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式,居高临下式······怎么声嘶力竭怎么来。
[极恶非道]系列是北野武第一次尝试续集。
三部曲以大友这个“老派的流氓”为中心人物,聚焦Yakuza(日本黑帮)斗争。
第一部结束,木村的刀子刺入大友体内,由警察之口,证实了大友的死亡。
第二部,大友“复活”,与木村成为兄弟,后被迫出山。
一番血雨腥风后,结尾处,木村遇害,大友向从中作梗的警察开枪。
完成第一部时,影片票房不错,北野武听从制片人的建议,继续第二部的创作。
在写[极恶非道2]剧本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如果拍第三部大友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因为赶上福岛地震,拍摄中断。这一早计划好的后两部,完成时间差了五年。
[极恶非道3:最终章]开始时大友归隐韩国济州岛,这里也盘踞着日本黑帮势力。一场小冲突,引发跨国枪战。
相较于第一部毫不遮掩的血腥元素,第二部收敛许多,到了第三部,对话更加密集。
对话的作用是日本观众才更能体会的。片中对立的两派,三浦友和那边是关西帮,我这边是关东帮,他们彼此口音相异,又永远不向对方买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语言上的暴力。
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男人吵架模式,一对一式,舌战群儒式,居高临下式······怎么声嘶力竭怎么来。
问题来了,那这片好看么?
还真好看。
北野武精心营造的语言暴力,听不懂日语的小编本人,有些理解无能。
对话轰炸甚至引发观感不适的焦虑。唯独有场枪战戏,深得我心。
北野武为枪击戏放弃自己偏爱的长镜头,声称自己是“用户友好”(Audience friendly)的导演。
回归黑帮暴力片时,就得是短促有力的镜头效果更好,哪怕一部电影的镜头数为此急剧上涨到上百个。
本来吧,这是帮内成员为某位干部出狱举行的欢迎会,背后隐藏着暗杀会长的阴谋。
会长没来,自以为有机会拉拢追随者的二把手,上台发表讲话。
早在二把手发表演讲时,背景音乐已营造出一种“有事情要发生”的氛围。
上次相同的音乐响起,是大友在发出“只有我们两个人了”的感慨后,深入敌营。
这场戏,两人还未露面,属于二人的BGM(背景音乐)先响了起来。
先是隐约出现在演讲中,再被枪声掩盖。
大友带着手下赶来,门外还传出讲话者“现在就选”的灵魂拷问。
“砰砰砰砰”, 就成了屠杀现场。
面对手握机关枪的大友与手下,手无寸铁的其他人只有四处逃窜的份儿。
镜头在持枪者与逃窜者间来回切换,双方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转向冲突双方主要人物时,均停留较长时间,面部肌肉的抽动清晰可见。
慢镜头中,血浆混杂着酒水,花朵与碎片飞溅,生命与本应一片祥和的欢迎会,共同走向毁灭。
偶尔逃窜的黑影盖住整个画面,摄影机保持固定机位,似乎提供一种客观视角,任由黑影掠过。
观众与它共同见证这场屠杀,感受在绝对的火力压制下,无处可逃的绝望。
即使慢镜头加持,整场戏持续不到一分钟—— “大友这个恶魔,把所有能动的活人,都打死了。”
暴力突如其来,又转瞬即逝。
稍有遗憾的是,这场高潮戏并没能完全实现导演想要的效果。
我们拍第三部的时候,两个主角都有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以至于影响演戏,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野武的枪战戏中,势均力敌是不存在的。
总有一方占据碾压式上风,另一方还没来得及拿枪——“砰砰砰砰”,死亡。
[极恶非道]第一部,这场扫射戏,时长30秒左右。
持枪者进入办公室,大友组四个成员毫无防备。
一个转身都没能完成,瞬间被打成“筛子”。
四个人连呻吟都被剥夺了,充斥在耳边的只有“砰砰砰砰”的枪击。
而开枪的人呢,看不到杀戮的快感或者愧疚。只有面无表情的凝重。
实际上,[极恶非道3:最终章]作为一部商业片续集,除了熟悉的北野武元素外,导演针对观众需求也做出了改变。
我从来都不想重复自己,那么捡起以前做过的事,再花样翻新的弄点新鲜东西,既满足了观众也满足了自己。
过去的[奏鸣曲]、[花火]甚至转战好莱坞的[大佬],暴力场面显然更克制,呈现一种文艺范的冷暴力。
[极恶非道]系列票房成绩斐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批评它媚俗,北野武不置可否,对他来说,这不过是求变中的一次尝试。
