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一两个小时诠释一本经典中长篇小说的内容是基本不可能的。
小时候会有精力看书的时候理解不了书中的事,成年后一般不会选择看起来费时费力的经典,一本值得深究的小说看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现在真的很难安下心去阅读。
节目通过表演的形式可以让没读过的人对原书感兴趣,让读过的人勾起回忆,发现与自己相似或不同的解读。
个人很喜欢这个节目,尽管每一期都需要集中精神去看完(而不是像看其他综艺随时乐乐就好),但看过对于原书的人物关系能更容易的理解,去看原书也不会特别吃力或者翻几页就被大量人名搞晕,而失去兴趣。
这节目门槛有点高,毕竟能耐着性子看完节目的自身多是听过或看过这些近现代文学,而有耐心看完的文艺青年又会说表演不如书写得好。
在我看来,能够勾起对当时看书的回忆就是一种成功。毕竟记忆有限,很多情况下当时看完觉得很好的书也会忘记其中的情节,甚至都记不得讲了什么。
这几天一直在看《一本好书》,值得一刷再刷的一期节目。尤其喜欢黄维德不着痕迹的表演,他总是能很真诚地抓到人物的灵魂,再很真诚地表达。喜欢!感谢黄维德先生和赵立新老师的精彩表演。《月亮和六便士》已经开始在读。
特意转斯特里扮演者黄维德先生微博原文 ,和大家共赏。
(原文如下)
[cp]在#一本好书# 第一次挑战舞台剧,享受到表演的酣畅淋漓!有幸演绎《月亮与六便士》,和斯特里心有灵犀,妙不可言。心头明月,邀你共赏。@一本好书 [/cp]
如果不是因为《三体》,我差点就错过了这个节目。
幸好大刘创造的三体宇宙具有强大的引力场,让我终于发现了影视这种表现形态对于阅读的意义。
《三体》对我来说,是一本阅读冲击力非常强,同时极具沉浸感的作品,浩瀚宇宙中的黑暗丛林法则,面壁者与三体文明之间惊心动魄的博弈,水滴和二向箔所引发的华丽壮阔的毁灭场景,叶文洁、罗辑、章北海、云天明、程心,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所以在此之前,我很少向别人推荐《三体》,因为阅读过程中的个人体验和对思想的触动,是很难用语言转述的。而这,恰恰是阅读中最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的部分。
以往的读书类节目中,或者概括书的内容,或者朗读书的片段,但这都只能让观众获取书里的“信息”,很难引发对阅读本身的兴趣。就像《5分钟读完一本书》一类的文章,把一条好鱼里面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鱼骨架打包给你,跟酣畅淋漓地自己享受一餐酸菜鱼,完完全全是两回事。(关于阅读的观点,之前写过一篇: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
而《一本好书》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演绎方式,将书中的精华片段用环形舞台剧场的形式来展现,把文字构筑的世界,直接用最具感染力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反复告诉你,书里的世界更有趣,赶快去读书吧!
