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主持人可以去看那些小教堂偏远的不为人知的杰作,其中两个木头圣像雕塑,看着非常像真人变成了雕像,这两个雕像以前是一个大屏风两边的雕像,如今主体已经没了。德国植被茂盛,森林茂盛,教堂看起来就像是高大的树木,几百年修建成功的教堂仿佛是慢慢长大的树木。上方是天国上帝圣徒,往下看,那么多奇形怪状的怪物,偷偷的探出头来观望。各种作品中怪物都是不可缺少的,主持人评价说,德国艺术中恶魔特别出彩,栩栩如生,同一幅作品中的人反而比较模式化。伊苏斯之战的那幅画,确实厉害啊,这么小,竟然这么多的细节,艺术家对于情绪的把握简直就像是预言一样,他们画出的东西还没有发生,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都不会发生。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人类的历史很多时候都是重复的,人类唯一能够从历史中学到的经验就是人类从来不会吸取教训。 那个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站在山顶眺望远方山川的画,我为啥一直以为主角是歌德啊,这幅画表达的也是对于一个统一国家的展望。对于一个分裂了千年,经常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生战争的国家来说,统一的诱惑不可抵挡,这种渴望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即使是画面的主角是孩子,孩子脸上也有那种执着的力量,虽然还很幼小,但是力量和希望在他们身上。新天鹅堡这个事,真是听了不少次了。这位国王想隐居,花费了近二十年建成了这座城堡,但是,城堡完工之前国王就去世了,王国也没有了,所以啊,不要做这种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啊。 纳粹统治下德国的艺术,这集看的最有感触。那个时间段的艺术品,很多已经被另外收藏,只是历史不应该被遗忘,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以及不能再重复出现。希特勒统治时期,只有官方许可的艺术才能存在,1937年希特勒还办了个堕落艺术展,把那些优秀艺术家反对纳粹统治的作品都拿出来集中鞭尸。当时有一位犹太艺术家很有预见的说到:这就是个集中营展览。不知道那幅著名的四个猪统治德国的画在不在里面,这画真是过目不忘。修建高速公路,展现德国的自然之美,道路在希特勒眼里就是美丽的画笔线条。设计各种大型建筑,比如计划能容纳15万人的国会中心。话说按照这个设想,预算最终会跟不上。战后对历史的认识反省特别重要,特别佩服那位在生前就计划好,要种7000棵树的艺术家,每一棵树旁边都要配一块石碑,艺术家五年后去世,这个计划30年才完成。石碑就是一个国家,树就是整个世界的和谐,只有国家和世界和谐相处,才有永久的和平。
-森林母题:格林童话小红帽、哥特艺术
-“分裂”:战时的扭曲和人性的复兴(“你必须对此沉思”)、画魔鬼比画人更有血肉(伊森海姆祭坛屏风)、1500年杜勒的自画像像基督、基督之死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慕尼黑美术馆是希特勒要求造的
-汉堡:伦格(肺结核患者),表现孩子和大自然,战争流离+希望
-柏林:著名的费雷德利克《云海的流浪者》(——站在山上的人,与上帝沟通?征服大山?)
不安和焦虑、人极其小、
-新天鹅堡:受瓦格纳的音乐音响。路德维希二世(和李煜很像),隐居,日耳曼帝国亡国了
-二战后魏玛共和国: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
包豪斯现代建筑、桑德的摄影(快门需要7秒,这段时间表现个性非常好)
安兹布洛克评“堕落艺术”是“给人看的集中营”
第一次听说雕塑家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的大名,就被他诡谲怪诞的作品所吸引。
1736年2月6日,Messerschmidt出生于当时巴伐利亚的维森斯泰希(Wiesensteig,现属于巴登符腾堡州),1783年8月19日在布拉迪斯拉发(Pressburg)逝世。是一位活跃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奥地利雕塑家,以“Charakterkopf”——也就是这些面部表情极为夸张的头部雕像著名。
从纪录片小窗口截了一些图,艺术史学家Andrew Graham-Dixon评价很到位:
[...] But to me, above all, what the character-heads represent is a kind of collective portrait of a generation of writers, artists, poets, dissidents, intellectuals and visionaries united by discontent and by the desire for change.
