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东京暮色

HD中字

主演:原节子,有马稻子,笠智众,山田五十铃,高桥贞二,田浦正巳,杉村春子,山村聪,藤原釜足,中村伸郎,宫口精二,三好荣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57

 剧照

东京暮色 剧照 NO.1东京暮色 剧照 NO.2东京暮色 剧照 NO.3东京暮色 剧照 NO.4东京暮色 剧照 NO.5东京暮色 剧照 NO.6东京暮色 剧照 NO.13东京暮色 剧照 NO.14东京暮色 剧照 NO.15东京暮色 剧照 NO.16东京暮色 剧照 NO.17东京暮色 剧照 NO.18东京暮色 剧照 NO.19东京暮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京暮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那夜的妻子》后已没见这么绝望的小津。战后作品中,只这一部发生在严寒的冬季,亦只这么一部,探往破碎家庭那缺去的一员。已出嫁的大女儿没法与丈夫相处,回到父亲的家寻找避难所;未出嫁的二女儿忽然怀了孩子,夜夜到夜店等候负心汉的出现。与父亲下属私奔多年的母亲,突然闯进两女儿的生活,可二女儿打掉孩子后,再没法承受残酷的现实。戏剧化的故事在小津晚期作品中不多见,但低调的处理手法炮制了不少经典场面。母亲在辞别东京的列车上不断探头张望女儿一幕,几乎预见老人晚境将至的凄凉。豁达面对生命,是小津往后作品的出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达里奥·阿基多的恐慌传奇王子2019福宝爷俩驯悍记漫威影业:集结隔墙花鲛珠传西游之决战大佛寺会饮太行赤子王伯祥史前巨鳄拥抱太阳的月亮佐和子那是无尽的复仇始石疯暴境界战机第二季反恐特战队四三二一卧底赌神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天堂的张望加勒比海盗1:黑珍珠号的诅咒妖怪旅馆营业中

 长篇影评

 1 ) 《日本电影史》366-367

令野田高梧名垂不朽的是,从1949年的《晚春》到1962年的《秋刀鱼之味》,他与小津共同执笔创作了小津安二郎晚年的13部作品......

野田高梧参与共同创作的那些作品,也完全变成了小津独特的调子。但是,此前的小津作品往往对下层社会人们的苦难生活也有着强烈的关心,但《晚春》以后的小津作品看则开始大量描写中产阶级或中产以上阶层人的人们洗练的生活,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很大程度上加入了野田高梧的作家式喜好之故。野田高梧是一个最尊重中产阶级式的稳健良知的人,在电影方面尤其厌恶那些无意义的故作深刻。小津安二郎之前的主题也一贯是从保守性良知的立场探讨贫困问题和人性的正义等问题,在得到了野田高梧的协助之后,他开始在保守的良知可以毫无抵触地通用的范围内设定题材,加以琢磨,直至心满意足为止。二人的合作总是和和气气地、意气相投地进行,但这一时期地小津作品中唯一一部被认为是陷入了故作深刻的影片《东京暮色》,据说是在二人的意见屡屡出现强烈对立下所产生的作品。

 2 ) 日式“East of Eden”

东京暮色-1957

  活生生的一部日本版“East of Eden-1955”,当然,日本产不出James Dean,他们只是有笠智衆和原節子。
  一个父亲,两个女儿。大女儿婚姻触礁,带着小女婴回到父亲家;小女儿是反叛的一代,她爱上了一个浪子。两个女儿遇到了陌生的母亲,当然,这个母亲不像“East of Eden”里面的母亲那样风光无限,这个日本母亲尽管离开了日本,换了几个丈夫,心却始终系在东京的女儿身上,因此选择回到东京。
  然而,两个女儿都不领情。
  最后,母亲走出麻将馆,道别大女儿的路上,小巷里的一间酒吧就叫“Eden”。

