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完《熔炉》之后,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似有千言万语无限愤怒,却又不知如何说出,只能化成无聊的的九个字“没看着急,看了郁闷,唉。。。”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世界末日辣椒酱贴出的一个视频,在这里要感谢她!
心脏再度被重重一击,但这次不仅仅是因为电影,而是《熔炉》上映后的种种。
奈何自己依旧愚钝,笔下干涩不知如何宣泄,只能将视频内容按照时间线和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文字写在这里,算是一种宣泄,亦或者抛砖引玉。
其实你也可以直接看视频,台湾公视做的一档《熔炉》特别节目,文字内容皆出自这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3Mjk2Mzg0.html===========我是第一次写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分割线==========
光州,距首尔四小时车程,当地私立听障学校,下属特殊学校、庇护工厂、社会设施院,是获政府补助又能向企业募款的社福法人单位。同时又是私立学校,受《私立学校法》和现行《社会福祉事业法》双重保护,经营自主,完全不受外界监督,已发展为家族式企业,高层皆为亲戚姻亲。
2005年6月
========
该校教师全应燮被校方诬赖性侵学生,而向当地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举报,第一次曝光听障学校的罪恶: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从2000年开始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
性侵丑闻引起当地人权团体的愤怒,组成委员会为受害者发声,同时展开司法程序。
经过调查,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只举报6人,4人受到司法审判,其中校长、总务主任一审分别被判5年、10个月,2名性侵老师被判2年。然二审大逆转,校长、总务主任皆没有前科且与被害者家属达成协议(使用公款)而被判缓刑获释。
人权团体在判后六年始终坚持抗争,然成效有限。
2008年
======
女作家孔泳枝读到关于此事件的网络新闻,被“在法院下判决的那瞬间听障者哭了”所触动的孔泳枝,经过查阅方才得知事件真相,大为震惊。立刻前往光州,与受害学生相处数日,深入了解孩子受创心灵后,将该事件改变为小说,2008年底至2009年中连载于网络,点击率超过1600万人次。
2009年
======
小说《熔炉》发行单行本,旋即大卖。同年,尚在服役中的男主角孔侑在部队读到这本书,深受震撼。
2010年8月
========
孔侑退伍,向所属经济建议翻拍此片。
2011年年初左右
============
《熔炉》开拍
2011年9月
========
电影《熔炉》上映。
网络出现要求重启调查百万人签名活动。
《熔炉》上映第六天
================
光州警方组成专案小组重新侦办此案。
重启调查后发现,现行性侵害防治法刑责太轻,性侵身障者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性侵幼童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公诉期七年,两名性侵教师已过追诉期。
网民要求提高性侵案量刑标准和废除追诉期。
光州警方提出因强奸致伤,公诉期延长到十年。同时调查后14人涉嫌性侵,由于涉嫌性侵校长已过世,将有韩国政府负起连带责任,赔偿受害学生。
向光州身心障碍家庭问题咨商议中心吐露受性侵的听障学生又当年的12名增加到30多名。
电影上映第37天
============
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要点: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同时催生“熔炉防治法”——《社会福祉事业法》修正案,确保社福机构经营公开透明并纳入外部监督力量,目前尚在审理中。
《熔炉》下档后一个月
=================
光州私立听障学校被取消社会福祉许可证,学校被关闭,由光州政府接管,缴回韩币57亿元法人财产,用于身障者福利基金,并成立国立特殊学校,预计2013年开学。
++++++++++++++++++这是时隔5年的分割线+++++++++++++++++
没想到还会有更新这篇文章的冲动,其实《熔炉》在看过一次之后就被我深藏硬盘,但有什么用呢?
