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一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走红,让华语电影圈刮起了一阵青春旋风。
这部现象级的青春片,它所引起的共鸣甚至席卷了两岸三地的华语电影圈。
自从这部电影之后,很多男生心中梦中情人就变成了:
沈佳宜!
随着电影的大火,也让很多内地观众知道了导演九把刀的名字。
对于跨界当导演,九把刀显得非常谨慎。
时隔六年,他才推出了个人执导的第二部导演作品。
当青春片已经被拍烂的时候,九把刀的选择是去「颠覆由自己一手开创的校园青春片」风格,而且一出手便拍出了:
华语影史最重口的校园青春片。
Mon Mon Mon Monsters
在成为一名导演之前,九把刀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名小说作家。
写过不少畅销小说,类型涉猎广泛,恐怖、武侠、言情、荒诞、奇幻、都市、纪实甚至纯文学都有。
难得的是每一种文字似乎都能驾驭。
被誉为:
台湾网络文学经典制造机。
他的小说总是带着一种青春热血的态度,但又时常流露出不愿长大的孩子气,甚至偶尔会带有一些恶趣味。
所以九把刀在自己的电影中,总是热衷于夹带一些私货:
《那些年》脱胎于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但又大胆的融入了更加商业化的性喜剧桥段。
而这次的《报告老师》则用好莱坞类型片的手法,聚焦了校园青春里的另一个阴暗面:
校园霸凌。
跟《那些年》改编自同名小说不同,九把刀的第二部作品选择的是原创剧本。
影片不仅集结了过去擅长的校园青春、疯狂无厘头元素,更加入了恐怖惊悚、奇幻异想等超现实元素,是一部风格非常怪诞的电影。
这部黑暗系的类型片在香港上映时,甚至因为过度暴力而被定为「限制级」
电影里的气息是青春,背景是校园。
但青春不见得一片风光明媚,而校园里的青春,从来就不见得就一定是美好而阳光的回忆。
故事开始于一栋破旧的社区大厦内。
夜晚,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回到了回到了自己寄居的地下停车库内。
正当他随手点燃一根捡来的烟头时,他的头顶突然伸出了一双干枯苍白长着尖锐指甲的手。
流浪汉丝毫没觉察出异样,就这样突然的被怪物抓上了房梁,吞噬在黑暗当中。
紧接着画风一转,故事回到校园的课堂里。
班里的好学生林书伟(邓育凯饰)正站在讲台上接受一场全班范围内的道德审判。
林书伟性格老实懦弱,胆小怕事。
于是他就被选中为班上的第二个异类:
在他之前还有一个胖女孩,也是在全班的排挤当中,只能独自坐在教室外走廊上。
而这一次则轮到了林书伟,他被诬陷偷了班费。
林书伟极力辩解,却没有人相信,只能被迫的接受侮辱和嘲笑。
心有不甘的林书伟在放学以后,找到了班上的风云三人组。
三人组的老大段人豪是班上的领袖,喜欢发号施令,享受掌声,经常带着两个手下整天以恶作剧为乐。
林书伟跑到段人豪面前质问原因,但换来的只是更多的侮辱和威胁。
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带着自己手机录下的证据,来报告老师。
但班主任心知肚明却依然不以为然,更是反问林书伟:
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
甚至主动教育林书伟:
不要招惹他们。
你不招惹,
他们难道还会继续欺负你吗?
