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大猫

已完结

主演:博迪·卡维尔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剧照

大猫 剧照 NO.1大猫 剧照 NO.2大猫 剧照 NO.3大猫 剧照 NO.4大猫 剧照 NO.5大猫 剧照 NO.6大猫 剧照 NO.13大猫 剧照 NO.14大猫 剧照 NO.15大猫 剧照 NO.16大猫 剧照 NO.17大猫 剧照 NO.18大猫 剧照 NO.19大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猫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BBC最新纪录片,一个家族,40种不同面孔!将有非洲狮、虎、美洲豹、金钱豹、猎豹、云豹、雪豹、美洲狮、猞猁、豹猫、虎猫、渔猫、黑足猫、兔狲、薮猫、沙漠猫…等等很多野生猫科动物纷纷出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起死回生百武装战记侦探韩森复仇天使披头士乐队:回归血腥拼图我们之间超完美夺分我还是觉得不妥明月祭君心电影版欧洲的某个地方笑着回家倾城之泪太太反击战蝴蝶魔咒夜班逃杀异教徒2011古剑奇谭之悲歌咒迷失太空2013生死归途许世友出拳我的二十世纪钻石人生穿普拉达的女王(原声版)

 长篇影评

 1 ) 无法设想:这个世界没有猫猫会怎样?

在过去的20年里,花豹的活动范围缩小了40%,猎豹在25个国家已经灭绝。20年来,狮子的总数已经下降了近一半,野兽之王很可能会在野外灭绝。上世纪95%的野生老虎消失了,在美国圈养的老虎,比全世界野生的老虎还要多。假如丛林失去百兽之王,就如同蓝天失去雄鹰,大海失去蓝鲸,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会失去起源的底色。如果生态系统被破坏,人类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

这些猫科动物的生存空间被一点点蚕食,自然资源被一点点侵占,生活环境被一点点污染,难道我们人类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该反思和补救吗?它们的眼神隔着相机凝望着镜头,清澈而无辜,屏幕这边的我们,心底可曾勾起一丝怜悯?

凝望的双眼

人们对猫科动物的热爱,是它们生存的最大希望。如果人类有保护猫科动物的意愿,就可以改变它们的未来。

2002年,西班牙猞猁的总数不足100只,成为当时全球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一支由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团队,通过强化育种计划、改善栖息地、生物再引入项目等一系列保护措施,成功挽救了西班牙猞猁濒临灭绝的命运。

我们有能力决定一个物种的命运,可以是拯救,而不是毁灭。

我们越了解这些大猫,它们总是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任重而道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猫科动物不论体形是大是小,都能在地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致敬所有从事或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爱心人士,你们是先行者,也是领路人,守护将继往开来。

