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芸芸众生是保持初心,还是随波逐流?
随着剧情的推动,主角最终迈出了那一步,但是观众反而觉得十分合理。
描写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的故事,本剧是我印象中最成功的一部。
顺带提一下,描写第一批下岗再就业人的故事,我印象中最成功的一部是《外来妹》。
描写第一批国人到美国创业的故事,我印象中最成功的一部是《北京人在纽约》。
都是那些独特的时间节点下,反映大时代的好剧。
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康伟业等一批政府人员下决心逃离枯燥无味的制度生活,开始下海,有了雄厚的经济保障,不再考虑温饱问题,就返回来想我的婚姻不幸福、向往着奔向美好生活,找个爱的、有情趣的。当然,他的妻子段莉娜言语尖酸刻薄、冷嘲热讽,婚姻走到这一步她自己也要检讨。在康向段提出离婚之后,段向康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首先出现的是市妇联的工作人员预备对康进行思想工作。康本想拒绝,他已不再体制内多年,又是个体经营,不想理会这些说客。梅大姐(类似他秘书)此时,插话说你以为现在没有人管别人离婚的事了,其实有不少人就喜欢参谋别人家的私事。你不能得罪这些行政人员,一旦得罪,将来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整垮公司。
“身为小段单位领导,很少走访你们的家庭,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另一个人说:“段丽娜是好同志,突出的工作业绩,离婚本来是很平常的个人私事,公民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的,本来我们是可以不管的,可是段莉娜同志就比较不一般,工作能力强,是单位中层领导干部,是干部家庭出身,做别人工作的,以后怎么理直气壮做别人工作”。胖马大姐又说“小段一直身体不好,可是在工作中老和我比着干,我们妇联还准备表扬她呢。”瘦又说“关键是你们感情基础好,又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思想理论很好”。男说:“你们都是十几年的老夫老妻了,从来没超过架,脸都没红过吧,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事我们都知道。康及其不耐烦的看着外面,胖继续说:“以前当科长时,家务都全包了,这在我们单位一直被传为佳话。这几年,你下了海,生意上的事挺忙的,可家里安排还是蛮不错的。你们家社么也不缺,小段还把你出国带给她的化妆品送给我。在这里我也谢谢你了。”“希望你能喜欢”,康苦笑别扭的表情,“这几年小段身体不好,可她主动把家务都承担下来了。孩子也教育蛮好,这样看来,你们的婚姻是蛮成功的。”男被推说“根据最新资料表明,现在世界上的结婚率都在下降”康夸奖瘦说“中年夫妻是个感情淡漠的危险期,渡过这个危险期就好了,少年夫妻老来伴,以后作伴还是老夫老妻的好”男说,“现在社会流行传言,可能你也听说过,什么男的有钱就变坏,女的变坏就有钱,你别多心,不是说你一提离婚就变坏,我是说,这个情况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胡乱猜疑。生出许多流言和是非来,这样对您康总的声望有影响。”胖又说“我看啊,这个年龄还是结发夫妻好,象您这样有钱的老板,找个漂亮姑娘蛮容易的,可她们都是对你不会有什么真感情,不就冲你有两个钱吗?”说着伸手拿起关于家庭的杂志,让康看看,对他会有帮助。手放在康肩膀上,“小段对你非常好,在我们单位,一提到你,就骄傲的不得了,我们大家都挺羡慕的,现在你突然提出离婚,还闹什么公开分居,这多伤她的心啊,可是为了家,为了孩子,她什么都能忍受。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上工作忙,还得带孩子,加之你有闹离婚,前几天在办公室晕倒了,你这样做他为难他了。
这时,女瘦手放在桌子上,身体前驱,靠近康对他说,康总,关于这个离婚问题还请你慎重考虑考虑。康,说感谢各位领导的帮助,书我一定好好看,我也一定好好考虑考虑,请吃饭。饭桌上,小段只有一个要求,不提出离婚。牛主任瘦说“现在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有许多家庭很多问题都露出弊病来了”“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在促进道德教育中角色的研讨会上,提出了,家庭结构崩溃最严重的地方,社会问题也就越严重。”“所以家庭稳定是非常重要”。