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有色眼镜》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Asante Blackk、Caleel Harris、Ethan Herisse、Marquis Rodriguez、Jharrel Jerome...
故事概述:1989年纽约中央公园袭击事件始末及后续跟踪
上映时间:2019年5月31日开播,共4集。
作品获奖一览:
本年度看过的最“扎心”美剧,在高举“民主”、“自由”的美国,尽然出现如此“丑闻”,真是“盛名之下其实不符”。原来,人(皆犯了罪)都是一样的。
进入剧评。故事不会过多展开,因为属于真实案例改编,没有丝毫虚构成分,所以无需像“复读机”一般再次重复。只需记住几个时间点。
1,1989年4月,一女性慢跑者在纽约中央公园被人袭击,昏迷不醒。
2,1990年夏秋之际,五名黑人少年被判有罪(与此案有关),锒铛入狱。
3,2002年,真实罪犯出现,五名黑人少年无罪释放。
4,2013年,赔偿协议商讨启动,纽约政府开始与五人商谈具体事宜。
划重点。
a,标题
When They See Us,这里的“US”与电影《US》实际上是一个概念,一语双关。既指代“我们”(黑人),又喻表“美国”;这里的“They”,同样是两个含义,首先指代“白人”,再者隐喻“别国”(即:美国以外的国家)。
b,日光之下的黑暗
这个黑暗涉及几个层面。
其一,对于“人权”的漠视,即“种族歧视”(尤其是针对黑人、黄种人),在美国土地没有完全消失,有些地区甚至“逆势而行”。
其二,对于“事实”的扭曲,即“将无罪定义为有罪”,虚构捏造不存在的事实,利用司法盲区,栽赃陷害。
其三,人性的弱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放弃众人的权益,将错就错,恬不知耻。
这些日光下的黑暗/罪恶,何时才能“消尽”?人岂能知晓?
c,迟来的正义
有人说“正义会迟到,不会缺席”,这句话实际上只说对了一半,“会迟到”没错,“不会缺席”难说,因为这个需要多重考量。
先从人的角度来看。
说白了“不会缺席”这四个字,主要是安慰人心,众所周知,“迟到了”也就意味着“缺席了”,没有什么值得探讨、商榷的。既如此,人们为什么不厌其烦的提出“不会缺席”?斯以为,这是阿Q精神在搅扰,迂腐本质。
再者,“不会缺席”的出现,涉及了人、社会、环境,多方面共同效力、作用,单靠一点,难堪重任。
再从圣经的角度来讲。
首先,“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圣经》罗马书3:23-24)
其次,“我-耶和华是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和他作事的结果报应他。”(《圣经》耶利米书17:10)
最后,“亲爱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圣经》彼得后书3:8)
这三段金句,连在一起,很好诠释了“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深层次含义。尤其是在基督信仰浓郁的美国,人们深信不疑“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简而言之,如果抛弃“时间理论”,正义永远不会缺席(《圣经》已经实实在在告诉了我们),这样来看,有人不禁疑惑、试问“那缺席的是谁”?其实很简单,“缺席”的正是在时间长河中“轻如鸿毛”、“迷失方向”的人类自己。
最后不得不感慨一下,美国黑人真是敢写、敢拍、敢演,勇气令人折服。
编剧★★★★☆(台词很真实,只是最后一集的编排,在结构上,尤其是片尾那部分,似乎有些“赶”)
导演★★★★★(自编自导,Ava DuVernay太善于这种类型的作品了)
演员★★★★★(黑人哥们用心在演)
剧情★★★★☆(近20多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4集剧情中,显得“臃肿”了些)
视效★★★★★(镜头语言谈不上唯美,却足够“扎心”)
音效★★★★★(片尾曲响起,潸然泪下)
推荐度★★★★★(年度必看美剧)