守护生灵,放归森林

 2 ) 出现的一些猫的总结

《大猫S01E01》
1.狮子是最特殊的猫科动物,只有它们是群居,可以捕食比它们大很多的猎物,如长颈鹿,非洲野牛的重量是狮子的三倍,对狮子的攻击伤害比其他任何动物都多。
2.锈斑豹猫,体型与手掌一般大,视力比人类强6倍,胡须末端有神经感知微弱气流变化,嗅觉可以分辨10亿种气味,生活在热带雨林。
3.西伯利亚虎
4.美洲豹,潘塔纳尔的宽吻凯门鳄成为美洲豹的美食,它们有猫科最好的撕咬能力。
5.长尾虎猫,擅长爬树,生活在南美中美洲的丛林树冠,脚踝可以旋转180°垂直爬树,高空跳跃4米间距的树枝。
6.雪豹,生活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长时间到处20次/h喷洒刺鼻尿液传达情感状况寻找伴侣。
7.非洲花豹,非洲最隐蔽的大猫,相比其他猫科它能适应更多变化的环境。
8.美洲狮,生活在最南的猫科,巴塔哥尼亚,南美洲和南极洲交界,麦哲伦企鹅来岸上筑巢的时期会成为食物,筑巢时期过了美洲狮也会离去。
9.加拿大猞猁,隐蔽生活在最北的猫科,北美育空地区-36℃,以白靴兔为食每天一只。
10.猎豹,纳米比亚沙漠,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dongw8,但研究表明它并不会经常达到最快速度,爪子拔地可以急转弯,尾巴保持身体直立,加速度比法拉利快,是博尔特的4倍。
11.渔猫,南非雨季湿地,捕鱼,生活在有水草的水塘附近,脚趾间有半蹼,胡须侦测水里鱼的位置距离,皮毛有保温层。
12.狮子,南非纳米布沙漠,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方圆数十里不见地表水,行走距离是东非大草原生活的狮子的两倍,万不得已会吃动物尸体以腐肉为食,捻角羚:罕见沙漠大型羚羊,幼师面临最大威胁来自成年狮子。
《大猫S01E02》
13.云豹,印度森林,大爪子攀爬树枝,尾巴保持平衡。
14.狞猫,非洲大草原,
15.美洲豹,美洲最大最有力的猫科动物,对光线敏感度是人类6倍,黑暗中可以看到,哥斯达黎加太平洋海岸,下颚强健可咬裂龟壳吃海龟。
16.短尾猫,住在海滩附近,捕食老鼠或其他小型猎物和鸟,加利福尼亚州。
17.孟加拉虎,印度和孟加拉国交界的孙德尔本斯红树林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沼泽,只有低潮时才会看见,动物们都到岸上觅食,
Part2:33种猫科被划为小型猫科动物。
18.南美虎林猫,夜间捕食飞蛾,智力山地,
19.豹猫,哥斯达黎加森林最常见的猫科,皮毛易于伪装。
20.非洲野猫,摩洛哥到南非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
21.黑足猫,非洲最小的猫科,低矮灌木丛掩护,体重不足1千克,南非卡鲁沙漠,一晚走30公里寻找猎物,小型猫里最长的记录,命中概率60%,小型猫中最致命的猎手。
22.兔狲(sun一声),蒙古腹地,耳朵长在头两侧偏低的地方,便于它们在草地上保持低姿态移动。
23.非洲薮(sou三声)猫,约翰内斯堡,非洲最大的工业中心,面积相当于一个城镇,水源附近有老鼠吃,有住所,没有大型天敌。
《大猫S01E03》
24.猎豹:敏捷是捕猎的关键,加速度很大。
25.狮子:群居动物更聪明,如大象、海豚、实验证明狮子是最聪明的猫科,可以在社交中学习同伴的行为。
26.美洲狮:可以记得对方,放低姿态与经常乐意分享的美洲狮分享食物。
27.非洲薮猫:猫科中最大的耳朵,探索猎物。
28.花豹:全球最聚集的地方,印度孟买,1996-2013有196人受到花豹袭击,花豹进城觅食,吃家畜和狗,过去20年花豹生活范围缩小了40%,猎豹在25个国家灭绝,狮子数量下降一半。
29.老虎,上世纪95%老虎灭绝了,美国圈养的老虎比世界上野生老虎的数量还要多。
30.欧洲野猫:英国唯一原生本地猫。
31.西班牙猞猁:世界上最稀有的猫科,2002年只有100只,育种计划已经实施,近500只猞猁被投入野外。

 3 ) 错过这部吸喵神作,你不配做猫奴!

BBC花大价钱告诉你,在喜马拉雅山上吸猫是种怎样的体验?_腾讯视频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但在喵星人看来,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才能让愚蠢的人类得出如此奇怪的谬论。

正如《人类简史》作者所说: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野生水稻,其实全年忙着引水灌溉、驱鸟除虫的农民让水稻们过上了更加安逸的生活,谁驯服了谁还真的难说。

吸猫一族可能比农民更辛苦。每天捏着鼻子铲屎,猫粮好过自己的口粮,殚精竭虑的讨好,往往只换来喵星人一个爱理不理的眼神。

现在,你再想想,到底谁才是主人?

老子不猜!

一群英国人告诉你,不用猜了。

他们用数年时间记录下喵星人在地球的生存状态,只为了证明:它们比人类更像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这一论证的全过程,都在《大猫》的纪录三集片(误),三集纪录片中。

在高清无码的画面中,你将会欣赏到遍布世界各地的四十多种喵星人,它们彼此之间,既是如此的相像,又是如此的迥异。猎豹、美洲狮、西伯利亚虎领衔的喵星人豪华午餐组合,更是可以让猫奴们一次吸个过瘾!

因为多读书看报多学点喵星人知识,真的对未来人生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

试想,当你辛苦攒下一年工资去非洲旅游,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之时,一头体型巨大的喵星人防不胜防出现在你面前……

没看过这部纪录片的只能静静等死。

但凡认真看过此片,你至少可以在遗书中告诉家人:把你当猫粮的凶手不是猎豹也不是金钱豹,而是奔跑时平均速度可达70码的非洲豹。

这样死不知道是否有尊严,但至少显得比较有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在《大猫》中将见识到最mini的喵星人,生活在斯里兰卡以及印度南部,巴掌大小的它体重不超过一公斤,被称之为锈斑豹猫。看它在热带丛林中行走捕猎,仿佛Q版的《辛巴历险记》。

还有全世界最苦逼的喵星人,生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不习惯孤独的非洲狮每次聚餐都采取团购模式,前前后后一拥而上,哪怕它们在心底吟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却依然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毕竟面对皮糙肉厚堪称非洲五霸之一的非洲水牛以及长颈鹿,这群高端玩家选的都是“地狱模式”。

