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闹得我没法离渝,前些天老方用七次核酸换来了我俩的重庆相聚。五一档没啥好片儿,我俩就挑了个应景的去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虽然我们不是青春片的适用人群,但异地恋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不过也因为不是青春校园恋爱的当事人,所以看这部电影多少还是有点格格不入。
看了十分钟我和老方就开始抖腿、跷二郎腿、东张西望直呼想走但又可惜八十块钱的票钱,看了一个小时我就让她把她已经盘了好一会儿的珠子借我盘盘。
抛开演员的因素,单说剧情,非常浅薄,虽然说呈现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内容,比如手机不离手,比如会视奸对方的微博列表(我承认我俩在一起之处我翻遍了她的关注和点赞),比如千里迢迢向对方奔走,见个小面如过大年。这些是大多数异地恋人群的真实状态,但仅仅呈现这些东西博君一笑,很对不起异地恋这个值得深挖的话题。
异地恋并不罕见,相反,在疫情时代,它成了一个更有普遍性的恋爱形态,而我个人认为,校园爱情里的异地恋算是最轻的,因为校园爱情本质上是被家庭和校园共同呵护着的一种爱情,没有那么多现实的物质的雨打风吹,这种爱情享受着特殊年龄阶段的特殊优待,不是说它不好,只是说它面临的实际困难相对较少,经营这种关系的逻辑也相对简单。
因此,这部影片一开始挑中了这个群体作为主角,也注定难以呈现更多深层的、尖锐的内涵。
学生嘛,校园生活有多姿多彩的一面,但称不上复杂,尤其是双方都是学生时,日子都过得大同小异,时间久了能分享给彼此的新东西慢慢就少之又少了。当然了,需要工作和养家糊口的人同样逃不开这种定律,就算是朝夕相处也是如此,爱情的自然规律就是如此。从这部影片来说的话,一北一南的一对情侣这个见面频率真不算低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克服的,单就我和我所能接触到的同龄人而言,频繁地跨越2166公里的距离其实挺不现实的,这种不现实的成分一旦出现,这青春片儿就难逃过于梦幻的窠臼,更别提影片尾段男主角直接跨越太平洋出现在女主角的病床前了,离谱不离谱啊。
其实对这部电影加以评价不是我最想说的,一部青春爱情题材的商业片本就没有太多高明可言,我更多还是对异地恋和如何经营异地的感情比较有感触。
我对异地恋的态度是“不喜欢”,而不是“讨厌”。谁不想每天睁眼闭眼心爱的人都在身边呢?谁不想在共处的时光里认识彼此呢?可惜没办法呀,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共同的未来有更远大的前程,异地不就是一时的、最好的权宜之策吗。认识清楚这一点再去审视异地这种状态,很有必要,带着埋怨的心理去参与异地恋,自己会不快活,感情也会受影响。
我觉得异地恋最好的状态是,时时刻刻把对对方的依恋放在心上,然后在自己的这一方天地里尽全力享受物理意义上的单身生活。电影里,女主角做到了前者,没做到后者,所以她自己的生活质量打折了,身边的朋友也提醒她你这样做是会消磨他的好感的。这没什么可批判的,为自己的爱人上头没错,只是不该为了在对方心目中保持优越性而去丰富生活、提升自身,应该是为了自己去做这些事。当你好好爱自己,你的魅力就会无限大,距离是不会隔绝这种魅力的。不管是不是异地,恋爱想进行得好,都需要两个人一起、在自己的节奏里变得更好。客观地来说,异地的状态其实有益于我更好地自律,有益于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安排生活,两个人凑一堆儿那肯定是只想当连体婴儿,只想花天酒地寻欢至上。有一天结束异地,两个人终于开始共同生活了,也还需要磨合一阵子才能找到两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做好各自事的状态。
