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中少佐和violet战后都没死,少佐断了一只手,废了一只眼睛。violet失去双臂。少佐在医院先醒来的,霍金斯当时就在场。violet作为人形的兵器,想让她不再被召回军队是很难的,所以少佐动用所有的资源。
1.首先把她托付给evergarden家族当养女,这是军方也不能轻易插手的门第。她的很多教养都是在这个家里习得的。并不像动画那样简单地去上了个课←_←
2.然后是委托霍金斯告诉violet自己已经死了,为了让她相信,拿了狗牌出来。(一种自嘲的说法,是用来核定战死士兵身份的铭牌)
3.少佐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让她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让她成了杀人的道具,所以这一次决定彻底抽离自己的存在。关于这一点霍金斯极力反对,认为他无视violet真正的心情,为此与他冷战数年。
与此同时少佐努力升职【×】因为只有越升上高位,才可能保证violet永远不被召回军队。
4.原作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飞信信纸的描写。这是一个将从民间那里收集的“给予得到信纸的某人以鼓励的信”由陆海军之中选出精锐的飞行员从空中撒下。是参加者将鼓励送给捡到信的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又得到他人鼓励的浪漫活动。(我直接截取了翻译)也是大陆上唯一会从天空中降下信纸的庆典。【其实当初看pv我超期待来着……】
在这次庆典上violet追上了少佐的哥哥,那个海军大佐,在被各种恶言相向之后【×】violet问少佐是否还活着。因为大佐没有正面回答,violet确信少佐一定还活着。【以及violet认为如果少佐真的死了大佐一定会杀了她】
5.救援被劫持火车那段,全是少佐指挥他的部队干的,和大佐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两人得以再次相见。
画面不用说了,有目共睹。
至于剧情,看完几天、反复回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说不上来……突然想通了:作者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树立一些对立面,但却没有掌握平衡。
比如,我一点也不觉得少佐说的那句:“我真心爱着你”感动,原因就是,她既然塑造了一个不通人情的主角形象,又是在战争的背景下,少佐凭什么会对她产生“爱”?完全摸不着头脑。(紫罗兰爱少佐还能理解-别人把她当工具,只有少佐把她当人,对她温柔。)比如,故事大背景设立在科技还「不发达」的社会(通讯还要靠书信),一上来女主那个机械义肢我就惊了……这个比当代科技都超前多了好吗?!比如,镜头前的女主:年幼、美丽、楚楚可怜……然而她还有另一面人设:战斗武器……对不起,我完全看不出她哪一点适合上战场的……
总结就是,作者一面想刻画少佐对紫罗兰的爱之深之真,但却更用力刻画了紫罗兰的不懂感情;作者描绘了一个复古架空的欧洲背景,却加入了过于抢眼的科技元素;作者想描写战争把紫罗兰沦为兵器的伤害,却太用力刻画了她的柔弱无助……
“主”在过于强势或抢眼的“次”面前就显得单薄,令人理性上难以信服乃至与人物情节共鸣。这样的故事梦幻而虚假。
☆☆☆☆☆★☆穿越的分割线☆★☆☆☆☆☆
其实看完第一集之后就没看了,但是因为大热作,即使不看也会在各种网站看到各种讨论、剧透,故事的后续发展也大致了解之后……好聚好散吧。(原作真的是……非常……)
☆☆☆☆☆★☆再次穿越分割线☆★☆☆☆☆☆
打脸了……
在众人吹捧的影响下再次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点开了第三集。然后,这次真的有点想哭了……
当然,不是因为感动……所以这次补充,想严肃说一下关于这个作品我看到的最大的问题:过度弱化配角,服务于女主角——而同时女主角塑造得不够丰满、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支撑起整个故事。
