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是一部较为“魔幻”的具有传记电影基础且希望突出爱情线的电影作品,基本兼顾到了艺术人物的艺术风格在电影形式中的体现,使得画面质感成为最为深刻的记忆点之一。
就个人偏爱程度而言,讲述内容的确是令创作者和对爱拥有追求的人落泪。关于爱的部分,后期回溯的情感浓度过高,前期故事的塑造又不够。这似乎符合传记类型电影的真实性,但同时会导致对爱的诠释过度依赖于追忆的心理效应,使得观者感受不到强烈的共鸣。对艺术家本身的创作描绘,加入了电气元素,慷慨激昂的陈词,有一些怪异,稍稍破坏了叙事的质朴感。
台词处理的还不错,文本本身是有趣且充满泪点的。这也归功于演绎得的确很细致,本尼真的功底不错。但无奈整体多条支线并行,核心人物形象涣散,或许是为了搭配后期精神分裂的征兆,不过对观者而言并不友好。
重点说下电气的部分,可能是为了同时拱托出时代性的特征。但依然无法感受到和人物的相关性,仿佛在看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电气部分的哲学思考并不能顺利反映艺术创作的情感、思维甚至环境,真的多余。能理解电气和爱的符号性对等,但爱的部分本身就足够浓烈了,不需要这个意向。尤其是结尾处记忆碎片寻找的过程,还有关于孤独和爱的深情“相拥”。这个添加可能是为了让这一部传记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让艺术家不至于落入爱和自我信仰的传统叙事俗套中。但,有时候传统叙事足够好了,爱的诠释本就可以在创造中有迹可循,加一个类比,反而显得导演不自信或者功课不够。
最后的最后,7.5分。
(文中图片原图均来自豆瓣)
「不语」,公众号“不著”每周四影视单元,更多内容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willyi_")
个人喜好,欢迎讨论,拒绝骂战
电影的每一帧都像油画,把混乱的情绪给予抽帧,慢放,达到无限的美感。破碎的画面,抽象的画面,意识流的形态,去表诉人物的孤独,孤独背后是electricity——热烈,短暂、偏执、暴躁、癫狂的爱,benny在梅尔罗斯、图灵和梵高之后又演绎了这样gifted,孤独的,脆弱的,有着不幸童年与悲惨人生的角色,他们相同,他们不同,没有明确的生平,传记从始至终是情绪的表达,憋闷,无助,片刻的灿烂,无处释放的情绪闷在胸腔。
今天分享一部好看的电影,真人真事改编。 著名英国影星(卷福)本尼主演。人物传记片。 英国著名插画大师(画猫得名)louis Wain的自传电影。 非常荣幸的能在闭环封城在家的时候,观赏了这位天才插画师的一身。他也为19-20世纪的猫咪创造了猫咪进家庭,品种猫繁育,贡献了自己非常多的儿童插画科普类书籍。 Louis Wain先生拥有家族遗传的绘画天赋,从年轻时,就痴迷于各种动物和风景绘画,直到遇到他的妻子后,在巧遇之下,领养了一只小猫Peter, 而此后的人生跌宕起伏,痛失爱妻和爱猫后。化悲愤于才华,创作出了不少拟人化猫咪插画形象。 给当时处于一战二战的英国人带来欢乐。 并且在1891年担任国际猫咪协会主席,差不多就和国际上第一个品种猫协会GCCF差不多时间吧。 由于痴迷于绘画和养猫,Louis Wain的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家族经常陷入负债和贫穷中,加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妹妹,导致家族里5个妹妹都未能出嫁。更作为长男的他不得不兼顾创作与养家的辛苦中。 直到1927年,Wain先生励志要去大洋彼岸的美国,将猫咪的快乐带给美国家庭和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猫文化”和“猫繁育”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接受度。 我作为7年品种猫繁育人,在看过很多欧美繁育猫的历史和文献后,真的非常敬佩Wain先生做出的杰出贡献。 所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老年的louis Wain由于精神分裂症,没有办法继续创作,后在养老院走完了最后一身。 当地英国爱猫人事为了帮助饲养猫咪和他的养老条件,成立了louis wain基金会,以此来尊重和支持他为猫做出的贡献。 如今,louis Wain的插画仍然是插画界的先驱者,在拍卖界一直价格不菲。他画猫拟人化的手法和温馨愉快的画面氛围,没有人会体会他贫穷且痛苦,孤独的一生。 至此, respect! 大师 !
