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广西告急。南宁、桂林等城市爆发激烈的战斗,双方动用重型火炮和坦克把城市打得几成废墟,死亡数干人,伤者不计其数。贯穿广西境内的邕江里浮满尸体,江水将大批浮尸冲进珠江三角洲,直至港澳地区的海面上。港澳报纸连连惊呼,全世界为之动容……出现在西南城市成都和重庆的战争,其现代化程度更高。那里有很多国防工厂,而这些军火工厂的工人又大部分是从军队复员的前军人,这些精通各种武器和战术的造反派们把这个城市的战争进行得有声有色,威武雄壮。激烈的战斗甚至刺激了军事科研的进程,一些在和平环境下科研人员绞尽脑汁也设计不出来的新式武器竞在实战中被设计出来并投入使用…… 华北告急。石家庄,保定战火纷纷…… 中原告急…… 东北、西北到处枪炮齐鸣…… 中国境内的战火,震惊了全球。 在太空轨道上,苏美等军事大国的侦察卫星正紧张注视着这片陷于战火的国土。 中苏、中蒙连绵数千里的边境线上,苏军几十个精锐的装甲师,摩托化步兵师枕戈待旦,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设在菲律宾、冲绳、关岛等地的美国海空基地也进入一级战备,数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特混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北部湾等海域游弋,满载核弹或常规炸弹的“B――52”战略轰炸机群排列在机场的起飞线上,随时准备腾空而起…… 在遥远的欧洲,正处于冷战中的华约和北约这两大军事集团,都暂时忘却了柏林墙两侧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用惊奇的眼光注视着东方…… 与中国接壤或邻近的西亚、东南亚国家,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有一天,中国内战的战火会打着“输出革命”的旗号越过国境线。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一些中国留学生高举着红旗和毛泽东像正在愤怒地声讨苏联现代修正主义,声称要在列宁的故乡重新燃起“十月革命”的烈火,“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弹这回要射向克里姆林宫了。不过,留学生们的狂热,还没来得及释放出来,就被凶悍的苏联警察们的棍棒扼杀在萌芽中…… 《亮剑》
成年后第一次看“文命”类的电影,《枫》这部电影看后感觉阴冷。这比我想象的那个时代还疯狂,作为现代的人回看文革时期,谁又敢窃窃私语评论什么呢?
整部电影看下来像一群被打了鸡血的人,失去了自我判断力,却有着高昂的激情,认为自己的追求就是真理。那是一个人心不安的年代,每个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恐慌,但又没有觉得那里是错的那里是对的,那个时代人人都活在忘我疯狂中,在那个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全国性的灾难悲剧中谁不听话就要掉脑袋。
“你我要是在那个时代也会有着一样的疯狂。”
想到这里就觉得恐慌,不是表示那个时代黑暗,而是在反思人的思想一旦被灌入了,就像三体里面说的“思想钢印”人就会牢牢记住。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是不会治愈被灌输的思想,就像三体被灌输后害怕喝水一样。
我突然天马行空的在想,脾气不好的人看这部电影会不会摔了手机?别忘了文革离我们并不是太远,按照时间推算,50岁以上的人都经历过文革时期,现在,这些人都老了,所以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难以想象老一辈的长者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他们是怎么看待那个年代,把岁月都好像尘封了密不透风了,因为很少听到长辈讨论那个时期。也许都有着一些避讳,不愿意去冒犯什么。有些人年轻的时候做过红卫兵的老者,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应该更多的是难受,不过还好文革时期很快就结束了,作为一个错过文革时代的人没有资历深谈文革时期,因为那个时期没有衡量对错的标准,大多数人爱国的热情都是不错的,远远超出比我们这时代更高呼爱国。
这已经是过去的历史,虽然没有英雄,没有烈士。与我们时代相比,不但人们物质生活差异,精神也更压抑,各个方面都糟糕很多。文革已经过去三四十年前的事了,虽然,不是那么久远,但也已经是历史了。人类生活在物质享受方面急速进步,有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态势。所以从当今时代的角度审视文革,有失公平,难以预料,但,文革的历史改变了一切,打败四人帮后,地狱时代也就烟消云散了。《枫》这部电影1980年拍摄后很短时间被禁播了,后来近几年时间又被全面解除,这也是知道这部电影的人不多,我也是从《三体》书中知道了这部电影,在《三体1》多次提起的情况下处于好奇心驱动,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枫》这部电影,会不自觉的审视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21世纪这个非常时代、变化莫测的时代、“网红”的时代、自媒体的时代,好像没有了无名小辈,任何普通人都可能有机会“一夜爆红”成为当下时代“红人”、任何显要人物也可能会被推下历史的舞台。没有人与人之间互相威胁,只有时代在不断的取代历史的岁月。
未来路很长,能看很多意想不到的风景,因为时代不会停止变化,我们要适应和历史道别。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愚昧,请看电影《枫》;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疯狂,请看电影《枫》;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可气、可叹,请看电影《枫》;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可怜、可笑,请看电影《枫》!
