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开头,是夏帆饰演的女主角在晨蓝微光中拿手机轻戳男人的后背,示意他醒来。她似乎再次梦到了儿时在微蓝天空下奔跑的画面,这一幕被作为开场镜头提前给与观众,而且将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至此,观众似乎还无法明朗两人的关系,不过已经有了预期:这种关系必定不太寻常。紧接着的镜头是夏帆等在前景系鞋带,男人在后景结账;在他们走出酒店(猜到了)后,一位扮相华丽的风尘女子正从外面进去。乘着晨光,车子穿过空无一人的街巷,似乎在奔向黎明。在车内的对话中,我们进一步明了两人的关系确属婚外恋情,各有家室,而且两人是共事的同事。
以情戏开场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凯莉·雷查德的《某种女人》和克莱尔·德尼的《心灵暖阳》都以一场偷情戏打头——为何女导演喜欢如此开放?是值得研究的话题——但能做到精简,不言明的同时又让人回味,实属难得。整部电影即以如此这般“尽在不言中”的设计贯穿全场:极好地把握在一个限度之内,由此在松弛的日常生活影像表层产生了张力。如同恋爱初期的暧昧,双方都心知肚明,但就是不捅破那层纸。
电影的剧情如果转述为文字,显得稀疏平常。无非是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事业双重困境下,与好友搭上回家之旅,然后获得新生的故事。这种老套的剧情倘使放在好莱坞,大概率会被处理成当代女性寻找自我的励志故事,并闲扯上女性主义的正确价值观。 箱田优子似乎并不这么看,既然主题和内容已经给定(电影改编自高畑勋的动画《岁月的童话》),那么唯有在表达上才能显示“作者”的价值。于是在不少场景中,我们都看到了让人会心一笑的有趣设计,它们往往通过剪辑或配乐完成。
《在蓝色时光飞翔》是一部箱田优子的个人作品,独创性浸润在影像中。寻找自我的主题被极度削弱了,虽然最终女主角必须回到这一点——回家之旅似乎对女主没有产生本质影响,但已然不同。故事内容上,原本的流俗也被处理得清新:家庭与职场,亲情与友情,都属老生常谈,让情节变得不寻常的是人物的独特。每个人都有某种怪癖:父亲花巨资收藏古董、宅男哥哥讲只有自己会笑的破笑话、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煲电话……相较而言,女主显得正常得多,但就算正常,她不是也陷入了困顿。这难道在说,女主遭受的是每位女性都可以遇到的人生际遇?
《在蓝色时分飞翔》作为一部处女作,向我们给出了一位有着无限未来的女导演:箱田优子。对于她本人,我们几乎还一无所知。但在冥冥中,我们有一种确信:不用多久,箱田优子就能让我们见到她身上的耀眼光芒。她不仅为日本强大的女性导演传统增添上一个新名额,同时她与深田晃司、滨口龙介、三宅唱等青年导演一样,正在成为日本电影新的一代,他们拍摄“无作者”的作者电影,创造了“无风格”的风格,:风格从影像中寻找,而不是镜头。
在电影节看完了整部片子,感觉节奏啊画面啊都有点像《燃烧》,是更女性的视角。是情感充沛的女孩子都会喜欢并且感动的。
整部电影出现了很多女性角色,奶奶、妈妈、甚至是咖啡馆出现的女生都很有自己的色彩。可能不炫酷的画面让很多人觉得没意思,但是画面的转场很自然,剧情也是层层渐进的。
但是失望的是,看到那场几百个座位,没几个人真的想看,很多男生甚至不断的打哈欠。这片比起国内很多片子,有内容也更有形式,配音也恰到好处。
1.日韩女演员放到一个片子里,的确能看出两国一些表演传统上的区别,是个新奇的体验。
2.蓝色时刻,真的是很迷人的,对于我,最早是在《再见歌舞伎町》里,有几处这样的戏,然后是《天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还有《夜以继日》,都有这样的时刻。
3.日本的电影真的就是日本的电影,里面弥漫着的气质都太清晰了,明显不是他国的。当然,同样的清晰,也会出现在其他国家的电影里,很明确,很特别。气质的大范围清晰不一定是好事,但中国电影完全不具备这种清晰,连单部电影里也是混着的。
4.说到故事,还是非常套路的,整体剧作大纲像是程序直接出来的,导演给片子赋予的不多,虽然是能看出一些私人的部分,但是功力明显是缺着的。这样也能看出无论是类型还是作者化的,导演都太重要了;一场戏,拍几个镜头,要不要怼着演员脸拍,主角讲回忆的时候,沈恩京在旁边什么站位,什么情绪,拍到中程了还有没有新东西。全片看不到太多的想法。