相比非洲表亲的自我挑战,远在大洋彼岸的美洲狮在吃饭时选择了“无脑模式”。看着它们闲庭信步的走到海岸边,面对一脸懵逼的企鹅,与其说是捕猎,不如说它们走进了六十九块钱管饱的自助餐厅,甚至吃不完还可以打包带走。

而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雪豹四目相望,无论是说几千米海拔,还是考虑其罕见程度,这大概都是世界上最高端的吸猫方式。

空虚寂寞冷的雪豹,在悬崖峭壁上以及皑皑白雪中孤独行走,一小时随地小便多达二十次,尿频尿急尿不净,难怪他等待多年都找不到一只配偶。

人类常说单身狗,真是日了狗了,你们有考虑过雪豹这种单身喵的心情吗?

之所以推荐《大猫》,是在于猎奇心被本片极大满足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BBC出品纪录片背后的两个字:专业。

一是专业的设备消除了职业歧视。

《大猫》采用先进的航拍以及跟踪拍摄技术,用全新的视角第一次完美展现了猎豹的捕食全过程,让我们惊叹还有这样的操作。科技的进步,赋予了动物世界更加真实的面貌,也让野外动物摄影师不再成为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高危工种。

二是专业的精神突破了人类极限。

翻山越岭穿过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BBC的摄影师在天寒地冻的山顶苦等数日,只为还原神秘的真相,当雪豹出现的那一刻,导演和摄影师都哭了。主创团队真挚的泪水以及颤抖的声音,让我们相信,喵星主人的魅力就是如此巨大,巨大到可以让人忘记足以带来死亡的寒冷。

溢美之词都说到这个份上,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部高分的纪录片《大猫》呢?

来吧,不管你是不是猫奴,让我们尽情的吸个够吧!

 4 ) BBC居然出了一部…“吸猫”记录片…

提起猫,铲屎官们一定都眼睛眯起,嘴角上扬,心情舒畅,爱心泛滥。
  
今天我要强烈推荐BBC最新力作《大猫》!!

目前只出了第一集,但豆瓣这里的评分却已高达9.6!

啥都不说了,先上图吧▼▼▼





很可爱吧,但如果你想撸一下……哦,NO。

上图的猫叫锈斑豹猫,它是猫类动物中最稀有的萌萌猫。
 


野生猫里,它是最小的物种之一了。它体积轻盈,眼大迷人,行动敏捷,善于隐藏。



它跑起来更萌,有一种纯天然的痴呆萌气儿……不过,它是食肉的。
 
同样食肉的,还有生活在非洲的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一种群居动物。狮群以家族为依托存在着,勇猛地维护着万兽之王的称号。


它们是非洲草原上最勇猛的猎手。

在天寒地冻森林里徘徊的西伯利亚虎


在潘塔纳尔湿地里轻松捕食鳄鱼的美洲豹

 
这样的大猫你敢惹吗?

最佳跳高能手


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灌木丛中的长尾虎猫,行动敏捷,判断精准,是猫科中最优秀的跳高能手。
 
自然界中猫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征服了喜马拉雅的雪豹,是最孤独的求生者。一头渴望拥有爱人的雄豹,日复一日在广袤的荒野里寻找……
 
当嗅到了异性的留下的痕迹时,它贪恋味道,竟激动的久久不舍离去。
 


不禁黯然,这可能是它最后一次交配的机会了。毕竟雪豹越来越少了。



非洲花豹,作为最隐秘的猫科动物,它们的命运比雪豹好了太多。有伴侣孩子,花豹要做的只是捕猎,捕猎,捕猎。
 


生活在最南方的美洲狮,天天吃企鹅,拥有最锐利的眼睛,却是最残忍的捕猎者。
 


 
大脚猫——加拿大猞猁,唯一的美食是雪兔。虽然雪兔繁殖快速,但小猩还是忍不住“兔兔那么可爱……”



话说猞猁机警,捕猎迅速。长相帅萌,相当猫性……
 



 
而天生的运动健将——猎豹则拥有最忧郁的面相,最暴躁的性情,最快捷的速度。


 
BBC的大猫家族,第一集共放出了近十种猫科动物,它们或漫步冰原,或奔驰大草原,或涉水,或爬树……它们的大眼睛闪闪有神,爪子锋利,身手不凡,虽不可亵玩却吸睛无数。
 
2

当然,除了“可爱”的大猫家族,BBC的制作极具美感。



 


