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的就是,剧中复古电脑的系统用的是amiga workbench模拟的,版本是1.8,屏幕里面的nina project的代码其实是HTML超本文标记语言,也就是网页代码,里面没有藏坐标信息,倒是隐藏了一个链接,这个链接不是http协议,当然是故意写错成htsp,而且这个链接其实是可以访问的。你会看到下面这个页面,笑死我了,居然还真有人也去找这个😄
这季分我觉得只值6到8。9.4的均分我觉得都给情怀了吧。明显承上启下的工具季,跟前几季相比槽点很多,很多方面有退步。下面就一一说下吧(含剧透)
1.小演员的演技在失去年龄带来的可爱率真后有点拉胯了,这季剧情边缘化的will和mike尤为明显。
2.剧情的打磨明显有赶工的痕迹,没有前2季圆润。很多地方的人物选择和台词并不是很合理,前2季这种情况很少见。(写后面11想到个例子,11在max的精神世界干01,初见的时候说,你再碰下max,我就再杀你一次。打了2下没打赢被抓,马上改口哭唧唧:爸爸死了,我们其实都一样,被爸爸伤害过,是爸爸让你变成恶魔的。啥呀这是,怎么不早点嘴炮打不赢了再说?这种问题慢慢回想还会还有很多)
3框架打的太大,加州和俄罗斯线都完全是为了圆一些设定和后续发展强行走的,我记得在宣传时美其名曰故事发展不在局限在霍金斯而是全世界,结果证明这就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距离太远几方人马很难沟通,这个决战的节奏在故事里又定的很赶,远的几组完全支援不到,除了那个开挂的,几乎是青少组在开团。导致内容很散主线比较薄弱副线更薄弱,完全没有之前相辅相成的感觉。
4故事太散,这条新加,跟上条相关我就放这了,为了圆剧情强行给了加州和俄罗斯线,这两条线跟主线连接没那么紧。加州线可以理解为11对自己的剖析重拾超能力且最后11开挂远程参战了,相对俄罗斯线好点。而俄罗斯线基本跟霍金斯战役毫无关系。(虽然编剧强行用怪物共同承担伤害让警长作为有帮助,但是感觉很牵强,你这边斩首了也没见01死啊)。但是编剧为了保持风格,强行在主线推进的情况下穿插这2段,观感就很不好。之前各种穿插,是因为中青少3组虽然路线不一样但是最终目的是一样的。所以互相推进的同时能互相补足和帮助这样就能串起来了。但是这季不适用,特别是俄罗斯线,感觉在看另外一部剧。一个是小镇冒险,一个是越狱枪战。目的也毫无关系,甚至90%的时间2方都没交流过。这么一混剪就特别割裂。哎,那些套路真的是该保留的没保留,该变通的地方没变通。我觉得警长这段完全可以做成一集:will妈走了之后就可以暂时不讲她这段了。到合适的地方比如一集结尾让中年组突然回归给个惊喜。然后下集直接像之前讲008那段做成番外专门讲俄罗斯线,我觉得会好很多。而且这样有个好处,俄罗斯线单拎出来后,中年组回归霍金斯的时机就可由编剧控制了,完全可以在决战前或者特别危机的时刻插入战斗。这样就不会编剧在故事讲完,还让中年组人在西伯利亚毫无存在感了。
5.时长也是单纯为了长而长,不是内容变多了而是把内容拉长了。好多地方进展缓慢,剪辑剪的也不利落。这些问题就导致整季我都看的很累,第四季每看个几集我就得缓缓,睡一觉第二天继续看。但是之前几季我能一口气刷完,现在再回头看第一季会这个对比非常明显,第一季信息量也很大,但是密集通顺丝滑,我完全没有累的感觉。(啥时候还能像第一季的时候那样,看个开头的引子以为一集过去了错把开头曲当结尾曲)紧凑丝滑的剪辑是前面几季的灵魂,希望编剧千万别把这个最重要的优点丢掉了啊。(后来仔细想了下,也不是单纯拉长,除了这个缺点,还有个主要问题就是多了很多无用信息,就是对主线帮助不大的信息,比如结尾罗宾的拉拉女友涂面包那段,那个很破坏结局的煽情气氛。这段真得好好学学第三季达斯丁的女友,结尾出现的恰到好处)
6。随着主角团人数变多,使很多元老的戏份稀释导致人物单薄了、除此以外,又加入了很多新的人物关系,却没有好的drama来承载。比如达斯丁的女友和罗宾的l拉拉女友,就处理的很不好。感觉就是人物太多太杂感觉主创有点hold不住了。最后决定杀1,2个,又不敢对元老动手。比如警长,第三季可以让他杀青的。故事都这么编了,结果让他被抓到西伯利亚,导致第四季剧情割裂。这季加了个艾迪,说实话我对这个角色还挺有好感的,结果让他无脑送了。(那段送人头好像并没有太多意义。蝙蝠那个时候并没有要回城艾迪冲出来的时候还爬满了小屋,而且那时决战已经到了最后。之前也说了艾迪家离钟楼别墅很远10+公里,蝙蝠就是回城也赶不赢。但是艾迪咋就出去送了呢?出去送也不用跑那么远啊,就在房车里面打啊。我感觉单纯就是他的身份后续发展不好编了而且人太多讲不过来强行领盒饭)
7.主创故意加了很多新元素,导致元素过多,但是都拍的不精。比如政府之间的枪战谍战。处理的很稚嫩,比如将军带着不到10个人直闯实验室那段就挺儿戏的。枪战题材好莱坞拍了那么多观众眼光也高,没经验拍这个真不讨好。
8,煽情,这回煽情做的不行。除了第四集的run max,结尾完全没起来。所有人的情绪都不大对。本可以像第三季那样升华一下振奋起来面对后面更大的灾难。结果每个人都在滑。甚至去当自愿者做饭叠衣服去了。你看看第三季。其实第三季强行搞苏联我觉得就很假的。导致警长和will妈那条线前段的观感就很差。但是第三季结尾结的好啊,最后集合打boss,细致分工齐心协力,头一次没靠11干翻了boss,达斯丁和女友合唱,史蒂夫回城救援撞车戏,billy最后站起反击都很棒,结局念信那段直接成为经典,煽情拉满,我可以说那段念信直接让第三季均分拉高了一分。你再看看第四季结尾结的啥。。。特别是警长见11那段。强行把对max自责和见警长的惊喜放一起让11表演。11就还真没演出来,我反正就出戏了,还强行cue门缝梗,哎。
