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细雪”,脑海中浮现的是听不到声音,柔软,细小的雪。喜欢“细雪”这个词,就像剧中缓缓的片尾曲,软软的关西腔,雪子细腻的直觉,哭成泪人的妙子。
没读过原著,也没看过83版的《细雪》,第一集前三分二,看着像是读古典名著,细腻又娓娓道来的铺垫,仿佛小说中繁琐枯燥的景色描写。直到板仓的出现,冥冥中觉得妙子身上会有好戏;在雪子说”不喜欢喝酒后说出夸张话的人”时,感觉乖宝宝终将找到自己,于是追着看完了一集又一集。
越看越觉得,这是一个套着90年代外衣的现代故事。
相亲时,遇到条件很好,却又谈不来的对象,总会犹豫不决,就像雪子遇到制药专务;也会遇到失恋后,对前女友依依不舍,被迫相亲的对象,现实中的自己或许还不如雪子聪明,能一眼看穿对方对前任的依恋。还有,在歌舞伎剧场出糗后拉着雪子说快跑的御牧,像不像妈宝男?伊藤步像是把雪子演呆了,可我在现实中,见过不少说不出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没有五感的人,因为被父母管得太严,没了主见的人,他们都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木偶,呆若木鸡。
背着包袱的鹤子,夹心饼的幸子,还有经历生离死别的妙子,也是生活中某一刻自己的化身。
有人说,这部片看着好丧。可是你看结尾,不觉得是在积极的面对日常吗?面对无常,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微笑着去面对。
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脱离了时代的轨迹,是否在用与之相称的方式生活着,为之而深深困惑着,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为了实现幸福而露出笑容,因为我们能够做到的也只有露出笑容。姐妹四人各自在人生之海上扬帆起航,然后,一个月后,阪神大地震袭击了关西。
#平成细雪# 比起昭和版《细雪》,演员与和服乍看确实没什么亮点,好在剧情节奏合适,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在比旧版长2倍的时长里更从容地道来。场景布局也十分雅致,让我想起了著名和服杂志《七绪》里的幽微感。 作为名门莳冈家族继承人的大姐鹤子,虽家境已大不如前,但仍保持着长女的骄傲,固守传统,因此三妹雪子的婚事在她的参与下一直未定;二姐幸子显得随适得多,甚至俏皮可爱,原本雪子才是相亲会主角,她甚至穿着更鲜艳的和服热情交谈(不过小事啦;三妹雪子看似没有主见任由姐姐们安排,其实内心十分坚定,观察力也十分敏锐;小妹妙子渴望摆脱固执的家族一人打拼,对于爱情也十分主动的追求,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 故事设定在平成时期,因此和服的风格更加内敛,虽是名门之女,给人的感觉也没有那么豪华。 剧里的细节给的很好,如雪子要妙子剪指甲而不是自己来,是因为雪子身体僵硬,无法弯下来。影片中没有展示二姐夫与雪子隐秘的情感,这让我十分开心,姐夫x小,姨子这种桥段哪怕只是十分微密我也接受不了。影片最后,固执坚守名门威望的大姐脱去和服换.上现代装束,相亲相了21次的雪子婚事终于敲定,叛逆的妙子和姐姐们又重聚,四姐妹又一起走在红叶小道上的场景,还真是有点唏噓,真是不容易啊。 因我没有阅读原著,就剧里结局有这么一个揣测:身为大小姐的妙子喜欢上了穷小子但当他准备求婚的.时候却出车祸死去,妙子伤心欲绝发生一,夜,情后有了的孩子怀胎十月却胎死腹中,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作者谷崎润一郎有意识地在维护名门名声呢?毕竟,大小姐下嫁以及未婚先孕一,夜,情产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总归是不体面的吧?