同样的事情甚至就在身边发生!而这一次根本不会有电影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聋哑学校,校长和室长还有一部分教师联合,性侵犯和虐待聋哑儿童的电影。怎么说,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看电影入戏的人,导致看什么电影情结感动的话,都会随着电影里面的主人公的情绪波动而受影响。和大叔一起看了熔炉,第一次两个人一起看电影,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话。就只有看到两个大人和三个聋哑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候,四个人没有胃口,而其中一个孩子吃炸酱面吃的超级有食欲都蹭到鼻头上的情景,好像送了一口气一样,勉强的尴尬的干笑了几声。
我只是个不到20岁的姑娘,没有资格唧唧歪歪的评论什么社会现象,我的智商也不允许我想那么深刻的东西,我只是想说,和那些这么不幸运的人相比,我们真的是太幸福。我相信每天都有闲心来刷豆瓣的你,人生里并没有什么难到不行的事,也很少人会有那种人生中实实在在过不去的坎儿。
抱怨着上学多么烦躁,考试多么窒息,同学关系多么不融洽,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学上。
抱怨上司怎么怎么变态,工资怎么少的可怜,假期几乎没有,加班好像吃饭一样频繁,不过还好,起码还有工作。
抱怨着身边的人总是不解风情,不懂浪漫,不会关心你,甚至说不出一句好听的话,不过还好,起码有人愿意在身边一直陪着。
抱怨着总是有太多太多的烦心的事情,想着解决却又没有头绪,心情很低落的时候也有很多,每个人多多少少会曾经有过向自杀的念头吧,不过还好,一通电话过去,总会有一两个人愿意出来陪你喝两杯。
所以,我们,多幸福?
命运真的不公平,有些人一出生以来就被剥夺了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幸福,好像被取胆的黑熊一样,关在一个连翻身都不能的铁笼里面,生命中除了疼痛,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电影的最后说【到2011年到现在为止,当时的加害人一部分已经恢复了原来的职位。这起案件上的所有的法律判决已经结束了。但是为了揭露真相,他们仍在继续战斗着。】
这写话出来之后,接着就是演员表还有什么赞助商的字幕滚动了出来,我脑袋里一直重播着最后一句话,【他们仍在继续战斗着】。觉得世界上能有这样善良的人们在,就不至于那么绝望。怀着很感激的心情,觉得这种人很厉害,心里也有很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也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关心那些弱势的群体。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帮助过很多流浪的小动物,不是具体的工作,就是在他家小区周围的流浪猫很多,天气越来越冷,觉得他们可怜,总是买猫粮喂这些流浪猫。他跟我说,这样喂久了,有的时候就看到小猫们总是在他喂给他们猫粮的地方等待他,有时候他没有买猫粮的话,总是躲着那些小猫走,说是怕看到那种期盼的眼神,什么也不能给的话,觉得非常愧疚。
有次大家聚会一起去吃吃喝喝,叫他,他不来。另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他也推辞了,然后我们去吃吃喝喝的一晚上,喝了个烂醉。第二天睡到自然醒,起床上网,看到他在QQ空间写的一篇日志。里面有段话他大概是这样说的。
【钱包越来越薄了,已经不知道下了几次决心再也不理他们(小猫),做不到啊。刚才朋友叫我去玩,我非常想去。如果我不去的话,就能多买好几袋猫粮,就拒绝了。小区里有只猫怀孕了,我想给她抱到家里来,外面太冷了。XXX(他的女朋友)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我已经没有钱了,我想在她生日那天,带她来看看这些小猫们,希望她能理解我。】
我非常受鼓舞,觉得非常感动,我也是这样的人就好了。被其他人需要着,这种感觉,应该非常幸福吧~~
看韩国影片《熔炉》时,我脑中闪现过另一个真实的影子,忘记这则新闻报道于哪年哪月了,报道的题目便是《少女在敬老院遭多人强奸怀孕》,事件是失去双亲的一对姐弟,被送到养老院,12岁的姐姐三年里遭到数人强奸,直到怀孕才被亲戚发现。结果是少女的亲人找养老院领导,找当地政府反映,意料之中的情形出现,封口、掩盖、否认、推诿,甚至横眉怒对采访的记者。晃荡的视频画面中,清晰地演绎出了熔炉里炙烤的一颗颗被拷问的良心。