小可爱,大孤独
—— 看《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
看这部片子,知道了路易斯·韦恩,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插画家。他擅长画拟人化的猫的形象,晚年罹患精神分裂症。曾经的卷福(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了这个自卑的、神经质的、富有天赋的、弱小的人物。卷福是属于那种用灵魂演戏的人,每演一个角色就会变成那个人,自己的模样消失于无形。影片中他的造型也忠于韦恩本人,瘦削、遮挡住兔唇的八字胡、眼神可怜单纯。
这部片子用一种轻快有趣的节奏,色彩鲜艳的、可爱的画面,讲述了一个痛苦的、挣扎的人生故事。电影本身我可能会给3星半。我想说说由电影而想到的其它事。
一是猫。不看这部片子差点儿都忘记猫的黑历史了,不提中世纪时的宗教偏见,就是近在100年前,人们也都还普遍觉得猫是神秘的、阴邪的,以至于韦恩的画猫在他那个时代带有了引领性。韦恩爱猫有他的机缘,猫是他爱情的纪念、情感的寄托,猫甚至成就了他的事业,但他的热爱还是被冠以“古怪”的标签。谁能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爱猫、宠猫,甚至说被猫征服了都不为过。猫本身没有变啊,改变的只是人的观念,猫这个动物就从可怕的变成可爱的,黑暗的变成闪闪发光的。
片中讲韦恩担任英国国家猫咪俱乐部的主席,他从自己有局限性的科学认知出发(也许也已表现出精神分裂的前兆),发表了一番关于猫的见解,他认为随着猫的神经系统不断进化,猫们的眼睛会越来越大,会开始直立行走,并且能学会说人话。这些在现在爱猫的我们听起来,真是非常有趣。
然后,纵观了韦恩的人生后,我想感叹的是:才华不等于幸福,声望拯救不了孤独。韦恩无疑是有才华的,他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他可以用两只手同时画画,极快的创作,然而他的生活是混乱、贫穷,充满痛苦的;他的画作给人们带来很多趣味和欢乐,给他带来名誉,但画作后是他的恐惧,是他情感上的无依、精神上的形单影只。他似乎无力也无能,去承受和应对人生的重压。画画和猫拯救了他,同时也淹没了他。
可是才华和声望,不是我们每个人汲汲以求的吗?我们从小被要求考高分,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好像路那头就是一张保你人生完满的平安符;成年后我们希望挣大钱,莫名的争抢想要出人头地,哪怕我们一点都不快乐,内心空虚不安。是走错路了吧,才华可能根本不是通往幸福的途径,而至于所谓声望,更像是某种寄生物般的存在,不能依靠的。
约翰·列侬曾说:小时候老师问我,长大后的志愿是什么,我说,是“快乐”,老师说我没有理解清楚题目,我以为,是他们没有理解人生。
那么所以,问题又来了:究竟该如何,才算过好我们的一生呢?
今天看了路易维恩的电影,本尼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好看,讲述了画家难以想象的一生。神奇的是,主角姐姐一开始拿刀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有点搞笑,看到后面才真的震惊,居然是一个悲惨的故事。里面的最喜欢的一部分应当是当男主和早先在火车上见识的人再次相遇时,两个人对于他妻子为什么支持他画画的原因的对话,其实不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对别人有意义,而只是为了让他不再孤独。就是对画画的人来说,画画对自己的意义相比对其他人的意义来说都大了很多。生活在悲伤里的人能创造快乐,是因为他们需要这快乐来治愈自己。主角几乎是靠着对于往昔和妻子和第一只猫咪的回忆,支撑着他过了大半生。 另一方面,看到主角绘画风格的变化背后的原因也非常有趣。电影中有部分长达一分多钟的彩色光谱图像似乎是作者病后眼中看到的世界,他的风格变化在这时开始的。从偏向于真实,到了偏向于浓烈的色彩这巨大的变化。
画家虽然不幸,但是因为能够画画而又变得无比幸运。个人觉得他还是幸运的,在电影里画家生活历史时期,很多有趣的事也和主角发生的关联,比如主角似乎是第一个把猫当做宠物的人,还间接开辟了猫选美比赛和人们养猫的先河,而且还是一个喜欢发明创造的人,似乎对这电流有着某种神奇的痴迷。作为一个可以双手同时画画的人,确实画了不计其数可爱的小猫,感觉他画画的最妙的地方就是把猫和人的动态结合的很好。他的画里的猫几乎可以做任何的事。搜集了一些画家的作品图片。
看了little white lies的film review补充一下余生皆画猫 的古怪天才
生于1860,有兔唇和妄想症,是家庭里的breadwinner.他对创造艺术很有热情,但对财务敏锐度不够(不知道申请版权,被无限印刷却拿不到报酬)家里长妹Caroline很是抱怨。他笔下的拟人化的猫可爱灵动,色彩缤纷,和他所处的黑白传统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成对比,在他之前,猫被看作邪恶的化身,不幸的征兆,人们用猫捕鼠,但不做宠物。他和艾米莉的true love却被看作scandal丑闻,女方大十岁,而且是Governess家庭教师。
本尼又一次演绎了天才疯子,画画是一种救赎与发泄。
有几个画面真的很美,导演也很会用镜头和音乐传递感情,文本写得很有趣,演员的表现也相当好,基本可以掩盖叙事节奏上的问题。
拍的有點亂,但本尼的演技太好了,我哭了兩次都(!(貓貓真好,趕緊回家抱緊我的貓貓(陣容都是熟面孔了,竟然還有Nick Cave客串
硬给我看哭了 😭 配乐扣一分。另外我才知道那时候的猫是只用来抓老鼠的,非宠物。现在想想他们好像的确是只养狗。
影片中两个场景,足以五星好评!更何况本尼的演技令人折服!影片已然讲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本是不幸,我们把美好的折射出来,即可!
