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被阿里萨长长的独白撑起来的戏剧,有点儿不同。
这份爱情故事,大不一样,用传统的目光看,绝对不忠贞,阿里萨居然专一又滥情着与那么多人交往,但六百二十二位过路人也没影响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又怎么不算忠贞呢,正如阿里萨自己说的,这是一份永生永世的爱。 “一件事无论好坏,似乎都与她有关”,买下留过她影子的镜子,为了配上她奋斗拼搏,那是爱,都是爱,但是爱上的是人,还是爱上了这一份爱呢? ———————————— 微 博:乔小椰丝 公众号:兜兜的追梦小栈
第六集王自健讲《怪诞行为学》,也是脱口秀的方式,评论基本就是吴伯凡一个人再讲,可能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多吧,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提到低智商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智商低,这就很惨了。现在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搞得大家更惨,知道是智商税,还必须得缴。
第八集《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和黛西的角色都不让人满意,也可能是电影中的形象先入为主。整个故事讲的比较乏力,尽管剧场中的几个演员都在歇斯底里。越来越喜欢吴伯凡了。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这首词极好。
第七集王劲松演绎《悲惨世界》,这个小说太有力量了,看了一节就放下去看了BBC改编的6集迷你剧,也不能随便翻开这样一本巨著,原著已经是下一个大部头首选。是在地狱做一个天使,还是在天堂做一个魔鬼?现在的我也只能是困在这个问题里出不来了。
第二集李成儒讲述《骆驼祥子》,这也是中文小说里响当当的作品了,可惜也是没有读过。对于经典名著总是不敢随意打开,反而不如一些流行文学作品看的多,总是觉得经典名著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心境,舒适的环境……其实这样不对,经典名著不应该是只读一遍了事的,而应该是常读常新,所以不该拘泥于许多,第一遍读到的是什么,第二遍第三遍总会读到其他层次的,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终究都会不同。但每一遍,都不会白读。
机缘巧合打开了鲁迅杂文这一期节目,感觉被被洗礼了,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观点,关于自大,关于孝顺,关于奴性,那些深刻的话题,曾经是中学时代的自己避之不及的。 喜欢这个观点,“创作总根植于爱”,我知道不是,却愿意,更多的人能根植于爱,无论是对创作的爱,是对想传播观点的爱,还是对任何人的爱,爱,让犀利也饱含温柔。 但鲁迅这一期,是特别版,没有戏剧演绎,而又随意翻看了一期有戏剧版的书本推荐,真被震撼到了,或许我遇到的,刚好是最疯狂的一期吧! 《头号书迷》,疯狂的安妮让人战栗,听着书评人说这里所有的爱也是寻常人生活里的爱,更加令人颤抖,有什么比生活里“温水煮青蛙”式,不知觉的控制与虐待更加令人窒息呢。
不知道结局的戏剧已经深深勾住了我,节目组的目的,真真是达到了。
演员的演绎也真的,太厉害,呼之欲出的疯狂与爱恋,紧揪着心的节奏,让我紧张到后退,而书评人的聊天,真的能让我的知识和思维被扩展,真好! ————————————
微 博:乔小椰丝
公众号:兜兜的追梦小栈
通观《一本好书》第一季和第二季,发现到目前为止有个特点,同样是名著,同样是引人思索的好书,第一季的书更新潮一些,多数是我大学高年级和工作后看的,而第二季更偏向于传统名著,目前出现的几本书,都是我中学甚至小学时候看的。
多年过去,书中有些情节已经淡忘,但有些打动我的片段和感觉还深深印在心底,随着节目的播出,又浮现在眼前。
名著,内涵丰富,思想深沉,想用短短一个多小时表现出来很难。这个节目着实不易。
工作多年,忙忙碌碌,平常看的文基本都是解闷减压看完就忘的快餐文字,细细品味名著的时光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感谢这个节目,感谢编导和各位演员以及工作人员,让我回忆起品书的感觉,重回旧时光。
本片改编自《危情十日》是斯蒂芬·金对于人类心理的深刻理解,同事致敬希区柯克。
真正的恐怖不是假想的鬼神幽灵,而是真实存在却捉摸不透的人心。
本片中的安妮不是被简单地视为怪物,而是以细腻并通常感人的笔触加以塑造,使得绑架者和人质之间扭曲的互动关系真实可信。
人类总是擅长把自我处境合理化的动物。 有一种绑架,是以高道德和高标准将人包裹起来,让人无法喘息。
叶璇扮演的安妮像极了当代的家长,我知道你知道,但是我是为了你好,你必须听我的。
与粉丝之间的病态关系,直击盲目追星的病态热潮。
现在是一个娱乐业大国,可现在综艺影视臭气弥漫,小鲜肉腐气冲天。 可这并不是娱乐本身问题,而是需要个好的风气好的导向,需要一潭清水饮鸩止渴而不是一池浊晦乐在其中痛不自知。如此佳作,弹幕里一条条不堪入目,总有人不合时宜的抖机灵扮做跳梁小丑乐此不疲。