异地恋最怕作,最怕藏着掖着不明说,如果是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坦诚相待一点儿都不难。我的紧张、不安、难堪,我的小小得意、功成名就,我都想明明白白告诉你,我在你面前不需要在屏幕那一端维持哪门子人设,同理,你的开心我也开心,你的麻烦我也陪你焦虑。所以看到女主角玩那些降低联系频次以增强神秘感的小把戏时,真是感觉幼稚无聊得要死,既然是恋爱,就得把对方的心理感受当作自己的来呵护。两个人天各一方已经难免寂寞,怎么能让ta在我这里感到被忽视或轻视。
异地最让人遗憾和心痛的是什么呢?是美好无法实在地共享,是ta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在身边。这些疼都是在一个个生活的碎片里发生的,是一瞬间看着天上的云、听见溪水的潺潺,心想,“你在该多好”;是一个人咽下生活的苦,想靠在ta肩膀上痛哭一场却不能够,只能自己做自己强大的后盾。异地恋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情绪的传达必须有声色的承载才足够有力,异地恋有太多稀碎的伤心和疲惫,藏得深浅不一的忧愁。以上对异地恋的感想,全部是基于双方都百分之百的灵肉忠诚,忠诚是爱情的第一守则,很多异地恋不是输给了距离,而是输给了动摇。如果要讲述异地恋的故事,我想戍边的战士和军嫂,列车员和检修员,或者某一方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另一方留驻在原地照顾好后方,都更加值得挖掘,青春故事值得尊重,但这部电影这样讲述,真让人难受。
女主不是傻白甜 是纯sb
恋爱脑+自我感动⁼国产青春片经典女主
男主人设也很模糊
演技也就是一二三木头人的水平
所谓双向奔赴也是大部分时候女主奔
恋爱脑起来吧又能放弃出国
没有自我的恋爱脑能感动谁?
整部片子到底是想塑造成人童话温暖异地恋群体 或者是现实主义反思之类的 路线根本是模糊的 编剧都没搞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吧?
女二那一对值一星 我个人很喜欢那一对呢状态
女主的哭戏半颗星
好了 没了
豆瓣不能评1.5
所以 一颗星
个人意见 不喜勿入
朝阳的电影院关了,为了看《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大半夜我跑到亦庄的电影院去看。坐到电影院,看到中场,我深深觉得,每个经历过异地恋的人都能够从电影中看见自己的影子,得到共鸣。并且,大半夜跨城来看电影,这不就和若干年前的异地恋一样吗? 异地恋和半夜有关:会为了半夜一个没有接通的电话寝食不安,会为了赶一班便宜的绿皮火车半夜蹲火车站,站一整夜,会和他哭和他笑着打电话从半夜到天亮,也会为短暂的相聚开心得半夜都不肯睡。 异地恋和白天有关:会觉得相聚的时光好短暂,也觉得分离的每一天都过得那么慢,总希望时间再长一点,更有时期盼时间再短一点。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甚至给了我一点错觉,希望片子里甜蜜相聚的时刻再长一点,痛苦时分再短一些,希望男二女二再多给他们多一些考验。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它做到了,它写出了,异地恋是多么的痛苦和难熬,又是多么的甜蜜温暖。 它有心动:赵一一(任敏 饰)开场的OS就是:三年了,在我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和许嘉树(辛云来 饰)勉强超过了10句话。但就在这样的三年单相思背后,是许嘉树也喜欢了赵一一三年。还好,是许嘉树先表白了。 它也有温暖:赵一一在雨中独自望天,许嘉树在美国街头挨打,都可以总结为:你不在我身边的日子。 赵一一有人撑伞,但她很坚定,许嘉树放弃出国,他也很坚定。其实这背后都是很危机的时刻。如果赵一一为那个撑伞的人有一丝心动了呢?许嘉树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放弃死守了呢?这是无数异地恋最常面对的危机,也常常没人能做到解决它,跨过它,抵住诱惑,坚守爱情。 但赵一一和许嘉树做到了,即使也会有赵一一给男友的惊喜变惊吓(不剧透了,但很经典很气人!),但许嘉树心里想的始终是:我要在北京给你一个家。 想说一场印象深刻的戏,赵一一生病住院,没想到许嘉树竟然从美国赶回来了。许嘉树照顾她,两人一起买菜,做饭,洗衣,一一却听到许嘉树需要请假的电话。