随后,女老师又要求林书伟和三人组一起去完成关怀社区独居老人的公益活动,想让林书伟自己去化解“矛盾”。
林书伟被逼无奈,和三人组一起去了社区做义工。
但没想到的是,这场公益行动,却变成了段人豪三人组的狂欢派对。
他们对着那些孤寡老人做着各种丧尽天良的恶作剧,并逼迫懦弱的林书伟加入他们的狂欢。
晚上,他们来到了一位老年痴呆的国民党老兵的家中打扫。
段人豪等人在老人的家中发现了一个锁起来的箱子,他们认定箱子里放一定是财宝,所以决定连夜偷走箱子。
然而,当他们抬着箱子走出楼道的时候,却撞上了一对正趁着夜色出来觅食的怪物。
怪物皮肤干枯,只能略微看出人形,长着獠牙,靠吸食人血为生,但行动迅速。
林书伟一行人的出现,打断了怪物的进食,其中一只小怪物还向着林书伟等人扑了过来。
四人慌不择路,最终冲出了楼道,而小怪物也路上疾驰的车辆撞昏死过去。
但这帮无法无天的叛逆少年们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把昏死的小怪物捡了回去。
故事就此引伸出一场生存的游戏,他们由欺凌同学转为凌虐怪物。
每天放学过后,四人开始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研究小怪物,希望知道她的来历、特性以及弱点。
这种研究,简而言之,就是各种施虐,拔牙、封口、殴打、放血……
直到他们发现了怪物的弱点,就是怕光。
利用这种弱点,他们逐渐控制了小怪物。
林书伟通过网络,查到了一桩当年的降头师灭门案,一对姐妹在当年的案件中神秘失踪。
通过一些新闻对比,林书伟确定了怪物姐妹的身份:
怪物姐妹是人,只是因为被下降头而变异。
林书伟不忍看到段人豪等人对怪物的暴行,但又不敢反抗,只能被迫加入这场恶行当中。
但从此,林书伟的世界也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他是被霸凌的对象,他是那个异类;
但是现在他找到一个似乎可以被接纳的群体,他开始和霸凌者发展友谊,而这份友谊建立在一起继续霸凌其他异类之上,也就是蹂躏那只怪物。
随着这场恶行的渐渐失控,四人组的心智也日渐扭曲。
与此同时,怪物姐姐得知妹妹被掳走,也凶性大发,开始四处杀人寻找妹妹。
某天,段人豪因为殴打同学被女老师训斥。
圣母病再次发作的女老师,想要用自己信奉的佛教信仰感化段人豪。
但段人豪并不服管教,这完全激怒了女老师。
先是狂甩巴掌,然后又一脸伪善的诋毁了段人豪的父母;
人豪爸爸不能来学校,
因为他还在坐牢。
吸毒还是抢劫,还是吸毒加抢劫?
人豪母亲也是做那种工作的女人,
人豪真的不是家教不好,
他只是没有家教。
女老师的恶语中伤,终于让段人豪陷入了疯狂当中。
他悄悄的在女老师的水杯中,放入了怪物的血液。
结果,老师喝了血水之后,身体也发生变化。
然后,在阳光下,自燃而死。
整个过程,周围所有的学生都只有拿着手机拍照录像。
却没有一个人来求助报警,直到女老师在段人豪的大笑中化为灰烬。
段人豪的疯狂,让林书伟害怕,他担心下一个被烧死的会是自己。
他再一次追问段人豪,当初为什么屡次三番的戏弄自己。
段人豪的回答非常简单,仅仅只是为了好玩而已。
就像他们当初霸凌自己一样:
现在只不过他们面前有一个更好的霸凌对象,所以一时忘了自己。
而就在此时,怪物姐姐在外出杀人寻找妹妹的过程中,看到了女教师自燃的新闻报道,得到了线索。
但她不知道究竟是谁,于是就开始虐杀穿校服的人从独自放学的学生,到学校的班车。
终于,在校车上,怪物姐姐见到了用自己妹妹的牙齿做成的手串,正戴在一个高中女生的手上。
怪物姐姐开始大开杀戒,屠杀了一整车的学生。
而那个戴着怪物牙齿手链的女生,正是段人豪的女友。
