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比钢铁男儿的泪水更摧折人心的吗?
有!
是那毫无还手之力任人屠杀的平民百姓、是那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挡住刀箭舍命护主的忠臣、还有那生死与共不离不弃的佳人!
可耻啊!可耻!国难当头,一国的王居然逃跑了,还美其名曰“搬救兵”。当你抛弃国家和百姓的那一刻,你还有资格自称为“王”吗!
可惜啊!可惜!历史并不是按谁付出的多就给谁应有的奖励,而是谁笑到最后,谁就拥有一切——生命、权力、名誉。
心中有着家国的热血男儿都战死于沙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躲在热血男儿的尸体背后苟且偷生的无耻之徒们却永载史册,享受着掠夺来的荣耀!
令人何其痛心!
影片剧情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不论好人坏人,人物的刻画也非常脸谱化。很多的地方,逻辑上也有问题。惟其令人感动的就是拍出了为了家人和国家宁死抗争的那种精神。
“龙旗上为什么有两条龙?一条是君王,一条是百姓。”这话并不能打动我。被这句话感动的人,难道你们都忘了国家和君王存在的本来意义吗?
让我心里放不下的是另一句话:“你是代立军,而我是代立君”。这句话,让我潸然泪下。
人生的不由自主为什么这么多!
李政宰粉请别看我的文字了,省的喷我。本片故事老套,剧本平淡如水,抄袭太阳泪和最后的武士,间接宣传了下韩国旅游,实在是浪费题材。不过,这是近年来韩国少见的终于摆正自己的历史地位的电影。首先,终于把中国放在了拯救者的位置;其次,终于客观的体现了古代朝鲜真实的低下的战斗力。好吧,至少比那些韩国古装神剧客观多了。李氏朝鲜王朝,代立军乌合残兵,服装破烂装备落后,正规军盔甲整齐,面对侵略者毫无办法,对自己的百姓则举起屠刀,对抗倭寇连义兵都找不到,精锐特种部队有力气都在搞内部政治暗杀,结果全死在日军手里。这部影片,把朝鲜自己的无能和混乱略反映了出来。朝鲜宣祖自己求宗主上国收留,不断求明朝给予其复国的再造之恩,跑到明朝辽东总兵那里龟缩避难。士大夫贵族和军队没有一点爱国血性,连世子的卫队都是假的。朝廷让世子去找宁边边防军指挥官,结果边防军也先逃光了。
宣祖实录和惩毖录是朝鲜的两部记载壬辰卫国战争的史书。这场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在日本被称为文禄庆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朝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史学家估计朝鲜损失了当时四分之一的人口,全国经济农业设施全部被摧毁。日本当时相对于朝鲜还是很强大的。丰臣秀吉在统一了日本国内以后,试图继续开拓疆土,征服中原。侵略朝鲜是第一步,也是试水。在丰臣秀吉给日本天皇的上书中详细说明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必要性和先对朝鲜发动侵略的正确性。当然了,丰臣秀吉已经是关白,后来成了太政大臣,日本的实际控制者,给天皇上书只是做做样子给日本社会各界看而已。但不得不说,丰臣秀吉,确实对于日本来说,是个伟人。他在16世纪指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必要性,指出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唯一正确路线和步骤,那就是,朝鲜~中国~印度~中亚~中东~土耳其~欧洲。东乡平八郎和东条英机不过按照丰臣秀吉的思路做的。而丰臣秀吉选定的登陆朝鲜的地点和进攻路线,碰巧和抗美援朝时麦克阿瑟的路线重合。他预想六个月内击败朝鲜,结果在他的部署下,在宇喜多秀家的带领下,日军在一个月内就打到朝鲜王城汉阳,再一个月打到陪都平壤,直接把朝鲜王室逼到鸭绿江边,隔江望北而叩,哭哑了嗓子,磕破了额头。结果在明朝的干预下,日本败退。这是本片大背景。
至于朝鲜国王宣祖为什么命令世子光海留下来送死,还美其名曰留下来继续领导抵抗运动,进山打游击,本来就恨光海,而且因为他是庶子不是嫡长子,不合礼法,不得明朝认可,这个爹就想着怎么把这倒霉孩子弄死呢。