翻译一下:“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些怪人头像在某种意义上所代表的是一代作家、艺术家、诗人、异见人士、知识分子和空想家们,是一群由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所联合起来的人。”
Franz Xaver Messerschmidt维基百科词条
德国艺术先天蕴含一种内在的沉郁省思甚至带有一些阴森的自毁倾向,Caspar David Friedrich油画里那种漂泊无定的感觉是我喜欢的。
欧洲西北角的这帮家伙,向西与岛国凯尔特人,向南与高卢凯尔特人,向东与斯拉夫人,越过阿尔卑斯山与地中海人,征战与融合,我猜如果他们只自信坚持自身特色再开几个奥丁学院估计早就灭亡了,但却没有,他们既吸收了拉丁文化,包括最基础的字母以及后来的天主教,也可以反对以及变革所引进的宗教,结果是一步步解放人性,开启自己的文明之旅。有直视战争瘟疫饥荒各种灾难的勇气,探索,吸纳,革新,保有根性的同时自由延展。想象一下,如果两千年前的人类都守着自己的地盘,现在会是什么样。写了笔记德国艺术里的森林启示录,审核中 //2022-02-14 在看。有感欧洲的历史就是每一块地方依次称霸然后逐渐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独立又不可或缺复杂而有活力的统一
暴风眼中的德国艺术发展历程,可谓半部政治史。
not attractive
非常喜欢关于黑森林和哥特风的叙述。说实话我觉得艺术和美本身是无关乎道德的,当然艺术创作可能会有道德情操的寄托。在柏林的国家历史博物馆里看着日耳曼尼亚的蓝图,依旧觉得甚美甚宏伟。
安德鲁的讲述,令人着迷。
1、森林文化、椴木雕刻、油画明晦不定、德勒斯登的奥古斯都流光溢彩的兹温葛宫;2、神谕与德国精神与弗里德里希、曼兹尔的社会图像、路德维希城堡/天鹅堡内部、珂勒惠支、、迪克斯(慕尼黑档案馆)、马克(自弗里德里希起的理想主义根源在马克之后就再难在德国艺术中看见了);3、德国近郊仓库与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贝克曼、包豪斯与纳粹艺术摧毁、桑德的摄影、玩偶之家与希特勒建筑、“堕落艺术”展、日耳曼尼亚、巴塞利兹、本恩和希拉贝克的摄影与历史记忆、博伊斯的材料与象征寓言与治愈与责任、东德恐怖政体的遗迹、塔哈拉斯中心(空屋)、社会雕塑与自然——中古世纪的艺术精华竟然在德国,德国的艺术仿佛该隐的后代,德国绘画至始至终都是精神表现的,希特勒是唯心主义前所未有的艺术呈现,在博伊斯后德国艺术走入象征之境而社会雕塑是媒介
森林民族阴气森森
很久没看到这么糟糕的纪录片了,严重怀疑是时间资金+门外汉的错误合体
森林以及后代
★★★★
除了对丢勒稍有好感以外对德国艺术完全无感,德意志这个民族出的哲学家音乐家是没得说,出的艺术家就多数阴沉匠气程式化了。比如一贯的受尼德兰和意大利影响的古典油画领域,大师级人物基本空白啊。唉,其实也不能怪解说大叔风格奇怪,只能怪德国艺术不够给力,没有点夸张解说这纪录片没法拍了...
Andrew眼中德国艺术,乃雅利安人长久以来幽暗、克制的内心,及没有国家的自卑与为此激起的热望等扭曲凝结成的诡异果实。以致引发两次大战,到e3他则不停追问德人是否真正记住教训。他选择德国历史上关键时刻标志性艺术品,眼光独到,反比德人自选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只是该作结构不合理,e3元首部分过多
果然讲art不是我的菜....
最后一集好感人。一个厚重的国家,一段厚重的历史
怎么觉得解说员同学有点不靠谱啊
2018-08-12: 日爱奇艺真实视点上看完BBC纪录片《德国艺术》第1-3篇;
Andrew Graham-Dixon的水平惨不忍睹,肤浅主观武断+在YY中自我陶醉。。。挺好的德国艺术和俄国艺术系列完全被这家伙毁了,BBC该另找人重拍过!
搞艺术史的人词汇量真是惊人
大叔的废话真的是超级多啊!ANYWAY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多出几部艺术系列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