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刺杀肯尼迪》,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清明检察官们直面历史的评价了!
不是兔槽:
不太好,有牵连历史的叙事野心但是类型化做得太死气沉沉。
果树:
从开始的纪录画面就全程抓人,三个多小时的时长堪称阴谋论的完全展开体。
River:
同类型中绝对的巅峰!节奏的精妙,尺度的惊人,情绪的酣畅,表演的震撼,堪称完美。
马赛克:
把里面的政治成分剔除的话,作为悬疑刑侦片还是蛮适合的。奥利弗·斯通也真敢摸老虎屁股啊...
Sparrow:
Oliver Stone大胆的政治题材,对真相的求索与怀疑主义的秉持向大众呈现了多维思考历史的可能性。
飞檐:
剪辑很好,但剧作的内容有些薄弱。只是很羡慕,我们也需要这样接近真实的勇气和可能性,“可以讨论”。
晓风与你残月:
A patriot must always be ready to defend his country against his government.寻找真相需要勇气,接受真相更是如此。剪辑大爱,三个半小时的也丝毫不显漫长。
法罗岛帝国皇后:
太过震撼以至于哑口无言,三小时二十分的正片没有半个废镜头,尺度如此之大、指向性如此之明显的阴谋论还是头回见,和《大失踪》、《焦点新闻》同为我的政治电影top1。
费了木:
银幕认同正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历史现场终究无法还原。这不是关于历史真相的电影,而是关于真相意义的电影。不要说真相不重要,它是掀翻小舟的巨浪。而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我说的是美帝权贵。
Pincent:
是《华盛顿邮报》的那种传统、正统与好,优秀的剪辑让206分钟依然显得精炼而紧凑抓人,碎片影像对事件的多次重新演绎精彩又清晰。虽是记叙历史,但这套老派的英雄主义、正统的价值观是超越语境和时代的,关于每个平凡个体都应该敢于质疑zf强权和寻求真相,维护正义和真相才是维护自己的国家,面对精心的骗局和隐瞒,沉默大众才是任何一个当下真相的最大阻力。
蹦擦擦:
抽丝剥茧般寻找真相,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每一个情节都没有浪费。为了让一个两百多分钟的电影看起来并不乏味,只能在剪辑、声音,画面处理上的更加巧妙,不得不承认,都做到了,比如在人们提到报纸上的图片时毫不违和地化成视频,提到某个马场时一点都不突兀的马蹄声,还有各种交叉蒙太奇的回忆片段,每一处细节都在认真处理才会让观众有如此绝佳吐艳。说回主题,寻找真相的人可贵,敢说真话的人也可贵,正因为这样的电影才对美国有了更多的尊重。
Bob_Chow:
开场丢了不少催化剂,但是前半段节奏往下掉的有点狠,从独立调查开始慢慢功力全数回归,然后在最后推上高潮,在美式自由派主旋律当中相当讨喜。剧本结构依然老套,舍弃家庭的英雄,极好的口才,强大而富有魅力的领导力,这都不出乎意料,但是台词的配置的确相当出色。偏向性的确极为明显,并没有试图做“纪录片”的样子去掩盖,所以也无意攻击这一点。部分场景设计有一定魅力,神秘人选择在华盛顿的会面,对于肖的一系列描写。对于如我的国际观众,对于地点的切换缺了一点场景上的补充,无论是街道还是衔接,州和州城市和城市。没有触碰媒体的利益,对宣传相对中立,成为了片中相对保守的一点。
子夜无人:
“我的工作,是确保他们不会成长在一个只有从历史书里才能读到正义的国家,就像恐龙和亚特兰蒂斯一样。”当主角如此慷慨陈词的时候,妻子却发出更痛苦的申斥:“那也无法取代在复活节的丈夫和父亲。” 许多个这样的我们都是庞大国家机器里的齿轮,是不是只要机械地转动着就够了,根本不需要拥有意识?那些阴云重重讳莫如深的大事件,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是否轮得到我们来操心?你的一句话一次行动,可以发挥的能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被扔在地上轻轻踩灭的烟头上的热气?你是作为你自己的你、在家庭中的你、还是社会一员的你?把肯尼迪之死这桩陈年悬案中所有的细节抽丝剥茧,把一切可以假想推演的阴谋论通通摆上台面,把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群、所有的看法和情绪拼凑成众生百态的遗像。真相永远不会浮出水面,但探索真相的勇气前所未见。
