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想塑造出一个完美的男主:舍己奉公、关心帮助他人,但实际上呢:
他母亲病了,他妻子扛;
他妹妹留学,他不支持,他妻子支持,他妻子出钱扛;
他女儿患了少儿抑郁症,他丝毫不知,他妻子扛;
他妻子非法集资,他丝毫不知,知道后直到审判完也没帮任何忙,也不告诉他岳父想办法,让他妻子自己进监狱扛;
他妻子出狱,抑郁了,也没几句关心温暖的话,他妻子自己扛;
他的朋友们,周海淘,吹的多厉害,结果分分钟被人坑,那个村长时不时表现出一副奴才的样子。反正,都等着他拯救,他也利用自己的职务将一些消息、资源告知这些朋友们。
除了他之外,同事要么混日子,要么勾心斗角。
至于乔宇,挺有意思的,开始对梁子言的付出很生气很反对,结果最后自己也要无条件为那个男人付出。
一到家庭生活,就配个苦大仇深的音乐。
除了男主这个运河集团副总,其他活得都像稻草人,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给男主派发任务,该消失消失,这就是运河边的人们吗?
看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这不就是一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吗,路长河真的是为了运河付出了太多了,换做是我肯定坚持不下来(还是得学习路长河的这种精神品质)。不过尽管如此,这部剧的家庭部分处理的还是特别加分的,把生而为人的“生活”一面真实的拍了出来。使得路长河这个角色不会像历史典故那般扁平,而是有人物弧光的,感情线和事业线两不误。从另一个方面将这也是大历史环境下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这才将他身上那种品质放大出来,显得十分的可贵,伟大有时候就是藏在日常生活之中的。
特别是路长河的故事线,剧情跌宕起伏,内容有深度,真实的展现了一个基层干部的生活与事业发展。目前来看,路长河遇到不小的困难,编剧在这点的构思很巧妙,让路长河不再是个纯粹的展现人物弧光的机器,或者说他不只是一个完成运河事业的“英雄”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活和事业的困难,让人物不断的在困难之中磨炼,人物坚韧的品质在其中展现。而且这样的人物品质是亲近的,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平日里只能看到表面的人民英雄,在剧看到了如此真实,如此鲜活,如同身边人一般的形象。这也是这部剧让我感到特别亲切的一点,从基层的视角看一件关于运河的历史大事。所以,还是推荐这部剧,不想让这样一部好剧被埋没。
如今,影视内容除了满足观众与用户的娱乐需求之外,另一项功能也不断得到彰显——
为地域品牌形象「代言」乃至「增值」。
最新的例子,来自于正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热播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
6月20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这一省域品牌主题词正式官宣。前半句勾勒的是浙江的独特之处:风光明秀的山水之间,多了一丝沁人心腑的诗意;而后半句则象征着浙江的现代与未来。而《运河边的人们》不仅是反映近年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一个影视化窗口,更是浙江卫视致力于用高品质文艺作品彰显「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最新步伐。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淌千年的工程奇迹,亦是一个涉及到亿万人生活的「国家战略」。对于影视创造者而言,如何把一个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变为观众真实感知的故事,其实需要创新式的解剖与重塑。
对此,《运河边的人们》的选择是从那些观众可感知的真实议题入手,为观众勾勒关于「运河」议题的多维复杂性。
运河首先是一项生态议题,所以才有「运河沿岸住户将窗户封死,抵御河里散发的恶臭」这样的细节;其次,运河是一项社会议题,所以才有路长河与排污企业的多轮角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运河还是一座文化富矿,运河两岸,既有承载运河文化,讲述运河历史的古镇、老街,又有像唐伯这样秉持着匠工精神,一辈子都与运河联系在一起的船模手艺人;最后,运河亦是一个实现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窗口。在《运河边的人们》里,我们看到了地方治理过程如何进行灵活的制度创新。
总之,在《运河边的人们》里,我们看到了大运河的水缓缓流淌,听闻了大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见证了大运河的脉博随着时代怦怦跳动。
一条大运河,勾连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多个面向,《运河边的人们》以贴近观众的小事件,展示了牵动战略全局的大问题。