奶牛猫就是最棒的!
画好看,但没有感受到Electricity。
可见世俗平庸琐碎的苦难,无论是坚如铁石的意志,还是纯洁温柔的赤子之心,都扛不过去啊。画家真的会觉得世界是美丽的吗,恐怕只有他头脑中被回忆滋养的世界是美丽的,而在那之外还有噩梦、溺毙的恐惧、无法言说的苦楚、难以抑制的哀号。
他奔波于风雨中,寄情于无数只猫,活得邋遢、痛苦与随便;然而画作是他的语言,写下他内心深处各种对这个世界特殊而又矛盾的表达。对至爱的无从割舍,对周遭的挂念更或是被隐藏的澎湃…抽象,却又如此生动多彩。展示艺术家神经质、古怪却又激情的创作人生的电影在这几年屡见不鲜,并且大多数以压抑与缺憾作为主调渲染与时代的矛盾,或聚焦自我的挣扎。但诸如Olivia Colman提供的“碎碎念式”配音,或是一些适度的玩笑,却用种更“另辟蹊径”的方式来点亮他的故事以及还不曾被发现的价值。Benedict与Claire 的演出与配合,带来了一种“《莫娣》组互换”的良好感受;福田小哥的导演路,还要好好走~
哪里是什么激情人生呀,明明是抑郁人生!猫,成了社会秩序压抑的承载者。
猫和狗的最大区别在于 猫的智商不高 所以营造出它们高冷不易接近人的形象 偏偏这就和忠厚通人性的狗形成强烈反差 人就是喜欢它们这样。猫的本质还是独居孤独喜欢困在自己世界里 路易斯韦恩恰好也是这种性格。这电影第一感动人的就是 韦恩他老婆临死前告诉他要和世界分享爱 封闭的韦恩就把猫那种闭塞不善交流的性格有意反过来地展现 所以他画出来的猫都是人性化有交流倾向的。仔细想想 把自己的爱人变美好去贡献世界 这就是最崇高的【大爱】了。另一处感动是最后那块夹在扎记的围巾 希望他以后别再受困于虚无的噩梦 自己死后化身一抹美丽的蓝守候他 这是只属于夫妻两人的【小爱】。两个人的感情超美 就像这电影的摄影一样。
美如油画。
画,画没讲彻底,情,情没整明白,猫,猫没拍多少,贯穿始终的只有病,,我就来看猫的啊
导演到底搞没搞清楚他到底要拍男主的才华,还是男女主的爱情,还是拍猫,没重点就什么也没。
虽然不成熟的地方不少,但我依然认为导演是个超级妙的人。他的《那些花儿》是我最喜欢的剧之一。世界上的人分为猫系人和犬系人,猫系人看这片多少会有点心有戚戚焉吧。
标准的英国文艺传记片。服化道满分,两位主演的表演满分(本尼本身就不说了,女主这些年演技着实见长)。整个画面也太美太舒服了,真是大爱维多利亚Era的调调,再加上导演的油画处理,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壁纸。Louis Wain笔下的猫猫真的是太太太可爱了,栩栩如生,马上就下单了一本国内出的精装书,而且也好适合做拼图。就是这部电影感觉更像电视电影,可能是叙事方式以及画幅的原因,btw,服化道可以冲奥么?
我劳模尼又开业啦!吸尼吸猫一举两得啦!/这次虽然不是天才科学家,但这样古怪、善良、疯狂、敏感、忧伤又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家形象简直又是为尼量身定做,走路步态和小眼神太可爱了,也许尼接这个角色一部分原因是他也喜欢蓝色吧?也感谢这位爱猫猫的画家,让世界成为猫猫的世界!
在看过本尼那么多电影之后,我在这部电影中突然反应过来,其实他擅长的不是演天才,而是演孤独,各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孤独。难怪他不怎么接爱情戏,两个人的爱情戏真是他的弱点,但是一个人的爱情戏却是他的强项,因为只有一个人的爱是会让人发疯的孤独。
除了一向擅长的古怪天才之外,本尼这次还演绎了一位痴情的丈夫与温柔的爱猫人士,而所有角色都渗透着一丝不可解的孤独。
大惊喜。有些画面真的是美哭了。构图有点韦斯·安德森的影子,但整体有自己独特的味道。@TIFF2021 btw导演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