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的长评都没法回复了,除非用app。然而,我这人最讨大吃相难看,所以我的选择就是:干脆不上豆娘。 ----------------------------2021年把全文搬过来了------------------- 我对tvN的“猜(老公/凶手)”系列是有“烂尾”以及“硬塞给结尾给你,管它圆不圆得回来”的心理阴影的,所以不打算轻易下笔了。
现在到第十集还没有任何崩坏的迹象——比如男男女女感情戏拖棚,随便洗黑洗白——出现,那就可以写一写了。
开始撸的时候,只觉得“还算有意思,至少节奏快,人设也不浮夸,正好下酒”。真对这个剧生出好感来,是黄检去医院探永日载的那一次。永太巴巴地从病房里追出来想寻他做女婿。黄检当时疑心永检跟朴武成的死有关,要从永太口头探一点永检前男友的信息,而永太自然完全误会了,两个人各怀鬼胎地对话了一番顺便黑了一把曹偶吧的身高(笑)。
我特别喜欢这种小过场(第九集的吃饭戏也是,各人各色反应)。功夫到不到,往往就在这上面。永太急嫁女儿的心跟黄检“我知道你们想干嘛,然而你们这些愚蠢的凡人却总是get不到我”的态度,接上头之后向观众传递必要信息之余还造成了一味幽默。
一开始贴上“没感情”的标签,很容易就走上“木口木脸木心”或者轻微阿斯伯格的套路上。但黄检不是,他知道正常人会为了爱要生要死(而且不懂就问,毫无障碍地向韩警员咨询细节),懂得永太为女儿凑cp的愿望,也晓得永检对他的小心思,只是他就管接受讯号而反馈无能罢了。
但必要的时候他也可以,也愿意,配合你们演演。而且演得不尴尬,反正他也感知不到“尴尬”。
只有男主的这个特征立住,剧情后面才成立。黄检知道“凡人做事都是针对另一个人去的,因为有了这个针对性,就会感情用事露出破绽来”。但他自己不会这样。不会因为喜欢或讨厌某个人就影响他对事件本身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别人的感情都成了黄检眼中的阿喀琉斯之踵,而黄检自己全身每个毛孔都被冥河水浸得透透的。
韩警员是另外一种。她从来不针对任何人。同事可能受贿,就自己小心行事。署长和未成年有染,就劝署长道歉。不因为有人做了她不认可的事,就把对方看成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解冤报仇做出不顾大局的没脑事来。对自己喜欢的人(?)晕轮也不开大,从黄检那里拿到权珉雅的制服照也就很自然地怀疑上了他——受害者面前,只有证据。也就她这样,才没在开头十分钟里被黄检的尿性气出个好歹。两人反倒十分自然地生出信任感。
毕竟在“对事不对人”这方面,她和黄检是殊途同归的“无欲则刚”。这样就撇去了“社会正义”之类的话题。黄检一查到底因为他是检察官,韩警员一查到底因为她是警员,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他们天然是秩序和原则的守护者。人物的动机简单鲜明没有摇摆的余地,才能在十几集里把网铺得这么大。
其他诸人性格各异,场面上的表现就不同(第九集的几场群戏特别明显),讲话办事的逻辑和风格就不同。都维持住了,目前还没有一个OOC的。
这剧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不足就是三个:大家都太爱偷听了也太容易被偷听了,这不科学(翻同事的办公室倒还真挺……现实的);徐检的人设本来就比较浮夸(所以上不了S大是吧),但一个人精检察官也不至于遇到点大小事就做出玫瑰铜铃眼的反应吧,演技实在太不来塞;裴斗娜有风格有个性不管你觉得她有没有颜都任性,那其他女演员的脸和妆能不能都往生活化的路线上走走,女二每天化得去演偶像剧似的。
PS一发:私意喜欢微笑嘴。可是嘴角上扬一朝流行起来就变祸害了。黎明大是是天然微笑花瓣嘴的元祖。但这个唇形跟他的五官很协调,于是压根没人注意到他脸上居然有这个卖点。过于突兀的嘴角上扬,不管是天生还是后天的,统统给人“一惊一乍”的不适感。
说到这个时候,可以来猜一发子凶手了。
目前两个案子。因为都是喝醉看的,细节没记全。大体如下。
第一桩是2017年1月16日(?)朴武成被人砍死于家中。凶手先查出朴氏住地附近有一枚前科者姜振燮以维修电视为生。然后潜伏在死者家中弄坏了电视,在死者联系了电视公司派人之后,将朴氏杀害。假扮成死者给姜振燮开门。
第二桩是在2017年的4月(?)朴武成用来“招待/威胁”公检法人员的“铃”权珉雅(金佳英)在住地附近被伏击。凶手用电枪将权氏击昏掳走。故意把她的手机扔在巷子里待徐检去拾。然后再将权氏运去朴氏的住所,将她捆绑在浴缸内刺伤。
