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妙的观影感受,在去Amsterdam前晚的两点钟一个人窝在出租屋里对着transcript和没有字幕的视频看完《安妮日记》,然后在最后一幕安妮被带出小屋回头的一瞬间看着定格在那里的Died in March 1945时潸然泪下。
影片的对话日常、真实,与以往旁边者视角记录的战争不同,全片从安妮的视角来描述这一切,把少女眼里的战争展现得更加细腻和牵动人心。父亲为女儿争取多两小时的书桌使用权时讲到的 work and hope,讲到唯一能掌控也最值得珍视的是思想的自由,和广播里播放的记录一个民族不能只是那些由胜利者撰写的充满着荣光的官方文件,还要由来自普通民众的书信、日记来让后代铭记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的话语,都是支撑安妮在这个小小的Secret Annex里对未来、对自由的憧憬和向往。
她任性、叛逆,在与母亲的争吵和写给父亲“after the war I will leave you and live by myself"中成长,她期待着战争结束后能成为一个作家,能有自己的事业,不像母亲一样被世界遗忘。好像一切都会好起来,她在书写中越来越如鱼得水, 广播里传来令人激动的解放的讯息,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在藏身了两年离战争结束只有两个月的时候,等待他们的是另一场“清洗”。
没有流弹划过天际,也没有令人胆战心惊的玻璃被打碎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仓促,男人的交谈,书柜被移开的碰撞声,日记被粗鲁地扔在地上然后所有人就此分离走向未知却又已知的结局。
没有呐喊,没有眼泪,Mr. Dussel 静静握住安妮的颤抖的手帮她穿上黑色的带的皮鞋然后消失在另一辆火车上。也许在集中营里Anne也会偶尔想起母亲的温柔,草莓的可口,第一次接吻,教堂的钟声,窗外的风和空气,西班牙语的Benas Noches 和对生活、对写作的冲动和热情。
不错
看过很多版,但是第一次看完,因为压抑。无论如何,这,便是人类真实的灾难,以及灾难中真实的反应
震撼我的是某种内在的激情。与之相比,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
悲剧的人生 但这就是现实 哭死了
小女孩的幼稚和青春期的叛动。战争吃了那女孩。
一切就此成了魔法,完整得展现。90%得还愿了我的所想,有华丽有阴暗,那些争执与矛盾真实得让我忘记一切。这不仅仅关于梦想,这是人生,是奇迹。两年,who will believe it. 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最后看见你走下楼梯,我还是哭得不能自已。
“我不想像母亲那样,组建了家庭以后就被遗忘。”
可能没有什么,比“他们死于战争胜利前几天”这个语句本身更让人悲伤的了。因为他们已经坚持了那么久。有一天,你可能跌入痛苦的日子里,要挣脱那通向深渊的轨道,要活着,在黑暗中,仍然创造!
整个就是这个妹纸在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最感动的是第五集最后2分钟出字幕的时候。
To Anne!
他们死于战争胜利前几天
说啥呢 啥也不说吧
电视剧剪辑的,显得有点凌乱,最后的一场戏很不错。
BBC拍得东西质量都很高。 很想看小说了
对战争片一直不感冒,但是经典名著例外,怎么改编都不会太离谱,何况是BBC乎
really touched even not in mood. that's not the sin of war, but a side of human nature.
看完《安妮日记》才明白为什么觉得《金陵13钗》只愿有四星,更好导演表达情绪都很克制,镜头台词配乐,绝不是以煽泪为目的,意图表达太明显反而露了骨,还是更喜欢克制冷静缓缓到来不乱激动的导演。《母亲》《天水围的夜与雾》都很不错,中立平淡的述说观者能各有立场各自思考而不是跟着导演的情绪。
被破门而入的最后5分钟让人窒息 看哭了。。不过为啥豆瓣上收的版是5集的啊…… 还有的呢还有的呢还有的呢
可能没有什么,比“他们死于战争胜利前几天”这个语句更让人悲伤的了。
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觉得没有早期同名的黑白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