9,小镇的人变得不可爱了。这个观感很主关,持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不要在意这段(某乎这么说被人怼了),就是这季小镇的普通人给我的感觉就真的很普通了,很像一般电影电视剧的群众一样,不主观很被动,而且一点也不善良了。相比第一季,主角团有种在主场的感觉。我熟悉,小镇的人也向着我。will失踪了全员搜山,给少年团解惑的老师,给will妈赊账的超市老板,给11华夫饼的餐馆老板。除了叫mike跳崖的小胖子个例,人人都是向着主角团们。这一季咧,上来先整几出霸凌,后面又开始通缉,主角团出去行事还得各种偷偷摸摸,有种整个小镇都反过来针对他们的感觉。但又针对的不那么用心,地狱火的事很早就抖出来了结果几个孩子该干嘛还是干嘛,做了那么多事疑点那么多最后结局也没去算账,单纯一个黑屏两天后就啥事都解决了。就单纯做坏呗。不合理也不喜欢。特别是那个篮球队长,第一个剧里讨厌的人,自己没想明白就搞煽动搞破坏,卢卡斯说的对,愚蠢而暴怒的神经病。然后说下主角团,主角团其实也多多少少有点变味。特别是will和mike那复杂的情感关系通过大段台词表达,表达的效果很不好,will在pizza车上劝完mike默默流泪那段看的我很一头雾水。(will是gay对mike有特殊感情?)情感表达多学学第三季史蒂夫厕所那段吧。这一季加州线看的很累,嗯,总的来说就是变味了。
先吐槽这么多,应该还有,一会想不起来了。哎,这季铺垫了这么多,希望第五季能雄起啊!但愿制作组能拿到充裕的时间好好打磨剧本演出。不过感觉好难啊,十字入口已经打开,棉絮也飘起来了,第五季从剧情时间线上来说必然是紧跟第四季的。可能隔了几天,或者干脆就连着。怪奇哪拍得了这么快?第四季拍了三年,如果第五季也拍三年主创又大变样咋交代啊?不可能故事里的才几天孩子们又变样子了吧?哎,希望到时候别赶着拍。作为最终季一定要拍好啊!!
作者说:每一季给Eleven写一篇影评,转眼已经写到第四季了。我们坚信,开头糖后面必有刀;开头刀片尾必有糖。让我们一起坚信最后两集有糖。
本文作者是Eleven的亲妈粉,只写Eleven. 本文基于第四季1-7集(VOL.1)进行分析。其他有关Eleven的影评参见前几季
还记得前几季我们吐槽《怪奇物语》的模式吗?
开门-怪物出现-···让11解决问题
主创团队显然也看到了——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第一季《怪奇物语》依靠完整的叙事和世界观构造,还有讨喜的人物设定,赢得了口碑和收视率。但也正是因为过于完整,当这部剧集爆火,被连续续订之后,第二、第三季我们能明显地看到剧情和人物的模式化。想要支撑超过三季的体量,按原来自洽的设定是不够的,必须开拓新的世界。
但是开疆拓土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它很可能会破坏原本风格、叙事和人物塑造的连续性,而开拓的疆域如果太过宏大,会留下更多的坑,离题万里,失去原本的观众群。
在第一季里的小11,设定过于讨喜了——单纯,善良,身世悲惨,能力强大,为爱做出牺牲——超级英雄电影里典型的“美强惨”人物。如果故事的边界离开了霍金斯,把11放进更大的人群里,如果要进一步探索人物在面对不同环境时的变化,11身上这些吸引观众的特质,还能够继续发挥魔力吗?别忘了在第二季第七集,小11离开霍金斯的旅程,收获的是全季最差评价。
但如果故事想要继续下去,就没有人能够踏进过去的河流。刚被另一部心爱剧集烂尾伤害的我,战战兢兢地迎来了《怪奇物语》第四季的上半辑,内心不断祈祷希望编剧保住小11的人物特质,不要为了宏图霸业牺牲人物的连续性。
结局是:原本计划一周追完剧的我,三天就把7集干掉了。凌晨两点,我躺在床上流着泪想,果然,开疆拓土的霸业虽然看起来不靠谱,但是如果有给力的投资制片和不掉链子的创作团队,就一切皆有可能。
这一季小11的故事,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州“日常生活”里的“越轨者”;第二个阶段是鲁斯地下实验室(导弹仓库)里对自由的探索。两个部分是紧密相连的,第二个阶段小11虽然与主角团大部分角色脱离,但她探索的故事对于整个故事的叙事重要性毋庸多言,情节与逻辑线有很多影评人讨论,我在这里主要讨论小11人物角色的探索和发展。
1986年,作为Joyce养女的小11来到了加州的另一个小镇Lenora(莱诺拉),按照Owens博士的说法,这个地方与世无争,小11大可以在这里隐姓埋名过上新的生活。
但是新的生活要怎么过?没有人会耐心地教她。我们看第一集小11给Mike的信里交代的背景故事,这里用了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剪辑手法来揭示小11所描述的美好生活背后的真相:Joyce找到了一份非常棒的可以居家的工作(养母失业,做推销员,推销受阻,收入不稳定,暴躁,疲于养家);Will每天画画(唯一的朋友开始青春期性启蒙,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Jonathan喜欢上了和funny friend一起抽植物(哥哥在前途未卜的迷茫苦闷中和怪咖朋友飞叶子,无暇顾及家人);11自己在新学校一切都好,其他同学都很友好(周围同学对她视而不见,班里的女生带头捉弄她,老师也否定她)。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但是一切也都不好。
小11在故意撒谎吗?是,也不是。如果我们把11和Max的故事放在一起对比,我们会发现,第1-2集,其实是在讲PTSD。当你看完最后两集再回来看,感受会更加明显。
PTSD这个词,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流行词。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1980年出现的,严谨起见,我还是再引用一个G.K.Wolf对于PTSD的定义: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诱发因素为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威胁性应激情境或应激事件。通常发生率及强度与暴露强度及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PTSD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反复出现的创伤侵入性记忆。根据DSM-Ⅲ(诊断标准第三版),这样的应激障碍会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症状,比如在情感上的麻木、回避和哭泣;在认知上的自我怀疑,不断地回顾当时的场景,去思考他们当时能否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身体上的敏感、警觉性提升、失眠、头痛等。