画面清晰动人,恢弘明净,十分赏心悦目。
 
根据拍摄猫科动物种类的不同,背景音效也有所不同,欢快轻巧的,危险沉稳的,自信狂野的……如非洲狮子凶猛捕猎,配乐如士兵出击般激昂磅礴;锈斑豹猫灵动可爱,调皮悠扬的音律尽显悠扬动人。



当然最震撼的,莫过于自然界最真实的厮杀声,无特效,无剪辑,碾压众多流行曲。
 
 3
 
BBC的纪录片,向来是质量保证,《大猫》也不例外。
 
耗时两年,走遍全球,烈日酷暑,雨雪冰雹。去零下63℃的北极寻找“大脚怪”猞猁,在珠穆拉玛峰海拔4000米处探望孤独的雪豹。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非人的环境中待上4、5个星期,也未必能寻得一丝神秘的身影。
 

 
可是他们却似乎总能创造奇迹。
 
经过数个月的准备,走过陡峭的悬崖。

披上满身白雪。





当雪豹现身的时候,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由自主地哭了。



但他们都知道,这也还只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第一步。
 
4

《大猫》里的拍摄镜头一如既往的出彩,动静结合,远近相宜。
 
对于如何实现超近距离拍摄并且捕捉到惊险刺激的画面,BBC算是非常老道了,也创造过不少奇特搞笑却十分有效的器材。
 
比如,会动的大象便便▼

 


重量级河马▼


 
或者是只会傻傻张开嘴,像木头一样的“吞拿鱼”▼


 
他们还试过将50台摄像机放在假企鹅和假石头里,走上了调戏企鹅的不归路▼



最搞笑的是,这只摄像机假企鹅后来竟然带走了一大堆真企鹅……



甚至长着四个轮子的小企鹅也毫不费力地混进了企鹅群……



而在纪录片《大猫》里,BBC又再一次脑洞大开。
 
为了以猎物的视角拍摄猎豹捕猎时的速度、动作变化等细节,他们给一架高速摄影车安装了一个稳定的慢动作摄像机。



作为时速可以达到115公里,世界上在陆地奔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的奔跑技能在这短短3分钟,用最直观的方式得到了诠释。



此外,《大猫》的叙事技巧也依照BBC工业化流程。
 
开场怎么设置、每个段落的长度到了多少是观众忍受极限、宏观与个体如何处理,BBC都会邀请专门的机构做心理、数据分析。最终成片中的每一段情节都是根据观众心理及科学依据制定出的标准。严格,但却切中要害。



然而,BBC的《大猫》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除了对其拍摄手法的震撼之外,更多的则是纪录片所表达出的对大自然的敬畏。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毫无节制的大量捕杀,猫科动物的种类目前已经锐减到了40余种,并且大部分的类种已经进入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
 


一个家族,40种不同面孔。这是《大猫》的开篇语。
 
我们通过这部纪录片看到40种大猫勇猛的、可爱的、温柔的、孤独的、为生存而奋力的所有真实状态,为之入迷、为之震撼、为之心疼。



在豆瓣的话题讨论区,有人问:“再过20年,这些物种还能剩多少?”
 
答案没有人知道。但若因此而让众人开始在意,或许就是最佳的观影感想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视猩球】,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哦)

 5 ) 豆瓣9.5,吐血安利这部“三集片”,入股绝对不亏

云吸猫,当代年轻人最热衷的娱乐活动之一。

研究表明,每天坚持吸猫能有效提升人体内5-羟色胺和多巴胺,进而缓解压力、助益睡眠,甚至还能预防心脏病和老年痴呆。

毕竟,软萌可爱又傲娇的小猫咪们,又有谁能不爱呢?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顶级制作的“云吸猫”素材。

它绝对堪称史上最顶级“猫片”,建议爱猫党都收藏起来,一次吸到爽——

大猫

导演:Sara Douglas / Nick Easton / Anna Place

主演: 博迪·卡维尔

类型:纪录片

首播: 2018-01-11

集数: 3

单集片长: 58

这部纪录片只有三集,很适合下饭观看。

豆瓣上超过2万人打分,评分9.5,足以见得观众对它的喜爱。

关于猫咪的纪录片,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了。

比如2018年上映过的《爱猫之城》,带我们领略伊斯坦布尔的居民和猫咪之间的亲密和羁绊。

之前给大家推荐过的《岩合光昭的猫步走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各地的猫咪自由生长的身影。

还有在央视播过的《萌宠成长记》,从科普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一只小猫从出生到成长经历的全过程。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猫片”,和以往拍摄的“猫片”都不一样。

主创团队走遍全球各地,深入人迹罕至的极端地区,为我们全景式地呈现自然界中鲜为人知的野生猫科动物。

有速度最快的、跳得最远的、身材最娇小的等等……

俗话说得好,家猫没有野猫香(大雾)。

片中的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能让你在吸猫的同时拓宽对猫科动物的了解,给予你前所未有的“云吸猫”体验。

