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影中最让我回味的两次饮酒对谈,一个是李沧东《燃烧》中女主角涨红着脸说的那句“我好想像晚霞一样消逝”。另一个就是洪常秀《在你面前》女主角这段将死之体悟,两段对话都是以女性为主体,都是关于死亡,前者像是在说彩云易散琉璃脆的伤感与决绝,后者则是在讲述自己刹那间宗教性的体悟。
《在你面前》是很短一部电影,只有85分钟,恰如一则短篇小说,影片只有稀松平常的场景,前半部分似乎也只是稀松平常的重逢,异国生活的姐姐回到故乡,与妹妹携手同游。影片开头,姐姐看着熟睡的妹妹,手上戴着白色手表,而此刻的妹妹,正做着不愿说出的美梦。
小说的前半段,明丽的景色,寒暄的对话,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空洞乏味,但是女主人公写满阅历的脸上,总是带有某种平和疲倦的神色,谈话间她一笔带过在异国的多年经历,潇洒地表示自己并无财产。女主人公似乎有心事,妹妹并没有去仔细察觉,因为她还沉浸在某种喜悦里,她对姐姐叙说着日常的生活,而姐姐却执拗地想知道妹妹的美梦。
妹妹没有讲出她的美梦。她有个努力工作的儿子,房子刚涨了2亿韩元,她似乎也不必去讲什么美梦,普通人的生活正常运行着,她的美梦还会接着做下去。而作为主人公的姐姐,一种悲悯的气质逐渐在其人物形象上展现,在阁楼上拥抱小女孩一幕尤为明显(她感慨着那女孩,真漂亮啊,此处是个铺垫),酒桌上导演的一番话更是直接点了出来——“冬天您坐在长椅上,看着鸽子,那一刻您的脸像是有圣光照耀。”
所以,酒酣耳热后,主人公那段宗教的体悟也就非常自然,毫无突兀之感。她讲述了17岁准备去自杀前突然感悟的“万物美丽”,像是激活了心灵的一个开关,感受到万物的存在,她还很明确表示,这不是因为死亡涌上而来的情绪,她的体悟,有点像东方哲学的禅悟,又有些像西方宗教中“爱”的概念,具体是什么不重要,那一刻,她尝到了灵魂的新泉,让她当时没有选择去自杀。
当命运又要带走她的时候,她又觉得这种感觉趋近,所以她要去追问妹妹的美梦是什么,她拥抱一个普通的女孩并不停地感慨美丽,这种感觉让将死的她获得平和幸福的力量,信念支撑着她,让她看上去强大,她可以弹琴缓解局促不安的氛围,可以伸出手掌去安慰哭泣的导演,可以笑问导演暗怀的小心思。
在“她”面前的导演(这类角色则常出现在洪常秀的电影里),像是一种暗讽,被生活折磨的中年男人,对谈中反而显得弱小可怜,导演已婚,儿子已长大,生活亦是正常运行着,庸常的日子里,他的美梦是什么?可以推断,眼下就是去睡自己学生时期的“女神”,一位久别影坛气质非凡的女演员(在“他”的面前)。
人人都有“美梦”,女主人公却在清醒地活着,她第二天清晨看到男人发来的信息,不禁在沙发上大笑起来(最后两声有些像抽泣),这笑的意味彰显出男人的胆怯与畏缩,更深的意味是孤独与悲哀,她已坦然地接受死亡,但这一刻她意识到自己与任何人不能沟通心灵,她必须独自上路,那神圣的体悟只在她心里,人们与她不在一个轨道上,他们只会照旧地生活,做着“美梦”。
结尾,导演有意地形成回环,这一幕也最为伤感,姐姐再次回到床边,看着熟睡的妹妹,妹妹或者还做着美梦,是什么梦已不重要,姐姐已在美梦之外。
洪導應該是我最愛的當代南韓導演了。
很多朋友覺得這次的色彩過於豔麗,其實答案藏在片中:導演在「小說」酒館提出要用camera為女主拍一部短片之時,答案就已經揭曉了。
喜歡攝影的朋友應該不陌生,早在十年前卡片式camera流行一時的時候,多數相機的成像感光元件就是使用的ccd,所以電影一開始,我看到這種色彩,便能感覺它的復古。
所以,我更相信,本片是導演真實世界的互文。導演最後還是用相機拍了一部「小說」性質的短片。短片的內容,就是大家所看到的85分鐘。
细微的发现。
电影的国际版海报字体是绿色的,而到了韩国版则是蓝色。这正好对应着女主角的手机壳颜色,第一次出现在梦中是蓝色的,而电影结束则变成了绿色。当我看完电影打开豆瓣和letterboxd准备标记,发现网站界面上的蓝蓝绿绿都递到我面前,手机上的微信和支付宝图标,手边的各色物件……我对这两种颜色产生了巨大的敏感,不知是否是梦,眼前的一切都开始模糊,魔法一般。
