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倒计时24小时,刷完了一部小甜剧,Emily in Paris——《艾米丽在巴黎》,轻松、浪漫、甜蜜的美剧,30min*10集,像一口就能吃下的小慕斯蛋糕。
女主Emily所在的美国公司收购了一家巴黎公关营销公司,因上司怀孕,不懂法语女主临时顶替上司前往履职,负责将美式思维和社交网络营销带给巴黎公司。初到巴黎,看不惯美式作风的巴黎同事们把“mean”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但做marketing的女主生活仍无比精彩。 职场上的主要矛盾在于10:30上班还有三个多小时午休的巴黎人坚信work for life,但来自美国元气少女觉得自己享受工作,因而被法国同事批不懂得何为享受。她像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在通过Instagram在直播自己的生活,但做惯奢侈品的营销公司认为神秘和历史才能真正宣传和诠释奢侈品。看到全裸的模特拍香水广告,Emily直呼这是物化女性!巴黎人则觉得她像道德警察,夸赞性感和男人仰慕的眼光难道不是给女人最好的礼物?在的一次次碰撞中,喜欢tradition的法国人似乎也被改变了,Emily用大胆自信的想法化解一场场公关危机——当然这是一部女主开了挂的玛丽苏甜爽剧。
还有最吸引人的当然是那一场场艳遇,秀色可餐的大厨邻居、多金手段多的时尚家族继承人、拥有葡萄酒庄园的闺蜜未成年弟弟。每个人男人都绅士、懂浪漫、还会撩,every French boy like to flir,他们会夸奖你的性感、美貌,会送女主性感昂贵的内衣鼓励她更自信,对relationship和性都开放、自由,甚至美国小妞都自愧不如、三观动摇。和flir的轻佻油腻相比,seduction(诱惑)这一精神内核似乎更为法国人所认可(见《法式诱惑》一书)。
比女主更让人着迷的是每个女孩见了都夸cute的性感男主,还有烟不离手的女上司。 迷人的男主直到最后一集才和自己的白富美女友分手,主要原因当然是遇到了女主,但导火索是他不想接受女友家族的赞助去盘下梦想的餐厅,他不希望自己因此而被女友一家“拥有”,而让关系变得尴尬。男主穿着厨师服,性感迷人,让人想犯错。他会为Emily煎欧姆蛋、骑着小摩托带她穿梭巴黎街头、情急的时候永远冷静安抚她不要着急、闷声吃醋,没有比这更好的情人了。
Emily的巴黎女上式是典型的我们印象里的法国女人,风韵犹存、气质慵懒、衣品绝佳,她一直与自己的客户,同时也是好友的丈夫偷情,这个关系他们似乎都心知肚明,但也喜欢这种暗潮涌动,她对Emily说:“也许一段最好的关系,就是一段复杂的关系。”
为什么似乎人人都喜欢巴黎呢,也许就是因为巴黎风情即象征着浪漫、惊喜、轻松,香榭里大道、巴黎铁塔、凯旋门、奢侈品,都可以让人觉得不切实际,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的逃离。几年前走在一个熟悉的乡村小镇的石板路上,我就在曾想过,巴黎人会觉得这里很有异国风情吗、会觉得这里浪漫吗?巴黎人会厌倦自己生活的城市吗,他们会想要逃离吗。 Emily的八卦男同事们说,美式爱情片总爱描绘甜美大结局,但法式爱情片则会带着一点遗憾与忧伤,因为那才是人生,去小甜剧里就想逃避人生多傻?——才不管那么多呢,甜就够了。
我看完了《艾米丽在巴黎》第一季。不管别人如何嘲笑它有多俗套。我觉得很好看。它就像一个轻松诙谐的小品,有你所期待的一切:浪漫,艺术,时尚,美食,美酒,爱情,完美的性,巴黎人的傲慢,美国人的野心。天哪,如果这是我的生活,我一定求之不得。正是因为求不可得,这部饭后甜点式剧情才显得更加撩人。
6年前,当我下定决心来到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时候,我期待我的生活可能会如电视剧所呈现的一般:新鲜、刺激、有活力,充满戏剧性。我那时比较热血,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且自信。我相信我的个性会在异国他乡被人欣赏,我能交到很多可爱有趣的朋友,我能去不同的国家旅行,我会邂逅帅气迷人的澳洲阳光男生,最重要的是,能实现自我价值。(现在说起来有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戏谑感)。