看到这些症状,有没有感觉到有点熟悉?没错,被Vecna挑选攻击的青少年们,都头痛、失眠,容易受惊吓,有不堪回首的创伤回忆。
有非常多的因素可以使得一个人患上PTSD。尤其是儿童,童年时期遭遇创伤,应激障碍可能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症状也可能会在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甚至可能贯穿一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尽管这个人可能都意识不到——我们的大脑有防御机制,它会自动抹去一些刺激性过强的记忆,这一点在剧里,布雷纳博士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小11的PTSD表现得可能不如Max这么明显。Max失眠,做噩梦,精神恍惚,回避和心理老师聊自己的创伤记忆,脑海里不断闪现Billy遇害的画面。而小11看起来还好,会笑着和Will一起上学,会给Mike写积极阳光的信。
她真的没事吗?
这是一种幻觉。导演利用了剪辑手法来制造这种幻觉。在第一集开头的部分,展现了霍金斯实验室往事的局部,它给我们抛出了一个巨大的谜团:我们所爱的小11有没有可能,确实是一个坏人?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我们看到小11并不是全然“无辜”的,她崩溃的时候杀死了阻挡她的警卫,她误伤过Lucas,她叛逆暴走拆家,她掀Max的滑板。但我们能够理解她和接受她的这些“污点”,因为在11所处的极端境地下,我们无法对身处其中的人进行道德审判。但what if,是11杀死了实验室所有的孩子呢?
导演和我们玩了一个非常刺激的游戏,考验我们对于小11的信心。弗朗茨·霍基亚克有一首诗叫《在墓地》:
读着墓碑上/那些已离开这人世的/所有好人的名字,我怀疑/坏人都埋在哪里/还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中间?
这首诗是“生死”与“好坏”的文字游戏。立碑者熟悉死者,所以死者总是好人。
还有另外一句异曲同工的话,是“当你凑得足够近时,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凑得足够近,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和相信那个人。我们伴着小11走过了三季的时光,我们如此地熟悉小11身前身后的故事,我们会选择相信11吗?
剪辑把这样的诡计一直贯穿到了第七集。在第一集和第二集前半部分,叙事平淡如水,镜头从来不展示小11的内心世界(对比对Max故事线的呈现用了大量心理闪回镜头)。我们看到的只有Millie的表演,她的眼神,她的动作,我不知道Millie演这两集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哭太多容易得结膜炎。
小11在前两集中出场的9场戏(统计不包含开场楔子的过去时间线闪回),有7场在哭,或是哽咽,或是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眼里却有泪水。两场笑的戏,是和Mike一起的快乐时刻。我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做过前几季11哭的场景统计,我粗略地过了一下,第一季11哭了4次,一次是实验室被关小黑屋崩溃大哭,一次是不忍心伤害猫咪和怒杀警卫,一次是误伤Lucas,一次是最后告别Mike;第二季11哭了 5次,第一次是偷偷去见Mike却无法相认,一次是和警长爸爸吵架崩溃,一次是找妈妈,一次回归后看着大家眼角含泪,还有一次是和警长爸爸谈心时笑着抹泪;第三季的11已经长大成青春期暴躁少女,泪水主要集中在最后一集,腿伤自救痛哭,目睹Billy惨死、知道Hopper回不来了以后眼里含泪;最后想着警长爸爸的信在车上哭泣,共计4次。
作为全剧流泪最多的人之一,小11的哭泣常常被用以表现她的sensitive与非常强的共情能力,她会在伤害他人(动物)的时候哭泣,还有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感动、悲伤或者不舍而哭泣。但第四季前两集的哭戏频率之高仍然冠绝四季,7场哭戏,比第一季整季加起来还多,而且全集中在全剧的头两个小时里。霸凌者安吉拉吐槽Jane是“小哭包”,倒也不是全无道理(划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哭泣?而且看起来最怪异的一点是,打过怪兽杀过人、能自创挖腿的11,居然会因为普通人的嘲笑而委屈、愤怒哭泣,如果能和角色实时对讲,可能很多人会在第一集11被霸凌时大喊出声:“11,你只是不能隔空打人了而已!你还是可以揍她个bitch,整点物理攻击啊!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或者,她也完全可以和Max一样,面对他人的态度毫不在意。
还有一点让人理解失能,11在明知自己能力已经丧失的情况下,还是对着安吉拉挥出了使用念力的手势。当然,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一幕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扎观众的心窝,但对于小11的个人塑造而言,这一幕真的毫无意义吗?