本期C位赵立新老师,出演面壁者罗辑的角色,也起到旁白串场的作用。演绎了《三体》第一部和第二部当中的几个经典场景。
从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心以及费米悖论,自然地引入了三体人远征太阳系的故事背景。
虽然三体首脑的会议部分略让人出戏,但镜头一转到赵立新在阐述“宇宙社会学”观点,立刻就又把观众情绪带回了戏中。
这一段也是三体书中最触动读者的观点,甚至前两年也在互联网公司也掀起了全员读《三体》的热潮。
弱小的对手随时可能因为技术爆炸进行弯道超车,所以老大动手的时候,跟对手是谁没有关系,这不是因为恨,而是因为,生存。
面对三体的威胁,人类组建了打破国家边界限制的太空军。也准备了“面壁计划”。一个个宏大的防御措施或进攻计划显得那么无懈可击,但在三体人和质子面前,都毫无威胁可言。
借助了《三体》发烧友制作的概念视频,在表演者精湛的演技和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之间,宇宙战争的恢弘画面也得以展现。
在最后关头,“偶尔在思考,一直在行乐”的罗辑,通过对宇宙社会学的思考,终于达成了对三体文明的威慑,两边的对峙局面得到了短暂的平衡。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三体II黑暗森林》”
单期节目的总时长有接近90分钟,除了剧场表演之外,有少量主持人和作家场外讨论的时段,避免了长时间看表演造成的单调感,也能将不连贯的情节片段更好的衔接起来。
总导演关正文也是《见字如面》的总导演,用他的话来说,《见字如面》是《一本好书》的副产品。将一本书或一封信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可能只具有语文教学意义,但将一本好书最精彩的段落演给大家看,才是真正发挥视频的长处,激发观众阅读的兴趣。
我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读书推荐节目,带动观众去阅读经典作品的最佳方式。
《三体》其实是这个节目的第三期,前两期节目演绎的书目是《月亮和六便士》以及《万历十五年》,据说之后还会有《人类简史》。演员阵容除了赵立新老师,还有王洛勇、王劲松、黄维德、潘虹等实力派老戏骨,可以说是非常期待了。
《一本好书》环形剧场和多层舞台,很接近赖声川导演著名话剧《如梦之梦》的风格,舞台设计的原创性最近有点争议。我不反对借鉴,但国产综艺抄袭的风气真的是不能忍,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好节目,希望能有个理想的结果。
最后,如果你对世界仍有好奇心,却没看过《三体》,请务必看一下这期《一本好书》,宇宙的大门在等你打开。
不说了,我先去补看前两期。
风格
书影音
旅行
我的故事
关于我:
Hi~很高兴在这里遇到你!我是Echo,一个不定期往返中英两地的自由职业者。如果你也喜欢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喜欢治愈系的书籍/影片和旅行,喜欢漫长时光里那些凝聚了美好的事物,那么,这里可能很适合你。
约稿及商务合作联系微信:yunxingyi
实在看不下去这帮赵立新的脑残粉,看了几期不吐不快。
最初认识赵立新是在《声临其境》,觉得这个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声优。
这次有朋友在《一本好书》的组里,告诉我有赵立新,于是我决定追一下。
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觉得赵立新演得确实不错,浓浓的戏剧味。唯一觉得有问题的是他的眼神,总是时不时往下看。
然而后面几期,赵立新演的所有角色却都一样,只是换了身衣服,演谁都是赵立新他自己。
一个专业演员在表演前读原著并揣摩角色不应该是必须的吗?赵立新怎么好像压根儿就没去看过原著呢?
组里的朋友解答了我的疑惑----赵立新不背词,靠提词器,难怪《三体》那期那么像诗朗诵,尤其是《水滴》播放结束后。他的咪咪眼真是极好的掩护。
与之相对的,是徐帆、黄维德等演员,认真背词,待人友好。
粉转路了。
再吐槽一下《三体》这一期,三体人的扮相是什么鬼玩意儿!!!!
这个节目是个好节目,不仅品质高,而且做了一个很高效的读书梗概、读书引导和思考探究,但是也忍不住想说说那些稍微有点不对的地方。
月亮与六便士
1、毛姆的笔调非常之冷静且睥睨众生,在他的身上根本不会发生“努力融入伦敦精英社会圈子”这种事,反而更多是对这种社交活动感觉到乏味和某种‘文人式蔑视’。一开始的那段话就不太对,不过后面处理的都非常好。
2、毛姆评价斯特里最多的词汇就是“刻薄”,老是说“他怎么这么刻薄”,而且斯特里跟毛姆的对话模式非常之“黄药师”,“你为什么请我喝酒”,“你爱去不去”,“那我去”,全篇发送毒舌和别扭,最重要的是斯特里说“我就要画画”那句话的时候是非常平静且坚定的,情绪应该是“这世界上屁事与我何干,你算老几”,就像说“我去吃饭了”那么从容、平常又坚定,书中说了三次“我就要画画”那个地方,当时我读到的时候非常触动,而这里处理成了斯特里还蛮好说话,而且很愤怒的说“我就要画画”,触动感觉立马大打折扣。
3、斯特里夫人处理方式是最大的不对。夫人全篇是一种贵族式自矜,开头的稍微有点“谄媚式”社交感觉稍微有点不对,后来的“嚎啕大哭”就非常不对了,书中的她从头到尾都非常端庄自持,即使她被抛弃后开始自己的事业和多年以后再见之时都是“他变成什么鬼样子了,我依然优雅”的呈现状态。而且她的人生信条非常之“中产阶级”,子女也是同样的思路,她的社交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好“中产阶级”目的,所以她永远不可能同意他丈夫去做画家。
4、全书我超级喜欢德克,虽然后来他甚至善良到懦弱,可是这个地方德克的处理和颜值为男主让道了,想哭!他的小眼镜呢啊啊啊!