肤色即是原罪,这是一场关于肤色谋杀的世纪冤案。 1989年4月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群黑人孩子们在集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宣泄着青春。 而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名28岁的白人女性惨遭强奸遇袭,命在旦夕… 而这些集会的黑人孩子必然成为所谓警察认为的凶手。 他们对这群青少年围追堵截,并在追捕的过程中使用暴力。 本身在1989年那样种族歧视的年代,黑人只要被警察抓住一定会被制裁,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 警察在在审讯室里对孩子们诱供逼供,威逼利诱甚至施暴的情况下孩子们妥协,一方面说着只要听话就能快点回去这样的承诺,一方面又对他们恶语相向。 五个孩子,他们压根是彼此不认识的,却被各种引导成他们彼此认识并一起对白人女性施暴,五个孩子凭着自己的想象说了各种不同的五个版本,而每个版本的最后都是一样的,自己并未参与,只是作为救助者和旁观者。 警察重复的说着:你只要签字就可以很快出去了! 约瑟夫妈妈说:你让一个孩子在没有监护人或者律师的陪同下在这里接受审讯了数小时,真是可耻。当他们在统一的房间遇见,彼此并不认识自己口施暴的人,小心翼翼的询问着,你是谁谁谁吗?是的我是,非常抱歉,我污蔑了你。他们彼此道歉,说着非常抱歉,我污蔑了你这样的话。诺大的一个房间,几个黑人少年,气氛压抑到冰点,令人窒息到无法喘息。 第一:大背景下的种族歧视 第二:警察局的腐败无能与不作为 第三:媒体的肆意夸大 第四:底层家庭的无力反抗
只是因为他们来自一个充斥毒品、贫困、枪支刀具、冷漠无知的世界,他们没有父亲、一贫如洗、 强行定义他们就是施暴者 警察根据自己的杜撰、臆想去定义判定 法律的存在是伸张正义、警察的存在是除暴安良、 而这些孩子在一开始就被定义、被冠以施暴者的名号、 当雷的爸爸和奶奶去少管所探望他的时候、 雷和奶奶相拥的那一刻内心好悲伤、 只觉得眼泪突然就情不自禁的掉下来、 凯文对妈妈说:抱歉要你老是过来看我、给你添麻烦了、 妈妈说:如果他们允许、我可以天天来陪你、我对你的爱是每一天的、你不是一个人、我会陪你一起经历这一切、你哭我也会哭、你生气也会生气,你害怕我也会害怕,你自由我也自由、我们永远都在一起、 1989年到2002年这漫长的岁月,他们和他们的家庭经受着各种不同的煎熬。 被假释后的他们不被社会认可,不被周边的人认可,就算是找工作也是被拒绝,被区别对待,精神的伤害一次又一次。 科里是五个孩子中唯一一个年16岁的,这是他的悲剧,本身只是陪朋友约瑟夫一起去警察局做口供而已,莫名其妙的被卷入这场灾难性的牢狱之灾,因为年满16岁不能去少管所,面对他的是成人监狱。 一个16岁的少年进监狱可想而知他会经历什么?被办理对待,被拖进小房间。 因为家境贫寒监狱离家太远, 每次妈妈来看他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费用,他一次次的要求转狱,希望转狱之后可以离家近一些, 而每一次转狱也只是离家更远罢,他的要求真的不多, 只是希望妈妈能多来看看他,这个16岁的善良的男孩子,在监狱饱受精神的折磨加上肉体的折磨, 他甚至出现幻觉,他看到了妈妈,也看到了哥哥,还看到了女朋友。 如果那天他听了女朋友的话不参与那场该死的集会,他的人生一定会不一样。 监狱生活痛苦到难以接受,但是他仍然对出狱抱有希望,每一次假释听证会他都会积极参与。 去听证会前他都会整理仪容仪表 只为能够给假释管留下一个好印象 ,可是每一次听证会他能够假释的必须条件就是认罪。承担所有的罪责即可获得假释出狱。 他坚持自己的坚持,在他心里,他的骨子里没有犯罪就不会妥协,没有做过的事情即使遭受再多磨难也不妥协,这是他忠于自己的表现。 身体自己饱受风霜煎熬,只是自己的灵魂是纯净的。 以至于后来的听证会他都不会去参加了。 他硬气的跟狱监说:我不会再去听证会、请让我把刑期服满。 这是多么坚定又酸楚的宣誓。 这是他对自己的坚持、内心的良善不允许他妥协。即使在高压恶劣的环境下。 最终与他同一所监狱的真正的施暴者认罪,因为他看到科里那么努力坚持的生活,他要为自己赎罪,承认了在1989年纽约中央公园所犯下的罪孽。 迟到的正义并非正义,不过最终还是来了。 2002年他们无罪释放,并在律师的帮助下获得政府赔偿4100 万美元。 这个赔偿也堪称美国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案件发生时、 媒体的指向、肤色即原罪的定。让他们含冤入狱、 而当时已经是亿万富翁的唐纳德•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放出豪言并斥巨资8.5万美元在各大报社登报大放厥词:强烈呼吁相关部门对“中央公园五人帮”执行死刑。 而当2002年冤案得以昭雪五人被无罪释放的时候,唐纳德•特朗普并没有站出来为自己的言论道歉、 这是一场关于肤色的谋杀、 这是迟到的正义而非正义本身、 那五个曾经的翩翩少年如今有各自的生活、 他们付出了最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There is no justice with a biased presumption and a collapsed system.