这样的事件绝非偶然,因为对应的是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与道德的鞭挞,社会的关注度也极高,至于能不能施行制裁就是另一回事了。英国的《儿童10大宣言》里不断强调儿童的安全成长权利,小孩子有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背心、裤衩遮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权利——“不与陌生人说话”;对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坏人是可以骗的”等等,远观这些法律相对完善发达的国家,可以看出全社会对儿童的保护,也足见伤害儿童的罪大恶极了。
想来坏人是除不干净的。那些单枪匹马做尽恶事的魔鬼还不算最可怕,因为“小红帽”随时警示人类提防可怕的“狼外婆”,像《可爱的骨头》这样的电影也会不断搬上银幕给观者一记警钟。可怕的是一张无形的犯罪网络,不分地域国家,总能因地制宜地演练出滔天悲剧。靠的不外乎权钱勾结,沆瀣一气。
臭名昭著的娈童癖神父奥利弗•奥格莱迪便无拘无束地犯下了这种集团式的罪恶,纪录片《大急救》可谓勇敢之极,因为这样一部由奥利弗与一些受害者及受害者家人昭示的面目实在令人惊愕无语。而他至今逍遥法外,只是从美国遣送回了家乡,这又表明了不言而明的“真相”, 从梵蒂冈的红衣主教到全球天主教会企图掩盖个别神职人员对儿童及其教徒的性侵犯、性猥亵案的。引用这段,自然不是针对宗教信仰的诽谤,不过举例说明了金钱、政治之外,利用宗教旗帜钻漏洞,打擦边球的双面罪恶。除此之外,还有权钱交易使之猖獗的贩卖儿童,有关这类题材影片,意大利、瑞典、俄罗斯、乌克兰很多国家都拍摄过。
谈回到韩国影片《熔炉》,观看时,不难体会到整部影片不得不“管中窥豹”的设计感。这也是整部剧出彩之处,导演的拍摄思路一直遵循着整个事件的走向,毕竟真相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真相。同时,从民秀的弟弟自杀,孔侑(饰演姜仁昊)到聋哑学校报到,随后引出两个女孩被校长强奸,兄弟俩被班主任猥亵,用几个典型人物表现故事,“节选”的意图,随戏剧的面孔就呈现出来了。相对黑洞一样的真实事件,这自然是恰当的改编方式,其中点缀的有关孔侑的个人家庭,及所有参与事件中正反人物的立场,成为了饱满故事骨架的血肉。
《熔炉》在大体上稳步展现了真实事件,在细节上也做了必要的补充与说明,这也是这部剧经得住推敲的所在。爱吃零食的小女孩儿是全剧翻找历史痕迹的页码,在法庭上,女医生描述小女孩儿的遭遇,这一段则把追踪真相的案宗足足摞叠到了小女孩儿受侵害时的2000年。这样穿针引线的方式在剧中多次出现,是值得回味的。
我觉得,真相,通常只有时间找得到它。可是有一些人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即便要加入到一场生死未卜的战斗,代价是牺牲一切包括生命。这些人的执着信念,多半没有可装入“小册子”的宣言做指导,不过有个最实在的理由——活着的尊严与人世不可放弃的正义。就像剧中郑有美所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这样一群人又从另一面丰富着我的联想网络,想起微博里有关“什么是贵族?”的讨论,引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所谓贵族,就是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的人。”这话耐人寻味,屹立于道德高地、俗世圣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贵族在“土财主”面前真正提升了它的价值。而在这部《熔炉》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贵族”的稀缺与宝贵。
毫无疑问,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脚下的绊石,眼前的迷雾,斩不断的荆棘将悉数登场。有学者研究“雾”在狄更斯的小说中寓意着扭曲的人性,是光明背后的罪恶。在韩国文坛享有盛誉的小说家金承钰有部现实主义作品叫《雾津行纪》,小说中亦描绘了主人公乘坐大巴前往大雾弥漫、不见消散的雾津。这一隐含寓意的“气象”借用到光州聋哑学校性侵丑闻上,或许是一种巧合,却足以表现出全剧不言而喻的氛围,在黑暗之内的雾笼罩的灰色地带,寻找出口的方向。
又因改编自真实的事件,2005年被揭发,时至今日仍没有完美的结局,所以看待这部剧的角度与意义大概已脱离了欣赏电影戏剧的初衷,无所谓优与劣,支持电影多少是一种追寻正义的希望与态度了。总之,这部电影所表现出的鲜明特色,大概只适用于这部剧,常言“过犹不及”,黄东赫导演却利用这一步险棋,在《熔炉》身上淋淋尽致地泼洒出了无语凝噎的悲愤。