  我们又一次听到了小津电影里熟悉的对白:你还年轻,谁知道还有多少快乐日子在前头等着你。
  这一次,这句话不是出自父亲笠智衆,而是大女儿原節子。她自己的婚姻不如意,然而她还是坚持让妹妹相信,大多数人的婚姻都是幸福的。
  在大女儿的叙述中,母亲离开的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父亲带两个女儿到动物园,懵懂的女儿玩得睡着了,回到家,母亲已经离去。
  小女儿有一句话说了两次“我要和你私下谈谈。”一次是和负心汉,第二次是跟亲生母亲。她就是战后日本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父母希望她纯情依旧,然而,她早已变得狂野和反叛,而社会也认同“坏女孩比好女孩有趣多了”。

  可以看到小津的感慨,1957年的日本,跟三四十年代的日本早已大相径庭,价值观、家庭观都不一样,代沟的存在,搅动了长久以来的安静和谐。
  最后,大女儿决心回到丈夫身边,因为她在妹妹的身上看到了单亲对下一代成长的伤害:我愿意去尝试,即使很难,但必须这样做。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爱,不管多么宠爱,她还是觉得孤单。——这样的一幕,一下子又回到了1949年的“晚春”——原節子又一次成了离开父亲笠智衆出嫁的女儿,她又一次问父亲从此会否孤单,笠智衆又一次用传统的日式父爱鼓励女儿勇敢去尝试,只差又说出那一句“有多少幸福在前头等着你”——当然,对于早已成婚的女儿而言,这样的关于幸福的美丽泡沫或许早已破灭。

  不过,传统的小津还是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离开丈夫和幼女的母亲,换了居所,换了丈夫,却依然得不到女儿的原谅。乘坐火车离开东京的晚上,泪眼苦苦相望陌生的站台。

  这电影相当的冷,东京的冬天。
  离开的人说: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她身边的那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说:寒冷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的。

  东京暮色。
  黄昏之后,黎明总会到来;冬天过后,春天总会来临。
  屋外的树木都等待着早春的阳光。

  豁达面对生命。
  小津总是赐予笠智衆和原節子无限的豁达,却始终不愿豁达面对那个曾经抛夫弃女的母亲,甚至不愿给她一个女儿的送别。
  这部影片,看到了小津的冷和暖。

 3 ) 别人的故事 自己又如何

孩子会长大 他需要父母

一方给的爱再多 他也是会寂寞的

为了他 我要回去 尽力的去相处

这么漂亮的女人都不幸福 咱也别太瞧高自个了

走岐路的不容易 守正道的也难

影片的背景是经济繁荣表象下文化矛盾、人际冲突、精神压力。反观今日,也在经历价值观混乱、家庭观代沟,平淡安静没有了,刺激搅动倒成了追求,只不过,繁华喧嚣救不了我内心的焦躁不安。

别人的故事 是启迪和借鉴 家庭破碎对孩子伤害弥补不了的 回家的大女儿 即使很难 但必须这样做;那个为了一时爽的母亲 没有等到女儿的相送 甚至连杯茶也不愿意喝 她得到了爱情?那只是个抱团取暖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时刺激的二女儿 打得那几下最爽了 长得一张欠揍的脸 NND可就为了这样一个男人 你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了

幸福?是要经营的

我并不认为姐姐回家是牺牲 走岐路会后悔 走正路也不容易 传统的安稳只是在沉默不语中消融肮脏龌龊不堪 东方民族能忍 有多少的女人隐忍?罄竹难书 但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口 到头来 儿女在身边 就很好了 妈妈会盼望着送行的女儿或许也是如此吧 姐姐也是为了孩子 自个一个没所谓 但有了孩子 你就有个寄托和希望 安慰和动力

年轻 谁不喜欢新鲜刺激?看到妹妹说要重新开始 我也以为她会幸福 能重新开始 也是幸福

别人的故事 自己

 4 ) 别人的故事 自己又如何

孩子会长大 他需要父母

一方给的爱再多 他也是会寂寞的

为了他 我要回去 尽力的去相处

这么漂亮的女人都不幸福 咱也别太瞧高自个了

走岐路的不容易 守正道的也难

影片的背景是经济繁荣表象下文化矛盾、人际冲突、精神压力。反观今日,也在经历价值观混乱、家庭观代沟,平淡安静没有了,刺激搅动倒成了追求,只不过,繁华喧嚣救不了我内心的焦躁不安。