至于代立军是个什么东西。貌似就是雇佣军,和法国外籍兵团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外籍的。主要成分,老兵油子。拿钱,替不想当兵的人服役,这是犯罪的,所以他们要和腐败军官勾结。他们杀敌领赏,正规军站在旁边看他们打,打完割下尸体头颅冒充军功。这群代立军战斗力不错,但是本片拍的还是比史实夸张了很多。一路打一路逃,闯关打怪,弹尽粮绝还能冲破重重险阻,在山城突围。在正常情况下,这拨人早就被日本追兵干掉了。而这拨人的爱国情怀和与官军的友谊过程实在有点硬塞,看着很别扭。至于光海,韩国拍了不少电影和剧来吹捧他了。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光海的戏份完全是编的。历史上光海被保护的很好,根本没这么励志,搞得好像民族英雄一样。还有他的贴身侍女,简直就是红颜知己,结果这条感情线就像被导演忘了,根本没意义。侍女是李絮演的,她和郑雨盛演过一部爱情动作片。所以,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娱乐片,这部电影还是以yy为主,虽然在我看来,在韩国影片里算很中肯了。
嗯。
叙事明快,节奏控制还不错。有笑点,有泪点,有悬疑,有转折。
所谓代立军,就是雇佣兵、敢死队。没有正式编制,战事发生时却先正规军一步杀入敌阵,充当战场搅屎棍的角色。因大抵都是囚犯、土匪、俘虏,所以不被人重视,下场往往凄惨。
影片以壬辰倭乱为背景:鬼子来了,宣祖逃奔大明,立次子李珲为帝(光海君),是为分朝。光海君后来是有名的废君,亲民,铁腕,外交中立,背后有一个麦克白夫人式的女人:金介屎(没错,就是这个名字,介绍的介,狗屎的屎)。影片对光海君的评价显然是正面的,他并不得宠,又是临危受命,实际充当替罪羊的角色。又在一帮“代立军”的护送下,谁都不看好他,以为他折腾不了多久就要完蛋。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安史之乱时玄宗幸蜀,肃宗灵武自立有点像。但光海君是被迫的,肃宗李亨却是主动的。分朝后二者都成功挽救了危局,取代父皇,君临天下。不过最终的结局又大不相同。
这样大逃亡式的片子拍起来费力不讨好,(参考之前中韩合作的大制作《武士》,都是黄沙戏)演员上山下海吃尽苦头,导演摄影道具师陪着餐风露宿,然而最终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不如人家摄影棚里拉块绿幕抠抠图,即轻松又唯美。山地逃亡时剧组想必吃尽苦头,不过实景的风光还是大美。武戏基本到位,部分群众演员松松垮垮,很让人出戏。
李政宰演技依然出色,其他演员相对逊色。光海君一直处于一脸茫然,找不到北的状况之中。不过闻歌起舞,博百姓们一笑时总算为自己挽回点好感度。
几点碎碎念:
1、神箭手的叛附不常处理不够理想,心理刻画比较粗糙。
2、代立军们都有自己的名牌,自己死后交给最要好的朋友。
3、女真人是个奇葩,虽然挖了条地道出现,但最后居然没有拯救代立军。
4、“你知道旗子上为什么有两条龙吗?一条是王,一条是他的百姓。“
1.如果一块被扔出去的石头有自我意识的话,他一定以为自己在按照自己的意志飞行 : 连施政者自己都信了!自己都把自己感动毁了!你还能不拼了老命麽?君不记得楚王折缨麽? 2.百十号人就政变?!忆当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那是黄金圣斗士 VS 白银圣斗士……现在想想依旧很欢乐)
几百年前,人民没有“国家-政权”的区别对待,也不会意识到,“国家元首”作为道统代理人并不一定非要由某个人来当,换人可以,叫改朝换代,但没了元首才是没了国家这样的想法,其实是根深蒂固的。
几百年前,没有兵民分立,没有战争伦理,投降了就没有自由这件事,就是被屠城的意思。有一个镜头,倭军打进山城开栅寻人,被里面的妇女儿童一枪捅死的那个,让人想起陆川的《南京!南京!》里,日军一枪打开栅门,掉出两具平民尸体来。这么一看,跑得快的政权丧失自己的合法性也不是没有道理。
几百年前,《孟子》是训诫君王的书,不是教个体做人的道德指南。在山中为百姓跳舞很理想化,也很美。只有翻山越岭、看过大江大海、山峦险峰,深宫里的王子才能意识到国之存在。所谓国土国民为一体。看上去像一部寡淡的王子成长历险记,既有个人成长,又有君主成立法则,所谓王的两个身体。
