吧。“你对我那么好,我觉得我快死了。”结尾的意外婚礼不错。
通篇笑点很奇怪,可就是能噗的就笑出来;哭点更奇怪,可是笑着笑着就有点想哭。或者说,通篇都是闹点,奇怪的一家人,居然搭起来那么和谐。
虽说冲田修一总是煽情时候用力过猛(本片集中体现在婚礼那场戏),但是这片儿的几个小段子还真是感人啊,首推点披萨那个段子。父子间的交流障碍和感情写的也真是好。不过女性角色就太套路了,尤其阿酱纯属卖萌打酱油……
拍父子关系修复的电影实在太多了,可冲田修一却能用生活流的拍法使原本不新鲜的故事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儿子的莫西干头与朴实小岛的格格不入构成了一个矛盾点同时也引出了些啼笑皆非的故事,而父子对音乐的痴迷又是一条潜藏的亲情纽带,医院那场婚礼将情绪推向高潮,结尾收得淡定又温馨。
1.一部浑然天成的电影,冲田修一+松田龙平+前田敦子这个组合实在太棒了;2.平平淡淡的生活,在人物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感受着影片的氛围和美好,不时爆笑,不时安静感动;3.医院里的婚礼真是眼前一亮,还有几场学生乐队的段落都十分喜感。
pizza那段从头笑到尾ww
生老病死也不过日常。
柄本明演的太好了!简直想要站起来为他鼓掌,松田龙平的气质现在已可以融入任何类型的电影,上一秒还是安静如鸡的词典编辑,这里就立马成了嘶吼的摇滚歌手,且丝毫不违和。相比之下,前田敦子某些段落真心尴尬。非常典型的日式描述死亡的方式,清淡不煽情。但却是冲田修一的片里算是目前最无感的一部。
秘制冷笑点、秘制尴尬、秘制停顿,还是冲田修一一贯的遗憾中带希望的秘制治愈药方,最喜欢冲田对不同关系的描绘,不管是左撇子新晋婆媳,还是病房里与老父下棋的主治医生,人们面对鸡冠头与面对生老病死一样,处之泰然厚养薄葬,在碧水青山的小岛上,淳朴淡然的相邻关系是更高层次的陪伴与生死相许
有几场戏精彩至极
"yazawa,广岛县民的义务教育!"233333好电影,前田敦演ダメ女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父子故事类似于<啄木鸟与雨>,但由于本片故事更加完整的缘故,较之前的冲田映画而言略微缺少了点“欢笑”。最后的婚礼大赞,能够掌控这种闹剧的日本导演确实不多,希望冲田君继续突破创新!
《莫西干回到故乡》挺有意思,冲田修一的正常发挥,依旧是小细节,小温暖,很多独立电影人值得借鉴的地方,没有《横道世之介》《去见瀑布》好看,和《南极料理人》《啄木鸟和雨》差不多。敦子好福气,分别和龙平、翔太两兄弟演过恋人了,下次是不是可以轮到瑛太两兄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