要是为了杀权珉雅灭口,根本不用这个周张。显然就是要把事情闹大,让媒体给地检施压(题外一句,每看韩剧都要翻白眼:韩媒个个都是标题党,怎么夸张怎么来)。那么,第一件案子计划得如此繁琐,当然也就不是“杀人灭口后拉个垫背的”。凶手是寄望通过地检过失造成冤假错案,引起社会反响,从而揪出朴武成背后的巨大利益网。发现这招不灵后才出了权珉雅这个续集。
所以名侦探黄始木先生问权珉雅“凶手是不是我们这边的人”就多余。第一个案子要按凶手设计的方向走,那必须地检得比警察先到,而且到的那个地检必须得是黄始木。否则,以朴武成与警署和地检的关系,这个案子无论破不破不管怎么破都打不出朵水花。只有把黄始木牢牢地扯进来,才有能演出之后一系列的社会新闻。
凶手能查找朴氏住所周围的前科者,知道黄检和朴武成在当天见面,最重要的是——深谙黄检的性格行事和为人,那就只能是西部地检的内部人员了。
凶手在地检工作,却一心要曝光朴武成背后的利益网,那有三种可能:1.凶手极具正义感,看不惯公检法依法腐败的作派;2.凶手是与李昌俊对立的派系意图借助朴氏一案将李昌俊一族扳倒;3.凶手因这个利益集团吃了亏,于是报仇。
朴武成也许可说一句“死有余辜”,但权珉雅是无辜的——非但无辜,她本身亦是受害者。但凶手为了达成目的,不懂牺牲花季少女,所以“正义侠”可以排除。朴武成身中三刀,黄检判断不是有仇就是滥杀,如果是派系斗争,杀人不需此种情绪反应。所以,凶手就是报仇来的。
如果是被朴氏坑了,那为什么不等黄始木立案调查,以正规法律途径讨个说法?黄检在第2集,尹科在第九集,分别解答了这个问题。
就算朴氏站出来指证,有釜山案的前车之鉴——即使行贿人自己跳出来指证,最后还是官官相护。永日载受贿案,索性连特调组也被遣散。如果一切照足流程走,那最后必然是然并卵。只有把媒体和舆论调动起来,才能确保特调组成立,只有让黄始木主持调查,才能挖出大树之下的深根。只有连根拔起,作恶者才会真正受制裁,而不是待时过境迁后换个职位重新混得风生水起(说到这里,有没有点似曾相识感)。
然而,为什么一定要是黄始木?黄检在没有找到确凿证据前,都不能肯定永日载是否接受贿赂。凶手为什么如此肯定黄检跟朴武成毫无关系?黄检跟韩警提过一嘴——朴武成亲口告诉他,在七年间拒绝他招待的只有两个人。不是一个,不是三个,是两个。这句台词这个数字绝不是随便胡绉的。其中一个是黄检。于是重点来了,另一个是谁?朴武成是不是也跟那个人说过“这七年间拒绝我招待的只有你和黄检”?
知道大家的脑容量不够,编剧特地在第九集重新梳理了一下时间线。2013年,徐检将酒醉肇事逃逸的朴武成判无罪(根据之前李昌俊的回忆杀,这个判决也是他主张的),朴武成开始自由进出地检(由此判断,朴武成在公检法三司中,最后攻入检) 。2014年,李昌俊的岳父利用贿赂案挤走了永日载。调查贿赂案的特调组很快被解散(说明当时有更高层介入),所有参与过此案的人员均被发派(黄检被派出清州),当时特调组的负责人姜元杰 ——也即日后西部地检三部部长,黄检的直属上司——为了东山再起选择隐忍蛰伏。朴武成自此开始自由进出西部地检(由此判断,朴武成在公检法三司中,最后攻入检) 。2016年11月(?)黄检目击朴武成指示权珉雅(当时仍未成年)“招待”,视频中显示权氏进入过李昌俊的房间,12分钟后与龙山警署署长携手离开。之后被债务缠身的朴武成,扬言告发,黄检开始与之接触。
所以,杀害朴武成和伤害权珉雅的人,2016年底之前便与朴氏结仇,并在2016年底到2017年初之间掌握住朴氏的住所,生活习惯(比如在家里穿什么衣服),住房结构,住所周围的居民身份和活动——曾在服刑时意图自杀的前科者姜振燮 ,将车泊在朴氏住所对面的司机。
这人得多!有!闲!看黄检平时的工作量,哪个检察官有这么些功夫在两个月间搞掂这些信息?!而且朴氏案发那天是工作日,凶手因为收到朴氏要和黄检见面的消息就抽身去布置一切,时间过于自由。我一直在等剧集给出这个信息。
第九集不负我望——根据系长的说法,尹科长因孩子在交通意外中离世(差不多是2016年4到5月间的事)而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最近才回来”。尹科第一次露面是在姜振燮自杀之后,也即是2017年4月之后。可以推断,在朴氏遇害时,尹科应该还在“休息”中,自然有大把时间。部长姜元杰承认自己同朴武成吃过饭,但他是想把李昌俊拉下马的(李曾经暗示姜同“部长们时常聚餐”另有所图),还在暗中调查永日载案件。姜部要黄检“对尹科长好些,他真的很不错”,可以认定尹科是另一个拒绝朴氏招待的人。在问讯金泰均时,金称尹科“力气大”,合上了将昏迷的权氏捆绑入浴缸的“孔武有力”设定,而独子的死亡在任何剧集里都足以成为引爆点。
有作案动机,有作案时间,有作案条件。尹科是目前所有出场人物中最有嫌疑的。
但这个推理还有漏洞。警方发现姜振燮并非凶手并将此冤案公诸与众,姜振燮向地检发出伸冤信之后自杀,是将朴武成案闹大的两大关键因素。尹科却如何知道龙山警署里有韩警这一号人物(要不是韩警,再怎么费心留下血迹也没用),又能进一步诱导姜氏?