于是,陷入疯狂的段人豪为了复仇,终于决定和怪物姐姐展开一场恶战。
而此时的林书伟却陷入了生死抉择,他不再信任自己与段人豪之间的那种虚伪的友情。
为了确保生存,他只能先发制人,亲手将曾经的战友推向深渊……
至于影片的结局,笔者不再剧透,可以说非常高能了。
如果说影片的前100分钟的情节,还属于商业恐怖片的范畴,不过是一部校园版的《釜山行》的丧尸片套路。
那么影片的最后十分钟则是完全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在黑暗压抑的重口情节之下却是一出令人内心的悲伤沉淀好久的悲剧。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导演九把刀的奇思妙想——
把校园霸凌这样的写实题材拍成了一部另类的校园怪兽片。
最近的热映《天才枪手》也是类似的做法,把考试作弊拍出了谍战大片的即视感。
相较于处女作《那些年》的平铺直叙,这部影片反而存托出九把刀的导演功力。
电影杂糅了很多类型片的要素,但却和《那些年》完全处在两个极端,血浆断肢充斥全片,并加入了不少黑色幽默情节。
整部电影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结构,不少细节和桥段包括台词都意味深长,构建了一个绝望灰暗的世界。
整部电影中彷佛没有一个好人,所有人都带着一种「恶意」。
学校里永远微笑迎人的冷血老师,爱面子胜过爱学生,爱讲道理胜过奉行道德。
她的恶来自于她的假仁假义,表里不一。
段人豪三人组,在学校里无法无天却无人敢反抗,霸凌别人理由只是因为好玩。
他们的恶意来自于青春期的放纵与无畏,让他们更加没有界限。
至于林书伟,虽然不停强调自己与段人豪几人是不同的,但却为了保存自己而不断伤害被生擒的怪物。
他的恶意来自于自己性格里的自私、懦弱,甚至是对待生命的冷漠。
除此之外,还有始终缺席的成年人,以及开头结尾出现的残障边缘人群,这些形象构成了一条「霸凌者的食物链」。
人制造了怪物,怪物吃人,而人又利用怪物消灭同类。
而这条食物链到了最后只能走向共同毁灭,这是个多么令人绝望的世界啊!
就像电影中林书伟走向毁灭时的那句绝望控诉一样:
这个世界没有好人,都是坏人。
剩下的只有你这样的白痴!
导演九把刀用电影中的怪物来作为隐喻对社会黑暗的控诉——
比怪物还可怕的是,霸凌行为。
但助长霸凌恶行不断蔓延升级的幕后帮凶,却是那些旁观者乃至整个社会冷漠恶意的推波助澜。
我擦这是神作!套着怪物外壳,本质是在讲霸凌。
屠杀的两场不过瘾啊,校车那段配着反调音乐马马虎虎就算过得去吧,教室那段直接脑补成王牌特工里教堂大屠杀的一镜到底了。
剧情bug还是很多的,一直到杀了boss之后,直接给片子归类到6分cult电影里了,结局一般无外乎两种,猪脚要么历经挫折一蹶不振继续苟活,要么越挫越勇开始觉醒成为男人,这片子也就这样结束了吧?
并没有!!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把我炸!死!了!色彩的大胆运用,玉石俱焚,看完震惊的回不过神来。
另外,配乐满分。
很少看台湾的电影,嗲嗲的音调实在欣赏不来,(话说现在的音调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但是看过九把刀的电影还是印象深刻,头条看过片段觉得有点意思就找来看了,有震撼,有恶心,有恐怖,有温情,可笑的是温情竟然体现在怪物姐妹上,九把刀想表达的社会现象比较隐喻,每个人看的点也会不尽相同,结局很喜欢,也算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吧,如此生而为人还是死了算了吧!