与前面已经列出的11在开头两集中表现出的种种奇怪之处对照,我们可能才会发现,第四季开头的11一点也不正常:
她撒谎(前三季11一直在强调“friends don’t lie”,这是小11在进入正常社会后从Mike那里学到的第一个近乎神圣真理的价值观);
她频繁哭泣,在与过去经历相比压根不值一提的场合中;
她在明知自己能力丧失的情况下仍然幻想自己的能力回来了,使得自己落入更为尴尬的境地;
她在遭受霸凌和侮辱后,第一反应仍然是请求霸凌者继续协助她欺骗Mike。
我不认为这些剧情的表达仅仅是在为11后来选择回到实验室做铺垫。由于没有主观回忆镜头,我们不知道11内心经历着怎样的风暴,我们也不知道她是不是也在失眠。在这三季经历了这么多事以后,我们可能忘记了,《怪奇物语》的主角团虽然都很勇敢,但是也是普通人,尤其是儿童组,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暴力和丧亲,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创伤反应。小11表现出的这些异常行为,不讨喜,但确确实实是一种创伤后遗症。
戈夫曼在他的《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中分析了突然遭遇残疾者的一些心理特质。比如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自己已经失去了某种肢体功能,在那之前,他们仍然按照未缺失的状态进行自我表演,排斥新的身份。小11的超能力是她潜意识里的一种“肢体”,是她对于自我完整定义的组成部分。她从出生就在实验室里,始终与自己的超能力相伴。这种“肢体丧失”,使她表现出类似于突然遭遇残疾者的一些心理特质,这是一种“幻肢效应”。
在戈夫曼的“污名”理论中,人会因为某种不符合社会主流(多数)的特质而带上污名(stigma),有社会学家把他们归类为“越轨者(deviance)”,包括残疾者、性少数群体、少数族裔、疾病患者、罪犯等。尽管戈夫曼非常反对把这些人归为一类,但社会在对待这些人的时候,是有所区别的,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他们的言行举止,把这些人从正常的社会轨道中隔离了出去。
对于越轨者而言,情况是这样的:当越轨者从他人那里学习到了自己的“不正常”之处时,他们会学习如何进行表演,以尽可能地减少暴露自己与众不同的“污名”,使自己符合“常规”,能够被‘’正常社会”所接纳,比如因为手术需要外置尿袋的人会隐藏ta的尿袋;一个从精神病院出来的人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病史。
小11在加州进行着一场夸张的表演。她15岁了,正是独立和建立自我认同(ego identity)的时候,她从小伴生的超能力丧失,无疑会对她的自信造成巨大的影响。相比失去警长父亲(外在失去),超能力的丧失(内在丧失),更容易使得她对于自我的定义出现障碍。在自我认同出现内部障碍时,她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来建立自我,但是在加州,不再有警长父亲照顾她,她面对的是“家人”无意的忽略和同学的霸凌。她对Mike进行表演,希望能够得到Mike把她视为“正常人”的肯定,Mike从她涉足实验室外的世界以来,一直是她最为信任的一面可以反观自身的镜子。
越轨者的表演,首先是从社会规范中学习到了自己的“不正常”之处开始的。在霍金斯实验室,小11没有其他的社会参照物,她的社会化过程是在实验人员的引导下完成的,她小心翼翼地不触犯规则,做一个“好孩子”,这是她的性格特质——讨好他人,内心柔软——这样的性格,是需要来自社会的认可和接纳的,这也正是布雷纳博士得以长期操控她的原因。当她来到社会上时,她在和周围人的接触中意识到了自己是个“怪物”,只有朋友们愿意守在她身边。她也在努力扮演周围人期待的样子,她实在是太想要做一个“正常人”了。
Mike说自己从小被欺负,知道这是什么感觉。
11告诉他:不,你不知道。
Mike是个普通人,他不知道11除了作为Jane感受着被学校小群体排斥的痛苦,还作为一个越轨者感受着被整个社会(所有人)排斥的恐惧。我们可能以为经受暴力训练和有过暴力经验的战士会下意识采用暴力解决问题,但对于一个内心敏感的人而言,经受过和参与过暴力,会使得ta对暴力更加谨慎。对于11而言,成长过程中每一次失控意念伤人,都是一种对她自己的反向暴力伤害。而在第二集接近结尾时,11再次失控,操起滑冰鞋砸了霸凌者的头后,剪辑的闪回碎片终于揭晓了11掩藏的创伤记忆:充满了血和孩童尸体的霍金斯实验室。
这里有一个呼应的细节:
被霸凌的现实唤起了被霸凌的童年记忆。而满地的鲜血,在昭告11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她恐惧的不是来自那些同学的霸凌,而是自己——她害怕自己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怪物,不是什么超级英雄,她周围的人终将都弃她而去。
这样的恐惧以接二连三的形式降临在她头上。警察来到她家,粗暴地带走了她。手铐铐在那个标志着“prisoner(被囚禁者)”的011纹身上,像一个巨大的讽刺。一个出生在一个prison里的孩子,逃出来后,for her own good,又在小木屋里“软禁”了大半年,在小11来到世界的15年里,她只获得了两年的自由。
在讯问中,警察问她:“你当时是存心要伤害她吗?”
