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意大利风格的电影,略带荒诞的轻喜剧。一切源于主人公不满意现实社会制度和法律而产生的建立自己社会想法,并且按非常理的途径予以实现,进而成立五人政府并向联合国请求建国,虽然其中没人知道什么叫国家。乔治奥的小岛国名声在外,最终引起了联合国,梵蒂冈以及现实政府无比认真的讨论,并且进入严肃的法律程序,最终通过地方性小规模战争摧毁玫瑰岛,成为意大利历史上唯一发动的侵略战争。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真实事件。
今天聊聊意大利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片名L'incredibile storia dell'isola delle rose / Rose Island (2020),别名玫瑰岛。
本片是由意大利人希德尼·希比利亚(Sydney Sibilia)担任编剧导演,Netflix出品的一部喜剧历史题材电影。
一位理想主义者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在意大利海岸线附近的公海上,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岛屿,并宣称这是一个拥有自己公民、护照和语言的主权国家——玫瑰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Rose Island)。
1968年的欧洲正处于各种思潮中,隔壁法国的学生正在示威游行,要推翻建制派统治。
乔治奥·罗萨身在意大利,作为一名动手能力极强的工程师,在意大利社会中备受打击,郁郁不得志。他突发奇想,想在公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在好友毛里齐奥(Maurizio)的帮助下,这个疯狂的计划得以实施。
他们在距离意大利海岸线不远的公海建造了一个平台,为年轻人建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聚会场所,远离政府的监管。首先来到岛上的是海上漂流的流浪汉、无国籍的酒吧经理、未婚怀孕的少女酒保,随着经营成果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玫瑰岛共和国(1968.5-1969.2)
年轻人很认同乔治奥的理念,但意大利政府却并不这么想。
很快玫瑰岛和意大利政府陷入一场争斗。乔治奥找到联合国、欧洲委员会,试图寻求法理上的帮助,而意大利政府直接用军舰说话,用真理抹去了小岛的存在。
意大利政府也取得了建国以来,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战争胜利。
这个人造平台只有400平方米,距离意大利里米尼省海岸不到7英里,该平台下有几根插入海床的26米长钢管支撑。
而当时公海的定义是距离海岸线6海里即算公海,因此这个人造平台不受意大利政府控制。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用喜剧的方式介绍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梦想家从这个故事里会感到鼓舞和激励。
别管梦想多么天马行空遥不可及,只要敢于付诸行动,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乔治奥和他的朋友们短暂地建成了一座乌托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了自由宣言,从喜剧出发点看这可能是个荒诞行为,但实际上是一种思潮的伟大尝试。人人平等、天下大同,是所有人的梦想,除了统治阶级,所有人都会希望迎来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
玫瑰岛作为一个微型国家是自由的象征,这里提供餐厅、酒吧和迪厅等功能,在全球思潮雄起和战争肆虐的的背景下,这里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一处避风港和自由快乐源泉。
1968年6月,该平台以世界语名称“ Insulo de la Rozoj ”宣布独立,这进一步激发了意大利政府的愤怒。意大利政府觉得这个人造平台从游客身上赚钱却逃税漏税,同时还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誓要将其拿下。
如果意大利政府通过联合国、欧洲委员会,用辩论的方式,从法理上证明玫瑰岛不是一个主权国家,那么还算走得正行得端。而且按照判例法国家规定,这样也能堵住漏洞,防止未来效仿者。
而意大利政府采取的措施却是极其下作,除了让人更加讨厌他们外,别无好处。
先是利诱,对着玫瑰岛成员一个个提出利诱条件。
紧接着威逼,对着乔治奥的家人下手。一人做事一人当,小丁做事小叮当。堂堂政府对着别人家人下手那可是太下作了。
最后使出杀手锏不讲武德,直接军舰炮轰。抓走了玫瑰岛成员,炸毁了平台。
我们现在看到的《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已经极尽娱乐化,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恶搞的黑色幽默故事,故事充满乐观和理想主义,似乎始作俑者是多么的异想天开。而他们的行为从根本上质疑了当今社会的国家、政府等诸多概念。或许若干年后国家、政府这些概念都不存在时,会有人想起这群先行者。