因为一些原因,九把刀这个名字估计很长时间都难在内地的大荧幕上看见。
从畅销作家,到卖座导演,内地有韩寒、郭敬明,台湾有“九把刀”。“九把刀”似乎运气更好,除了票房大卖,还赢了口碑,处女作破了香港华语电影票房纪录,历史留名。
看过“九把刀”的小说就知道,他的创作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各种题材都有,文笔不见得怎样,但论起开脑洞、恶趣味和热血中二的程度,华人作家中简直无出其右者,加上大量日式ACG文化的融入,令他的小说充满了很强的影视感,非常适合电影化。
这次的《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跟纯得出水的“那些年”完全是天差地别两套风格,灰暗的基调,血腥的画面,阴沉的人物与绝望的世界观,把“校园霸凌”与“吃人怪物”巧妙联系,仿佛是拍了一部血腥恐怖版的《告白》,又像是读了一遍古谷实的漫画。
怪物和霸凌到底哪个更让人害怕?这样的残酷青春在日本电影中屡见不鲜,九把刀玩得更聪明,更商业化一些。用怪物影射被社会挤压而性格扭曲的年轻人,实施霸凌的坏学生,不作为的教师,围观起哄的路人,所有人即是施害者也是被害者,是不值得原谅应该被烧得灰飞烟灭的渣滓。
如果仅仅只探讨青春,那绝不是九把刀的风格,连“那些年”他都要不伦不类地拍一段地下格斗。这次又把吃人怪物搬进电影,所以电影到底还是比那些青春片要显得更有趣更“好看”一点,四肢乱飞,鲜血泼洒。
比想法,九把刀无疑是独特且超前的。
论执行,硬件没问题,美术摄影音乐全优秀,但叙事的把控就缺了火候。 演员表演声嘶力竭五官狰狞显浮夸,角色转变突兀生硬,故事太长,无用镜头多,一个半小时刚好,非要撑到120分钟。但也没什么大毛病,电影票房一般,主要还是因为实验性过了头。
这个故事实在太不讨喜。包括主角,电影里基本没有一个主要角色是可爱的。人类内心扭曲,怪物外表丑陋,即便男主角心存善良,但懦弱与胆怯也让人喜欢不起来。虽然所有人都有其无法掌控的压力存在,全部恶的转化都是角色间互为因果的影响导致,但恶总是让人厌恶和不适的。
另一个问题在于电影终归还是在血浆中流于肤浅。因为怪物的存在,杀戮成为调剂电影的重要元素,所有角色的性格不可避免地被漫画式地放大与夸张。恶存在的理由只是因为它本就存在,整个世界的好人好像只有那个一样被欺凌的胖姑娘而已。电影对于霸凌的反思浅尝辄止,倒是能看出导演在花式拍坏孩子的顽劣时低级的恶趣味。同样讲坏孩子的电影,别说比北野武岩井俊二,就算中岛哲也的《告白》,论眼界论深度论尺寸拿捏,都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电影好不好,最后还要看故事。九把刀找了一个非常好的点子,他要讲的现实寓言,看似巧妙,却并不深奥。用B级片讲大道理,在华语电影中也算有想法的尝试,可故事到底没有讲好,零碎小聪明太多,整部电影反而笨重了。
倒是热血还在,最后崩坏的结局让我响起了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如果人人都是怪物,那么出问题的一定是这个世界,如果它不能自愈,索性就变成怪物毁灭它。没什么道理,与现实也离题万里,但音乐响起时,就是觉得畅快淋漓,这种不管不顾毁天灭地的爽朗,大概才是九把刀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部黑暗系的类型片在香港被定为限制级,九把刀也一改以往清新纯爱风格,尽管在首映现场他与观众开玩笑:“我一直在拍恐怖片,《那些年》就是一个男生追了一个女生十几年都追不到的恐怖故事”。此片背景依旧设定在校园,但却不再满足于谈一场青涩美好的初恋那么实诚简单。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深重,剧本完成度超饱和,摄影方面也很出众,在选角和细节上尤其花心思。