关于下一部电影,导演想好了。
讲一个很不喜欢手机等数码设备的男人,想在当代社会,和一个女孩谈恋爱的故事。
-
文: 范什默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北野武,人如其名。
野字从予,本义为击刺中的矛,引申为不受约束,巨大而非分的欲望;武,一个止,一个戈,止是脚趾,戈是兵器,合起来,即打斗时的姿势。
歌手或演员,混到一定段位,被称为天皇巨星。和乌央乌央的天皇巨星不同,日本导演中,被尊为“天皇”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黑泽明,被称作黑泽天皇;另一个是北野武,日本电影新天皇。
两代电影人,有棱有角,个性鲜明。黑泽明像教父,北野武是“雅库扎”。
雅库扎,日本俚语,原指纸牌中最差的一种牌,也有破落户之意。现代日本黑社会,发轫于底层,或是渔民,或是工人,最初的山口组,就是由50多名码头工组成。
久而久之,雅库扎一词,成了黑社会代名词。
北野武成名后,自述家史,我小时候,帮派横行,叔叔伯伯,都是黑社会,老爹也文了身,说是制漆匠人,干的那些事,跟雅库扎没啥区别。我家住足利区,想出人头地,要么混帮派,要么学门手艺。
北野武就近取材,自产自销,将黑帮故事,编作包袱,拍成电影,几十年过去,小混混终成大器。
日本黑社会,首推山口组,但在北野武看来,山口组远不如稻川会,因后者更讲道义。稻川会组长稻川精二郎,常借钱给小业主,以解燃眉之急,他还要求稻川会成员,必须遵守法律,不得骚扰普通民众。因脾气相投,北野武和稻川精二郎结为莫逆之交。
近年来,大批年轻人加入稻川会,新成员只顾利益,不讲道义,帮会逐渐变质,沦为藏污纳垢之所。北野武很快断绝了与稻川会的往来。
混混们唯利是图,目无尊长,破坏了江湖规矩,作为一个老派雅库扎,北野武对此颇为痛心。
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现代黑社会,章法不再,礼崩乐坏,北野武心有郁结,该如何排遣呢?答案很简单,拍电影。
北野武以往电影,如《凶暴的男人》《花火》《奏鸣曲》《大佬》等,都或多或少,对黑社会有所着墨。但大多以文艺中和,点到为止,真正无所保留揭开黑帮老底的,是始于2010年,终结于2017年的《极恶非道》系列。
既然北野武早对黑帮乱象不爽,为何出手如此之晚?
要知道,日本是唯一通过立法将黑社会合法化的国家,1991年的《暴力团对策法》,开了黑白配先河,自此,黑白两道,沆瀣一气,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日本政府大开方便之门,黑社会犹如过河的卒子,得寸进尺,渗透政商两界。日本民主党自2007年以来,一直受到山口组支持,外务大臣前原诚司被曝曾接受东京“M集团”三十万政治献金,该集团据称是山口组分支。
有了政客加持,近二十年来,日本黑社会越来越无法无天,成员不讲信义,唯利是图,手段残忍。用北野武的话说,现在的黑帮,已无道义可言。
2007年,长崎市市长伊藤一被刺,凶手城尾哲弥,为山口组成员,该成员的动机,说来可笑,他在帮会中无地位,常受同僚奚落,于是突发奇想,想干票惊天大案,给自己拔份儿。
案子确实惊了天,城尾哲弥被判处死刑,下了九泉。
第二年,日本警视厅召开全国会议,最高长官安藤隆春表示,警方将不再姑息,与暴力团一决高下。2009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都有了自己的《暴力团排除条例》。
在这个节骨眼,北野武上应天时,下占地利,推出《极恶非道》系列,一浇胸中块垒。
日本早期黑帮片,与任侠片类似,无非前者用枪,后者用刀。以往黑帮片主角,大多是侠盗,类似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不只有杀人手段,还得有道德牌坊。
70年代,导演深作欣二,深知任侠片的虚伪,拍出《无仁义之战》,描绘现代黑帮彼此火并,相互倾轧,片名中的“无仁义”,昭示出黑帮本质。
《极恶非道》系列,跟《无仁义之战》一脉相承。
第一部《极恶非道》,讲山王会内部大清洗。
山王会内,山头林立,各自为政,以池元和村濑,最为嚣张,二人功高盖主,架空会长,虽无实证,已露端倪。会长关内,老谋深算,阳奉阴违,为杯葛下属,拉一派打一派,行借刀杀人之计,屡试不爽。
先是拉池元,打村濑。再拉大友,打池元。最后,关内聪明反被聪明误,被手下加藤所杀。
最初,山口组入会仪式,每个成员都要切断小指,表示效忠老大。北野武饰演的大友,属于老派雅库扎,为了义理,以下克上,自断手指,却被视为食古不化。