事实证明,澳大利亚不是法国,我也不是艾米丽。《艾米丽在巴黎》是我能想象出的一个旅居海外单身女性的高配版生活。而我,此时此刻,租住在墨尔本近郊一个布局没有任何美感的公寓里,过着《艾米丽在巴黎》的超低配版生活。
这里没有可以俯瞰的城市美景,河畔风光,倒是无时无刻都能听到各种鸟儿的无休止演奏,还有对面火车轰轰隆隆驶过的巨大噪音。这里没有一个小麦色皮肤的大男孩会主动向你搭讪,问你什么时候可以再见一面,而你刚好也对他一见钟情。不过如果你注册约会应用软件,放上几张自以为可爱俏皮的照片,你倒是可以收获一票来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男人们的“喜欢”。你发现,那些人大概率都是你不喜欢的,所以只能左滑,直到你觉得这一切特别没劲,索性一条消息也懒得回,最后干脆删掉app以求清净。你的邻居也没有像Gabriel这么帅气,会给你做欧姆蛋,可以让你去借浴室,开摩托车载你,为你解决工作难题。相反,你的隔壁可能是那个看起来低眉顺眼的印度家庭主妇,脸上写满心事面露凶相的丈夫,还有一个特别聒噪的小女孩,三天两头,你都能听到他们在公寓里大声吵闹,说着你听不懂的印地语。有好几次,你怀疑会不会是家暴,想到印度国家的女性地位很低,你甚至有报警的冲动,后来还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作罢。
你不会因为在买花的时候因为英语不好,有人过来帮忙解围,她就顺理成章和你成为朋友,而且还会轻轻松松为你的工作拉到客户资源。同样,你也不会因为在公园闲坐就能遇到一个从中国“逃亡”的富二代Mindy,然后你们无话不谈,为彼此的爱情生活和理想助力。
在澳洲的前两年和第六年感受完全不同。刚开始,一切都很新奇,你愿意去尝试很多东西,同时又被很多东西吞没。你去夜店,参加派对,在酒吧被搭讪,参加语言交流项目,交朋友,和不同种族的学生讨论作业,约会,旅行,蹦极,做沙发客。你去咖啡店打工,被老板剥削,你尝试申请各种合法工作,被拒,被拒,还是被拒。最后你从一个地道的观光客,留学生,变成了要在这里生活很久的居民。你的身份变了,你的视角变了。你成了一名规规矩矩的纳税人,你工作,攒钱,想要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你并不觉得,你真的属于这里。
你不知道怎么形容澳洲人,毕竟这里集中了来自全世界的“鬼佬”。在这里扎根生活了好几代的白人会用”laid back, chill” 这样的词形容自己。你可以说这是与世无争,也可以说是不思进取,或者介于两者之间,对于一个从小背负父母意志要成龙成凤的中国人来说,到了这里,未尝不是解脱。
迄今为止,你没有和一个澳洲年轻人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你总觉得,他们的骨子里是泛着冷光的,孤独,甚至脆弱。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边界感,这样的自我意识和边界感足让一些人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和真正的联结,加上澳洲真的太过自由,自由到成功不需要被定义,自由到可以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样的环境会让人迷失,抑郁, 甚至轻生。资本主义下衍生出的一套美好福利让自由变成了:不需要工作也可以现世安稳, 不需要结婚也可以生很多孩子。不需要内卷,不需要竞争,不需要成功,政府福利可以养活几代人。作为一个社会工作从业者,你的体会是:领政府救济的人绝大多数很不幸福。
在国内,女性基本活在男性视角里,而男人依然要顺应社会“优胜劣汰”的残酷淘汰机制,总之,那个社会是不太鼓励你跳出固有视角和机制,作出独立思考。靠着已有的条条框框,专心内卷和平庸苟活就已经够呛。过度的不自由让人无法喘气,而澳洲这种“不需要被谁定义”的“过度自由”,因为很难触碰到它的边界,也同样容易让人惶恐。