答案是:金正本。黄检(以及观众)都发现这个好久不见的“中学同学”在朴氏一案后过于频繁出现在黄检面前。不仅如此,在黄检少年时的神经问题甚嚣尘上时,也是金正本的发言缓止了网络对黄检人格的质疑与攻击。在第九集里,他对韩警态度格外不同(韩警自我介绍完之后,他带头鼓掌)。而这个人被设定为没什么眼力见的理想主义者(吃饭戏,还有要求韩警帮忙寻找朴庆完一案的目击者),策划执行朴武成案的能力肯定是不足的,倒是很容易被利用。
应该是尹科干下了朴武成和权珉雅的案子,而金正本则在不知内里的情况下操纵了姜振燮和媒体。
最后的问题是:李昌俊的根到底有多深?他不是个穷凶极恶之徒,一开始也不想受朴武成招待,即使在受贿之后仍然没对权珉雅下手,永日载之事他是愧疚的(他力主将朴氏案交给永检多少有点弥补的意思),打肚脐眼里看不上徐检这号人。只是被套住了,要往上爬。
从次长到检察长,现在已经是总统跟前的人了,这要说全靠个人实力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这个剧黑了警察,黑了检察,还借朴庆完黑了一把军队,这记可黑到青瓦台了。幕后boss难不成是总统本人?要把去年的朴槿惠案办个现?
大韩民国正在坍塌。
现在的现实,是“至少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安全的”这条马其诺防线也崩溃之后,已然来到社会解体的阶段。
十九年,身为检察官的十九年,我只是静静看着这崩坍的蚁穴近在身边,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底线越来越低,可怕地扩张着。
曾有一位穷得只能喝糖水的奶奶,被拖到我面前;也曾有全部财产只是卖废品所得的三千韩元的人,因盗窃罪被逮捕。我白天拘捕着这样的人,晚上去往密室——在那里,有靠几句话就能榨取数千亿的人们——而我,为了让他们避开法网,守护着他们。不必守护他们的时候,我就忠实地接受,并履行着每届政权丢来的指导方针。
如果我们的社会被污染得并不严重,我应该会视而不见;如果腐朽到尚可佯装不知的程度,我应该会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过完这一生。但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的身体里,开始嘎吱作响,再也不能像一本旧书,只是呆在原地静静蒙尘了。
这包里的所有,必须成为我带着逃跑时,被抢走的东西,不是在岳父背后插刀的背叛者的遗物,而是检方从到死为止,都在财阀会长庇护下,吃香喝辣的忠实走狗那里,抢来的东西才行。唯有如此,它们才能作为有力的物证,被赋予效力和可信性。
贪污腐败已经跨越了底线,开始残杀人命了,以数十数百条性命为单位。一开始就应该夺刀的,从刚开始;但如果到最后的瞬间,还不举刀而起,整个系统本身都会崩坍。
能复原被摧毁的系统的,不是时间,也不是金钱——能复原被摧毁的系统的,是人血。数以万计的人血。虽然想说历史会证明一切,但血的祭祀必须现在进行才行,必须改变才行,必须竭尽我所能,扳回败局才行。已经错过了用正常方法治愈的时机,不能再沉默了,不能再等待有人前来,替我履行职责了。继续等待,继续沉默的话,估计这世道很快就会四面八方都寸步难行。
现在是时候开口说话、抬手指路、驱散浓雾、揭开黑幕,将秘密公之于众了。
我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是李次长、李检察长、李首席、李女婿,可在最后一刻,他选择回到最初那个一切为了正义的李检察官。他始终坚信,“我们和我们要审判的对象不一样”。
在光与影中追寻着自己、迷失着自己时,他遇见了黄始木,才能、正气跟年轻的自己如出一辙,于是一切有了答案:就让昨日之我,来终结今日之我吧。
前言 首先感谢yvaineshine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无限感动。 《你向着我来的时候》【黄始木&韩如珍】 http://m.bilibili.com/video/av13423120.html?dt_platform=mobile_qq&dt_ref=02b380e3f459aa448e530105625086e974c7238104b24c37879edf69a28792f02503e5089743f86cc3471a92b239488c&dt_dapp=1 本文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友以及感谢所有在这里陪伴过我的朋友,请不喜木珍的各位也不要进行批判。多谢大家支持。 正文 “我最爱的两个人是天作之合!” 几十天以前,有个人无比激动地推荐我秘密森林。虽然讨厌韩语但是我还是答应她会看。因为艺术作品是联结我们两个怪人的最重要纽带。我很珍惜有这么一条途径能让我交到朋友。 因为想知道她的想法,我在看剧的时候格外认真。而她的推荐一如既往的有她的悲喜,秘密森林,真让我受宠若惊。剧里密布着太多细节能勾动我的私人心绪,这部剧竟然用这么重的笔墨,这么优秀的演员去演绎,我的刹那心情,不起眼的落寞,秘密森林都会严肃对待,像拍摄龙卷风一样记录这些细碎的情绪。而这其中最令我心折的,是两位主角的一路晴雨。 从头到尾,一向回避感情线的我不断在想,黄检与汝珍的相交,为什么会让我这样期待? 我必须为他们写些什么。 在我看来,黄始木不是一个病人,他是每个失意者的影子,在黯淡的精神世界里独自体会生命的无奈。对他来说生活的全部温度只是一碗拉面而已。没有失意过、崩溃过的人或许无法明白为何有人从千篇一律的食物和工作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何每天自己跟自己对话,或是深夜一个人发呆到天明。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韩汝珍,一个用灵魂看他的人。不是看到他怪异聪慧,而是看到他对爱懵懂无知却又渴望着情感眷顾。但是心有大爱的韩汝珍走向他却不是因为怜惜,而是因为相似。 