一如既往,
做梦-感慨,
吃喝-再感慨,
闲逛-偶遇-寒暄-怀旧,
分开-继续闲逛-继续怀旧,
抽烟-感慨,
找人-找到或没找到-等待-继续感慨,
回程-独自感慨,
突发-换人换地方怀旧,
换人吃喝-重新怀旧-抽烟-感慨。
一通换人,一通聊聊聊,一通怀旧,一通感慨,讲一个不完整的故事,你去想吧……
生活就是这样,才显得深刻,似乎是你,又似乎是我。
低成本战略,聊个想象中的剧本,电影就拍完了。
擅以极简手法挖掘男女情感关系的韩国名导洪常秀,新作《在你面前》让缪斯金珉禧退居幕后,邀来韩国影视资深女星李慧英饰演一位重新适应韩国生活的中年女子,埋着秘密和姊姊生活在一起,她和一名导演相约在首尔巷弄里的小酒吧見面,正当两人打开话题、酒酣耳热之际,外头突然下起倾盆雷雨。洪常秀以看似日常的举止,韵味十足的对白,男女一来一往间,竟也带出衰老与死亡的生命顿悟。
韩国导演洪常秀经历了“低产”的一年后,2021年再次回复活跃的状态,两部新片问世,前有《引见》拿下柏林最佳剧本奖,后有《在你面前》入围戛纳首映单元。这部《在你面前》出人意料地没有让缪斯金敏喜出演角色,洪导找来一位退隐多年的90年代知名女星李慧英担任女主角。坦白说,这次的选角相当精准,金敏喜无论如何也演绎不了这个角色的沧桑感,不单是年龄的关系,浸淫娱乐圈多年的经历全在这位前辈云淡风轻的表演里娓娓道出,充满吸引力之余还相当耐人寻味。
很有可能洪常秀在写这个角色时参考过李慧英本人的真实经历,片中有不少情节反应出这种创作思路(比如在公园拍照被路人认出的一幕)。当然,我和很多观众一样从没看过这位资深女演员昔日的作品,却丝毫不妨碍我们轻易就对这个角色产生共情。一名过气女星放下演艺事业移民海外多年,突然回到韩国,探访妹妹和家人,还与素未谋面的导演商谈拍摄计划。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显然是女星因婚姻失败失去收入来源,不得不借助昔日名气重出江湖。
然而,影片并没有沿着这种庸俗的套路展开叙事。洪常秀此次探讨一个人如何面对死亡的来临、看透生活的本质,从而自信轻松地把握当下。导演以往作品一向乐于探讨男欢女爱、忠诚与背叛,对死亡话题甚少触及,上一次出现是在《江边旅馆》。虽说此次探讨的话题如此沉重,但在导演的剧本里却演绎出轻松欢快的气氛。
洪常秀依然以双人谈话的场景来构建叙事,和过去的故事结构相差无几:吃早餐、喝咖啡、逛公园、自拍、重访旧居、饮酒谈心,在稀松平常的情节里透露出两姐妹对彼此并不了解,并埋下悬念:女主角回国的真正用意为何?想不到在后半段,女主角与导演在餐桌上酒后吐真言,将秘密倾诉给这个陌生人。秘密揭开之时让人颇为感触,也呼应解开前半段她种种行为的动机(故意转移话题、专门造访旧居)。当然,也不浪费机会大胆自嘲,戳穿某些导演道貌岸然的假面具,并讽刺地指出男性对死亡无法共情的笨拙情感智商。
然而,这回洪常秀不再如以往般玩弄实验的结构,而采用极简主义的手法,不动声色地在日常生活流里捕捉诗意的韵味,如女主角在桥底下抽烟,在旧居里与小女孩对话,这些徘徊于真实与梦幻的画面情节值得玩味;同时也放弃了以往餐桌上聒噪争辩的戏剧性场面,所有的一切都像是当下的实录,甚至邀请观众一同参与倾听,感同身受地进入到人物的内心。
再者,运用舒缓的音乐和沉默的对视取代以往喋喋不休的台词,洪常秀越来越懂得少即是多的黄金法则。最明显的莫过于女主角在餐桌上弹吉他的一幕,巧妙道出其面对死亡时乐观豁达的心态,也有效掩盖了男主角得知秘密后的尴尬不适。两人餐厅外抽烟,及其后雨中两人打伞走入小巷的一幕更是经典,没有一句台词,完全依靠背影来营造出暧昧的氛围感,颇有王家卫的暧昧感。