支撑构建大运河多维印象的背后,是扎根现实的真实性。
据了解,为真实展现大运河新时代风貌,《运河边的人们》在浙江湖州、杭州实地取景拍摄。拍摄期间,剧组实地取景1200余次,场景搭建近百处,动用外籍演员上千人次,群众演员三万人次,调动船只近百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不仅是大运河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发源地和最早的实践地。
因此,对浙江卫视而言,一部立足浙江本土、讲述大运河故事的《运河边的人们》不仅能以大运河这个自带流量的创作主题实现内容的破圈,更能通过内容与省域品牌宣传之间的属性的有机连接,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传播提供天然助力。
为了让人物更加接地气,该剧编剧、年近七十的马继红沿着大运河一路采风、采访,和百余人进行交流对谈。导演潘镜丞介绍,此次《运河边的人们》在人物表达上力求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层次:「我希望我们能够创作出那种观众可以感知的,具有强烈代入感的人物。用生活的质感来支撑起剧中角色的创作,所以我们的表演要落地,要有烟火气,要让观众能够真实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让观众为此感同身受」。
如何通过大运河来为观众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的美好画卷,《运河边的人们》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答案——
人。
以真实为基底,在众多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加持下,《运河边的人们》在人物诠释上摆脱了脸谱化的非黑即白,而是呈现出各有特点的复杂性。
王雷饰演的路长河,始终有着朴实的正义感,从小成长在运河边的他对运河有着深厚的情感,这驱使他敢于与一切破坏运河环境的行为做斗争。韩雪饰演的梁子言则是一位同样有理想主义但又怀才不遇的建筑设计师,在闭塞的小屋里,两个人既相濡以沫,又会是不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
还有精明的苏氏集团副总周海涛,一腔热血的知名学者梁家轩,屡屡误会路长河、但其实深深热爱运河保护事业的乔雨……在《运河边的人们》中,通过这些有着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个体,我们看到的恰恰是一个真实、生动的运河社会剖面。有理想的光芒,也有烟火气的韵味。
而在复杂性的背后,这群有血有肉的群像同样分享着诸多共同点:对运河的深厚情感、理想主义情怀以及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了这群人物身上醒目的标签。
用一句话总结,便是善于「闯」、勇于「试」、敢于「冒」,便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而这,恰恰是「活力浙江」四字背后所伫立的浙江人民在历史与当下时代的形象。
如果说从运河里牵出的是「诗画江南」的底蕴,那么人物群像所带出的恰恰是「活力浙江」在一代又一代浙江人民身上的基因传承。浙江卫视正是通过运河的「变迁谱系」与「人」的「群像谱系」,在创新新主流叙事表达的同时,也为省域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力。
当我们谈论内容的价值容量时,浙江卫视可谓以地域维度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
实际上,据1号观察,不止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近年来浙江卫视的一系列剧集、综艺以及纪录片内容布局都在积极放大「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这一省域品牌的影响声量。
在剧集和专题片上,今年5月在浙江卫视开播的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其拍摄地同样在浙江,该剧生动展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理论发生地浙江的实践历程;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浙江卫视承制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在新的时代视野下聚焦全境流域的中国大运河,从文化角度由点而面、由表及里,展示大运河对中华文明带来的深刻全面的影响,让观众看到古老的中国大运河正展现出它青春的生命。
文艺节目领域,最新一季的《奔跑吧》成功带火了浙江丽水的网红民宿,更让观众看到了松阳等位于浙江的小众秘境;主打「文旅融合」的《还有诗与远方·诗画浙江篇》带领观众游览「浙江黄金诗路带」,众多小而美的城市与小镇成为了观众心目里向往的打卡地;就连《嗨放派》里「嗨放学堂」的民宿也被网友自发安利。