《枫》,这部以文化大革命为题材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因为其大胆、真实地揭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所以多年来一直被讳莫如深,所以很多人对这部片子不是很熟悉,但是一旦看过,而且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这部拍摄于1980年,叫做——《枫》的影片。
该剧现在不怎么好找,我提供一个免费在线观看的网站给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一、故事片《枫》主题歌
《枫叶飘》
枫叶飘,枫叶飘;枫枝摇,枫枝摇
枫叶不知飘何处,枫枝摇过折断腰
枫叶不知飘何处,枫枝摇过折断腰
心上人,心上人;怎离分,怎离分
咫尺天涯难相述,为何亲人不相亲?
咫尺天涯难相述,为何亲人不相亲?
二、故事片《枫》插曲
《放开我呀,妈妈》
放开我,妈妈
别为孩子担惊受怕
放开我,妈妈
我要去和敌人搏斗拼杀
我要做那搏击长空的雄鹰
去迎接疾风暴雨的冲刷
放开我,妈妈
别为孩子把热泪倾洒
放开我,妈妈
听战斗的号令(听着像号位,待考)催我出发
我高举血染的战旗
让生命迸发出万丈光华
三、
丹枫,你活着
红钢,你没死啊
丹枫,丹枫,丹枫……
红钢,你不是被我打死了吗?
没有,我活着
你看,枫叶又红了
多美啊!你收到我的信了吗?
没有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要是我能亲眼看到文化大革命的最后胜利,那该多好啊!
一定,一定会的
那你就赶快回到毛主席革命路线上来吧!调转枪口
啊?这……不,丹枫……你……投降吧,啊?
人在阵地在,至死不投降
你……丹枫!
四、
爸……爸爸,你怎么哭了?
啊,不,来来,爸爸叫阳光晃的
爸爸,叔叔阿姨是英雄吗?
不是
是烈士吗?
不是
那,他们是什么?