霍金说全宇宙最让他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落伍 庄严肃穆的法庭,震撼人心的庭辩,暗色西服和青涩的脸,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周围满是心潮澎湃的观众,眼前是命运恩赐的榜样。就在那天,他目不转睛,他器宇轩昂,他望着他,用目光宣告着他有了理想。 然而走进理想战场仅仅8年,当初怀揣同样理想意气风发的同僚们,终究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黄始木心里无法信任的名字。“告诉你们次长..”当黄始木终于听到这个名字,他在去往真相的路上病发了。这是对黄始木内心的第一次刺激。这个刺激来自于他心中的那座灯塔可能已经坍塌,而他不得不去面对坠下的残垣和更深的漆黑。 检察院,权力的集中营。除却巨大的诱惑,纵向的人际关系导致了每个人都无法平等地对待他人。这个仅凭权力和出身来衡量个人价值的地方,催生了徐东宰这号人。在这个体系里他不被平等看待,加深了他的自卑和不择手段,成了中间人最好利用的体制蛀虫。而就是这样的小人却将一众看似高人一等的精英轻松拉下水;在体制坍塌的过程中,谁敢说徐东宰不是元凶?而那位前辈,竟然也和元凶为伍了吗? 无数徐东宰充斥的检察院,黄始木既不能融入,也不能离开。最终,从小就‘跟不上‘集体意识的黄始木又一次落伍了。陪伴他的,只有同僚们丢下的未结案件。 此时的黄始木应该从没有想过,有一个同样落伍的人,将会不可阻挡的出现在他生命当中。 “在赛场上,不就是得当前锋吗!“,一个嘴角带血的女生轻描淡写地对同僚诉说着她的理想,照在她身上的阳光格外耀眼。而坐在她对面的被她当做同志的人,此时心里盘算的却是如何让这个碍眼的女人滚蛋。出身警察大学的韩汝珍对组长来说是个职场上的威胁,但是碍于署长的命令只能对这个女人物尽其用。在一番敲打之后发现汝真对留任如此坚定不移使得组长心情更加复杂。而善良的汝真却在想自己的行为给同事们带来了多少压力,所以她更加不能逃避。警车里的这段对话,一个是出自责任感和对同事的关心;一个是为了排挤和利用。加上检察院的对立、同僚的不满,此时的汝真,彻底地在体系中掉队了。 这便是韩汝珍的战场,比起检察院赤裸的等级关系,龙山警署则是看似和谐的修罗场。一面要在公众面前为维系警察尊严,一面要去检方卧底,同时还要提防内部暗箭又要担心别人的安危;同样是秉持理想的人,汝真面对的比黄检还要沉重。 落伍的人会遇到落伍的人,掉队的人才能明白掉队的人。有人曾说,君子就是给信念看摊儿的人。 在接受黄始木的想法后,汝真毅然曝光了血检结果,这里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心灵交汇。听到新闻里传来足以惊扰公检双方的轰鸣声,黄始木脑海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女孩,一个不畏强权,随时敢为弱者牺牲的名叫韩汝珍的无名之辈。 凭借汝真找来的证据,黄检也曝光了检方的失职。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两个看摊儿人命中注定地站在了一起,直面冷眼千千。 此时的两个人已经不仅是因为理想了。同僚的观望,公民的期待,职业的荣誉和责任,立世的信念,自身的前程。。。这一切,又怎是看着电视的热血青年们所怀揣的理想二字可以承担的? 勇气与智慧 要承受这一切,理想太无力,为了支撑下去,他们给了自己一个相同的理由:不能逃避。 除了万众瞩目,他们一个是落入别人圈套的猎物,一个是必须成功才能留任男权帮的女人。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们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黄检和汝真仍然遵循着自己的原则稳步向前。这背后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勇气,而勇气的背后更是卓越的智慧。 我永远不能忘记汝真和黄检针对妈妈桑的那段神之审问。一个直面黑暗刀刀致命,一个迂回明媚循循善诱,同样的初衷,互补的天分,谈笑间化解方圆。简直用事实诠释了什么叫心有灵犀。而除了业务上的机敏,汝真更叫我心折是对人心的善意体察。临走时她提点妈妈桑:“司机至少还报警了,你呢?”这不仅是指责,更是一种搭救。是在点醒当事人自己的自责源自于没有尽力,以后不要重蹈覆辙。而聪明如黄检,让汝真做她想做的,自己则在门外守候。 奉上同~时~翻白眼的两人~你们要不要这么默契(啊喂)
黄检和汝真都是从不逃避痛苦的人,他们有勇气接受无法改变的,有能力去改变能够改变的。 当知道自己注定要回警署却又不得不亲自审问署长的时候,汝真只是独自沉默了2秒,然后毅然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当明知自己要再次直面恩秀之死和必须揭开恩师伤疤的时候,黄检只是安静逼住了泪水,随即转身投入了案情。
痛苦吗?痛苦呀。只是“现在,不行。” 接受与认可 在和黄检携手前行的过程中,汝真从没有狭隘的生活在自己的社会阶层,她对每个人都用真心去接受,她尽力打破人们之间的鸿沟。当她和丧子老人说一起开店时,当她向一个妓女道歉时,.当她向一个肮脏的招妓警察拜托时......我无数次被她智慧和善良感染到鼻酸。这种感染甚至超越了我对无情力量的肯定。这是怎样的一种能力?汝真曾让我扪心自问:爱是一种超越无情的力量吗? 汝珍和黄检第一次吃面的时候,几乎所有观众都沉浸在了黄检的笑容里,而我却爱上了汝真的眼睛。 “明天景焕就放出来啦!”在这个特殊时期最令你开心的,居然是个嫌疑人的安好吗?——汝真啊。