《平成细雪》是(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2018年1月7日起播出的连续剧。这部电视剧讲诉了由中山美穗、高冈早纪、伊藤步、中村友理四位女演员饰演四姐妹的故事。该剧是基于谷崎润一郎所著同名小说。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是平成4年3月,也是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现。这是近几年难得一见,看完之后回味深长的日剧。剧中缓缓道来,细腻优雅的基调让观众非常舒服。
谷崎润一郎的《细雪》被改编成4集电视剧《平成细雪》,介于电影和电视剧之间。中国的电视剧很少有只有4集的,在日本却不少见。《贤者之爱》、《夏目漱石的妻子》都只有四集,大概他们觉得短小的也是一种美吧。 《平成细雪》中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却又似乎都是大事。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大阪莳冈家四个姐妹的故事展开。莳冈家是大阪的名门望族,生了四个女儿,鹤子、幸子、雪子和妙子。鹤子与幸子已婚,其夫婿都是银行界的精英,是上门女婿(被称为婿养子)。她们的父母已经过世,莳冈家的家族产业也在金融危机中化为了泡沫。莳冈家最大的事情就是为三小姐雪子相亲。雪子相了二十多次亲,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结婚。有个男人问她:“你为什么要结婚?”她吃了一惊,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被对方的姐姐抢答了:“女人要结婚是本能啊。”(真的是本能吗?) 雪子一直在相亲,她对相亲并不排斥,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照顾妹妹的心情。她不结婚,妹妹就不能结婚。她们的家中强调规则。就像姐姐说的:“人生在世要讲究顺序。”雪子拒绝上一个在外人看来很好的相亲对象的理由是:“他说谎的时候,鼻翼会轻轻地抽动,我是无法与这样的表情共度一生的。”这样的理由也很日本,在意细节,在意真实。 雪子在一次相亲中遇到了大阪水产大学的一位副教授,他研究金枪鱼。他说:“日本人的金枪鱼食用量全球第一,与其说是日本人,还不如说是金枪鱼人。”很有趣,日本人毕竟是海洋民族,金枪鱼对于我来说,始终很陌生。雪子姐妹喜欢吃鲷鱼,于我也很陌生。 雪子说,她不擅长和男人说话。因为读的是女校,家中也是四姐妹,没有许可不能约会,家中的电话都是不能随便接的。所以当自己还算满意的相亲对象打电话来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接电话,而是让女佣去找姐姐。即便自己接了电话,也不敢做主。姐姐埋怨她为何拒绝别人的邀请,她被逼急了也说:“我也在考虑呀。”她是在考虑。她喜欢那个人的女儿,还专门去商场给她挑选了英国手工缝制的衣服,给她寄去,手写了卡片,邀请她下次一起去吃甜品。可是雪子不喜欢在电话里被人追着问明天能不能见面,后天能不能见面的感觉。她毕竟是莳冈家的三小姐,还停留在穿着和服赏花、书信往来的时代。 大小姐鹤子是莳冈家的长女,父母去世之后她就承担着守护本家的责任。即便莳冈家公司破产,抵押了房屋,变卖了家产还欠着2亿的外债,她也要活得像一个莳冈家的人。 枫叶红了。大姐鹤子穿着和服,要求四姐妹一起穿和服去赏红叶,理由是:“不去赏红叶会被当成没有闲情的一家呢。”这里暗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日本人注重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像周作人写饭后随笔就是这一趣味的延续。二是注重别人的看法。作为一个日本人,处处要察言观色,会读空气。 她默默地守护着家族没落的秘密,却依然坚持着一些事情:妈妈最喜欢的画不能卖,留给两个妹妹出嫁的和服不能卖;她的心里依然有一套旧时代的规则,正是这些规则让她两个未出阁的妹妹感到不堪重负,搬离了本家。