自诩是接受力很强的一个人,在看了Part 1的一半之后,就感觉难受得无法看下去。是无力、绝望又愤怒的情感。
那些个14岁左右的孩子,在本应该被保护的环境,因为肤色的问题被“有罪推定”、“刑讯逼供”,他们根本就无法反抗。别说反抗,甚至在那个时刻,都没有被当作人对待了吧?就像影片里用的词 "animals",可能这本就不是一个metaphor,是那些人真心实意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如同神祇一般进行审判,并为自己的结论捏造各种证据。
同时难受的是看到这个judicial system的运行过程,更让人知道了procedural justice的重要性、investigation power过大的危害性还有judicial review的必要性。与拥有绝对优势的权力organ,个人的任何权利是基本没有办法靠自己保障的,这也就要求必须要在制度上的宏观设计。以前思考过的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问题,看起来也已经有了答案。
这部剧到最后都没有救世主的出现。所有的孩子们从头到尾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甚至最后沉冤昭雪,也是因为真正的加害者“良心”发现。那些最初参与调查的人士,到最后,也不愿承认做错了,真是令人感叹一句,人啊!6-14年的监狱生涯,之前之后的无力与绝望,从头到尾,这部剧都不会让人看到爽。
最后的时候,会有流泪的感动,为的是那些勇敢的被污蔑的孩子,他们没有再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起码他们自己终于是为了自己。
(转自本人日志)
正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才更为他们被莫名牺牲掉的人生而痛心,那个最惨的Wise数次放弃假释的机会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的罪行,真是一点也不wise,最心疼的也是他。最无法容忍的是至始至终坚持勿须有罪名的女警官和她的下属,哪来的勇气和逻辑。另外有点法律知识真的重要,除了一位黑人母亲无人知道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扣押问询本身就是违法的
Ava DuVernay的When They See Us有色眼镜 (2019)太震撼了,1989,中央公园五人案,冤案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有,但这这个案子2014年国家赔偿了4700万美元给五个人,公检法系统的人如何处理的电影估计也是和谐原因没有说,但是这个电影比国内的什么杨乃武小白菜、包青天之类的剧作强太多,碾压级,是极好的犯罪预防片,法律产业生态的人看完了应该都会有不同层面的触动,但最终都是正面的
上个月,由HBO和英国Sky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大获成功。该剧不仅关注度持续暴涨,口碑更是始终高居不下,甚至创造了IMDb有史以来的电视剧集最高评分的新记录(9.6分)。
而在近期播出的新剧当中,同样有一部拥有着和《切尔诺贝利》一样成为美国电视剧经典潜质的作品,它便是由HBO的强大竞争对手Netflix出品的,同为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视迷你剧《有色眼镜》(When They See Us)。
作为Netflix一部起初并未重点宣传的四集迷你剧,《有色眼镜》显然没有如《切尔诺贝利》那样获得足够高的曝光度。在国内,它更是堪称冷门剧一般的存在,豆瓣截至目前也仅有200左右的用户标记和评价。
但自5月31日开播以来,凭借着作品自身的话题性和口碑效应的逆袭,《有色眼镜》也正在逐渐地打开它的受众格局。该剧在IMDb上已经涨到了9.1的高分,是Netflix在原创剧集方面最好的表现,而且仍然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不出意外,这将会是除《切尔诺贝利》外,今年外界评价最好的电视剧集。
迷你剧《有色眼镜》讲述的是令美国整个司法体系蒙羞的著名冤案:纽约中央公园慢跑者案。
1989年4月19日晚上,与曼哈顿北部哈林区相邻的中央公园里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受害者是一名28岁的精英阶层白人女性崔莎·梅里(Trisha Meili)。事发前,她正像往常一样进行慢跑锻炼,却不幸遭到强奸和手段残忍的暴力对待,导致其生命垂危,在昏迷接近12天后才清醒过来。遗憾的是,她的部分身体机能已经衰竭,连正常走路都成为问题。