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猫咪——锈斑豹猫

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猫科动物,虽然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但是它们的娇小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一只成年后的锈斑豹猫,也仅仅只有人类的手掌大小。

看看和丛林里树叶的对比,就能直观感受到它的迷你程度。

虽然体型不大,但是锈斑豹猫的胆子却不小,并且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肉食动物,所以每天会穿梭在丛林里捕猎。

在危机四伏的环境里,锈斑豹猫懂得用自己敏锐的感官来探路。

它的视觉比人类强六倍,听力也比人类强,时刻都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锈斑豹猫的嗅觉也十分惊人,能分辨出10亿种不同的气味。

它的胡须根部有丰富的神经,能够感受到空气中最轻微的流动。

正因如此,它在丛林中探险的每一步都能深深地烙印在记忆中。

只要出行一次,就能在脑海里建立起丛林的立体地图,这能帮助它们快速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说锈斑豹猫是“又小又凶”的代表,那么接下来的这种猫科动物则和它截然相反。

它们有着魁梧的身躯,但是却长着一副蠢萌的模样——加拿大猞猁

加拿大猞猁的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它们常年出现在冰雪覆盖的严寒地区。

得益于厚重的皮毛和带肉垫的大脚,让它们能在寒冷的积雪中繁衍生存。

在科学家和学者的眼中,加拿大猞猁是冰雪世界的“秘密守护者” 。

他们曾花了几年时间在自然界寻找加拿大猞猁,但最终却只能找到了它的脚印。

就算运气好发现了一只,它们也会很快溜走,消失在人类的视野。

近年来,得益于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人们才可以观察到加拿大猞猁的生存状态。

在极端严寒的天气里,雪兔是它们唯一的猎物。

每只加拿大猞猁要保证每天至少捕捉一只雪兔,才能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不仅如此,它们在捕猎时也有技巧——要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爆发力和敏锐度的过程,也是它们在寒冷而枯燥的生活里唯一的消遣。

可以发现,捕猎是每一种野生猫科动物都必备的技能。

从幼儿期开始,它们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捕猎机巧,并且通常都是和兄弟姐妹一起训练。

在互相追逐、彼此扑咬的过程中,猫科动物的协调性、敏捷性和力量得到逐步提高。

在南亚,有种猫一生都在围着水打转,成为了水中捕猎的小能手——渔猫

能够在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抓到鱼,使得它们足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上繁衍。

在渔猫长长的外层毛皮下,还有一层短短的隔热毛,就像一件与生俱来的潜水衣。

此外,渔猫的足部还留有部分的蹼,这些生理特征使得它们能良好适应水边生活。

每只渔猫从出生开始,就要学习如何捕鱼。

和大多数猫科动物怕水的天性不同,它们见到水既好奇又兴奋。

长长的胡须能帮助它们探测鱼在浅水里的游动,这有助于判断精确的攻击距离。

“捕鱼小能手”的称号,渔猫绝对当之无愧。

从南亚的雨林来到南非的卡鲁沙漠,这里生活着一种特别的猫科动物——黑足猫

黑足猫是非洲最小的猫科动物,体重只有1千克,几乎难以被人发现。

除了身材较小之外,黑足猫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们是一种专在夜间捕猎的猫科动物。

一只黑足猫能一夜行走32公里来寻找食物,这创造了小型猫科动物的最远记录。

每当夜晚降临,就到了黑足猫大显身手的时候。

借助超强的夜视能力和敏锐的听觉能力,任何移动物体都是黑足猫潜在的觅食目标。

它们的捕猎对象十分宽泛,连蚱蜢也不放过,但通常更喜欢沙鼠和鸟。

一旦盯紧了目标,它们的身体可以像弹簧跳跃捕猎。

据科学统计,黑足猫每次捕猎有60%的成功率,所以它们才是整个猫科家族中最致命的猎手。

致命杀手.jpg

猫科动物是一种差异极大的族群,有的像老虎、狮子一样巨大凶猛,有的像锈斑豹猫、黑足猫一样较小可爱。

有的喜欢独自行动,而有的则喜欢群居。

在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上,就生活着上万只喜欢群居的猫科动物——兔狲

草原上裸露的环境,对于兔狲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在空旷的地方,它们无处可藏,唯一能做的就是尝试融入环境。