而娱乐化正是现在统治阶级宣传需要的效果。在思潮运用的年代,各种事情皆有可能,强权一方在无法在法理取得胜利的时候,诉诸暴力手段,这正是民众反感的地方。
梦想家知易行难,
先行者浪漫自由。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不久前,Netflix拍了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因情节过于离谱,实在难以相信是真实发生的事。
但再一看是意大利人搞的事情,顿时就很信服了。
简而言之就是意大利一个奇男子不服政府,于是跑到海上建了个人工岛。
顺便成立了个国家,自己当总统。
这个微型国家,还有个浪漫的名字——玫瑰岛共和国(Republic of Rose Island)。
很多人心中都曾向往一个世外桃源,玫瑰岛共和国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
这部口碑新片,将意大利人的幽默演绎到极致。
豆瓣评分8.0,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
有人说天才大概率是奇葩,但奇葩倒未必是天才。
男主乔治奥就是个徘徊于天才和奇葩之间的人。
作为一个行动力超强的理工男,他身上有着理想主义的天真和偏执。
乔治奥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脑洞清奇的他经常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
例如,开着自己组装的汽车,带久别重逢的前女友兜风。
例如,驾驶一架未注册的飞机,结果撞坏路灯被抓进警局。
后来在一个酒吧打工了两个暑假才还上灯杆的钱。
例如,和前女友的父亲看球时,发现电视屏幕有三条线。
觉得影响观看就动手拆电视,结果引发了爆炸,差点害老人家失明。
从此女友变成前女友。
不难发现,乔治奥这种理工男的浪漫并不被现实包容。
天性爱冒险的他与律师出身的前女友,简直天生的冤家。
这次,又因为他无照驾驶导致,两人都进了局子,还落下不良记录。
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人,人们常指责:“你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乔治奥大方承认这一点。
他不仅活在自己的世界,还决定要造一个自己的世界。
狠话是放出去了,但这个“自己的世界”要怎么造还没有头绪。
乔治奥又陷入了神游。
脑洞清奇的他,冥思苦想之后心生一计。
在意大利领土外的大海上,用钢铁造一个岛!
至于是世外桃源还是法外之地,暂且不提。
行动派的他说干就干,罗萨找来富二代好友毛里奇奥,资金问题算是解决了。
接下来是选址,只要在意大利领土外的国际海域就没人管得着。
至于如何打地基,填海造陆肯定不现实。
乔治奥考察了钻井平台,认为这种形式比较靠谱。
但依他的预算和人力也不足以搞这么大的事。
搭平台用的钢柱如何运到海上就是个问题。
他决定让钢柱自己漂过去:
空心钢柱可以浮在海上,拉到目的地时打开一侧灌水,钢柱就会下沉立在海底。
过程出奇地顺利,一顿操作之后,平台就这么在公海上搭好了。
虽然看上去有点简陋,但也勉强算是个岛。
最后,用钻机抽取地下饮用水源。
这个“独立岛屿”就大功告成。
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乔治奥迎来了岛上第一个居民——
一个在海上漂流数月的电焊工佩特罗。
然后,是第二个。
德裔男子诺艾曼,蹦迪达人兼公关小能手,因当过逃兵被德国取消公民身份。
听说几个疯子建了个岛还不受管辖,就来了。
诺艾曼很快将小岛的消息传播得人尽皆知。
它很快有了个浪漫的名字——玫瑰岛。
这个因自由独立而出名的微型国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
玫瑰岛很快成了派对胜地,这里充满狂欢的人们、摇滚乐和酒精。
此时,就连之前斥责乔治奥的前女友,也出现在玫瑰岛上。
前女友一针见血地指出玫瑰岛更像一个蹦迪的海滩俱乐部。
而不像乔治奥之前说的一个独立世界。
乔治奥意识到,要让玫瑰岛成为一个国家。
而他要当这个国家的总统。
接着,他们有了自己的国旗、甚至还发行了邮票。
玫瑰岛很快被意大利的议会得知,但谁也没当回事。
因为过于荒诞,议员们开会时提到玫瑰岛都感觉很滑稽。
如果不是联合国秘书长郑重其事地打电话来。
意大利总统可能真以为这就是个恶作剧。
然而,玫瑰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很多人写信给政府申请放弃意大利国籍,加入玫瑰岛国籍。
这种让政府颜面扫地的事,怎么可能被允许。
意大利政府明面上在电视上批判玫瑰岛。
暗地里就用潜规则向乔治奥施压。
一边暗操作让他老爸失业,一边用钱收买乔治奥的几个伙伴。
孤立无援的乔治奥只好独自前往联合国欧洲理事会,请求官方出面,解决这场“国际争端”……
意大利政府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派出海军准备“强拆”玫瑰岛。
炸岛之前,总统给乔治奥打了个电话,他说:
“你建立了一个国家吗?我也是。但你知道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不同吗?我有军火武器能把你那卑劣的小岛炸成碎片!”