“这个空间是未知的心思,一定有些什么的”。汝真知道黄始木的思想从来不像他的外表一样平静,这个天才和孩童的集合体。他能侦破复杂的案件,却没学会接受自己的内心。——“没关系,我们所有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内心,慢慢来”黄始木仿佛听到了汝真的心声。 在自己麻烦不断的时候,汝真落下车窗,用穿透黑夜的明亮声音向着丑闻缠身的黄始木大喊:“挺直腰杆走路吧!”——那个聪慧无私的人不仅接受我,还认可我。 汝真对人无差别的平等对待、真诚认可让黄始木不得不相信,这个人对我的关怀是真实的,是准确的。她理解我的苦在在哪里,她知道我的理想在哪里。他接受我的一切不完美。这样的一个人,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给予等量的认可?我为什么不去接受我自己?不去接受她? “拜托你明早就去,要尽快。”尽管维权的事我认为无用,但既然我已经决定接受你,就一定会和你一起面对。 被汝真影响的黄检,终于将对自己的执着转变为了对别人的关心。当汝真静静安慰悲伤不已的朴庆元的时候,黄检默默看向朴武成曾经横尸的地板,看向父子最后的合影,最终看向一线阳光透进来的窗口。他开始努力,他想要体会汝真能体会到的感情。
“十几年的夫妻是怎样的存在呢?您又是怎样的心情,我也无法了解。”黄检第一次跟嫌疑人说出了和审问无关的话,他开始想要告诉对方假如我伤害了你那不是我的本意,因为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去了解你。但是至少我可以听你说。
”永检的死亡和你没有关系。“——当你认为别人的死亡和你有关时,你会感到一种周而复始的痛不欲生。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叫那个人从你心里离开,然后不断重复这个动作。安慰是无效的。除非有人能让你相信这确实和你无关。而黄检极其有效地否定了汝真的自责。也只有黄检的否决才能让汝真相信,因为那是黄始木,一个从不粉饰错误的人,一个在汝珍面前从不撒谎的人。“头痛的话让我送你去医院”——久病的人都很惯于麻木,让人感动的根本不是这句话,而是说话的人,因为黄检知道汝真一定会做到,更知道那个人没有私心,对自己的重视郑重而纯粹。
对他们来说,即使江山如画,还不如一通无关风月的电话,用恰到好处的支持来借我作半件衣衫。 一次次主动交心、携手行动,帮助安抚。汝真每一次将无助显露人前都是因为对面的人是黄始木,是一个同样经受得住黑暗的“我们”。黄检的陪伴也让汝珍一直隐藏起来的脆弱终于有了安放之处,让汝珍对自己有了更准确的衡量,加倍的信心。 黄检和汝真都有认可自己和别人的能力,并且一旦认可对方,他们都会无条件的信任对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相应责任。 我曾经想过如果黄检和汝真相爱了,爱会不会让黄检软弱?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内心有爱的人是强大的。庆幸的是,两人的理想有叠加,实现的还是那个理想,只是寄托了双倍的愿望,也有了双倍的力量。” 是啊。如果是真正的同路人,只会让自己如虎添翼。我在汝珍和黄检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落地生根的坚强。他们拥有着拔群的勇气与智慧,剔透的理想,他们都是甘于落伍于时代的君子。 黄检和汝真之间的感情,超越普通的男女之情,他们的感情之所以令人珍惜,是因为他们一起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是因为他们为彼此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示爱,不是为了私心,只是因为你是你。只是因为那“遥远的相似性。” 就像生于宇宙两端的两颗相似的星星,地球两端两条相似的河流,因为相似战胜了遥远,战胜了立场,战胜了性别。仿佛一种神性的呼应。我想,正是这种高于爱情的感情涌动在他们中间,才让我更加期待他们相守吧。 原本我以为当一切尘埃落定,黄检和汝真会有一个并肩的结局。但留给他们却是从此天各一方的遗憾。我忘了生命本来就充满遗憾。就像曾经有人跟我说好共赏这段佳话,如今我却只能在她最爱的故事里独自追寻她的痕迹。原来我们都留不住最想留住的幸运。憾海无涯,人生总该有寄托。或是一通电话的寄托,或是一瓶烧酒的分享。这点滴的相知就足够了。足够穿透遥远,对仗最纯真的心魂,同看天地浩大。
两个必须改变世界的人,让我们走向彼此吧,好让我们共甘同苦,但是我们不会相互强求,相互依赖;如果我们只能分开,我们就相互祝福吧,祝福我们彼此坚定地走在那条殊途同归的道路上,直到世界再也不需要听到我们的消息。 感谢曹承佑和裴斗娜,是你们让我看见了世间最美的相似,又用别离成就了世间最美的相遇。 亲爱的,你最爱的两个人真的是天作之合,因为他们我也遇到了很多和你一样纯真的灵魂。你看到了吗?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钟爱秘密森林和木珍的朋友们。由衷感谢yvaineshine,KIKI,月之痕,绯村哀,络墨,femy,奈留,蒹葭,谢谢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陪伴我渡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韩剧又拍出新高度。 6月10日,悬疑反腐剧《秘密森林》在韩国TVN有线台一播出,立即被中国观众打出9.1的高分,到7月30日大结局,评分不降反升,最终豆瓣上2万多人把分数定格在9.3的高度上。这是《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和《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得分,在所有韩剧中排名第四。 TVN,对,又是TVN,就是那个出品过《请回答》系列、《未生》、《信号》这一系列高分神剧的电视台,此番又请出了曹承佑和裴斗娜两位电影圈一线大咖加盟。要知道裴斗娜的上一部电视剧可是沃卓斯基“姐妹”的《超感猎杀》,而有“千面人”之称的曹承佑5年前第一次演电视剧,就完成了从影帝到视帝的过渡。所以,关于《秘密森林》,在豆瓣上有一条排名非常靠前的短评是:我就是好奇什么作家写出来的剧本能让曹承佑裴斗娜出山?