首先,我个人非常喜欢,甚至是最喜欢类似紫罗兰这类:有一个或几个固定人物贯穿主线,并通过单元剧的形式推动剧情发展的模式。因为作为观众或读者,在跟主角长久“相处”中会对其产生“移情”(对之后跟事件的共鸣起到很大作用);再通过主角的视角,展开旅途,经历或妙趣横生、或光怪陆离的事件,邂逅形形色色的人物……由此展现的是人世百态。
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怪物、混沌武士、奇诺之旅、虫师……都是很经典的作品。而紫罗兰永恒花园……论内容,只能算中等乃至中下水平。
主角塑造得“单薄”就一定不可行吗?不尽然。其中优秀的例子就是怪化猫、恐怖宠物店、虫师、奇诺之旅……这类作品,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写主角(卖药郎、D伯爵←连名字都没有的男主),比起“hero”他们更像是故事的引索——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目睹那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实则是对现实的隐喻)。
强调主角就一定不行吗?也不尽然。优秀的例子像是xxxholic、夏目友人帐、银魂……这些故事都拥有鲜明个性的主角,每个独立的事件也都跟他们自身紧紧联系,主角跟独立事件中的人物拥有更多互动——以此在展开情节的同时,通过人物互动的反应,逐渐把主角描绘得丰满,这些主角往往有过人的魅力(我指人格):侑子小姐的洞悉人性、四月一日的自我牺牲、夏目的温柔善良、阿银的(笑)……
说到这里,紫罗兰永恒花园这部作品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便是在于:既然主角如此单薄,为什么不将重心放在故事性的人情百态上?既然如此弱化事件的其他人物——为什么没有一个经得起强调的“强大”的主角形象?(白话点说就是要情节没情节、要人物没人物)
最后我想说:一个好的作者,会爱他所创造的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色,而不只是主角。而主角之所以是主角,是因为更适合通过他表达某个主题。
☆☆☆☆☆☆最后一次穿越的分割线☆☆☆☆☆☆ 前几天跟在楼下评论的一个朋友讨论到快餐文化的价值的问题,说到这个我又有很多感触……所以题外又多唠叨了几句: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也要扮演更多更复杂的角色,随之而来的是时常把人压得喘不过气的压力。这时候,包括我,谁多少不会渴望一片温柔的幻想乡让自己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伤痛?这便是我看到的快餐文化的精神价值。然而人是会成长的,学会坚强、学会面对那些真实的残酷——为了前进、为了活下去。那片“温柔乡”能麻痹我们的痛苦,但那份“不真切”的欢乐终究只是一时。能给予我内心前进的力量或是照亮迷途的指引,这便是我现在最渴望看到的东西。
假如有这么一个创作者,他给予了你这种力量或是指引,感谢他吧,这份幸运无与伦比。(我最想感谢的应该就是今敏老师,跟他的《妄想代理人》。)
引一段罗伯特·麦基所著《故事》中的一段话:“文化的进化离不开诚实而强有力的故事,如果不断地耳濡目染于浮华、空洞、虚假的故事,社会必会走向堕落。我们需要真诚的讽刺和悲剧、正剧、喜剧,用明丽素洁的光照亮人性和社会的阴暗角落。”
这道出了我不喜欢紫罗兰这个故事的原因……(是的,我又穿越了(๑°⌓°๑))
☆☆☆☆☆★☆不愉快的分割线☆★☆☆☆☆☆
某位京紫粉是我入驻豆瓣9年来见过最小肚鸡肠的网友。首先声明,在此之前我没删除过这篇影评下任何人的回复。提出不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但是这位网友非但说脏话辱骂我,还把我用他骂人的原话(划重点)回敬他的评论举报了?这就很迷惑了。所以您的意思是只能你骂人,不能别人骂回你是吧?那不好意思,我这不欢迎骂人的评论!
以及,感谢和我理性讨论的友善的京紫粉。
我认为造成人与人,帮派与帮派,种族与种族战争最大原因,就是不能求同存异。有违于自己观点、喜好、信仰的人或事物就希望它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所以去攻击破坏。何其狭隘!