而你,是这样一个疏离社会中的一个更加边缘化的存在。你的肤色,你的成长背景和作为非母语者的尴尬足以在求职道路上屡屡碰壁。如果你只是一个单纯的旅客,大可以对自己的遭遇哈哈一笑。 可是,嘿,你生活在这里,你不叫艾米丽,没有任何主角光环。这就是你,一个普通人所要面对的生活。想一想,一个不会法语的艾米丽居然可以在一个全公司人都说法语的环境里,如此顺风顺水,如果不是主角光环和背后的文化自信加持,你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让这部甜点剧继续下去。而你作为这个国家的“非主流”人群,该做的努力可不比一个小镇姑娘在北上广打拼少几分, 当然,你还没有到要拼命内卷的程度。这就是澳洲可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百分之百分开。你不需要996,也不需要讨好上司,做好份内事足矣。
澳洲当然和时尚不沾边,你欣喜于自己的穿衣自由和它带来的种种便利。 偶尔,你也想精心打扮一般,但又真的没有必要。虽然快奔三了,你依然会穿着学校或者做志愿者时发的大码卫衣去上班。你只觉得爽。精致和你没有关系,就像土澳和巴黎没有关系一样。
你不是艾米丽,也不光鲜亮丽。
但你是你生命中的主角,你握住了一份话语权,你可以尽情用一种最接近真实的方式去诠释你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和莫大的自由。
- 9.5/10 - 夢幻的豔遇之都 可口法餐一個接一個🤤 - 我們藉由女主這個外來者的視角 參觀著巴黎這個夢幻的城市 多或少了解法國人的性格 這個城市的個性 慵懶不羈的氣質 只能欣賞 而永遠模仿不來 - 女主的個性真的非常的“美國人” 在戲裡他的積極跟樂觀非常討喜 但我覺得這就是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這種人 我大概會馬上掐死她😂 也因為這種個性 讓她往往能在社群行銷上 帶來不一樣的觀點 加上優秀的文案能力 在危機時刻 總是能用不同的視角去帶起一波新的話題 化險為夷👍🏻 - 而相對於女主角 劇中也有一個比較現實的角色 來凸顯女主過度“naive” 而其他每一個配角都很討喜 有大剌剌的亞裔角色 也有不少法式傲慢 及 法式浪漫😉 個性都很可愛 沒有一個是真的讓人討厭翻白眼的 - 劇中真的太多豔遇!! 法國男人真的不要太可口🤤 果然法國人的血液裡流的是浪漫 各個會撩情商高… 法式情話講起來真的是 誰受得了🙃 但我還是最鍾情於可愛的酒莊弟弟 感覺人生真的要去巴黎一趟 好好享受一下法餐🤩 - 我真的愛了!! 每一套look都好好看💕 顏色搭配太厲害了 各種印花色塊材質都運用的相當巧妙 配飾包包帽子又讓整個look增加了許多亮點 之前劇透的那套格子+紅色貝蕾帽 簡直不能更喜歡😭 - 其中也有討論到傳統時裝屋跟現代潮牌的問題 這也是現在很多傳統時裝屋 找了潮牌的設計師來為品牌代入新的氣息的因素吧 各種聯名 新的logo 打破前朝 創造新的風格 但就如劇中老牌時裝屋也能靠新的營銷模式 重新奪回主權 這時代真的marketing比talent重要呀… 好想標記那個什麼品牌🙃 - 讓我最雞皮疙瘩的大概是最後一集片尾的BGM 一聽到我簡直要尖叫!! 是inception那首起床的歌 感覺好像告訴我們這個夢該醒了!!! 真的這10集的時間 好像讓我們做了一場巴黎美夢 很夢幻很fancy也很浪漫 但回到現實的巴黎或許完全不是這樣 我跟我一個在巴黎生活的朋友聊了這部 雖然很愛 但劇中的生活理想 必須得是錢才能堆出來的🙃 撇除掉那層濾鏡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還是得在各種壓力無奈下苟活著
-
後來有人跟我說那首BGM叫【我無怨無悔】 哇…這個標題太妙了 在那個背景狀況下 女主必須無怨無悔 男主心甘情願毫不後悔 選歌真的選得不要太好🤩 - 結論是…我真的太愛這部了 真的好看到完全停不下了💕 從每個角度都好喜歡這部 行銷 時尚 劇情節奏 顏質 畫面風格 Bgm 角色性格 我都愛了!! 拜託馬上生出第二季給我😭
一口气刷完全集,称不上意犹未尽,但第二季我还是愿意白嫖,主要是想看正版也没机会。
程璐在《脱口秀大会3》里说,看完《三十而已》,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而我,对于《艾米丽在巴黎》的观后感,和看完《脱口秀大会3》的感觉竟然有重合:女孩子怎么都这么可可爱爱!