一 去年以来,韩国政坛因前总统朴槿惠的“亲信门”案而动荡不已,侦办此案的检察方成了舆论关注的重心。善抓热点的影视圈不甘落后,各种以检察官为对象的反腐、揭黑作品一时泛滥成灾,比如《王者》(赵寅成、郑雨盛两大帅哥联袂)、《检察官外传》(中生代主力黄政民+小鲜肉姜栋元)、《局内人》(性丑闻后复出的李秉宪和曹承佑)、《阿修罗》(郑雨盛、黄政民),电视剧方面也有《被告人》和早一些的《重击》等等。虽然每一部的表现均算上乘,但评分始终都在七八分之间徘徊,感觉上终究差了一口气。毕竟,新闻里每天都在上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反转又反转的戏码,现实已经如此戏剧性,虚构的文艺作品再不加把劲,又怎能吸引大众的目光? 《秘密森林》的出现,把同类题材的水准拉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首先,是精彩的人设和故事。没有一味正面高大的英雄人物,在维护正义的道路上,埋头前行的只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没有惊心动魄的悬念和反转,但日常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斗智斗勇。男女主角一个检察官,一个警察,全都智商在线,怀抱理想主义又足够成熟睿智,女主韩汝真不傻白甜也不玛丽苏,热血而不冲动,善良而不天真,男主黄始木情商虽低但深谙游戏规则,不懂世故,却懂得藏拙和虚与委蛇,遇事不顶撞也不怯懦,一扫以往正面人物常犯的大义凛然、横冲直撞的脑残行径(眼里只有正义不知人情的人,自己就给自己设下很多障碍,看似勇敢实则幼稚)。男二号李彰俊的设定更是剑走偏锋,是个“以黑制黑”的反英雄,表现非常抢眼。《秘》的整个故事走向和人物形象,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有头脑”。
其次,是一众主角和配角演技炸裂。尤其是曹承佑,饰演理性过人,而情感感受力几乎为零的检察官黄始木,以冰冷的执法机器的面目出现,人物的肢体动作和声音语调都极为克制冷静,却仅凭眉眼、嘴角的细微变化就传达出层次丰富的内心世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高冷——那是面无表情之下涌动着千言万语,而不是肌肉僵硬、呆若木鸡。曹承佑的表现足以吊打众多面瘫的国内鲜肉,贡献了如教科书一般的出色表演,无愧“千面人”的称号。 然后,是强烈的现实隐喻。剧中男二号李彰俊的原型,是朴槿惠治下青瓦台民情首席禹柄宇,韩国公检法的大佬,也是“亲信门”案的漏网之鱼。从平民家庭考上首尔大学法律系,从普通检察官开始,一路平步青云做到检察长;被大财团看中,娶豪门富家女为妻,最后凭着岳父(母)的关系进入青瓦台,担任首席秘书,李彰俊的发迹史和禹柄宇高度重叠,直白到已经不是间接影射而是直接拷贝了。《秘密森林》中每一个违法事件的揭露,几乎都能在韩国社会找到现实对应,比如剧中号称贡献了大韩民国30%GDP的韩朝集团,即是暗指与朴槿惠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三星集团。这样密切的现实对照,无怪乎观众容易产生共鸣。 再然后,是毫不拖拉的叙事节奏。同是反腐题材,《人民的名义》用了52集,《秘密森林》16集就解决问题,上至政商勾结、司法腐败、军火交易,下到刑讯逼供、偷税漏税、少女援交,全都覆盖到了。更难得,全剧彻底抛弃狗血的煽情和主人公三角恋,所有情绪都是点到为止,很多剧目中长篇累牍的哭戏、告白、拉扯,在这里三言两语就带过,台词、镜头信息量极大,稍有不慎就错过重点,相当考验观众的理解力。 最后,是到位的气氛营造。全剧从头到尾都散发着一种冷感的气息,对白台词、人物服化、空间布置以及BGM(背景配乐),都完美配合了这种气质。主角们低饱和度的着装,检察院色彩单调的办公环境,黄始木家风格极简的装修,再到几位男主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的外表,无不透着一派清冷之风。然而最后一集,当一切尘埃落定,始终是中性打扮的韩汝真第一次涂抹了鲜艳的口红,剧终一幕则定格在黄始木脸上慢慢漾开的一抹微笑,春风化雨的温暖如阳光般融化了前面所有令人窒息的冰冷,极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染力。 《秘密森林》的走红,又一次证明了一个好的剧本是多么重要,难怪有网友忍不住感叹:“要是几年前,我还会想,什么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剧。现在已经不想了,从艺术上的细腻到关联现实而引发的力量,太难了。”