有趣的是,兔狲的耳朵在头部侧面,位置低得不同寻常,这能帮助它们保持低调、

在捕猎的时候,它们通常会放低重心来观察,就像一块草原上的岩石。

这样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了。

除了上述几种“大猫”之外,这部纪录片中还讲述了雪豹、西伯利亚虎、山猫、薮猫等少见的猫科动物。

从生存环境、到体态特征、再到各自的生活习性,为我们全景式地讲述和科普了关于猫科动物的知识。

虽然品种不同、形态各异,但它们却有着一些共性:天性隐秘、神秘莫测。

在如此难以捉摸的性格之下,却有着或可爱或呆萌的外表,这或许正是人类对它们痴迷的原因吧。

当然,这部纪录片绝不仅仅旨在科普猫科动物的知识。

在一个个让人萌到心颤的画面之外,它也向观众展现了这些猫科动物们愈发恶劣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类人口不断增长,对于自然开采和空间竞争的加剧,它们在全世界的数量正在减少。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今天近一半的野生猫科动物都面临着灭绝的风险。

通过一组数据统计可见一斑:

在过去20年里,豹的数量减少了40,猎豹已经在25个国家灭绝。

狮子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下跌了近一半。

95%的野生老虎在近几十年里消失了,它们加起来的数量甚至不及美国动物园里的老虎总数。

一个世纪前,数千只伊比利亚猞猁还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古老森林里漫步。

到到了2002年,它们的数量只剩不到100只 ,也成为了地球上已知最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豹

作为自然界中的顶级捕食者,猫科动物几乎征服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生长空间和不被侵扰的自然环境。

别忘了,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大猫”们,可以是被人类豢养起来的宠物。

但更重要的,它们也是这颗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地球公民。

*本文作者:阿怪

 6 ) 吸猫族已全体沦陷

猫科动物,美丽、优雅、神秘、桀骜不驯。

虽然喵星人已经成功奴役了人类,但猫科动物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

而最近,BBC纪录片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进入猫科动物的秘密世界——

《大猫》

BIG CATS

壹 | 世界上最小的猫

在斯里兰卡雨林里,一只小巧玲珑的锈斑豹猫灵活穿梭。

这只迷你食肉动物是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

虽然看起来像一只小猫,但体型只有我们的手掌大小。重量也仅仅一公斤多一点,是一只老虎的200分之一。

这只小小的掠食动物即将成年,这是它第一次探索巢穴以外的世界。就像所有离家独立的孩子一样,今后它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生活。

然而对于一只迷你小猫来说,在热带雨林里独自闯天下,这个难度看起来可不小。

好在猫咪天生就是掠食者,别看它个头不大,胆子却不小。本能驱使着它看见陌生新奇的东西都要动爪试一试。

好奇心是它练习捕猎技能最好的驱动力,也是它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虽然有时候也会因此陷入困境……

不过不要为它担心,体型的不足可以通过感官来弥补:

它的视力比我们强6倍,即使是最轻微的动作也能察觉到。

它的胡须根部充满了神经末梢,能发现最轻微的触碰或最柔和的气流。

它的听力也强于人类,能够听到人耳完全听不到的声音。

它的嗅觉能够分辨10亿种不同的气味。

除了利用自己的超级感官来探路,它还把今天探险所走的每一步都储存在它的记忆中。

一副立体的3D丛林地图构建于它的脑海中,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不费吹灰之力。

这是纪录片首次拍摄到这种罕见的稀有猫科动物

锈斑豹猫栖身于斯里兰卡雨林中,很少有人见过它,镜头更是难以捕捉。BBC的工作人员与斯里兰卡的自然资源保护组织合作,才在一个偏远的雨林保护区找到这么一只

作为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锈斑豹猫动作敏捷速度惊人,这些因素让拍摄工作本就异常艰辛;它超乎常人的感官更是让拍摄充满了不可预测性

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数月的追踪拍摄才有了片中这组珍贵的镜头。

热带雨林时不时就突降倾盆大雨,好不容易露面的小家伙常常一转眼就消失在深深浅浅的树冠中。

即便是对于BBC最专业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制作者们来说,拍摄猫科动物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贰 | 世界上最孤独的猫

生活在喜马拉雅的雪豹,大概是这个地球上最为孤独的猫科动物

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环境恶劣,食物稀缺。广袤的荒野中只能看到陡峭的悬崖和光秃秃的岩石。

人类在这个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喘口气都困难,一只老年雄性雪豹却已经代表猫科动物成功征服了此地。

它独来独往,拥有一片广阔的领地,神秘而圣洁,冷傲而霸气……

然而,即便已经处在高原野生动物食物链的最顶端,雪豹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相亲

喜马拉雅很大,但雪豹却很少很少,想要找到一只伴侣比寻找食物更为艰难。

为了向踪迹无觅的雌性雪豹发出求偶信号,它不得不拥有长途求偶的非凡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周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它要做一件事:让自己的气味覆盖它的全部领地。

为此它需要长时间喷出刺鼻尿液,以扩散它的相亲简介:雄性单身渴望见面

这个过程极其艰难:它日复一日努力穿行在小路上,希望潜在的伴侣能够经过这里。

残酷的喜马拉雅山上,有欲望,是一件备受折磨的事情。

在它最急切的时候,会每小时喷洒20次尿液。它的搜寻不能止步,毕竟喜马拉雅山的气候十分恶劣,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好在,一只雌豹在这里留下了标记。雄性雪豹努力把自己的气味蹭在这片痕迹上面,表明自己对这只雌性有意。

雌豹的叫声随风而来,这只雄豹的寻找或许可以结束了。这可能是这只雄豹最后的交配机会了......