这么好的一个节目,扎实的情节、卖力的出演、厚重的台词,为什么不是被代入某个喜欢的剧情,去买一本书籍或者从网上找一下TXT试着去读一读其中的东西和道理呢?就像贴吧、微博、抖音、弹幕等等这类东西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本应百花齐放,各取所喜,自由理性畅谈讨论。非搞那么低俗!媚态尽显!满脑子过度意淫、绿帽子、基腐、胸大、挑刺、讥讽等等。娱乐业的风力太大太容易把人吹偏了,不要用郭先生的高雅低俗论和我说,他那是相声供人开心,而且人家那是语言艺术是有技巧而不是张口就来!也不是我满眼这种东西,弹幕也有理性者发出弱弱的声音。现在的社会太像鲁迅先生说过的劣根性了,才刚刚稍微有点好转几年,便如此不堪。
这个节目从演出到间隔段落中出现的解读都是在接近大众,在拉进文化差异,懂的读过的可以品一品,领略一下晦涩的细微章节,没看过的可以获得一份知识体会一个道理,甚至获得一本好书。
这种带着解读、带着情景演绎、精准还原的布景、还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好节目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下神坛伸出手扶着你把你送上一个境界。就像红字、骆驼祥子、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我看过书,好多我没读出来的东西被解读一下瞬间豁然开朗,很多不理解觉得不现实的东西一下贯通,还有读书时脑子里呈现的画面也跟布景很相同。唉,算了,真的是个不错的节目只是希望看过的人不要就这么肆意消遣了之,多去看看原著。希望这种类型的节目主导娱乐风气,并不是说娱乐全这样的意思,而是希望主导,普及民众文化程度有待提高!很多人生哲理是上学教育触及不到的。
终于等来了第二季,但是第一期就是这样的主题一开始有点害怕不想点开…看了之后发现拍得真的很有心,利用蒲志高、反派与观众的对话,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许云峰,江姐等革命者们意志之坚定,理解了一种叫信仰的东西(理想不是装饰生活的火花),他们不是一种“我们认为其虚拟且遥远,怀疑真的有能忍受得了那样折磨的人吗”的不可信…看了这个节目好像有些理解这本红岩理解革命烈士了,真的被感动到了…
这世上,总得有人去做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没有哪部综艺比这更有意义了👍
叶璇那集真的被演技震撼了,太有代入感第十集:鲁迅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疫情期间连续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一本好书》。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看一集,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慢慢的全都看完了,这样的综艺真的太下饭了!除了有脸熟并且演技在线的明星们演绎之外,还有史航、许子东这样肚子里有干货的学者做中场的引读和剖析。甚至被高亚麟和叶璇演绎的《头号书迷》吸引而连夜去读了史蒂芬·金的原著小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骆驼祥子》最写实(直接牵了三匹活的骆驼到舞台上我也是真的很服气)、《汤姆·索亚历险记》 最有寓意、《头号书迷》 最引人入胜、《怪诞行为学》最让我想读(王自健的脱稿能力业务能力真的很加分)、《悲惨世界》最勾起童年回忆。不论国界、不论年代、不论作者 只专心推荐一本好书,无论如何,期待看到第三季。
文化类综艺真的很棒!!!不过这一季选的书没第一季精彩了,也可能是演员水准下降了些当然要吹爆《红岩》和鲁迅杂文中国作家里有迅哥儿真的太让人骄傲了,绝对的民族自豪「头号书迷」演得真精彩,让人都毛骨悚然「简爱」其实想看袁泉来演可以作为种草书籍的综艺,然后听一些大拿聊聊读后感和导读也不错
看了第一期,抓取片段深入得好好!演员演技也给力!喜欢反派们和观众的对话,在沉浸于故事的同时又能抽离出来冷静思考… 从人性逐渐仰望信仰的力量 / 解读嘉宾们的聊天能不能有点实质对话,不要各说各的🤦🏻♀️
让《演员请就位》和《我就是演员》看看导演和编剧以及演技的差距。
于震 曹卫宇《红岩》李诚儒 谢孟伟《骆驼祥子》喻恩泰 海一天 吴优《红字》武打小冠军们《汤姆·索亚历险记》叶璇 高亚麟《头号书迷》王劲松 曹卫宇 尤靖茹《悲惨世界》牛骏峰《了不起的盖茨比》周一围 薛佳凝《简爱》众人选读鲁迅杂文
整体舞台效果特别棒,看完有特别想看书的冲动,尤其《怪诞行为学》《鲁迅杂文集》,完美起到了导读的目的!
还是原来的配方和味道,演员的演技太棒了,舞台剧更能体现水平啊!最后还是被《红岩》的故事给打动了,我们的今天是用前辈的牺牲换来的,我们无以回报,唯有好好珍惜。2019.12.12 第二季看完,最喜欢《悲惨世界》那一期,伟大的作品,让读者看完都心中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复。书单中又多了几本好书,只可惜这一季只有《简爱》是读过的,这个节目已经成为我读书的源泉,阅读也可以如此有趣!BTW,10期太少了,根本不够看啊!
每一个五星都是在为下一季续命
第一集选题,第二集史航,都是扣分项
华为的华作姓氏应该念hua4,四声,手机名字太出戏了。
很有教育意义的综艺。支持!
你来了,你来了,我终于把你等来了!
陈晓楠和宋方金和许子东的聊天在三个纬度上,他们只是各自表达而已。许子东内容和深度,对方get不到啊,他看出和宋方金没啥聊的后就放弃了。无比怀念梁文道。
真是良心节目
改变令我失望,总觉得表演少了点火候
主持人也太像王洛勇了吧,这季被B掉的脏话也太多了吧。第三季什么时候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