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堂》这部电影之所以被外界称为“少数派”,是因为电影中大量的空白处理,为了情感的表达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导演采用了意境画的表现手法,似乎是一部暖心的疗伤剧,实际上,“暖”只是一个表示,只有通过这种表述,你才能真正理解小泉姚氏的思想。与那些需要用语言来解释的故事片相比,导演小泉姚适的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一本收集渊博知识的书,观众能从“这本书”中阅读和理解多少是每个人自己的理解能力,没有统一的具体答案。
影片重点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妇在城市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失去了自信,在世界大自然中获得了力量,发现了生命的美,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故事。
从黑泽明电影的学术层面来看,小泉尧的近亲弟子石先生,使师傅电影中对生命和人性的论述和解读更加冷静深刻、微妙迂回,这也应该是武士道精神对他的影响。以表达电影“已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的精神内涵。
小百合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有一段山中日出的实拍,我看得泪奔了。
好像就是人在最绝望的时候,老天爷睁开了眼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我古代文明表达太阳,他们都是有芒刺的,在我们仔细观察之下,你会发现一半的太阳就有六根芒刺,随着太阳越来越大,芒刺之间也融合起来变成了光的海洋
你看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的象征物就是带芒刺的,玛雅文明也是,埃及文明也有类似的
但最感动的是日本人在山中的这种生活态度,认认真真活着,认认真真死去
里面有个老演员,是老奶奶专业户。看过她很多次,但是在这一部中,她也格外的生动有趣。每天都要想一想,我应该感谢谁,然后认认真真地告诉他,这是认真活着的第一步吧 这个阿弥陀堂其实就是村庙,加上村里的灵牌存放地,所以人人都可以来。老太太寄居在此,一步不离,一因为她是属于村里的底层,没什么劳动力。第二就是她非常信佛。所以梅奶奶和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联系。
这部电影是自己珍藏了很久都没有看的,很怕画质和环境的影响而看不下去,在昨天看完《午夜巴士》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给拿出来了,《山里的来信》和一个作者写家乡的书一个名字,可能是那个作者借鉴于此吧。
自己其实很幸运,也是出生在大山里,在那里我将近生活了二十年了,日落月升,四季轮回,袅袅炊烟,花开雪落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场景,电影中出现的很多的场景都是自己从小亲身经历的,再看这样的场景的时候总会觉得很亲切,以前身处这样的环境不觉得很好,现在却倍感珍惜,非常高兴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渡过自己的童年时光!
再过几年的我,还是想选择回我的家乡发展,我想把自己看过的人,经历的事都付诸纸上!
影评《阿弥陀讯息》 文/梅飞朔舞 被大家戏称赏樱闲人的孝夫陪着爱人美智子来到故乡的诊所入职,他们的选择让故乡的好友非常疑惑。 孝夫的老师胃癌晚期,多次拜访中,妻子从它身上看到了坚定的信念下,理智和顽强生命力,老师经历了中日战争,与妻子失散多年,唯一的儿子意外离去,他经历了生活给与的巨大的痛苦却没有倒下,依然怀着谦逊的心态与妻子坚守,不忍心让妻子看到身体疼痛的自己给她留下凄苦的回忆,他默默忍受,一直等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认真地与爱妻告别,非常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没有一句抱怨!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美智子,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自己身边离开,加之怀孕流产,这一切无法挽回的结果让她崩溃了!直到看到老师的不放弃,看到梅奶奶乐观面对生活,自然率性,看到美丽的乡村四季如画的景色,看到孩子们朝气蓬勃的成长,看到古朴自然的小山村热爱生活,辛勤劳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沿袭着祖辈流传的深厚文化,她和孝夫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身心得到滋养,重新投身到生活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这部电影有着非常唯美的乡村四季的画面,春夏秋冬鸟语花香让观众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简单的情节,温暖却富有哲理的话语非常治愈,是一部清新可爱,充满温情的好片子!
