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有很多值得定格的片刻,小院里的花,被风而晃动的树,桃子读书笔记里的画… 桃子每天早起,床头总是会放着一本书和端端正正写着"xxxx读书笔记"的本子,煎荷包蛋,看新闻,隔几天就要去医院,定时去图书馆…慢下来反而时间流逝得更快了,尽管努力一个人生活,但如果有家人探望还是会有不自觉的欣喜。 远古时代的生物,三个充满喜剧趣味的"我",童年的我、青年的我…在回忆与幻想中冒险,其实还是会感受到一点点悲伤,因为这些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也表示着桃子的阿尔茨海默症的加重。但在这些奇幻与过去的交错中,桃子似乎也在慢慢和自己和解,你看,影片快结尾时,她终于接受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她提出的玩乒乓球的提议。我感觉这位工作人员其实对桃子充满了好奇与兴趣,没准后面就成为了好朋友呢! 无论如何,桃子一直都在走自己的路啊! 孤独与自由,或许就是人的一开始和最后结束的代名词吧。 很想吐槽第3张图的祥云,好像大蒜哦🙄
孤独,是主旋律。一个75岁寡居老妇人生活状态的描写,精神世界的描写。 首先,这样的片子能看的下去,那只能是主角是我喜欢的了。田中裕子饰演的日高桃子,我们能看到一个老年人的优雅、从容、孤独,她的笑很美,美到我觉得她没有75岁。 桃子的丈夫死了好几年,她的生活开始变得没有活力,去医院接受检查&去图书馆借书成了她唯一的安排,其他时候,就在家待着。每天,脑子里有非常多的小鬼同她说话,陪她回顾一生。每天早早醒来,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不要起床,就睡着吧,反正又没事干。 最开始出现的在房子里的是奶奶,小女孩时候的桃子和奶奶,一转眼奶奶还是奶奶,桃子也到了奶奶的年纪。小时候桃子笑着揪起奶奶手上的皱皮,转眼她的皮肤也皱的可以轻松揪起了。 年轻时候,桃子为了躲避家庭安排的婚姻,在订婚之后结婚之前逃出了家,她想成为一个新女性,一个独立的女性,可没想到在远离家乡的东京定居还是走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只是,嫁的是自己爱的人。影片有一大段在探讨,她到底有没有后悔。她确实感受过爱情,但是爱情以及家庭让她失去了自由、自立,桃子在假想的75周年晚会上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如果可以,千万不要选择爱情,一定要选择自由。 桃子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画画,喜欢古生物,所以,影片一开始,让人错以为是一部科幻片。这样的一个老太太,在丈夫活着的时候一定非常幸福非常有趣吧。只是,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再做这些事,就变成深入骨髓的孤独的了吧。 老头子死的早,孩子们也变得疏远了,就当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样会好受一点,没想到这个秋天会这样寂寞。桃子在秋天选择出去玩,去了丈夫坟前祭拜。去上坟的路,是她一生走过的路,她一一回忆,一一道别。遇到了儿子带她去玩伴们的秘密大本营,她想念儿子了。遇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看到了爸爸妈妈奶奶(不得不说,这一段,有点诡异),她回忆起了腿上的伤疤。继续走,遇到了年轻时候的丈夫,她问他自己一生的高光时刻是什么时候,她说应该是他死后的这些年。她还遇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同自己对话。在丈夫坟前,一切才算有始有终。她最终接受了自己,接受了孤独,接受了脑中的那些小鬼们,毕竟他们才是真实的自己,他们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她可以同他们和谐相处,甚至享受。 图书馆的那个借书员,总是在桃子还书的时候给她推荐各种活动,告诉她很好玩,我觉得她应该是看得出来桃子太孤独了,也可能是喜欢桃子?