开头和结尾的梦境嵌套,到底女主角是在做梦还是身处现实?梦境太过美好,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女主角在年轻之时幸运地获得感召或禅悟,从而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由此她学会把握当下,因为每一天都是“恩典”,渐渐懂得放下种种包袱与淡泊名利。这种生活哲学理念不仅能够解释她当年放弃事业,选择和爱人远赴大洋彼岸双宿双栖,即使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也在所不惜,还能解释她在餐厅弄脏衣服不再折回去更换的心思,而最后对着导演的语音留言舒心大笑更是顺理成章。在她看来,生活没有什么过去和将来,生活就在你面前,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她得知自己死期将至时,能轻易地看破生死,不再惧怕。
这种“把握当下”的顿悟同样出现在法国导演杜蒙今年的新片《法兰西》里,那是一位患上抑郁症的新闻女主播,她长期曝光于媒体镜头前,在虚假的生活里难以控制情感和把握未来。近年电影里这种生存理念的涌现相信与席卷全球的疫情有关,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令无数人陷入困境,家破人亡、经济危机……人们不再看到未来的希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因为每一天都是上天给你的恩典,这相信也是“后疫情时代电影”另一个重要的特征。
终于明白为什么不是金敏喜主演,他当然不忍心让她演这个角色
可否有人注意到离开小巷时她指缝间滑落的香烟?
用玄学来看,好电影一定有个平衡,比如视听要极致那故事要质朴,又或者类似话痨电影,视听若没花样,那就一定要讲出独到的认识,或者隐含富于变化的阅历。这部电影面子太普通,里子一般人都能理解。
在《北村方向》上映十年后的今年年初,女主角金甫京在和病魔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后去世了,在《北村方向》里她饰演一个叫做“小说”的酒吧的老板,她总是不在店里,但总是会回来。而在《在你面前》里,“小说”的老板不再回来了,因为她真的走了。围绕全片的关于回忆的幻梦,关于对当下的珍惜,关于可预见的死亡,几乎都是洪尚秀对金甫京的吊唁。而梦中梦的结构,在一贯的对知识分子的讽刺之外,还有一层通过梦境的连续翻转来探讨爱与死亡的真实与虚假的意思。
3.5;较前几部有明显回升,除了擅长的首尾嵌套梦境以实现时空的流转,在调度上更趋无痕,几个长镜看得相当舒服,结尾雨巷中的烟、远景中的背影,几乎可梦回中期巅峰,也几可呼应《北村方向》。与亲人并不熟悉的认知,在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面前却能坦露心迹,重新认识世界、拥抱他人、说出不敢说的那句话,一种全新的、“衰颓”的目光,即使只是在梦境里,一切都是可行的。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戛纳首映。成色其实比[引见]好多了。这部洪常秀初看挺无聊,但是后半段真是平地起高楼,咖啡馆里那场戏更是洪常秀近年来少有的精彩。难得见他拍得这么沉重/沉痛,处理了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命题——这个角色当然不能是金珉禧演,二十年后的金珉禧差不多吧。李慧英太合适了,甚至想因此去看看她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电影了。结尾翻的也真是精彩。
洪尚秀又在思考什么 或许人到中年不由得会思考往后的生活和生命的终点//雨中偶遇竟然好动人 会写会拍会演 掉下的那根烟能连看五遍
延续《江边旅馆》的改变 这两部大概会是洪常秀下一阶段创作的开篇 金敏喜继续退隐转至幕后 Salle Debussy 世界首映 导演未至 T. Frémaux开场 #Cannes2021