不过呢,你康总也是的确不容易,在很多问题上受了一些委屈,我们妇联不光是为妇女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可以为男人在家庭中遇到的困难排忧解难嘛!女胖说:对,牛主任说的对。男说,我说康总你有什么怨啊苦啊,就说出来吧!对我们为你做主。剧中花了12分钟,展示这个场景。从饭局上刚回来,老局长就来了,是听说和小段的事情来的,这个本来我不应该说什么,可是你也知道我和她父母的关系。我说几句没有什么关系吧! 段父亲,“康伟业,你这给小子现在不一样了,逢年过节不来看看我们,过去,我看你是好小伙子,可这一次你闹出圈了。以前我没说过什么,这次你就甭想离。”挂了老头电话,段父气急败坏地冲到公司,康伟业不予理睬。晚些时候,段家哥哥电话即到,“对父母太绝情,说从今以后你出门要当心,看看你的车轮在不在车上,脑袋还在不在肩膀上。”最后出场的人物推开了公司大门,是康的父亲,“家里的事在公家地方说不合适,
你跟我说是不要和小段离婚,“恩,我们两不合适”“不合适早干嘛去啦!”“爸您不是一直不喜欢她吗?”“那是一回事,这又是一回事,你们都过了这么多年,孩子都上初中了,现在闹离婚,我这老脸往哪搁,说那个女的是谁?”“我们没感情,分居好长时间了”“早分居,应该早离婚吗?怎么现在才提” 老头继续追问那姑娘是谁?看出他儿子本性”“老头坚持为了孙女不能离,年轻姑娘是为了你的钱,不是一代人,满足不了需求。” 把父亲送走,康倾诉道,“我现在是窘态百出,欲哭无泪,我不过想离婚而已,婚可以结当然也可以离。”“现在有数不清的人离婚,应该不会有人愿意管他人离婚问题。”“这场离婚混战已经进行了三个月的时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段一直躲在幕后,向我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人们战争,相用持久战拖垮我。”但是到了下一集,他还是把离婚协议书递到段面前。
这么折腾,最后还是改变不了男人的心意。我能收回离婚请求,可是我们的感情能收回来吗?
记得看原著是在高二,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一边看,一边被康伟业的婚恋和婚恋观震惊——多么单纯的青春期啊。
兴之所至,在十余年后翻出这部剧,并花了一个礼拜看完。真是一部时代感特别强的好剧啊。
濮存昕和吕丽萍都演得非常非常好,相形之下许晴尽管媚态撩人,在表现林珠在职场上的干练方面却有所欠缺。当年的李小冉青春无敌,能够把戴晓蕾和时雨蓬都诠释得很好,很厉害了。演贺汉儒的李铁也非常到位。
虽然主线没有大的变动,后半段剧情和原著出入颇大。个人有些费解的有以下桥段:
一是给时雨蓬安上了戴晓蕾的脸——算是另一种莞莞类卿么?可能导演是想让李小冉的戏份多一些,也想让康伟业对时雨蓬的感情显得不那么突兀,但实际上原著中康伟业认识时雨蓬的因缘和对她的情感,并不是说不通的。
二是大量地增加了段莉娜在康伟业事业遇挫时不计成本无怨无悔的付出。这可能与当时社会的环境有关,都是支持“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段莉娜这样做法自然很传统很贤妻良母,但一个军区大院长大的大小姐,真能做小伏低到这个程度么?我在心里打个问号。
三是林珠怀孕的戏码。原著里林珠没有怀孕,只是因为发现与康伟业在生活上无法谐调,才远走高飞。这就很林珠。怀孕可能是想表达林珠的自我,但这一点在她拿走卖房的五十万上已经足够体现。
最后的第十八集有平行时空的意味,也表现了主演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思考。濮存昕和吕丽萍的演技在这一集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另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全剧无处不在的武汉风,现在很难看到一部现代剧有那么强烈的地域风情了——只有缥缈不可及的“超一线”的不接地气。
《来来往往》大概是我除四大名著以外看的次数最多,而且从小时候看到现在,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片子吧,它在我心目中地位之重要,由此可见。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池莉,而且是根据作者的意思改编,保留了作品原来的风貌;也许是因为这部戏的主演濮存昕、吕丽萍和许晴堪称大腕且只有18集,其演技不是现在多产低水平垃圾片可比拟的;也许最重要的原因,这部小说是以武汉为背景展开的,它承载着我对武汉的一种认识与感受,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朦朦胧胧,很难说清楚。