一天夜里,两人散步,却各怀心事。那是一个长镜头,赵一一挽着许嘉树,两人从什么都没有说,到四目相对。两个演员的眼神都很到位,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一个想留,却很难留,一个想让他走,却放不下舍不得。这段夜路似乎没有尽头,心事却还是让两人停下了。终于要直面这个问题,赵一一让许嘉树回美国,“和你在一起的每一秒都是倒计时”,“这几天我们就像老夫老妻一样”“我怕自己会习惯这种感觉”,赵一一的每一句话,都敲在许嘉树心里,也击打着观众的心。是啊,每一对异地恋的情侣,都流过无数眼泪,也做过无数抉择,更挑战过无数尝试。有些成功,更有些失败。失败真的只是距离上的吗?如果有心,距离会是问题吗?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异地恋本就是一道误解的题。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这个夜晚的路口,到了这道题最难解的步骤,是放弃不解,直接下一道,还是继续攻克?两人的眼神有游移闪烁,也似乎有坚定不移,他们该不该走下去?(具体的不多剧透,只是在这里夸一下两个人这一场演得非常好) 再说说这部剧的服化道和场景,是我非常喜欢的。许嘉树总是穿着非常干净的T恤,就像邻家大男孩一样。印象最深的除了校服,其实是一场“分手戏”。赵一一知道许嘉树为了自己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她决定离开。许嘉树和赵一一隔空打电话哭泣,许嘉树身穿一件蓝色T恤,站在雨中的树下流眼泪。那件衣服非常干净平整,即使是特写的考验下,也能透出这个男孩的清爽无暇。所以那一刻通过这些服化道,让我对许嘉树有信心,他是从骨子里就很纯的男孩,他会为了赵一一不离不弃。 还有两个人临时租住的小屋,一切维持着老房子的装饰,软装从简,“只要有个窝”就好的感觉。那间小屋的布置和氛围,让每一对异地恋情侣看了都会有共鸣:我们清贫但很相爱。 从电影院出来,就像曾经从火车站出来时一样,夜里的风很冷,你在等车。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再不会异地恋,多近都不会,因为世间只有一个许嘉树,而每个赵一一不一定足够幸运找到他。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翻出来一条很多年前的朋友圈。
当时也正处在一段异地恋之中,男朋友给我发消息说:我在你楼下。
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看到朋友圈的那一刻,好像又短暂地变回了当初那个扔下电脑,飞奔着下楼,心情雀跃到不行的女孩子。
异地恋真的太不容易了。
每一次见面都弥足珍贵。
为了能和许嘉树多几次相见,赵一一每天忙忙碌碌打不同的工,工资和生活费都变成了一张张车票。厦门到北京的普快列车,二十多小时的路程,花朵般娇滴滴的女孩子,没有卧铺,硬座居然也能将就。
幸运的是,这种付出不是单向的。后来的许嘉树为了照顾手术后的赵一一,果断请假回国。为了多请三五天假,这个清秀美好的男孩子躲在夜色里抽烟,窗台的烟头里是数不清的无奈与愁思。
有人坐长时间的硬座,有人搭红眼航班,有人买站票,自己带一个小马扎坐在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摇摇晃晃地颠到喜欢的人所在的城市。
大概每个异地恋人都会有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一摞摞的火车票,高铁票或是飞机票,也装着“我向你奔赴而来”的决心与欢喜。
因为无法时常见面,牵手、拥抱、接吻这些恋爱中的常规操作,对于处在异地恋中的情侣们来说,无疑是奢侈品。
很喜欢电影里许嘉树第一次亲吻赵一一的片段。漫天大雪,女孩子闭眼许愿。许嘉树惴惴不安地靠近,飞快地啄了一下赵一一的嘴唇。被偷亲的人起初是怔愣了片刻,回过神来的反应是拿手捂住自己的脸,跑开。
这是跨越了两千公里的亲吻,是穿越了青涩岁月的亲吻,是熬过了日夜思念的亲吻,有那么一点忐忑,有那么一点羞涩,像是有人拿着泡泡机向屏幕外的人发射粉色爱心,不咧嘴笑是不可能的。
异地恋当然也很痛苦。
短暂的相聚之后通常要面临漫长的分离。