崔莎·梅里遭到强暴的同时,在中央公园的另一边,住在哈林区的几十名青少年正在非法聚集,部分当事人便随之遭到了当地警察的逮捕。
哈林区是以非裔和拉丁裔工人阶级移民为主的社区。在那个种族歧视问题仍然严重的年代,这里被认为是犯罪的滋生地。由于哈林区青少年非法聚集与崔莎·梅里案件发生在相近的时间和地区,被拘捕的这些青少年便成为这起案件的嫌疑犯。
接手这起“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是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琳达·费尔斯坦(Linda Fairstein),她在未对案件始末进行慎重审查和判断的情况下,以自己对黑人存在的刻板印象,贸然断定犯罪人就在这群青少年中。
最终确定下来的五位可能的嫌疑人,他们分别是:雷蒙德·桑塔纳(Raymond Santana)、安特纶·麦克雷(Anton McCray)、尤瑟夫.萨拉姆(Yusef Salaam)、凯文·理查德森(Kevin Richardson)和科里·怀斯(Korey Wise),被媒体称作中央公园五人帮(Central Park Five)。他们当中除了科里以外,均为未成年人,科里本人也仅16岁而已。
在审问五人帮的过程中,它们使用了暴力和诱导性的语言,引导这些对社会的认知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配合他们捏造参与犯罪的事实,并以此为据起诉了五位青少年。
在漫长的庭审过程中,中央公园五人帮的辩护原本占据了优势。一方面,现场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证据证明他们参与了这起案件;另一方面,警方出具的五人帮的证词间存在着大面积的互斥,庭审中的警局证人也间接地说明了,认罪协议存在“屈打成招”的成分。
公诉方处于庭审劣势期间,公诉律师伊丽莎白甚至向五人帮提出了减刑的优惠,前提是他们承认强奸。相比消磨钱财和时间精力的漫长庭审,认罪的减刑优惠的确存在不小的诱惑力。但几位青少年笃定要捍卫真相和他们的尊严,拒不承认罪行。
但最终不管是庭审,还是来自白人阶层的社会舆论,都认定五位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犯罪的事实。在那段种族仇视情绪高涨的岁月里,他们注定要被以白人主导的庭审制度判刑。
他们不仅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出狱后还要背负强奸罪名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工作还是私人生活都陷入困难。
科里是五人帮中唯一的成年人,他的判决刑罚力度相应也是最为严重的。科里长期遭受到监狱里其他年长者的施暴,甚至数次因暴力而出现濒死的险境。条件艰苦的禁闭室对于其他罪犯来说无异于是地狱,但对于瘦弱的科里来说,却是唯一存在希望的避风港。
服刑期间,科里与母亲并不经常见面。他的家庭艰苦,出事前母亲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今背负强奸犯家属的罪名,母亲更是四处碰壁,生活遭受到重创,甚至连探监费也出不起。
科里还有一个跨性别倾向的哥哥,他与哥哥关系亲密,相互扶持着长大。但在多年前,因为跨性别的身份麻烦,哥哥与母亲决裂并离家出走。哥哥是科里监狱生活为数不多的支撑,但这样的渺小的希望也最终破灭:哥哥因LGBT身份被杀害。科里曾多次获得加释机会,前提是他承认罪行,但都被他回拒。
中央公园五人帮在纽约州的监狱里待了六至十四年,在纽约地方检察院重新调查后,于2002年撤销错误判决。2014年,联邦法院支付了五人4100万美元的和解金,这是纽约州有史以来最高的法院和解金额。
如今,中央公园五人帮的五人在过着各自幸福生活的同时,均致力于美国的种族人权事业和冤假错案法律帮扶。
人道主义角度的故事呈现
本剧仅有短短四集的剧情,但其剧本层次划分却非常强调人物的存在性:前两集详细交代了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的庭审判决始末,使观众尽可能全面了解这件冤案的发生;第三集展示的是四位未成年蒙冤者假释出狱后的生活困境;最后一集则浓墨科里在成人监狱中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对科里的监狱生活的描述,占据了剧集1/4的篇幅,这与身兼编剧和导演的艾娃·德约列有很大的关系。这位积极献身于反歧视人权事业的女性导演,是近些年美国非裔独立电影人中的佼佼者,她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作品是《塞尔玛》和《第十三修正案》,这些影片的核心价值都是反种族歧视。
敏感的知觉是艾娃作为少数族裔女性导演的优势,她的作品尽管带有强烈政治诉求,却并不囿于偏执的政治表达和批判,她始终强调个体层面的情感体验。