首先,绝对的统一本来就是不可能。
其次,多样性正是让这个世界缤纷多彩的原因。
愿世界和平。
短短三天补完了《紫罗兰永恒花园》,最后一幕落下的时候一股寂寞感油然而生,想要为之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如鲠在喉。而后几天并没有立刻点开下一部番剧,任心情沉淀后觉得终于可以执笔。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外在美无需赘述,从最初放出的惊艳PV到后来的正片,画面的美感贯彻始终。在我看过的上百部番剧里,《紫罗兰永恒花园》绝对算得上个中翘楚,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是作画界的标杆。京阿尼向来擅长细节刻画,对丰富的人物和环境细节的捕捉早在几年前《冰菓》和《吹响上低音号》就已经十分纯熟,而在《紫罗兰永恒花园》里,这种刻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片中的欧式城镇设计与路人服饰富有年代感,十分考究,自然风光亦是精细而秀美,光影与水面更是让人惊叹。几乎每集都有一段短暂的,像是制作组为了炫技一般的延时动画用于推动时间轴,可以说是该片环境细节以及光影反射的高光时刻。另外,《紫罗兰永恒花园》的面部表情细节十分细腻,这种细腻同样在《冰菓》和《吹响上低音号》中有所体现,但在画风和比例更加写实的《紫罗兰永恒花园》里显然不可以使用在前两者(上低音号尤甚)中出现过的一些夸张作画来增加戏剧性,因此这种接近真实的细腻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作为一部以爱为主题的动画,这一点在情绪推动上为动画增色不少,有时候人物转瞬即逝的颦蹙便已让我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配乐。《紫罗兰永恒花园》无论是故事的时代背景还是作品风格都与当前日本业界相去甚远,因此京阿尼选择了美国作曲家Evan Call。在伯克利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主攻电影配乐的Evan Call深谙西方交响乐,而之后在日本为电视剧和动漫配乐的工作经历使得他的音乐中的元素更加多元。Evan Call所作的配乐与《紫罗兰永恒花园》相性极佳,城镇的日常生活,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以及剧情高潮的推动都与或恢弘或悠扬或悲伤或诙谐或肃穆的配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后即便单另拿出来听,脑海里仍会闪过一两个与之对应的情节与画面,于是难免让人期待起Evan Call下一次与业界的合作。
以上提到的种种,画面也好,配乐也罢,都只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可以升华作品却不足以支撑,而最打动我也最让我喜欢的其实是《紫罗兰永恒花园》故事本身的纯粹。说起来,《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故事非常简单,简单而又完整,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每一季一众番剧里能真正做到这两点的少之又少。与之相对的是,观众见过太多高开低走,前期展开宏大引人入胜,后期伏笔不能回收草草收尾的野心大于实际的作品。于是在这种环境里,《紫罗兰永恒花园》这样,制作组实力雄厚,却安于小格局讲好简单故事的作品就显得可爱了。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核心是爱,作品透过少女Violet的视角,讲述她与她身边的人的故事,记录了一个冰冷的战争机器如何一步一步变得有血有肉懂得人情冷暖。作品单集的看点与线索在于Violet与客人的互动以及客人背后的故事,而整个故事长线的看点与线索却在于Violet自身的成长与内心变化,以此来表达爱这一抽象、难以言喻的概念。这种单元剧式的剧情在我看来是对作品主题最合适的呈现,Violet通过与不同的人物接触,进而了解他们的故事和不同形式的爱,观众则可以从不同的故事里收获各种各样的情感回馈。这里不得不佩服一下京阿尼讲故事的功力,每一个单元剧的故事都简单明了,没有太多曲折,有的甚至一见开头便可猜到结尾,而制作组却硬是可以通过各种熟练的手法,配合美轮美奂的画面音乐将平凡的故事推向高潮。而纵观整个故事线,作品的承转启合也拿捏得恰到好处:第一集交代故事背景,Violet登场,如机器一般完全不知爱为何物;第二集Violet开始新生活,遭遇挫折却仍不放弃;第三到七集开始工作逐渐步入正轨,Violet每一集都变得更加富有感情;第八九集陷入低谷,先抑后扬;第十和十一集已然懂得爱的Violet继续工作;第十二十三集承接战争背景,在最后完成了对同一个人(Violet)不同时期的对比,一趟寻找和领会爱的旅程赫然在眼前清晰起来。