第一部末尾,赢家有三位,野心弑主的加藤,懂市场的石原,以及混入警察内部的前黑帮成员片冈。像大友这样的老派雅库扎,则只能沦为借刀杀人的工具,最后被送进监狱。
到了第二部,片冈驱虎吞狼,挑拨山王与花菱,从监狱中放出大友,杀死石原和加藤。片冈自以为得计,在葬礼上,他想继续把水搅浑,主动给大友递枪,谁料,大友识破片冈伎俩,二话不说,照其面门就是一枪。
大友以一人敌全组,杀石原,刺加藤,毙片冈,老派雅库扎,冲冠一怒,伏尸三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在电影中,石原因为懂经济,会赚钱,力压群寇,一跃成为帮派二号人物,上位后,着手改革,将帮派公司化,实行绩效考核制。
现实远比电影精彩。
自从日本国会将黑帮合法化后,暴力团纷纷转型,进行合法经营,比如投机股票,开电影公司,搞房地产等。越来越多的黑社会大哥,穿西装,打领带,随身携带一盒名片,商务会所,讲讲谈谈,俨然生意人。
事实上,黑帮和商业已密不可分。有资料显示,大约50家由黑帮控股的公司,在日本股市和纳斯达克上市。神户市山口组总部,挂着一个醒目门牌,上面刻着社区友好宣言:我们不允许使用童工,不卖毒品,不乱扔烟头。
第三部《极恶非道》,大友和市川双枪赴会,摆平帮派纠葛,为不让老板张先生难做,大友饮弹自尽。
韩国黑帮大佬张先生,这个人物设置,颇有深意。朝鲜曾为日本殖民地,出身朝鲜半岛及济州岛的人,在日本大约有60到80万人。直到今天,这些人仍未取得战后补偿和选举权,生活在日本,还得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歧视和不公。
日本电影中,朝鲜少数族群,一直是个不言自明的禁区,除了今村昌平,大岛渚等少数导演,鲜有人问津。
北野武不愧是个老派的雅库扎,他把张先生刻画成仁义大哥,把市川引为大友的知己,无论片里片外,都是仗义之举。
北野武这个系列,虽名为“极恶非道”,却并非“全员恶人”,士为知己者死的大友,刚正不阿的警察繁田,诚实敦厚的木村,以及第二部中那两位被乱棍打死的耿直马仔,都算得上骨鲠之辈。
雅库扎不只是黑帮混混,他们的前身是曾经的贵族——武士。明治维新前后,阶层身份被废除,很多落魄的武士,干起抢劫赌博的勾当,形成了现代日本黑社会的雏形。
曾几何时,这群武士后裔,将忠诚和仁义,作为行走江湖的最高准则。如今,物质化大潮冲垮义理的堤坝,当日的铮铮誓言,转瞬间速朽风化。
年过七旬的北野武,用电影记录下崩溃景况,留给世人凭吊。一帧帧暴戾镜头,犹如一声声叹息,多少人徘徊旧梦中,却不知道,时代已不同。
在本片中扮演花菱会若头西野一角的西田敏行先生被誉为“日本电影界的颜面”“日本演艺圈的大御所”“稀世名优”,现任日本演员协会理事长、日本电影学院奖组织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同时也是与宫崎骏导演、坂本龙一先生等人士齐名的、当今日本主张护宪•反战(即:拥护日本国和平宪fǎ第九条、主张日本应当放弃战争力量并永不参战)的进步文化人的先锋旗手,亦是日本著名对华友好人士,并于2017年2月2日应我国广大影迷剧迷邀请,正式就任“百度日剧吧中日友好大使”“百度NHK大河剧吧名誉吧主”。
多年来,敏行先生不顾日本右翼势力对其人格名誉的诽谤中伤乃至生命安全的威胁恐吓,在公开以及私下等各种场合发表进步言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抵制右翼政客的xiū宪提议、敦促政府正视历史并就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给周边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事实反省谢罪——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敏行先生经常要与大量陌生的群众演员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遭受可能混入其中的极端右翼分子不法侵害的危险,即便如此,先生没有选择置身于安全的国度、而是在群敌环视的日本本土奔走呼号,没有躲藏在匿名的网络背后、而是光明磊落地以实名发声——如此的操守、良知与胆识,无一不值得我们为敏行先生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几十年间,敏行先生多次造访中国,华北、东南、西北、西南等地都有留下过他的足迹。先生曾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纪念作品”1978年版《西游记》中扮演猪八戒而一跃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又主演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纪念影片”《敦煌》而在役者生涯中第一次摘得被誉为“日本奥斯卡”的“日本电影学院奖”之影帝的桂冠,他将中国视为与自己因缘颇深的“福地”。
