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总动员”系列是除了iphone之外,乔布斯留给世人的另一个遗产。1985年乔布斯黯然离开自己创办的苹果公司,以1000万美元接手同样彷徨的皮克斯公司,皮克斯元老之一约翰·拉赛特是被迪斯尼解聘的旧雇员,两人估计颇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吧(注:如今的约翰·拉赛特已是迪斯尼兼皮克斯首席动画创意官,但托美国如火如荼"MeToo"运动的"福",年底爆出性骚扰丑闻,已暂停工作)。等到2006年乔布斯把皮克斯卖给迪斯尼时,转手价格高达74亿美元,也使他自己成为迪斯尼单一最大个人股东。——这是后话不提。
将近十年后,皮克斯公司推出了《玩具总动员》。这部动画片对于皮克斯乃至整个动画界的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90年代动画产业一片低迷,迪士尼传统2D歌舞片逐渐失去市场,1994年《狮子王》虽然创下票房奇迹,但也是夕阳最后的辉煌,《玩具总动员》在第二年一鸣惊人,成为当年美国本土的票房冠军,这是小公司皮克斯始料不及的。
其实票房排名并非《玩具总动员》真正的革命性之所在,二十年后的我们对于如今逼真到毛发的各色动画电影的动画特效,也许已经觉得稀松平常,但在1995年,时长80多分钟的《玩具总动员》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部用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长篇,它在影迷中造成的震撼力恐怕不亚于iPhone系列给智能手机界带来的伟大变革。
动画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艺术要求(challenge)科技,科技启发(inspire)艺术。1995年推出《玩具总动员》时,电脑动画水平跟二十年后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做出来的所有东西,出来的效果看上去总是像塑料”,看来技术上的限制反而使皮克斯另辟蹊径,就制造了这一部以塑料玩具为主人公的动画片。
《玩具总动员》主人公巴斯光年和胡迪是两个全新设计的玩具,虽说《玩具总动员2》中设定胡迪和翠丝、红心在剧中都是50年代大受欢迎的儿童节目“胡迪牛仔秀”的角色。——但这是影片中虚拟的。不过电影中其他的大部分玩具角色都大有来头,像“蛋头先生”(POTATO HEAD)是孩子宝1952年发明的第一款成功玩具,首次在电视上做广告,《老友记》第一集中,Rachel就是因为未婚夫长得像蛋头先生而逃婚的。
也有耍大牌的玩具公司,就像美泰并不授予初出茅庐的皮克斯公司使用芭比娃娃的请求,当然到了《玩具总动员》红遍天下,2010年出到第三部的时候,芭比娃娃和她帅男友就双双出现在了“演员”阵容中,而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角色!
几个小点
- space ranger的ranger让我这个去了好几个national park的人成功trigger到了
- 95年的油价居然是1打头的 今时不同往日了啊
- 他们开会的时候真的很像animal farm啊 仿佛下一秒老师就要问我这是什么隐喻 每个角色各代表了哪个历史人物一样
还有几个想说的
- 这真的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吗 有些暴力的镜头 还有巴斯光年自杀看上去也太吓人了吧
- sid虐待玩具总是让我想到“虐待虚拟游戏npc是否存在道德问题”这个议题(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面试辩论社抽到的临场题就是这个)感觉电影某种程度上去给小孩“虐待”玩具进行了道德判定有失偏颇啊 虽然是建立在所有玩具都有生命的设定的基础上的但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从玩具视角出发 有意把sid塑造成一个反派 但是代入孩子观影者视角难道不是在给改装玩具这件事直接做了一个“这是不对的”的价值判断吗 明明是应该保持中性的事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電影.還是在電影院看的~
好多”爱过“都幻灭了,但巴斯光年依然坚挺。他永不言败正直勇敢,是真正的英雄。09年一个人去看了3,哭成了傻逼。12年去迪斯尼游园会看见巴斯光年,依然哭成了傻逼。(自从看了玩具总动员,我再也不虐待自己的玩具了,现在我还收集着曾经被我虐待成残废的玩具)= =
新来的玩具巴斯光年与土著牛仔伍迪。
孩子们爱他,影评人爱他。。
小时候就觉得我的玩具都有灵魂所以也不乱丢,没想到会有这种类型的电影,非常好玩~
超级棒,95年的动画片效果就这么好。
原来都是95年的事儿了
好有趣味,天马行空奇想的一部动画片,再次观看,好像重回美好的童年时代,而且比起现在大多数的动画片真的好看多了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谢的花
哈哈哈,太好玩了,一堆玩具为了自己不被小主人丢弃而进行的一场较量和战斗,真有意思!