别人的故事 是启迪和借鉴 家庭破碎对孩子伤害弥补不了的 回家的大女儿 即使很难 但必须这样做;那个为了一时爽的母亲 没有等到女儿的相送 甚至连杯茶也不愿意喝 她得到了爱情?那只是个抱团取暖的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时刺激的二女儿 打得那几下最爽了 长得一张欠揍的脸 可就为了这样一个男人 你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了

 5 ) 放在心口的缺角

小时候逛博物馆每次都要逛到最顶楼的玉器馆才算画上句号。于是多年来对博物馆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些刻了繁复花纹的玉佩,只是很奇怪的缺了一角,叫玦;回来查了才知道是古人用于耳部的饰品。似乎多年前还经常看这个字出现在人名里,大家解释道人生不能太过完满,否则容易被上天妒忌,一定要有所欠缺才能安稳一生。
我们是如此默认的,以至于这些缺角常常被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然而事实上它们无时无刻的横刺着心口,向我们彰显着存在感。
在电影开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抱着“悲剧在哪里?”这样半是寻找半是游离的状态,直到明子从麻将屋回来和姐姐描述完那个奇怪的老板娘后突然冒出来一句“我觉得她是妈妈。”一下子让我意识到这个看似温馨的家里之前一直缺了什么,同时我也进入了观众的角色,和电影成为一个整体。
似乎这个家庭的悲剧是从“母亲”——这个角色人物的忽然离职开始的。父亲,在比当今大男子主义更根深蒂固的1957日本社会里看似已经遗忘了这件事。大女儿说“爸爸一直努力遗忘”,让旁观者看来是因为男性的尊严。或许换个演员和导演确实会让这个立足于社会背景的论据更有说服力;但是回想整部片子,除了一次被通知女儿在警察局之后对女儿严厉询问,就是那一次也依然在大女儿的调停下放手不再逼问,所以父亲给人的感觉总是温和的。于是致使父亲想要遗忘的原因就应该是纯粹对情感伤痛处理,因为伤痛所以不愿意提起。而如果是尊严的问题应该会有发怒的言行,片子里没有,甚至在父亲嘴里没有提到一句过往,同样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就是因为母亲的缺席,父亲作为家庭地位最高的人在对于孩子的问题上没有商量的对象,一些决定就显得独断专权。比如大女儿的婚事,父亲或许是从一个男人的品质上去审核女婿是否合格,而不是感性化的考虑女儿是否喜欢。小女儿的教育也是,比较放任,但是不够关心,小女儿发生了些什么他总是从别人口里知道的,知道后也无法和女儿进行沟通;每每这种时候父亲的表情都是有些无奈的,让人叹息。
而大女儿似乎是整个家庭的纽带,她在父亲质问妹妹的时候为妹妹作掩护,妹妹生病的时候体贴关心,还有妹妹的婚事;同时也是对于母亲回来这件事反应最像旁观者的人。她去找母亲请她不要告诉妹妹真相,是为了爸爸和妹妹。这是因为她已经在家里部分替代了母亲这个角色,做了母亲所要做的事。单亲是她过早的成熟,常年的习惯让她为家里的人转,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父亲说早知如此当初就该让她嫁给她喜欢的人,她僵硬的一笑,不想父亲内疚。但是心里怎么可能没有一丝丝的怨呢?只是她知道父亲的难处,习惯了对命运的顺从。她的结局就显得十分合情理了,为了女儿,勉强自己愿意和丈夫重归于好。关于孝子,故事一定朝某一个方向继续发展,但是她依旧是带着缺角上路的。
电影一开始让我动心的就是海报里,撑着头专注看向前方的小女儿。电影里时常出现小女儿坐在那里等人,只是手里夹着烟的只有一个场景。导演选这样一样画面就显得意味不浅;高中时看到一篇范文讨论的就是等待,积极的等待是知道结果的,而消极的就是无法预测结果,十分茫然。这幅海报可以说她的眼神专注的,而那支烟却表现了内心茫然的态度。在没有记事的年纪失去了母亲,她并没有意识到有没有母亲有什么不同,只是有些厌烦姐姐喋喋不休的关心,另一方面和父亲不知道说什么于是就造成了她对家庭以外的人交往渴望。最好的选择就是这个青梅竹马。而过度的倾注信任与感情,又是没有朋友与她分享秘密造就了她除了等这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明子的内心先是焦虑和愧疚的,作为一个好人家的女孩她怕人家知道,于是家人都不敢说,人家问你等他什么她也不敢说,但事实上除了家人大家都知道了;作为女儿她觉得丢了父亲的颜面,内心愧疚。忽然知道母亲的回归和意识到他是个负心汉才促使她第三种感受在言行中体现出来。就是“怨”——怨这两人抛弃了自己。跟着就是第四种情感,孤独,觉得被全世界抛弃了。像被扔进了深谷,想要大声呐喊,却因心里有秘密于是只能忍气吞声,默默咀嚼。如果说大家都一块玦,明子不是,她应该是一个破了口的瓶子。她受到的教育和后来的经历像是石块不断涌入,缺口无限增大,水无法储存,石头也掉了出来,一切撞击着这个瓶子,最后就是碎裂。
最后说一下持有大家缺的那块角的人——母亲。年轻时犯的错,在今后不断向她讨要回来。第二任丈夫去了,她无依无靠,后来嫁了个很多方面都不怎么样的男人;儿子的死毫不知情;好不容易回到东京却不敢认回女儿,只能到处打听;被大女儿告诫;被告知小女儿的死是自己一手促成。她总是被动接受一件件事,以“因为你当初做错了”的原因,然后买单。最后她无力承受,伤心而失望的离开东京,和丈夫去北海道。但是在火车上她依然在期待女儿的踪迹,她拉起窗子,无视丈夫的规劝,用手帕擦窗,只怕自己看错。看到这里内心是酸涩的,她总归是个母亲。但是导演给她安排的结局还是不错的,看得出丈夫很疼爱她,或许很多条件不如之前的好,不过就像丈夫说的“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哪里不温暖呢?”