11茫然地摇着头,这时候她已经完全放弃了模仿表演成一个“正常人”。她在记忆的恐惧和自我定义的混乱之中,尽管经历了三年来自周围人群的“价值教育”,她还是不明白自己到底算是个社会定义的好人还是坏人,她也不具备处理这么多复杂价值判断的能力。
而在这样的迷茫中,Owens博士登场,把我们的小越轨者带到了第二阶段。
“为了让我的自由大行其道,应该对历史、世界有所作为,在人与历史、世界之间建立与众不同的关系。”——让·保罗·萨特
小11不仅拥有全剧最多的哭戏,还有全剧最多的坐车戏。本剧摄影特别喜欢在车外隔着玻璃拍摄小11看风景的取景方式。
坐车(是真车),往往被用来表达一种空间的转变。空间的过渡过程也隐喻着人物某种状态的变化过程,隔着车窗,可以让窗外的景色倒映在玻璃上,和人物的面部表情交融,是一种把人物置入空间背景、描绘人物孤独和内心状态的表达手法。很多电影和剧集都采用过这种手法:《上帝之手》中少年Fabietto最终逃离家乡前往罗马,车窗里他凝视着逐渐远去的家乡,神情复杂;《杀死伊芙》里小变态Villanelle弑母后坐火车离开,在车上强迫性地抖腿,不适感仿佛在间歇性地“叮咬”这个“缺乏共情能力”的冷酷杀手;CMBYN中,Elio告别爱人后,在母亲的车上忍不住哭泣。
在答应了Owens去做“恢复超能力”的实验后,小11再次坐上了车。这一次车窗上面倒映的,是漆黑的夜和茫茫的戈壁滩。她再次从社会中离开,前往与世隔绝的地方“自我隔离”。不同的是,这一次来到这里,她是自己选择的。这一阶段的11,在寻找治疗创伤的方法。
Owens说服11去实验室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在11又点了一份Eggos(并且使用了标准用语“Walffes”)之后。
Owens:never too late in a day for breakfast.
这句话既是在开11拿华夫饼当正餐的玩笑,也是在暗示自己来这里还为时不晚。
而11也足够敏感,立刻察觉到老头子话里有话。Owens一边打着滑冰鞋的梗,一边祭出了11最在乎的东西:霍金斯的朋友有危险。紧接着,博士排着队把可以打动11的砝码一个个往上码:肯定11的能力(你绝世无双除了你没人能拯救世界)——提供给11一个恢复能力的途径——反面否定者(有人觉得你是罪魁祸首)——再次肯定(但我相信你)。这话术水准,我有理由相信Owens命比布雷纳长是有原因的。
而11这时候还深陷在自己的噩梦中,没有足够的自信。她在这时候反问了Owens一句:“what if I am not good?”
Millie对于这一幕的处理方式很有意思:11身体前倾,皱眉,有轻微的不屑的神情(半防御状态),但是眼皮在跳动,声音带着颤音,她在害怕。她在质疑Owens,但不是真的质疑,她只是想要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来重新建立自己的自我识别。
而Owens情商不可谓不高,他没有接11这句话的势头,而是坦言自己并不了解11(表达自己的真诚),然后给11添加责任感(用地球来做个赌局),最后,他说出了促使11做出选择的一句话:
But I know you spent too much of your life being told what to do by people like me. So you say the word and I will take you back home. Or come with me now.
他给了11选择权。
创伤经历并不是一定会带来PTSD。有研究统计发现,创伤后处于社会劣势位置的人更容易表现出PTSD症状。这和个体的“失能”有关。一个经历创伤的人很经常感受到的一种情绪或许是“无助感/无力感(helpless)”,由于创伤,他们感觉对自己的世界缺乏能力掌控,过去的事物入侵了他们对未来的判断,使得他们陷入在失能的惯性思维里。他们自己锁住了自己,丧失了自由。治疗创伤后遗症,实际上是帮助这个人重获自由。
怎样重获自由?某后现代哲学家(你猜是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人的存在不由过去定义,事实上,不存在任何可以定义人类属性的东西,我们活着,意识到无限的虚无,人只能依靠ta未来的行为和选择定义自己。
这种思潮广泛地影响了20世纪的欧洲。并就此诞生出某种心理治疗的倾向,主张帮助失能的患者建立对自己生活的责任感,从而恢复主体性和行动力。Owens最后的一句话,实在是太过于存在主义了,他在暗示小11,她究竟是什么,只能由她自己的选择去定义。
小11做出了第一个选择:跟随Owens去导弹仓库地下实验室。这是第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基于Owens的循循善诱,并不难做出。
真正难以做到的是第二个选择。
进入导弹仓库后,她看到了她此生的噩梦——布雷纳博士。在巨大的过往创伤记忆的刺激下,11的下意识条件反射是逃走,这时候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了非常极端的做法——人身控制,实施催眠。
再次失去自由,感觉到被控制的11,陷入了惊恐和失控。这时候,布雷纳通过广播讲述“妮娜计划”名字的来源。”Nina”是traumatized(受创伤)的女子,选择性遗忘了痛苦的记忆,反复回到旧日的火车站(PTSD的核心特征:被动重回创伤现场)。布雷纳认为这是11失去超能力的原因。
在接下去的对话中,布雷纳进一步向小11解释了他的理论。小11的超能力来自强大的大脑意念力,回到第三季,在小11无法以念力捏动可乐罐以后,她其实还具备读心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通感唤醒了Billy。而在目睹Billy惨死、警长未归以后,巨大的创伤超过了小11大脑的承载力。就像“中风”一样,她的大脑启动了防御机制,切断了一部分连接。布雷纳指着11的太阳穴,告诉她她被困在了自己制造的监狱之中——创伤后遗症者正是这样丧失自由的——因为创伤,失去恒常的安全感,不再信任世界和自己。
而11醒来挣脱后的选择是最难的。布雷纳博士打开了电梯门,告诉11,她可以离开。布雷纳博士采取的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脱敏疗法”,让创伤者寻找自己的创伤源并且去面对它。但是脱敏疗法是无法依靠把一个人扔进水里就奏效的,它的重点依然是,这个人自己“swimming(游起来)”,也就是说,患者必须是自己主动地去接触过敏原,才能达成脱敏的效果。
11这时候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方法”是什么,也预估到了这种方法会带来的孤独和痛苦,逃离非常简单,继续下去,未必会成功,还可能遭受进一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萨特说,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我们之所以觉得没有选择,是因为选择会带来后果,我们难以承受的后果。
我们可能很难理解11与Papa的“和解”。但这样的“和解”,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妥协。在将手递给布雷纳博士时,11的眼神有迷茫,然后迅速转成了一种坚定的温驯,她收起了眼泪,终于决定面对过往创伤的痛苦,包括面对“创伤刺激者”布雷纳博士。激烈的抵御来源于恐惧,这种温顺反而是另外一种形态的勇敢。直面现实的勇气能够解放被囚禁于痛苦之中的人,让ta重获自由。
但这种勇气和力量的来源又是什么?