可是,每到重要关头,本家的大小姐依然要出来做主,她对妙子有婚约在身却固执要与摄影师谈恋爱的事情无比愤怒,教育她道:“不是时代变了就什么都可以做。我们船场的人,自古以来就认认真真地经营着家人之间的关系。轻金钱,重道义,守约定,这些事情都做不好的家庭会被人说不配做人。” 四小姐妙子最有生活的热情,也最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是莳冈家的黑马,最不按常理出牌。她最想逃离这个家庭,所以利用一个富家子弟奥畑启三,与他私奔。她爱上了穷小子出身的摄像师板仓润一,便把男友送给她的戒指卖掉买了他想要的双反相机。她宁愿与整个家庭决裂,也要和他一起去巴黎。可是这样的人生在日本注定是要受人指摘的。连私奔一事都要被小报写成新闻,怎么可能过得称心如意?板仓也只不过是她想要逃离家庭的一枚棋子。这枚棋子过于脆弱,刚上场不久就遇到了意外。 板仓的死拍得很唯美。那天下起了细雪,妙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望着窗外,露出了微笑。板仓手中拿着他自己做的戒指,打了一把花伞,走在细雪中。一不小心戒指掉了,他蹲下来捡。站起来的时候一辆大卡车迎面驶来。慢镜头,他的头发扬起,花伞孤零零地在空中飘荡。这是日本物哀的审美,不曾在中国的影视中看到过。 妙子在病床前陪护,板仓被白色的纱布包得看不出是谁。他从疼痛中醒来,对妙子说:“对不起,我不能陪你去巴黎了呢。” 妙子说:“我会推着你的轮椅去的。” 板仓说:“那爬楼梯不是很麻烦吗?咯噔咯噔的。” 妙子说:“我会推得很好的。” 板仓说:“那如果有了孩子呢,还有一辆婴儿车。” 妙子说:“我会一手轮椅,一手婴儿车,咯噔咯噔,保证推得很好。” 板仓笑着闭上了眼睛。第二天醒来,妙子发现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当妙子哭着扑倒在板仓的尸体上的时候,她的二姐在旁白中说:“我为心中某种盼着他死去的想法感到羞愧,感到恐惧。” 论细腻,日本人真是做到了极致。 最后,雪子终于出嫁了,嫁给了一个像孩子一样的男人。妙子把孩子生了下来,却是个死婴。莳冈家四姐妹一哭泯恩仇。
在枫叶红了的时节,她们又走在了那条赏枫之路上,只是没有穿和服。幸子说:“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脱离了时代,我们能做的只有露出笑容而已。“ 一些细节: 《平成细雪》中科普了大阪人对东京的鄙视,说那里鱼龙混杂,没有好吃的,没有这个鱼那个鱼(好像上海人对北京的看法)。 有的风俗与中国一样,例如晚上剪指甲会被大人骂。 印象深刻的台词:ラインの子はラインた。(狮子的儿子也是狮子)
剧情一开场,就弥漫着一股昭和时代淡淡的哀愁感。伴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关西地区的名门莳冈世家,不得不宣布破产,支撑着家族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莳冈家的四姐妹相依为命:长女鹤子,担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担,和丈夫居住在本家老宅里;二女儿幸子,为人温和热情,和丈夫感情和睦,居住在分家里,同时收留着两个妹妹;三女儿雪子,心思细腻,能敏锐的发现男性隐藏在面具下的真实性格,也因此奔波在一次次相亲中;四女儿妙子,性格叛逆,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奔赴在追寻爱的路途上。
姐妹每一个人身上,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对于大姐鹤子来说:“本家长姐不好当,还会招人讨厌,加油哦!”在剧中,她扮演着长姐如母的角色,气质端正又郑重。
二姐幸子在全剧里,相对而言,是生活最圆满的那位,夫妻感情和睦,偶尔的小争执也只是夫妻间的闲话家常,全剧里操心最多的事,大概是雪子和妙子的婚事。
三姐雪子,在剧里的相亲真的是一波三折。相亲遇到的也有合适的人,只是因为内心怯懦,过于紧张,错过了电话,也错过了一段姻缘。还好在剧中的时候,也遇到了让雪子能畅所欲言的合适对象。