标题里的暮色因为是黑白电影而无法用眼睛感知,冬日倒是很清晰,故事最后有鸟叫声,还有繁盛的植物,一切像是又在开始。

最有特点的是那个年代的一个个动作缓慢而清晰的呈现的表现形式。看现代影片一个画面里常常一个人不同的用区域表现了很多含义,眼睛关注点和手脚肢体的行为所表示的含义总是让人看起来纷繁。

片子有些慢热,但看到后半段实在感觉精彩,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简洁凝练而不刻意的处理了。谢朋友推荐,也推荐给你们。

 6 ) 小津安二郎影展 —— 东京幕色(1957年·黑白)

雾重。云冷。夕暮。
人杳。衫湿。严冬。
  
《东京暮色》就在这低沉的调子中缓缓拉开序幕。这怎么可能是小津电影呢,我仿佛看到希区柯克那老头在画面背后冷竣的眼神。我仿佛听见徐讦先生《鬼恋》里幽幽的声音传来:“人,给我一支烟。”我仿佛读到王小波在《绿毛水怪》中借陈辉之口吟出的诗句: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评论也说:自《那夜的妻子》后没见这么绝望的小津。战后作品中,只这一部发生在严寒的冬季,亦只这么一部,探往破碎家庭那缺失的隐痛。前一部《东京物语》就道尽苍凉,这么巧,偶然排列的下一部,就是苍凉走到绝境的《东京暮色》,而它们拍摄的时间,差了整整四年,不经意的偶然于是被抹上一屡“神喻”的光芒。
  
《东京物语》无疑是哀伤的,人生坎坷冷漠失意一路行来,也不乏亲和的关照;《东京暮色》却一直走向夜和命运的最深处,憾恨难消。望着屏幕上黑白灰三色纠结的暗沉,寒气逼人来,人在梦中游,深一脚浅一脚,满心都是泥泞。让我回想一下,小津电影里讲过多少种人生啊,苦乐甘甜,桩桩件件,家庭的构造都是相似的,可正如奥斯丁所说:“人本身变化那么多,你永远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新的东西。”
  