炸岛这一刻可谓是全片的泪点和高潮,乔治奥同伙伴们手牵手站在岛上,试图阻挡瞄准他们的军舰。
至于玫瑰岛的结局,不说也能猜到了。
它最终还是被意大利舰队炸沉,片尾调侃:
“这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至此,这个荒诞到可爱的故事到此为止。
然而我们不要忘了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历史上真实的玫瑰岛建于1968 年。
乔治奥的原型是意大利工程师乔治·罗萨(Giorgio Rosa)。
擅长海事建设的罗萨是一名海洋工程师,取得过不少专利。
但海事建设经常需要征服的层层审批,导致罗萨的很多设计无法实施。
一怒之下,罗萨决定干脆自己建国吧。
他用9个桥塔支撑起一座平台,命名为玫瑰岛。
岛上装备了许多商业设施,包括一家餐馆、酒吧、夜总会、礼品店和一个邮局。
玫瑰岛还发行过自己的邮票,图案显示了小岛在亚得里亚海的大致位置。
对于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小岛,意大利政府简直视为眼中钉。
他们认为玫瑰岛就是个从观光客那里赚更多的钱的非法避税之地。
在宣誓“主权”后的第55天,小岛被意大利海军炸毁,罗萨沦为“流亡者”。
玫瑰岛只存在了不到2年时间。
愤愤不平的罗萨还制作了“小岛被炸”的邮票,谴责这种“侵略”行为。
而更让人无语的是,后来意大利政府还给他寄去了账单,要求他支付炸岛的全部炸弹费用。
嗯,这很意大利。
很多人认为罗萨就是个疯子,造个400平方米的岛就敢建国。
但不可否认,他搭建玫瑰岛的技术既坚固又低成本,后来还以此申请了个人专利。
虽然玫瑰岛只存在了不到2年时间,但它的残骸至今还在那里。
提醒着人们,曾经有这样一群可爱的疯子勇敢地追寻自己的乌托邦。
这曾伫立于海上的400平方米,是关于自由的纪念碑。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最大感受是惋惜和钦佩。
毕竟在这个大多数人循规蹈矩的世界,那些敢想敢做的人是多么难得。
而往往也正是这些人在创造历史,并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
人生苦短,有梦想就应该付诸行动。
很可能你会失败,但至少你努力过。
*本文作者:RAMA
必须要记录一下,很神奇的是,我曾经去过
一个海上的“玫瑰岛”,它长这样:
意大利的长这样:
因为它建设于1968年,我不由得怀疑位于马来西亚仙本娜的这个用石油钻井平台改造成的潜水店,灵感来自这部电影里包含的那个真实故事。
2016年四月,我跟随一个朋友组织的潜水旅行团出发前往那个在潜水圈小有名气的钻井平台。从吉隆坡飞仙本娜,住一晚再坐船一个小时的路程。
远远的遥望,我就被它的宏观外形震撼了,跟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孤独的矗立在大海之上,钢铁身躯高出水面很多,与周围蓝天碧海的南洋形成鲜明反差。超出了正常人对潜水度假村的认知。
上去平台是使用一个机械升降机,每天潜水都要用到这个升降机:登船,或者直接从升降机上跳下海,每天都会在升降过程中沾到一点石油。
钻井平台是一个真正的,四面无遮挡,八方来风的存在。风那么大,但它宽阔和平稳到丝毫不会担心被吹走。
房间是用集装箱改造的,每一间开个小窗户,非常狭窄,双人住,连行李箱都放不下。睡觉很容易被憋醒,因为通风不好,经常会有石油的灰烬飘进来。
房间里的水源是过滤海水,电影里那位公关先生刚上岛的时候喝了一口水说:近似淡水。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接触到那种水,而你的生活中仅有这种灰浊色的水,用来洗脸刷牙洗水果洗澡的时候,就知道那种触感—是涩的,不滑的水,刷牙的时候满嘴都淡淡的咸味。因为过滤海水卫生有问题,我们一共四十个人进来住,有一半得了胃肠感冒,上吐下泻还有人发烧。我至今记得去潜水的时候,很想拉肚子,憋得非常尴尬的感受。好在这个钻井平台上有一个医务室,里面有一种当地人的药,吃上就好了。没耽误潜水。
这个钻井平台听说是从非常遥远的澳大利亚还是哪里运过来的,每天坐在那个平台中央的大桌子上吃自助餐,四面来风。风非常非常大,这一点电影还原的不好,估计一切都只存在于导演的想象,一切拍摄都是在棚内完成,他应该先去马来西亚采风一下,人们在玫瑰岛上头发还能保持平整不被吹乱,简直不可能!每一天白天风都很大,但也会觉得很清爽。整个人像是被风吹透了,干爽又舒适。到了夜里,有时候风会变小,平台上很安静,月光洒在海面上非常浪漫。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趴在平台的护栏上,就看得到下面有成群的鱼类,每次品种都不一样。