宫泽贤治《不畏风雨》 不畏雨/不畏风/也不畏冬雪和酷暑/有一个结实的身体/无欲无求/绝不发怒/总是平静微笑/一日食玄米半升/以及味噌和少许蔬菜/对所有事情/不过分思虑/多听多看/洞察铭记/居住在原野松林荫下/小小的茅草屋/东边有孩子生病/就去看护照顾/西边有母亲劳累/就去帮她扛起稻束/南边有人垂危/就去告诉他莫要怕/北边有争吵或冲突/就去说这很无聊请停止/干旱时流下眼泪/冷夏时坐立不安/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赞美/也不受苦/我想成为/这样的人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
不给别人添麻烦,常予人方便,并且不求回报。
--- 假如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只要还是好天气,就别忘了把被褥晒干。 --- 成名并不是什么好事,并不能使人变得高人一等。创造并不为了他人的评价或者自身的成功,稀里糊涂成为别人闲谈的话柄,应该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
小说是为了传递真实而虚构的故事。
我想小说就是将阿弥陀佛的话转为人可以理解的故事。
---
睡不着的时候要怎么办呢?
下雨时候,那里就会有水流。我听着流水的声音,感觉自己也变成了水,这么一直想象着,流淌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您想象自己变成水流,要流向何处呢?
就这样和水一起流动,流呀流,感觉正在流向大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
我既想成为别人眼里完美的人,又想在自己心中成为自己。
---
最重要的就是形态,形态反映出一个人的灵魂。
--- 《阿弥陀堂讯息》 一:世人总说别一味只顾着眼前的事。从春天开始,我就忙着种植灌溉。茄子,扁豆黄瓜,就这么一心注目着眼前的事,不知不觉就96岁了。和见多识广相比,这么短浅地过活。免去了一些无谓的烦恼,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概就是长寿的秘诀吧!
二:田地里什么都能种,茄子,黄瓜,番茄,南瓜,西瓜,想吃的东西都能吃个痛快。如果说长寿来源于长期朴素的饮食的话,我的长寿大概是因为没有钱,这都是贫穷的恩赐。
三:到了盂兰盆节,死去的灵魂都会纷纷重聚在阿弥陀堂。点燃迎神火相迎,一直聊到灯熄火灭。聊着聊着,恍惚间,不知自己是身处阳间,又或是阴世,我还稍年轻一点的时候,未曾有这种感觉。我一点也不害怕,就这么在梦里长眠,也未尝不可。
四:我小时候经常发烧,不能帮家里什么忙。我家人甚至村里的人,都觉得我也许活不长了。然而,如今我仿佛已经被死神遗忘,活了那么长时间。正所谓世事难料。随着年龄增长,无法理解的事也越来越多,在这其中,最搞不懂的就是自己为何如此长寿。
五:下雪后,山乡融为一体,到处都白茫茫一片。在山里祖先们居住的那个世界,乡里我们所在的世界之间的边界消失了,无法分清此界彼界,这就是冬天。春夏秋冬,境界分明的山乡逐渐融为一体,就这么一年年周而复始。在这一年间,我更深地体悟到,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一位落气作家带着自己当医生的夫人美智子,回到小时候的村落居住。在这里相遇了独自住在山顶茅屋的96岁梅婆婆。在村庄发生的一切都非常暖心。溪水里可以钓上茶鱼,可以和山里的孩子互相追赶嬉戏,山间的树影阳光,一年四季的更替,梅婆婆小茅屋外的山景也一直在随着季节不断变化。
电影里有很多的石头佛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里,像是得到了祖先和阿弥陀佛的庇护。男女主最后在高龄的情况下,也突然有了自己的孩子,弥补了内心一直的遗憾。
乡村里的所有都让人心感愉悦。田野里的蝉鸣,夜晚青蛙的叫声。盂兰盆节山里祭拜亲人后的红色灯火,穿着和服在家门口放小烟花,山河里放的暖黄色水灯,山村里的老人们聚集在梅婆婆的阿弥陀佛堂一起诵佛经,需要烧柴做饭准备节日的食物,夜晚在山上抬头看一场烟花。
电影里一共读了五段“山中的信”。都是梅婆婆自己的感悟和心中诗一样的语境。搭配着大山的美景,充满特别多人生智慧。有时间一定要去治愈一翻~
快送我进山
整个影片具有令人诧异的、恒定的、缓慢的节奏感。完全不通过分镜头的变化,或是情节的张力来推进叙事和积累情绪,完全甘愿停留在在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本身,客观上抗拒超验的意蕴—从这点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现象学”的电影。此外,这是我见过最接近川端康成式的文学风格的电影。类似节庆、日夜和四季的变化、人生感悟题材的书信体、人对自然怀有一种变动不居的态度。更难得可贵的是,导演有极强的电影意识,通过构图、环境甚至是光线的变化来展示生活现象的变化,正如文学作品通常用叙述视角的变化来推动情节。Deeply impressed