卡司除了陈珮骐以外,其余几位主演包括饰演男一男二号的邓育凯和蔡凡熙,女一号梁如瑄都是新人(几位新人演员在香港文化中心映后与数千观众见面时激动落泪,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细节让我备受感动)。九把刀向来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无论从演员班底还是作品类型,这些尝试不但没让人大跌眼镜,反而为之一振。比如他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捧红了柯震东,我就相信他对于选角这件事并非随意而为。
除了对新人的偏爱,九把刀仍然忠实于之前几部电影里用过的演员。在《报告老师》里,他把他们塞在一辆巴士上做客串,从《等一个人咖啡》中的布鲁斯,宋芸桦,再到柯震东,蔡昌宪等。其实刚开始看到男一男二号的造型还觉得一个像林柏宏,一个像王大陆。一部《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竟然融合了那么多台湾青春片的角色,实在丰盛,喜欢台湾青春片的人应该不会忽略这一点。
故事中潜藏的三个段落是在邓育凯饰演的好学生林书伟身上推进的,从他与班级恶霸三人组(蔡凡熙、赖浚程、陶柏萌)的对立,转变为四人成为“同伙”,再到他向他们发起反抗,最终共同毁灭。整部影片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结构,所有的细节和桥段包括台词都意味深长。即使九把刀在表演形式上还是选择激烈和夸大的恶搞,实则在这一全新的题材中暗藏诸多内涵。
首先是录音机里播放的那首《那些年》看似只是他安插在电影中的梗,自恋的同时搏人一笑,但这歌与整部影片却形成强烈对比。歌声里洋溢的青春气息与电影布满的黑暗色彩,青涩的男声与阴暗的环境,这样的对比产生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讽刺。
穿校服的不一定是青春片,有丧尸的不一定是恐怖片。段人豪带头的校园恶霸小组欺负同学,逗弄老人,捉弄老师,对着怪物施暴施虐,手段残忍,不堪入目,这些都是他们所代表的学生形象与自身现实面貌的反差。影片中的慢镜头,以及梁如瑄饰演的那个女学生戴的耳机里放的歌其实很具浪漫色彩,而电影偏偏就用浪漫主义表现怪诞,又借超现实引述疯狂,复仇与拯救,再用怒气对抗着善恶美丑。
必须承认的是,电影前三十分钟会让人产生疑问,譬如不知道该如何定义类型,众演员在表演上似乎也不够入戏,让人觉得生硬尴尬,画面又过于恶心……所以第四十分钟就有人看不下去选择退场。兴许是那错落的十分钟还未真正引爆全片的重头戏,可是往后看就会发现后半段无论是节奏还是内容,表演或是氛围全都愈演愈烈,情绪到位,涉及越来越广,立意也越来越明确。可惜了提前离场的观众,没能完全欣赏到九把刀这次大胆新奇的尝试。
这种大胆除了表现在人设和类型,还有不受控制、不断向外蔓延的爆裂感。假借喜剧的外皮挖掘人心的黑暗,世界的荒诞。这部极其血腥暴力的cult片,第一反应会联想到园子温的作品风格,而那段在巴士的戏也让人想到《釜山行》,吃人的怪物吃掉了满车的年轻肉体,滚烫的献血铺满车厢座椅。
电影最关键的「怪物」 在影片多处都有体现,最直白的解释就是学生们捉到的生物被他们称之为“怪物”;在一群坏学生当中,好学生林书伟也像是一种怪异的存在;年轻学生的肆无忌惮和疯狂,在外人眼里好似怪物;校园与社会的比对,而这个社会本身,可能就是个怪物。电影全然摄制出了一个疯狂怪诞的黑色世界,而我们皆是怪物。处处细节都能感受到来自于创作者的嘶吼,纵使言语中有着男主角林书伟性格中那般的懦弱,却也用藏在最深的黑暗里最渺小的身躯竭力狂奔。