他们是……历史
其实文革集体意识并未离我们远去,时刻在我们周围。这个只有上点年纪,动理性思考就能看得出来 这种意识简述就是:集体偏执地仇恨不相干、无冤无仇的某个人、几个人或某些对象,从而被转移视线、忽略造成他们生活不如意、挫折的真正原因,而把自身不幸的原因都归结于这公共靶子; 这种现象源头上是某些善于操纵舆论的、社交面强、会钻营往上爬的得志得意的人(这里的舆论是指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人口口相传,更大层面可能也类似),在一个单位里面,这些人为了拉动群众情绪,转移对他们不光彩升迁的注意力,也转移低层对中高层的收入方式的不满,那么就倾向于生造出一些公共宣泄对象,这个对象通常失去依靠,不善交际,既与“群众”混不到一片,也够不上中上利益层,通过抓住这种人一些不足肆意放大,说过的话肆意歪曲,甚至人家私事造谣污蔑(反正这种不会交际的人没法澄清,百口莫辩),更致命的,宣传此人有钱之类,利用本能仇富心态 这样,就会树立一个知名度高的、丑化成怪物、又让人眼红的对象,一个完美的公共宣泄对象就树起来了, 这集体意识仇恨是很可怖的,别看“群众”在权势面前像绵羊、像一盘散沙,权势一挑拨就互相咬个不停, 但是面对无权势者(其实也是“群众”)时,却能有集体共鸣仇恨意识,真可怖的是他们自觉站在道德制高点,伤害人理直气壮,更因为舆论上人多势众--大家都说这个人怎样怎样,就给了他们心理上崇高的理由。
悼念那些被狂热时代炙烤成灰的青春。
电影的背景是文革期间重庆的武斗。当时武斗双方肆意枪杀手无寸铁的学生俘虏、钢钎插进年轻孕妇的肚子、逼迫妇女舔尸,残暴堪比南京大屠杀。短短二个月,双方死了一千二百多人。
考虑到时代背景,电影还是有些意义的,毕竟才死四年嘛
开头部分,表演和台词都还是一股文革腔,看得受不了。后面武斗部分就拍得很好看了。女主角长得很漂亮,可惜表演太做作,而且念台词的时候从来不看男主,也不看镜头,像在背书一样。林彪讲话与火车奔腾的蒙太奇做得很好,但也就是如此了。极其震撼的题材,可惜当时电影人的思路还是受困于文革,可惜了。
应该推荐给戈达尔大人看看。——一个逍遥派的建议。
小孩子不断的问爸爸,爸爸说是因为四人帮。除了这场戏导演在回避,其他的都太生猛了。还有,导演的审美很超前。
比想像中要劲爆。信仰是个可怕的东西。
the power of drama and symbol 此片若有画质好的版本,一定爽爆。残阳如血,男女主角对角站位,爱情在枪炮里忽明忽暗;照明弹飞逝,过去与现在的平行蒙太奇,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历史”。
我很少给电影打一星,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这种片居然能在大陆拍出来,令我目瞪口呆;片中的情节如果是历史真实反映,令我胆战心惊
迄今唯一一部直接表现文革武斗的电影,诞生于70年代与80年代之交因为权力争斗执政者暂时放松了意识形态管制期间,直白,残酷,血腥。反思历史,汲取教训
在当时还没完全否定文革是错误的情形下,拍摄出的本片是值得全五分的。那种狂热充沛体现了出来,但是本片压抑感确实很强。
一部走钢丝的艺术,每一个气口的停顿都意味深长。
我要是说我小时候先看的这部电影,后知道的清华,搞得以后一想到清华就联想到这个,算不算非常奇怪……编剧:郑义。
现在年轻人总认为自己比上一代苦,甚至有人还怀念那个年代,没让你们生在那个时代就不错了
太深的伤痕
是不是该划归到伤痕电影一类?题材很残酷,但拍摄风格却十分诗意抒情。放今天会怎么拍呢,大概要么冷峻要么戏谑。可能正如底下一篇影评说的,要结合当年的制作背景,叙述策略不是凭空来的。知识分子:历史旁观者和叙述人
一段残阳如血的历史
7 “我真想亲眼看到文化大革命的胜利啊!” “爸爸爸爸,叔叔阿姨是英雄吗?不是。是烈士吗?不是。那他们是什么?他们是历史。历史?对,历史的教训。”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大串联蒙太奇还不够狂热,信使之差与见证隐约借用罗朱梗。拍得很糙但极珍贵的武斗恐怖教育片,小粉红战狼们应该看看。
在《三体》里得知这部电影。这是中国唯一一部以文革期间内战般惨烈的武斗为主题的电影。本可拍得悲壮感人气壮山河。但导演无才,拍得刻意做作而空洞。可惜了好题材和美丽的女主角【红卫兵墓前:“爸爸,叔叔阿姨是英雄吗?”“不是”“是烈士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历史,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