天哪,这是95年的动画片!!!那时候我爸妈都还不认识吧……现在看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邻居小孩的恐怖玩具绝对可以对小朋友们造成心理阴影了。巴斯光年和牛仔伍迪的组合挺新鲜,一如既往的贯彻爱与正义,结尾Happy Ending。1995年皮克斯就有这种制作水准,真厉害。所以小朋友们要爱惜自己的玩具啊!
本片是影史第一部完全使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也是皮克斯的长片处女作。影片节奏紧凑,机智诙谐又不乏温情时刻,时过境迁,仍旧毫不过时。每个玩具都有鲜明立体的“人物”性格,让人过目难忘,赛车追逐高潮精彩刺激。最为动人的场景:巴斯光年默然站立,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平凡的玩具。(9.5/10)
剧情和国语配音都很出色,开头胡迪嫉妒巴斯的那段,童自荣老师的配音惟妙惟俏!
小时候看还以为是恐怖片=_,=哪有长那么惊悚的玩具啊混蛋!还有隔壁那个倒楣孩子完全是要和玩具一起恐吓小朋友好不好!!!魔方大厦跟这个比根本不算什么…
续集《玩具总动员4》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本片的故事模式——从“新玩具的加入”出发,集中展现了玩具获得身份认同的成长过程,其中夹杂着一些恐怖元素:在本片中,大概是这些有着蒂姆·波顿式怪奇外表的玩具;《玩具总动员4》中则更加生猛,直接挪用了温子仁或是其他恐怖片导演的一贯做法,让孩子的玩具变身为《死寂》、《安娜贝尔》、《鬼娃回魂》等电影里的骇人模样。《玩具总动员4》中大肆加入的恐怖元素不知道吓到了多少孩子,也许像曾经的我们一样被那些外表畸形的玩具吓到噩梦连连,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它们骇人的外表下,都蕴藏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简单而清晰的故事脉络,你能在欢声笑语中,不自觉的被某种情绪而感动。
美国的各大超市醒目的位置都摆满了woody和buzz的主题玩具,原来3都开演了,我才开始看1。。。
胡迪自卑、嫉妒、没有安全感,他总是自我安慰他是安迪最喜欢的玩具,其实时时刻刻都担心别人取代自己。最后他终于肯承认巴斯光年很酷,肯承认自己的普通,终于能够正视自己。普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接受自己的普通。巴斯光年一直以为自己太空骑警,是一位超级英雄。一个电视广告打破了他的美梦,也让他撞上了现实的墙壁。纵身一跃,以为能展翅高飞,不料摔得粉身碎骨。牛仔和太空人,平民和英雄,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重新认识自己的转变是相同的。第一次成长,是从好高骛远到面对现实;第二次成长,是脚踏实地后学会了仰望星空。最普通的胡迪也能让所有玩具团结起来,吓跑了恶棍,拯救了巴斯光年;不会飞的巴斯光年真正在天空翱翔,圆了他的飞行梦。最让人感动的从来都不是盖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小人物的高光时刻。
我没有像众多小孩子一样在小的时候看到这部电影,那会也是小学生,今天看到自然与大家回忆小时候很不一样,也没有这样的感慨:“与巴斯光年一样,曾经笃定地以为来自外星的我,现在终于一样成为了量产化的每天上下班的一员。 ”但是看到影评这么说,却感同身受。时光的流逝中,我们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