钻井平台上有个传奇潜导,一位当地的大叔,他熟悉这片海域每一个潜点和大型杰克鱼风暴在哪里找,他不需要任何科技设备,靠经验开船到海里,站在船头观察就知道从哪里跳下去可以看到绮丽的景观。他组了一支乐队,白天带客人潜水赚钱,晚上唱歌喝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世外桃源。记得他会用中文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很惊讶。离开平台前我想多给他小费,却找不到他人,说是又出海了。
另外一点魔幻的是,这个钻井平台上每天夜里都有人荷枪实弹把守,因为曾经在多年前遭遇海盗抢劫……
仙本娜地区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峭壁潜水点诗巴丹,四周的海里景色非常宜人,能见度可以达到30-60米,“玻璃水”,峭壁,无数种类的鱼,构成独一无二世间罕见,语言描绘词库告急的美景。
有时候,我们会夜潜,直接从平台下海,围绕那些钢筋柱钻来钻去。看了电影似乎了解到这些柱子是怎么立在海里的(但有点怀疑电影里技术的真实性)。柱子间的水流非常大,新手被吹得漂来漂去,有很多狮子鱼静静停留在柱子间,可能在睡觉,大家都很紧张,因为狮子鱼有毒。
最浪漫的事,是清早5点多天刚亮就出海,附近海域里的隆头鹦哥是在早上排队出巡觅食的,有上百只,我们没睡醒也不洗脸,就背着潜水设备出发上船。这时候天上会出现彩虹,随着日出,大家听着海浪与小船撞击的声音里,感受安静而幸福的气氛,终生难忘。
钻井平台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是处处都是工业风的画面,每天去放置气瓶的地方都像电影布景,晾晒潜水服的过程因为太过电影感,居然乐此不疲。再加上海里风景极美,致使我一直想再去一次。
5年后突然看到一部电影里出现一个“装置”,外型、气质、精神内核都与那个钻井平台太像了,赶紧分享一下。
把 rose island翻译成 玫瑰岛不可思议的历史 有点暴殄天物。原名是意大利文,可能英文在直译。只是明明是意大利语的对白,强行配了英文,有点像20多年前看 真实的谎言 中文版的感觉。 因为故事的确发生在意大利,1968年一个意大利技术天才在公海建立了一个海上平台,并且成立国家最后被意大利海军灭了的故事。 现在看这事,只能说命不好。新冠疫情爆发时,国内就有条新闻说一个国家因为疫情被灭国,也是同样的私人国家。还有好事者拉了一个私人建立国家的清单,玫瑰岛赫然在列。 netfix的英译版肯定是个轻喜剧,台词笑点极其美国,对政府的嘲讽又很法国,至于励志这条线,似乎在讲马克斯。总之和传统甚至三年前的意大利电影慢吞吞的节奏和笑点完全不一样。 没有意大利票房的数据,更没有意大利网络电影点击量的数据。但和netfix除一个12亿人口市场没有占领,几乎火遍全球的布局来看,意大利2000万潜在用户市场的笑点不是重点。 于是rose island也就糅合了各种大数据背景的卖点。美国电影的核,法国喜剧的皮,意大利的故事和对白语言。估计意大利观众也会喜欢。因为并没有跳出他们审美。 至于意大利本土美学和节奏,那就等之后再说吧。一如Netflix印度,用香港电影的手段改了两三年,今年又有回归宝莱坞的趋势。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光中,只听闻玫瑰,却未闻玫瑰岛。直到接触了这部电影,才得知,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浪漫与自由的的国度 。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浪漫而不可思议。它真实存在,并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世界,留下属于“玫瑰岛共和国”独一无二的浪漫传奇。 玫瑰岛虽然消失了,但那段时间,从玫瑰岛寄来的信,象征着自由与浪漫。信封上玫瑰图案的邮票和邮戳,则是乌托邦存在的美好证据。玫瑰岛虽不在了,但理想浪漫主义永不磨灭。 导演给这部电影的定义是一部喜剧,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部传统的喜剧,它披着喜剧的外壳,却有着悲伤的内里。它用喜剧、浪漫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微型国家的建立与灭亡,向我们述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悲壮历史。