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妙啦 看到电影名《怪胎》的时候第一就想到这首歌啦
「早知世界怪人也多 你是最合拍的一个」 也觉得好幸运噢 无论有多么的不同但是却还是可以遇见那个"和你一样"的人 可以在这个世界遇见契合的人是超难得啦 但大概"懂"这个字确实要建立在"相同情况"之下吧 无端想起很久之前自己写下的一句话 "保持同样的步调才能看到同样的世界" 当一方还在系鞋带的时候另一方的背影却消失不见了 这样大概也很难一起欣赏同一个世界吧 但好像很难评判对错 「会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吗」也好像是个无解命题 好像所有东西都开始有着保质期
世界在变好的那一刻也变得视角更大(很妙啦 那么拥有更多除日常之外的活动好像也算顺其自然 可是也就是这么的顺其自然 然后曾经说好一直不变的开始慢慢发生改变 直至曾经全部崩塌 但还是希望啦! 大家都能遇到那个"古怪也好 平庸也好 在我看来 都很可爱"的人儿啦:) 所有的flaws都可以变成merits而不是fatal啦 (那会是正中红心在心里偷偷放烟花的事情吧❣️
[建议BGM:罗小黑《怪胎相投》]:)
我没感受过怪胎和怪胎才是天生一对,但打破边界五六七八年我现在觉得恢复边界才是健康舒服的自我,即使是相对孤独的生活。 影片后段有点扯,虽然,爱和不爱确实如此,爱的时候等一声晚安到四点,收到一个逗点都像打鸡血;不爱了对方发一串消息也要皱眉,这人是谁大清早的这么不长眼。 又是不用跑影院宁愿在家看的影片,如果在家我应该只会看前片段吧,怪胎和怪胎天生一对长长久久同居到地球毁灭。
非常喜欢!!!
无意中在电台里听到介绍这个电影,因为说是用iPhone拍摄的,然后就一直想看一下,然后一直忘记。
在本该在好好备考的今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妈的,看得我心里一惊!!!
刚开始以为轻喜剧爱情故事,两个精神强迫症在同一件事儿惊奇相似,及其合拍,简直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不禁感叹,啊,老天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他专属配搭。
在我认为剧情会像其他类似电影,两个人会互相治愈,携手共赴更好的明天时,哇…这个转折点忽的就出现了,在某天某刻,不经意间……
然后后半段,突变来袭。消失掉的OCD可以代表任何现实中感情存在的问题~故事老套,但是把十分老套的爱情发展通过ocd一种疾病现象隐喻出来。嗯,很精彩,而且,结局也很意味深长。
而且注意看还有1:1画面比例跟16:9电影画面比例的大小切换,这种呈现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事件开始转折了。我也是到后来才意识到,哎,画面大小变化了。
总而言之,我好喜欢这个电影。男主憨憨的,女主也超级漂亮,饱和度极高的大块色彩看起来非常舒服,很久没有让我猜不到过程,也猜不到结局的电影了!!!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酷。
我很喜欢。
我不想讨论这部电影的形式,有人喜欢,也有人觉得俗套,总会有人在电影里找到他讨厌地方,也有人专看电影的优点。 我很看重电影的内容,对于设备技术和电影技法上的缺点,我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再好的剧组也拯救不了一个烂剧本。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讨论的主题,“是不是只有条件平等两个人才能相爱?” 男女主都患有OCD(神经性强迫症),在正常人眼里,他们就是“怪胎”,都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也正因为OCD两人才相遇相爱,彼此能够互相理解、包容,一起努力对抗OCD。就像所有的爱情电影一样,开始都是那么的美好和甜蜜,男女主都沉浸在爱情的滋润中,许下海誓山盟,矢志不渝! 可是,男主的OCD突然好了,症状全都消失了,不再有强迫症了,可以外出了,可以工作了,也可以接触到正常的女孩了,所以裂变就这么来临了! 可想而知,女主有多么的痛苦,两人只得不欢而散。 女主在痛苦中无法自拔,一个夜里她进去奇幻的梦境中,醒来发现回到了过去,同时康复的人是她自己,而不是男主。女主瞬间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她会不会也抛弃男主呢,在这样的假设中影片结束。 其实男主有没有康复呢?男主看见鸽子OCD便康复,从这里开始,之后的剧情已经是奇幻的手法了,导演只是在假设,如果其中一个人康复,会是怎么样呢?先假设男主,然后假设女主! 假设的结果并不乐观,他们还是分开了。他们在一起是因为都患有OCD,因为“异于常人”,因为“平等”,所以两个“怪胎”才能在一起,而其中一个好了,“平衡”被打破了,爱情也随之破碎。 在患有OCD的情况下,两人被看成怪物,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OCD的所谓的正常人,真的正常吗?我们都是患有各种奇奇怪怪毛病的“怪物”!我们都像片中的男女主一样,寻找着和自己一样患有“OCD”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相爱,只有这样才能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平衡、平等!这不就是当代社会的现状吗?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有很多身份,不同的工作,相异的能力,乱七八糟的喜好,混乱不堪的习惯,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所以因为这些差异两个人真的就不能在一起吗? 在可笑的条件平等下,才能有包容,有爱情,同样,导演在影片最后也展示出了,变心的男主OCD又复发了,所以这个平等的条件又被打破了,他的新女友惊恐的看着他,从她的表情上就能知道,她绝对不会包容这个怪胎男友,是啊,谁包容你啊,包容你奶奶个卷! 电影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品,她把生活中人们忽略的,不敢正视的矛盾,在荧幕上放大,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抬起头来吧,大家!别老谈那些吃喝玩乐,车子孩子房子银子,也该思考一下人生了,你为什么不幸福?不是因为这些,是因为没有相爱,没有包容,是因为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怪物,根本不存在完全的条件平等!!!!我们都是在自欺欺人! 每个人从电影里看出来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不管别人看出来什么,反正这就是我的想法,这也不是什么影评,只是我情绪发泄的随想而已!