先画重点,所谓女孩子,可以是智商高情商足口才好文笔佳的脱口秀演员,可以是懂社交有能力的好运网红,也可以是会穿衣够毒舌的刻薄老板,还可以是气质好热情多的职场精英,或者是天赋强后路多的叛逆千金……无所谓国籍、出身、年龄,甚至外貌。
重点是脑子有思想,言语有态度,不以排挤同性为己任,不以跪舔异性为目标。以及,当然,性别女(性转以后,这样的男孩纸应该也很讨喜,但前提是要长得干干净净,对男生就是比较苛刻,狗头微笑)。
说回这部戏,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可想而知,观众的喜恶也容易两极分化。爱的可能喜欢它的美景华服妙人奇事爽感造梦金手指,骂的可能讨厌它的悬浮意淫歧视俗套夸张玛丽苏。而我,从预告开始,就只是单纯的被艾米丽的颜值和浮夸的行业所吸引,一集N变的奇迹暖暖的换装秀满足了我对芭比的期待,随剧附赠的营销带货也并没有让人觉得出戏和可笑,就,可以,挺好。
毕竟要谈欧美文化冲突,或者品牌营销战略,以及现代男女关系,甚至职场社畜日常,它都缺少深度和广度,底气与骨气,因为本质一部加长版短篇式爆米花美国轻喜电影,翻译成中文大概≈在北京坚持说四川话的拿了偶像剧女主剧本又开起后宫模式的杜拉拉。连巴黎美景后来几集都放弃展示了,又怎么要求艾美丽活成天使爱美丽。
不过,因为没有期待,剧里的女孩子们反而让我很惊喜。女上司在针对艾米丽的时候不太符合“不欺负/排挤/孤立同性”的原则,但这种针对,一是为了传统戏剧效果的善恶冲突服务,二是基于国籍而并非性别,所以就暂时忽略不计吧。
其实直到最后一集最后一幕前我都提心吊胆,害怕艾米丽和希薇在办公室打架,害怕艾米丽和卡蜜尔因为男人反目成仇,害怕艾米丽和敏迪三观不合而分道扬镳。还好,当年能捣鼓出那么特立独行的《欲望都市》的制片,也是个可可爱爱的男孩纸吧,没有让剧中的女孩们的友情走向狗血与无趣。希薇对艾米丽说出了欣赏,卡蜜和艾米丽在悬念解开之前还是朋友(艾米丽虽然最终和楼下的帅邻居为爱情鼓掌,却也守住了底线没有背叛朋友),敏迪的爱好得到了艾米丽的鼓励与欣赏……这才是现实中更常见的女孩们的交往状态,彼此赞美互相支持,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那么多的你死我活。毕竟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好好活着都需要很大的气力,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伤害他人?!看看美丽的小姐姐夸夸美好的小姐姐,才是最好的放松与治愈。
以及,打算重温《欲望都市》,毕竟那里有更高级的友情,更优质的女性,更鲜明的观点。所以,剧集的品质从来和创作时间早晚无关,也不会因画质清晰或模糊而加减分。
说起莉莉·柯林斯,很多人也许并不陌生。
从《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肤若凝脂的白雪公主,到《爱你,罗茜》文艺清新的罗茜。
在2020年9月25日宣布与查理·麦克道订婚后,超高颜值的莉莉又带来一部她主演的新剧:
《艾米丽在巴黎》
这部由安德鲁·弗莱明(《永不满足》)等导演执导,达伦·思达(《欲望都市》)作为编剧之一的美剧,一共有10集,每集有30分钟,看起来非常轻松。
该剧只要讲述的就是莉莉·柯林斯饰演的艾米丽,从芝加哥来到巴黎工作,负责帮助改进法国奢侈品营销公司的社交媒体策略,由此展开的关于工作和爱情的精彩生活。
剧情有点像是《绯闻女孩》+《杜拉拉升职记》的感觉,要说这部剧首先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
美景搭美颜,赏心悦目。
从美颜来说,第一位自然是这部剧的绝对女主角莉莉·柯林斯了,可以说很多人看这部剧都是冲着她去的。
出生于英国作为星二代的莉莉,自2岁时就参演了BBC的连续剧《成长的烦恼》,2008年正式踏入演艺圈。
除了长辈给她带来的资源,莉莉之所以能如此受人瞩目,当然还因为她的盛世美颜。
浓眉小鹿眼、肤白脸小、身材纤细的她,被许多人看成是“赫本转世”,简直是天生为大银幕而生。
除了开头提到的《白雪公主》和《爱你,罗茜》,莉莉还有主演了像《困在爱中》 《打破陈规》等许多爱情电影,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完美女神。
但是,尽管自身条件过硬,但身为演员的莉莉也十分敬业,不断挑战自己。
因为十几岁曾遭遇焦虑症和厌食症的困扰,因此在2017年不顾母亲的担心,毅然在电影《骨瘦如柴》中出演聚焦厌食症女孩,本就纤瘦的她为电影减重20斤,让人心疼。
“只有得过厌食症的人才明白其中的痛苦和挣扎,可能没有人比我更懂得这个角色的分量。”
此后,在《悲惨世界》中饰演不幸的芳汀,也让不少人惊艳。
可以说,英美混血的莉莉,既有古典美人的文静优雅,又不是现代的青春活力,总之就是古装现代装都非常出彩。
而新剧《艾米丽在巴黎》简直就是为了360度展示莉莉的美而存在的。
作为一位现代职场女性,莉莉在剧中一转眼就是一身穿搭,10集下来差不多换了80套衣服!