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与《死亡诗社》之间似乎有一种共通之处,打破思想与现实的藩篱,追逐灵魂的解放与自由,叛逆与疯狂的背后是对浪漫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无限幻想与追求。 很多时候,为了争取自由,我们选择抗争,有的微弱而渺小,有的热烈而伟大。向往诗意和远方的人们曾在海岸线10.5公里处建造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堂,但一切终究都回归于现实。当玫瑰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主人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最后,玫瑰岛还是消失在炮火声中。对他们而言,玫瑰岛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避难所,一个理想世界的乌托邦,但在时代的潮流下,终究也敌不过政治的斗争。这也给我们敲响警钟,抗争应该是为了争取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不是盲目的反抗与对立。在这个法制社会,自由,永远是相对的。找到自律与自由的边界,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玫瑰。 浪漫和自由的精神值得鼓励,但最终都得回归理性与现实。 建立一个国家何谈容易?当玫瑰岛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就不再是一场追求自由的游戏。国家的发展需要长远的规划,一个国家如果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就还是得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等问题的考量,而这些对于玫瑰岛而言仿佛天方夜谭。如果连人民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那何谈自由的生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自由的狂欢罢了。总统要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负责,主人公确实是建设方面的天才,但他是否具备管理一个国家的才能与远见,这还有待考究。 法律是维护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而主人公向往没有法律和规则束缚的自由,但自由往往是有条件的,它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状态,必须在道德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无拘束的状态,那么即使不是被船坚炮利摧毁的结局,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和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 个人的自由和梦想,最终都会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但在规则之内追逐梦想的过程,永远值得鼓励和向往。在爆炸中变成一个浪漫的传奇或许是这个小岛最好的归宿,现实的小岛沉入海底,心中的小岛依然屹立。 有幸在新闻上看到这个传奇故事的结局:罗萨去世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
这个题材是绝好的,可惜改编得太不节制,最后全成了套路,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可信度。其实就应该照实拍,去讲述在那个属于年轻人的60年代里,一个中年人追逐自由并以失败收场的故事。说到底,理想主义和套路是最不兼容的了。因为理想主义的本质是真诚,而套路则相反。
对自由的描写实在太过肤浅,建个岛就是开个party?打个牌?在岛被摧毁的时候,申请公民的人去哪里了?来过岛的去哪里了?