20世纪末,敏行先生曾在东京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周ēn来诞辰100周年纪念作品”《発見!周ēn来の東京滞在日記 隣人の肖像》中担当旁白,进入21世纪,尤其是健康状况急转直下的近年,先生数十次倾吐了其渴望通过“拍摄田中角荣前首相与跟自己出身于同一所母校•明治大学的老学长周ēn来zǒng理这两位风云人物当年以过人的智慧与非凡的器量突破万难、推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畅饮茅台共同欢庆的这一名场面”来实现自己“在有生之年扮演田中角荣”这一夙愿的心声。敏行先生在2016年10月末出版的自传中写道:“佐藤荣作前首相凭借实现冲绳归还而拿到了诺bèi尔hé平奖,要我说的话,这个奖应该颁给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前首相才对劲儿呢”。
另外,敏行先生在自传中还写下了“中日合作拍摄反映周zǒng理与田中首相共同推动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影视作品”的愿景——如果有朝一日,先生的这一设想能够实现,想来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势必会对中日两国在包括影视作品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起到可观的促进作用,届时,会有更多的日本影视作品有机会被引进到中国,也会有更多的日本艺能界人士有机会来中国进行演出、参与活动、抑或与我国的导演/演员合作——这样的局面,或许对于中国每一位日剧日影日音爱好者都堪称福音的吧。
往小了说,为了自己与爱豆的羁绊,往大了说,为了两国的和平友好文化交流,笔者会继续通过对敏行先生的宣传来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的。
由衷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敏行先生的支持,希望大家为先生打下的群众基础可以助他在通向夙愿实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以上内容欢迎小伙伴们任意转载】
——————————
PS:
2016年初,西田敏行先生发声“保护宪fǎ九条、阻止紧急事态条款”,并呼吁“在野党团结起来,共同终结安倍政权”,数日后由于“意外受伤”导致颈椎亚脱臼(注:事务所方面出于各方面的考量对媒体宣称受伤原因是“睡梦中从床上跌下、摔伤颈椎”)。
2016年2月中旬,日媒播报了敏行先生意外受伤的消息,不久后的2月27日,CCTV6电影频道《影人1+1》栏目播出了西田敏行特辑、连续放映了两部敏行先生的电影代表作品《钓鱼迷日记》,向这位可爱更可敬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表达了来自中国电视工作者的诚挚慰问与崇高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买”钓yú岛事件发生后到2017年3月的四年半当中,CCTV全面封杀了日本的影视作品,这期间仅有过两次例外:其一是在2014年12月,为悼念去世的另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高仓健先生播放了其主演的几部影片,其二便是在2016年2月27日为西田敏行先生的意外受伤所做的上述安排。
后来(2017年2月),敏行先生借中国影迷前来探望之机、特别向央视CCTV6电影频道之《影人1+1》栏目的主创同仁致信一封,信中写道:
“CCTV电影频道《影人1+1》栏目的主创同仁:由衷感谢各位在去年2月赞同我的护宪主张并连续播放了两部《钓鱼迷日记》,这对当时负伤在身的我而言实在是一剂良药。希望通过在中国的电视台的播出,能够让更多中国的观众朋友们欣赏作为演员的我的作品、成为作为护宪派的我的坚实后盾。今后也请多多关照。”
