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真实地描绘了许多puppy love,并非水到渠成或轰轰烈烈,几乎没多少甜蜜浪漫,而是不断追逐、试探、磨合、失败,慢慢找到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
Lindsay&犹太小哥的吻,以及Sam&Cindy的吻,都让我有种莫名的反感,这一行为里模仿、因袭、随波逐流的成分,似乎多过自然和自由。但其实,浪漫爱的欲望和模式都是在社会中习得的。从电视和身边人的信息之处,他们知道这个年龄的男女该有一些谈恋爱的欲望了,而同龄人的“成功”也构成了压力,加深了渴望。例如,Lindsay发现Millie有了男朋友而感到羞愤,仿佛自己被比下去了。再如Neal暗恋Lindsay无果后,草率地换了个追逐对象。正如基拉·勒内尔分析道,引发欲望的根由不在于对象本身,而在于他者的竞争和障碍。
此外,亲吻被建构为一种里程碑似的仪式。当两人安静地久久相视就该亲吻,不管心中积攒的情绪是喜欢、是友谊还是单纯的开心,都要将这些东西统一糅合成恋爱关系的形状。这一仪式似乎许诺了甜蜜的未来,但莫测的人心往往不遵循这进步主义的轨迹。Lindsay出于怜爱而一时冲动地吻了Nick,但冷静下来后又发现,Nick性格幼稚、情商略低,对自己构不成持久的吸引力。对错是由理性判定的,但感情处在非理性的世界,只以主观的感受为尊。姐弟两人都分别做出过一次甩掉date对象的决定,清醒又勇敢。
女主这个角色我太爱了。或许她最初进入freak圈子只是为了耍酷,但回归了一次奥数队后,她发现自己已经与从前不再一样了。她受不了墨守成规的东西和单调的八卦圈子,她喜欢上了叛逆、摇滚和新的可爱朋友们。很爱她在自己房间里听Grateful Dead的那个片段,仿佛是这些自由快乐的音乐让她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不顾一切去追求的体验。于是最后她决定逃了学习营,而是和Kim自驾去看live。
在最后一集里,每个人都在尝试新的可能,以一次次试错的行动来对抗迷茫。Daniel打扮成非主流去看地下乐队演出,感到格格不入,却在geek们的游戏中意外地收获了快乐。Nick望着Lindsay背影决定要放下了,此时新女友来找他参加Disco比赛。Lindsay也许会在road trip上遇到新的人,Kim也许最后会和Daniel分手,高中毕业后大家也许会分道扬镳,but who knows。This is the way they get by.
没有堕胎、狗血爱情这些乱七八糟的内容,这部剧的背景是80年代的美国校园,性和大麻的出现频率很低。青少年追求cool,这是贯穿整个剧情的主线。初高中是最容易形成世界观的时候,该以什么为豪,探索什么是cool,这确实需要其他人的指导,但这个年纪却最为叛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老师和父母的劝告和行为都极其无聊,反而却对周围同龄人的态度极为敏感。
被欺凌的自卑、对循规蹈矩生活的厌恶、对自己一事无成的失望、对摇滚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也不断立体丰满起来。我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青春是敏感又叛逆的,希望每个人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早些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首先说,在我看来这部剧里的青春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文化环境,我们这里几乎颠倒了体育生>怪胎>书呆的食物链,顶多可以分为社牛圈和社恐圈;而美国校园里每个人一开始就给自己贴上了geek or nerd的标签,总想往更酷的方向靠拢,却都在心底默默鄙视那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体育生,真的让人看得非常恼火又无语。即便在美国校园剧最后总会传达出be yourself, geek is cool as well, 极客拯救世界blablabla的思想,在中国学生眼里就总会觉得是一场无聊的闹剧。大家各玩各的,有什么好比较的。当然这仅代表个人观点,也可能是从小到大健康的校园环境懵逼了我的双眼。