总之在每一次被拒绝后她都有点失落吧?最后一次,桃子接受了她的建议,让她有点欣喜若狂吧?出乎意料。 虽然影片评分不算高,3星4星的居多,但是,静静的看,它还是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豆瓣动态的开头「独处,但不孤独」,电影主角的生活是独处且孤独,可惜这恰恰是这一代老人的多数现状。不是刻板印象,是现实。 由于种种原因,工作多年的我有时间跟在奶奶身边静静生活一小段时间。28岁的目光里,剧中主角还原了身边89岁奶奶的日常,每天早起虽然一天无意义、三餐极简只为填饱、笑容皆因听到儿辈孙辈们的消息或问候,最多走出去跟小姐妹们聊聊天。以三餐衡量的时间特别快,日子就这么静悄悄地过了。 年轻为了家庭,忙忙碌碌,好似充实但没自我,等到社会家庭不需要上年纪的劳动力时,却难以寻回自我了,换个角度也是逼着她们找自己。 只是「找自我」这个每个女性必经的业障,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需要唤醒。年轻时,「自我」被世俗羁绊蒙尘掩盖,年老了,也还是要面对。既然始终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活 ,女孩子们就早点经历痛苦的自我蜕变,早点觅得自由,然后有更好的体格和更多的时间,去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
不论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居家或事业型,都应该有自己,有生活,有自己的步调。旧时代的新女性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那么新时代的新女性应该自由自在,才是。
恰逢张楚参加“闪亮的乐队”综艺,耳畔回想那句“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一直觉得张楚与朴树是一类人,单纯,可爱。
65岁的田中裕子演了75岁的独居老人。每天醒来,起床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因为每天都一样,医院,图书馆,或者呆在家中。医生谈着身体上的老年病状,永远需要观察,待定。但腰疼是越来越厉害,无法修剪花园里的树枝,无法铲雪,需要贴膏药才能爬山。导演最后把医生用原始人来代替,说着生死。认真过着这一生了吧。
少女时代,躲藏在暖炉上被烧伤,映射了成年后,为逃避包办婚姻而逃到大城市,最终与丈夫偕老。可惜丈夫的突然去世,让原本以为独特的一生,发现依然循着固有逻辑生活。面对丈夫的离世,甚至有一些窃喜,可能自己独自一人,才是过上自己的日子。
儿女双全,女儿也离得很近。亲情,有的是女儿难的来一次,只是为了借钱。时常接到各种向老人推销的电话,来卖车的销售都想做干儿子,得到好处。这个年纪已经不在意金钱,但也看透了炎凉。
冒着风险,独自走到老公的坟前,与老公和解,虽然没有彼此陪伴走完,但毕竟是爱了一辈子的人。与奶奶和解,幼时的自己无法理解老的状态,当自己的皮肤也像奶奶一样松弛,才明白了当时奶奶的心态。三年级外孙女独自到访,是女主与世界和解的契机。是的,人,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平淡而辉煌。
孤独的人并不可耻,认真过了自己的人生,最终都将孤独,与世界微笑告别。
74岁的桃子是东京郊外的一位独居老人。她一个人住在堆满岁月痕迹的家里,每天吃同样的早饭,去医院,去图书馆借书,做地球古代生物史的笔记……“人生最好的时光,应该就是青春韶华了吧。”这样想着,她总是出走于年轻时的回忆中。
1964年,离经叛道的日本年轻一代纷纷抛弃家乡来到大都市。24岁的桃子逃离家乡,只身来到东京。一个偶然,她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婚后成为全职主妇的桃子在家养育孩子,操持家庭。日子流淌而过,平淡而幸福的一生总有句点,衰老与死亡将他们分开。
如今爱人早逝,一双儿女也过着自己的人生,与她关系疏远。在悲伤、孤独、衰老、病痛、困顿的面前,她也常常会抱怨无助,却并不“孤单”。
在她可爱奇幻的颅内世界中,会有笔记里的史前生物忽闪着翅膀飞在回忆里的夜空中,也会有猛犸象跳出画本陪她去医院看原始人医生......