《来来往往》可以算得上是池莉的代表作了,篇幅不短也不长,记得在中文系教材上是这样评价它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凭借妻子爬上高位的成功男人康伟业的爱情悲剧。”我个人认为这个表述并不十分准确,就像给池莉的作品扣上“女性写作”“爱情小说”“新写实”一样不准确。《来来往往》既然是池莉的代表作,那它究竟代表了池莉的哪些风格呢,在我看来有三点:
“情”,是的,池莉是谈爱情的,而且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探讨爱情,这一部小说同样是以康伟业为重心,写了围绕在他身边的四个女性的爱情;
“时代变迁”,如果只写爱情,那就未免太俗套,在我看来池莉不同于其他女性作家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她的目光不仅仅只投在了爱情上,她以她最熟悉的家乡武汉为背景,审视在时代变迁下的武汉、武汉的人、武汉的文化,而康伟业的爱情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人生感受”,如果只写一时一事,这样的作品只能算得上流行作品,而经典,必须要经受时代考验,我想,作为一个90后,依旧喜欢《来来往往》,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中文系学生,更重要的是它的魅力,其魅力也许就在于它对于人生的思考。
看到图书馆有陈墨先生的金庸作品回评,所谓回评就是一回写一个评论,这让我想到了金圣叹李卓吾的评点,也是在每一回开头写点什么的,所以来了一事雅兴,何不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来个集评?而《来来往往》写集评并非难事,首先,它不是鸿篇巨制,若是像《水浒》像《三国》动辄几十集一百多集,岂不是要写断了手;其次,每一集的内容相对紧凑,拆开来看又像一集集的小电影,有话可写,如果给现在的电视剧写集评肯定做不到,不仅仅是因为其又臭又长,而且每一集空洞无物,想写也只能写十几集一评论。当然了,还是我有这个心气儿愿意动手写啦,而且抱定一个宗旨,那就是摒弃一切理论上的知识,只是抒发我的个人感受。
小时候看过的
小时候看的,昨天看奇葩说 许晴又提起这部戏。看起来她本人是很喜欢她演的这个角色的 并把她称为“好小三”。不过我对这部戏影响最深的是李小冉,太漂亮了。皮肤身材。小时候觉得好惊艳。
许晴不风情万种会死
回头再看这部剧感觉这时候的电视人还是很严肃的。不光是追求细节,比如很细致地拍出一个空灵有诗意的雨景,而且每一个镜头都很有想法,比如隐藏在椅子背后,然后慢慢推到读报人的双眼上。总之很有存在感,但又一点不讨厌。
原著就不错,当时我的慧眼就发现李小冉是绝对会红的可造之材。
段丽娜除了有点公主脾气和不解风情之外,也没啥大毛病啊,康伟业发达后不仅忘记了段丽娜的情,还忘记了老岳父的恩,真是个大写的渣!
最后一集,拍的很有趣。段莉娜说的“我就是爱得太深了”,令人心惊肉跳。康伟业回到段莉娜的身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因为疲惫。这点她是知道的,那她为什么还是承认并说出“我就是爱得太深了”,对方已经说了“以前我爱你是真的,现在我烦你了要离婚也是真的”这种话,竟然还能继续爱他并且把爱说出来吗?或许无意义的陪伴在生活中也是重要的?这话题对于如今年纪的我来说还过于苦涩和沉重了。
单凭这几个演员就值五星
小学时代对赤裸社会阴暗面的初次认识。
摄影和灯光实在太简陋了,镜头基本上没什么美感,本想打个3星,但最后一集神了,所谓的打破第四面墙,非常前卫,整部剧看下来觉得中年人好苦啊!!濮存昕演得极好,许晴也感觉在演自己(她怎么那么爱穿无袖紧身衣?),李小冉演的巨烂
先锋电视剧,手动拍摄,类似《有话好好说》,濮存昕演的太TM好了,那种暴发户牛屁哄哄得瑟样子,还有吕丽萍发神经折磨康有业的部分,两个人实力没的说
现在回想起来 不知道比现在的电视剧带劲儿多少倍 再看一遍~
补标以前童年的老剧,这部剧好像讲的是一个男主屠夫卖肉的和干部家庭某高干子女结婚,成立公司后男主飘飘然开始搞外遇的故事。故事情节一般,许晴当年可是真的美。
还好。。。。
许晴可能是建国以来最有女人味的女人 其他大多女人都半边天 吃苦耐劳 面目可憎 非良好娇宠的家庭环境不可为也。至于hk多灾多难无人庇佑的黎姿是如何一路娇俏的 始终不解
怎么二十年前能拍出来的还能在电视上放出来的激情、欲望、生活真相、一地鸡毛,到现在别说拍出来了,就是播放都删减得七零八落了呢……我们倒退了何止二十年
来来往往,走了的一去不回,留下的未免可悲。
20年前,社会舆论对出轨,第三者的讨论是“每个人都有可怜之处,坦承而理性的面对既有的现实,才有可能解决困境”。20年后的今天,对出轨这件事的态度好像又回到了浸猪笼游街示众的大清了。唯一比大清好一点的是,现在至少比大清公平了,男女都要浸猪笼。
出轨一时爽,一直出轨—直爽
我还记得剧中濮存昕和吕丽萍的女儿叫康的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