这次会成功吗?

雪豹因终年生活在雪线附近而得名,它们行踪诡秘,在世界上最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在我国,雪豹的数量比熊猫还稀缺,在世界范围内雪豹更是濒临灭绝的物种。

为了寻找它们美丽的身影,有些动物学者和摄影爱好者们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雪豹几十年,也只能发出“只见皮子,不见雪豹”的无奈感叹。

群山莽莽,乱石嶙峋,极目所致,能够在山沟沟里找到的一坨尚有余温的雪豹粑粑,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为了找到雪豹的踪迹,BBC工作人员在4000多米的雪山上死磕,有时寻觅数天都无果。

但为了记录下雪豹的风采,这是唯一的选择。

这些镜头可以让人类认识到,雪豹除了人类眼中的皮毛价值,它们为了生存做出的努力更加动人,它们的生命更值得尊重。

为了完成这一壮举,工作人员常常数小时蹲守在暴风雪中,日复一日,直到发现了这只神话般的雪豹。

当它回过头来与他们对视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心跳都静止了:“我的眼泪止不住流,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经历。”

叁 | 世界上最不解风情的猫

在这个地球最北方的极寒之地,生活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神秘猫科动物——加拿大猞猁

科学家和巫师都认为,加拿大猞猁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动物。你可能花上几年时间寻找它们,即使偶尔看到了一只,它也会很快消失不见。

这种生活在地球最北方的大猫,在零下63摄氏度的冰雪乐园中活出了和雪豹截然相反的样子。

不仅长相毫无俊俏可言,气质也是邋里邋遢。相貌奇特,怪中带萌。

体型像老虎吧,却缺少老虎的霸气;长相似家猫吧,又没有猫咪的颜值。

短短的尾巴和大傻个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萌。尊荣和神秘一点都不搭调。

如果雪豹的神秘是因为圣洁,那么猞猁的神秘就是因为“莫名其妙”,因为可能连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想些什么——

没事在雪地伏击个“傻狍子”,月黑风高去偷袭个小鸟发泄一下洪荒之力,还可以盯着一个猎物秒变“木头人”定格几天几夜......

外表蠢萌,头脑却机智的很。遇到危险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装死......

与踪迹难觅的雪豹不同,摄制组利用高科技项圈了解到了加拿大猞猁的秘密生活,跟踪它的每一个举动。

而一场你追我赶的“猫兔游戏”,即将上演。

下面这货叫白靴兔,外号雪鞋兔,是北美洲的一种野兔。由于它们的后脚很大,所以被命名为“白靴”。

后脚大的好处就是在蹦蹦跳跳时不会陷到雪里。这也让它们在遇到自己的天敌猞猁时,逃起来易如反掌。

没错,这样一只白毛球一般带萌的小兔兔,在不解风情的猞猁眼中只是一道美食

寒冷的冬日里,白靴兔是加拿大猞猁菜单上最钟意的一道美味佳肴。

加拿大猞猁虽然能够数日不进食,可一旦开餐,就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可以这么说:猞猁的生死存亡取决于白靴兔的数量。

好消息是,白靴兔的繁殖速度奇快;而加拿大猞猁,只需要发现目标就好

so easy~

而这只小白兔,你的耳朵暴露了你自己你到底知不知道......

别看猞猁在雪地上步履维艰,但人家却相当淡定。为了节省体力,能够避免追逐,它就不会奔跑。

偷偷靠近,伺机而动:

瞄准目标,纵身一跃:

嗝,吃饱~

BBC这部纪录片《大猫》,只播出一集就在豆瓣获得9.6的高分

网友评价:只看前十分钟就能知道为什么我给5星了。

究其原因还是:太好吸了!

从最厉害的狮子,到最小的锈斑豹猫,所有猫科动物轮番登场。每一款都想吸两口不知道是肿么回事……

这是雪豹你信吗?

亚洲北境极寒之地的东北虎,体重是最小猫科动物锈斑豹猫的200倍,却和锈斑豹猫一样动作敏捷,行踪隐秘……卖起萌来你敢信这货是东北虎?