红红绿绿的、吊带、露肚脐的,从睡衣、运动装到职业装、小黑裙,各种风格的装扮让人眼花缭乱,堪称莉莉·柯林斯的穿搭小剧场。
当然,相信很多观众也发现了,剧中有不少短靴显腿短、死亡配色等装扮,不仅在剧中被巴黎人吐槽“土”,也遭到了许多网友的吐槽:
“《艾米丽不会穿衣服》”。
当然,虽然衣服有时候有点浮夸,但有莉莉的颜值撑场,而此外剧中的主要场景都是在法国拍摄的。
我们能眺望埃菲尔铁塔、漫步在塞纳河畔,在花神咖啡馆谈天说地……
美人加美景,还有各种浪漫的邂逅,真真是赏心悦目。
说完了这部剧最大的优点,但整部剧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就是一部俗套的美国玛丽苏剧,槽点比较多。
第一,女主光环无敌,工作中总能化险为夷,恋爱中桃花不断。
身为一位想要在公司升上主管,却由于上司怀孕临时顶替她去巴黎的莉莉,在巴黎的工作基本上是一直在开外挂。
不会说法语?
没关系,巴黎大半个办公室的人都会说英语。
搞不定客户?
别担心,发个ins引起公司总裁转发,变成出爆文的网红。
订错了米其林餐厅白跑一趟?
没事儿,给楼下男租客一通电话就搞定。
总之,女主在剧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一顿嘴炮,就是万金油的“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非常之悬浮。
如果说工作只是调味剂,那么无处不在的艳遇也许成为主料。
除了莉莉的美颜暴击,剧中的几位男主演也是超高颜值:
有因为异地恋而分手的前男友,有上下楼敲错门的厨师,有葡萄酒“品鉴大师”17岁少年,随随便便都遇上个大帅哥都想和莉莉谈恋爱……
(都不是同一个男人)
除了男人不断,莉莉的“女人缘”也是杠杠的,路上随便就遇上人美心善的金发女孩,两人成为好闺蜜,之后竟发现她是楼下搞暧昧的男厨师的女友!
无巧不成书,果然应了金发闺蜜那句话:“巴黎就是个小镇。”
之后非要拉着莉莉与男友一起逛街,让她与男友一起参加派对,坐车挤一个座位,竟然让她坐到男友腿上——
金发闺蜜的心是有多大,不当月老可惜了!
可以说,这种俗套的偶像玛丽苏剧情,放到国产剧中来说都过时了。
第二,充斥着肤浅的刻板印象。
来到法国的芝加哥女孩莉莉,剧中看待法国人的眼光总是非黑即白、一棍子定性。
在剧中,法国人10点半上班懒懒散散,说美国人都是工作狂不懂享受生活,面对想要改变工作作风的莉莉,同事强烈反对:
“你是想毁灭我们法国人的精神!”
还有法国服务员爱摆臭脸,坚信“顾客永远都是错的”;
以及法国男女都滥情,男人都爱撩,情妇和妻子相安无事……
而与长得像贾玲的中国闺蜜的聊天,更是一句一个标签:
“法国人的作风就是爱唱反调。”
“中国人会在背后挖苦人,但法国人会当着面挖苦你。”
(加个梨涡就是贾玲了)
正如上面这位中韩混血的闺蜜说的那样,剧中找来个ABC就代表着中国人,对她的刻画也比较有问题。
在中国老爸被称为“拉链大王”,也就是土豪家族出身,猜猜她为什么要跑到法国来?