看日本的乡村电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贫穷与富贵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梅奶奶是人生哲学家,她说听着流水的声音漂啊漂,漂向大海就慢慢入眠。平静的日子四季分明,所谓知足常乐,大抵如此。
一年时间跨度两小时片长完全不够看!像这种重在意旨的日式慢生活影像最适合选在夏日一个懒洋洋的下午 在衡山路小酒吧的私人影院里 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窗外成荫绿树 穿上最宽松的衣服 换上最舒服的姿势 不用期待任何起伏的情节 在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下看着村民们平淡的小日子 跟着夫妻俩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赏幽泉怪石 只关注黑夜中划过的灯光 流水与雪景的变换 听钟声鸟鸣响起时的细节 在睡睡醒醒之間 时间似乎永不休止 死生轮回 万事皆空
1.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不惑之年,美好爱情;平淡日子,乐以忘忧。2.感谢日影的治愈,在日影里体会人生。
充满日式禅意的和风物语,木屋佛龛,溪流田园,与世隔绝,时钟被调慢了的生活,治愈着被冰冷城市戳伤的情感,俗世欲望被断舍离的心境消解到最低,知足是人之最美好品质。夜月澄明,映照芦苇,万般挂牵,遥寄福愿。世界本该是这样生生不息的——为生而不懈努力,为死而虔诚祝祷。
真是一部夏天电影,夏夜雨后观看养心养耳养眼,中年小说家带着患有焦虑症的妻子回信州乡下疗养,少子化的村庄年轻人都外出了,只有老人和小孩,森林郁郁溪流潺潺湲。踩过田埂,蛙声与蝉声隔开夜晚与白昼。樋口可南子怎么能这么漂亮呢?年轻时美艳似妖中年后恬淡慈爱,偶有少女般娇嗔。
抑郁症是执着于爱,爱自己爱生命。化解的方法不是放弃执着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思考去化解执着,而且更不是放弃爱,而是要学会真正的爱,那种可持续的爱。
春雷滚滚,溪水潺潺,落叶萧萧,冬雪簌簌。四季往复,死生如一。逃离城市,归隐山林,寻片刻宁静,终究只是中产阶级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幻想。还是陶渊明厉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自万物芳华转瞬而逝的凋零中撷取片刻的欢愉,自此间寥落恬然的平静中却无法克制倏然的悲苦,宁和单纯的生活本是唾手可得的选择,是不甘寂寞的我们将之遗弃了。
长野县飯山市瑞穂福島地区
跟黑之雨差不多啊……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生老病死即人生,人生本无常。
樱花痴农,浮水流灯,回归自然,还我本真
これからちゃんと生きてく、生きてる生きてく ~~
在都市疲于奔波的焦虑,被山中雾岚与满目青翠涤荡得耳清目明、澄澈通透,四季鲜明的自然景物是治愈心灵的最佳药方;小泉尧史擅长的清淡平和,在静谧悠远的潺潺溪流中,时间仿佛凝固,生(村)死(山)不再界限分明,怀抱着安然与无悔,即便这样死去也很幸福。空镜美得令人落泪,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这样的感人故事,一点都不稀奇。梅奶奶和小百合真催泪啊!
春夏秋冬栖一村,生老病死一轮回。看得不是一个故事 是望四季而叹的氛围和淡然处之的心态,作为一个观众与美智子和孝夫同行,在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看风趟水,听梅奶奶讲述的人生小景,吃孩子们采摘的野菜,夕阳西下,半碗酒鱼下肚 与爱人谈笑 依山而睡,生命 随着自然的起承转 开始 结束…
无指摘,但也无夸赞处,就那么一类片子,“精神性”?最好“精神”不是成为一种“风格”或“类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治愈系日影,乡村、小萝莉、老婆婆(可否想到了豆豆龙和猫巴士?)。生活如细水长流,真善美就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