#FIFF11#DAY4的主竞赛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刺杀肯尼迪》用一种真实与艺术加工交织,真相与杜撰交合的方式,构成了本片悬疑推理感的来源。电影在还原真相的同时,也虚构了不少情节,毕竟导演没法了解到事件的全貌,相关文件封存到2029年,但谁知道七年之后会不会再次因为所谓的“国土安全”让这段历史继续悬而未决呢。或许肯尼迪刺杀案件会永远无法公开,无法了解到全部真相。
《刺杀肯尼迪》在1991年上映,上映之初正如预想那样,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电影如同一颗炸弹一样,引发了社会轰动。各大记者,各家媒体对电影对导演本人都口诛笔伐,谴责电影,谴责电影背后的人。电影内,加里森追逐真相之路漫无止境,不断有艰苦阻挠他前行,因为他在触及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最敏感的话题。一位总统在乘车游行时被枪杀,而比刺杀本身更恐怖的事情是,一群手握权力的人不约而同地包庇真凶,隐瞒了真相。电影外,导演本人甚至也收到了死亡威胁,这是如此的“默契”又相互对应。
电影随着加里森的层层推进,离真相越近,就代表着他手里的法槌一层一层的敲开了这个国家不为人知,丑陋的一面。有人试图掩盖真相,真相的揭开会刺痛某些人的神经,但对真相的渴望是每个人最原始的一面,只要你离真相越近,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支持。
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记录肯尼迪刺杀案件的调查史,而是一部关乎于国民精神的电影,主旨并不在于背后的真相,在于事件背后,在于自己国家漠视真相的行为背后所带来的愤怒感和挫败感。这不关乎于我们个人,关乎于自己的后代是否要生活在一个谎言蔓延、正义得不到伸张的国家。
如果一介总统尚且如此,作为普通市民的人们又谈何民主谈何国土安全呢?加里森的演讲固然振奋人心,但也只能证明认为刺杀案件或许有蹊跷,无法定罪。相关证据,相关档案,在一次次公信力丧失中被销毁。
“不要谈国家能为你做什么,去想想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真相的掩盖是可悲的,而普通民众能做什么,能做到不忘却,做到渴望真相,简单的童话告诉我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多行善会上天堂。残酷的现实并不总是如此,但只要有人在坚持,总会有人为他们的罪行付出代价,正义总会来临,迟来的正义或许不是大家想要的正义,但正义能够慰藉人心,慰籍那些还相信正义的人们。
究竟是谁刺杀了肯尼迪并且试图包庇罪行?想必每个人都参与其中,CIA、FBI、军方、达拉斯警方。每个人都刺杀了肯尼迪,除了被推上替罪的集中点——奥斯瓦尔德。
这是一部出色的美式精神电影,这并非因其对历史事件有着真实的还原,而在于奥立弗斯通透过完美的剪辑,建立起的阴谋论故事,最后主人公凭一己之力揭露惊天阴谋的过程,使正义作为了其最为有力的纵深。
为了一桩悬案,不惜冒着冒着生命危险,揭露政府的阴谋。肯尼迪遇刺也许很难查清,但吉姆律师那种哪怕天塌下来也要追求正义,反对恶人当政,无畏强权的气魄令人景仰。很喜欢他结尾近半小时的控诉演讲。电影最后寄语很触动人:献给所有有理想的年轻人。
When I was watching Obama's inauguration, I asked the librarians, why there are so many securities. They told me, the reason JFK got killed was that he was too close to things most Americans didn't like, non-white people, and the communists.
用电影或小说等虚构性的作品来讲述一个阴谋论的故事,是一种负责任的处理方法,比用一本装作很严肃的书来讲同样的故事要高尚得多。
如果让帕西诺来演,最后那段演讲肯定牛B
奥利弗斯通定义了新的类型片:愤青电影.影片以怀疑开篇,而终以半个多小时的冗长"结辩"为历史提供一个盖棺定论般的阴谋解读;或许强导向性的观点并非不可接受,但其所用手法确乎相当无趣:不是采用黑白/手持/16mm/低帧率摄影就必然带来客观真实感,也不是加入慷慨激昂的PPT演讲就能轻易操纵观众感情.最大的问题归结于事实上并未出现本质的困难阻挡主角的探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家庭中;这既使人物失去进一步丰富形象的机会(茜茜斯派塞克的角色有实际发挥空间么?),也使全片变为某种左翼导演强力意志左右下的解密活动,以至接近一档二百分钟的大型《真相》节目,主角不过是旁白与访谈者罢了――强烈的表达欲与匮乏的创造力将它推向非-电影.借用数学专业的说法:This case is trivial. 配乐和音效很差劲.