小女儿妙子,真的不能不让我联想到破茧而出的蝴蝶。一开始与青梅竹马的启感情甚笃,之后又恋上他人,以至于最终启跪在地上哀求着挽留,不能说不让人觉得心疼。
结局的一幕,四姐妹身着和服,一起在小道上散步。四姐妹依旧貌美如花,但画面让人看着不禁心生悲凉。
一个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刚打开第一集时不禁感叹,四姐妹这个选角儿真是向83电影致敬许多呀,不少人也和我一样吧。
大姐秀气的小脸和相对稍近的眼距给了她多一点的认真、有点较真的性格。二姐稍微清瘦了一点,温婉还在。雪子还是像古画里走出来的鹅蛋脸美人一样。妙子的脸稍方些,让她看起来更强硬独立。
妙子段,不能说板仓在暴雨中对她干脆、卖力的救援是毫无私心的,原著对他意图攀附的嫌疑有过较多的辨析,通过周遭人的观察体悟描写出来。剧中,暴雨来袭前妙子约板仓在北野町见面,街边某店收有的一台昂贵稀有的相机让板仓大为感慨了一番,这番姿态未必不是做给妙子看的。因为他不能说是十分清高自矜的人。板仓的营救给了妙子一个很适时的机会和启分手,要说的话,细姑娘和启像小孩玩在一起,且都没有能照顾好自己和彼此的能力。妙子虽能自立,不过其威严恐怕不足以使启这个纨绔成性为她做出充分的改变。真的收到了戒指时,对妙子来说才是真的面对了婚姻这件事的实质,更何况这枚戒指的主体并非钻石呢……
后来,在启少爷为了妙子的事情和他在路边相争时,板仓很舍不得地在启背后检视那台相机,这时,启正和妙子对话。如果板仓是全然视它为无物的话,完全应该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麻烦,大可洒脱放手。
或许,往往是有软弱之处的好人比较容易诱惑,穷凶极恶之徒反而不。而能诱惑了好人的,又不够穷凶极恶,否则不能真正站在这被诱惑者的身边。板仓由伤到死,妙子都愿意陪在旁边。他被病痛折磨得极为厉害,这种悲哀凄惨的场景,足以使任何一个成长环境优渥、不知人间疾苦的人感到震撼和冲击。这一段让我有些联想到宝玉和黛玉,宝玉是真真正正蜜罐里泡大的人,黛玉死对他来说是种怎样的经历,从板仓和妙子中也可窥。而宝黛间也有与之相类的一种隐秘的依赖关系。对关系中的二人来说,恋爱之情是纯粹的。对妙子来说,板仓是危难中的心灵依托,可靠的英雄……只不过,英雄未必属于这个美人。
这时,我甚至感觉,妙子后来和酒吧男的孩子死产,是命运替酒吧男向妙子的复仇,因为板仓。少女是容易被诱惑的,她们坚强又无力,聪明而彷徨。部分成熟的长者或许会宁可将妙子对板仓的感情贬斥到底——如果当初什么都不曾发生过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同样地,更悲剧在于,妙子这样的人,不能当做曾经什么都没发生过。这真的是人面不知何处了。
另一面,雪子的婚姻对象终于有了实体形象,有种脱线到脱俗的感觉,带些搞笑,也很好。雪子之前相亲过的药学博士,说来有些像她性格的性转,比如工作狂气质和科学、医药那种冷静的观察习性。如果雪子是男性的话,就不会被社会对女性那种保守、传统的观念束缚,可以自由展开自己的事业了吧。而实际上,御牧少爷也可以说是一位很好的素材了。
小谈至此。
画面干净,京都大阪的风光美丽。四姐妹性格各异:大姐端庄内敛,守着祖传大宅心事重重,大姐夫一门心思变卖家藏维修房屋总被拒;二姐最灵,嗲溜溜的活泼世故,与斯文体贴的二姐夫琴瑟相和生活优渥;雪子有点社恐,细姿慢相的令人费琢磨,其实一直很有主意,但为人乖巧;小妹任性鲁莽属于家门不幸;雪子每集一个相亲:1.旅居巴黎风流推销员;2.丧偶难愈的金枪鱼教授;3.丧偶有女儿的医药公司精英男;4.大大咧咧广告精英(世家子弟海外长大无拘无束);P.S 配乐和《京都的私房雅趣》很类似,悠扬委婉。
二姐三姐(*╹▽╹*) ED很用心
由泡沫经济崩溃始,由阪神大地震结束,无可奈可花落去,但四姐妹的故事川流不息。在关西生活过,对剧中景色都倍感亲切。
心疼地主家的傻儿子
这本书真的超级美的。剧排出来也还不错,有点儿遗憾是雪子不够漂亮,单看还好,但跟其他姐妹一比就比下去了,而且演员有点儿太黑了吧。
非常雅致,节奏舒缓得很到位。关西腔真是迷人呐。二姐似乎比电影里的出彩。真是不知道伊藤步背景有多大,吉永小百合不嫁是因为能挑不将就,伊藤步的三妹不是美得自成一道风景就有点显得嫁不出去,这片子也看着像平成傲慢与偏见了……中村友理像极了年轻的水川麻美。最后一集的启坊到底几个意思?!