即使影片大框架已经非常饱满,但作者依然不忽略细节及细节制造的隐喻和用意。九把刀回应“689教室”中数字“689”的含义,是因为马英九和蔡英文当选的票数都是689票,而且电影中每一个数字的选用都有它的意义。还有片中多次提到的“投票”,投票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民主呢?再者还有老兵唱的歌词:长城绵延,黄沙滚滚,是我依恋的地方,是我生命的泉源。那路虽然遥远漫长,我依然往前冲,只因我是中国的骆驼。
中途惊吓惊喜不断,结局又让气氛再度升温点燃。一直到片尾字幕出来,全场观众发出爆裂般的掌声,像镜头中迅速燃烧的肢体,火焰凶猛热烈,血脉喷张,愈滚烫愈热泪盈眶,面向银幕的人也清晰感受到了那种炽热的撕裂在体内引爆。
满载愤怒,满心悔恨,杀死了他们,我也没办法生存。人制造了怪物,怪物吃人。这条食物链到了最后只能走向共同毁灭,这是个多么令人绝望的世界。在被血液浸透的红色滤镜下,在这样一部集合创新、改革的大胆实验中,九把刀制造了一场对人性的思考和反省。盛满隐喻,讽刺不断,讽刺令人恐惧。跟着那首燃爆的片尾曲,掌声震耳欲聋。
看电影和谈政治,实在是两件太不相干的事。
九把刀对此作的一席话看得我浑身发麻:
「青春有如倾盆大雨般的痛快挥霍,也有充满恶意的阴暗角落。大多数人一身湿透地长大。也有人,从此只存在于毕业纪念册里的黑白缝隙。
这部电影诞生在我人生中最糟糕的时期。一边饱受这个宇宙最疯狂的践踏,一边用心底仅剩的微光,点燃我对这个宇宙最卑微的爱。最卑微也最猛烈。
我猜想。在人性最深的黑暗里,即使用最轻的声音说话,也能听出巨响。」
什么才算是绝境?当吃人喝血的怪物反倒成为温情甚至良善的象征时,我们还能否认自己不处于绝境之中吗?
绝望的基调贯穿全片,在影片结尾,被霸凌的林书伟反杀霸凌三人组后,成为了新的霸凌者。他纵火焚烧全班同学,自己也异化成了怪物。
他的异化源自善恶不分的阴森人间。流浪汉、老年人、痴呆者们被侮辱与被损害,校园内霸凌成风,老师们自私敷衍甚至助纣为虐,受害的得不到拯救,加害的得不到引导,杀人诛心的恶行在滞塞中循环加剧,在道貌岸然的伪装中扼杀正义。
与人间的恶相比,怪物姐妹吃人喝血的恶居然显出了淳朴。她们的恶出于自己的生存需要,而人的恶出于“就好玩嘛”,这种恶制服了恐怖的鬼怪,也把人间变成鬼怪横行的绝境。
阴森的人间鬼气弥漫,活着的人活得如同行尸走肉,死了的鬼因其爽直真心而显出人情味。这人鬼倒错的荒诞世界大抵便是地狱的图景了罢?
看了四十分钟实在忍不了,退场了……
2017BIFF。校园霸凌+怪物恐怖+人性探讨+青春题材,九把刀也能玩转这种类型片,特别适合富川幻想电影节,结尾加分。不知道九把刀有没有受到延相昊的影响,有点猪猡之王+釜山行的意思。p.s,影节期间刷了好多部外语片,还是华语片看起来最舒服啊……
前100分钟这部电影在我心里都是一颗星 直到ending才明白 映后导演表达的世界观我还挺同意的 这个世界恶与伪善太多了 九把刀这是受园子温启发了么
意外地还蛮好看!校园凌辱与怪物题材的混搭。比怪物更可怕的是人心!大怪物在校车和教室的大屠杀大快人心。结尾,绝望中带有一丝温暖。
玩类型融合,效果还不错,在类型化和作者化个人表达这两个方面做创作上的权衡,最后还是顺从了对台湾青春片这个类型的熟悉。把校园青春片拍成脑洞清奇的恐怖片,却舍弃娱乐性,去拍校园凌霸这件事背后问题少年的心理,借怪物隐喻问题少年的后天养成,用这种怪物电影的夸张方式把校园欺凌变成了寓言。