赵一一和许嘉树第一次分开是各自奔赴大学所在的城市。两个人搭乘不同方向的火车离开福州,赵一一哭着扒在车窗上说,我好想再抱你一下。火车开动了,他们在车厢里疯狂奔跑,只为再多看对方一眼。
能想象,日后片子上了各大影视平台,一定会有弹幕在这个时候说,太假了,哪有两列正好在同一站台同一时间出发的火车啊?或者是,要不要这么夸张啊,又不是生离死别再也见不到了。
确实,电影把场景戏剧化了,但情绪不会是假的。
我试过坐高铁离开北京的时候,靠在窗口哭得稀里哗啦,一塌糊涂。感觉自己是偶像剧里的悲情女主角,实际不过是还要再隔几个月才能见到异地恋的男朋友。
这样说出来挺好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分离带来的痛苦在那个年纪那个场景下是真实存在的。旁人看着矫情,而异地恋的人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们只顾埋首在自己的难过里。
关于异地恋的痛苦,还有一段经典的句子。
“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问你有没有带伞。可是我忍住了,因为我怕你说没带,而我又无能为力,就像是我爱你,却给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异地恋的人好像同时生活在两个城市,手机上的天气APP默认有两个城市,熟知这两个城市的大部分景点、路线。可即便是知道另一个城市的天气和路线,也没办法赶到对方的身边及时地撑起一把伞。
就像片子里的下雨天,赵一一困在图书馆的时候,是吉他社的社长给了她一把伞。
就像当初的我,加班到深夜的时候,是同事顺路送我回家。男朋友说,本来男生送你回家,我应该不高兴的。但我现在却只能感激有他送你回家。
就有一些无可奈何的痛苦。
好在片子不是狗血走向,不然这个对赵一一有些好感的学长又要给这段异地恋带来新的痛苦了。
虽然异地恋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不得不说,异地恋也可以很美好。
《小王子》里的小狐狸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异地恋的人们,约定了一个见面的日子,那么临近这个日子的那些天,都是快活的。
买票、准备行李、商量见面之后的活动、提前订下旅店,在心里倒计时出发的日子,每一件小事都洋溢着无法言喻的幸福感。
奔赴对方的路上,窗外的风景从小桥流水到白雪皑皑,从我生活的南方到有你在的北方,车子每开一公里,我就离你近一公里。直到火车停下,在出站口看到张开双臂等着拥我入怀的你。
赵一一和许嘉树在车站的每一次拥抱都是奔跑着撞上去的。真的,如果是不远千里前来相见的人,用走的是来不及的。
不见面的时候也有同频的浪漫。
两个人一起按下开始键看同一部电影,捧着电脑和屏幕里的对方一起跳一支舞,当然最浪漫的还是两个人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问的是你听过最可爱的表白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没什么印象深刻的。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想去答一下——
异地恋的情侣,女孩子哭着想要放弃的时候,男孩子跑到结着厚厚冰层的湖面上画了一个房子,站在房子里对女孩子说,别放弃好吗?我想给你一个家。
又有童趣又有真心。
影片的尾声,许嘉树中断了美国的研究,跑过青春的坐席,穿越时间的回廊,跑向赵一一。
赵一一接到电话,丢下聚餐的同事们,跑向许嘉树。
两个人最终相拥在一起。
好喜欢这种义无反顾的双向奔赴啊。
这世界上最最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奔跑着去到喜欢的人身边。然后牵手,然后拥抱,然后亲吻,然后用一辈子的时间去诉说想念。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国产爱情片把校园各种屁事儿拍完了,把职场爱情也拍完了,这次直接大融合,短短两小时不到塞了这么多个要素,那些情节随便排列组合挑两三个就能成一部电影......