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几段处理发生在第九集和结尾的几集:在第八集和第九集前半段,得知少佐死讯的Violet陷入绝望,生无可恋,让人一度担心后半段如何将基调重新上扬,而制作组近乎平淡的情节处理方式让人几近落泪,在那一段,悲伤的Violet勉强重新投入工作,看到了收到信件的人们的喜悦,遇到了被自己帮助过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客人们,收到了朋友们关心的信件,这才勉强站起,背负着伤痕继续前进,作品对爱的理解在这一段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爱,不存在什么大彻大悟,爱是润物细无声的,Violet在与客人们的接触中逐渐被温暖被融化,终于发现了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伤痛,而想要摆脱这种伤痛,亦不存在能让人完全释怀的契机,唯有新的生活、工作、陪伴身边的人们加以时间可以治愈,这一份不掺任何鸡汤的真实让人为之动容。在第九集的最后,伴随着Evan Call平静而悠扬的The Love That Binds Us,Violet终于明白了:“过去的所作所为无法抹去,但是,你作为自动手记人偶所做的事情也不会消失”,自己早已爱着与被爱着了。
临近结尾时,作品刻意让有血有肉已然懂得爱的Violet回到战场,于是观众看到了,当年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机器如今会陪伴一个将死的士兵,聆听他最后的诉求,并献给他送别的一吻,即使与敌人交战她也不愿杀死任何一个人,夺走任何一个被爱着的生命。这种强烈的反差给《紫罗兰永恒花园》赋予了一丝温暖的人道主义色彩,事实上,整部片子鲜有对战争的正面描写,更多的是通过描写战后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来侧面体现战争的残酷。和平与反战便是《紫罗兰永恒花园》除爱以外承载的另一普世价值。
写到这里不免感叹,体现爱与和平的作品不胜枚举,这个主题甚至被用到有点烂俗,却真的永不过时,甚至非常对我的胃口,即便是用另一种极端将其呈现的《寄生兽》与《恶魔人》也能让我无比感动。最后话说回来,《紫罗兰永恒花园》或许在别人口中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在我这里,它就是完美的。
京紫完结了。 violet酱从一张白纸变为了一幅惊艳的水彩,从一个"不懂人心"的耿直少女,变成了"人如其名的人"。从一无所有,到手提打字机和伞,项带法斯(串戏了_(:з」∠)_),胸口别上人偶徽章。从只有少佐到拥有中佐,大姐,本尼,露库莉亚,爱丽丝,艾丽卡……京阿尼真的很棒。虽然石立还是那个石立,但情感画质之细腻,BGM之惊艳,已经将京紫划入了艺术品的范畴。上一次为动画的音乐欢呼还是在六等星的夜。 最后,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薇尔莉特见到了少佐?难道不是见到了观众吗(ー̀εー́) "亲爱的基尔伯特少佐 您还好吗 别来无恙吗 您现在在哪儿呢 有没有烦恼呢 不论春夏秋冬 四季轮转 唯独有少佐的季节迟迟不来 我起初不懂 我一点都不懂少佐的心意 可是在少佐赐予我的崭新人生中 我能稍微感受到一些了 通过代笔写信 通过我遇见的人们 我相信着 少佐一定还活在某个地方 所以我也要 一直 一直活下去 即便不知道今后会遇见什么 也要一直活下去 如果还能再见 我想告诉你 我现在 对“爱” 也有所理解了"
14岁和24岁他们的爱情接受不了。但凡24和34都可以。这14岁都还没有成年啊,是个小孩啊,她十岁就知道什么是爱情,真的有那么早熟的们?可能日本人都比较早熟吧!不懂。还有女主怎么那么小啊,我以为17.18这些,看着也像,没想到14天啊。其他的还好,女主真的好好看,画的人物都各有各的特殊,各有各的美,我觉得大佐还要帅一些。有一集妈妈给女儿写了50封信,每年生日寄一封真的好感动,哭死😭。
紫罗兰永恒花园 一直一直想写些关于薇尔莉特的东西,那些从心底里散发出的感动。时隔许久了,因为有版画课程,于是刻了薇尔,再来追溯当时的心境。 薇尔莉特.伊芙加登(Violet Evergarden)本意是紫罗兰的意思,花语:永恒的美与爱,质朴、美德、盛夏的清凉。这是少佐给她取的名字。她不会是一个只会杀人的机器,而要长成一个人如其名的女孩。同样也代表少佐不把她当做他的狗,而是一个想珍视的女孩,对她有着永恒的爱❤ 在一次大战她失去了双手同时还有少佐,她成为自动手机人偶,写替人结缘的书信,同时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探寻爱的真谛。刚开始她甚至不懂什么是爱,面对少佐的表白“我真心,爱着你。”表现出的懵懂让人心疼。后来在帮助一对兄妹中感悟亲情,见证了公主与王子的爱情并且写出了完美的情书,在极光下意识到自己对少佐的爱“他对我来说就是世界的全部”, 与失去女孩的父亲一起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拯救了在战争中受伤的小伙子,陪伴着妈妈去世了的大小姐…… 你要过得幸福,夏洛特公主。 然后,今后总有一天会和你相遇在星空下。 我本以为不存在什么神明,如果存在,指的就是你吧。 每一封信,都是别人重要的思念,不存在不必送达的信件。 心爱的人,永远守护着你。 再也不想让任何人死去。 你能爱上别人,也能被人所爱。 好多人的思念从天而降。 四季轮转,唯有有少佐的季节迟迟不来.....