就列个书单也超短评字数:
Ep 1.《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
Ep 2.《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Ep 3. 《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
Ep 4.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Ep 5.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olera》;
Ep 6.《查令十字街 84 号》,《84, Charing Cross Road》;
Ep 7.《未来简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Ep 8.《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Ep 9.《暗算》;
Ep 10, 11.《尘埃落定》;
Ep 12.《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话剧即视感,被黄维德和赵立新惊艳到,买了《月亮与六便士》还没看呢,我得赶紧去瞧瞧了,千万可别烂尾。
这个节目的形式很棒,以一种“欲说还休”的方式推荐一本名著,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一次阅读之旅的开头不再那么迷茫……期待后面的节目,赵立新老师的台词超赞,表演张力十足,毕竟是演话剧的,真的是为了这种舞台而生的感觉。黄维德的演技有get到,拉近景看得出细腻的表情变化,很不错,如果是现场观众可能不容易get到他的很多细腻的表现点。买书!看综艺!
因为是《见字如面》的团队制作,所以形式上颇有点将文学解读和舞台剧表演结合起来的感觉,也是当下文化类综艺大火的跟风作品。演员的表演当然是好的,但把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的形式有待于商榷,至少它预先限制了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节目要综合一下表演和解读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的内容解读根本可有可无。
希望多一些文化类节目,少一些撕逼炒作玩闹的综艺
虽只看了一集,但从表演到舞美,从立意到品质,《一本好书》都体现着一种当下国内视频节目难得的诚意与态度。看的时候,并没有对照同为表演类型的《我就是演员》,说实话压根就没想到后者,因为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倒是深深感到这个节目有《见字如面》的气质与风格。《一本好书》里好演员的表演水准和《见字如面》中好演员(同基于好演员,而非流量网红)的朗诵功力,其实都在次,这两个节目最大也是最吸引我的特质,都是建立在文字,文本,文学之上。难能可贵。
《查林十字街84号》这一期太棒了,一直在起鸡皮疙瘩。这一集是,一个说书的舞台剧演绎一场爱书人书写的有关于书的真实故事。节目继续追,书也接着看!
书单: Ep 1.《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Ep 2.《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Ep 3. 《三体》,《The Three-Body Problem》;Ep 4.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Ep 5.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olera》;Ep 6.《查令十字街 84 号》,《84, Charing Cross Road》;Ep 7.《未来简史》,《Homo Deus: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Ep 8.《无人生还》,《And Then There Were None》;Ep 9.《暗算》;Ep 10, 11.《尘埃落定》;Ep 12.《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
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有这几位真好。对于喜欢话剧和读书的人,真的是个非常好的节目。
说实话…这个节目做的有点儿雷到我…本以为是读书节目,看了宣传满心期待…但在当我打开节目正片的时候,却发现是改编版话剧…其实找一群戏剧大咖来演戏是没错的,演技也是没错的…但配上名著就无比的尬,比如第一期赵立新版的《六便士》一口一个毛姆,天啊…整个拉低了演员本身的身价…那些投机的观众啊,还是自己抽出来时间去读读书吧!