平成的四姐妹物语00年代《宛如阿修罗》10年代《海街日记》,现在有了改编于谷崎原作的90年代《平成细雪》。无论如何脱胎换骨,文本的底蕴和魅力依然在剧中得以留存:迷人的关西弁,京都的枫叶,四姐妹之间爱与羁绊,出身和服名家是荣耀也是负担,时代剧变家族与个人都命运难测,或许真的只能微笑以对。
平成都快要结束了,是时候从昭和的大梦里醒来了。真奇怪呀,中山美穗略显老态,而高冈早纪却越来越有味道,相比之下伊藤步像个刚出道不会演戏的新人,肉眼可见地hold不住雪子这个角色,残念。
除了洪水灭顶这场又被大而化之之外很多地方都可圈可点,在人物上增加了许多小细节:鹤子回忆母亲当年告诉抱着婴儿妙子的自己当家的必遭误解与十几场后妙子与自己冲突时忽然想起她婴儿模样的对照;野村先生加了金枪鱼痴一笔与暮色里大海的美妙想象;脚气病改成身体僵硬不能剪脚指甲也有趣。
カット割り、カメラワークの設計が素晴らしい。可惜剧情太不符合当代社会现状。
和服太美了|御牧大概是最平成的一位了
感觉是一部能静下心来看的剧 可能没看过原著没什么期待吧
高冈早纪是真美啊。伊藤步完全被两个熟女姐姐比下去了,甚至还不如小妹的演员秀气。演技又僵硬。这个角色实话说选的挺失败的。
翻拍改了时代背景不好,船场历史独一无二,换成泡沫时代思想差别就大了。最明显的是小妹,之后的年代更本不会起那么大风波。好在四位演员都是顶级美女,服装道具配乐皆精美,长度也只有四集。伊藤步很有几分百合子当年剧照的感觉。
《贤者之爱》的导演,《贤者之爱》的主演,《贤者之爱》又是脱胎于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所以这剧和《贤者之爱》是差不多的基调:表面波澜不惊地维持体面,底下却暗潮涌动地快绷不住了,四姐妹平静的脸上透出诡异的气息。片尾细思恐极,如同原著中幸子的女儿说看见罂粟花要被吸进去的感觉。
关于三妹最后相亲成功,四妹自由恋爱最终失败的故事。。。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伊藤步和中村友理的角色应该互换一下,但是看到后面觉得这样也挺好,有一种新鲜感。
强行更换时代背景总还是有点怪怪的,但是在平成年代即将结束的这个时间档口,把一个新旧更迭的故事冠以“平成”之名,显然是有意为之。每个时代都该有自己的《细雪》。 (巴赫的G弦咏叹用得非常漂亮
恭喜美穗和早季再续前缘😂
跟1983年的那个两小时电影版本比,差距太大了。时代前进,水平未必。女性的样貌、化妆、服饰也未必就一定是越来越好的。有趣的是,那个片子的女演员恰好可以是这个片子女演员妈妈辈的,年龄刚好合适。还是那个版本好啊!这个片子四个女主都不耐看。
关西腔好听。呀呀呀呐呐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