敏行先生在2016年2月初受伤后,坚持以坐姿完成了电视剧《家族之形》的拍摄等受伤前既定的各项工作,4月中旬才正式住院治疗。在经历了4月19日的颈椎手术以及5月12日胆囊摘除手术后,先生在6月中旬出院时比受伤前瘦了将近30斤,之后立即进入《极恶非道3》片场(确切地说应该是由数名成年男子抬进片场才对)。
由于颈椎有伤,敏行先生在片中扭头的镜头要整个上半身都跟着转动才能完成(包括在那半年之后拍摄的《解忧杂货店》中亦是如此)。北野武导演后来在访谈中称,片场的敏行先生看上去随时都会断气的样子,可是只要镜头对准他,立马凶神恶煞上身一般、好像换了个人似的,等导演一喊“卡”,又随即萎下去、回到随时都可能断气的状态。北野武导演对敏行先生铁骨铮铮的役者魂钦佩不已。
说起古典主义的黑帮电影,大家一定会想到日本黑帮片大师北野武。
北野武的黑帮电影中那种冷酷、暴力与血腥的场面相信大家也一定印象深刻,今天跟大家聊的就是北野武导演最新的这部电影作品《极恶非道:最终章》。
《极恶非道》系列是北野武从2010年开启的系列电影,《极恶非道1》曾经入围过第六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极恶非道2》则在两年后推出并顺利入围第六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前年年,北野武又带着他的《极恶非道:最终章》亮相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作为闭幕电影进行展映。
一共历时7年,这个系列终于走向了完结。
《极恶非道》系列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着日本黑帮组织成员大友(北野武饰)这名角色所周遭的一切进行展开,从而将日本关东与关西的两大头号黑帮组织山王会与花菱会中的矛盾冲突、内部斗争以及黑帮火拼真实、残酷而且又冷静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前两部的电影剧情就不给大家做过多的介绍了,第三部的剧情是发生在第二部的结局大友枪杀了刑警片冈后,为了躲避追杀大友在好友张会长的庇护下流亡于韩国济州岛。
大友在济州岛过的日子也挺清闲的,没事就在海边跟着手下一起钓钓鱼,在夜总会收收保护费,直到被花菱会的一名叫花田的成员打破了宁静。
这个叫花田的成员仗着自己黑社会的身份对大友的夜总会服务各种找茬,大友本想着能借这个机会坑对方一比钱,不料对方并不知道大友曾经的黑社会经历直接将大友收钱的手下给枪杀了。
大友为了给手下兄弟报仇自己偷偷带着手下的几个人回到了日本,而花菱会内部却又借着大友想复仇的机会利用花田所犯下的“济州岛事件”作为工具手段借机进行内部肃清,不料最终却变成了一场混乱的首脑大战。
北野武所饰演的大友的这个形象,其实就是古典主义黑帮片里“忠义”这个词的最高代表。
“忠”代表对老大的忠诚,绝不可能像其他黑社会成员一样“以下犯上”通过刷阴招窥取着老大的位置。老大交代的工作即便完成困难甚至有损于自己的利益,但他也一定能够欣然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便是对老大忠诚的最高表现。
“义”则代表着对手下兄弟们的绝对义气,手下兄弟们受欺负了一定会为手下兄弟们出头,手下兄弟们被杀害了也一定会为兄弟们所报仇。北野武所饰演的大友正是在整个“以下犯上”的黑帮体系中最传统且又难得的人物角色形象。
北野武的黑帮电影中最常见且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情节便是切小拇指。切小拇指在电影中作为一种道歉的方式代表着自己表达歉意的决心,导演本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暴力是要有疼痛感的,十支指头都连接着心脏,所以切手指便是暴力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但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没有出现切断小拇指的情节,切小拇指还变成了被调侃的情节。“一个真正的日本黑道人会为此砍掉一根手指”张先生如是说,其实北野武在这里便是借张先生之口表达对现在日本黑社会的不满与抱怨。金钱至上与毫无忠义可言的日本黑色会并不是北野武所希望看到的景象。
本部电影仍然有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电影剧情,刨除去这些,本片的本质其实是一个大友为自己的手下报仇的故事,电影的最后即便大友已经完成了帮手下报仇的任务他仍然留在了日本,继续为自己曾经的兄弟木村完成了复仇。