因为人家不想过规划好的人生,不想要继承家业,因此来到了她所认为的自由浪漫的巴黎。
结果,家里不同意她这样,不再给她打生活费,所以“贾玲”就自己去给法国人当保姆、教汉语,每日过着总是在开派对、泡吧的生活。
(惊现土气夜总会)
哎呦喂,这些个国人形象真是没谁了!
也许很多人说,这不过就是一部下饭剧,不用这么较真。
但正如芝加哥女孩教法国人做事、强调女权那样,剧中总是透露着一股美式自以为是的骄傲,也难怪法国网站AlloCiné 表示这部剧既尴尬又可悲:
“法国人在剧中被形容成傲慢、污糟、懒、刻薄,可悲到需要一个美国人来这边,才会教会我们应该怎样过生活。”
总的来看,不管是风韵犹存又刻薄难搞的女上司、和睦的沙雕同事的角色设置,还是“全世界男人都爱我”的恋爱桥段,亦或是“乐观努力就有回报”的工作状态,整部剧的剧情都非常套路化,显得比较浮夸肤浅。
值得一提的是,剧末楼下的厨子男友最后与金发闺蜜分手,与莉莉顺理成章在一起后,结果又收到闺蜜的质问信息后戛然而止,很显然是要拍第二部了。
不管怎么说,只嗑莉莉·柯林斯美貌的观众倒是可以一看了。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当《绯闻女孩》在巴黎遇到《欲望都市》。
巴黎人的傲慢和排外在他们自己人的作品里也经常见到,巴黎以外的人被他们统称为”外省人“。美国人在巴黎早已成梗,远在1951年就有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今年另一部剧Ted Lasso也用了这个梗,只是主人公去了伦敦。
总之就是文化视角不同、局外人努力融入而造成的各种误解及笑话。
服装设计依然是Patricia Field。但是大牌名牌似乎没有《欲望都市》和《绯闻女孩》那么多,可能是经济不景气,砸钱须谨慎。
无情刻薄上司还有点”穿普拉达的恶魔“的味道——那部电影里,新人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安妮-海瑟薇的角色一开始对于老板来说是她的“New Emily”。
虽然看了开头基本上就能猜到结局,但人美衣靓歌好听,还可以顺便怀旧,何乐而不为?况且十集的感觉也没有昨天《第三天》的一集时间长。
如果这剧里的法语都像Mindy小姐的普通话,那也不过如此罢了哈哈。
Mindy=夏洛特+萨曼莎+米兰达。不过也许夏洛特应该分给卡蜜尔,都是以画廊和艺术为职业。
‘Afterglow’ – Chelsea Jade【艾米丽在芝加哥慢跑】
‘Ce soir’ – Kumisolo【艾米丽到达巴黎】
‘Summer in Paris’ – Oliver Charles Horton, Garo Nahoulakian and Bea Parks【艾米丽拖着大包小包到达阁楼】
‘Lunatique’ – Stereo Total【艾米丽在巴黎第一张自拍,第一次到达公司Savoir】
‘Real Good Time’ – Nada Funk【艾米丽在面包房买可颂】
‘The Break’ – Etella【艾米丽试着邀请同事一同午餐】
‘Aujourd’hui’ – Henning Specht【当艾米丽遇到Mindy】
‘Rumours’ – Alan Fitzpatrick【巴黎街头漫步】
‘Ce sera bien’ – Nicole Louvier【艾米丽撞到卢克】
‘Christine’ – Juniore【第一夜】
‘La Paix’ – Barbagallo【用震动器结果整个大楼短了路】
出门踩到狗shit,以及长穗包包,都是Carrie Bradshaw同款。
晚宴上的无带黑纱礼服裙(by Alexandre Vauthier),Carrie有白色的类似款,欲望都市片头每集都有。
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大结局里Carrie的绿色大波浪蓬蓬裙。
越洋电话被甩,堪比当年便利贴分手事件。
‘Dans La Radio (Futuro Pelo Remix)’ – Jacques【巴黎慢跑】
‘Je suis (Tu hais)’ – KIZ【踩到狗屎】
‘Where Is My Ego? (Dim Sum Remix)’ – Husbands【到达Maison Lavaux晚宴】
‘Is It Funk?’ – Trunkline【安托万与艾米丽闲谈】
‘Remedy’ – DATAvBÄSS【晚宴结束】
‘Dream’ – Husbands【男友要来,市场购物】
‘Time’ – EllaHarp【被甩】
‘Again’ – The George Kaplan Conspiracy【拍雨景:巴黎在哭泣】
‘Bunga Bunga’ – Nous Non Plus【马卡龙夫人转发艾米丽的推特】
‘Standing in This Dream’ – My Dear【终于坐上成人桌,与同事祝酒】
查理兹-塞隆也拍过全裸的香水广告,不过裸得含蓄。我更喜欢有玛丽莲-梦露那一版的。
巴黎的拍摄还让我想起茱莉娅-奥蒙德翻拍的《龙凤配》,在巴黎满地找隐形眼镜。
安托万的签名写着“XX”,有没有想起“XOXO”?