借由OCD的隐喻,其实探讨的是普通情侣之间遭遇重大改变时,双方该如何处理彼此的亲密关系。
第一部分:常规展示。一开始先介绍男生“怪”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女生的出现打破了他一如既往的习惯,开始自发寻求改变,而女生的主动则加持了这种改变,两个人在一起同时做出自己规则范围内的跨越:进行垃圾大挑战,都是彼此所不能接受的事物,属于同等公平的改变尝试。两人针对彼此吸引的支撑——怪,做出灵魂约定。
第二部分:危机降临。男生对于鸽子——外部世界的原始好奇,使得OCD意外被治愈。女生如临大敌,希望停留在彼此熟知舒适的区域,并做出极端反应想要通过寻医求神拜佛巫术手段找回男生的OCD,未果只能让自身被迫接受这一改变,自己在抱有不甘委屈等情况之下,进行妥协,然而心不甘情不愿的让步伴随着必然的得寸进尺,然后走向任何末路爱情都必然的俗套走向:另一个与改变后自己更为合拍的人出现,一步步试探原本伴侣的忍受边界,在突破边界后将脏水泼向对方并说破分手。
第三部分:角色反转。或是梦境,或是臆想,或是假象,看到那个象征着外部对人类无限永恒吸引的蜥蜴遇到的人变成了女生,她完全脑补出了之后会发生的一切,当她满眼泪痕转头时,已经跨越了能够回头的路径。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这个世界上会有百分之百契合的伴侣吗?那朋友呢?
说到怪胎,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怪癖吧?我喜欢闻自己放的很臭的屁,有个朋友喜欢看男生的脚趾头,有个朋友吃薯片一定要自己吃第一口,有个朋友不允许别人睡自己的床……
这些癖好奇形怪状,组成千奇百怪的人,哪有绝对标准的正常呢?我们不都躲在看似正常的外壳下偷偷地“怪着”吗?我们所坚持的怪癖,就像强迫症的不同症状表现,一定要这么做,不然就会不舒服。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要找到懂你的同路人,真的是太难太难太难了。那种“啊!你懂我!”的感觉一定很棒吧,所以在陈静发现柏青的OCD消失之后,并没有替他开心,而是那么努力想要让他变回原样,除了要依靠相同的生活习惯维系感情之外,是那种,想要和同类人靠近的强烈愿望使然吧,是刻在人类基因里靠近同伴获得安全感的本能。
相同的喜好,一样的习惯,共同的频率,似乎是两个人吸引的重要前提。但谁又能保证这些癖好习惯,甚至性格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呢?试图用承诺来绑住这些变化莫测的东西,不是很可笑吗?
但我们都这样做啊……
对朋友说要当一辈子的好朋友,和男朋友许下地老天荒的誓言,哪怕是对自己,也常常脑子一热的立下豪言壮志,附带一些敢说不敢听的毒誓。
当然,说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认真的确信自己真的能做到的啊。
但是,明天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连“明天太阳会从东边升起”,都不是一个百分百的确定事件。
所以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我们只能,不依赖别人,自己和自己身上的怪癖,好好相处。
吸引两个人在一起的频率如果不再一样,就会变成对方眼中的怪胎。
無論怪胎與否,當兩個人行為節奏想法漸趨不同,難免有天由情人變成陌生人。
以为患上相同的怪病,就能携手相爱。当他突然痊愈,她却不想康复。感情里谁变成了留在过去的壁虎,谁变成了向往窗外的白鸽。爱时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缺点都是致命伤。患了相爱的顽疾,不能丢了自由的药引。中了解铃的诅咒,不能忘了系铃的侥幸。若爱情是超市偷来的巧克力,最终还是要还回去。
7/10 这个世界有病菌、污染和僵尸,我们也有病。远处的天地我已毫无兴趣,只想和同类永远地呆在家里,让空净的滤芯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打扫拯救我们。过分可爱,这片放在 Social Distancing 的疫情当下未免太应景,人人都是自我隔离的怪胎原子。叙事视点一直在 OCD 患者,从男性切换至女性,从方形切换至宽幅,但借由 iPhone 完成的视听尝试噱头大于实质。
我的老天鵝,謝欣穎演技可以算的上是太好了吧?大驚喜!一直以為她是面癱一族,殊不知收放自如的很有勁。如果可以我想給這部六顆星。
裱起画像,盒中挑战,肮脏接吻,算卦符水,社会规训,新冠背景随人心“正常化”后逐渐崩坏掉一个OCD爱情童话,我要是你也一样,是否该在伤害发生之前结束一切?……鸽子出现前的4:3画幅叙事蛮趣怪可爱,画幅正常后,故事也逐渐回归到规范化的无聊狗血,所以正常人类果然不适合恋爱吧。PS:在台湾做翻译收入好高的样子?