显然,这种拍摄方式与电影故事本身是某种“珠联璧合”的关系。因这是真实的还在继续着的悲剧,故几大段赤裸裸伤害儿童的画面被放大、延长、重复,透过银幕流泻的才会致观者对恶棍无法抑制地唾弃。这样看,这就不是一部电影艺术那么简单了,由此传递出的是丑陋的现实,呼吁民众的关注,与抗议的精神。是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拷问了复杂的人性与道德,《熔炉》创造的票房纪录也是有利的证明,韩民众发动签名运动,要求政府重新对此案进行调查,并取缔了事件中光州聋哑特殊学校,这些多少是令人稍感欣慰的结果。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故事来得惨烈黑暗。“鱼死网破”的说法往往讽刺的是正义一方无谓的牺牲,“邪不压正”也是有条件的,总之道貌岸然的本质被揭穿,这些一丘之貉、一条船上的权势恶霸,要抱拳出击时,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一两个恐怖的镜头能够完全展现的。电影《熔炉》把这样的现实刻画得露骨直白,有些伤到了看片的“情绪”,但经过一进一退式的结构编排,电影至始至终给人以力量,电影的艺术魅力也就随之展现了。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不,不是的,这杯鸡汤我不干。我想说的是,正义可能不会缺席,但一定总是迟到。西方不是有句著名谚语吗,“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我知道迟到总比不到好,可是本该属于一个人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被残忍的剥夺后,再如何事后弥补还能挽回吗?是一句正义迟到就能回应的吗?
很早就知道熔炉这部电影,但是因为自己泪点很低,看小说看电视常常要求he,一件悲惨的事情与我而言不只是饭后谈资而已,我会难过很久,所以熔炉一直刻意回避。昨天,还是看完了。你知道这部电影最让人绝望的地方在哪里吗?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小说的内容,再悲惨,你可以安慰自己,没事的,哭一哭就好了,反正是假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可是熔炉不是,你知道,在光州的一个听障学校,是真的有这样一群孩子,被那帮禽兽不如的老师性侵犯长达五年之久。并且在二审中,缓刑释放,甚至部分人还返回学校任职。何其荒唐?
影片催泪的地方不少,我是看到这两个地方哭的最惨。一是校长方的辩护律师指出莲豆是听觉障碍者,怎么会出现证词中所说的听见微弱音乐声的情况,进而质疑证词的真实性。于是法官决定当堂验证。音乐响起,我看到,莲豆的手,缓缓举起。
那一刻,是真的绷不住了。她还没有我妹妹大,生活已经剥夺了她说话的能力和听到世界的能力,却还不肯放过她。还要被迫站在法庭上再一次回想诉说那些不堪的经历,经受着别人的质疑。可是啊,她又如此勇敢,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的刁难,她做得很好,找出了性侵她的校长是哪一位,证明了她的确可以听到音乐声。
事后还回想起关键线索,帮助发现校长性侵的视频,尽管后来这个视频被那个道貌岸然的检察官拿走了•••••二是民秀问仁浩老师可不可以把想说的写下来,他也想在法庭上做得像莲豆一样好,他迫不及待的想让害死他弟弟的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你能看到,那一刻,他眼睛的光那么亮,不同于影片开头那双死气沉沉的眼,重又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可是却被告知,他不能上庭,因为,奶奶已经同意和解了。民秀立马就绝望的哭了,我也是啊。
他说,谁原谅了,我自己都没原谅啊。凭什么呢?没办法啊,奶奶也没办法啊,家里那么穷,儿子瘫痪在床,儿媳离家出走,孙子又是残障儿童,而自己,已经老的什么都做不了了•••当我看到奶奶这张伛偻的身影,我知道,不能怪奶奶的。
这里,心里涌起的是铺天盖地、无可奈何地、难以言喻地悲伤。
最后,即便性侵的事实被证明,校长、老师还是被释放。原来,这世界上的黑暗那么多,光明都来不及照亮啊。为了权钱利益,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医生、门卫••可以泯灭自己的良心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正义迟到根本就不是推脱的借口好吗?!在熔炉里,对民秀而言,他的正义永远未来临,最近的聂树斌案也是如此,洗雪冤屈又如何?他们已经死了,带着满腔愤恨死的。还是你以为真的有什么泉下有知?没有的,人死之后就是一堆黄土白骨,那些冤死的人也不能死而复生。这是已经被翻案的人,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有多少人冤死还有多少人的正义迟迟得不到伸张呢?无数的黑暗还没有被发现,在角落里腐蚀、发烂、长蛆•••就像我开头说的,正义可能不会缺席吧,但一定总是迟到•••最后,就如影片最后所说,哪怕这世界有许多不公和黑暗,也请不要让世界改变你,请始终怀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令人绝望的不是电影,而是生活本身。