剪辑和摄影堪称范本教材!
4.5。或许只有强行抛开政治立场和历史联结,才能在拥抱或抵触之余意识到本片可能拥有影史最强大之一的文本,以档案般详实的细节基底和“蛊惑力”非凡的编排方式作为其难以复制的非典型标志;而即便是归其本位,也不难发现艺术性至始至终只为信服力与感染力提供支撑,却从未对正确性盖章,那些于华丽剪辑中晃动的影像碎片保证着两者的并行不悖,由此构筑起奥利弗·斯通的超政治性姿态。JFK让我明确了一点:最好的政治电影一定不是马后炮。真相之未明,是成就本片最重要的根基。
肯尼迪的遇刺成为了一桩美国历史上的悬案,电影重新审视了那一段历史,到底杀手是一个普通人,还是整个庞大的政治阴谋,真相和幻象,都在调查中渐渐露出端倪
所以,这是一场政变?观影体验很不舒服,全程高语速和超密集的台词,镜头也剪得很碎,我脑瓜子一直嗡嗡的…所有的调查,只能证明这事有猫腻,但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肯尼迪要死,全靠X先生友情输出,还没法拿到法庭上说…最后的法庭戏也是很被动,招数出尽了,也只能抓一个小喽啰,而且还没证据,而且控诉的对像,大boss团那帮人的名字依然讳莫如深,只能抽象的说是美国政府…虽然我很理解当时的局面,但这场真相都没有揭露、正义也没有伸张、最后不得不无奈收场的法庭戏,竟然不少人说很高潮很燃,我也是很迷啊…
要不是领了感冒卡,还真没勇气刷完那么长的片。理想主义永远让人向往,但真相却往往残酷,个人总归是历史流河中的细沙,可是以卵击石如此美丽。也正因为这样完全舍己求真的时刻,历史才有意义。
美国人果然很敢拍,这样敏感的题材也能道出真理至上的主题。
一个爱国者,应该看好他的政府,不要让政府毁掉了自己的祖国!
我工作是为了确保孩子们不会成长在一个只有在历史书里才能读到正义的国家,就像恐龙或者亚特兰蒂斯一样——即使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损害了国家的信誉?——如果政府向人民撒谎,这个政府值得我们保护吗?如果你不能相信别人,也不能说实话,这个国家就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国家。就算天塌下来,我也选择正义。最后半个小时的法庭辩论看得我泣不成声。爱国者要时刻准备为保卫国家,而不惜抵抗政府
拍的很大胆,真想就是要大胆的探索
最后的高潮实在精彩,尽管真相也许永远暗无天日
刺杀肯尼迪行动居然是美国政府的一场政变!也许影片中的这个结论下得有些仓促,但影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凯文·科斯特纳最后在法庭上的那段陈词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让每一个亲耳聆听的人都能得到最大的鞭策与力量!
三个半小时丝毫不觉,本片真是精彩绝伦,斯通运用证据,刺杀场景再现,重组,在人们的讲述中不断插叙,倒叙,假设性的场景一晃而过,关于刺杀肯尼迪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斯通的影片氛围营造愈发逼真,随着探索谋杀真相的推进,镜头和剪辑越来越犀利,直到最后的法庭陈词,不禁让人为之一叹
奥利弗·斯通拍的不是真相,是探求真相的勇气。
又要当前锋又要做婊子,这就是奥利佛斯通.前半部分基本都是跟曝出的史实很吻合,但是后1/3就开始当粪青了.一味坚持所谓阴谋论 谋杀说,选择性无视JFK当选总统时的黑幕 JFK跟黑帮头子莫尼的纠葛,就显得很有种愤青的感觉了.试问 没有莫尼和全美黑帮的鼎力支持 JFK怎可能有机会入住白宫?这样投机真不合适哦
拍摄一部这样子的政治题材电影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很多人或许有想过,但是不敢;有勇气拍了却又拍不好剪不好。而能拥有一位像Oliver Stone这样子的导演不可说不是美国人民的福气,影片的拍摄和剪辑都达到了顶级水平。历史只是序幕,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思考。★★★★☆
“爱国者要时刻准备为了保卫国家,而不惜抵抗政府。”——本片献给所有追求真理的年轻人。