二 《秘密森林》的故事从一桩凶杀案切入——破产的中年商人被杀,家中珠宝首饰被盗。目标很快就锁定在有前科的电视维修工身上,第一集嫌疑人就被抓、被判刑,然后在狱中自杀以证清白。剧情推进之快,就如黄始木高速运转的头脑一样给力。但是,被贴上“悬疑”、“侦破”标签的《秘密森林》其实是一部反腐剧,找出凶手,仅仅是打击了权力腐败这座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十分之一,捍动大树的根基,将它连根拨起,才是黄始木和同伴们(也是编剧)想做的事。 “贪污腐败已经越过底线开始杀人”这是结尾时,李彰俊在遗书中留下话,也解释了编剧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切入点。李是个极其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他心存良知,对正义怀抱期望,不甘在腐败中沉沦;另一方面,功成名就、出人投地的道路上,处处是险滩,可能只是一次小小的请客,甚至只是不经意地看了一眼商场橱窗里那只名牌皮夹,然后回到办公室,就发现已经有人把皮夹送到自己的桌上,或者是外出培训,在宾馆里一打开门,门外就站着一个娇媚的女孩。行贿的方式无孔不入,令人胆战心惊。李彰俊厌恶腐败,也厌恶在泥沼中打滚的自己,他选择了以恶制恶,用同样违法的手段去对抗整个体系,不惜把生命当成祭品,让后辈踩着自己的尸体前行。李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正义者”,在努力“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路途上,他也手染鲜血,如他在遗书所说“用正常方法治愈的机会已经错失……能复原被摧毁的系统的,是人血……血之祭祀必须现在就进行”。 剧中,黄始木评价李彰俊是个“怪物”,而不是什么反贪英雄,是扭曲的体制产下的怪胎。与豪门联姻的结果,让这个优秀的检察官沦为财阀岳父的走狗,跨进青瓦台,又让他不自觉地成为了司法、政治、商界勾结的桥梁;白天道貌岸然地作为正义的代表审判着那些“窃钩者”,晚上则在会所密室里和靠几句话就能赚数千亿的人推杯换盏,保护这些“窃国者”不致落入法网。在经历了19年这样分裂的检察官生涯之后,李彰俊的内心和人格被完全撕裂,他纵身一跃,完成了对腐朽体系的自杀式攻击,也让自己痛苦到绝望的心灵得到了释放。那是他最后的审判,留给背弃了信仰的自己。
《秘密森林》的台词极尽讽喻,诸如“检察官对正义永远只是单相思”,“比青瓦台更黑的地方就是财阀们的会所”之类的句子俯仰皆是,尺度很大又不失文学趣味。其中的顶峰是最后李彰俊的遗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石破天惊的“大韩民国正在崩塌”,接着又说,“如今的现实,是‘至少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安全的’这条防线也被突破,已然来到社会解体的阶段。身为检察官的19年,我只是静静看着这崩坍的蚁穴近在咫尺,可怕地扩张着……”李彰俊形容自己像一本蒙尘的旧书,落满了尘土,又痛心疾首地说,如果社会的败坏并不严重,腐朽尚可接受,那么自己还能佯装不知,安心享受高官厚禄,但是腐败已经开始夺人性命,要是还没有人举起刀,那整个体系必将崩溃。 腐败杀人。剧中导致尹科长之子惨死的幼儿园春游车祸,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4年有296名高中师生遇难的韩国“世越号”(岁月号)沉船事件,这个惨剧的根源正是“官商勾结”,让质量根本不合格的轮船(大巴车)承载外出旅游的学生,监管形同虚设,而悲剧发生后,政府和司法再三推诿遮掩,处罚避重就轻,最后不了不之。 李彰俊的遗书,是剧组写给全体韩国民众的一篇檄文,希望能驱散迷雾,揭示这“秘密森林”的真相。好在,一片黑幕之中,永远有希冀正义的人们,比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丑闻被揭发,检察系统的形象一落千丈,特检组面临解散的危机,此时三部长亲自带着一帮同事到检察总长面前求情,请他“不要守护我们,而是守护我们存在的理由”。那是因为检察官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
三 在韩国,检察官是个相当特殊的群体,权力大、地位高、独立性强(相对中国而言),看他们把前后多位总统送进监狱就知道这职业有多牛掰。另一方面,反腐题材也一直是韩国影视剧热衷的类型,佳作层出不穷,比如去年同样是由TVN出品的《信号》。在众多作品中,《秘密森林》是亮眼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揭示了千疮百孔的体制,从中折射出人性的斑驳,更因其独特的对待“恶”的态度:不控诉、不愤怒。 全剧中,除了由于生理原因成了“机器人”的黄始木,大部分人都处于利益的灰色地带,徘徊在善恶之间。对“灰色”人物的正面描绘,直视其中的无奈,不做声嘶力竭的批判和褒贬,是《秘密森林》的一个贡献,毕竟,作为体制的一分子,很难不食人间烟火。