大概只有套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才能略为表达我看完本片时的心情——震撼!震撼!!还是TMD震撼!!!我可以理解部分人站在纯粹艺术的角度对这部电影技法上的乏善可陈评头论足,但是我无法相信有人面对它由始至终散发出的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时居然能做到完全无动于衷。
韩国电影总是有本事让我能痛痛快快哭一下。影片最后的信里,问孩子们这件事发生后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孩子们说,知道了自己也是有人关心的。我一下子就泪崩了。
当邪恶的力量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当权者手中,我们还他妈向谁去央求公平和自由
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被世界改变...
好感人啊''''看得我都想杀了那些坏人''''
這個世界的絕望在於,眼睜睜地看著那麼多的不公不平每天都在身邊發生,自己再怎麼努力卻依舊無可奈何;而這個世界的希望也在於,明知是蚍蜉撼大樹,卻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執著地選擇了這一條艱難而幾近不可能的路。
想起一级恐惧的片头台词来:想找公平就到妓院,想被人干才到法庭。深雾中到处是颤栗的呻吟。
故事本身就能给到五星。那股站出来的正义让人沸腾,而无声的背影和哀嚎撕碎人心。特权阶级的民主践踏过良知,瓦解成兰花盆里的碎石,倾倒在地。战斗过的勇士会知道,还没赢不是绝望,只是,还没赢。
孔侑在里面对自己的母亲说:我在她被性暴行的时候来不及去阻止,现在这些孩子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如果这样都做不到,我又怎么能当一名合格称职的父亲~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的家里,你说什么做什么我都能看得到。
我在想演戏的小孩子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又一部没有大场面的五星级韩国大片,值得鼓掌叫好。 电影里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网友说“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
他们至少有电影的力量在支撑着弱势群体,而我们呢?因为【熔炉】的上映,一部关于【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目前已通过韩国国会正式颁布,当时的嫌疑人也已被警方逮捕,【熔炉】让我们看到一部现实题材影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有时候一部电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我们愤怒的不仅是禽兽的行径,更是禽兽逍遥法外,正义无处伸张,无能为力才是最痛苦和绝望的。一个非常容易感动观众的题材,尤其还是真实事件改编。其实电影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包括对犯罪场面的描述太刻意未也太多了。但仍喜欢这样的电影,这才是电影应有的立场。这就是我们和韩影的差距。3星半
《内咸》--鲁迅
意料之外是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战斗中的电影,而不是想象中闭合的圆满故事。这个世界的确有太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奋斗,虽然“大多数人在电影院哭成泪人,却对电影院门口的乞丐视而不见”。
“奋起反抗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电影以真实故事改编,又一部极其精彩反映社会阴暗的题材。每个人物都刻画的立体丰满,情感同样控制得当,无力感充斥全身。电影完结,愤怒、无奈、唏嘘、悲伤各种情感如同“雾津”的浓雾一般,久久未能飘散,始终萦绕心头。★★★★
不说别的,光电影那股正义的力量,就足以让人沸腾。
不能用电影的标准来评判它,因为这事件本身已经震撼得出一身冷汗,能拍出来就是已经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