懦弱被动的男主,变态的校园施暴者,冷漠的集体,虚伪的老师…两个怪物在分食时的温情对视反而显得有人情味儿了 复仇戏码开始才变得有趣,九把刀设定的各种隐喻太多了,各种cult元素也非常杂,几个边角人物的戏份也都刻意的在具化他要表达的主题,豆瓣的评价很两极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结尾包装成反霸凌和饶有深意,但全片每一场卖弄感官刺激和恶趣味的戏却暴露了伪善和恶毒的正是导演本人。终于有人超越彭浩翔了,真是心肠足够坏和足够虚伪才能拍出这种戏。这个电影真的太「坏」了,不骂不行,特別是包裝在那种自鸣得意的趣味和深度下面,更令人齿冷
非常令人惊喜。制作水准很高,以新颖的角度讲述青年人面临的校园暴力和老龄人面临的无人养老问题,结局尤其令人意想不到
制作费一亿新台币,2000多万就值得写进新闻稿里了,但是内地片里没看到过哪个2000万片有这个制作水准的。特效化妆,特效算是水准之上了,摄影,光 色 也都不错,能看出来省钱的小招。人物塑造得很成功,每个都各自有特点,配角都立得住,信佛的老师的设计尤其新颖,但是九把刀太爱让人咆哮了
九把刀的才华确实没的说,B级片拍得这么恶趣味且发人深思,让cult大国的美国和日本都相形见绌。ps,有人觉得主角像小四吗?
把恶心玩出伤感了都。青春片加恐怖片的混搭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执行还是差点,变成一部卖弄恶心与重口的片子。几个角色的设定与性格转换还是太奇怪,关于校园暴力也讲得太表面了。不过有几场戏还挺好玩的。又出来好几个可爱的小演员。以及,九把刀是真爱柯震东,金马影帝亚军什么鬼!
越来越坏,以暴制暴,不止你,包括我,都不如怪物。
其实啊,就是延尚昊猪猡之王的台湾校园釜山行。有点想要把亚文化的恐怖类型片,做成华语的市场大作,但是,它的姿态和玩法,不免太过。对弱肉强食的认知,只是进行了一次长篇的角色颠倒(虐待小怪物但又被大怪物收拾),到头来还是故作说教的自取灭亡,更像一场意淫自爆的精神风球。
用浪漫主义表现怪诞,借超现实引述疯狂,再又复仇与拯救的怒气对抗丑恶。穿校服的不一定是青春片,有丧尸的也不一定是恐怖片。剧本饱和,摄影出众,盛满隐喻且充满讽刺意味。全然摄出了一个疯狂的黑色世界,而我们皆是怪物,细思极恐。柯震东宋芸桦布鲁斯客串,还有长得像林柏宏和王大陆的男一男二。
真的牛逼,让我重新认识了九把刀,以及对他的那些赞誉!怪物,党国,以及90后的脑残,都只是霸凌主题的载体,人性的载体。高!以后会真正关注九把刀。对了,法海成了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队长,宝刀不老!
一星半。大概明白九把刀之前那部片为什么能这么火了,对于拍电影这件事而言,他只不过也是一个毫无才华以及会耍小聪明的投机主义者罢了。
可以做出这样称得上“国际水准”的类型混搭和制作水准(参考Cooties),我也可以勉强忍受冗长拖沓的剧情、过于直白突兀的说教以及剧本上的很多问题,况且有几场戏的想法和执行都还挺亮眼,私心多一颗星。#国父显灵#
非常有趣味的类型混搭尝试,将青春片、恐怖片包装进黑色喜剧之中,内核阴暗。有园子温/三池崇史的范儿,而且比他们这几年发挥失常的那几部要更有劲。
试问那个小孩没有一个屠校的梦想呢?I did it my may!
借一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词:柯景腾,你真的很幼稚欸!唯一的亮点,可能是法海(乾德门)老师演的贫病交加独居陋室的国民党退伍老兵了,一言不发都可以满脸是戏,抗日大刀队出身,只身与怪物缠斗,临死还要站直了大放一声响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