读书时的想象是无穷无边的,影视化还原本身就有很大难度,节目组排成这样只有颁奖,拒绝鸡蛋挑骨头。因为读过书,读书本身有深刻印象,先看了《月亮与六便士》《霍乱时期的爱情》和《查令十字街87号》三期,比起李少红的《新红楼梦》,这些作品的舞台化呈现已经相当良心了,个人觉得《查令街》一期最佳,之前没有听过尤靖茹,她演的海莲真的很形象了。一面刷综艺,一面可以回到书斋里,这个综艺的担当和责任感就已经满分了。
赵立新请不要停止散发你的魅力!
一个非常棒的尝试,通过舞台戏剧演绎,以及嘉宾片段解读等诠释一本名著,知识的载体从书本到音频到视频舞台剧,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像品书人陈晓楠说的,《一本好书》其实就是提一个头,希望引发你的兴趣你的思考,希望你捧读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完整的角度,可能你会有自己的思考。
这个节目的意义重大,意外地好看,朴素又扎实。这样的节目不仅仅是观众对好演员的重新认识也对好内容的重新认定和挽救,是内容产业的一个重新定位的信号,让大家了解不是没有好东西,也不是没有市场,更不是观众不需要,而是没人有信心觉得好东西有市场,此节目对文化和影视行业都是一种积极的引导。节目制作的也好,以舞台剧的形式去演绎一本书的精华,成本不如电影那么高,风险小,但又让书的内容被大家了解,降低阅读门槛。这样的节目越多,那么浅阅读就少了。再就是这个节目的商业化做的也很好,得益于这个团队之前的口碑,这样节目才能活下去,才不那么悲壮。很赞,很好,真好。瑕疵就是建议把专家点评环节取消掉,专家们坐在那里装,看上去很难受。
形式很好,其实只是一个引子,用话剧的方式为观众推荐了一本好书,同时还有解读和点评,同时看各位演员飙戏,也是一种享受,节目整体上做到了雅俗共赏。但因为形式所限,也只能做到点题的作用,无法深入太多,毕竟,真正的一本好书,需要读者真正的去品读,才会有更多的收获。PS:月亮六便士,疯子和天才就在一瞬间。PPS:黄维德真的是太像陈赫了。3.6
这几年文化类综艺节目明显多了起来,综艺节目越来越重视老戏骨的演技,不再是清一色的小鲜肉的娱乐节目,希望这种风潮能够更好的发展
毛姆是我最爱的作家,读过《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性的枷锁》,“月亮”给我青年时代对理想与现实这对永恒的话题以启迪。说说节目,总体不错,但还是有一些问题,赵立新演的毛姆过于放大了自己的性格,尤其是开头毛姆是个刚刚有些名气的青年作家,和五年后的毛姆应该有所变化;黄维德演的斯特里克兰德又过于收敛,看不出他在潦倒的生活中所获取到的自由和丧失良知后的可憎嘴脸,与原著人物形象有些出入。
除了嘉宾,目前一切都好。
关老师很厉害,故事编得很完整。能让人看懂,故事讲述的很清楚。把一本书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有点有面的完整的呈现给大家。很棒。赵立新和黄维德演得还都不错。而且能明显看得出他俩出身不同。赵立新舞台剧出身,比较夸张。黄维德电视出身,比较细腻自然。在特写镜头面前,这种特质很明显。黄维德的斯特里,感觉更沉入角色,让人觉得是这个人,不出戏。赵立新感觉演得有点油,浮在面上,不深入,容易跳戏。也许是因为他演的毛姆要跳出来讲故事的缘故?反正两人对手戏的时候,毛姆感觉差口气,容易让人出戏。也许舞台看会好一些,但电视上,有这种感觉。
很喜欢喻恩泰说的,买完书把它放在你能看见的不同的角落,总有一天你会翻开它,像个朋友,多聊一会儿。被查令街感动被尤靖茹圈粉。一半是读过的一本是没读过的,这个比例很好(这个十六岁的霍顿也太像金城武了吧)
十分惊艳的综艺。想知道读什么书,就去看《一本好书》吧。真的重新认识了赵立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仙男人啊。对,毛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他一定看过毛姆的书,不止一本。这里只有他在演话剧,其他人都是小品。他站在聚光灯下,没有过多的肢体语言,靠着台词,断句,语气,以及脸上神情的转换,就让毛姆从字里行间真真地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