在「美好中国」的战略框架下,浙江卫视在剧集、综艺、纪录片等多端全面发力,共同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实现破圈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系统性的经验无疑提示我们:
为省域品牌「代言」「增值」,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大有可为。
一部设定在03年的电视剧路面上明牌放着新皇冠和五菱mini,更别说什么a4,jeep了,车内镜头一律绿幕拍摄后期扣像,车外环境帧率又不和车内匹配,肉眼能感觉出外景滑动或者卡顿。说真的这种剧作水平也就算了吧,一年不如一年。其他粗制滥造的片段不胜枚举,以前看的电视剧穿帮那好歹是不小心的,而这种环境不符合历史设定,放在正片了长达20多秒,成为一种无法让人理解的行为。
路长河无疑是那种较真的人。他会扣下偷运禁品的货船,会去偷偷检查企业的污水排放。
我喜欢这样的人,不和稀泥、有原则。从小我就喜欢做一个认真的人。虽然也受到了现实的伤害,仍然不改初心。认真,是我们这类人唯一的爱好。
我也喜欢大运河。以前,我也去过绍兴,大运河沿岸人们临河而居的生活形态深深吸引了我。河边洗菜、嬉戏、喝茶休憩、儿童在运河边成长,河边的旧房子满满的历史记忆。这部剧又让我看到了运河边人们的生活状态。绍兴、扬州、苏州等等,包括北京,这些大运河沿岸城市得到了大运河的滋养。大运河,就是这些城市的母亲河。
最早我知道大运河,是《唐宋传奇集》里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记载。隋炀帝暴虐残酷,耗用民力无度却无意中却促成了一项千古伟业。当然运河最早的开凿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无疑在隋炀帝时,大运河得以成形。
我不太喜欢这部剧的感情戏。子岩隐忍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感情这一部分情节,实际上可有可无。
好看的部分是路长河以及梁教授为整治河道、治理污染、挽救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这是现实意义最大的一部分。海晏河清,是运河边人们的梦想,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古老的运河焕发了青春,又保留了其历史文化遗承。
我深深爱着大运河,为江浙人民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感到高兴。
如果你去江南,一定要在大运河边走走,去看看那些老街巷,走走那些古老的石桥。爱护环境,亲近自然,体会一下先人的古老智慧。
一些职场剧情和机构困境还挺写实的,但是男主的老婆孩子真的太惨了,为男主的事业牺牲太多
这男主看的是真窝囊,女二说的没错,你没能力结什么婚,生什么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得有个先后顺序。
摄制和节奏其实没啥大问题,但置景不够生活,故事点陈旧老套,没啥亮点。王雷戏不错,像基层干部。韩雪有点端着,跟人物不贴。女儿媛媛人设不讨喜。
要讲的线太长太多了 既要靠大运河弘扬主旋律 又要讲亲情 爱情 每条线都在讲最后就每条线都立不起来 片头片尾曲的风格相当的主旋律 但正片的风格观感很不主旋律 有种割裂感 有些剧情的冲突巧合设置显得过于刻意 韩雪演的角色也很让人揪心 也就拿来晚上打发时间看看 但与同期两部电视剧特别是大山的女儿差了很多
画面有点太干净了
太难看了,装腔作势,毫无美感。
很多配角都选的好,干部像干部,学者像学者,工人像工人
我挺喜欢看家庭剧年代剧的。看几个家庭几个人物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变化,起起伏伏。韩雪萨日娜王雷演技不错。
没意思
既然讲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为什么服饰妆容发型都是浓浓的现代都市剧味道啊…
央视曾经有一个美食节目,沿着运河探寻运河边的美食,大运河也将老家的城市一分为二,运河的舟楫,南来北往,很喜欢那种感觉!
大立意,大格局整体是不错。人物的刻画却严重脱离生活。男一完全是在主角不死光环下完成逆袭。女主的人物性格也让人困惑。女二不说,看完第一集看到她基本上快进了。最不能容忍的是女儿,妈妈只是离开三年,不是三岁离开你,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新妈。看到她基本上就想弃剧了。
演得不错
看不下去了,女主建筑系高材生,结婚之后沦落到那步田地….老公好好的大学助教不做。。。孩子也没时间照顾,总之就是很无语。。。
韩雪演的特别棒
平凡的伟大,或者说是伟大的平凡。人间世事为了理想,终归要牺牲一些东西...
现实题材不等于苦情剧
这日子还过呢?
主线的故事值得8分,完成度很高了,再加上演员表演是真的不错,还是值得一看的。
很一般吧,这场景都不像2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