我是搞不懂现代人对“爱国神剧”的定义,只许你战狼,不许人李舜臣。李舜臣被神化可能有点统战的噱头,对无名无籍代立军的追功颂德,不是和阿灵顿公墓、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正确吗。加藤清正的熊本城怎么还不被人扒皮,搞侵略不好,显人昭和。
看电影非要谈历史,谈历史又给你讲政治。大多数人早就没有理解前近代道统和生存法则的能力了,但反过来,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乃是因为对当下存在难以言喻的影响。
代立军…李政宰少有的扑街之作[捂脸]个人认为此片主要问题就是剧本,强行打鸡血啊😕不懂朝鲜历史的人也会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再好的弓箭也敌不过火枪,更何况是几把弓箭对战几百柄火枪。你却能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且仅靠几个未经正规训练的义军😔这种反常识无逻辑的天方夜谭居然也能拍得煞有其事,真当自己是精灵王子吗🙄噢,这就是韩影的又一通病。自卑的民族自尊心不断膨胀后就假想出可以主宰天下的超能力,没有什么是意念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掺一点儿没来历的英雄进去。刻意撇清他人的援助,强调自身的坚韧,面对种种轻视与背叛依然硬挺的身姿…虽然很能煽动情绪,可抱歉,这成就不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平淡乏味缺少亮点,节奏处理得也不好,即使有我两位男神加盟,整部片子想达到及格线都很勉强。《新世界》演正面角色很不错,可我还是更喜欢李政宰在《观相》和《暗杀》里的大反派,身上有股贵族气质,不入俗流,自带虎狼之势。吕珍九嘛我是很喜欢的,童星出道,属于难得一见的实力派90后演员[玫瑰]
扯
王子对代立军头说,我跟你一样,都是代替别人才在这里的。
韩国人的抗日神剧
感觉把世子美化的和圣人一样了,剧情总体还是不错的吧!
历史上的小番邦真是弱鸡啊
一般。
珍九弟弟的低音炮,故事一般,演员表演都很棒。
光海君作为一个代立王,在逃亡路上被代立军帮助下的成长。李政宰的演技到这部电影才被真正喜欢,吕珍九确实有潜力,忠武路上的蓝筹股。
韩国的爱国主义题材做得纯熟。到最后明朝爸爸也没来,代立军全员选择杀身成仁。讲的是万历朝鲜战争的朝鲜国内义军抗日阶段的故事,前半段叙事在日本入侵之外还有两条线:替死鬼世子的觉醒历程跟类似《思悼》的亲情沦丧宫闱阴谋,同样折射朝鲜民族性,最后合流李政宰的爱国表达。战争场面略扯,但算热血
代立軍與代立君。吹捧光海君與煽情皆太刻意。
把可能上调氛围的喜剧元素 尽可抹去了 剩下的史实和戏剧发挥严肃而公整
剧情都能猜到,为了李政宰大叔和吕珍九弟弟~
平庸到以至于三星都想再扣点
少了娱乐性,但从头到尾都在感慨这跋山涉水拍的真辛苦…
制作挺认真,节奏真是太拖沓冗长了
讲的是壬辰倭乱,临危受命,不被看好的光海君逃亡并获得民心的故事。个人觉得不输南汉山城,光海比仁祖体面。
抛开历史不说,对人物的内心成长刻画的还可以,后面河边站颇有七武士的一丢丢风,可惜美感不够。最后的背景文字太狗尾了,为啥不顺便说说大明如何帮忙的?壬辰倭乱简直是韩国电影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题材库。感觉出他们意图以此改变国人历史观不惜歪曲历史就觉得乏味,不过演员出色还是值两颗星的。
音乐5 画面4 导演4 故事6 表演7 印象5 平均5.1/10 音乐过于沉痛无力,故事过于平淡乏味,摄影过于不连贯,导演想要阐明的内容过于不深刻。可惜了故事题材和辛苦的山中拍摄。
7.1分,整部电影全程都是光海君逃难的过程,几个手下基本上也都死了,热评区里说是抗日神剧,他神在哪里呢?是手撕了鬼子还是被强后反杀?有时候国人一看其他国家的战争片就像应激了一样,反正只有《战狼2》《长津湖》不是神剧。顺便一提,我看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有个朋友叫戴力军。
走啊走,爬啊爬战争的宗旨是运动,深得山地游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