又是父女的相依为命。笠智众这次有两个女儿,原节子扮演的大女儿孝子已婚,可婚姻不幸,不声不响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二女儿明子刚大学毕业,在学英文速记,可近来闷葫芦似地满怀心事、情绪低落。寒冷冬夜一个问题家庭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痛,都独自舔噬伤口,迷雾什么时候能够消散。
  
小津碰触了那个时代罕见的社会问题:未婚先孕。小女儿闯下大祸,可一起作案的同伴却不见了,苦苦追寻的过程中,她去到男子可能出现的所有地方,从这些地方就能看出男子是个什么样的人:酒吧、麻将馆、打工的小食店。没错了,清贫,又在都市繁华中学坏了的小子,登徒子负心汉的最佳人选。妹妹的寻找大抵是没有结果的。小津的镜头随妹妹四处奔波,在妹妹离开后稍事流连,记录下人们对她的闲言碎语。这就是人生的严酷了:自然界的寒风吹来可以缩下脖子拉紧衣领;人生的寒风吹来却只能任凭蹂躏、遗世孤立。
  
果真有希老头的“幕后指示”呢,伴随妹妹的寻找,另一桩秘密浮出水面:妹妹常在那里守株待兔的麻将馆的老板娘,仿佛很熟悉她的家事,据说以前是她家的邻居。小津无意拍一部悬疑片,事情很快水落石出:老板娘正是姐妹俩的亲身母亲,又一个“落跑母亲”的故事。用一个“又”字是因为从很早以前我就注意到:日本影视剧常常涉及这样的题材,《找死的爱》一文中提到的《青鸟》,理森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落跑母亲”,或者叫“逃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也许日本民族性中绝然的一面容易使人走极端?抑或礼教束缚下的人生不允许有丝毫差次,否则就只好破罐破摔?没有答案,可“逃妻”毕竟是太沉重的话题,离开的和留下的,人生都遭受重创,一生无法复原。想想三毛那篇轻松诙谐的《警告逃妻》,罪名的揶揄无伤大雅、佯装嗔怪;罪名的坐实却是一条不归路,等于从此把自己丢给了命运、肆意摆布。
  
究其根本,这其实是个《大浴女》的故事:一样是父亲在外地家中出现另一个身影;一样是母亲在两个孩子眼皮底下出轨。不同只在于当事人的胆量和选择,《大浴女》中的章妩选择了留下;《东京暮色》中的母亲选择了出走。结局怎样呢?母亲一角的缺席造成孩子永远的心灵残缺,可有父爱的关怀,女儿的成长也不无幸福;相比之下,父母双全地相互折磨可能杀伤力更大,小跳小帆的变态,小荃的死,都“归功于”父母好心好意地委曲求全。从一开始就错了,我们讨论的,只不过怎样避免之后一着走错、满盘皆输。可实际上,错了就是错了,不如承认它直面它,接受它锋利地挑衅、狂欢地践踏,否则不会归于平静。《大浴女》里的父母、女儿们错就错在心存侥幸吧——对人性的善和宽容。《东京暮色》中的母亲,我倒觉得她态度从容、不卑不亢。错了她认,错误导致的坎坷她也认;女儿的指责她认,对女儿的期许她也认。明知自动弃权还要自取其辱,这就是错误酿成的苦酒啊,她不能不认。
  