即便当年杀死木村的人已经从黑社会隐退了成为了普通修车厂的老板与员工,大友在报仇的时候也并未有过任何的纠结且完全不给对方挣扎的机会。电影的最后北野武甚至还致敬了自己的前作《奏鸣曲》,就像是与观众开了一个玩笑一般。
其实说实话,虽然我是一名北野武黑帮片的脑残粉但是极恶非道最终章的质量确实不如头两部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头两部电影能进入戛纳与威尼斯的主竞赛单元而这一部终章只能在威尼斯作为非竞赛片展映。
最开始我以为极恶非道系列到了第二部后就结束了,没想到第三部才是最终章。这部电影更多的是北野武导演自己私人的对大友这个人物最终命运的一个终结,因为有着导演自己的私心在里面,所以电影剧本层面的无法做到像前两部那么严丝合缝的严谨与复杂。
不过作为观众而言能够看到电影最后走向完结也算是完成了自己心愿。
现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北野武从《大佬》到《极恶非道》系列再到前两年的《龙三与他的七人党》,他的黑帮题材电影在保留了一贯个人风格的同时更多的开始偏向了商业化并且持续高产。
这其实是件好事,这样的话他本人将有着更加宽阔的受众,让跟多的迷弟迷妹们能成为北野武的粉丝。虽然北野武所导演的电影还没有一部在国内正式上映过,但他却在中国有着大量的粉丝,希望不久的未来能够有机会在国内的院线大银幕上看到北野武老师的作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电影哆唻咪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三部曲,那大概就是“不合时宜”。
但这不是说北野武不应该七老八十了还在拍黑帮电影,而是说《极恶非道》所呈现的道义与忠诚之信念早已随着旧派日本黑帮文化——及其相关类型片——一并陨落。正如第一部中北野武所饰演的大友切了自己的小指头来谢罪,却被帮派组长讥讽这种做法早已过时,江湖的风气已经不复当年。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极恶非道》三部曲本身的叙事手法在当今追求奇观的消费时代也是“不合时宜”的。不同于其他黑帮片或警匪片,三部曲并没有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没有飞车与枪战,甚至也没有帮派火并。
相反,镜头中基本是一群又一群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在一个房间里面色凝重地计划着什么,再到另一个房间不停地互骂“この野郎”,大舌音此起彼伏;再加上角色数量众多,人名又往往是各种“中”(naka)、“野”(no)、“田”(da),加剧了西方观众辨认的难度。于是第一部在当年戛纳只得到了4分中的0.9分。
但北野武并没有因为这一否定便改弦更张,而是在2和3中沿用了这一叙事模式——有趣的是,一旦观众接受这样的叙事模式,从1到2再到3,大概会奇妙地感到,似乎找不到比这样更连贯、更妥帖的推进方式。或者更具体地看,1中尚有花样迭出的暴力(电钻凿嘴、筷子插耳、断舌暴毙),但在2和3中被有意地用更多的言语暴力取代,除了必要的残虐(例如水野、石原、花田之死),更多的是干净利落的枪决,一弹一杀。暴力是“角色行动的逻辑结果,但绝非影片的焦点”。
对于《极恶非道》系列这样一个黑吃黑吃黑吃黑的故事,似乎血浆爆炸更能激荡观众“快意恩仇”的期待。但显然北野武对于拍摄处刑指南又兴致缺缺。当然这是北野武一贯的路数。在他的前期代表作,同样作为黑帮片的《小奏鸣曲》就明确抑制了动作场面,略去暴力的过程,波澜不惊却又惊心动魄地递出暴力的结果。
可以说在《极恶非道》系列中,北野武对暴力的运用始终是有节制的。但请注意,节制不意味着克制。因为上述施暴场景说来也是夺人眼球,甚至可以说充满了动作游戏所追求的“打击感”,在感官效果上并不“克制”。
正如北野武自述:“我希望让观众感到剧烈的疼痛和恐惧,这种感觉就是暴力的本质。”暴力不美,也不应该被塑造为美,因为暴力就是伤痛。换言之,在北野武看来,诉诸视听语言的暴力意在于制造压迫感,从而达到一种警世的作用。因而用所谓“暴力美学”之词来描述北野武的电影,恐怕是对他的严重误解——当然,《座头市》是个幽默的例外。
之所以说《极恶非道3》节制,原因还在于北野武调整了冲突的表现形式。暴力杀戮的场面在数量上明显少了,就连北野武所惯用的静止画面——以及他著名的大海和那标志性的蓝色——也都少了。而承担本片冲突的工具变成了语言、对话本身。西装革履的谈判交易正是当今社会各类机构的运作形式。北野武有意创造更加写实的黑帮谈判场景(事实上,火并恰恰是帮派之间所竭力避免的),并通过口音和说话方式的差异来体现不同帮派乃至不同角色形象的区别。