1968年的真事,令人惊讶的是双方都克制 守法和体面。换到现在的我们这边试试?估计还没等政府出手,群众的口水就已经把玫瑰岛淹没了。
片尾的真实历史资料照片和视频还是让人觉得挺震撼的,电影蛮好看的,启智。
以新闻的体量来看挺有趣的,作为电影就不太行。
这世界 怎么会允许玫瑰岛的存在呢
价值观不太合拍,但电影太轻松讨喜了。这是自由派的一场行为艺术与自嗨游戏,在小岛一隅逃避人生,平衡够了,还是要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的束缚,相当于城里人每周做一次保健。即使不是船坚炮利的结局,开辟完前线也必然要纠缠细节,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或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巴特,还有什么能比意志坚定、执行超强且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工科直男更有魅力呢?这个攻城狮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大多数社会学专家,你刺激文科生,他大概率会开个公众号、出本书跟你干仗,但你刺激工科生,他就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国家(还能省不少钱),这份浪漫就得打五星。
挺好笑的,这种性质的问题这个结局算是很好了,换了别的地方早消失了……
好神奇,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这几个年轻人组织协调能力很差,但勇气可嘉,意大利的Rimini差点儿诞生了第二个梵蒂冈,不过建立一个国家哪有那么容易,公海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这不就是没有长大的男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非常Utopia。结合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动荡和思潮,这个昙花一现的微型国家与当时西方世界形成了微妙的暗合。
就算全程一直想到各種氣候、政治經濟的實際問題並被無情驗證,但真實世界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本身不就浪漫無比值得回味嗎?自由是什麼?建造玫瑰島的過程即是一種自由。想起海上鋼琴師,在他的世界那艘船就是他的自由所以無法離開。玫瑰島不是海上鋼琴師那樣的故事。殘酷現實中無論民主獨裁或烏托邦 自由都只是一時的和相對的 玫瑰島給了我們自由在世界的驚鴻一瞥。
我觉得这种电影拍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产生一种念想,或者说是一种幻觉,当你在感叹“卧槽,这世界还能这样“的时候,会隐隐听到一种声音在虚空里回应说“是的,只要你想就成”。极致的理想会坍塌,玫瑰岛最终也被摧毁,但这种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念想会长存。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余韵,也是所谓的电影的意义吧。
一部充满绝对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片子!玫瑰岛的存在挑战了“国家”“主权”的定义,意大利也在历史上唯一一次用军舰进行了侵略性攻击,就是炸毁这座欧盟承认为独立国家的400平米,距离公海6海里的平台,而联合国也从此将海岸领域推进12海里。就一群理想主义者建立一个绝对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庇护所,碍着谁了?挑战了谁的权威?逃离的谁的监督?违反了谁的法律?这部电影带给人们有关于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概念的思考,没有什么东西存在时理所应当,玫瑰岛曾经的存在就是自由的象征,就算被权力炸毁,它已经存在历史和每个相信自由的人的血液里。
炸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1968年西方国家的先锋传奇,竟然还有这一出盛开在海上的大浪漫实验。绝对的无拘无束总是当事人的心头肉,以及局外人的眼中钉,冲突之下的毁灭,把逍遥恒久定性为逆反,这才是可一不可再所遗留下的悲叹。虽说透过费里尼电影,见识过彼时意大利影院的极度不文明,不过看到新片再次还原,还是觉得想打男主。Wlaschiha还是很耐看。三星半。
我的妈,原来别人是这么活的!结尾好热血啊。。。“这不重要”“好吧”太意大利了笑死
8.1海上的乌托邦他们像细菌一般,让自由蔓延。《波西米亚狂想曲》都上映了,这部也可以努力看看是不?
題材那麼有趣,但拍起來感覺有點無聊。一個出動軍艦跑到公海拆違建的故事
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去世前,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啊!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喜劇,講述了夢想家Giorgio Rosa系國際海域建造屬於自己的島嶼,並宣佈將其作為一個國家,引起了60年代全世界的關注,將一眾義大利政界人士們推向風口浪尖。無他嘅,呢個「玫瑰島」承載著更多嘅系一班理想主義後生仔追求自由精神嘅壯舉,眼見自己一度被體制挫折和壓垮,倒不如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嘅地方,並釋放出憤憤不平的一腔怒火。套戲嘅娛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具,佈景嘅配備也非常講究,還有一堆真實嘅老爺車,睇得出系落重本製作。不過呢單仍真系fun fact,唔系改編成電影,仲唔知道意呆利仲有段咁得意嘅歷史故事。
这个故事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