技术硬质量没的说,全部满分。情节过于平淡,女主角神烦,爱啊,造作啊。别说我无法进化。
美到爆炸!京紫元年到来了!
我用没有你的一生,来诠释我对你的爱。
意向极佳。在这个世道,大多数人已经不相信有“圣经”,所以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时,他们就像面对火焰的瞎子。
总觉得Violet Evergarden应该翻译成紫禁城
事前吹多了,就有些人会跳出来彰显自己的不凡来打差评,不要太中二了。画面精湛叹为观止,音乐优秀,故事性也很不错,同样的故事结构的《夏目的友人帐》能在豆瓣拿9.5分左右,紫罗兰各方面比它优秀多了,即使你不喜欢,也不至于给差评甚至一星,放下情绪承认它是合格的动画作品,再来讨论它优秀与否
打一星是在期待一部动漫秒杀名著?
我翻开紫罗兰永恒花园的预告一查,这预告没有年限,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人类圣经”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霸权”。
7.5 制作充满诚意 但篇幅限制导致这部被无限捧高的作品的预期表现被狠狠地拉低…宇宙霸权人类圣经这种高帽在黑子眼中便成了二次元史上的一个笑话 不过静下心来看紫罗兰不失为一部能使人心灵平静的好作品 感情多加0.5分//时隔一年再看反而更加喜欢这部作品了 可能是自己写过且收到过十几封情书 懂得一封信所承载的感情的意义的缘故吧 )////2019.7.18 京阿尼永不倒!
没崩,没崩,稳如老狗!联合霸权!联合霸权。
啊啊啊啊啊啊啊,画质炸裂,必须好评!!!太好看了,不用1080P看都不想看了!画质太美了!!!
我说我第一话看哭了你们信吗
真的好好看!随便暂停就是一张壁纸,而且女的的一切一切都很吸引我,这样的女主真的是。。。让人着迷呢😘😘
第一集,在波澜不惊中,我泪如雨下
我真心的......爱着你.........泪目
9.2分,动漫界的《解忧杂货店》。说它矫情,最后在火车上那几段确实矫情了。但跟分数差不多的《团子大家族》、《未闻花名》相比,我觉得控制的也还好了。什么我跟爸爸打架断了手打不了篮球了、男扮女装来怀念小时候死去的玩伴,当时我看的可是虎躯一震啊。这部动漫对战争的反思,总比那些小情小爱好。/薇尔莉特的人设有点像伊卡洛斯。
画面之王啊,但除了画面真没什么好吹的,兵器少女不懂爱,退伍老兵再就业的剧情淡如水,也不看好单元剧的展开,圣经只是伪经而已。
(9/10)虽然B站捧过头,但它依然是部很出彩的作品。只是我觉得,石立太一是个优秀的分镜师,却不算是一个好导演,这部作品还是有一些暴走场景,尤其最后两集……我个人最喜欢中间的几集。百度和B站有些无脑吹很烦人,但因此无脑黑给一星对本片也是不公平的,每个漫迷都应从作品本身好坏去评价它。
经费在燃烧 “没在烧” 还在烧 “没在烧” 不,还在烧
你们把它抬那么高,然后又因为它没有那么高而抨击。其实它就是一部制作精良的治愈番而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