(p.s.近年欧美影视剧真是太存在主义了,11你知道你男朋友正和他的男朋友的哥哥的男朋友在沙漠里存在主义吗)
而在11去往沙漠深处时,另一头的好友Max,也正生死攸关。第三、第四两集是11和Max故事线的对称剪辑,我们借助对Max的故事进行分析,会更能理解11的人物发展:11意识到了朋友身处危险之中,Max确实处于生与死的关头。一个才15岁的少女,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天,她会做什么?
Kastenbaum和Aisenberg在《死亡心理学》(Psychology of Death)里列出的一项研究中认为,青少年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经历更强烈的死亡焦虑。人对于死亡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在某种情况下,死亡也在提醒我们人生的虚无。在很多案例里,一些人因为曾经濒死,而对于生命的态度全然改变,更加珍惜生活;而一些人在意识到了死亡就与生命同在时,陷入了虚无主义,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向死性”,认为人除了求生欲,还有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对死亡的向往。我们恐惧死亡,但是又情不自禁地凝视死亡。
《怪奇物语》这一季有很多致敬经典恐怖电影的元素。那些使人感觉恐惧的东西:尸体、残骸、恐怖的伤疤,蝙蝠,蜘蛛,它们是与“死亡”关涉的象征物。被Vecna狩猎的几个不同的受害者,与其说他们都有创伤经历,不如说,他们因为创伤经历,在内心深处裹藏着某种“向死性”。
Max和11一样,在第一、二集深陷创伤之中。她的创伤不仅仅来自于目睹兄长惨死,还来自于另一种程度的自我厌恶,Vecna在她耳边的低语,正是她最内疚最痛苦的东西——她曾经确实是痛恨Billy,恨不得他早点死去的。当Max被拖进Vecna的幻境,她进入了创伤的核心世界,被困在无边的、看不到出口的黑暗(抑郁-痛苦)之中,面对着来自“超我”的打压和否定。这个世界最终的导向是死亡。
而朋友播放的音乐,激发了她的美好回忆。她想起了和朋友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正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念诵呼神护卫咒语需要念想自己最美好的记忆一样,有研究表明,刺激特定区域的美好记忆,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Max因此而找到了回到生者世界的出路。值得一提的是,Max是自己跑出来的(剧集一直在强调人的主体性),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路只能自己来走。她通过回忆他人的爱和激发自己的爱获得了力量——这是她的力量之源。
而对于11来说,她对自己力量之源的探索从第二季持续至今。第一季时,她因为愤怒和恐惧爆发力量打倒了警卫,第二季中,008提醒她用自己的愤怒来强化力量。第四季的回忆中,我们看到001也是这样启发小11的,力量可以来自愤怒。
001在最后一次试图说服11时的演讲,差不多是一番自然主义者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文明的控诉。
在17世纪,欧洲社会开始进入工业文明后,自然与人造工业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自然主义者痛恨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的改造,许多知识分子提出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比如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认为,资本主义(权力)通过三个维度“时间”“空间”和“能量”对世界进行改造和控制。安东尼·吉登斯说,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被人为控制切分的“时间”和“空间”——在人类发明钟表这样的刻度以前,时间不是一个概念;而资本家通过钟表、对每星期工作日的划分来控制个人,“每个星期一,我们应该在工厂里工作。”人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时间概念,还意识不到自己是受控的,这就是“结构化”。
新马*克*思主义者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因为这样的高度控制,人被异化成了工具。19-20世纪,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想要找回属于人的“自由”。其中有的人以愤怒为驱动力推动变革,001的这番动人演讲,真是像极了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愤怒确实是一种力量。对于我们也是的,愤怒会驱使我们仿佛变得强大。但愤怒,不是唯一的一种力量。作为人类,我们的驱动力有很多种。对于11而言,愤怒并不是她最强大的力量。她在愤怒地面对霸凌者时,力量没有恢复;她用愤怒对抗001时,失败了。
人和人是不同的。尽管001和小11都是社会的“越轨者”,孤独,被社会排斥,向往着不被歧视、不被操控的自由。
但001是一个精神变态者(Psychopath),他极端聪明,对人类缺乏共情能力和同理心(再回去复习一下三腿凳理论),崇尚自然美学和丛林法则。他无法忍受社会的秩序(不需要来自社会的认可),通过物化他人来追逐自由。但他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自由是一个人在某些时刻的“自我创造”,不需要借助过去来定义自己,在萨特的小说《圣热内》中,主人公让·热内从小遭遇不幸,但他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而非重蹈童年暴力的命运。这是之前我们曾提的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小11在人生的前12年里作为“实验品”活着,没有人真的爱她,她是怎么学会去爱的?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自由是一种“社会自由”。
“我的自由包含了他人的自由——萨特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写作《存在与虚无》之前,声称“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因为我们独立于他人之外,所以我们必定是自由的。在经历了战争和种种运动后,萨特在晚年时承认,他早期的思考太过于“斯多葛主义(Stoicism)”,一个人的自由,如果妨碍了他人的自由,那么他们就终将都无法自由。
个人的自由必定与他人的自由相遇,因而捍卫他人的自由,是另外一种自由。与很多自然主义者不同,诗人波德莱尔崇尚人类社会的“美”,“善只能是人为的产物”。人类社会尽管不堪,但它也建立了种种文化与文明,我们作为人类,无法摆脱社会本身。我们感受到的善和美好的花朵,也从“恶”的土壤中获得。
在第四季前半部分,小11在探索自己的“个体自由”,而当她选择转身回到实验室时,给予她力量的不仅是对于“自身能力”的好奇,还有保护所爱之人的执念。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残酷,她始终是那个心软、爱哭的小女孩。如果说001是反社会者,11就是与社会高度连结的个体(social animal)。她读取他人思想的方式,不是01式的控制和入侵,而是极为强大的共情能力。而在记忆的重现中,她记起了她是怎样打败001的——
是记忆深处母亲的笑容,她含着泪说:“Jane, I love you.”