‘Magnifique’ – Emily in Paris【慢跑】
‘Big Future’ – Obliques【坐浴盆洗头】
‘Vers les tombes’ – Chevalrex【遇到加百利】
‘Rouge Soleil’ – Ravages【收到意外礼物——性感内衣】
丝巾上有字母E、L和C,应该是Emily Cooper。
Carrie当年有自己名字的项链。掉到迪奥包包的夹层里失落了好几天。
‘Love in Suburbia’ – Danny Connors【本地花店老板也挺势利】
‘Cyclop’ – Exsonvaldes & Helena Miquel【上传玫瑰花图片】
‘Je Ne Said Pas Pourquoi’ – Cyril Giroux Feat. Chloé Lacan【加百利帮助搬包裹】
‘Let’s Always Stay in Love’ – Meghan Smith【去公司】
‘L’amour’ – Selectracks【与Mindy到达画廊】
‘Mango Tango’ – Werner Tautz【与Randy Zimmer攀谈】
‘Ce Soir Je M’en Vais’ – Slove Feat. Maud Geffray【获得餐厅订位】
‘Saint Germain’ – AMAURY LOUVET【与同事在加百利的小饭馆进餐】
‘Pretty Boy’ – Cavale【吻别加百利】
‘Le Temps Est Bon’ – Isabelle Pierre【撞见卡蜜尔】
网红大会的绿外套是对夏奈尔绿夹克的修版,改为直筒加长,oversize。
‘Rendez Vous’ – La Plage【到达公司】
‘Je Ne Said Pas Pourquoi’ – Cyril Giroux Feat. Chloé Lacan【网红大会发了Durée的帖子,吃了人家的装饰墙】
‘Ces Bottes Sont Faites Pour Marcher’ – Muguette【艾米丽、卡蜜尔、加百利晚间一同外出】
‘Keep It Close To Me (Cyril Hahn Remix)’ – Yumi Zouma【梵高的流动画展上与加百利坐谈】
‘Amour Dans Le Motu’ – La Femme【被老板要求删除账号,与Mindy拍最后一张照片】
‘Diving’ – Art School Girlfriend【与加百利一同上楼】
‘Touche-Moi’ – Stereo Total【结束】
在电影《甜姐儿》(Funny Face)中,奥黛丽-赫本用卡地亚的项链作王冠,裙子一如既往配纪梵希。
Patricia Field在本剧借鉴了这个造型,用 La Compagnie du Costume的项链作头饰,小黑裙也很有赫本味道。
“不想洗掉你的味道”——是米兰达的男友之一说过的话。
”I can't believe it's Dan.“——直接引用《绯闻女孩》。
‘Chandelier’ – Sia【Mindy在选秀节目“中国流行歌星“上唱的歌】
‘Bien Que Paris Sois Gris’ – Selectracks【艾米丽独坐在咖啡馆】
‘Girls Pop’ – Tele Music【带Thomas回公寓】
‘La vie en rose’ – Édith Piaf【Mindy在公园清唱】
‘Poly’ – Neutron【到达芭蕾舞剧院】
‘Pas de Six (6), Act III, No. 19 from Swan Lake – Westar Classical Music WCM 09: Passion & Romance【看到皮尔-卡杜,跑上楼梯】
‘Dance of the Cygnets’ – Swan Lake【与皮尔-卡杜在包厢交谈,聊到绯闻女孩】
‘Espiègle’ – Tchaikovsky【与希薇交谈】
艾米丽在巴黎喝星巴克。
‘Loin De Toi’ – Cyril Giroux Feat. Chloé Lacan【漫步巴黎】
‘Goodnight Little Empire‘ – Madonnatron【到达美国甜心Brooklyn Clark下塌的酒店】
‘Mister Syncope’ – Bikini Machine【影星挑衣服】
‘Hit Sale’ – Therapie TAXI Feat. Roméo Elvis【与加百利共骑一辆摩托】
‘La route’ – Juniore【结尾】
片头做得很酷,之前Perry Mason也用了这种方法。
套头衫领子上写了E。魔鬼在细节处。
‘Le Zou’ – Hyperclean【三人行去卡蜜尔老家】
‘Yéyé St-Tropez’ – Claire Marcelle【骑车去酒庄】
‘Paris Tropical’ – Minuit【与Timothee共度良宵,bang bang bang的机械运动令人想起Carrie被弄落枕那次,第二天像个老太太一样参加犹太婚礼】
‘Une Évasion’ – Laure Briard【打包回府】
‘Viens La’ – Clare and Olivier Manchon【结尾】
”至暗时刻“也来了。
皮尔-卡杜是不是皮尔-卡丹的化名?