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上的美洲豹,拥有所有猫科动物中最可怕的撕咬力,甚至连宽吻凯门鳄都难以招架......厉害了我的喵!

南美洲和中美洲的丛林树冠,是擅长爬树的长尾虎猫的领地,它们的脚踝可以旋转180度,能够从树上垂直爬下来……垂直......

从亚洲的沼泽地,到非洲最古老的沙漠,猫科动物能够在任何环境下茁壮成长。非凡的生存技巧和能力,帮助它们征服地球的各个角落。

看过之后恍然大悟:要不是不稀罕,猫星人可能早就攻占地球了!

BBC工作人员历时两年时间,前往14个不同的国家,追踪了已知的40种猫科动物中的31种,带你全方位多角度吸猫。

网友集体沦陷,边看边忍不住联想起自家的喵星人,并附带一脸的痴汉笑。

家里的主子也是激动不已,每每看到它们的猫科表亲就兴奋地飞奔冲向屏幕。

无法想象,没有了BBC的世界该有多么无聊呀!

最后,《大猫》每周五更新一集,共三集。

听说第二集刚刚更新,不多说,俺去吸猫啦~

 短评

大型吸猫现场,一本满足。向潜伏其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类致敬

4分钟前
  • 救死扶伤安嘉和
  • 力荐

看得我高潮了好几次,狮子老虎美洲狮猞猁和雪豹,特别是看到雪豹伸懒腰的时候,我死了。

5分钟前
  • .
  • 力荐

如若有幸,来世做一只野生猫科动物,自由野性,不用活太久。

8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推荐

看了大猫回头看下我家的小猫,大小都是猫。

13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兔兔那么可爱 为什么要吃兔兔~

18分钟前
  • Schrodinger
  • 力荐

唯有震撼与感动 不可名状

22分钟前
  • Red
  • 力荐

现在动物拍摄让人惊叹,看完后感觉家猫能被人养真就是逗你玩,人家家族背景深厚,七大姑八大姨就没有一般猫,家猫就一好吃懒做的纨绔子弟懒得奋斗才让人养养。我儿子一直认为撒尿是阻止人类尽情玩耍的最大障碍,在看到雪豹收放自如的撒尿手段时,他羡慕的感叹“太厉害了!”

27分钟前
  • 刮刮油
  • 力荐

拍的不错,值得推荐,清晰,角度好,各种【猫】太萌了!期待以后的作品。

29分钟前
  • 呆萌小七
  • 推荐

我几乎是重度小动物溺爱患者,从小就特别喜欢看这些东西,家里面猫猫狗狗也养过不少,尤其是这些猫科动物,超喜欢啊,拍的很好,小动物们很有灵性,看了几遍了。

34分钟前
  • 砰!萝卜?
  • 推荐

我都要跪舔腾讯视频的杜比模式了,太清晰了,就像在我眼前捕食一样。终于知道啥叫舔屏了!

38分钟前
  • H
  • 力荐

看到受伤的母狮追捕长颈鹿时又想他能捉养育小狮子又不想他说到伤害长颈鹿真是纠结,从狮子到世界上最小的猫科动物锈斑豹猫,这种反差萌也是没谁了

39分钟前
  • 无聊
  • 力荐

BBC真让人感动,他们不断地不断地拍摄野生动物,这些纪录片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文体,充满生命力,使人类不再孤独。

43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很好,但是没有那么好。除了大卫伯爵缺席的情感减分以外,这部纪录片没有成功的讲一个好故事,而这恰恰是BBC出品和其他人的最大区别。

47分钟前
  • 深溪虎
  • 推荐

第一集末尾拍摄花絮,当摄制组终于等到了雪豹,我和那个女队员一样哭得停不下来…

48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老虎太少了不开心

51分钟前
  • 沉冰
  • 推荐

当我看到那位大叔躺在狮子肚皮上刷手机时,嫉妒使我咬牙切齿面目全非

52分钟前
  • Lyre
  • 力荐

不知道那只雪豹约到炮了没有,一个老男人一辈子最后的一次机会啊。。

55分钟前
  • 灯之炼金术师
  • 力荐

天不生BBC,万古如长夜。

57分钟前
  • 黑夜中的孩子
  • 力荐

想给十星!!!重度吸猫🐾患者,上来就是我泪腺大猎豹的高速漂移捕猎慢镜头,太美惹!!!配乐也赞爆了!大猞猁kronk自带气场的那段巨霸气!但是蠢萌指数还是兔狲赢了!每次看BBC,都想向那些面对大自然满怀敬畏心的大神们敬礼∠(°ゝ°)

5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猫奴的A片

1小时前
  • 小火煎培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