麻将馆在影片中是一个重要场景。小津电影里常出现打麻将的情节,是后来的日本电影所没有的。那么说日本战后曾流行过一阵打麻将?之后式微了?为什么衰落呢?不得而知,但至少小津电影记录了这样一个历史特色:《早春》中的丈夫沉迷过一阵打麻将,《秋日和》中同事们出去旅行也靠打麻将消遣,甚至《晚春》中的学者父亲还和帮他校稿的助手谈起打麻将,父亲一时技痒,要求女儿再去叫个人来凑上一桌,被女儿给拒绝了。到了这部《东京暮色》,连专门经营的麻将馆都出现了,电影里通过人物的零星对话表达出社会对这种地方的看法: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所以姐姐孝子听说妹妹明子去过麻将馆,责问她道:“你怎么会去那种地方!”连经营者本人老板娘,也对明子说:“这样的地方你不经常来吧?那就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逃妻”们不得不承担的命运惩罚:边缘化和底层化。
  
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基本轮廓了。难怪小津把故事安排在寒冬的季节,小津电影人物惯常的微笑也被冻住,这样寥落的笠智众,这样忧郁的原节子,何其罕见。寒气无处不在,喝多少杯酒都无法驱散似的(剧中人仍旧不断地在喝酒),而明子,也终于喝下她此生最后一杯酒遇车祸身亡。“了若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这结局也不坏,至少干脆,只有年轻才承受得起。
  
我特别记得《阮玲玉》中刘嘉玲饰演的黎莉莉,总拿捏不准电影《小玩意》里那句“我要活!!”台词的情绪,戏中戏的刘嘉玲在影片中不断练习,开玩笑也不忘喊上一句。明子弥留时候也这么说过,语气幽噎而微弱。凡痛苦的生灵走到生命尽头我都由衷为他们高兴,这是我绝对真诚的“无情”。影片看到这里也是的,我松了一口气——为人生无处可逃的寒冷,为整个冬天的寒冷,为一部影片的寒冷——都过去了。
  
果然,黑白灰三色的画面豁然开朗,也许正因为没有色彩的干扰,黑白片中光线的感觉格外敏锐。但我宁愿在黑暗中多耽搁一会儿,因为那是全片的闪光点:失去任何期望(应该叫奢望更合适吧)的母亲决定离开东京,跟一起生活的男人奔赴苦寒的北方,此一去,应该就是永别了。临行前,母亲前来祭奠明子,姐姐孝子用坚定的沉默拒绝了,母亲没有勉强。清晰地提出请求,无奈地接受现实,然后安静地离开,霍桑告诉我们,这是受辱之人保持尊严、唯一的方式。然而还是放不下,夜晚的火车站,母亲打开车窗,探头张望,这个镜头一直在母亲和车站上送行的人群间来回切换。我的内心无比矛盾:和母亲一样期盼看见孝子的身影,下一瞬又推翻这个假想,真见到了,我会对小津失望!镜头为什么这样长啊,为什么要考验人的忍耐力啊,无论对银幕中的母亲还是对银幕外的我,都是煎熬。。。。。。
  
人生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吧,片末,独自的父亲在角落里发现孙女落下的拨浪鼓,把玩着,叮咚叮咚,终于笑了。小津的镜头长久注视着冬天没有树叶的枝干,我想起聂鲁达的诗句: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短评

相比起其他季节,选择在秋季观看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的确会更有感觉。小津像我们的熟人,每次和他相处,聊的都是不变的日常事。就像工作后,穿过列车车站,走过一系列广告牌和门店,在常去的小酒馆碰上,不经意的对话总是关于家长里短,他要退休了,他要嫁女了,又是浅谈即止的,间或沉默,像家人之间的无法被填补的空隙,再点份烤鳗鱼如何?再续一杯酒,暖气腾腾,这样坐着,在夜晚,悲伤逐点流露,秋意渐浓,倍觉孤独。

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孑然一身的父亲孤独,夫妻失和的姐姐孤独,有巨痛不与人言的妹妹,从小孤独。是什么让当年的母亲抛弃儿女,离开身份体面性情温雅的父亲,与前后几个情夫浪迹天涯?恐怕是销魂蚀骨的孤独。姐姐把这些孤独归因于母亲的缺席,但明眼观众知道,她自以为是的牺牲,何尝能拯救女儿于她未来的孤独?杯盏前的敷衍,牌桌上的笑谈,三言两语,极尽人间凉薄。所有尝试都是一个徒劳,所有挣扎都是一个绝望。生儿育女,是孤独的延续,悲剧的轮回。姐姐那段“未来多少幸福等着你”云云的劝慰何其苍白。在凛冬暮色中,只能像母亲那样抓住身边那个谁暂且喝酒取暖,或者像父亲一样,淡淡说一句“这样啊”。