小11超能力的核心,是爱。
回到第一集,小11最愤怒、无助和悲伤的时刻,是紧握着Hopper的木雕意识到自己无法保护这一“家人的象征”的时刻。
爱建立起了11和他人的联系,给予她对抗创伤、守护朋友的勇气。在第一季结尾时她眼泪汪汪地转头看向Mike,在第二季结尾时她含泪拥抱警长爸爸,在感觉孤独和没有归属的时候,她需要Mike做出爱的表达。我们回到前面对越轨者的讨论,如果一个越轨者没有在社会中学习到ta是“不正常”的,不渴望社会的接纳,ta就不会进行“正常化”的表演来掩饰自己,小11的“撒谎表演”和“not belong(没有归属感)”恰恰是来源于她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她需要来自他人的爱,她获得自由的方式,是找回对他人的爱与责任感。
从这种角度看,《怪奇物语》再怎样黑暗克苏鲁,也依然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是黑暗版的《伴我同行》。这一季的前七集,剪辑的结构是以Max和11的两条主线来讨论:
Vecna的力量象征着创伤和愤怒。而我们需要11。她不是monster,也不是superhero,她是the cure:无论是音乐疗法,还是脱敏疗法,当我们直面着人生来必死和必然孤独的命运,爱与陪伴是我们在这个世界幸存的唯一方式。
安吉拉那帮小跟班标准的“美式霸凌”,真的有够蠢的(知道工具人了不知道这么工具人)。看了让人想把滑冰鞋冰刀换成不锈钢。blip
一哥,你终究是错看同类了。以后记得别和天天哭的孩子玩了,大概率不是反派,你看看隔壁KE那个杀了人还笑的大妹子,人家识别潜在变态同类的能力比你强多了。
我有一个fan theory(看后面猜得准不准):11能力丧失的直接刺激源可能是把触手从皮下扯出来的动作太过于类似她小时候为001取出脖子里的异物,激发了潜意识隐藏的创伤记忆?
直男Mikey, 11给你的纸条都从“Love, El”变成“From El”了,说句love有这么难吗?你能不能告诉她,即使她是monster你也爱她呀?
——7.2——
第八集第九集你很难说它整体屎,但就很平,不是指不燃,而是都是常规推怪走剧情,大家想看能和max run并肩的高燃爆点,但呈现出的效果差强人意,就像看了一部超长电影,结尾打boss是打得很嗨看得也很嗨,但嗨完就完了,没有想二刷三刷的想法。另外最后半小时好屎好屎好屎,结尾结得一塌糊涂。唉,九集下来高光依然是max run 苏联线真的扯,士兵火力压制打不死,霍珀一枪爆头就寄了。而后面怪物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血洗监狱,结果就被电枪/火炮筒/上世纪宝剑干掉。而且这太巧了吧,一群怪刚好死得就剩一个,还乖乖等你把枪支的子弹打完捡刀来波回合制厮杀 艾迪那条线也是没必要,不反感写死角色,但反感这种死脑筋的白给行为 好多人死得不明不白没有交代,艾迪的尸体,仓促下线的传销头子,最后两集阿美莉卡像死了一样,军方第九集突然就不追了脑洞大的还以为是在和papa做戏给11看呢…… 三角恋关系也很烦,南希和乔纳森同床异梦太明显,第五季要么走联手解决矛盾路子要么走分手路子(信女求一个第五季南希独美大结局🙏🏻🙏🏻🙏🏻) ps:11没有说出口的understand绝对是第五季决战伏笔…… pps:南希打枪纯纯是打在了我的心巴上😍此生唯恨自己是异性恋😭
——7.1—— 女性角色都好棒好勇敢,11为了朋友家人面对过往伤痛重新直面自己的恐惧,南希冷静理智动手能力强,黑妹人间清醒敏锐机智,罗宾大助攻不拖后腿还破解了很多难题,达斯丁智商代表!麦克斯伴着running up that hill 跑向朋友那一段每看必哭,太勇敢太感动了!还有看11把1号怼进里世界超级爽!打大魔王还得是11!爱的力量最强好评! 第四季前七集里高光是四+五集,其他都一般般,第七集看的时候哇哇叫,但看完感觉也就那样(和高光集相比)。甚至因为线分太多太散,某条线拉胯某条线又很棒,最开始我以为越狱线已经很无聊了,没想到废物线更无聊,最好看的是麦克斯线,整体印象没有第三季好。第七集很明显没有把无聊的与主线无关的线剪进去怕破坏节奏,三线合一真牛,把一号的起源,如何进入里世界,现如今吃人事件放一起交代,导演编剧调度绝了! 最后,编剧你不会写感情戏就别加,南希史蒂夫乔纳森三角恋纠缠不清膈应谁呢😅😅😅 ——6.6—— 这一季有点废演员了,一集死一个。另外boss掉san之余,要是鼻子不伏地魔也能算小帅了🤩
内心敏感不合群,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下定决心做猎食者!
把周围的小伙伴杀了,没有质疑自己是怪物,反而觉得自己做的很对!
被11扔进了环境恶劣的异世界,还感谢11,给自己创造了施展的条件。
被papa那么冷酷对待,也没怪他,而是坦诚承认我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而且非常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觉得自己不对!