总感觉这段话很眼熟,原来我写过一段一样的,不过是写的是另一部电影的影评。
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国产爱情片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会整活的导演已经开始拍外星人谈恋爱了,而不会整活的导演还是循规蹈矩地拍一些“古老”题材,这部电影尤为明显。
正常来说一部电影最多也就两、三个矛盾点,而本片简直就是矛盾集合体。遵循着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煽情——跳时间线,然后重复的流程,非常工业化。而这样的流程重复了至少十次,男一女一就算了,还生怕不够又加上了男二女二这条线,并且每次都惦记着那逼煽情,你是真的想象不到开始没有就几分钟,在一堆旁白充斥的背景下,就开始玩尬的,煽情。每次煽情都很折磨,一直到最后。所以我说导演没活了就咬个打火机吧,学学人家郭导,早已脱离了地球的束缚,冲向了宇宙。
虽然重复很多,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说一下剧情。异地恋还算是比较“新颖”的切入点吧。
女主在厦门读书,巧了,我也是;
男主在北京读书,巧了,我前女友也是;
不过你要问我有没有代入感,很遗憾的是由于男主不够帅,所以没有一点代入感。
说回正经的,女主的整条线没有一点变化,之前说了流水线拍电影,就像是玩游戏不断有副本去打,但不同的是,游戏里你变强了,而电影里女主至始至终都是个二极管,一点不带变的,稍有变化就立刻变脸,在零和无穷大之间反复横跳。令人感概的是男主就没有跳过,他上一次让我眼前一亮还是在两句话的时间内,用石头在结冰湖面上画了个大房子,还加上了烟囱。
不过人物塑造方面我还比较喜欢追求女主的吉他社社长,见到女主有男朋友一直很绅士,距离没有很近,没有疯狂追求黑化,幸好没有化身黄毛,不然我可能看不完电影了。
整个故事的剧情就相当于是缝合了很多异地恋情侣的大大小小毛病,结尾也有一些实拍,这一点感觉还不错,但是导演为什么执着于把这些元素全部加进来,而不是选一些代表性的内容加以精写。电影应该没有时长限制吧,建议以后搞个电影查重,这电影查重绝对过不了,比我的论文还要水。
最后我还是给了两颗星,一颗给泳装的片段,谢谢你导演!
整部电影就像一篇小学生的命题作文,以异地恋为题材,拼命的往上套在作文书里背的内容,毫无真实的共鸣,只有乏味和无聊。
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样,整部电影就像阿斯巴甜,甜是假的,演出来的痕迹很明显。虐也是假的,为了虐而故意虐。
爱情青春片这个样子,真的是拉低市场。
再来说一下演员,周雨彤真的很好看,美女能不能不接这种烂片了好吗?
女一任敏套路式的演技,从十年到现在,一摸一样的套路哭戏,而且台词粘粘乎乎的,可以找人配音吗?有人说是演技好其实不然,都是套路式的把悲伤青春感搬过来,从悲伤逆流成河开始,每部电影都一样。
男一真的演技更刻板,而且上镜有点胖,咱们娱乐圈只卷女明星,男明星能不能卷一卷啊?
请问,能不能不再出现这种烂片来侮辱观众圈钱了呢?