4.5星左右。比想像中更喜歡,前半段特別有趣也很可愛。「愛的時候,那些對方的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那些缺點都將成為致命傷。」很多很多的人在踏入關係之前,總覺得只要夠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可以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對方也將因為愛而為自己做出改變,但又是否有想過,在不變的情況下,是否仍能維持一樣的愛?世界上亦沒有不變的事,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中,又豈能去細思那些變與不變對愛情的影響,只是在踏入任何關係前,總得好好思考過,才能不後悔。然而在現代社會追求速食愛情的趨勢之下,這些又豈是容易的事,要有一個和你同樣認真、同樣想為一段感情負責的人更是一件再難不過的事了,與此同時我竟只能雙手一攤、聳聳肩,期待下一個遇見的人能如我一樣認真。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要对他人报有过多期待。
开始以为是两个怪癖的人相遇的可爱的故事,后来剧情急转直下好窒息,描述的亲密关系,感情里面的易变,家庭主妇的困境,渣男,厌倦,争吵,出轨,无力感,卑微,相互推卸责任,和女主强烈共情,想起之前的ex们,想起那种感情末期痛苦压抑的感觉,像恐怖片。
前半段是很可愛的愛情喜劇片,後半段話鋒一轉變成探討社會化與非社會化之間的隔閡,以及生活迎向變化的逆來順受,立場轉換,改變依舊是必然的,《怪胎》是一部執行的相當工整的實驗電影,但也許全片維持著像前半段愛情喜劇的調性,我會更喜歡。「我們都在尋找著可以懂我、瞭解我的同類」
两个人相识、热恋、冷淡、变心、吵架、分手,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爱情的必经之路,那只鸽子或者那条壁虎甚至OCD的背后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然后所有的东西全然没有了任何意义。看似甜甜的爱情 到结局的旁白出现 才发现原来现实那么残酷。
3.5 前半段真可愛,使眼球舒適的置中構圖、亮黃配色,加上新穎題材OCD(雖然只是外殼),但可惜後半段的劇情落入俗套,若拍成短片更好。
所以,爱情里没有性,无法维持长久!
喜出望外,如果说第一幕仅仅停留在有趣,让人误以为只是普普通通轻喜剧的话,到第二幕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探讨了一个深刻的话题:一段关系中的变与不变,它的原因、发展和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更惊艳的其实是第三幕,因为它没有停留在哀怨和控诉,而是有了一种以己度人的反思,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明艳的色彩,一派鲜活特异的南国风致。画幅比和明暗变化,1:1本身给人一种完美不缺的感觉,16:9则是一种大众随意的。非常新奇的切入点,一种开放的讨论,一面精致的影像。能从电影里感到很大的导演的真诚。依旧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是加入OCD之后就是一种自我重视的体验。说起爱情,我们嘴上谈着都是谁都知道的言论和感悟。但是这个电影很直接地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情感里的各种异类举动和想法。同时也看的到,寂寞和距离的累积总会把情感逼到死角。就像你站在爱人身后,你本有足够资格上前,但是时间拉开距离和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会把你定在原地。我们都很怪啊,各有自己的执迷和任性。上升到这个层面看,有没有OCD,是男是女,交往一天还是三个月,冷寂还是欢愉,我们都一样。
前半段轻巧,后半段老套
的確有不少可愛俏皮、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但就是把短片拍成了長片。
除了手机拍摄,骨子里还是小清新爱情片,颜色使用得很突出。整体前半部更好看。
吃出头发的路边摊、路人吐到鞋上的痰,还有爬到脚上的蟑螂,普通人也不可以......
3.5 洁癖OCD、细菌导致的与外界隔离等设定,防护服、口罩等元素的全程使用,仅以家与外界的5-6个极少场景,都令人无法忽视与这部电影同生的新冠语境。整个电影非常追求形式趣味,但无论视听还是剧情,创设出的新鲜劲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后半段聚焦边缘人的怪奇之爱背后,揭开亲密关系逐渐流逝带来的沉痛与伤害,走向老套的议题。回过头看,基本还是一部靠表演撑着的电影。林柏宏主持前半段,把设定统统落地,之后多次切换形象与人格,令人信服。谢欣颖主持后半段,纤细的心境私语在情感上有穿透力,最后还来了个“《你一生的故事》时刻”。两个演员都很注重片刻的失神、失语、呆滞、静默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是爱情偶像剧的天花板演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