相信自己的能力。被那么一大群人围攻,还不停地说:你以为你们胜利了?不是的,这只是开始!
11走出自己的心魔,认定自己不是怪物后,才找回更多的能力;Max不停回忆生命中美好片段,才能逃出来。而1号,完全不需要,坚定不移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又怎么样,只要我不放弃,就还有希望!
(其实是写不下的短评)
失望主要在于,对怪奇物语的一切似乎都疲倦了。无论是试图无缝衔接的运镜、换镜,还是没几分钟一个的持续不断的爆点。迎合着“主角必胜”的终点,创造一个个胜利的条件,条件的达成可想而知,但达成过程的合理性却被模糊了。不礼貌地说,这一整季怪奇物语就是一部冗长的大电影,小时候父母会带孩子去看、票房高而无脑的那种,(尤其是最后一集)。无论是“爱”拯救世界的俗套情节,关于superhero的老生常谈,众人齐力打怪的踩点片段,Eddie死后的感人发言,都透露出一种顺理成章、细节却经不得推敲的无脑感,像是倍速放慢式的自我感动,不仅难以引起共鸣,还让人深深感悟到编剧面对这个越来越庞大的故事结构的些许力不从心。
写到这我才想起,最初喜欢怪奇物语的原因:对于80年代那样鲜亮色彩与流行文化的复古,而今,鲜亮色彩被逼真灰暗的恐怖特效代替,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创作者最初便预设好的目的,但随着这个故事的叙事越来越宏大,越来越与拯救世界贴近,我却越来越难以喜欢。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主观上对怪奇物语的失落。这季怪奇物语给人的惊喜仍不算少,主要落在世界体系的构建上,也就是所谓“圆剧情”,想必废了编剧不少功夫。)
在我的生命里,每个有怪奇物语的夏天都非同凡响。
光是ep4就值5星了!!!我好喜欢Max跑出暗黑世界那里啊啊啊眼神坚定奋力跑向自己的伙伴呜呜呜呜简直跑出了这个剧的永动核心:朋友,勇气,友谊,自我
我的评价是 能不能让霍金斯人民全体搬家
在kate bush歌声里奋力奔跑的max 这还不值得五星吗
小胖线总是最出彩的一条线,也是最怪奇物语的。
理智告诉我,有放有收,私心告诉我,不要结束!!!五季根本不够!!!衍生剧拍起来!!!
最后两集大家都线上办公了…
第七集拿来当结尾就挺好的啊,最后两集看得人好疲惫
格林德沃 格林德沃你怎么在这
ep4难道不值得一个五星吗?😭
典型的低开高走,前两集让人烦躁,第三集起渐入佳境,到第七集多线合流杀疯了。终于讲清楚了异世界的起源和终极大boss现身。最大遗憾是两位男主(Will和Mike)所在的故事线被放到了后两集,郁闷死个人...(PS这个系列越来越像小丑回魂了)
疯批美人一号slay全场,好不容易出了个帅哥怎忍心让他面目全非。不得不说,怪物的具象化驱散了前几季里幽暗神秘、悬疑恐怖的气氛,让人抓心挠肝的好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谜底揭开的释然和等待十一开大招的焦急。其实这都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也表明这剧是时候结束了。
水准再一次提升,这季爆点太多,各种元素堆满,真的比前两季好看太多,Next Level了!
!一如既往的水准!能不能给我拍100集!!
四季过去了,Mike的演员怎么还是没点长进,谁的戏都接不住,说什么台词都一个表情,空洞尴尬,最后一集他那个大爱speech让我脚趾抠出三室一厅。咱就算不提演技,四季过去了,Mike人还是那个passive aggressive马后炮的烦人样子,哪儿都没有团队心的样子。然后偏偏是这样的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勾着Will和11两条感情线,我建议放过他们谢谢。
等了一个月的最后两集还不如第七集😓
埃迪死的时候我哭了,每一季都有人离去,但没有谁像他一样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在别人眼里,他是好几年都没能毕业的loser,是站在食堂桌子上大喊的怪咖,甚至是组织邪教的变态杀人凶手,他亲眼目睹了两次维克那的精神杀戮,他因恐惧逃了一次,又因清白逃了一次,在生命的最后一周,他东躲西藏不敢见光,他提起儿时父亲教他偷车,他对无牙仔说永远不要改变,他说他不是英雄,因为英雄不会逃跑,然而最该逃的第三次他却留下了,永远地留下了,克丽丝一直在他心里,愧疚与悔恨交织在一起,他将最后一首摇滚献给她,保证了无牙仔的安全之后,他竭尽全力为朋友们争取时间。弥留之际的最后一滴泪,他是否想起了他的叔叔呢?那个始终相信他却永远不知道真相的叔叔,即便民众以为他是凶手也没有关系,他是埃迪,是龙与地下城领主,是地狱火伟大的领袖。
编剧牛逼,这他妈都能圆回来。Every end has a beginning!!!!!!!papa下线,坐实全剧最复杂人物。Eddie下线和dustin的友谊值得所有的好朋友们看一看。编剧可一定要让Max没事啊,她和Lucas这一对我真的太喜欢了。第五季大决战,霍金斯就可着你们造吧……
第四集max高光。同样的“拯救自闭角色”剧情,瞬息全宇宙是用他人的爱形成拉力将角色被动拉出。而怪奇的处理是赋予max主体性,她如何回忆与朋友的美好体验,如何打开自己,如何唤醒信念。当她全力朝着朋友奔跑的时候,她成为一个拔剑的英雄,而不是等待别人救援的公主。那一刻的她无比强大,充满了力量、勇气和决心。这季编剧也是开大了,能扣回来真的服气。比较好笑的是一号的选角,看到脸的瞬间就被剧透,虽然他确实超适合演反社会……
它是一种和哈利波特一样的存在和象征:过去未曾有过,现在绝无可能,未来希望诞生you know what I me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