例如西野若头带着花田来到张先生的宅邸道歉一幕,西野的关西腔、张先生手下的韩语以及东京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满了张力。尤其是张先生一派将计就计,并说出了“我们并不是黑帮”时,画面迅速切转成极度冷漠的张先生和一脸惊愕的西野的蒙太奇。寥寥三个镜头和几句台词就绘制出了那个房间内乃至整个东京黑社会势力的地形图。
花菱会的现任组长野村非常厌恶西野若头,以至于东京出身的他对手下的关西腔也表现出强烈的厌恶。这些容易被观众忽略的语言文化细节事实上生动地暗示着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矛盾。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中,北野武曾说,一部两小时长的黑泽明电影有17万2800帧,其中的任何一帧截取出来放大冲印都将是无比精美的照片,这也就是说黑泽明的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而他自己的电影则都是空洞无物的废镜头。事实已经证明绝非如此。
但如果把《极恶非道》系列是为北野武对黑帮片或任侠道义的一种追思,恐怕忽视了北野武在作品中一贯的对现实的关注。
在1和2中时不时冒出来的北野式幽默——例如1中牙齿被搅烂了的村濑,头上缠着机械装置,穿着银色西装,成了一个滑稽的机器人——在3中已经难寻踪迹。北野武说,拍摄《极恶非道2》时正好遇上311大地震,在他对福岛地震的关注过程中,他发现一些政客大发灾难财,而在那些政客的世界中,背叛和利益冲突比电影所表现的残酷得多。他说现实生活对《极恶非道3》产生了很大影响。或许这正是北野武让大友再度复活并杀回东京的原因,亦是他让松重丰所饰演的正义警官愤然辞职离开体制的原因。
然而最终,在大友颠覆了东京花菱会并为拜把兄弟木村复仇之后,他选择的是饮弹自尽。但就算他没有自杀,张先生的二把手也将出于避免大友继续制造麻烦的理由解决掉大友。问题在于,大友的自杀意味着什么?
在日本历史中,赤穗事件十分著名,为家主复仇并慷慨就义的忠臣藏与四十六义士在反复讲述和演绎过程中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忠义”即为其内核。大友之死乍一看似乎也是武士道所谓忠诚、道义这一套。然而在《极恶非道2》中便已识破险恶棋局的大友,早没有了尽忠的对象——张先生对他而言是一个恩人,但非主人。既然如此,将大友追封为“义士”恐怕不够妥当。
更重要的是,诚如论者指出的,赤穗义士这种“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秩序内的反叛,事实上是在强化(不义的)秩序的存在。大友的复仇恰恰与此相反,从他干净利落地杀死黑白通吃的片冈警官再到他冷酷地对小弟笑着说“第一件事,打倒东京的花菱会”,他已然从“以叛逆姿态出现的顺从者”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规则破坏者。
然而说《极恶非道3》“不合时宜”的原因还在于大友之死这件事上。大友这样的老派雅库扎对于株式会社化了的黑社会而言早已显得“不合时宜”,对花菱会而言如此,对收容他的张先生一派而言更是如此。或者应该“悲哀”地说,不合时宜的根源在于无济于事。
大友明白,他对组织已经丧失了价值,而作为个体,也再无冲击残酷社会现实的力气,此非对江湖道义的缅怀,而是对黑暗的悲鸣,尽管他正是黑暗的代言人。因此,自杀才能彰显大友这样的硬汉所具备的压力下的气度(grace under pressure)。
从这个角度看,《极恶非道3》的大友便应当理解为刺杀丰臣秀吉失败的侠盗石川五右卫门,最终在铁釜的热汤中从容死去。作为结果,是一种生死看透与人格尊严,但实质恐怕是廉颇老矣的无奈。
不过,尽管大友已经死透,纵使明确“全员恶人”,且《极恶非道3》已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天鹅之歌,但北野武势必不会放弃斗争。这不,他即将再度折回纯爱的极端,用催泪弹冲洗观众的心灵。
本文首发于《虹膜》微信公众号 20180506
三部曲终结。主角也选择了自我终结。经常想过,一个男人,要么在彻底失望时,要么在彻底失败时(实质上是心理上的自认失败),会以自我终结来做了解。这部戏,其实是一个提醒,以及确认,一个男人在彻底完成使命后,也可能选择以自我终结来做了解。前两者,因无以信,后者,因无以恋。但正因为自我终结的看似豪迈,反而令,为了某个目标,强迫自己,像狗一样活下去的选择,也能承载起那尊勇气。
バカやろ!