2021聖路易斯電影節(St. Loui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LIFF)看的第一部電影。模仿肉眼視覺觀感的“真實電影”攝影,室外甚至用過度曝光和銳化來模擬這種感覺。但這部電影本質卻是反電影的。你以為拍電影是對生命的延續,對死亡的反抗,一份你曾經的美麗年華不再後還能記錄你最後的音容笑貌的承諾,但結尾告訴你電影什麼都不是,你就這麼死去。電影不記錄真實,電影不延續時光,甚至電影膽怯和拒絕記錄生命。
要到很后面才会平地起惊雷,然后一路走高,直到最后一秒,再想前面就有了另外的意味。当你以为已经看透这世界,不过一场梦的时间又发现这巨大的荒诞就在你面前,直面的是梦境还是真实,是死亡还是当下,再往前看,观众所参与的空间原来如此变换,最后一刻忍不住一起发问。抛开生死大事,后面那个男导演联系这年头在豆瓣上发生的那些个八卦,可笑死我了。
6.5/10。我更喜欢同年的《引见》。在女主最后的放声大笑中,观众得以窥见面具下那颗失落破碎的心,如大衣沾上的污渍。她真的不愿意重回银幕吗,在“你”面前,是在观众面前;“你”也可以是“我”,是直面自我的历程。离世前重游故地,平静的交谈与抚摸下是雷霆万钧之力。他不忍心让金敏喜拍这部电影。
……
在日常中拍出神性,巧妙地触及衰老、疾病和死亡,几乎让人相信了灵魂的力量,然后又在一瞬间消解一切。但是电影之外,似乎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一切都不是梦,选用了李慧英而不是金敏喜,明显与电影内的承诺呼应。洪常秀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
故事藏在只言片语之中,语言不可信,表情和声音里的情绪也可能是酒后胡言。女演员的身份跟现实生活有了某种互文,男导演和女演员的故事更是洪尚秀故事的标配,最后的男女关系也是一如既往的洪氏色彩。这个小故事突然丰富起来,他这回拍的竟然是孤独衰老疾病和死亡,还有非梦非醒中就过完的人生。
权海骁喝的白酒是“烟台古酿”,55元一瓶,34°,专门厂家直销韩国的。
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很好的梦,中午之后才能告诉你。
梦,“小说”,一部计划要拍却最终未拍的影片。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这部电影。其实已经很难也无需区分它们之间的界限。因为它们全都“在你面前”。让我觉得特别悲凉的一点反倒是导演的怯懦,如果仅仅是洪尚秀又一次对于猥琐中年男的讽刺,那倒还好,可他是个导演啊,怎么能在心心念念且时日无多的女主角面前放弃拍摄呢。这分明是电影的失败,也在说,死就是死了,哪有什么永恒的光帮人类延长三倍的寿命。这分明是痴心妄想。好狠心的一部“戳穿电影谎言”的电影。
真的是平淡了,大概只有洪式招牌猥琐男遭遇突降死神的时刻算有点火花。发现洪常秀以女性为绝对主体的电影,水平大多一般。另外洪大师应该还没有到真正适合表达死亡命题的阶段。
依然是关于生与死的探讨,烧酒、小菜、香烟与下雨天亦是标配,但感觉确实与之前的不同;这一部散发着洒脱、轻盈的味道,梦境与现实嵌套着,前半段略乏味,后面在咖啡馆喝酒的桥段很好,它补完了一个清澈、敏感、压抑、疲惫、勇敢、独立的女性角色的塑造;感性,但绝不煽情。“昨日的约定,是无法履行的承诺。感谢您昨天向我敞开心扉,我衷心祝您未来的日子能够幸福。”生活中,不常常都是这样子吗......洪常秀的视角,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而刻薄。不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结尾,姐姐依然不知道妹妹的梦境,而她剩余不多的生命又少了一天;12个钟头,真是奢侈的时间啊。然而,窗外似乎风停雨止。此刻,时光尚好。文艺片配烧酒,不用想必了、真真是极好的珠联璧合。
比《引见》好,偶有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