5.本片对于我的最大意义是展现了另一种样貌的日本乡村,不再是归宿,不再是依靠。人的孤独是驶出了星系的飞船,地球已经爆炸了,想想后面的事吧,回忆是会萦绕着你,但,是真的真的回不去了!这点电影里是想清楚了,也表达了;所以即使结构上、技法上没有新东西,但片子里是有表达的。
6.可能,到了今天,现在这个年代,人的理性思维,和信息带给你的经验都已经告诉了你后面的事;就像片中奶奶说的那样,活着这个状态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呢,你的未来就会是我这样呀。但除了纵身一跃,无论其它的选择是什么,还是活着。
7.我很讨厌片尾放歌这种形式,最近看的好多电影都来这套,音乐对于电影可以是一种情绪和节奏,但不能太拿来当信息用,信息还是得放画面里。片尾曲一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这样的,这样我是不信的,你哪怕全放空镜我都更能相信。
我以为这是公路片,我是挺喜欢看公路电影的,结果这片不是什么公路片,也就开车一路回老家而已
开头先说,是部好电影,有很多细节
主角砂田是个导演,身为导演却在片场各种救场,有着老公,却和摄影师偷情,但本身却是孤独自闭的人,在摄影师情人那里寻找安慰,对生活也毫无期待可言(有一幕,去酒吧喝酒唱K,被老板娘说,你笑得好假,明明不好笑却还在笑)
而她却有个朋友清浦(我觉得是唯一的朋友,因为砂田和同事吃饭,他们都不知道她都结婚多年了,而且回老家后,同学朋友一个都没有,也没联系),做着画画的工作,性格完全相反,开朗,豪放,乐呵呵
故事就从砂田多年没回老家,清浦就起意开车回她老家看看开始
剧情就不细讲了,都是些日常
讲一下内涵的东西,砂田从小是和奶奶一起住和养大的,因为父母怕爷爷死后太孤单,所以让砂田去陪奶奶
砂田小时候是很快乐了,爱画画,画了一整本,长大要当漫画家,到处玩,和哥哥抓蜻蜓来烧,而哥哥怕得要哭
砂田长大点,养了只流浪猫,隔天再来喂,已经不见了,父亲只对她说,不用再找了
上面说的足见砂田是什么样的家庭
父亲冷漠,自顾自己,砂田回家后父亲喜欢上了收集古董,沉醉其中,家里的农场不再管,钱也都花在古董上,母亲说不知哪来那么多钱(以对日本有钱的含义,多半是借或贷的)
母亲是个活泼开朗爱说话的人,膝盖不行,却每天还要一个人照料农场,每天做了美味的食物,却因为父亲和哥哥不吃而不再做,一个人坐在凌乱的厨房里吃着泡面看着巴掌大的小电视,自言自语的说和笑
哥哥是个初中老师,岁数挺大了还是单身,母亲说哥哥的学校出现了老师猥琐学生的事,让他小心她哥,毕竟她哥也是男人(我是觉得她妈在开玩笑),等砂田和她哥碰面,她哥耍着她爸的古董刀,和砂田语无伦次的说话,那表情,那样,真十足有毛病
就是这样的家庭,想赶紧离开又下大雨,跑去酒吧,唯一能倾述的对象不是老公而是情人,表达了逃离家乡的心情,被情人一顿温情而笑,却被一旁世故的酒吧老板娘一语道破,而怒扔手机,之后又捡起来,默默坐着,这种情绪无法释怀和发泄成了砂田在老家处境(其实在东京也一样),同时在老家,孤独,无处安放,阴郁也围绕着她(其实在东京也一样)
隔天,去见了已经在养老院,瘫痪在床垂垂老矣的奶奶,母亲让砂田给奶奶剪指甲,之后奶奶说出这部电影点题的话
我还努力的活着,但不知道努力活着有什么意义,看到你们还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意思是,我都这么老了,这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还活着,就能看着你们
接着砂田给奶奶录像(回家后拿着录像到处拍,毕竟是导演嘛),奶奶艰难的比了剪刀手,又推着奶奶去大厅和其他老人一起,接下来就是养老院最有阳光,最有生命力的一幕
能把充满死亡,凋零的养老院拍成上面说的,我是没办法用文字表达的,这全靠影像的魅力
砂田要开车回东京,母亲什么话也没说(也说不出口)挪着膝盖疼的腿,走出门口,送走远去的车,哥哥在屋里看着砂田小时候画的漫画,父亲躺着睡觉
其实一家人都是相爱的,只是都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而已
回家路上,砂田发信息给老公说回去了,老公日常交代了要买回来的东西,砂田和老公开始交心,砂田日常,细节,爱什么,喜欢什么,其实老公都知道(最后老公一个表情,应该也知道砂田的外遇)