快跑,大无语世界,怎么会有演技那么烂的男女主角,女主一说话就难受,男主像木头,这剧情是散文拼凑起来吗,什么玩意
🆘 好好看! 是我没想到的感人。 在我看了诸多国内垃圾爱情片之后,终于找到一部能看的了这部爱情片反常态,没有堕胎、死亡、逼迫、爱而不得这夸张种剧情,而是讲刚在一起的情侣如何面对克服大学异地、异国的故事。 影片开头的动画好可爱,字幕词条小特效很应景。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他们的对话,后面觉得好甜。让我想到过年看的《花束般的恋爱》,意犹未尽呐
异地恋请看!!!忽而今夏!!!!!!!!!!!
或许有些恶毒,但任敏这台词念得,我真希望她演的是哑巴。辛云来的灵气也快在这堆奇奇怪怪的爱情片里消耗尽了
刚看完 感觉还不错 7/10 谈过异地恋的更加深有体会吧 抛开现实距离等因素 可能人与人之间全靠缘份 感谢所有的相遇相知 如果在一起没有好的结果 但是我觉得过程也很重要啊 所以要勇敢爱 当我们在权衡利弊的时候 我们可能并没有那么爱对方
两人双向奔赴的暗恋呜呜好甜同为异地恋的我真的很能体会女主的心理女主不算作啊 男生不回消息就是会很烦啊有事忙可以说一声但是不要一直不回吧女主害羞的小反应真的好真实…本人异地恋快三年了 每次隔一两个月再见到面真的会很尴尬很紧张很害羞…怎么会这样 女主给我支愣起来 不要恋爱脑 哒咩许嘉树你没事吧 一一世界里又不是只有你 要先学会爱自己啊 男人 算什么东西乔乔真好呜呜别画大饼了男人 你说没说要出国的事啊??为了爱情放弃前途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事情 两个人都要一起努力变得更好啊
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我是真的恶心恋爱脑。光线小生花速配连连看,随意指定俩人完成电影;谁懂为了辛云来在大银幕半永久当男学生,不停地看下去(狗听了都摇头.gif)。小旅馆里两个人在看《悲伤逆流成河》,一种“瞬息任敏宇宙”的感觉;有着分离焦虑(还不差钱)的两个人作天作地,不要来祸祸还忙着战胜封校限行的普通人了。
哪怕在健康的恋爱观下,国产的爱情片仍然是如此烂。
装腔作势,忸怩作态,一言不合就拍mv,浓浓的咖喱味儿!除了打情骂俏就是视奸别人微博,没别的事干了,矫情到每一秒都如坐针毡。虎纠的故事为什么没有虎纠口音嚯?!!
就是看得我双脚扣地,两条眉毛上上下下没直过。
1.任敏的颜值忽高忽低,声音略微有点出戏。2.不狗血,挺自然的。
《我是真的讨厌这种像阿斯巴甜的电影》
原来这就叫花钱买罪受
看悲伤逆流成河的时候我说辛云来任敏都不错,未来戏路子一定很好。 然而他俩用一部又一部的烂片向我证明我当初的预言是错的。
都2022年了怎么还在拍这样的青春片啊……!!!!!!流水化三不沾
看完只想说,我是真的讨厌《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
这种电影才像阿斯巴甜,没有情感,全是人工合成,真不知道一直批量复制这种国产爱情片有什么意义…
编剧演员都挺好的 拍的挺MV的
还行吧,至少反映现实
光线早已练就了一眼被鉴烂片的本领,特殊时期的被迫选择。在知道诸如“初恋情结”、“疼痛青春”等元素已经骗不了观众的情况下转向“异地恋”新思路,这个题材如果好好做一做形式化的内容至少是可以及格的,奈何导演和编剧功力太差,全片毫无剧情和节奏可言,连去年同期的《你的婚礼》都比不了,如果不是心疼票钱我可能前五分钟就离场了,拜托骗钱也拿点诚意出来,期待明年在315名单上见到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