但怪胎与书呆在传统校园剧之上有一种超越性,站在校园圈层文化的角度来看,它表面上以圈层文化为外壳(剧名都是这个),但人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却凌驾于之上。剧里几乎没有戏剧性和理想化的剧情,而让观众沉浸其中的是其反套路的套路,你以为Daniel真的能够作弊成功,但他被抓住了;你以为Neal会当面拆穿他爸爸的谎言,但他只是在早就知道真相的妈妈怀里哭了一场;更多的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惊喜和小意外,就像Bill和Vicki在衣柜里亲吻的五分钟,此后生活再次恢复到不一样的平淡之中。在反套路的套路中,一个个人物登场,故事展开,穿插着圈层之间难得的交流,一个个人物再次退场。不聚焦于某一个人,某个圈层(如果怪胎与书呆能带上体育生一起玩也许会更有意思,但可能是编剧对体育生的偏见太难改变了吧),也不聚焦于某段经历,只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织起了校园和青春这张网,颇有一种现象学中回到事情本身的感觉。本以为编剧会讲述Lindsay的祖母去世给她带来巨大打击和转变的原因,但也只是点到为止,不给观众强加太多的预判和假设,事情就是这样,你没有办法去搞懂所有的人,关键在眼下,朋友们在你身边的时光。
每一个人脱掉标签,意味着观众看剧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偷懒,等待着编剧给他们所有答案。这时候可以体会到现象学中的悬隔法,不去判断,只去体会所有的事情。所以看剧之后总有一种莫名的精神疲惫感,观众这时候真的像上帝一样,观察一切,理解一切,原谅一切。这种精神上的劳累感我总是会比喻成令人厌烦的下午,人可以选择睡三个小时的午觉,也可以选择顶着太阳去城市另一端找朋友喝咖啡,也可以选择坐在工位前抓紧时间看文献。这段时间仿佛是真空的,任何选择在短期内都无法带来任何变化,却能够在冥冥之中改变未来,因为人就是由选择构成的。当然不是说看一部剧能够带来什么变化,只是这部剧的真实感几乎让人窒息——本以为在审视一个客体,却在其中看到主体的影子,换句话说,自己也变成了被审视的客体。我被消解在一个个选择之中,我被消解在一个个角色和故事之中。
(话说我终于弄明白了几年前看岁月的童话的时候那种窒息的感受了)
这段话看起来就很悲观,但实际上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总是着眼于那个荒原上的bigger picture,关注当下的每分每秒才能快乐的活下去。看剧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
最后说点题外话,今年过生日许愿就许老天爷赐给我一个Bill😇救命,这年头视Monty Python为生命的温柔nerdy男生去哪里找啊……😭😭😭
我们都属于那个时代~很有同感
校园剧注定不能拍长,但是this is the best you can get from a teen drama, that's all!! 这么比下来,21世纪拍的同类东西都可以丢垃圾桶了。
有段时间特迷林西的那件绿军装样的风衣~~我都刻盘了~~
gosh my fav definately my fav best of all !
帅呆了,最棒的校园青春剧
paul feig should take all the credit. Bill is the coolest guy i've ever seen on television!
看过F&G的人就会觉得,GLEE是多么无素养无乐趣无情怀的三无商业音乐文化传播种马啊。
太现实了,一点都不像美剧...基本上是很矛盾的把它看完的.唉,freak...geek...其实是很沉重滴,越是真实贴近生活原样的东西越沉重~
看过最好的校园剧 太好看了~!!!
Linda Cardellini真的很漂亮哦!很有女人味儿~~
为什么只有女主黯淡掉了
无爱。女猪老不带bra有木有......
四星半。这其实是一部越狱剧。居然看得有点难过。
最喜欢的青春剧,胜过OC,GG,90210,青春密语太多了,怪不得成为经典,真实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啊,像GG这种八婆剧结束后10年,估计没有人会再记得它,喜欢Lindsay,Sam,Bill,Daniael,Nick...里面好多的小演员都成为了现在电视圈的熟脸
Life is hard. 非常爱。EP18结尾剧情是Lindsay 没有去密歇根大学什么前1%的学生峰会,选择了去听the great dead的巡演。看着他们那个像阳光小美女里面的那个小车开走,我觉得有选择的自由真好,那样才是有尊严的活着。
没看完
“真实”,“细腻到不能相信是美剧”,“ best show of all time”。虽说贾德阿帕图后来和付兰兰以及塞斯罗根接连搞了一些freak片,也算红极一时,但明显这部才是最棒的。被砍可能反而是好事,因为他恐怕自己都没办法超越自己了。P.S.终于明白freak和geek的区别了w
细腻到不能相信是美国校园剧,潜伏其中的80年代rock‘ n roll情结,配乐出众,可看见好多现在红在电视圈的演员99年毫无做作的青涩的样子。全剧没有说教,没有戏剧化的故事,真实到像身临其中,能切身体会到里面每一个freaks 和geeks的感受。连看两遍,无法形容出对这剧的爱
跟【年少轻狂】一样把故事设在了80年代,每一集都像【早餐俱乐部】【开放的美国学府】一样精彩,流行文化、小镇的青春、成长的烦恼,以及能战胜所有残酷的爱和友谊,就是太短了,感谢伊甸园牛逼的字幕!
本来不着急看的~但据说这个对SKINS的编剧影响很大 就快点看了 非常棒 经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