还是拿《信号》来比较,虽然其中的悬疑部分相当精彩,但将反面角色做脸谱化处理,以及主角动不动就声泪俱下地大爆发,使很多细节流于煽情,看上去解气,内涵就有所欠缺。反观《秘》,黄始木在与韩汝真交流时,已然很清醒地看见在道路尽头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就算所有罪行被揭露,那些能够通天的人物还是可以想尽办法脱罪,避过一段时间的风头,等舆论平复,又东山再起,而自己作为反腐的主力,未来只有无穷无尽的“小鞋”要穿,或被贬职、或被外调,严重者还可能被检察系统除名,丢掉饭碗(已有这样的先例)。事后的处理,也印证了这一点——韩作为侦破凶手案的警察,受到表彰,官升一级,黄则被视为拆了自己单位台的刺头,被左迁到远离首尔的乡下。 早有觉悟的黄始木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与其愤懑抱怨,不如努力前行,这是《秘密森林》提供的立场。全剧中对恶行唯一的一次愤怒,就是韩汝真发现自己的同事对嫌疑人刑讯逼供,身为警察而践踏法律。就在她头脑发热准备怒怂上司的时候,黄始木及时赶到,提出了更巧妙、更高明的处理方案:偷偷把消息捅给媒体和人权律师,从外围反击。此外,剧中黄始木几次利用媒体达到目的,展现了高超的斗争手腕。凭智慧和头脑与腐败周旋,而不是用眼泪和哭诉去博同情,这是一种智商。 比起对黑暗的仇恨,《秘密森林》中更多是对“敌对”的化解。开篇第一集,维修工姜镇燮被指为杀害商人朴武成的凶手,法庭宣判之后,年迈的朴母捡起一块砖头冲上去,却目睹姜妻怀抱幼儿与丈夫哭别,老人怔了一会儿,丢下砖头瘫坐在地;结尾最后一集,在监狱里,朴武成之子朴庆莞去见真正的凶手尹科长,对方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可父亲勾结公交公司导致了对方儿子的惨死,失去父亲和失去儿子的两个仇人相见,没有分外眼红,也没剑拔弩张,只有发自内心的道歉和眼含热泪的释怀。 《秘密森林》的大结局没有大快人心的对恶的审判,付出了那么多努力,甚至是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推到被告席上的只是几个小人物,比如金所长、尹科长,还有死掉的朴武成。真正幕后的大佬,早已盘根错节地深入到这个国家的每一寸肌体,与体制共生。谁都明白,“恶”不会停止,不公也永远会存在,但守护正义的心依然会前行,就像黄始木脸上绽开的微笑。
看了一集下来认可这个检察官形象了,甚至感到检察官就应该是冷血的了。这便是成功了,另外赞一下配乐,毫不做作夸张,甚至有些地方来个无声胜有声,让人可以安安静静地看剧和思考,多好?!
要是几年前,我还会想,什么时候我们也会有这样的剧。现在已经不想了。从艺术上的细腻到关联现实而引发的力量,太难了。
這戲的中文字幕簡直太燒腦了,簡直比劇情還要懸疑
曹承佑用为数不多的表情给国内这些面瘫假演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曹大的面瘫演技是由两千万种微表情组成的……所以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面部表情十分丰富了。
韩国版人民的名义 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恢复崩溃的系统,需要的不是时间,也不是钱,需要的是人血,无数人的血,虽然想说历史会证明一切,但这血必须现在流。已经错失了用正常方式改变的机会,不能再沉默了,不能再等待有人出现,代替我处理一切,继续沉默,这世道很快就会变得寸步难行,如今该开口说话,举手指路,驱散浓雾,揭露秘密。”
沙漠中的仙鹤啊 韩剧今年真是除此之外连只鸡都没有…… 石头男和嗲大婶是不是太萌了点儿
国内有本事抄综艺,有点闲钱也抄抄别人的编剧和演技!!
很少见刑侦片是以这么窄的口子作为开端(毕竟连环杀人案实在太多了...)对编剧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如果你不太习惯,建议坚持到第三集末,编剧的要义就是给角色制造困境,编剧水平高低就看如何逃脱困境。案件看似简单,却只是冰山一角,背后牵连的势力恐怕没有开头几集的反派那么明显。
裴斗娜会接演韩剧就已经值得一看,还有曹承佑,也只有tvn能请到这样的咖位,看完十六集,真的是好剧本,难怪能请到这两个老戏骨,第一次看到从9.1涨到9.3的韩剧,最后一集完全跳出了检察官破案剧的格局,上升到了对国家,对体制的思考和批判,结尾曹承佑笑的多灿烂,前路艰难但终于有人同行。
看久了黄始木的冷漠脸,莫名被戳中萌点,感觉好诱人。光鲜的背后会有黑暗,绝望的背后也有希望。
你好,你定制的tvN2017已经上线..
为全员演技爆灯!!!!
检察官很耐得住性子 明明知道视频证据是伪造的还这么淡定 看来真的是做大事的人 对无知的属下能冷言相对的绝不发烂渣 这部影帝影后的电视剧可以说是零宣传 但剧情不外乎是打黑 跟之前很多韩剧都有雷同了 也不知道后面发展我们的警卫能不能用爱感化下检察官走一下感情路线 所以姑且先给个四星吧
论在戏剧表演中如何展现“面无表情”——抄送陈学冬
男主没有感情好评,起码不会感情用事犯一些愚蠢的错误。曹承佑用演技证明 面无表情冷漠脸跟面瘫是两回事
目前可以说很厉害了,人物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动,而细节又极其扎实。主角只是走来走去而已,却让人非常紧张……希望不要烂尾。
曹承佑饰演的黄始木,可以打脸国内那些演了有情绪障碍角色就面瘫(本来就面瘫)的鲜肉和腊肉了,一个人只要不是真的医学上的面瘫,植物人,脸抽筋,中风,再冷酷无情情绪起伏小,也有他该有的表情情绪和声音的变化,有的人演的不是高冷,是智障。
既然房子已经租出去了又被召回来工作是不是就可以跟韩警卫同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