受害者、家属、辩护律师、其他反面人物……《有色眼镜》中不同身份、肤色和立场的人物都是具有真实触感的,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烘托电影主题和批判的道具。
对司法公正的批判
剧集《有色眼镜》并不仅仅是让观众了解真实事件本身,它主要的批判集中在对美国司法体系的质疑。在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中,尽管没有实际的证据表明五位青少年是罪犯,但他们依旧被社会舆论和庭审偏见过早地定罪。
陪审团制度是美国司法体系一大弊端,在种族歧视的年代,陪审团被以白人为主的成员掌握了话语权。而在如今,即便反对种族歧视的声音、女性主义的浪潮节节攀升,陪审团成员身份的多样性有所改善,但陪审团的公正却始终存在问题。
什么样的陪审团成员才能够完全抛开自我种族、阶层和性别立场,而公正地对被告知定罪呢?美国的司法公正出现的伦理问题似乎已经恶化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
另一方面,使得哈林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含冤入狱的关键,还在于该案件调查部门的主导者琳达·费尔斯坦和公诉方律师伊丽莎白,她们在得知这些青少年嫌疑人可能并没有犯罪的时候,出于维护自己和公诉权威的脸面,不惜用谎言去掩盖事实,不惜将无罪之人诬蔑成罪犯。
从职业道德层面来讲,警方应该做的是查明事实真相、惩奸锄恶,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权利是警察职业之根本;律师辩护的前提应当是公正和公开。琳达·费尔斯坦和伊丽莎白注定为这件冤假错案付出她们相应的代价。
以中央公园慢跑者案为训
中央公园慢跑者案这桩轰动一时的冤假错案,不仅与种族歧视、美国司法公正有着必然关系,它同时还教育观众在面对强权威胁时,不应低头妥协,而是要坚持真相的立场。
真相的重要性不仅是针对当事者而言,对于我们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局外人也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反馈历史中的错误,避免再度发生。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切尔诺贝利》一剧中已经得到了深刻的解答。
本剧同时也侧面向观众重申了学习必要法律常识的重要性。正是在缺乏法律常识的情况下,中央公园五人帮才会如此被动地配合警方捏造的犯罪事实,继而越陷越深。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法律常识,才不至于始终被牵着鼻子走,这是法制社会的公民获得自由和公正的基础。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他们并不想要真相,他们想要的只是预设的故事。
他们比同龄人看起来更高大强壮所以无罪假定不适用吗?受害者血淋淋的伤照除了愤怒还能激起什么?物证严重不足、媒体片面报道、体系种族歧视轻易就把真相掩埋,五个少年的梦想和青春被十二年的冤狱残忍侵夺,公平这个幌子究竟多大?出来再进去太容易了,但出来后社会偏见和制度能保证他们不像二等公民一样活着吗?青年演员表现出彩,德约列也很清楚处理事件的焦点和脉络,节奏稍有问题(尤其最后一集),成熟的摄影和剪辑。
Ava DuVernay状态回春,重新干起“正经事”。如果说《塞尔玛》是关于发出声音,《第十三修正案》是拥有勇气去对抗,那么这部剧就是两者的结合。仅仅四集,却滴水不漏还原了这场案件的每一面,并着重于对于当事人家庭和制度的思考和关心;当中回溯的川普、公义系统以及监狱探讨更是用“前世喻今生”,提醒人们这件事还不曾走远。视角与格局宏大,弱点则是人物形象略显单薄。或许对于五个从男孩到男人的当事者来说,所赶到的正义和再多的赔款都不能抵清当中的血泪;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故事,提醒每个人,保持一份可贵的同理心。
“你让一个孩子,一个人,没有监护人也没有律师,跟这群男人待在这个房间,好几个小时,你应该为此感到羞耻”
When they see us既是当他们看见我们也是当他们看见美国,美国这个被世人奉为普世价值的明珠灯塔,当看见他们所谓完美的司法体系时,公正并不适用所有人。五个小孩蒙冤的过程中有很多次可以纠正这个错误,但体制性的错误群体性的迫害却能够蒙蔽所有人的双眼,警察法官媒体甚至是家人都成为加害者,这个情景何其熟悉,直到今天依旧还在上演。
震撼震撼 天啊 最伤的是 30年后的今天 所有的问题都还存在 希望真的能天网恢恢吧 那个女警还在逍遥 那个只为了政绩的主控律师还在外面 那个为了曝光率煽动人命的凶手还在最顶端
时至今日情况有变得更好一些吗?