砂田开始哭,开始大笑,开始嚎叫,清浦也消失了(对,全程没说清浦,是因为清浦只是他小时候的自己,带她多年回家的自己,清浦是臆想出来的)
最后应该是我觉得砂田悟出的:人生,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看天,天的颜色是——蓝色。我——在蓝色时分飞翔。
我被电影的名字吸引而来。片名,又是“蓝色”,又是“飞翔”,完全正中我要害。蓝色,让躁动冷静下来的颜色;飞翔,给予无限自由的想象。
我以为是一场快乐的旅行。没想到,完全是相反的……太丧了。(海报也清爽明朗呢)
在漆黑的房间,坐在床边,看向窗外的天空,眼睛里却没装下任何东西,脑袋里也没想任何东西。现在凌晨3点。 互动亲密的伴侣,在没有尽头的街景衬托下,转眼通过对话得知只是婚外情。 原本应该亲近的夫妻,却在日常的消磨下,连对话都懒得看着对方的脸,异常疏离。 工作明明是导演,却不得不面对面对和解决各种不明所以的问题。 而立之年,工作、婚姻,单是这两条岔路就足以让人不知所措。眼前的雾过于浓烈。 在这个段落里,导演把主人公的性格、状态、困境,一步一步衔接紧密地清楚交代出来。
家,应该作为一种什么存在?疲劳后可以完全放松的场所?可以重获能量的支援? 自己的家,真心不想回。比起不想二次团建的卡拉ok,更不想回家。 父母的家,真心不想回。比起在城市的茫然无措,更不想回乡村。 无论哪一个家,都没有归属。 进一步强化困境,也导出影片要解决的问题。
而后,在与好友(自己)的一系列对话中,慢慢达成和解。
从家出发,厌恶家,(被迫)回家,和解,重新从家出发。 家,永远都是起点。
跟随主人公的行动,我开始代入自己。三十;工作尚不确定;性别扎眼到让我无法忽视;婚姻制度不可靠,对婚姻豪不憧憬;姊妹有跟我不一样的世界;无法完全敞开心扉面对父母。不知这路是怎么走的,反正到今天为止,已经没有能跟姊妹、跟父母、跟社会对得上的频道。很多问题都跟他人无关。既然与他人无关,解决的办法便只有跟自己对话。
我从家出发。在外读书。比起在一无所有的乡村,我宁可在城市迷茫挣扎。过年必须回家。疫情让我在家待得时间很长很长,长到我可以重新认识这个地方。我也尝试着跟父母诚实地讲述自己的想法,跟姐姐求助如何获取面对未来的力量。最终,我还是要跟自己对话,梳理所有过往。疫情结束,我将再次从家出发。
我已在分不清早晨还是夜晚的时候醒来,剩下的,便是飞翔。
ps:音乐很吸睛,可爱治愈。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顶着北京大风天去看,不虚此行。完全没有什么抓马的剧情,几乎全是人生小确丧的生存状态,女导演箱田优子手法平静、简洁、细腻。跟国内鸡血的成功励志电影不同,这部日本电影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考维度:为什么人越长大,离快乐就渐行渐远?可生活再无趣、乏味,但还要费尽全力的活下去!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惊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沈恩京这拙劣的演技看得太出戏了… 结尾不错 片名和情节太像是致敬双姝奇遇了。
可以说是渐入佳境吧,前面的摸不着头脑似乎在后面都得到解答了。再嫌弃的家乡也是家乡,再不正常的家人也是家人,再无激情的丈夫也可能是比炮友情人更了解自己的人。如果搞不清楚自己的构成和过去,就会陷入麻木的惯性生活,自我齿轮化。蓝色时分,不是黑夜,也不是白天,在片中成为女主人公最自由和充实的时刻,也是再一次从罕无人迹远离马达霓虹的家乡的原野中奔跑之后,让女主渐渐认清什么是不该逃离的,什么是应该铭记的,什么构成了自己。喜欢大部分的暖色调,小脑一点都没有萎缩的姥姥,好朋友的设定也高级,毕竟最重要的亲密关系,是和自己啊。配乐也很有特色,能让人在有点不知所云的前半段有期待后文的动力,片尾曲更是点题,就是风格太过突出,也就听这么一回了……
真情实感地在影院哭成狗 2019上影节
感觉电影没有透彻传达出导演对于生与死的思考
我也想摸夏帆的头发 想和她一起拍东西 想和她一起唱K 想和她一起开车回乡下,逗她大笑 在她哭的时候抱着她,想和她一起去看奶奶 夸妈妈做的饭好吃 看老爸耍剑。其实夏帆这种大眼睛的女生真不太适合演这种丧剧 小清新地过日子也一样能给人正能量啊 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这电影难以引起共鸣的重要原因吧。PS沈恩京和张子枫有点像耶!