同时,她的世界里蹦出了三个活泼的“小人”。桃子与三人,时不时聊一场横跨时空的热天,气氛忧伤不能自已的时候拿出乐器来一起蹦迪;也会开一场悼念亡夫寻找自我的卡拉OK,看“自由”和“爱情”在她一首歌作罢的时候打起架来。
小人们说,“我们,就是你呀!” ——在年老时回望,即使遗憾丛生,未竟的人生都不会失去光彩。纵使孤身一人,她也再次遇见了她向往一生的自由。
《我啊,走自己的路》讲述了日本75岁独居女性桃子的生活故事,由63岁出道的日本女作家若竹千佐子的“玄冬小说”《我啊,走自己的路》改编而成。芥川赏与文艺奖双得奖作品,获奖24天内热销突破50万册。
「玄」是黑色之意,「玄冬」指的是有如冬天般深沉平静的迟暮之年;
而「玄冬小说」则是与「青春小说」相对的全新文类,描写经历人生风浪后的坦然与爽利,让人觉得「即使上了年纪也不坏」。
导演冲田修一曾执导《横道世之介》、《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等多部优秀影片,将自己一贯的风格输入这个动人真挚的故事中,焕发出活力和诗一般深沉的韵味。
主演田中裕子被誉为“最受喜爱的戏骨奶奶”,曾获日本电影学院奖等多项大奖。2006年,她还因电影《何时是读书天》获得第1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影展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女演员奖。主演苍井优有“日本银幕缪斯”的美称,曾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花与爱丽丝》、《间谍之妻》等影片都贡献了杰出的表演。
原文见于 微信公众号 和观映像Hugoeast:未竟的人生里,满眼皆自由|和观影讯
【海南岛电影节展映】中国首映。最近几年冲田修一作品都是我的心头好,这部更让我感动万分。既不煽情过火也不也不莫名搞笑,温暖地催人泪下。故事在现实-幻想、当下-过去几个维度之间交织,讲述曾经家庭主妇、如今空巢老人桃子的平凡生活、爱情记忆与脑内幻想。除了收尾略拖沓,几乎完美。桃子和丈夫的爱情往事引发对女性独立意识的思考;和奶奶的童年记忆勾起对青春已逝的愁绪;和女儿的不和源自对百褶裙的执念;诈骗电话、轿车、树木映射对儿子的思念。而恐龙、猛犸象、原始人、幻想人或许是丈夫去世后孤独、死亡意象的转化,人类的生老病死在地球史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一边看一边止不住地往下掉眼泪,每一处泪点都直戳我心。老戏骨田中裕子表演举重若轻,角色仿佛量身打造。你走了,俺终于可以走俺自己的路,但仍会想你。
看的冲田修一第六部了。细密温柔带点儿童趣,还有微微的奇幻小小的黑色。很耐看的一部心灵电影,整整130分钟,看一个孤独老人的日常倒没觉沉闷。65岁的田中裕子居然还是一副少女模样,蓬松的银白色短发,仿佛在看自己老去。想想主人公还算幸福吧,还有女儿可以走动小孙女来看望。身体不错能自己做饭自己开车,每天去图书馆消磨然后去瞧瞧大夫,还能穿戴好装备带上便当去秋天的林子里走走,我老了能这样我睡觉都能乐醒。
在很多地方我都以为他会就这样结束为什么女主说“我向往自由,婚姻束缚了我的时候”她脑海的里的人会打起来为什么她文“我这样生活对吗”获得肯定以后却要改变她为什么最后在孙女这里结束,是得到了传承和释怀吗但是,我独自生活,我就爱这样活,我自由又自在
成为新时代女性的孤独列车外游过寒武纪巨大化奇虾,跟类人猿医生看完病后与猛犸象一道踏雪回家,爱情舞台唱过离场,人生最闪耀的时刻属于你不在身边的自由,袋装福豆亦能驱鬼……田中裕子真是可以靓足六七十年,演技成精;看到片尾特别致谢名单,感觉是导演冲田修一专门献给母亲的故事
宇宙和走自己的路这两点非常喜欢,把独居老太的脑中思绪具像化,也有一个很欢乐的呈现,无奈这个剧本整体上还是看的人疲惫。
田中裕子真好啊,希望她老人家还能多演几次主角
虽然有东出昌大,但东出演的是已经死掉的老公,众所周知,一个死掉的帅老公是不会有任何缺点的。
太无聊了太无趣了
有什么比看一部稳定发挥的冲田修一更能治愈9小时越洋飞行的呢
啥玩意