‘C’est Si Bon’ – Eartha Kitt【参观画廊】
‘Let’s Go To Work’ – Electro Deluxe【拜访Grey Space】
‘Atrocities’ – Antony and The Johnsons【去见皮尔-卡杜,敲布丁解闷】
‘Bad Dreams’【结尾】
‘Let’s Always Stay in Love’ – Meaghan Smith【开场】
‘Mes amis’ – Selectracks【坐船】
‘Paris-Rome’ – Massimo Guadalupi【卡蜜尔和加百利吵架】
‘Pulse’ – The Venice Connection【到达公司】
‘Burst Into Flames’ – Cavale【喝红酒】
‘De Profundis (Ni Fleurs, Ni Couronnes)’ – Delphine Volange【漫步巴黎】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 Edith Piaf【季终】
我第一次觉得美人太瘦了是真的会浪费那张脸的
还行吧 法国城市旅游宣传片+法国杜拉拉升职记 男主有点像艾米汉莫
文化差异还蛮有趣的
太cliche了吧真的是,但真的每个男性都好好看哦。就很符合疫情期间看看。
美国土锤在巴黎,所有人都爱我,我的主意老好了,今朝就教一教你们这些法国人怎么做事!这既是无知也是傲慢
可真是标准的netflix算法搞出来的剧,说剧本是程序员写的我都信。
在巴黎你只要吃牛角包和have sex就可以了,男主就是个天菜。
在巴黎租房遇到楼下刚好住着一个又高又帅英文还贼溜的法国年轻厨子的几率可能比在我大成都相亲遇到170以上没有啤酒肚发际线正常的男的几率还要低的多 而这样微乎其微的巧遇也只有在美剧里面才会出现了
美国编剧吐槽法国人跟看微博抖音营销号了解世界的中国人吐槽外国一样,全是想象。中国闺蜜设置很玩味。俗烂甜丽,特别合适国庆收拾房间的时候看。PF的造型永远鲜艳夺目,非常的美国人在巴黎。以及Lily这个工作建议找个中国人,全球领先水平。
生活需要这样的快销品 太需要了 给满分不是因为有多好 而是舒服
请立刻续订第二季谢谢🙏!精致可爱的小短剧,一口气看完鸟~
Gabriel可以把这部剧一切的问题重刷掉,救命啊谁能挡得住法国男人!第二季请续上,but不要再虐我们男主啦!
轻松不动脑,男主长得帅hhh
一直在等女主形象蜕变,第十集了还是挺土的😂,有点像做全案的广告狂人。
《艾米丽不会穿衣服》
丽丽的朋友真的很像贾玲哈哈哈哈哈哈哈四楼的邻居好帅啊 我也想要这么帅的男朋友教我法语555
纯美国视角的臆想,“美国奋斗B在巴黎格格不入”。讲真法国人是会羡慕美国的大流量high engagement & 无孔不入,但让他们做他们又会选择不做。我是真的反感带口音的外语,法语甭提了怎么中文也这德行,何况就这么几句,用点儿心行吗。Faites un effort je vous en supplie 🥺
女主好烦人,动不动就享受工作,看得有点想打她。法国帅哥好好看,每个眼神都在说“我好想做爱”,有这么帅的邻居,我每天都敲错门。
羡慕10:30上班的巴黎人儿了
对于看完剧一水儿夸男演员(们)帅的,偷偷告诉你们一个事实,法国真长成这样的,说真的,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可能在高级酒店见过那么一两个吧,别的大多歪瓜裂枣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