我回不去的故乡
到底还是日影合我胃口,情感每到细致入微处勾起的感同身受仿佛被不留余地的透视过,有时找不到当下状态的触发点而变得无端伤感无端狂躁又无端麻木——那时那刻多想在某个地方得到一个如何自愈的答案,但人生戏剧性又在于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下一秒,所有乱糟糟的感觉又无端灰飞烟灭、无端的,像是又重新活过。// PS. 霓虹虽然地方不大但从不缺各有千秋的美女,而夏帆的美又是众里挑一过目难忘的那一种。
無論是劇情還是表演都是最近看過的最爽快的夏帆!沒有渣男,沒有male gaze,沒有可憐村有色眼鏡!爆台詞唱到破嗓還搞W不倫パパ活,但是後來去看奶奶又萌到肝顫。原來不是城鄉二元對立,而是一個女生的過去現在未來還有她的家族關係。聽了Q&A就明白一點了。沈恩敬這個夏帆的滿月補全其實還好啊,口音很可愛,而且老家在湘南,也期待一下「新聞記者」。意外地發現伊藤沙莉也演得很紮實啊。已經跟導演立好flag出碟我會買,所以真的請快快出碟。
原來夏小姐是左撇子, 戲中要簽名時看到, 不是女導演要她跟角色而硬改的吧.....昨晚看到香江女歌手石詠莉小姐左手拿筷子才想起這個. 好黑色但好幽默, 而好幽默是靠音效, 少有的用音效都咁好笑的. 夏小姐還是天仙下凡, 仙氣爆表, 難怪女導演有出現映後談的箱田小姐(很象戲中泡菜拍檔)會找沈小姐來, 沈的仙氣一點也沒輸. 結尾的反轉請留下看鞋會看得出....
#HKIFF#与想象中的朋友/自己一同出行,以他者的视角重新认知故乡和自我。影片以明快清新的风格,呈现疗愈之旅。故乡的包容,是每一个帮助自己认知自身的细小回忆。喜欢配乐。
错过前二十分钟。人哪怕与自己和解也终究是孤独的。哪怕有知道自己全部的亲密的人。可是,还是丢人啊,像在电影院流泪的自己一样。所以我才喜欢一个人去看电影啊,像她一个人回故乡一样。
可能是我看過的把imaginary character拍得最清爽、最克制、最恰到好處的導演。對母題「歸鄉」的表現,延續了日影一貫的風格,但性格相異的雙女主設定賦予了影片更大的張力,聒噪背後的沉悶會更沉悶,俏皮之中的無力會更無力。話說回來,本片和《倫敦生活》其實非常像啊,特別是ending的部分……
7分,或者是对两位女演员的偏爱,非常清新又舒服的一部电影。
衣锦还乡太难了,我们只能狼狈而尴尬地回去,但故乡温柔地拥抱我们,无问东西。
古灵精怪的电影,充满着小可爱和小怪诞。一顿一顿的音效加的真是巧,特别有趣(导演说其实是女主心声的完全呈现)。喜欢这句台词:「老土才叫活着。」(大概意思)。我们每个人内心藏着个美好的故乡,即便离家数载,还是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沈恩京的颜艺让我觉得她才是日本人哈哈哈哈
「茨城的凌晨与傍晚总有最哀愁的蓝色」。是我喜欢的夏帆啊,利落的,清爽的,忧伤的,彷徨的,落寞的,少女的,成熟的,交织出的是每一个身处都市却依然渴望被故乡拥抱的我们。从唱着尾崎丰开始的回乡记:乡下小酒馆里说着荤段子唱着中森明菜的客人们(伊藤沙莉你又抢戏了ww),斑驳的河童塑像,性格古怪却一直都在的父母和哥哥,病床上奶奶的剪刀手,从出生到死去都只能待在牛棚里的奶牛们,每次醒来却不知清晨还是傍晚,被蓝色的光线包围着,就算全力奔跑也一直没有尽头。不管城市将我们改变成什么样子,不管童年的记忆还残留着多少,如果有可以回去的场所,似乎就能毫不畏惧地奔向前方。荒地里只有一小段的铁轨,踩在上面的时候,是否想象过,与当下的我们相连的,是怎样的过去与未来?
片尾曲也太棒了 听了好几遍 为了这个片尾可以多加一星“洁白的小花 蜷起来的背影 沉睡的向日葵 t恤上的汗渍” 就是看这部电影的感受
29/3/2019 @ Metroplex [hkiff]。女主在回鄉旅程中重新審視自己/友情/童年/家庭/故鄕,故事上確實讓人會聯想到歲月的童話。夏帆和沈恩敬意想不到地有火花,滿喜歡沈恩敬在片中的表演呢,不論角色設定口音及顏藝都異常地有好感~導演在音效上的設計滿好玩的!ending最後拆局方式亦有點神來之筆。
去年最喜欢的日本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