『那时候不会知道未来不会总是按照既有的现实往下走的。唤作“未来”这回事,最珍贵也最麻烦的本质。就是他会转弯,而且总是在你没有预期的地方突然转弯。你应该被那转弯的离心力弄得尖声惊叫,可是你叫不出来。毕竟,谁有权利被自己的生命吓到呢?』杨照在《梦幻的夜班车》里写的这段话,也是片子里老年日高桃的写照。丈夫的突然离世,孩子们的疏远。生命的秋天,突然变成孤身一人的桃。日复一日的平凡过活,伤心与不甘心交替上演。与另外三个自己对话的桥段心酸却被包装的轻松温馨。重新打开心扉,与他人建立连接。其实人生在哪个阶段,都可能落到孤身一人的境地,这个世界上路要自己走,但周边的帮助与风景也是能够帮助困顿时期的自己,开阔心灵的良药。
这部更慢,淡出水了要。仍然是冲天修一一贯的“散步式”电影,想起了《去见瀑布》,但这部其实真正剧情推动力并不强,基本上围绕主角的心理活动和生活状态打转。虽然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很幽默的形式,也探讨了一些相对现实深刻的议题,比如老年独居、无缘社会、新女性等等,但是真正有趣的地方并不多,给人的触动也有限,看起来其实有点疲惫。
空间场景设计好妙啊,希望有一天也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内心独白三小只有趣
辛丑。影片的译名跟原名不是完全一致的,《我啊一个人走》,和《我啊走自己的路》还是不一样的,又因为涉及了影片的主旨,误导性比较强。其实女主20岁逃婚后,中规中矩的度过了35年婚姻生活,并没有什么“走自己的路”,影片说的是她亡夫后,慢慢思索和醒悟的事,“一个人走也很快乐”,“也想一个人走”,“不要因为爱情,放弃了自己的路”。回忆和思索的尾梢,竟然也回归到了人的起源,大概究极终极奥义,总会把人指向哲学吧。
回忆部分剧情的设计和意象的选择很出色,遥远故乡的远山,腿上的伤疤源于无人发现的躲猫猫,幼时和奶奶对皮肤褶皱的对话。切入点找的很好。以及每次从现实向回忆的跳转剪裁都超级自然,也是相当花心思了。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细节刻画也很写实。从非常普通的题材出发,拍出了有趣又有点悲伤的对老年生活的深思,这种以老年人为主题题材的电影代表了一种关注和注视令人欣慰。但是否真的只有一个人才能真正自立独立呢?无论年龄,一个人面对死亡和一人暮らし的孤独又如何化解呢?依旧是要靠回忆来温暖当下——不如说是一种「二兎を追う者一兎も得ず」的无解困境。迷失自我与年龄无关,年轻时的迷失如果放任不管,到了老年也一样会成为心中的刺而痛苦。138分钟太漫长了,节奏过分拖沓。不过或许在老年人的世界里,影像流动的速度或许就是这样缓慢的……
开头宇宙爆炸地球起源让大家以为放错片。半夜看完打车回来,路上跟记者同行聊天,说这部电影就是我们将来的晚年生活了,越想越凄凉T T故事节奏比较慢,就像对老人一样需要耐心,女主奶奶有三个喜剧丑角式的“分身”,但内里的感情流淌却很细腻动人、哀婉忧伤。人老了真就只剩回忆与病痛,简单的烹饪,大把的药片,医院排队的时间,远古生物的儿童图书,见不到的子女,强迫自己跟自己说话预防老年痴呆,提不起兴趣的新爱好,干不动的家务活,现实、回忆、幻想不断交织...冲田修一完全克制了煽情,但还是有点泪目。小屋内冷暖光下的现实与幻想场面有点舞台剧的感觉了
房间是剧场 孤独是陪伴的精灵 如果我承认呢 承认孤独是我的一部分 那么就能坦诚 比起爱 自由最重要
这部电影是绝对的写实,我们都知道最终的路肯定是一个人走,但你或许会有侥幸或许会有想象甚至会有安排,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当人慢慢老去,孤独是一种常态,特别是不太愿意主动走出去社交的人,这部分人是绝大多数人。你的记忆在退化,你的动作变得迟缓,不够灵敏的你也年轻过,也矫健过,一切看似都那么悲哀,但你知道自己是多么努力的在存活。人生啊,不就是这样独自一人在摸索前进不断适应“全新”的自己么。
用轻松的语气,甚至加了些许喜剧元素,来讲了一个孤独的老人的故事。一种无法避免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