8分钟前
  • La Bayadère
  • 力荐

#重看#虽非嫁女,仍以女儿的离开收尾,老无所依的背影昭示着永恒苍凉的人生况味;给予了你那么多的爱,仍是无解的寂寞,母爱的缺席让她裹挟着全世界的恨意,努力挣扎的新生如暮色四合,调子悲凉沉郁,直如沉坠夕阳,很快就要沉入无边的孤独光景中去,至此小津告别黑白光影;车站山田五十铃翘首赛高。

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很闷吗?不觉得,反倒觉得剧情太过戏剧性,倒不如小津之前的电影那么细腻,那么能冲击我的内心。静止的影像、低位的镜头,永远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矛盾冲突,影片中最激烈的冲突也就是有马稻子怒扇渣男友两巴掌那里,依旧是小津的风格。原本一个8点半的黄金档伦理故事被拉长成两个小时,漫长而别有韵味

14分钟前
  • scofieldd
  • 推荐

9.3;原来有些悲伤无法与泪水相连

19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2019.05.04→2020.02.23:黄昏时分,终于拾看《东京暮色》。—— 母亲外遇离家出走,姐姐夫妻不和回父亲家暂居,妹妹未婚先孕选择堕胎……即使是戏剧感挺足的故事情节在小津安二郎沉着冷静的镜头语言下依然只是有条不紊地内敛叙述,不过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还是感觉有些抓马。在经历这些事后,孝子决定回丈夫家,父亲问她:你回去能和沼田好好相处吗?她回答:我会尽力。即使不行,也要努力。→ 如果父母不和乃至常闹矛盾争吵,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也挺难幸福吧?

2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明子打胎后回到家,瘫软地坐在地上,猛然看见正蹒跚学步的道子咿咿呀呀地向她走来,她惊恐地用手捂住眼睛,念叨着“不要”;然后躺在床上,听着不知情的孝子说起姑姑替她物色的相亲对象、婚姻、生活,心里不知流了多少血和泪,却依然死撑着那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这一幕,好绝望。

25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杀人于无形的典范。全然的沉静和优雅,观者完全感受不到剧情、构图、剪辑,一切手法都不存在,但却无时无刻不被悲观包裹,只有剧终之后细细体味,才明白三个主要人物的线索纵横交错,编制出人生婚丧嫁娶的绝对和必然。天才让你看完之后马上惊呼神迹,大师让你看完之后五十年泪流不止。小津无疑是后者。18.12.3 重看,不断复现的时钟、玩具,还有悬浮的灯,都是极为重要的意象。两个姐妹对应两组母女关系,一个全然失败,一个试图挽回失败,家庭在彻底解体同时也意图重组。光压得非常低,人物进出光线,就像是一场有一场残酷的曝光,整部电影就是在这样曝光的残酷、旁人玩笑的残酷和小津近乎残酷的镜头中构建起来。

2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2018SIFF。「多元素」的非典型小津电影,两代人亲情的隔阂与梳理、夫妻关系、两性关系,最后解决方法依旧是传统的「隐忍」,甘为配角的原节子在目睹了父母、妹妹的悲剧后决定回归家暴的丈夫却是更大的悲剧,笠智众最后又露出招牌式的「小津微笑」却让人无法轻松,「我不再那么喜欢东京了」。

32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这么多部看过来,原来这部才是小津最极端最悲伤的一部,父亲与女儿的设置虽不再新鲜,但以往小津电影里并不多见的戏剧化剧情却在这部片里比比皆是,妻子跟着别人跑了的丈夫,虽出嫁却仍过着平淡生活的大女儿,怀有身孕却被负心汉抛弃的二女儿。父亲独自玩钢珠那段以及母亲在车站等大女儿那段同样心酸。