北野武显然拿这种电影过瘾的,古典黑帮最后的挽歌
可能是平成年代最后的黑帮电影,昭和男儿的集体秀,尽管略显疲惫,尽管大家都有些老态龙钟了,但我们会怀念北野,怀念疲软的平成年代,这么一想有些伤感。
北野武以致敬自己的方式终结了这个杀人如麻的系列,接下来就只能祈祷会有杜导的黑社会3了。
在这个系列里,大友只是个无名之辈,却是唯一的绿林好汉。其他黑道大佬都在追逐利润,一身铜臭,只有他还在遵循那种浪漫的、不切实际的江湖规矩。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角色总能制造最意外的大事件,却依然无法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坏命运。
《极恶非道》三部曲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最后我杀我。
野心与阴谋充斥的江湖中,北野武化身为一把快意恩仇的刀,无畏全身而退与否,刺向所有的仇恨与鄙夷。三部曲以大友之死为终,是这一部的唯一意义。
<极恶非道>系列最大的看点就是“北野武接着要杀谁”,但经历了前两集血雨腥风的厮杀之后,“最终章”终于走入了更上层的黑帮世界,权力斗争的背后散发出无尽的哀愁,最后的处刑也从“如何处刑”变成了“一场告别”。北野武以致敬<奏鸣曲>的方式给<凶暴的男人>画上句号,非常北野武!
#Venice2017# 其实这个系列也没必要继续了,黑社会的政治斗争在前两集很到位了,这集就是搅进来了韩国黑帮,北野武自己那条线变成了导火线,少了警察方面的压力,又没有去做诸如不同代继黑社会的冲突。总之还是比较老派,暴力场面还是很北野风。不如「龙三」那么好看。西田敏行这次一番位
当帮派老大们之间黑吃黑,阴谋背后还有阴谋时候,最下得了狠手的,却是那个最被忽略的对手,以最不相信的理由—yakuza的义理人情。这一大一小间的张力,这平静海面下暴力与死亡的涌动,太厉害!北野武拍暴力是真的感觉被打在身上,拍死亡是让人感到恐怖与绝望袭来…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還是由玩女人引起,黑幫小事化大、大事化炸、幫派火併、欺上瞞下、內部鬥爭的路數。黑幫黑車黑槍黑西服,黑吃黑的風格一脈相承,絕對“正統續作”。各種死法。但劇情依舊是系列的弱項。趁沒有逐漸爛下去,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三星半P.S.果然安排了松重豐吃飯的戲233
这个系列必将影史留名
只有在面瘫老头的电影中才能看到最正常的杀人方式,干净利落。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一般电影中杀人前逼话都这么多。……………………………………原来打的5星是我原来没看过的时候瞎打的,最近终于看了网上的盗版资源,才发现拍得真的很差,瞎打5星我悔过。。。老北,咱别凑数好么?
这个系列除了2我没仔细看以外,终于都看完了。大友才是这极恶非道的世界里最后残存的一点道义。横冲直撞,干脆爽利,人狠话不多。会长当初极力护他,应该是看中了大友这一点,有一天可终将为己所用。大友像是大招,回血后把敌人一招致命。会长不费一兵一卒留得保全所有,高明。虽是利用,却也惺惺相惜。另一边,阴谋算尽,即使如常所愿,却也岌岌可危。最后的道,随着大友的一声枪响,终究消失于江湖之中。
很久没看日本的商业片了,虽然没看过前两部,这部终结篇还是吸引住了我。北野武的活做得和片子的黑帮一样干净利落、专业漂亮。看了许多艺术文化片,再看这部商业电影,反而印象不错。主流市场需要这样专业、有情怀的类型片。
一酷到底,一酷酷一辈子,说的就是北野武这样的人吧。(羡慕的眼神,可怜巴巴 #PYIFF
北野武太干脆了,毫不留恋。剧作比前两部差,镜头感和形式感都有所下降。[B-]
在第二部的人物群像立起来之后,这一部变成了新一代黑帮的宫斗,最后借老一代黑帮之手清除异己,把这个世界留给了一群妖艳贱货,最后他们在心机中上位,连他们的支线也没有再讲,算是一个干净利落酷劲十足的收尾。这一部从剧作上讲,北野武其实已经做的非常文艺了,三部曲真是一部的剧本一个样。3.5
#PYIFF。怎么也想不到能在中国的大银幕上看北野武的电影,感谢贾科长。黑帮,暴力,血浆,大海,所有北野武元素都毫无保留的在银幕中呈现。剧场原因,观影效果系列最佳。血腥和喜剧成分达到了新的高度,杀人手法千变万化,爆头烟花全场最佳。不过没能在现场看到北爷真身,感觉还是有些可惜。五星
就这样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