題材完勝。When they see us,是問題也是陳詞,情緒控制很好,配樂可以再克制一點。觀看過程容易感到憤怒,但正好就是劇集主旨,控制你的憤怒,不要讓一時的情緒掩蓋理性。羊鬍子獄卒有愛。
我看哭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震撼、痛心和恨。和一个美国黑人朋友聊天,她说Just another great example of the American justice system。世界上的丑恶大同小异。
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
那天科里最后没跟兄弟去中央公园,而是带着女友去了康尼岛,那里有过山车摩天轮,他吻了她……他走进监察室之前问警卫,是谁死了?后来他妈妈哭着告诉他,那个犯罪的真凶,承认了他的罪行。结尾五个人拉着手昂着头很开心的样子,片末还介绍了五个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总想那时候科里在监狱里被打死了怎么办,太痛苦精神失常怎么办,他总讲自己的坏运气应该用光了吧,我觉得他最大的运气就是捱过了那样的14年,活了下来。第一集和最后一集拍的真好。
别说在种族隔离刚废除没多久的1989,拿到9102年,这种新闻在美帝看的还少么,一牵扯到crime,黑肤色是原罪,执法部门还没开始起诉审判呢,可能就先心里预设了
整个观影过程就跟五个少年的遭遇一样,像被关进牢笼,在里面呐喊,嘶声尖叫,他们却装作听不见。
这剧播完Linda Fairstein被迫从学校董事会辞职,出版商也和她解约了。然而这还没完,做为对她收到的影响的“反抗”,伊跑去Wall Street Journal发表了一篇批评这剧的文章,大意就是“强奸案虽然判错了,但我们判错得有道理”,至于她零几年一直宣扬five是和真凶一起犯案的事则装没事人一样,所以无耻是一辈子都不会改的。而且刚宣布要拍这剧的时候Fairstein还跑去要求和编剧谈判,她要“approvals over the script”,编剧没理她。拍出来以后Fairstein各种“does not define me”“描写我的形象是错的”,全程我我我我我,受害人和被冤枉的人真的是在她眼里一钱不值。
这五个小孩太不容易了。那种委屈连我一个只是在屏幕外看着的人都觉得哽咽。那种无法呐喊的感觉好悲伤难过。这样不公的事情肯定不少,起码有人拍出来来告诉你这有多丑陋。然而世界有变好吗?并没有。大概也是让你了解有多离谱,作个心理准备
80年代在纽约发生的真实事件,千禧年之后才得以清白。。。 justice came too late. 这就是美国非裔曾经,甚至现在依旧面对的待遇。9021年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少数族裔也正在遭遇这样的待遇。minorities take turns...
又一部堵心剧。要不是已经知道结果,看完第一集就会放弃。看得人咬牙切齿!
外交部前几天说:希望国际社会看得到中国人权的改变!这句话我同样送给在坐的没去过美国但是好像熟悉一切的人。
1989,中央公园五人案。三年后,洛杉矶内乱。再两年后,辛普森案。无罪的平民被栽赃,有罪的富豪被释放。处在上帝视角看过往,历史划出的每条线都有迹可循。复盘时,只会觉得更悲伤。
至少让特朗普丢掉一些2020竞选的选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