36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三重丧子之痛:久未谋面的、从未见过的、刚刚相认的。两代人的多起不幸婚姻或恋爱,导致孩子承受亲情缺失之苦,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同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小津又一次提炼出了家庭亲情中的共通样例,略微言情狗血,也是增强了剧情复杂度,有了些许悬念感。最终让原节子饰演的姐姐选择带孩子回到丈夫身边,也是悲剧之后的一种无奈,婚姻家庭有时也只得如此坚忍维系。

3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并称映画“四大女优”:原节子 山田五十铃演绎母女搭配,应该说是最近看的小津导演电影里比较伤感的一部;一直以还原温馨家庭为主题的小津电影,在导演后几年发生了个别影片的变化,原节子出演的姐姐孝子一角已经出嫁生女因和丈夫闹矛盾回“娘家”小住,早年离家出走的妈妈留下了一个妹妹和在银行工作的爸爸,妹妹爱上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未婚先孕,整天价找这个小白脸,而那个男子总是各种借口躲着不见妹妹明子。私奔在外的妈妈突然回到东京就在他们附近开了一间麻将馆,她也到处打听两个女儿的事情,纸里包不住火,终于,姐妹二人先后知道了这个女人就是她们的妈妈,妹妹在堕胎后身心俱疲,终于,在和“妈妈”摊牌后失足被撞身亡,而被噩耗打击的妈妈也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再次远走他乡,在火车站,她依依不舍的在车窗前到处张望,没有看见人

40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孤独的父亲玩着拨浪鼓,再也不喜欢东京的母亲火车里凝望窗外,为了孩子正常成长不得不回到丈夫身边的大女儿,浪费生命到最后想重新开始的小女儿,死在意外里的儿子。如此绝望。还好有众富多才的配角们稍稍为缓和。

43分钟前
  • 推荐

父亲默默旁观了一会,发现这电影里父慈女孝、安稳静好的,便问道:这是谁拍的?儿子: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父亲趁机感慨诱劝道:这导演不错啊!你看结了婚成个家多好,又温馨又和谐…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要明白导演拍这个在倡导什么~。儿子:这导演一辈子都没结婚。父亲:…

45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018.6.17 重看。山田五十铃神样的演技,甚至可以说,论哭戏,她有多好,原节子/有马稻子就有多不足。山田五十铃的背影和笠智衆的背影演技截然不同。今个儿是原节子98岁生日,也是小津大银幕第三部。痛哭不止。

49分钟前
  • vivi
  • 力荐

依旧是岿然不动的低机位,却哪里有平和简直是残酷。堕胎回家后与孩子的正反镜,麻将馆八卦闲人的冷嘲热讽,拉面店外的事故和无动于衷的男人。毋忘父女相依,原因母亲和兄弟姐妹的缺席。我不想死,我想重新来过,活得好一点。

50分钟前
  • 蔚七于
  • 推荐

妹妹太好看了,CC封面的她。最后真是忍不住随着原节子一起泪崩啊。虽然剧情有点韩剧味,但这片子的悲绝对是深入骨髓的。看到最后一秒,都没有等到春天到来。

5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之前看的小津的电影在情感上极为克制隐忍,东京暮色相对情绪波动比较强烈且戏剧化的!主题讲的是破碎家庭造成的人物情感缺失的悲剧。镜头、画面整个基调如同电影名字一样让人觉得昏暗、悲痛甚至绝望。只是也许用现在的心态来看不太能接受结尾姐姐为了孩子而回归已无情感的家庭的选择。

5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见识到了小津的伟大,那些很庸俗的故事被拍得如此沉郁、悲凉。世事皆有缘法,人生几度冬深。

58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小津最后一部黑白片,也是最阴郁的一部。”我不再喜欢东京了“,家庭彻底崩坏,虽然通常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全片无运动镜头。剧作上还是弱了些,用前一个小时布局不能不说是太慢了,沉闷。音乐用法属于音画平行,灌得太满了。原节子还是洋溢着圣洁光辉。《寻找小津》里的弹子房+《咖啡时光》之未婚先孕

5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